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王冕苦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王冕苦学范文1
1.善解人意的高尚品质。
王冕七岁时,父亲撒手人寰,孤儿寡母生活无法维继,仅“靠母亲做些针线活供他读书”。如果说母亲做针线活能够支撑起这个家,供王冕继续读书,王冕也算得上一个“幸运”的孩子。但是,母亲已经竭尽全力了,还是无法保证他继续上学。三年快要过去了,母亲实在熬不住了,不好意思地对王冕说:“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王冕听了母亲的话,没哭,没闹,他理解母亲的难处和辛苦,告诉母亲:“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听听!王冕的话语里包含了多么深厚的理解母亲的感情。一个爱读书的孩子,真的会感到学堂里“闷得慌”吗?不是,他是为了不让母亲伤心,为了安慰母亲,故作高兴,说放牛快乐。仅仅这么几句话,一个善解人意的王冕就站在了读者面前。
2.刻苦学习的奋斗精神。
王冕上不起学,只好去给隔壁秦家放牛。天下放牛娃很多,一边放牛一边读书的不多,读书又能成才的只有王冕等个别几个贫寒学子。王冕自从接过秦家放牛的差事,便离开了学堂。放牛是他主要的工作,他恪M职守,早出晚归,为主人放牛,毫不懈怠。王冕没有因为放牛,没了读书的氛围而放弃学习。他天天出去放牛的时候带着书本,在闲暇之余读书,“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
王冕读书不是死记硬背,而是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他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在知识指导下观察生活。“一天。正值黄梅时节,天气闷热,王冕放牛累了,便在绿草地上坐着。”王冕坐着,心没闲着,眼睛也没闲着,他在观察生活,他发现:一阵大雨过后,阳光从云缝里透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山上青一块,紫一块,山下树木葱茏,青翠欲滴。树叶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王冕不禁看得入了迷,心里想到:“古人说‘人在图画中’,真是一点不错。”
王冕的发现,让他产生了学习绘画的动机。自此以后。王冕学着画荷花。“起初画得不好,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乡里人见他画得好,竟拿钱来买。王冕的荷花越画越好,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浙江)诸暨一带都晓得他是个画荷花的高手,都争先恐后来买他的画。”王冕不但爱学习,能学习,而且会学习,这就是他有别于一般学子的非凡之处。
3。孝敬母亲的优良品德。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人都能这样说,不一定人人都能这样做,王冕在这方面做得十分好。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王冕从小孝敬母亲。他听母亲的话,去给秦家放牛,这是他孝顺母亲的第一种行动。“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亲”,这是他孝顺母亲的第二种行动。“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这是他孝顺母亲的第三种行动。“王冕(卖画)得了钱,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这是他孝顺母亲的第四种行动。“春光明媚的时候,王冕就用一辆牛车载着母亲,到湖边走走,母亲心里十分欢喜”,这是他孝顺母亲的第五种行动。
王冕苦学范文2
[关键词]阅读教学 学习经验 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4-026
语文新课标指出:个性化阅读教学要以调动学生经验为起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积累……可见,关注学生经验,从学生已有经验入手,引导学生展开阅读是提升学生阅读效率的有效途径。那怎样基于学生经验,优化阅读教学呢?
一、唤醒学生经验
大多数学生对阅读都有自己的一些经验与方法。一般情况下,这些经验大都处于内隐状态,不容易被发觉。在阅读过程中,如果教师忽视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一切都从零起点出发,那么,不仅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也会使学生觉得课堂枯燥乏味。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唤醒,使学生尽快融入阅读教学中。
如,在教学苏教版的《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这样引导:“同学们,你们平时在切苹果的时候,采取怎样的方式呢?在切苹果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吗?”这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快被激活,学习的积极性也很快被调动起来。他们没有想到,在微不足道的切苹果的过程中还有这么多的学问。趁着这股学习热情,我再让学生去探究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看看从中收获了什么。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积累学生经验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果忽视学生已有的经验,那是对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但是,学生的一些经验并不能够直接运用到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行横向、纵向的联系,以帮助学生积累并优化经验,使这些经验能真正促进学生的阅读学习。
如,教学苏教版的《少年王冕》一课,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并说说自己从中明白了什么。从王冕主动提出退学放牛中,学生读懂了王冕的懂事;从王冕舍不得吃把东西带回给母亲,学生感受到了王冕的孝顺;最后,从王冕坚持不懈练习画画的过程中,学生又读懂了王冕具有一种深入钻研、刻苦学习的精神。在学生汇报后,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课文的基本方法,积累经验,教师又继续引导: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掌握了许多学习课文的基本方法,那从刚才的阅读中,你又懂得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白了要想对人物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就要善于从人物的语言、动作、行为中去感知、揣摩、体味。这样,学生的经验会逐渐丰富,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案例中,教师主要从文本的内容特点出发,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当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后,教师又把帮助学生积累经验作为重点进行引导。这样,不仅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促进学生经验的积累,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
三、升华学生经验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自身经验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在解读过程中,随着阅读遍数的增加以及对内容理解的逐渐加深,学生累积的学习经验也越来越丰富,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因此,教师要坚守开放性的教学原则,以升华学生的经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如,苏教版《最大的麦穗》一课,主要通过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短时间内拿到一个最大麦穗的事件的叙述,让学生明白无论做什么都不能东张西望,只有善于抓住眼前机会,才不会错失良机的道理。在教学时,教师让学生说说苏格拉底的弟子们没有摘到最大麦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自己明白了什么,对自己的经验积累有什么帮助。这样,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很快明白“追求应是远大的,但是把握住眼前的机遇却是实实在在的”这个道理。为了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教师又让学生谈谈在平时生活中自己遇到此类事件是怎么处理的,学完这篇课文以后,自己又会如何去对待生活等。这样,使学生的经验得到升华,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先以学生的收获为突破口,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经验;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实际谈感受、想法,从而真正使学生的经验得到升华,学习效果显著。
王冕苦学范文3
一、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魏书生先生曾经讲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发牢骚、叹息,而应该在这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流连忘返。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如能真正把自己置于为学生服务的地位,千方百计和学生成为心灵相融,并且愿意互相帮助的朋友,便能营造出轻松活泼的气氛,让师生和谐亲切地交流。有了这样的气氛,学习的过程就变得轻松而舒畅了,智慧的火花就会不断闪现在温馨的课堂里了。如此,就真正由只要求学生转变到多关怀学生,由强调苦学转变到使学生乐学,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到双向的情感交流,南一味地指责学生转变到千方百计让学生品尝成功了。
要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还要求教师明白学生需要些什么,即教师要教在学生最需要的地方。如有位教师在教学二年级《青松》一课的词语时,并没有将课文中的5个生字“压、且、待、化、挺”逐一进行教学,而是这样互动训练的。
师:这五个生字中,对哪个生字的学习你们最需要老师帮忙呢?
生:挺。
师:小朋友们,你能做个“挺”的动作吗?
(孩子们一下子就把腰板挺直了)对!这就是“挺”。
师:你能给“挺”找个好朋友吗?
生:挺拔、挺立、挺直……
师:这是个形声字,你们大胆猜猜它的右半边读什么?
生:ting。
师:仔细观察老师在田字格里的书写,先写“扌”,再写“壬”,最后写“廴”。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摆好姿势,在语文书上的田字格里认真描红。
生:(姿势正确地书写)
看,这位教师处理生字教学就教在了学生最需要的地方,一下子就把重点和难点突显出来了,把教学放在了刀刃上。
二、拉近目标与学情的距离
大家都明白,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顺学而导”、“以学定教”,其实都是要求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里。故教学目标的定位必须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例如,近日听了一堂研讨课,教师教学的内容是吴敬梓笔下的《少年王冕》。这位教师研读教材十分深入,在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小说共写了少年王冕的哪几件事之后,又给学生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中间有两个“三年”,时间线索能否交换呢?题目一抛下去,学生就傻眼了。的确,少年王冕从七岁到十岁的那段日子是最痛苦的。在那个靠男人养家的年代,显然靠一个母亲来支撑家庭是多么的不容易啊!为突出日子的艰难,课文的时间线索是这样写的:“眼看三个年头过去了。”为了突出这段日子相对好过点,课文中的时间线索又是这样写的:“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可是,在课堂教学中,这位教师显然忽视了这样一个问题:忘记了“浅出”的学情――学生很难从如此生活中体验到日子的艰难,也就不明白两个时间分别表达的特别含义了。
故只有“深入”,才能把握真谛。同时,也只有“浅出”,才能激发兴趣,才能产生高效。
三、拉近内容理解与学法指导的距离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往往会“一边倒”,也就是只顾着传授课文内容而忽略了学法的指导。这样的教学往往是“授之以鱼”而并非“授之以渔”。说白了,教师不应该只是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来教。或许在一线的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同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引领学生到文本中“来”,却没有带领学生从文本中“回”,即在关注言语内容的同时,淡化或忽视了文本语言的表达形式。教师往往只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写了什么,说了什么,而不注意引导学生品味课文怎么写、怎么说,即不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语言、方法和形式来表达情感的。如果课堂淡化了言语形式,弱化了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和想象力,那就背离了语文教学的目标,失去了语文教学蓬勃的生命力。
因此,我们只有坚守阅读教学本位,关注文本语言,揣摩语言特色,选择那些最为显著和最富特色的范例进行教学,我们的语文课才会更接地气。
四、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
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教师要把学生的各种生活体验融入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中,在闲聊中帮助学生丰富语感。
例如,有位教师教学二年级上册《识字8》“饱满”一词是这样设计的:
(在讲台上放了一把毛豆荚,请学生一起动手挑出其中称得上“饱满”的那一颗来。)
师:同学们,你们用明亮的眼睛看一看,再用手摸一摸,你挑出的毛豆荚是怎样的?
生:硬硬的、圆圆的、饱饱的、胀胀的…
师:是啊,鼓鼓的、胀胀的,这就叫――饱满的毛豆荚。“饱满”除了形容成熟的豆子,我们还可以形容稻子、麦子等。
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拉近了文本与生活的距离。通过让他们亲手摸一摸,体会到“饱满”就是“丰满”的意思。但如果教学就到此为止的话,似乎还少了点什么,感觉词语教学的生命力就定格在这儿了。但令我们耳目一新的是,这位教师又联系生活,引出了“饱满”一词的引申义。
师:“饱满”除了形容豆子、谷子以外,还可以形容什么呢?
生:(有点茫然)
师:(快步走到教室门口,又转回身,昂首挺胸,面带微笑,两眼明亮有神。)你们看,老师今天的精神怎么样?
生:精神饱满!
由此,学生便了解了“饱满”的另一层含义。
最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写字教学时,这位教师把“饱”的最后一笔:“竖弯钩”用红色的粉笔写得夸张一点,再问:你们看,“饱”的竖弯钩这样写,就是写得十分“饱满”了。
王冕苦学范文4
【关键词】花鸟画 社团 教学 实践 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25-02
中国画是我国特有传统的绘画形式,我们必须将其传承下去。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进一步深入,中国画逐渐被引入小学美术教学之中。但中国画内容丰富,有人物、花鸟、山水这几大类。而人物画和山水画不是太难就是寓意高深,对成人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更何况对于没有什么国画技能基础和艺术鉴赏能力的小学生来说实在是生涩难懂。而花鸟画不论造型与笔墨,还是构图与画境,都适合小学生入门,正是现在儿童国画教育入门最理想的题材。
一、在水墨游戏中建立链接
掌握好用笔、用墨是学习花鸟画的基石,在这一初始阶段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游戏是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我就尝试着利用“水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游戏探究笔墨技法,体验笔墨的情趣,由此将学生带入花鸟画的艺术殿堂。
二、在临摹写照中扎实基础
中国画教学,提倡“师法古人”,这是历代画家实践证明的一条行之有效的中国画教学方法。临摹是学习花鸟画的重要手段,但临摹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对着范本依样画瓢,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勇于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根据美术教育的规律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
1.临摹范本要选择代表性的画家和作品
临摹范本要选择代表性的画家和作品。花鸟画家以齐白石的最为合适,他的画寥寥数笔充满意趣,他的作品如牵牛花,青蛙,鱼虫,已经家喻户晓,艺术的概括力非常强,形象鲜明,可以作为一流的教学范本。再如潘天寿大的荷花,荸荠等册页,都是极好的。
其次内容安排要合理渐进。
2.内容安排要合理渐进
临摹学习也应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临摹教学不再枯燥
在导入时我一般都会创设一定的情境。在临摹的过程中,尽可能先让学生观察实物,分析结构特征,比如在画枇杷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物枇杷。还有,在临摹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勤思考的习惯,在临摹画家的范作时,让学生分析画家们是怎样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艺术表现的。要求学生边临摹边思考,找规律,以加深理解。
三、在与大师对话中提升审美
1.在欣赏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
2.在欣赏准备画家的小故事更加亲切有趣
学生都是爱听故事的,在欣赏中我经常会准备一些画家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让学生觉得更加亲切有趣。像王冕辍学放牛观荷学画的故事,对于现代丰富的物质条件下的越来越自由散漫,缺乏刻苦学习精神的学生来说是极佳的教育机会。
四、在写生创作中激发学生的潜能
1.走进校园寻找写生素材
在教学中应当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写生的机会,让学生充分体验。首先我带着孩子们走出课堂走进校园,寻找写生素材。
学校窗台上种满了多肉植物,还有走廊上摆放着各种盆栽。我们学校还有个后花园,里面种了各色瓜果蔬菜。桃树硕果累累,玉米也已经挂了须,向日葵花开灿烂,细长的豇豆,尖尖辣椒,油光发亮的茄子,棚架上趴着的丝瓜。这些正是花鸟画写生最鲜活的素材。
2.走进生活留意身边创作素材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后,让学生走进生活,留意身边的创作素材,获得创作的热情。我让学生去画他们最喜爱的玩具,最熟悉的文具。将目光投向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用心发现,也是美术活动的奇特资源。这些个资源是孩子身边的,更能让孩子们获得创作热情
在创作中也可提供一些命题创作,如,表达亲情的《我们一起去散步》表达友情的《好朋友》,还有能激起学生创作热情的《礼物》、《热带鱼乐园》、《凶猛的动物》等等。创作时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也是给孩子们的一种灵感启发。
五、在作品展示中体验成功
学生的作品是经过美术学习活动后最重要最直接成果,是学生审美的体验,是学生个性的彰显,蕴涵了学生的情感,展现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作品的展评。我们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充分展现自我,获得认可 ,以提高美术教学的效果 ,真正做到有效教学 。
1.课堂上要及时展评
课堂上当学生完成的作品时,我会利用大屏幕展现互评标准,要求学生展出并介自己的作品,使学生受到优秀作品的启发,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课堂及时展评)我觉得小学生的国画作品虽说在某种程度上还没有完全意义上的作品风格,但我们也应该珍爱这种鲜活的“天然”风格倾向,以宽泛的艺术理念来正确看待,并完善这种可贵的个性化风格。
2.组建QQ群进行作品展评
我们还组建了QQ群进行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而美术作品展是美术教学活动的延伸和升华,它打破了美术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使得学生美术作品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评价。
学生从作品展中获得的这份成就感也将成为推动学生继续进行中国画学习的巨大动力。在成就感的巨大推动下,学生的创造力,想像力就会发挥到极致。
花鸟画社团自成立以来,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扩大了中国画的影响力,大大丰富了我校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将中国画课程的进一步扩大。通过不断的努力,拓展中国画教学的,丰富中国画教学的内涵,使得内容会越来越丰富,形式也会越来越多。最终形成特色美术。
参考文献
[1] 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