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电的那天晚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停电的那天晚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停电的那天晚上

停电的那天晚上范文1

若是晚饭之前停了电,家人就会拿着手电筒,去五斗橱里翻出一堆用了一半的蜡烛,点上,餐桌上一盏,客厅一盏,卫生间一盏,房间里一盏,过道一盏,连阳台也摆上一盏烛台,点点的光亮是灵动的火焰,随着细微的风妖娆地舞,如身戴金饰的摆着腰肢,转着圆圈,靠的太近就会被那金饰上的刺弄伤,只得远观不得亵玩。一家人就这么就着烛光吃饭,这比起特地关了灯打开音响放《月光鸣奏曲》的西方浪漫确乎是好得多。

饭后,在清凉的仲夏之夜,穿着背心、短裤就蹭上了阳台的冰冷白砖,那是极为舒适惬意的。家住海边的外婆有时候会让舅舅捎来一些海产,其中也有我挺爱吃的鱼干。这时候父亲会窜进幽暗的里屋,半响提出一袋鱼干又回来,一家人在阳台谈天说地,我则埋头苦干……啊不,吃鱼干。巴浪鱼的味道咸咸的,有点专属鱼的腥,又有点甜味,让我想起外婆家的海。晚上的海也是眼前这样的,暗暗的,有几点灯光,那是遥远的彼岸,可望不可即。天上几点疏星,几抹流云,是忙碌在生活节奏中的人看不到的。

停电时的黑暗,不可否认,许多小女生都怕这个的。我也难辞其咎。停电的晚上,我最不乐意的就是去浴室洗澡。但还是被母亲塞进了浴室里。我只好把荧光棒放在高处,那光幽幽的,照在镜子里,也是幽幽的。我紧盯着浴室里的那面镜子,生怕里面会钻出一个要来找负心人报仇雪耻,披头散发的女人来。可是那光依然幽幽的,镜子里依然是除了那光,什么都没出来,直到我洗完澡惊慌地冲出浴室,回过头,还是没有一个白衣的女鬼跑出来。

终于是睡觉的时候了,年纪尚小的我和母亲躺在床上,拿手电筒照着墙,手忙脚乱地比手影。兔子不像兔子,鹅不像鹅,蜘蛛像螃蟹,鸽子像蝙蝠,光怪陆离。玩累了,母亲睡了,我却还是睡不着,悄悄爬起来,抱着手电筒和荧光棒跑到阳台「晒月亮」。月光如水,洒了一地,铁栏杆的影子如它们一般俨然肃立,所谓「人正不怕影子斜」,大概就如它们这样了。

停电的那天晚上范文2

经历过这件事情以后我闻到蜡烛的味道就害怕,总会想起那张脸。还是半年前,那天星期六,下了一夜的雨,时不时刮来一阵风,很冷。我们的宿舍很高,在七楼,706,往窗外一看,因为停电的原因,黑漆漆一片。我在床上躺着,怎么也睡不着,手机也没电了,本来等着上铺回来救急,没想到那混小子就没影了。躺着躺着,突然尿急,宿舍里黑灯瞎火的,随即想起上次买东西送的白蜡烛,便取出来,结果我没火。只好去对面床借打火机,“浩,借你打火机用一下。”

看了一下床位,空的,之前不是还在吗?没多想,点了火就去上厕所了。这里的厕所还是那种矮墙的,蹲下来刚好挡住。这厕所就跟漏风一样,蹲在那里下面凉飕飕的,觉得无聊就拿着蜡烛乱照,突然听见有人走了过来,“浩!是你吗?”我喊了一声,没人应我,我微微站高了一点,往旁边的隔间一看,差点没吓死!有个人站在那里,背对着我。我松了口气,打趣说到:“你这人怎么跟鬼一样啊?没个声音的就出现了!”他没有作答,照旧没动。我看着他这样有点来气,便蹲下来了,没几秒,他就走了,也不冲水。

我赶快弄完我这里打算出去教训他突然就觉得好像风更大了,听着还有点有点像呼吸声,我定了下来仔细听听。声音好像是从下面传出来的,我低下头一瞅,只看见一张惨白的没有一丝血色的脸在坐便器的洞口里,眼珠子黑洞洞的,被烛光照的发亮,它盯着我,慢慢的咧开嘴笑了,满嘴獠牙,眼睛开始流血,很刺眼。我当时又急又怕,愣在那里,空气不知道什么时候变得奇臭无比!胃里一阵翻涌,一鼓作气冲了出去,看到浩的床上用被子捂得鼓鼓的,我喊道:“有…有鬼!”他不作声,我站在那里发抖,好像,刚才看到他的校服是以前的…

我死劲憋住声音,刚想爬到上铺睡,发现上面也有个人,用被子裹得鼓鼓的。我一惊,看了一下周围,四张上下铺好像睡着人了,吹来一阵风,蜡烛灭了,之后醒来已经躺在床上了,其他人也都来了。“坤,你昨晚怎么点蜡烛了!还是白的。”上铺的胖子探下头来问我,我就纳闷了,我昨晚晕了你们不问倒是问蜡烛!可是看他们都盯着我我觉得怪难受的,便问怎么了。想听一下他们吓到我是怎样的得意!“你不知道啊?!来学校时你没听人讲过啊?”胖子惊讶的说。

停电的那天晚上范文3

迟来的醒悟:电子产品令儿子如此冷漠

如果不是那夜,上高二的儿子树文砸碎了电脑键盘,贾芸对儿子的观察还从没这样细致入微过。

2010年12月4日,星期六的晚上,17岁的树文像往常一样,晚饭后躲进房里上网。可是恰在那天,家里的宽带欠费断网了,要到第二天才能续费。知道一晚上都不能上网后,树文烦躁不安,一会儿埋怨父亲没有提前续费,一会儿骂电信局不提前通知就断网。贾芸起初并没有把孩子的情绪放在心上,直到儿子房里传出键盘被用力砸向地面的声音,她才意识到问题有点严重。

第二天,交完费后,家里网络恢复正常,树文的情绪也恢复了平静。可是,接下来,贾芸在对儿子的观察中发现,事情并不像她想象的那么简单。

当天中午吃饭时,贾芸喊儿子吃饭,连续喊了三四声,儿子才“哦”了一声,慢吞吞走到饭桌,耳朵里塞着耳机听歌,手里还握着手机。吃饭时,树文吃一口饭就发一下微博或和朋友聊一下QQ。上厕所和洗澡时,他也带着手机进洗手间。

星期一下午,树文回家后,鞋子不脱手不洗,第一时间按下电脑主机开关打开显示屏,挂上QQ,做作业时5分钟不到就要瞅一眼电脑屏幕。贾芸让他关了电脑,他坚决不肯,说:“电脑开着,我才能安心做作业。”

春节很快到了。年初二那天,一家三口去树文外婆家拜年。上了公交车,车子刚启动,树文发现他的MP4忘带了,死活要回家去取,贾芸不同意。结果车一停站,树文招呼也不打,径直下了车,到马路对面的车站坐返程车回家。

待贾芸到达母亲家将近40分钟后,耳里塞着耳机,一副陶醉模样的树文才姗姗来迟。他坐下来后,心无旁骛地玩弄着手中的MP4,对长辈的问话有一句没一句地答着,眼神总是不知飘去了哪儿。儿子的心不在焉让贾芸很恼火,可当着父母的面又不好发作。

贾芸很快发现,儿子的表现绝非个案,她的侄子也差不多。手机、MP4、PSP,一个都不能少。玩这些电子产品时,他们无比活跃,但待人接物却是那么木讷、冷漠,对于生活里的很多事物缺少观察与情趣。翻看儿子的寒假作业,贾芸吃惊地发现,错别字连篇――长期的电子拼音打字,让他的书写能力和对文字的推敲、揣摩能力严重退步……

正月初三,贾芸和高中同学聚会,很烦恼地谈起儿子沉迷电子产品的问题。学医的梁心如提醒贾芸要警惕,树文可能患上了“电子依赖症”。梁心如说,电子产品所发出的辐射对健康特别是大脑有害,它们传播的信息对人也有伤害,这些信息并没有让孩子学到真正的知识,反而使他们对任何东西的认识都停留在知道的水平上,而且过多的信息刺激会耗尽大脑的自然运作能力。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会导致人反应迟钝、注意力不能集中,很多孩子因此造成现实感缺失和社交障碍,甚至出现抑郁倾向。她给出的建议是,把孩子引向自然,引向人群,让现实的情趣替代电子产品给他带来的吸引力。

听了老同学的话,贾芸当即下定决心,要对儿子的电子生活进行必要的引导。

主动断电,亲近自然重拾乐趣

正月初七晚上7点,贾芸家突然停电了。事实上,是贾芸有意拉了自家的电闸。树文的反应很激烈,他大声命令父母想办法。贾芸假装打了电话,说电力局明天才能上门维修。树文听后竟说了一句英文粗话。过了好一会儿,他想起了手机,拿出手机上网,这才安静下来。

贾芸走过去,对树文说:“今天星海广场燃放烟花,咱们一起去看看吧!”软磨硬泡之下,树文勉强答应陪父母去凑这个热闹。出门之前,贾芸对他说:“妈妈有一个请求,能不能不带手机和MP4,全心全意陪爸爸妈妈过一个晚上?”树文勉强地答应了。这让贾芸心里稍感安慰。

坐在16路双层巴士上,贾芸开心地指着窗外火树银花的世界,把儿子的注意力引向窗外。她跟树文讲了自己的童年趣事――过年时放鞭炮,把新衣服烧着了;元宵节这一天,拿着爷爷做的灯笼,去海边放海灯、纸船:二月二那天,孩子们抢着吃猪头肉上的猪眼睛,图长大后有眼力见儿……树文听得入迷,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那夜的星海湾是礼花的天堂,那些随着音乐起舞的烟花令树文陶醉了。他遗憾地对妈妈说:“真应该带相机把它拍下来。”贾芸说:“儿子,你的眼睛就是最好的相机,它会将今天晚上的美丽存在你的大脑里。”树文点点头,满脸陶醉地欣赏着漫天的焰火。而贾芸则深情地看着儿子――儿子脸上鲜见的生动表情,是妈妈眼里最美的风景。

晚上7点半,烟花燃放结束。他们一家三口意犹未尽地去了海边,那里有很多人在放海灯,树文很快被吸引住,他静静地坐在海边,看着人们念念有词地放飞自己的祝福和思念。离开海边时,他对贾芸说:“今天晚上太开心了。妈妈,咱以后每年都来看烟花放海灯吧!下一年咱自己动手做海灯。”贾芸赶紧趁热打铁:“别等下一年了,现在就去买烟花放。”

他们走了老远,才找到了烟花摊。从刚开始胆战心惊到从容地手拿烟花沿着海岸线奔跑,看着在烟花映衬下焕发青春光芒的笑脸,贾芸知道这一夜将令儿子永生难忘,这一夜,也将是儿子走向自然、热爱生活的起点。

良好的开端相当于成功了一半。第二天,贾芸就请了2011年的年假,她决定趁儿子还没开学,带他去乡下过几天“与世隔绝”的生活。走之前,娘俩只带了几件换洗的衣服。

大连市普兰店乡下的正月最具年味儿。刚开始吸引树文的是冰车。在亲戚家小朋友的帮助下,树文很快掌握了冰车的操作要领,那风驰电掣的感觉让他的心都飞起来了。当他回头一看,亲戚所在的小村已不在视线之内时,觉得真是太神奇了。

到乡下的第一天,树文就玩疯了。晚上擦黑回到亲戚家时,他手里拎着伙伴们创开冰面抓到的鲫鱼。用乡下大锅熬出的鱼汤,树文喝得那个香啊!他兴奋地对妈妈说:“我终于知道什么叫‘一条鱼腥了一锅汤’,不过,是‘一条鱼鲜了一锅汤’。”

那些天,树文在村子里很受欢迎,他和村里的孩子打成了一片。他给他们讲城里的故事,讲网络,听得他们眼神都直了。而农村孩子与生俱来的生存与游戏本领也让树文深深折服,他还吃到了超市里买不到的自制梨干、山枣干。那半个月,没有任何电子产品的陪伴,可是树文过得很充实很快乐。临走时树文与几个伙伴拥抱道别,他依依不舍地说:“放暑假我会再来找你们玩。”

那情那景,令贾芸很欣慰,那个朝气蓬勃的儿子又回来了。

适度断电,让孩子享受创意生活

“与世隔绝”的生活让树文深深领略到自然之美,以及与人交往的乐趣。为了巩固胜利果实,让孩子与电子产品保持“亲密有间”的距离,贾芸把每个周五晚上7点到9点定为他们家拉闸限电的日子。一家人在烛光晚餐里,天南地北地聊天。

有时,话题尽了,贾芸就会主动要求给父子俩朗诵诗歌。后来,为了配合妈妈,树文还特意下载了一些钢琴曲到MP4上,在妈妈表演诗朗诵时,他会很有情调地为其配乐。贾芸启发他:“你小时候小提琴拉得很棒,为什么不重新捡起来,给妈妈配乐呢?”妈妈的提议提醒了树文,每天,他拿出半个小时的时间重练小提琴。

周五的晚上,家里没有电灯,没有网络,只有外面的路灯和星光。但这样的夜晚对于贾芸一家来说是那样欢乐。儿子拉小提琴,她和爱人在小提琴声中一起朗诵。

停电的那天晚上范文4

“振成楼外环是圆形,左右两边有对称的半月形馆舍相辅,看上去好像一顶乌纱帽。”

站在永定县圆土楼――振成楼门前,57岁的阿耕在头上划了一个圆圈,周围是最新到达的游客。

讲不完的土楼

客家风味的普通话,黝黑的皮肤,阿耕说起土楼这本“讲不完的书”,一幅大家长的神态。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程序启动后,他成了这里的大忙人,每天至少讲四五场,慕名而来的游客总是让他欲罢不能。

阿耕原名林日耕,父亲曾经当过福建省四个县的县长。1912年,在永定县洪坑村的深山密林里,阿耕的祖父及其兄弟耗资8万光洋、历时5年建成了振成楼。如今,这里成了福建土楼游的必到之处。

上世纪80年代初,阿耕发现有游客背着背包风尘仆仆来看土楼。当时楼里只住了4户人家,他牢记父亲的遗训“来的都是客”,热情张罗着带他们游土楼,有时还主动请他们吃饭。来客中有不少专家学者,他们指点土楼,常常妙语连珠,只念过小学的阿耕在一边仔细听,用心记,渐渐地,竟成了土楼第一个导游。

振成楼占地5000平方米、拥有200多个房间,严格按照八卦的布局建造,阿耕家拥有乾兑两卦,占整个振成楼的四分之一。作为一楼之主,他经营着一家小杂货店。暮色中,三三两两的孩子来到这里,喊一声“阿公,我要买八宝粥”,他则从座位上站起来,笑容可掬地转身取货找钱。

老外的至爱

谈起土楼来访的外国游客,坐在门外的长凳上,阿耕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

“外国人来得多,经常听到他们说hello。住土楼,吃土菜,是老外的至爱。”

几年前,一对中年法国夫妇来到土楼,他们拗口的名字,阿耕自始至终没有记住。俩人会一点普通话,说起来不太流利。阿耕为他们打开一个有沙发、电视、席梦思的房间,请他们入住,没想到,夫妇两人竟然摇头。他们要找“古老的床”,土楼之大,都是现在的床,如何才算古老?阿耕真的是坐蜡。

没办法,阿耕只好东寻西看,打开一个房间门,法国人看一下床上垫的什么东西。“我们垫的是一层棉被加一层毯子。”法国人说,不是这个,你们最早的时候垫什么?

“听说以前没有垫子,都用稻草”,阿耕回答,法国人马上接口道,“那我们晚上可不可以睡在稻草上?”阿耕听得惊诧,回答说,现在已经没有稻草了,只有草席。

他们夫妇连说“好好好,棉被不要,毯子不要,就要草席”,阿耕一肚子奇怪,只好满足他们的愿望,硬是给他们找来了一床草席,硬邦邦的,他们铺展开来,喜不自禁。那晚,他们电灯也不要,要什么呢?阿耕自言自语,“要一盏煤油灯。”

“小煤油灯,一个晚上点到天亮,那晚,他们好开心哦!这就是外国人。”阿耕快活地摇着头。

“还有一次”,阿耕接着说,一个德国家庭一行6人来到振成楼,那是2006年,他们跟着旅行团,就这么大剌剌来了。当时,旅行社误以为土楼备有导游,德国人一家大小6个人,一句中文也听不懂。

恰巧,那天,下着倾盆大雨,土楼断了电,一直到吃饭的时候,电也没有通上,这可急坏了阿耕,怎么办呢?阿耕望着瓢泼的大雨发愁。无奈之中,他对驾驶员说,离这里5公里的地方,有一家条件较好的旅店,那里有电,床铺安逸,虽然价格略高,可是过夜舒适方便,我们送他们过去如何?

驾驶员当然同意,可是跟德国人比划了半天,语言不通,无论如何也讲不清楚,阿耕只好打电话到这家德国人的厦门公司,请那边的翻译小姐协助沟通,土楼里停电,把德国客人送到外面条件较好的旅馆里去住,安全舒适,可不可以?

公司小姐在电话里跟德国人协商,结果却大大出乎阿耕的意外,德国人回答说,没有电,太好了,就住在这里。我们难得过上一个没有电的夜晚啊!

“外国人的思维真是怪怪的,他们竟然喜欢没有电的夜晚。”阿耕说,“不过,可以看出,他们是真心喜欢我们土楼噢!”阿耕笑着解释。于是,当晚,他准备了4盏小煤油灯,放到德国人黑漆漆的房间里,一苗如舔,德国人一家竟然开怀畅谈了一个晚上,“开心得哦!”

土楼的夜晚“比较短”

在阿耕跟老外打交道的过程中,他还碰上过一个日本人,在土楼住了一夜,天亮后,日本人问阿耕:请问,土楼夜晚是否比较短?

阿耕感到莫名其妙,忙回答:一样啊!日月双轮,谁手接抛,不管走到哪里,这夜晚也都是一样的啊!

日本人解释说,我在城里,每天夜间都要醒一两次,而且不到12点睡不着觉,可是在这里,我不到9点就睡下了,一觉醒来,天竟放亮,是不是因为土楼的夜晚特别短呢?

听到这样的故事,我们和阿耕一起开怀大笑。

这时,又有小孩子来买东西,阿耕回头说,“很希望这次申遗能够成功,让世界共同来保护土楼,这是我们的骄傲。”

随着土楼旅游渐成气候,阿耕一家的生意越来越好,傍晚时分,他刚刚送走一桌日本客人,连他的小“鹅紫”(儿子)也在帮厨,在内楼和外楼相夹的月牙形天空下,阿耕和四方客人谈天说地。

停电的那天晚上范文5

2010年2月2日,长沙刮着冷风。湖南卫视《8090》节目直播间,华奇见到了父母。父亲还算镇定,母亲却一下哭了。

两年了。如果不是拜该节目所赐,华奇此刻还蹲守在乡村小学不肯露面,父母也还沉浸在儿子“失踪”的梦魇里,无法醒来。

而他的妻子,已经和他离婚。为了支教,婚姻破裂、远离父母,是理想不容于现实,还是他本身处理出现了问题?

无法避免的失踪?

当教师是华奇从小的愿望。高三那年,他报考北京师范大学,却被父亲改为复旦,“他直接找的班主任,我爸有那能耐。”华奇不无讥讽地说。

200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华奇加入了“中国支教联盟”,这时,他已是江淮汽车集团的一名新员工,也是一个成年大小伙了。“我要辞职,到宜宾支教去!”华奇踌躇满志。第二天,回宿舍他惊呆了,父亲站在门口,一脸的凝重。愿望又破灭了。

也许要实现理想,就不能告诉父亲,两年后,机会再次来到华奇面前,“阳朔五里店小学差一个英文教师,一年左右,你去不去?”这次,妻子却又站到了他的对立面。

去,当然去!一个月前,支教联盟安排华奇去贵州凯里剑河县一个小山寨支教,王岚曾这样鼓励他。当时,他们才刚结婚。只去一个月嘛,放心,家里有我。王岚体贴地说。

那是真正的穷乡僻壤,“没有公路,不通电话,一周有3天是停电的,住的地方用木头搭建,下面几根柱子撑着,几块塑料就是窗帘,晚上刮风,整栋房都在摇。”在这陌生而孤寂的乡村世界,妻子的短信鼓励,令华奇撑过了最难捱的时光。

回到合肥后,爱情黏乎乎的,又变得像负担了。支教后的华奇世界大了好一圈,忙得不亦乐乎。好在家里有两台笔记本电脑,你看你的韩剧,我搞我的公益,然而王岚却不满“井水不犯河水”的日子。一天,她搂着华奇说:“老公,你就不能过来陪我看看电视剧吗?一下班,你总是坐在你的电脑前,正眼都不瞧我。”正和联络员聊到关键点,一想到要在拉拉扯扯的韩剧上浪费光阴,华奇本能地拉长了脸。

“怎么,又要支教?”王岚瞥了一眼电脑说。“是。”他答。“你不是刚去过?”王岚瞪大了眼睛。“我还要再去的呀!”华奇蒙了,扶了一下眼镜:“你不是很支持吗?”“一两个月可以,但这不能成为生活的常态吧!”王岚惊诧了。

为这事,他们吵了一架,这才发现,彼此想过的根本不是一种生活。“我只想跟心爱的男人守在一起,”王岚对记者说:“穷一点没关系,房子小点也没关系,可他总得有时间陪我看电影、逛街吧。这才是夫妻呀!”

华奇却不这么认为。他难忍受的,还有王岚“性格”的变化。婚前,双方父母在合肥见过一面。华奇自小被父亲管着长大,面见岳父岳母很有些发怵,王岚安慰他:“没什么,你嘴甜点就可以了,其余包在我身上。”

这样独立、干练的大女人怎么就变成依赖感极强的小女人了?直到离婚他也没弄明白,大女人、小女人,面对爱情和男人,都是同样感性的。天底下的婚姻也是一样,它没有太多“自由”。

一个屋檐下,两种差异巨大的价值观左冲右突,矛盾尖锐起来,“你心里,我从来都不是摆在第一位的,”又一次争执后王岚愤怒地说:“你只有在贵州最寂寞的山村才想得起我,一回来,过上好日子,连陪我买件衣服的时间都不愿意抽出来!”

“我在最苦、最难熬的日子想起你,只对你倾诉,正说明我是把你放在第一位的呀!”华奇认真地说。这是他的心里话,他想都没想过这可能是自私的,没有哪个女人承受得起这等“爱”与“恩赐”。

王岚累了。冷静三个月吧,她说。偏巧,联络员问华奇:广西阳朔五里店小学缺一个英文教师,你去不去?

沉重的代价

尽管早就知道丈夫近期有再度支教的想法,但当2008年4月的一天晚上,王岚回到家,一进门发现柜子空了、华奇走了的时候,还是抑制不住愤怒和悲伤大哭了一场。

打手机,关机。40个小时后,她终于接到了一个陌生号码的来电:我在阳朔,很安全,千万别告诉我父母啊。

她都有点同情自己了。这就是我丈夫,一个28岁男人处理问题的方式,当家人意志与崇高理想相左――他躲了。

他确实有理想、是好人,甚至还有这个社会很多男人并不具备的纯正热血,可他搞偏了家与业的关系。理想舒坦了,我算什么?王岚心里萌生了一个绝望的想法。

华奇毫无知觉,三个月冷静期嘛,冷一点是正常的。一次,他打电话问她:还好?她答:我忙。电话挂掉。他笑着摇了摇头,还在赌气,真是个孩子。

五里店小学200多个孩子天真烂漫,华奇既是英文老师也是保姆,偶尔,他还得背起某个生病的学生,用肩膀把他扛回家。时间一晃而过,“冷静期”结束那天,王岚说:看来我对你的看法没有错,你没有我也过得很快乐,请你放了我,让我追逐想要的幸福。

这下,他才意识到事态严重,2009年10月1日,华奇千里迢迢秘密赶回合肥,得到的却是一张冰凉的离婚协议书。“你在这、这、这签字就行了。”王岚冷冷地说,他的心情降到冰点。

离婚手续很快办完了。同一天,他恍惚踏上回阳朔的火车,一切就像一场真实噩梦。

一个下雪的周末,他到镇上给孩子们买奖品。西街到处是装修得五颜六色的时尚酒吧,让人仿佛置身城市。如果没来支教呢?他看着四周的花花世界想,自己肯定在合肥,也许跟朋友一道,在这样的酒吧畅饮、闲聊。身边还有王岚――我本来是该过这样的生活的。

寂寞这时扼住了他的喉咙……失婚的痛,亲情离散,终于还是让这个执念于理想的人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我得到了很多,可失去的也太多了……”

还有别的办法吗

2010年春节,华奇回家了。

两年来第一次回老家过年,大家都客客气气,尤其是母亲,本就隐忍的她更沉默了,华奇看了就难过。

大年二十九,父亲拍拍华奇的肩,“来,我们开个家庭会议。”母亲见状立刻拉来一个本家叔叔,生怕这对父子兵一言不合又掐起来。

果然,父亲态度依然强硬:“我还是不同意你去(支教)!”华奇则激动地反驳:“还让儿子上前线呢,我凭什么不能去支教?”父亲回:“你又不是!”母亲哭着说,你俩能不能别吵了……父子不出声了,但这场僵持,华奇明显占了上风。

父亲老了,说不过儿子。每到一个争执不下的节点,他就背过身去,从客厅踱到厨房。

他在干嘛?华奇望着那个重重的背影,开始,他以为父亲是给气的。突然,他看到父亲低下了头。原来那是一种无奈。

停电的那天晚上范文6

杜昭明记得很清楚,大一那个夏天,过得有些混乱。经常逃课睡到下午,然后去操场踢球。杜昭明踢球的姿势很漂亮,接传球、过人、破门一气呵成。

每当这个时候,操场旁边围观的人群都会爆发出喝彩和掌声,中间夹杂着女孩子欣喜的声音。杜昭明只是微微一笑,在学校里他是一贯的风云人物,因而有着高傲的脾性和飘忽的眼神。这样的男生大都眼高于顶,很多女生暗恋他,却不敢轻易接近。只有哲哲例外。

哲哲身材玲珑、脸庞姣好,是无数男生晚上卧谈时都会提到的校花。

杜昭明一直记得,第一次见到哲哲是在球场上。他弯腰的时候正好看见坐在看台右侧的哲哲正朝他微笑。那一抹微笑灿若朝霞,不知道萦绕在多少男生的心头。

那时候有很多男生都明里暗里地喜欢哲哲。骄傲如杜昭明,即使心里雪亮,却从来不表现在脸上,只是偶尔在校园里遇见了,客气地点头。反倒是哲哲,自习时坚持要坐在他身边,杜昭明踢球时她逢场必到。渐渐地,校园里也就传开了。杜昭明对于流言只是置之一笑,从不辩白,哲哲却是满脸欢欣。

圣诞夜,哲哲鼓起勇气递给杜昭明一张卡片,约他晚上相见。杜昭明因临时有事,赴约时迟到了半个多小时。匆匆赶到时,却见哲哲身边有另一个女孩。见杜昭明来了,那个女孩便很快地走开。杜昭明走过去,简单说了自己迟到的原因。哲哲并不在意,只是搓手轻呵着气,微笑着说好冷。杜昭明见她冻得鼻头通红,却无半句怨言,心中也是感动,伸过手去,轻轻握住了哲哲的手。

两个人终于成为校园里最引人注目的一对。杜昭明后来才想起那个和哲哲一起等他的女孩,哲哲说:“她叫夕晴,是我最好的朋友。”杜昭明微微侧头,才发现自己根本想不起来夕晴的样子,只记得她转身离开的背影,很是单薄。

2

因为哲哲,终于渐渐也和夕晴熟识起来。

夕晴不漂亮,是那种过目之后转身就会忘记的长相。肤色微黑,并且瘦得厉害,单薄得像是一阵风就可以吹走。她和哲哲在一起,总是属于被人视若无睹的那种。哲哲的脾气略显任性,而夕晴却是温和得出奇,说话也是轻声细语,声音温婉,让人熨帖到心里。

夕晴话很少。有时候杜昭明在楼下等哲哲,她拎着热水回来,经过身边的时候轻轻说:“我帮你催她。”不等杜昭明回话,已经转身走了,只留给他一个瘦弱的背影。

初春的时候哲哲想去踏青,邀了夕晴。夕晴婉拒不得,还是去了。一路上哲哲神采飞扬,拉着杜昭明说个不停。杜昭明一边应着她,一边侧眼去看夕晴。夕晴却是旁若无人的样子,自顾自地低头走路,神色平淡,想是早就习惯了哲哲身边的热闹和自己的冷清。杜昭明看着,心中竟无端地生了怜惜。

夕晴极是妥帖,什么东西都带得齐备。离开的时候,杜昭明帮着收拾东西,哲哲却趁着空闲跑到一边去玩水漂。夕晴的背包里突然掉出一盒胃药来,杜昭明拾起来递给她,随口问了句:“你的胃也不好”夕晴沉默了一会儿,才说:“我听哲哲说你经常胃疼,出门在外,多预备着总是好的。”

杜昭明心头一暖,想说谢谢,但话到了嘴边,不知为什么却没有说出口。在微凉的风里,杜昭明觉得自己的心渐渐柔软了下来。

3

转眼就是大三,日子过得平淡如水,和哲哲却也平实如常。有时候吵架,最后多是哲哲让步,杜昭明则安之若素。每个周末哲哲都要回家,她不在的时候杜昭明并不觉得孤单。很多男生在他面前说起哲哲,都是艳羡的表情。杜昭明开始微笑,原来自己也是个虚荣的人,喜欢被人仰视和羡慕。

一次在图书馆里看到了夕晴,抱了大摞的书,低着头疾走。杜昭明追出去,正要叫她。图书馆的灯突然灭了,然后他听见夕晴的低呼,她手里的书本掉了一地。他走过去低声问:“你没事吧”夕晴不说话,黑暗中杜昭明只能听见她急促地抽气,似乎受了极大的惊吓。他情不自禁地伸出手去握住了她的手,这个瘦弱的女孩一直在发抖。

夕晴慢慢定了心神,轻轻挣脱了杜昭明的手。这时图书馆里的灯终于亮了,杜昭明俯身帮她把书捡了起来。夕晴接过来,低声说了谢谢,转身走了几步,忽又站住了,转过头来说:“对不起,刚才……是我怕黑。”

夜风微冷,拂起了她单薄的衣衫。杜昭明心头不忍,轻轻说:“我送你回去吧。”夕晴固执地摇了摇头,然后独自转身离开。

杜昭明呆呆地站在原地,看着她越走越远。夕晴的影子被路灯拉得细细长长,脆弱得似乎随时都会断裂。但直到消失,她也没有回过头来。

那一刻,杜昭明忽然难过起来。这个怕黑的女孩子,是需要有人来疼爱的,可她总是固执地独自背对他。她瘦小的背影仿佛是一根刺,扎在他心上,疼痛就这样细细地弥散开来。

4

以后再和哲哲讲起夕晴来,杜昭明都暗自留了心。他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如此关心她。那个并不出众的女孩,仍是低头走路小声说话,遇见他的时候她的眼神还是那么纯净。倒是杜昭明,常常想起那个停电的夜晚,她的手指在他的掌心里微微颤抖。

杜昭明踢球的时候,哲哲照常每场必到。夕晴有时候也去,但只是安静地站在哲哲身边。中场的时候,哲哲体贴地递过一瓶矿泉水。杜昭明见瓶口系了一根红线,略微有些诧异。哲哲解释说是夕晴家乡的习俗,系上红线代表胜利。杜昭明转头去看夕晴。她只是温柔地笑着,什么都不说。但从此以后,每次哲哲带来的矿泉水瓶口都系着红线。哲哲笑着说,夕晴说这样你就会无往不胜。

某一天深夜,杜昭明从梦中醒来,翻来覆去再也无法入睡,突然就想起了夕晴和哲哲。可是自始至终觉得混乱的都只是他自己。而夕晴,她从未身陷其中,连她的神情都明明白白。对他,她从无相关的喜悦或难过,抑或是袒露自己的喜悦或难过。即使在最无助的时候,她依赖过他的温暖,但也仅仅只维持了短短的时间。

而杜昭明虽有迷茫,却也始终犹豫着没有伸出手去。

5

毕业的时候,杜昭明顺利地留在了上海。他和哲哲,并没有像大多数校园情侣那样分手。夕晴却坚持要回到四川的家乡去。哲哲挽留不得,叫上杜昭明一起去为她送行。

那天晴朗微风。在校门口夕晴站住,说自己走,不用送到火车站,就这样分别。

杜昭明站在原地,看着她走过来逐一拥抱送行的人。走到他面前的时候,杜昭明那一刻竟有错觉,仿佛身边的人都来去如风,空旷寂寞,实在的只是面对面站着的他和夕晴。而夕晴沉默片刻,只是说:“再见。”便转过身去,连话亦不再多说一句。杜昭明默然,低头见自己的双手微微伸出,想要拥抱的姿势突然僵硬,手心渐渐冰凉。而哲哲已经依偎过来,哭倒在他怀中。

杜昭明伸手轻轻搂住哲哲,抬眼去看夕晴。她向众人道别完毕,转身离开。她的背影和四年前并无不同,单薄瘦小。杜昭明看着,心中忽然酸涩。四年来,她留给他恒久不变的,只是这样一个背影,只有这样一个背影。

6

以后的日子更加平淡,转眼毕业已是三年。哲哲的工作是文职,很轻松。而杜昭明的工作很忙,后来更是经常出差,但他从无怨言,甚至愿意这样无休止地在外奔忙。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看到哲哲,都觉疲倦。很多时候他都在怀疑自己,为什么突然不愿面对了

于是一直争吵不断。某一天终于因为一件小事彻底爆发,谁也不肯让步。杜昭明是一贯的强硬,眼看着哲哲往外走,他只是沉默地抽烟,不说一句温软的话。哲哲走到门口,突然回转身来:“夕晴曾经说过,只要我凡事多忍让,你定会婉转相对。可是她说错了,你这样骄傲的男人,只有一颗自私的心,从来都没有足够的温情。”

瞬间,杜昭明仿佛被人当头棒喝。他怔怔地看着哲哲摔门而去,黑暗中只有烟头的火光,起伏着忽明忽灭。他突然站起身来去打电话,给夕晴。这一刻,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突然想听见她的声音,也不知道电话接通后要说什么。

拿起听筒,才想起自己根本就没有她的号码。夕晴走后,固执地断掉了和所有人的联系。杜昭明站在窗口,突然惊觉自己脸颊上有了微微的凉意。

重新点燃一根烟,打电话给哲哲,响了许久她才接听。两个人固执地沉默,杜昭明终于开口:“哲哲,我们结婚吧。”

婚期定在10月,哲哲无疑是最漂亮的新娘,认识的人无不羡慕。那天晚上来了很多昔日的同学,大家讲起当年的事,笑声不断,却再也没有人提起那个毫不起眼的夕晴。杜昭明脸上挂着笑,直喝得烂醉如泥,心里却无比悲哀:他们怎么能够如此轻易地就把夕晴忘记了呢

婚后的日子很平静。哲哲是一个好妻子,生活平实而幸福。杜昭明想,这样的结局,也算是美满的吧。爱情,有多少幸福是跟爱情有关的呢

7

后来有一次出差去四川。会议提前结束,杜昭明走在成都人来人往的街头,突然想起夕晴瘦弱的背影来。即使一切不再,但他仍未有半刻忘记过。

他停下脚步举目四望,想着或许上天可怜他,会让他和夕晴突然相遇。可是眼前人潮汹涌,都是陌生的脸和陌生的气息。那个温和瘦弱的女孩子,其实早在三年前就从他的生命里完全消失,连寻找的痕迹都不曾留给他。杜昭明想着,突然在街头难过得弯下了腰。

在一个不知名的小寺庙里,他看见了红墙一隅放着七盆葱绿的盆栽,上面都系着细细的红线。杜昭明好奇地走过去看,旁边一个老婆婆招呼说:“给你最爱的人祈一次平安吧。”他恍然地回过头来:“平安”老婆婆微笑着说:“是啊,红线祈平安。这是一个女孩子每年亲手栽的。”

杜昭明突然眩晕,他急忙问:“她是不是叫夕晴”老婆婆有些惊讶:“你认识她吗”杜昭明点头:“她现在在哪里”老婆婆摇摇头:“她今年没有来,听说,是嫁了。也不知道嫁的是不是那个她等了七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