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日常生活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日常生活调查报告范文1
最新大学生环境保护调查报告一
一、调查背景和目的: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环保已成为一个全球的热点。为了美好的未来,我们必须选择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文明。因此,在学校中开设环境教育和有关环境保护的活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当前,新世纪的新技术革命将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内发生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变化,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是社会行动力的主体,他们对环境的认识将决定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向。所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行动意识,是环境教育的首要任务。
因而学校的环境教育也应从传统的环境教育向新时期的环境教育转变,同时把培养学生的人格、能力、行为提上环境教育的日程,把学生的社会实践参与作为教育的主要方式。而且越来越多的事实和经验也证明,光有环境保护的认识是不够的,怎么样落实到实处才是最重要的。
二、调查方法:
对首都师范大学良乡校区的部分学生采取了随机抽样调查。
三、调查时间和地点:
首都师范大学良乡校区综合楼,20xx年x月x日下午5点到6点。
四、调查基本资料:
1、总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收回50份,回收率100%。
2、男女比例分别占40%和60%。
3、调查对象主要为首都师范大学良乡校区在校大学生,全为大一学生。
4、本次调查对象来自不同的院系。
五、调查内容分析及建议:
(一)调查内容分析:
本次针对大学生环保意识的调查问卷,主要从环保行为、环保意识和环境问题对策这三方面进行了调查,就这三个方面进行如下调查结果分析:
1、环保行为方面
问卷的第2题至第6题涉及到被调查者的环保行为:
① 一次性盒饭问题:只有5%的学生会绝对不会在吃放打包带走时使用学校食堂提供的一次性饭盒,24%的同学是几乎不会使用一次性饭盒,而40%的同学偶尔会使用学校食堂提供的一次性饭盒把饭打包带走,16%的同学会习惯性地使
用一次性饭盒。
② 践踏草坪问题:为了方便或其他原因践踏草坪的同学中,几乎每次都会那样做的占40%,偶尔会做的占40%,经常那样做的占20%,这表明大部分同学都会为了方便而践踏草坪。
③ 灯和空调的开关问题:在自习室时,看到人不多的情况下,偶尔会自觉地关掉一些灯或关掉空调的同学占大多数,占56%,几乎不会那么做的占20%,绝对不会那么做的和习惯性那么做的分别占12%.
④ 垃圾分类问题:偶尔会分类扔垃圾的同学也占大多数,占50%;而绝对不会分类扔垃圾的占24%。
小结:由①②问题可得同学们为了方便,会经常使用一次性盒饭,也几乎每次都会践踏草坪,可见当面临便捷方法与消极的环境保护行为的选择时,大家会选择对环境造成危害或消极影响的行为;而由③④问题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的环保行为还是积极的,他们会主动节约资源,会主动做出有利于解决环境问题的行为。
2、环保意识方面
问卷的第7题至第9题涉及到被调查者的环保意识:
①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角色问题:有40%的同学认为个人在环境保护过程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50%同学认为起到比较大的作用,10%的同学会认为个人在环境保护中不能起到任何作用,没有人不知道个人环境保护中起到什么作用。
②有关环境保护的关注问题:在有关平时是否会关注保护环境这方面的新闻的问题上,36%的同学的回答是经常,62%的同学选择了偶尔,还有2%的同学从不关注保护环境方面的新闻,这表明大家对环境保护方面的消息不是特别关注,这点值得大家注意。
小结:①表明大家对个人在环境保护过程中的作用是肯定的,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改变环境的,也许改变的不是很大。②中的数据表明,同学们的环保行为过程中大家环保意识不是那么令人欣慰,有一部分同学的环保意识需要加强。
3、环境问题对策方面
问卷的第10题与第11题涉及到被调查者面对环境问题的对策:
发现有污染现象时,只有20%的同学会直接找有关部门反映,而却有50%的同学会想参与但认为由于身单力薄而放弃 ,有24%的同学会直接拨环境问题免费举报电话,竟也有6%的同学认为无所谓,事不关己,这可见面对环境问题时,大部分同学会选择逃避,也许这也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放弃为环境问题出对策的现象。
(二)有关环境保护意识的建议
就调查结果分析从学生自身、整体文化氛围、学校管理这三个角度出发给出一些有关环境保护意识的建议:
1、 从学生自身出发
(1).大学生应积极了解与环境问题相关的知识和新闻,提高环保意识 :
在问及大学生环保意识增强的想法时,选择学生自身素质高的大学生是最多的。由此可见多数的大学生认为提高环保意识的根本是从学生自身出发。在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对环保基本知识的了解较少,对环保知识或者新闻的关注度并不高。对于与自身密切相关并且具重大意义的大会,作为大学生,应该做为常识了解。
(2).大学生应从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虽在前面的调查结果中我们介绍到大部分有较好的生活习惯,但在对白色污染这一世界性的难题上,我们需要每一个大学生的参与。
(3).以自己的力量感染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事业中 :
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员,不仅要从自身出发,做个环境的守护者,也要让自己的行为感染周围的人,譬如在面对乱扔垃圾等破坏环境的行为时,我们自己捡起来的同时亦需要劝导他捡起来,重申维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不必区分是陌生人还是熟悉的人。大学生是应当勇敢地承担起社会责任,以自己的力量去感染更多的人。
2、从整体文化氛围出发
整体文化氛围好是大学生认为群体环保意识最强的第二大原因。所以我们建议大学校园中,各类学生组织,如学生会,团委,各类社团都可以通过一些宣传活动,如举办知识大赛,晚会来营造良好的氛围,促使更多的大学生加入环保事业的大家庭中。在前面的调查结果中,我们看到绝大部分大学生用实际行动响应低碳。我们相信,在他们的影响下,更多的同学也能积极地参与到响应低碳生活的行列中,并为环保发现自己的力量。
3、从学校管理出发
(1)多进行环境保护意识宣传:
学校可以 开展关于保护环境的班队会,让同学们自由发言,想出保护环境的办法,让同学们更多的为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做贡献;多开展一些环保手抄报制作活动,多贴一些环保手抄报和一些关于环保的资料在展示区里,让同学们多了解环保,知道环保的重要性等等。
(2)对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方案:
通过调查可知,有94%的同学希望通过双面打印,并适当降低打印价格以节约纸张,由此我们认为对复印或打印实行双面,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减少纸张被使用的目的。从而我们对学校复印店提出有偿使用双面打印或复印的建议。而同学们为了方便会使用一次性饭盒和践踏草坪,因此学校可以对食堂提出合理化建议,如改变食堂饭菜分类方式,扩建食堂以至于学生不会因为食堂拥挤而选择使用一次饭盒把饭带回宿舍等等。
六、调查结论:
此次环境意识调查活动虽然只在一所大学一个年级进行,但具有以点及面的效果。调查结果也确实反映出学生普遍环境意识水平较高。在学生的环境意识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都有很高的认识,但在行动力方面就显得略有不足,表现出知与行有些脱节,令人担忧。希望通过这次调查结果的显示,让同学们有所深省。
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生存的基础,保护他就是保护自己。希望学生们通过学校接受系统的环境教育和社会的一些公益活动或着环境保护特别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在各类环境保护活动的宣传灌输和成人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可以自觉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意识里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思想。
最新大学生环境保护调查报告二
人们多有这样的经历:一大盒礼品,拆开一看,大部分是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去商店买一支牙膏或一盒玩具,售货员会用一个小塑料袋包装;去快餐店吃快餐,服务员会递给你一份用塑料盒装的饭菜;去农贸市场,可以收集到一大堆塑料袋,蔬菜、水果、肉类、米面??无一不用塑料袋装给你,甚至买一头蒜,也会用一只小塑料袋装起来。塑料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许多方便,而且价钱也便宜。但是,你可曾想过,它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场白色灾难。
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查阅各种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
一、我们的调查研究:
1、我们在小吃街路旁的一个垃圾箱口统计了一下,半小时扔大大小小的包装袋、快餐盒与塑料制品的次数:早上总共扔了210次;中午扔了105次;而晚上则扔了95次,这仅仅是一个垃圾箱,一天之内废弃的塑料如此多,不难想象全国乃至整个地球上废弃的塑料,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2、我们在小学学校门口的一家小快餐店里打听到:他们一天中能卖掉快餐250份左右,每份快餐至少需要塑料快餐盒2个,也就是一天至少用掉塑料快餐盒500个。
4、我们去了新华书店,学校的图书室查阅资料,但关于白色污染这方面的资料非常少,看来,我们得找另外的办法。
6、为了摆脱困难,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利用网络进行研究。在网上我们寻找到了一片广阔的空间,使我们对白色污染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对我们撰写论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二、什么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新型名词。那么,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呢?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发泡塑料饭盒,各种塑料袋,农用地膜等给环境造成的污染。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树脂(PS)。在这些污染物中,还加入了增塑剂,发泡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等。
三、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3、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
四、白色污染的危害:
(一)视觉危害:
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破坏了市容景观。如散落在自然环境、街头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二)潜在危害: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这样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5、使臭氧层变薄。
我们对使臭氧层变薄这一危害尤其感兴趣。因为塑料废弃物一般存在于地面,而臭氧层存在于天空中,两者相隔那么遥远,怎么会有关系呢?经过翻阅资料,查阅书籍并问了一些教师得出:白色污染经过太阳的发照射而把塑料中大量的毒物排入大气层,大气层上面是臭氧层,这样使臭氧层的气体逐渐变薄。我们大家都知道太阳是一种温度可达到上万度的天然发光和发热的大火球。当钢铁还未靠进它几千米,就已经化为气体。这么高的温度怎能不破坏地球?为了地球不受到大幅度破坏,臭氧层可真是立了大功了。当太阳辅射时,它便挺身而出,挡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攻击。可由于白色污染确实破坏了臭氧层,使它变薄,这将会是地球巨大的危机。
五、行动起来治理白色污染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每当大风刮起时,空中就弥漫着黄色的粉尘,有时在空中还飞舞着白色塑料袋。使人们出门十分狼狈。因此,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改变这种状况,光靠环卫工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同时,我们也懂得了:我们就是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如果全球人人破坏,天天破坏,地球就会变成垃圾场;如果全球人人环保,天天环保,就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让我们携起手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好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为此,我们建议从我们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不乱扔垃圾及废弃物,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
2、我们学校早已经设置了垃圾分类存放处,我们就要积极参与和宣传。
3、不要浪费,包括不浪费一张纸、一滴水、一分钱。
大学生日常生活调查报告范文2
[关键词] 大学生 消费行为 消费心理 思想教育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整体消费水平明显提高,他们的消费已不仅仅是满足生活这一低层次的需要,而是朝着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方向发展。当我们深入分析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时,却发现实际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加复杂,可谓喜忧参半,而一个人的消费行为往往折射出消费主体的价值认定和道德追求。因此,研究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及思想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消费是指对物质产品及精神产品的消耗,主要包括基本生活消费(衣、食、住、行等);学习消费(学费、书杂费、考证、电脑等)、闲及娱乐消费(休闲、旅游、娱乐等)、人际交往消费(人情、生日聚会等)。对于大学生的消费现象,人们众说纷纭,从消费来源,消费心理,消费结构,消费伦理等方面来讨论大学生消费及思想道德教育的关系。
一、大学生消费的分类
我们平时说的大学生消费指大学生在校期间经济来源方面为学习深造及生活成长支付的一切费用。这些费用以学生能否自主灵活使用来划分,大致分必要消费和非必要消费。
必要消费指学生按国家政策和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必须交纳的费用。如学费,住宿费,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等级考试,技能考试等。这类消费最大特点是政策性强。学生不能讨价还价,也不能不交。这对每个学生来说都必须交纳的费用,与学生的经济状况无关,也不会有消费差异。非必要消费指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消费。指学生日常生活有关的费用。如生活费,通信费,上网费,服装费,考研费,参加社会实践等产生的费用。这种消费要依不同学生的经济状况而不同。这种弹性空间很大。使低层消费者生活质量下降,产生心理压力以及引来不公正待遇。学校必须及时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工作,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非必须消费没有标准,对大学生来讲,家庭经济实力制约着消费的额度。个人的理财,合理适度的消费也有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这种消费额度。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动机有很大差异,但不管资金是否充足,大学生首先要解决学习与生活必需问题,然后才能谈论其他问题。学校要加强引导,大学生不能将大量资金用在学生和生活之外。从消费的潜意识看,大学生消费随大流,攀比心理,追逐时尚的现象较普遍。
目前电脑、CALL机或手机、旅游、恋爱等“特殊”消费在大学生群体中日益增多。大学生所受的教育、校园的环境以及该年龄的特殊心理特征 ,使他们有自己特有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对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 ,有助于认识青年一代乃至整个社会的消费趋势。
二、影响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消费环境因素分析
消费心理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消费心理从认识过程经历情感过程直至发展到意志过程,是一个消费购买的决策过程。消费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对购买决策起决定作用的自身特点,如文化教养、心理素质等。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高校大学生所接受。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贫富差距已成为事实。反映到高校,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明显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尤其是多数高校实行招生并轨制、学生缴费上学以来,大学生中的贫困生和高消费问题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它已经和正在对学生的心理、道德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大学生消费的影响因素从大的方面划分,包括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环境因素等。生源地城市化程度越高,大学生消费支出越高,其中食品支出差异最大,表明出生地城市越大,大学生越注重消费质量;生源地经济发达水平越高,大学生消费支出越高,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学生在衣食方面的消费支出差别较小,而在交际、娱乐方面的消费支出差别较大。
在大学校园,高消费者和低消费者同在,早熟型消费与不成熟型消费共存.不成熟消费、攀比消费和非理性消费不仅给学生家庭生活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而且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和人格健康.高等学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德、智、体教育的同时,还必须进行生活能力和消费观念教育,要在大学生消费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教育方面有所作为,要建设高品位的大学生消费文化环境和氛围.对大学生消费文化发展方向的正确引导就是对现代人生活方式变迁的恰当把握。
三、引导大学生科学合理消费的策略
1.加强大学生消费心理引导,提倡理性消费。当今的多数大学生心理还没完全成熟,在消费观上部分学生仍处于盲目从众状态,受周围环境影响,冲动消费较大。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明白,当时中心任务是学习而不是纯粹的消费。对日常消费开支要合理分配,加大学习方面的支出,减少娱乐和交际方面的支出。
2.加强理财管理。由于家长一般每月或每几个月给一次生活费,大学生就要自己独立计划如何消费,学会一种理财观念,考虑哪些开支是必须的,哪些开支是完全不必要的,哪些开支是可有可无的。钱要花在刀刃上。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来进行日常消费。分析自己的基本情况后来确定自己每个月的消费计划,并尽量按计划执行,量入为出。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念。结合当前我国大力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契机,通过途径建立“节约型校园”,以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消费文化氛围。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消费风气,以塑造大学生的良好的消费观念。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及特点的分析,洞察其深层成因。高校要建构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适度、公平、和谐的消费道德,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消费观念和思想道德教育,积极探求适合当代大学生消费理念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参考文献:
大学生日常生活调查报告范文3
关键词:中职物理,力学,生活,联系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0 引言
中职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的是初级层次的物理学知识。它仅对物理学课程中最为基础的一部分知识进行了讲解,而并非十分深奥的物理学理论。中职物理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仍然集中在经典物理学的相关知识上,是以力学、电磁学为核心内容的。而力学作为物理课堂教学内容中最开始的第一部分课程,这一部分内容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学生今后对物理课程学习的兴趣以及信心,影响着学生运用物理课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力学教学内容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且对实际生活有帮助(72%),主要集中于有助于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现象(26%),学习物理的兴趣变浓了(38%)以及能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25%)。这说明生活化教学的教学内容能够被广大学生接受,而且学生能认识到这样的教学内容对于个人发展的意义。但同时,也有 6%的学生不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理由是上课练习的机会较少,学生一下子不能从原有的方式转变过来,认为课上做得题目太少,不能够很好的掌握所学知识。
1 中职物理教学与日常生活相互联系的主要原则和方式
1.1遵循的主要原则
(1)学生占主体地位的原则。教学内容同生活结合的主要目的,在教学中,尽量保持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以更好的调动起学生对于物理课程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基础知识体系,培养起完善的基本技能,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中职教师在课程中,要更加积极的学生参与到物理课程学习中来,利用讨论、分析、实验研究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2)全面性原则。在中职物理课堂教学中不仅需要面向全体学生,而应该注重学生个体间的情况差异,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尊重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空间,并努力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全面的人才,保证培养学生的无论在类型上,还是在层次都具有一定的丰富性。此外,课堂教学工作,应该面向学生多个方面之中,保证学生具备更加系统、全面、扎实的物理学知识。在实际教学时,还应注重课程内容学习同思想教育的结合,教学工作服务于培养学生知识、德育、能力等各个方面,更好的培养起学生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及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
(3)开放性原则。对于教学内容的选取要更加开放和广泛。充分利用丰富的物理教学内容。在加强教学同生活联系的过程中,应该打破课程单一性。如可以在教材内容外,适当引入多样的生活趣味小实验、科普书籍、物理学史等课外知识,以更好的补充课堂教学内容的不足。比如在关于平抛运动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列举生活中的平抛运动。还可以通过对我国载人宇宙飞船的壮举,调动学生对于万有引力课程内容的兴趣。让课堂知识同家庭、社会更好的联系起来。教学的开放性,能够让生活气息更好的同教学氛围融合起来。
1.2采用的基本方式
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氛围。选择生活中常见物品做实验学生身边的物品和器具也是重要的实验资源。用日常器具做实验,不但具有简便直观等优点,而且有利于学生动手,发展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倡导用日常器具做实验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演示超失重现象时,可以用弹簧秤、健康秤来让学生亲自体验超失重,在演示完全失重时,我们让学生在饮料瓶的底部侧壁上扎一个孔,让学生对比、观察饮料瓶装水时静止向外射水,自由下落时不射水的现象。实验器材随手可得,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这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自己身边。借助实验研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往往漠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问题,常常在一种所谓的“学术性”“理想化” 状态下开展实验教学,这样容易使学生对实验感到乏味并产生抵触情绪,教师应将实验研究与解决生活问题联系起来。
2 加强中职物理力学课程内容同日常生活间联系的主要策略
(1)更多的采用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教学素材,丰富课堂力学教学资源。想要使得教学同日常生活联系更为紧密,首先应该选取和收集一些力学有关的日常生活问题。心理学研究的相关结果表明,教学内容同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联系越强,学生也就越容易接纳这些知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和现象都同物理学知识密不可分,是优秀的教学素材。以洗衣机脱水功能来形象的说明“离心现象”;以如何区分生熟鸡蛋为例,说明“惯性”现象;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奥运会是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体育盛世,利用一些运动的事例来分析和说明物体运动及规律,形象的说明运动的合成、分解。家庭生活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结合家庭生活来分析物理学知识,能够让学生倍感亲切和有趣,让生活中浓厚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物理知识的海洋之中。
(2)课后物理学问题,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选择与生活有关的问题作为研究性课题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汽车超载是路面损坏的直接原因,也是严重影响行驶安全的重要原因,可以请学生就该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汽车严重超载加快路面损坏和影响安全的原因,并提出防范对策。调查公路拐弯处的倾斜情况或铁路拐弯处两条铁轨的高度差异;设计实验,测量人在某种运动中的功率;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设计一种能显示加速度大小的装置;尝试设计一种在人造卫星或宇宙飞船上进行微重力条件下实验的方案、调查设计;收集我国和世界航天事业发展历史和前景的资料,写出调查报告。这些作业不仅能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而且能使学生养成用科学和人文视角解决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利用熟悉的生活素材,提出问题并积极的解决问题。而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生活素材,对学生来说也更为熟悉,也就激发了他们对这些问题的探究热情。例如,我们可以在“力的分解”章节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举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来提问:为什么桥梁在设计时经常采用拱形的设计结构?两个人抬水为什么比一个人抬水要轻松?通过这些同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探究,也就能够逐步的培养起学生日后对于生活中发现的物理问题的自主探究能力,也有益于改善物理教学的整体质量。
结论
综上所述,中职物理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该有针对性的在中职物理课堂教学内容的选取同日常生活联系更为紧密的事例和内容,以培养中职学生更好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为我国输送更多更好地应用型人才,推动我国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
参考文献
[1]朱鋐雄.物理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弓学莲. 物理教学与 STS 教育的关系——谈三大球类运动中的力学现象物理教学探讨[J].2008 年.
[3]郭玉英.从传统到现代——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5.
[4]钱苗松,倪国富. 物理课堂呼唤精彩“短镜头”[J].中学物理,2010 年第 7 期.
[5]申家龙,周晋.职业学校教学改革走向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9,(4).
[6]郁敏.关于沙尘暴中的物理知识[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0 年第 8 期.
[7]何大江.不懈创新 务求实效[J].中学物理,2010 年第 8 期.
大学生日常生活调查报告范文4
⒈大学生消费有其不理性的一面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拿手机产品来说,目前,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
关于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报告
当今社会正面向多元化发展,新知识的爆炸式增长、新技术的迅速推广对日常生活的深入影响,使时尚的形成和流行更快捷,同时具有更鲜明的主题和更人性化的表现形式,并因而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具有象征性和大众化的色彩和基调。“今朝有酒今朝醉”,似乎日渐成为一种时尚。“负翁”、“月光族”随之大批涌来。在我们的校园中,昔日的“风声、雨声、读书声”中,又夹杂进了“手机声声”。为了解我校在校大学生目前的消费状况,为我校明确确定贫困生标准提供可靠参考资料,同时为我校学工处开展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学生工作信息中心特开展此次调研。
调研时间:20*年11月27日---20*年12月15日
调研对象:*等九个学院
调研方式:问卷调研
调研情况:此次调研共发放问卷380份,回收376份,回收率高达98.95%,数据真实,可信度高。此次调研,主要针对学生的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等方面展开调研。
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消费去向: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在学习方面,我校学生的花费主要在购书上。由于学校发放的教材只是基本教材,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在学生的消费去向中,购买教学参考书、英语等级考试等书目占了一定比重。
在消费去向中的通讯费中,大一和大四的学生占的比重最大。对于大一新生,由于刚来到大学,对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人际交往环境都很陌生,存在着种种不适应,同时对于大学中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不习惯,总喜欢和自己以前的好朋友、老同学交换信息、交流意见。而大四的学生的通讯费主要是联系工作。
在恋爱消费方面,有些同学有着固定的“爱情投资”。“爱情需要浪漫,而浪漫需要消费”,但是没有资金是浪漫不起来的。无论对于男生还是女生,都是需要消费的。对于男生,需要给女生买单,送礼物。同时,“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女生的恋爱消费主要是用在化妆品、首饰上。
另外,在恋爱中,双方都共同支出的一个方面是在衣着打扮上,名牌成为一种标志。“只买贵的,不卖对的”,有相当一部分人持有这种观点。在现在这个社会,恋爱是合理的,但对于恋爱中的种种不合理消费值得我们深思。
对于恋爱中的消费来源,有的是由“家里特别提供”的;有的是“从生活费中支付”的;有的是来自“勤工俭学”的;有的是来自“奖学金”的。总之,无论是从哪方面支出,都占了不小的比重。只是比重的不同于大学生的看待社会的角度有关,更与家庭对大学生恋爱的看法有关。
上网消费:无论对哪个年级的学生,上网消费都占了较为稳定的一定的比例。大学生的上网费亦成为大学生日常消费开支的一部分。
左图是我校学生在娱乐休闲方面的消费状况:
大学生的娱乐消费数额也是较为可观的。进歌厅,打台球,遛旱冰,生日聚餐…另外,大学生不同程度的追星热潮影响着他们的娱乐消费。
在零食、水果方面,女生的消费型对较高。在大学中,女生更多地学会如何保养自己,水果既经济又实惠,所以是最佳选择。至于零食,既是某些女生的喜好,同时也是部分女生打发时间的较为常用的一种选择。
从以上分析可知,我校学生的消费去向多样化,正是多样化的消费无形中就增加了总的消费金额。下面是我校学生的月支出情况和学期总的支出情况:
二、月支出情况及学期支出情况:
月支出
学期支出
以上图表显示,我校学生消费层次不等,出现了较大差别。从整体上看,我校大多数同学的月消费保持在200-400元之间,各学院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高消费现象。而且在现代的各所大学的校园中,学生这样的高消费的现象均已屡见不鲜。对于着相当一部分的高消费的同学,他(她)们的经济来源以及对家庭的影响又如何呢?
三、经济来源及对家庭的影响:
经济来源经济来源
学院父母助学贷款奖学金或助学金勤工助学
资环100%
水土97.5%2.5%
外语83.33%16.67%
机电63.64%18.18%9.09%9.09%
生科72.22%11.11%11.11%5.56%
经管95.24%4.76%18.18%4.55%
以上表格中数据表明,我校在校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来自父母,说明我校学生对家庭有很强的依赖性。甚至有些学院学生占到了100%;此外,助学贷款也占了一定比例,这说明我校在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方面卓有成效,使学生深切体会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政策,对学生提高对国家政策的认识起到促进作用。另外也有一部分同学的经济来源是勤工俭学,说明我校学生有一定的自立能力。
学生对家庭的依赖过重,对他(她)们的家庭自然又有着影响。
以上图表显示我校学生的消费度对家庭的影响情况。从图表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同学的家里因为供应大学生而使生活拮据,生活状况下降。这说明学生的在校生活较大程度的影响了家庭的生活。“再穷不能穷孩子”,绝大多数的家长这样说,“虽然我们家的收入不多,但我们就这样一个孩子,决不能因为钱而产生自卑感,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在大学里过的舒畅,不影响学习”。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在家庭消费中占的地位。可怜天下父母心,就是再辛苦自己,也不会委屈孩子。在家长这般疼爱与呵护下,大学生是否该有自己的消费计划?四、消费计划图表显示,我校大部分同学的消费较为合理,虽没有制定消费计划,但是支出合理。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管理自己的资金,更培养了学生自己的计划性。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出现超支现象。这种现象虽然不合理,但仍然存在,主要有以下原因:(1)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可支出的方式增多,自然花费增多;(2)随着科技的进步及社会的发展,外部诱惑增多,好奇心促使大学生尝试不该有的消费方式;(3)在月初时,常常不自觉地超支(4)常常有意外消费,如和同学打赌输了,就要请客吃饭,请的不好又没面子,所以吃好的……总之,种种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引起学生的不合理消费。
五、对学校的引导力度的看法观点比例
很好,学生能从中收获很多5.71%
有一定成果,但力度不够22.86%
听说过,但没见什么成果14.29%
力度远远不够,亟待加强57.14%
从学生反映的情况来看,我校对学生消费观念、消费心理等消费知识的引导力度不够。当前我校对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等进行了引导,这说明我校在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的方面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对学生的生活方面的引导做得还不够完善。虽然,不良的消费习惯对学生没有直接影响,但是消费意识作为一种精神文明现象,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我校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应尽快加强有关方面工作的力度。
六、对“负翁”、“月光族”的看法
上表显示,我校绝大多数学生对高消费的现象持否定态度,这说明虽然我校学生中也存在高消费现象,但我校学生还有着正确的消费理念。只要学校对这部分学生加以引导教育,可以改变局面。但如果长此下去,容易引起攀比消费,大学生仍然应该继承中华民族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坚决不能踏入高消费的误区。
七、对贫困生界限划定的界限的看法
上图表显示了我校学生对确定贫困生标准的观点,为我校发放助学金提供了重要资料。
八、就我校贫困生标准划定的观点整理学习成绩优秀
无手机、电脑、MP3;注:学习、工作等需要除外
无逃课等违规行为;
不吸烟、不喝酒;
上网较少,穿着朴素,不追求时髦;
月消费金额在180元以下;
生活费无法保证者;
每学期生活费低于2000元;
无经济来源,生活节俭;
经班级投票,学院认真核实;
提名候选人,并跟踪调查;
仔细了解各学院各年级学生的贫困生比例,然后再向各学院划分名额;
由家庭所在地出示贫困证明结合平时表现;
积极参加勤工助学;
九.解决此次调研中存在的问题的几点建议
1.对当前在校生,由学校制定统一指导思想,然后由各学院团委向该学院学生召开思想引导大会,在会议上引导同学们提升个人的消费意识,持有正确的消费观念。
2.在学林路、望岳路、神农路等学校主要道路上置办可长期保持的标语,以时刻提醒同学们。
3.由校团委引导,校学生会组织一次大型宣传活动。在学林路展出展板,并举行一次“拒绝高消费”的大型签名活动。
大学生日常生活调查报告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北京理工大学
中图分类号:F06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5月22日
一、研究背景
消费是经济社会中所探讨的重要话题,也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标,“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点明了经济在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中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而经济中自然离不开消费。消费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古老的社会行为。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文化多元化的新时代,我国国内需求正在逐年增长,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十后,国内经济改革全面深化,服务业为首的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其较为感性,思想开放,生活压力相对较小,同时长期处于较为安逸的成长环境,一方面不能自食其力;另一方面却在各个方面花销颇多,而且其消费观念、消费特点并未完全形成,仍需进行思想教育引导。
在当今社会,影响消费的因素越来越多,除原先有的因素如家庭状况、性别等先天因素的影响外,还有一些新兴因素,如电子商务、明星代言、同学朋友间交往花销等,这些因素都以不同比重在影响着现代大学生的消费观与消费额度。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看到大学生消费方面一些不好的消费习惯,如餐饮购物方面的浪费与虚荣、对名牌的盲目追求和生活上所谓的“不拘小节”等。
北京理工大学是北京市优秀高校之一,作为20世纪40年代创立的延安自然科学院的延续,北京理工大学有着其内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科学素养。本次调研报告是以北京理工大学本科学生作为样本进行的统计调查,这些样本有着相似的学术背景与生活背景,我们可以通过探究个人方面的种种因素来有针对性的分析其自身与外界对大学生消费习惯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与样本概况
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调查报告与文献资料相结合,整体表述与细节概括相结合等方式,主要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北京理工大学学生消费概况与消费特点,在统计结果上进行深入分析,再在此基础上提出引导合理消费的策略。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图表分析法。在数据的处理方面,主要使用了IBM SPSS 20.0社会科学统计软件。本文采用的大学生消费态度的数据来源于大学生消费水平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问卷采用在课堂上发放、学生在课堂上当场作答、填写完毕立即回收问卷的方式采集数据,然后及时对问卷进行整理、编号、统计,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及真实性。
本次样本调查对象是北京理工大学本科学生。每个同学的家庭背景、青少年时期所处的环境,以及上大学后的专业各不相同,因此不同专业、不同成长环境的学生均有涉及。采取全面发放试卷后做完立刻收集的方式,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性,保证时间的同时性。样本的选择是主观的,调查结果虽然不能根据随机原则对全国大学生消费状况进行参数推断,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参考价值。本次调研共发放1,220份问卷,其中有效收集问卷为1,22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样本基本情况:填写问卷的同学中,文科学部占比18.9%,信息学部占比34.4%,机械学部23%,理材料学部23.8%。受调查者女生为240人,男生为980人。独生子女占比78%,非独生子女为21.1%。受访者中,家庭月收入5,000以下为110人,5,000元至1万元为489人,家庭月收入1万元到2万元为492人,2万元以上为129人,1人数据缺失。
三、问卷结构和所采用的技术方法
问卷采取单选与多选并行,基本情况与个人态度并行,对不同消费态度又有不同的进一步深挖其更明确的态度的多方面不同维度进行设计,同时选取同学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编制本次调查问卷。问卷采取自填式数据搜集方法,采取不记名方式,减少被调查者回答敏感问题的压力。问卷的设计共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统计同学们基本情况,共5题;第二部分则是统计同学们消费态度,共15题。对于问题是经过反复揣摩推敲,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问题所统计的内容,从而更好地配合调查,对于问题答案则是以生活为基础抽取同学们最感兴趣的答案,同时也保证每个同学都可以有适合自己的答案。
数据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0软件辅助分析处理,将每个ABCD等选项使用123等阿拉伯数字替代以方便进行方差等项目统计。对于多选,则根据每个选项是否选择以0或1为替代,以探讨每个选项对同学们的接受程度和普及程度。分析类型主要为多变量描述统计,SPSS图形生成器的图形生成,分析报表的OLap立方等功能。
四、数据分析讨论
(一)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
1、大学生经济来源调查。大学生经济来源是指其在大学期间支付个人生活花销以及学习费用的来源,本次调查根据实际情况分为家庭给予、校外工作兼职、学校提供兼职、奖学金、其他方式共5个选项,采取多选形式。其中,学校奖学金可以对自身经济有一定帮助,有奖学金的人数为284人,无奖学金为916人;有校内兼职的同学占比2.5%,有校外兼职的同学占比5.7%,校内兼职的学生明显小于校外兼职的学生;家庭给予生活花销的同学占比95.9%,仅有1.6%的同学家庭未给予生活费,统计时有21个数据缺失值。当前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家庭给予。
2、大学生月可支配费用概况及其相关性
(1)大学生月可支配费用概况。大学生可支配费用是指大学生由各个方面渠道所取得的,用于日常基本生活、娱乐、学习等方面可以使用的费用,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受可支配费用和物价水平的制约。研究大学生可支配费用可以探究大学生日常生活水平与满足感,从而从侧面来反映大学生的消费状况。
根据大学生可支配费用百分比统计表与描述量统计表,发现有36.1%和34.4%的大学生月可支配费用在1,000~1,500元和1,500~2,000元的区间上,整体占到了70.5%,同时有13.9%的大学生可支配费用在500~1,000元之间,生活较为拮据,另一方面有15.6%的学生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众数分布在1,000~1,500元这组数据上,被调查者每月可支配费用中位数为1,500元,平均数为1,508.5元,极差大约2,000元,标准差为101.6512元,离散系数为0.06738,样本中位数、平均数、众数相近,样本可支配费用的数据近似正态分布。1为500元以下,2代表500~1,000元,3代表1,500~2,000元,4表示2,000元以上,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1。(图1)
(2)可支配收入与家庭背景相关性。我们通过经济来源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主要经济来源来自家庭,因此来分析下大学生可支配收入与家庭情况之间的相关性。由表1列联表和表2Pearson相关性检验可以看出,在置信水平为0.01时家庭月收入与可支配费用之间Pearson相关系数为0.368,为正相关,从表中我们得出其两者显著相关的结论,即家庭月收入越高,大学生每月可支配费用会越多。大学生的消费基本上是量入为出的,以适度消费为主,但也有奢侈消费和超前消费存在。(表1、表2)
3、可支配收入与能否满足需求相关度。大学生可支配收入只能从侧面推测出大学生大学生活的满意程度,对于不同的同学来说,重点关注其可支配收入能否满足需求。能否满足需求是指大学生能否满足对日常基本生活、娱乐、学习等方面所需费用,是大学生对大学生活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数据整理,有97.5%的同学处于“勉强满足”及以上,表明大部分同学满意程度还是比较高的。有2.5%的同学并不满意目前的状况,32.5%为勉强满足,有64.8%的同学表示能且富裕。
大学生可支配收入和能否满足需求的相关性是指是否可支配收入与满意度是否相关,根据普遍经验我们认为,可支配收入越多,生活水平质量也会越高,从而满意度会越高。(表3)但是,从表3可以看出,可支配费用与能否满足需求的Pearson’s Coefficient Correlation只有0.138,表明可支配费用与能否满足需求是正相关的,但是两者之间相关性并不大,这表示能否满足需求并不只在于可支配费用多少,还与个人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等其他个人主观方面有很大关系。
(二)大学生消费态度现状
1、大学生消费重点调查。大学生月消费重点指大学生在校期间平均每个月的生活费用主要花销方向,包含基本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以及娱乐、休闲等各个方面。通过调查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目前费用的普遍花销重点。通过数据分析,大学生学习与饮食支出为大学生消费重点,并且其离散状况非常集中,标准差只有0.267和0.130,另外对于大部分学生的服装支出与交通支出和日常用品也占据很大比例,而对于奢侈品消费和旅游支出则各不相同,标准差达到了0.496和0.442相比较为离散。我们可以得出大学生目前仍旧以学习和饮食等基本需求为主,少数同学则会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
2、大学生消费规划现状。大学生是否记账或预算是指大学生在每一笔花销上是否经过思考和有所记录,是否记账反映出大学生在消费方面的自主性与规划性,研究是否记账或预算可以反映出大学生消费是否有规划以及对消费是否有一个合理的态度。
中学时代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理财方面全权由父母代管,导致大学时代学生理财能力不足,大学时代每月可支配费用较中学相比陡然增加,易出现盲目性和无计划性消费,甚至奢侈性消费。
通过数据分析,有32.8%的同学有着记账或预算的习惯,证明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同学会对支出和收入有一个合理的预算和统计,而大部分,占到总数67.2%的同学则并没有这个习惯,证明大学生大部分对收入和支出没有一个合理消费的概念,这反映出大学生生活压力小、理财能力不足。
而对于是否记账和预算,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会对其有一定影响,当家庭收入偏低时家长很有可能有着记账和预算的习惯,这会使孩子很有可能会养成这样的习惯。(表4)
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我们可以发现,家庭月收入与是否记账和预算有着正相关性,同时表中得出其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因此这也反映出月收入越高的家庭其孩子可能更不会养成记账或预算的习惯。
五、结论及建议
(一)根据上述讨论分析反映的现状以及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我们可以得出北京理工大学本科学生目前仍旧以日常基本支出为主,并没有太多攀比现象,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并没有一个合理规划的习惯,因此学校需要加强舆论引导的作用,引导同学们建立一个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习惯。学校应成为消费观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强化马克思消费理论和中华民族传统消费观教育,引导学生按照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个人发展的方向进行消费。学校可以通过开设音乐、影视作品的欣赏、文学艺术导读课程,提高大学生欣赏高雅文艺作品的能力;通过校园文化艺术沙龙活动,充实大学生的生活;通过各种社团活动和专题讲座,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知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心理;开设与消费理财方面有关的全校性通识选修课,通过课堂学习进行思想教育;利用互联网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把科学的消费理念、正确的消费行为等通过动画、讨论争鸣、理论探索等形式搬到网上,让学生在上网的同时,受到消费观的教育。这些既可以把大学生的闲暇消费引上正轨,又改进了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提高了消费质量。
(二)根据上述讨论分析,大部分希望兼职的同学会选择去校外打工,一方面这表明学生期望提前进入社会,提前了解社会,但是也反映出学校内部兼职机制并不健全,不能吸引同学在校内打工,因此学校也应完善兼职机制,使同学们可以有更多机会参加校内兼职,宣传并提供校内兼职工作既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消费思想教育,又有利于保护学生安全,减少校外兼职被骗等不良隐患的发生。同时,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父母应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让子女了解家庭经济状况,有利于大学生做出正确的消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父母不应无限制的满足子女要求。
(三)大学生还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进行花销,不盲目消费,从众消费。弘扬中华民族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美德。理财能力的缺乏使得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经常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状况,积极自学理财基础知识,不仅可以使大学生活井然有序,而且对大学生毕业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主要参考文献:
[1]崔材坤.北京体育大学本科生消费行为现状调查与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4.4.8.
[2]贾俊平等.统计学(第五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9.
大学生日常生活调查报告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多代屋项目;农村留守儿童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009-02
一、问题提出
1.德国多代屋项目的实质分析。多代屋项目起源于德国,最早于2006年11月由德国家庭事务部部长尤尔苏拉·范德勒茵提出,它是指幼儿园、青少年俱乐部、中老年人的聚会地点以新颖时尚的方式集中到一起,创造出一个本地区居民自由会面、随意交谈的好场所。在这里,不同年龄层和文化背景的人可以轻松地交谈。多代屋的固定职员和志愿者还为青年人和老年人提供各式各样的服务,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本质上来说,多代屋项目是随着“青老比”(即青年人口与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断缩小德国政府运用社会力量来管理与应对老龄化的一种手段。具体来说是让更多的人走出家庭,走进社区,互动起来,形成合力,给孤独老人提供一个交流感情、消遣时间的场所,让弱势群体得到社会关怀,体现以人为本。其核心理念就是促进社区各代成员间的互动,帮助弱势群体获得生活照料和精神支持。
2.我国留守儿童管理的现状及大学生参与其中的可能性。我们设定了一份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对比问卷在苏北地区进行调研,在改变现状的期盼方面,关于“妈妈”,留守儿童回答“非常需要”的占47.0%,回答“有些需要”的占43.1%,两者相加超过90.0%。说明在现有的支持系统里,留守儿童希望寻求父母以外的资源来弥补内心的空虚,特别是学校生活以外时间的陪伴的照料。在我国农村,家庭住所相对固定、邻里间熟悉度和信任度较高,邻里间平时的互动比较多,有相互照料的习惯,自发形成了一套非正式的留守儿童照料体系,这种照料体系随机性大,没有责任权利的约束,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根本无法应对。2012年8月20日,萧山一对留守儿童遭砍杀,再次暴露了留守儿童管理中存在的缺陷。
针对留守儿童的治理,近几年采取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学校寄宿制和类家庭的寄养模式。学校寄宿制看似解决了留守儿童的无序散养,但是其实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一方面学校自身力量有限,无法引入专业的教师来管理寄宿学生,只能简单地配备生活照料老师,孩子一旦出现人际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这些老师不能给予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寄宿制从某种意义上成了一种“圈养”,寄宿环境下的儿童仍然缺少与家庭成员的有效沟通,缺少与社会的接触与互动。但在多代屋内则不会出现这种状况,这是一个具备丰富功能的区域,有长辈的指导,有同辈的互动,有生活的照料,有心理的抚慰等。
类家庭的寄养模式看似解决了家庭重建的问题,但忽视了一个难题——寻找类家庭,这涉及到两方面,一方面是孩子本身能否符合家庭的要求,一方面原有家庭能否为孩子建立起持久的家庭关怀环境。在多代屋里,留守儿童的替代爸爸或妈妈是可以变化的,孩子享受的更多的是玩耍和游戏,其基本的抚养和责任主体还在自身的原生家庭,这种临时宽松的替代更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弥补这一社会公共服务的不足。因社会公共服务的对象主要为社会弱势群体,就目前我国的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来说,它还无法满足广大居民的社会需求,而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刚好可以弥补这一块的不足。如大学生志愿者在暑假期间形成了固定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活动以前是以支教、送温暖和扶贫为主,由于大学生具备基本的教师辅导角色,可以为家庭留守儿童、为社区的孤寡老人提供志愿服务。
二、多代屋项目模式对留守儿童治理工作的借鉴作用
多代屋项目作为一种加强社区居民沟通的新途径,多代屋中社区里的幼儿园孩子、在校的青少年、在职或退休的中老年人以崭新时尚的方式聚到一起。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可以轻松地交谈,增强彼此了解。多代屋的固定职员和志愿者们还为青年人和老年人提供各式各样的服务,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1.学习功能。多代屋可以成为一个学习的场所,孩子可以在这完成作业,老人和年轻人还可以指导孩子学习。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43.14%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有不同程度的困难,这比非留守儿童的数据多了13.14%,原因在于留守儿童在课后缺少指导者,学习更多的是单打独斗,动力明显不足,部分留守孩子每天的家庭作业都在不固定的地点完成,有时在同学家、有时在校外的露天场所等,学习效率得不到保障,作业完成期间也没有相应的指导。多代屋可以发挥第二学校的职能,在设计时,可以将中老年群体和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让成年人扮演孩子的教师,承担起课后家长督促学生学习的责任。
2.沟通职能。多代屋可以成为一个沟通的场所。多代屋不同于学校和家庭,它是一个多元群体构成的非正式场域。调研中发现,有76.42%的留守儿童有被欺负的经历,但只有33.33%的留守承认偶尔被欺负,这表明留守儿童撒谎现象严重,撒谎的心理学意义在于害怕和逃避,最主要的原因是留守儿童缺少倾诉自己不幸的途径和对象。
多代屋项目没有学校那样正式的校规,也不是一个固定封闭的机构,留守儿童可以放松地在多代屋内玩耍,倾诉自己的不满,从而重新树立信心,走出自我封闭的心理状态。
3.治疗职能。多代屋可以成为一个治疗的场所。调查中当问及“你有时候会感到孤单吗”时,留守儿童的孤独感要大大高于非留守儿童,儿童长期生活在孤单的环境内心理就会发生变化,容易导致自闭、多疑等心理问题。调查数据还显示,有超过70%的留守儿童表现出害怕外界、缺乏信任等心理特征,孩子们在自己的家庭中从祖辈身上得不到应有的精神支持(主要是祖辈的观念、意识与孙辈要求差距甚远)。认知心理学理论指出,环境能影响人的情绪,多代屋内会有不同的人群与留守儿童进行交流和互动,这种多元的环境刺激能帮助留守儿童打开封闭内心,诉说心中烦恼。
4.教育引导职能。多代屋可以成为一个引导的场所。家庭完整是儿童开展一切活动的基础或者是原动力。发展心理学理论指出,和谐的亲子关系对小学生人格健全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留守带来的“父母长期在外”使得父母内心与孩子间很难产生共鸣,造成了留守儿童一种表面上的“看似独立”,实际上与父母间的隔阂却越来越深,甚至还会对父母产生怨恨。多代屋项目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参与者能用现身说法、同伴影响等方式跟留守儿童解释父母到城市奋斗的原因,以合理地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5.替代职能。多代屋项目可以成为另外一个家。调查显示有94.12%的留守儿童是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老人对儿童的教育往往力不从心,只能保证吃饱穿暖,很难保证对儿童其他方面的教育比如人格、习惯等,所以说隔代教育并不能解决孩子的留守教育问题,爷爷奶奶更不能代替父母的角色。而在多代屋内,与留守儿童父母年轻相仿的年轻人可以充当孩子的爸妈,其余非留守儿童和留守儿童之间可以一起玩游戏,通过这些,有效弥补留守儿童的精神空缺。
三、大学生参与多代屋项目的路径分析
大学生志愿服务在以上学习、沟通、治疗、教育引导等方面都可以发挥作用,在多代屋项目的实践中,大学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根据服务地人群的特点展开有目的的准备。当然政府部门要对进入多代屋的各类群体进行充分的预评,对其身体、心理状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后再安排相应的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如果在农村建设这样类似的多代屋,建议建立起高校和当地政府的服务协议备忘录,形成固定的工作制度和操作手册。
多代屋项目是一个软项目,它不同于基础设施建设等硬项目,想要把它从西方搬到中国,首先要考虑文化的契合性。西方社会的主要特点是开放性和包容性,社区是生活的基本单元,很多家庭的职能都在社区完成,而我国社会最稳定的基本单元是家庭,打破传统的家庭观念让更多的人承担教育孩子的职责,这一模式能否让外出务工家长的认可尚待观察。
1.地址的选择要便利,便于大学生日常生活。目前在我国已建成的多代屋都处于城市,一般以某一社区的居委会为基础加以改造,比如2012年9月2日刚在上海杨浦区成立的“多代屋”社区生活服务中心位于控江街道。在农村,可以将村委会办公楼中专辟一个房间,改造成为村里的多代屋。如果村委会办公条件有限,学校内的活动室也可以作为多代屋的地点选择(但要相对靠近校门,便于进出)。地点选择一方面要考虑留守儿童到达的便利,还要考虑村里其他成员的方便性。
2.经费和人员保障要到位,给予大学生适当的补贴。作为政府公益项目,公益性是多代屋的最大特点,政府要设立专项资金保障多代屋的建设和日常维护,还要招聘专门人员进行管理。政府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通过政策、税收、用地等方面的优惠吸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多代屋项目,政府可以购买其服务。
多吸纳具备一定心理学、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的大学生参与管理,通过平时见习、节假日实践和工作实习的多层次实现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常态化。
3.设计理念和运作的方式要科学。多代屋项目要按照“多代融合的大家庭”理念设计,设立大客厅,主要用于儿童活动和玩耍,也可以举办小型讲座和各类培训;单独的“儿童咨询房”,适合做一些单独的辅导。
在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的地区设立多代屋,其功能应突出服务留守儿童的成长,更加注重其社会化的色彩,可以根据年龄将其划分为几个区,孩子们除了能完成离校后的家庭作业,还能参与各种智力游戏、尊老献爱心、拾金不昧等活动,这些都不同于学校内的“设计性行动”,而是参与者都是真实的存在和展现,这样更容易激发儿童内心的自我力量,完成其相应的社会功能。在这样的非正式场所,犯错误就要承担比学校更为严重的后果,教育引导意义更为明显。
可以先以村为单位试点建立多代屋,先行试点的多代屋人员规模不应太大,按照团体动力学理论,10~20人的团体规模更容易产生治疗效应。凡是报名参与多代屋的村民和孩子先注册备案,成人应该由多代屋进行前期筛选和培训,然后和留守儿童建立起一对一的帮扶对子。此外,多代屋在起初时就应设置功能区、开放区、辅导区。功能区主要用于孩子的沟通、学习能力的提升和训练,是多代屋的主要区域;开放区是针对全体村民开放的试验区,让更多的人了解多代屋,辅导区是专业人员的咨询辅导部分,用于开展个体的心理咨询、家庭关系修复、亲子沟通技巧辅导等。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新时期社会管理的有效补充,必定在现代化进程的“中国梦”实践中贡献自己独特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周福林,段成荣.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人口研究,2006,(3).
[2]柏丽丽.盐城市X县留守人口调查报告[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社会工作系农村留守人口课题组,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