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太阳黑子对地球的影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太阳黑子对地球的影响范文1
今年——一九五七年到明年年底,对太阳来说,是个不寻常的时刻。
继今年一月间太阳的一次爆发以后,今年六月二日,奥地利文学家赫尔曼·豪普特博士观察到太阳上又发生了一次巨大的爆发。这次爆发延续了大约四十分钟之久,它的能力相当于一百万颗原子弹,同上一次的爆发不相上下。豪普特博士把这次爆发的经过拍摄下来了。他还说,这次太阳爆发曾引起了对整个短波通讯的巨大干扰,继这次爆发现象后,还出现了北极光。据报载,今年七月间和九月三日太阳又陆续爆发了好几次。
看来是那么宁静而安祥的太阳怎么会发起怒来呢?太阳爆发对离它一亿五千万公里远的地球会有些什么样的影响?它的巨大能力又是从哪儿“解放”出来的?这些都是人们感到兴趣的部题。
爆发的起因
太阳是地球上生命的源泉,人类在很早以前就懂得太阳对自己的意义。古代人把太阳看成人类的主宰,看成神明,向它祈祷,向它顶礼膜拜。时代进步了,对太阳的科学研究代替了对它的崇拜。科学指出,自然界中是没有什么超自然的力量的,我们的太阳是一个普通的恒星,宇宙间有很多像这样的恒星。
太阳是一个迸发着光和热洪流的巨大的炽热气体球,它的直径有一百四十万公里,比地球的直径大109倍。从放大倍数很高的望远镜中,我们可以看到太阳表面并非是均匀一致的,好像是煮开了的小米粥,这叫“米粒组织”。在太阳赤道两边,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太阳黑子。
人们对于太阳黑子是早就引起注意了的。据现有材料知道,我国则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黑子并把它记录下来的。比如,“汉书”中的“五行志”里说到:“汉成帝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目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从那时起到明末止,我国历史书上,共有过一百多次确切的记录,为近代关于太阳黑子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太阳的爆发原因和太阳黑子有很密切的关系,那么,太阳黑子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从科学工作者的研究知道,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上产生的赤热气体的巨大旋涡,有许多黑子比地球的直径还要大。黑子的周围半明半暗,中心最黑。过去,人们以为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不活跃和不发光的部分,后来才知道,其实黑子倒是太阳表面最活跃的9部分,在黑子范围内物质的运动就达到每秒一——二公里的速度。黑子也并不是不发光的,它的温度也有摄氏4,500度,只是由于它发的光不及周围的强烈而显得“黑”罢了。黑子的数目是在增减到化着的,当黑子数量达到极大的时候,在色球(太阳上的大气层之一)中很迅速频繁地发生宏大的“爆发”,这时在太阳大气部分中成亿平方公里面积上的亮度剧烈地增强了,紫外线也显着地增多,这就是我们说的“太阳的爆发”。这种由于太阳某一部分突然释放出大量的能,使发光的气体(主要是炽热的氢气)亮度突然增加的现象,也叫做“耀斑”的出现,“耀斑’从出现到消失,短则一二十分钟,长则达到几十小时。今年六月二日的太阳爆发,也就是在太阳上面出现了一个大“耀斑”。
太阳上除了黑子之外,还有一种奇伟瑰丽的景象:在太阳边缘可以看到奔腾起伏的火海,红色的火舌不断上升,它们的光端可以向外伸出达到几十万公里,这就是日珥。有的日珥几天就消失了,有的却可以保持几个月不散开。
为期十一年的黑子周期
根据科学家多年观测的结果,知道太阳黑子的数目是以十一年为周期在循环变化着的,这叫做黑子周期。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表示,太阳黑子最多的时期,也就是太阳活动的最高峰。
有人或许会问,太阳的变化为什么是以十一年为期的呢?这是一个十分深奥的问题,现在科学界还回答不出来。但是可以断定,这个秘密在太阳表面是找不到的,它隐藏在那奇热的太阳核心里。因为这些现象归根到底还是一个在太阳内部进行的热核子反应的结果。我们相信,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这些秘密终久是会被发现的。
太阳爆发对地球的影响
在太阳爆发的时刻里,地球上有些地方出现了不平常的情况。这主要是当太阳表面上出现大量黑子的时
候,就有磁暴、无线电干扰和极光现象的产生。
磁针本来是指南北的,但有时,在它平平静静地度过了一些日子之后,会突然颤抖起来,这时候,它说什么也不再指南北了。
后来,才知道磁针所以会呈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地球磁力发生了变化。引起这种磁力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由于黑子及太阳面活动区域大量地射出带电粒子与丰富的紫外线,它们冲击地球时,由于磁场和电流的交互影响的结果,改变了地球上的磁场。这种现象叫做“磁暴”。
同时,由于磁暴具有强大的能量,它可以在地壳中引起电流,扰乱了电报和无线电的通讯。
已经查出,磁暴常常是在大而迅速变化的黑子群转到日面中心的时候发生的。
在太阳爆发的时候,太阳上紫外线突然大量增加了,在紫外线的作用下,电离层的反射能力被破坏,一部分无线电波“穿过”电离层不再反射回来,而使无线电传播中断,有时它会使所有的收音机在几十分钟甚至一小时内完全失去效用。
当太阳爆发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看到在北极附近,常常在黑夜里天空出现了明亮而美丽的彩色光带,像帷帐一样地遮蔽了大半个天空,这就是北极光(其实南极也有的)。关于无线电干扰和极光现象的更详细的情况,作者在本刊第十三期“探索地球的秘密”一文中已经介绍过了
科学家们所以要把第三届国际地球物理年安排在1957-1958年,绝不是偶然的,因为这个时期是太阳活动最厉害的时期,对研究宇宙线的起源很有帮助。
太阳的能量从哪儿来
太阳不停息地向地球上,也向其他天体上放送着光和热。那么,它究竟从哪儿取得自己的能量呢?
由于科学的不断发展,这个问题已经找到了可靠的答案。从恒星的光谱研究中,我们知道太阳的化学成分主要是最轻的气体——氢(约占总重量的百分之五十)和次轻气体——氦(近百分之四十),其他还有铁、碳,氧、矽等化学元素。太阳内部的温度达到几千万度(摄氏)而压力达到几百万个大气压。在这种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由于原子的相互碰撞,就发生了原子核之间的反应,使一种气体——氮,转变成另一种物质——氦,同时释放出大量的原子能。这就是太阳能量的来源。据科学家的计算,在太阳内部每秒钟有564,000,000吨的氢变成560,000,000吨的氦,剩出来的400万吨主耍是转变成为光子辐射出来。
太阳黑子对地球的影响范文2
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具有能量、动量和质量,能传递实物间的相互作用。我们所生活的自然界,是个充满重力、电子、离子及电磁场波的世界。由于我们时时处在无处不在的场环境之中,因此我们的每个器官都打上了当地磁场生态的烙印,当磁场变化后,人就会出现生理反常,产生反应,引起疾病。
1 大地与大气之间的电场
由于地壳内存在的氢瓦斯、钾等40多种放射性同位元素,因天然半导体的作用,产生土壤离子,一般的时候,地质是负电而大气的上层是带正电。晴天时,地表与大地之间形成1公尺的100伏特的电位倾度电界。大地的负电位于大地―足―头―大气,由体内向上移动,自毛发放电,因此人体任何时候都需要保持电位的平衡。所以,天气好,大气电界成正的带电状态,地带负电位,人的心情愉悦;天气阴沉的时候,大气电界成负的带电状态,而大地带有正电,难怪人们在阴雨连绵的天气里,心情会烦燥,郁闷。在过去,人们清晨赤脚朝露,可调整天、地、人三者间的电位平衡,使体内离子流向正常化,并促进身体内电位的活性化,这就是古老的养生之道。
2 太阳黑子活动
1978年12月,英国赫赫有名的《自然》杂志上刊登了一份资料,它揭示了这样一条乍看起来令人觉得荒唐的规律:地球上流行性感冒的大流行年,大都是太阳黑子活动的高峰年。不久前,又有科学家们注意到了太阳黑子杀人的另一条线索。前一时期已经发现人类皮肤癌的发病率,有一条周期性的变化曲线。而现在发现这条曲线的变化周期正好与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是合拍的,并且皮肤癌发病率的高峰往往是出现在黑子高峰以后的第二年。
为什么太阳黑子的活动和地球上人类的流行性感冒、皮肤癌会有这样紧密的关联呢?通过长期的科学观察,至少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个重要的线索,那就是每当太阳中出现黑子的时候,它的周围就一定会有耀斑。耀斑是比太阳原来的表面还要更亮的斑点,随着它的出现,太阳就会发出强大的紫外线、X射线和其他的粒子流。于是,不久前有人提出这样的解释:高能紫外线强度的增加,会引起感冒病毒细胞中遗传因子的变异,发生突变性遗传,从而产生出一种感染力极强而人体对它没有免疫力的亚型流感病毒。
3 日月对地球的引力场
日月对地球的万有引力又叫引潮力,是形成海洋潮汐的原动力。作为生物体的人,70%是由水组成,尤其是人体内的体液对人体有调节作用,于是引潮力会神秘的作用于人体。我们知道,太阳、月亮对地球的引力具有周期性,并在朔、望两日达到最大。医学研究表明:下弦月时鼻腔急症人数增加;地球-太阳-月球呈一直线前夕溃疡病人出血加重,科学家对1999年夏天观看日食的部分人群做血样抽查,发现这些人身体内的白细胞在观看日食期间以8.7%的速度快速增长。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过度刺激白细胞增长会造成对基因的破坏。
4 地球磁场
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周围有相当强烈的磁场。人类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已经逐步地适应了地磁场的强度和极性,人体自身的生物电磁场已经适应了既有自然磁场。当自然磁场发生改变时,人体的生物磁场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轻者会形成亚健康状态,重者形成功能性疾病或器质性疾病,如恶性肿瘤,内分泌疾病,顽固性失眠等。
那么,地磁场是如何影响人体健康的呢?主要是人体的各部分都有水,水在地磁场中会发生物理化学变化。这样,当地磁场变化后,自然影响到水,也就使人体功能发生变化,引起某些疾病。
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高楼大厦林立栉比,楼层的不断加高,汽车川流不息,各种管道、电线密集如网,到处都形成了对地磁场的屏蔽效应,折断或消弱了天然地磁场对人类的有益而必要的作用;研究资料表明:在高楼的公寓、电梯或汽车内,磁场强度减少45-50%;人们的生活起居的空间里,地磁大幅度减弱,这必然引起人类的“磁饥饿症” ,临床表现为:顽固性头痛、失眠、乏力、腹泻、皮炎、及关节疼痛等,进而产生自律神经失调症。
5 放射场
在河北省阜平县的一个山村北面,有一条十多里长的山谷,谷掌是一块几百平方米的盆地,谷边有一个山泉形成的小湖,湖四周长满了野草和几棵野山杏、野核桃树。奇怪的是,这几棵野果树每年春天都提前开花。为此,当地老百姓把这儿称做“仙人谷”。
几十年前,这里的优美环境吸引了一对青年夫妻来此开荒、种树。他们就地取材,用附近的石块建成了房子,还制造了石桌、石凳。因这里的蔬菜比山下平原区的早熟,使这对夫妇收入增加,丰衣足食。可是好景不长,两人先是脱发、头晕,以后四肢无力而相继死去,连常来帮工而侥幸生还的外甥也成了秃子。后来有几个地质队员来这里找矿,在石桌石凳上野餐时,他们的枪式伽马仪发出了“哒、哒、哒”的尖叫声,由此,地质队员在附近圈出了一个高放射性的矿点,揭开了果树早开花和开荒夫妇神秘死亡的奥秘。
除天然放射源外,人工辐射源可分为两种:①污染环境的人工辐射源,主要是生产和使用放射性物质的企业排出的放射性废物以及核武器试验产生的放射性物质。②不污染环境的人工辐射源,包括医用、工业用、科学部门用的X射线源以及封闭性放射性物质(镭、钴),也包括发光涂料、电视机显像管等。
就目前所知,人体内受某些微量的放射性核素污染并不影响健康。只有当照射达到一定的剂量时,才能出现有害作用。当内照射剂量大时,可能出现近期效应:如出现头痛、头晕、食欲下降、睡眠障碍等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症状,继而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超剂量放射性物质在体内长期作用,可产生远期效应:如出现肿瘤、白血病和遗传障碍等。
6 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太阳黑子对地球的影响范文3
时至今日,我也想遨游太空,好一睹她的风采。
我好想遨游太空,因为她太美了!各种星云流光溢彩,令人目不暇接,不仅仅是星云,许多五颜六色的星系分布在宇宙各处,远的、近的、大的、小的,真是令人惊叹。也对宇宙的美丽和神秘无比憧憬。
我好想遨游太空,因为她太壮观了!。从大爆炸到恒星诞生再到星系生成,它已走过了136亿多年的历史。从卫星发回的图片来看宇宙是非常壮观的,而在宇宙中遨游则好比在万花丛中浏览。
我好想遨游太空,因为她太神奇了!就拿太阳黑子来说吧,它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温度大约为4500摄氏度黑子的活动周期是11。2年,活跃时会对地球的磁场产生影响,严重时还会对各类电子产品和电器造成损害。还有黑洞,也是那么神秘莫测,
它是磁场很强的一种天体,就连光也不能逃脱出来。任何物质一旦掉进去,“似乎”就再不能逃出来。由于黑洞中的光无法逃逸,所以我们也就无法直接观测到它。
我好想遨游太空,因为她的资源太丰富了!月球土壤中还含有丰富的氦3,利用氘和氦3进行的氦聚变作为核电站的能源,可用于地面核电站发电用。而地球上最常见的17种元素,在月球上更是比比皆是。以铁为例,仅月面表层5厘米厚的沙土中就含有上亿吨铁和大量的矿物质,在月球的两极还有丰富的水资源……
我坚信,这个看似很遥远的梦想,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实现的!
太阳黑子对地球的影响范文4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
4、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5o。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
5、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确定,经度由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决定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4)判断昼夜长短: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5)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
某纬度正午太阳高度=900-该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差(纬距)。
6、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1)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为六大基本板块(名称与分布)。
(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太阳黑子对地球的影响范文5
勤奋学习,就是在成绩面前永不满足,不断追求更进一步的指示,扩展更广泛的课外积累,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地理必修一盘点知识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1
地球运动基础知识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
(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着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
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 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 ③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 途中时间
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区时差=时区差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17、公转
速度: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意义: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四季的更替 ④五带的形成 。
18、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26′):
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②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 ;
③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2
地球的运动特征及其地理意义
1、地球自转的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①地球的自转方向:赤道上空的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的逆时针方向和南极上空的顺时针方向。关键是要找出地球自转方向与地球上经线的关系,并根据这种关系来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或者根据自转方向来推断经线的经度。
②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晨昏线的变化和应用也是高考的重要内容。掌握晨线和昏线的判断方法很重要,一般来说可以根据“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东昼西夜为晨线,东夜西昼为昏线”来判断。晨线和昏线与赤道相交的两点分别是6时和18时,是晨昏线知识的重要应用。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的关系也是判断日期的重要依据。
③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地方时的计算与经度的变化相关,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区时的计算随时区的变化而改变,相邻两个时区,区时相差1小时。地方时和区时都是“东早西晚”,因此在计算时一般采用“东加西减”的原则。
④“北京时间”。关键是要区别开“北京时间”与北京的地方时这两个概述。“北京时间”是指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是我国目前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而北京的地方时是指116°E经线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要晚约16分钟。
2、地球公转的规律和黄赤交角。
①地球公转的方向从文字上表述为自西向东,但要与地球的公转轨道结合起来,因为从不同的方位看,地球的公转会有不同的表述,关键是要掌握地轴与地球公转方向的关系。而地球上的四季又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有关。
②黄赤交角与五带。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叠加而形成的,是地球自转的平面——赤道平面与地球公转的平面——黄道平面之间形成的一个夹角,目前的黄赤交角为23°26′。地球上的五带范围随着黄赤交角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示意图
3、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结果,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
①昼夜长短变化可以分为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方向递减。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冬季太阳高度角小。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3
地球圈层结构
一、知识点梳理
1、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划分依据及内部圈层结构——对地震波的研究地震波特点
2、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大气圈包围着地球,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它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它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它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
两个判断题
(1)为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是 ( )
A.当雄
B.成都
C.上海
D.北京
(2)此次地震,拉萨有轻微震感,理论上拉萨居民感觉到 ( )
A.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B.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C.只左右摇晃 D.只上下颠簸
(3)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我们要了解西藏地区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________,其研究原理是________
【解析】
第(1)题,地壳厚度不均,高山、高原较厚,平原、盆地较薄。
第(2)题,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
第(3)题,利用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了解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征。 。
【答案】
太阳黑子对地球的影响范文6
地壳深处或上地幔的岩浆是富含挥发成分的高温粘稠的硅酸盐熔融体。沿地壳脆弱地带向地壳上层运移,或沿地壳的构造裂隙喷出地表。岩浆活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为侵入作用;一为喷出作用。以下为小编和大家分享的范本材料,欢迎你参阅。
高中地理知识归纳借鉴一
1、岩浆活动
岩浆活动是岩浆向地表或地壳上层运移的过程。地壳深处或上地幔的岩浆是富含挥发成分的高温粘稠的硅酸盐熔融体,炽热粘稠的岩浆,在地下高压的作用下,具有极大的物理—化学活动性,可以沿地壳脆弱地带向地壳上层运移,或沿地壳的构造裂隙喷出地表。岩浆活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为侵入作用;一为喷出作用。
2、地壳运动
①地壳运动分为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两种
水平运动
升降运动
概念
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指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岩层运动方向
平行于地球表面
垂直于地球表面即上升或下降
影响
对岩层的影响
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使岩层抬升或下沉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常常造成巨大的褶皱山系、裂谷或海洋
引起地表的高低起仗和海陆变迁
举例
喜马拉雅山脉形成、大西洋扩张、东非大裂谷的形成、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附近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
②褶曲:岩层因受力而发生弯曲,称为褶曲。如果发生的是一系列褶曲就称为褶皱。地壳发生褶皱隆起,常常形成山脉。世界上许多高大山脉,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等,都是褶皱山脉。他们是由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在板块交界处发生大规模褶皱隆起而形成的。褶皱的不同形态和规模大小,常常反应了地壳运动的强度和方式。
③断层:断层是岩石受力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它是不是岩石受力破裂,二是看它是否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
地垒和地堑比较:
概念
对地形的影响
实例
地垒
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上升,两边岩块相对下降,相对上升的岩块叫地垒
常形成块状山地
庐山、泰山
地堑
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下降,两边岩块相对上升,相对下降的岩块叫地堑
常形成狭小的凹陷地带
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3、变质作用
在地壳形成发展过程中,早先形成的岩石,包括岩浆岩、沉积岩和先形成的变质岩,为了适应新的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在固态情况下发生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的重新组合,甚至包括化学成分的改变,这个变化过程称为变质作用。当然,由于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就称为变质岩。相对于岩浆活动和构造运动,变质作用中的物质运动属于微观尺度。
4、地震:
地震是地球内能释放的表现,是地球内部变动引起的地壳震动。地球的岩石圈在运动过程中,有些能量因挤压、摩擦等原因在某些部位以变形的方式积聚起来,当这种能量产生的巨大的力超过了岩层的承受能力时,就会以岩层的断裂、错位等形式快速地释放出来,导致岩层急剧震动,就是地震。按成因不同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冲击地震、诱发地震,其中构造地震最多。
高中地理知识归纳借鉴二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高中地理知识归纳借鉴三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着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途中时间
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 区时差=时区差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7、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18、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②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于纬度和地势③地形平坦开阔);
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①太原:技术力量强; ②酒泉:大陆性气候,晴天多;③西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④海南文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海运便利。
19、公转 速度: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意义: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四季的更替 ④五带的形成
20、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26′):
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②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
③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2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③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最大值
⑤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楼房间距越大。
22、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
23、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
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广州﹥上海,
24、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小时—夜长
日出时间=12:00-昼长/2(或0: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是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