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技发展弊大的资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技发展弊大的资料范文1
下午4:00开一场辩论会!!!
“耶!…~~”全班同学欢呼雀跃。有的人甚至说“这是赵老师做的一个最明智的决定”还有的人说“这次的‘舌战’一定很激烈”。
就在这样的状态下,一个中午的时间过去了。有一些同学因为写作业时实在是太认真了,所以就淡忘了这件事。不过,有一些“积极分子”却没有忘掉这件事,而且还很认真的去收集了一大堆的资料。{在这里说一下,由于一些个人原因,我把这事儿给忘得一干二净了。呵呵。⊙?⊙b(尴尬。)。}
到了下午的4:00整,赵老师那里却传来一个不怎么好的消息:我们班的辩论会要延时了。
“纳尼?!(日语,是‘什么’的意思。)”许多人一起叫道“那我们的许多努力岂不是都白费了?!赵老师,你搞什么鬼啊!!”
“没事,同学们,我们只是延时到4:30分而已。又不是延长到明天早上,叫得像杀猪一样干什么啊?…~~”赵老师大喊了一句,同学们这才逐渐安静下来。
大家怀着激动的心情,又熬过了整整30分钟,这时,我才体会到“度日如年”的滋味。
在叫同学们“下课”之后,赵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大大的粉笔字:科学技术的发展,利大,还是弊大?
我们知道辩论会有望了,果不其然,赵老师在同学们都回来的时候,正式宣布,辩论会——开始!!!
首先,宣布辩论会的各项规则(在这里我就不说了。),然后…开始!
“请正方辩手上台——”说完,三名男生气势汹汹的上台了。
“请反方辩手上台——”三名女生也上台了,气势丝毫不比我们男生弱。
“我认为,科技的发展利大于弊。因为人类的生存方式20万年前与10万年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3000年前与2000年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600年前与500年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但是,今人与古人其实早已今非昔比,即使是现在与100年前相比,也已完全不一样。是什么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什么让人类开始了新的生存方式?我说,这便是科技,是科技的发展才推动了人类的进程,是科技的发展才使人类有着这崭新又美好的生活。纵观千古,哪朝哪代不是重视科技的发展?所以,我认为科技的发展利大于弊!请反方辩友回答。”话音刚落,一阵热烈的掌声响起。
“科技的发展固然重要,但不能在能合理正常使用的前提去发展,发展首先得净化思想,只有没个人的思想和心灵得到发展和提高了,所开发出来的高科技开能永久的有益于人类的发展,自然的和谐! ”反方辩友也在不依不饶的说着。
“回首过去,看四大发明,独具鳌头;观天文历法,为之惊叹;览赵州拱桥,设计精妙;窥《本草纲目》,东方巨典;瞻圆周率值,七位小数;眺丝绸之路,发展经济;端青花瓷器,扬名海外。科技发展是强国之路,科技发展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第一动力,没有科学,我们哪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没有科技,我们哪来的舒适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享受?没有科技的进步,我们哪能吃到杂交二号?我们哪能穿上全棉衣服,我们哪能住进高楼大厦?”正方辩友一句话震惊全场!
“上面说道我们每个人的眼光都看的更高了更远了,这就使得我们看到是只是远处了高出的事物,去探索去追求,忽略了眼前的该做的,就像历史上那些想找长生不了的一些君主们一样,药物是拿来治理疾病的,结果他们去盲目的投资去为了达到一些不可能实现的东西,结果害了自己也害了民众,就有了人民现在在电影里看到的宏观场面了,让人心寒的帝王陪葬和那些所谓的世界奇迹。打个比方说,要是每
科技的发展的同时带给人们的是便利,同时也带来了灾难。利:我们可以去我们想要去的地方,人们在不断的探索,在未来可能会连《太阳中心》学也会被。在科技发展进步的现在没个人可以享受到那些历史人物所享受不到东西,每个新人对这个世界有了不同的认识,我们的眼光放的更远了! ”
科技发展弊大的资料范文2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时代网络校园文化
【论文摘要】在当今信息时代,网络发展之迅速是世界有目共睹的,越来越多的领域和人群正在涉入它的范围,高校亦不例外。如果说网络带给人的是幸运,那么高校则有幸大饱其利;如若说网络带给人的是弊端,那么高校也不能被幸免。因为它的发展,是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结果,作为趋势,是任何个人不能阻挡的。但人的高级之处之一就在于可以改造自然并利用其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服务,对于网络,高校亦应正确对待,抑制它的负面作用,而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一、正视网络。还网络以真实本色
网络的发展过程伴随着人们众说纷纭的看法,有大褒其利的,也有愤讨其弊的。“利”如,2008年初,一轮罕见的雨雪天气袭击中国南方多省,持续不断的严寒冰冻,造成数百亿元的经济损失.在互联网上,众多网友或在网上留言,或通过博客、播客等新兴技术手段.以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见证和记录着抗击雪灾中那幕幕动人的场景与画面,留下了网民许许多多的感慨、感触、感想、感悟。中国红十字会也开通了网上平台,为慈善人士提供了快捷便利的捐款方式。网络形式多元化的进步性就显现出来了,这一点使我们从网络获取信息更加方便得手。“弊”如,网络上的不良内容或非法宣传,也有可能带动是非立场不坚定的人走人歧途,也因此有人往往谈网色变。那么究其根本,网络到底是好是坏,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客观地去看待这个问题。
事实上,网络本身只是一种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它只是一种交流沟通的媒介,它自己并没有善与恶的性质。而人们利用这一现代交流手段所做的内容才有优和劣之别,好的名声和坏的印象都是利用网络做内容的人们引发的。亦即,网络就像一张雪白的纸,人们在上面画上什么模样,那么它就呈现了什么颜色。认识了网络触角蔓延的不可阻止性和它的本来性质,就不难做出我们的决定。我们非但要接受它,而且要积极地对待它,采取有力的措施充分发挥它的正面作用,抑制它的负面影响。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利用网络
网络作为当今社会最灵便的宣传和交流媒介之一,高校的工作也应该借助它来辅助进行,因而。思想政治工作要进网络。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网上建立自己的OICQ或ICQ以及信箱,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这是最起码的网络对教育工作的要求。在传统的教育中,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占主体,而且往往老师说的多,学生说的少,而且在威严的师风下。学生也未必言尽其所欲言。在网络上就不一样,有时候当面没法说出的话,在不谋面的情况下就有可能说出来。这就使老师更全面彻底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情况,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工作对策。此外,人们习惯于在下班后晚上的时间上网,这就追加了对学生在晚间活动的追踪,延伸了白天八小时工作的内容,又没有耽误老师的正常休息。
2.进一步,可以在网络上开辟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栏。可以包括各教师的聊天号码和信箱地址、学校政策规定专栏、先进模范人物专栏、国际与国家大事专栏;建立专门的聊天室,多人同时交流。要围绕一些重大的政治问题、敏感问题、影响大局稳定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对错误思想要予以抵制。要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推介国外先进的科技、文化成果,使大学生进一步树立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面向世界的广阔视野。
3.建立网页或网站之后,重要的是要时时维护和及时更新内容,如一周一更新等。最怕建立之后没有人维护,登陆网站的速度慢,内容陈旧没有更新,一个月后还是一个面孔,久而久之就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了,在当网络信息化的时代下网络宣传的阵地不应丢掉。应该建具有一只既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又能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特点,能够在网络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这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重要的组织保证。
4.与校园文化活动相依托,开设网上在线讲堂、网上学术讲座,请名人专家做客网上我们的聊天室里与学生交流,也改一改以往讲座的传统形式,形成网上思想政治工作与校园文化活动互为依托、互相支持的良性机制。充分利用网络手段,把课堂教学与网上咨询相结合,学习书本知识与浏览多媒体信息相结合,知识学习与解决学生深层次思想问题相结合,借助网络技术支持,丰富网络内容,扩展课堂内容,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5.后期管理必须要跟上。调查表明.40%左右的学生把BBS和聊天室作为校园里发表言论的最主要渠道。对此应该采取“堵”与“导”相结合的办法,以导为主,牢牢把握制网权。首先是堵,即堵住不良信息,真正做到敢于管理,遇到不良信息坚决删除,同时做好引导工作,即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加强网上正面引导。对于一些消极不良的内容和现象,疏要比堵的效果好,我们帮助他们认清本质,反倒比掩饰更能产生好的效果,尤其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自主意识比较强,独立心理比较重。与老师的谆谆教导容易产生腻烦。把一些不良的事摆在面上说清楚,让学生认清真伪善恶,就自然会远而避之了。
三、加强对策研究。积极探索网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科技发展弊大的资料范文3
,
,朱熹,认识论,社会背景,学者布拉斯, 朱 席 有 一 完美的 属于 A. 平静的 统治 属于 这个 世界 和 A. 意义深远的 知觉 属于 这个 社会的 问题。 这个 建设 属于 朱 席氏 学说 属于 知识 是 基于 在…上 这个 出身背景 属于 他的 总结 这个 教训 属于 道德的 危机 在里面 这个 晚的 唐 王朝 和 五 朝代 在里面 顺序 到 修复 道德的 理想主义 和 他的 理论的 回响 到 这个 发展 属于 科学 和 技术。这不仅反映了他振兴配置主义道德的社会承诺,也反映了他对keen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洞察。
ABCD知识理论。社会背景。
生活思想,必须是特定社会的思想。因此,一种思想的产生总是离不开思想家对自己特定社会的审视和理解。朱熹认识论的建构无一例外是相同的。这不仅是他对唐末五代道德危机影响的考察,也是基于他对南宋科技发展的清晰理解。
儒家伦理思想层出不穷。欧阳修曾指出:“五代、打斗和盗贼的世界、仪式和音乐的崩溃、三项基本原则和五项永久规则的绝对原则,以及前国王制度的条款一扫而光!”唐末五代对儒家的例行清扫伴随着道德水平的整体下降和道德精神的严重扭曲,在其影响下,北宋建国后,虽然社会分化的局面基本结束,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的逐步变化,给人们对社会道德观念的认识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人们的道德素质没有提高。对南宋来说,生产关系的变化所带来的商业经济的发展影响了人们的基本道德价值观。趋附权宦的一些人是无耻的。有些人喜欢金钱,为了利益而忘记了正义。更重要的是,面对国家的混乱和人民生活的痛苦,他们变得麻木和堕落。对于这种全社会道德风气失范的情况,朱熹曾在他的追悼中指出:“在废坏,朝廷忠恶交织,奖惩不分,学者和丈夫的利益卑鄙无耻”[1]601。至于人们的风俗习惯和世界环境的颓废,朱熹也谈到:
·
的提纲在顶部不好,因为风俗习惯在底部是颓废的。盖其为患之早已离去,尤其是在浙中。轻率的习惯是柔和而美丽的。阿之吉认为,忽视是非和曲直是好的。在下面的事情上,我不敢违背他的意思,我一点也不敢滋养他的感情。然而,在它的私人意图所在的地方,有必要得到它,然后拥有它——得到你所要求的并不羞耻。父亲命令他儿子,哥哥鼓励他的哥哥。一旦他使用了这种技巧,他就不再知道忠诚、正义和正直的价值。当它的庸俗化成为现实后,即使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和一个绅士也会情不自禁地习惯它。。。呜呜!这不是一个统治世界的问题,但仍然是一个宽容的问题1]603
大学可以看到,儒家完整的道德观念体系曾经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在当时的人们中却被忽视了,每个人都不顾道德为利而奔跑“风俗颓弊于下”"有鉴于此,欧阳修、范仲淹、胡宏、周敦颐、二程、王安石等宋代诸多士大夫为了深刻总结五代以来唐末道德危机的教训,以整顿世界风气、重建道德秩序为己任,以个人道德修养建设为己任在朱熹看来,
在道德理想主义重建的背后,最高统治者和君主的道德问题更为重要和紧迫。众所周知,宋朝的一个重大政治变革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在朱熹看来,最高统治者和君主的道德问题更为重要和紧迫这一措施虽然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弊端。一旦皇帝的道德品质低下、任性,很容易造成迷惑国王、危害国家的现象因此,在朱熹的思想中,如何抑制作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层王权代表的君主人类欲望的恶性膨胀,促进君主道德修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宋代士大夫五代以来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在儒家思想看来,强势君主可能产生的道德问题需要通过从根本上振兴儒家的道德伦理来解决,从而恢复和维护正常的社会道德秩序。正如牟宗三先生所指出的,如果整个社会都没有形成高尚的道德人格意识,那么“谁能真正站起来?谁能承担起治疗和引领时代的大使命”[2]18?为了深入总结唐末五代人混乱的道德问题,朱熹试图为儒家伦理提供形而上学的论据。如何复兴儒家道德伦理,拯救整个社会的道德危机?这成为他努力思考并试图解决的问题之一。
社会群体成员的道德沦丧需要一种能够唤醒其道德拯救的思想武器,使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有一个高大而坚定的道德人格。要唤醒社会群体成员的道德,显然我们需要从道德基础开始。那么,道德的基础是什么?在对复兴儒学的理解和反思中,朱熹重新找回了大学精神,特别是《八项原则》的内在规定,主张以知识作为道德修养的逻辑起点,以激发人们的心灵,建立新的道德氛围。朱熹认为,
·
·盖伊从15岁或16岁起就知道阅读是一本书(报刊:指《大学》),但他不知道事情的意义,在剩下的30年里一直铭记在心。近年来,我一直在寻找实用技能,并参与了他的传记、内部和外部细节以及反复验证。我知道该在哪里说这句话。我恐怕很难说突然死亡人们的生活不能没有东西,如果他们不知道事情的原因,他们就不能按照生命的权利来处理事情,所以他们一定是事情。[1]这段关于2037-2038
的文章是在夏洛克·淳熙(淳熙)的第一年(1174年),也就是在朱熹认识到丑陋之后(从“中和旧说”到“中和新说”),在同江德功的儒释之争中,他特别总结了其“格物”思想在知识论的形成过程。《格物》是朱熹认识论的主要知识来源,也是儒家经典著作《大学》中的原意。从这篇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出,朱熹倡导的《必即是物以求之》,即以获取知识为基础的《顺性命之正》,这清楚地反映了朱熹对道德知识的重视。当然,朱熹基于知识的修身养德思想自始至终都是一致的。那么,
如何遏制君主私欲的恶性膨胀,促使君主修身修身进入“尧舜之道”,从而避免迷失君主方向、危害国家的现象呢?就朱熹的人生历程而言,他总是把“格君心之非”作为重点思考和艰难实现的主题。如何实现“蒂凡尼早餐”,朱熹还主张皇帝应在知识的基础上向正君心和自诚君意学习,使皇帝成为智慧、洞察力和道德修养的杰出大师。朱熹在分析和总结王安石改革失败的原因时,也发现了这种方法和对策。他总结了王安石改革失败的原因:“他说的是盖特已经看到和听到了数亿度。顾乃挟认为高就足以让自己成为圣洁的人。他不再知道。他学习了在朱熹看来,王安石“不再知道,基于对事物的研究,回到《为事》,没有走上基于知识的路径取向,这从根本上导致了格正君心的失败和现实政治的变革。正是在这样一个教训中,朱熹认为,要从根本上消除格正君心的私欲,促进君主道德修养,还必须以知识为基础,这成为他建构认识论的另一个理论基础。从
可以看出,朱熹复兴儒家道德伦理的努力与其认识论的建构密切相关。朱熹主张以知识为基础,净化人心,改变社会道德氛围,改革儒家伦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朱熹认识论思想的建构,尤其是知识是道德基础的认识论思想的建构。
。首先,宋明广泛使用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宋仁宗清历年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促进了宋代文化事业的发展。宋代军队使用火药,主要用于制造武器,广泛用于战争,比欧洲人早400多年,对人类社会特别是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自北宋以来,指南针也广泛用于航海,有力地促进了宋代航海的发展。第二,天文学和历法,算术,医学,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和建筑学在宋代也比较发达,在
,在宋代科技发展的条件下,许多学者撰写了有价值的科技著作。其中,必须特别提到沈括的梦溪笔谈微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宋代科技发展的集中反映。就梦溪笔谈而言,这本书提供了大量的科技资料。最值得注意的是,在天文学方面,沈括首先倡导“十二气历”,并改进了天文仪器。他还发现月亮没有光,月光是阳光的反射。他说:“日月之形如丸……月亮是黑的,犹大的荣耀是光的耳朵。光之出生了,太阳就在它旁边,所以光的侧面像一个钩子。当它离得更远时,它倾斜地发光,光线略满。”[3]52此外,农业、数学、物理方面的科学知识,化学和地球科学也反映在沈括的科学文本中。沈括《梦溪笔谈》中的这些理解从侧面反映了宋代的科技发展。在
,我们知道科学和哲学思想之间始终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科学与哲学思想的互动关系来看,科学不仅可以为哲学思想的发展提供客观证据支持,还需要哲学思想层面的理论支持。宋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为理论的出现提供了便利,也必然需要思想理论界出现相应的理论
当然,科学是关于现实世界和客观存在的反映,而佛教和老子的研究则关注虚无的本体,其理论与科学是不相容的。只有儒家研究中的相应理论,更加关注现实世界,才能与之相匹配。关学和洛学是北宋理学中最早重视自然科学的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张载和二程的著作和演讲,如张载的《正蒙》和二程的《基于物质的知识论》。张载的贫困理论和二程的格致理论都证明了这一点。这些理论是儒家认识论的一部分,与认识论密切相关。此后,作为二程四部传记的信徒,朱熹也以认识论的建构呼应了宋代科技的发展。可见,宋代理论中的认识论提醒世人关注现实世界中的科技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宋代科技发展所需要的哲学理论支撑的需要,尤其是朱熹的认识论及其建构。宋代
对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朱熹掌握丰富的自然知识提供了便利。他通过仔细观察和读书,获得了许多科学知识。在此基础上,朱熹自然会关注与科学相关的知识理论。作为时代精神的代表,朱熹注意到科学反映了构建理学体系时客观世界的存在。在此基础上,他开始认识认识论中的“物”的客观来源,并认为宋代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需要理论支持,并开始解决。朱熹本人是一个具有丰富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人。他从小就注重观察自然现象,一直对探索宇宙和自然的奥秘保持着浓厚的兴趣,直到知道命运的那一年,因此他对科学有了许多重要的理解。例如,在宇宙结构方面,他发挥了浑天说和宣夜的思想,认为“地者,查滓也的空气圈”[4]119,“天空取决于有空气的地球的形状,地球以形状附着在天空的空气上。天空覆盖着地球,这是地特天中的产品之一。天空被空气输送到外面,而老地方“在中间,但它不移动”4119。换句话说,“天”是气的永恒运动,“地”只是“天中之一物”,这就是“气之渣滓”。此外,他认为太阳、月亮和星星只是“气之清者”,“只有在外面,常周环才能运作”[4]119。他还从《自然云气》的角度重新解读了古代的“九天”理论,提出了类似于德国康德的星云假说的“九重云气”理论。朱熹说:“离骚有九天。根据某种观点,只有九天。盖天的操作有许多倍数。”[4]141在天象中,朱熹不仅从角度合理解释了雨和雷电等自然现象此外,对于气化,雪花的六方晶形用数字的概念进行了合理的解释:“如果雪花必须是六个出局,那么封面只在霰弹下面,由猛风打开,因此它变成了六个出局。如果一个人把一团泥扔在地上,泥就会张开成边和花瓣。此外,六阴数,大阴也是六边,覆盖了天地的自然数。“〔4〕141他还通过对《高山上多有石上蛎壳之类》现象的研究,提出了化石是生物遗迹的原则[4]3119。此外,在讨论梦的形成原因时,朱熹否认了现有的“神告”或“魂游”的理论。他认为”《魂与魄》变成了睡眠,心在其中,所以你仍然可以思考,所以你可以做一个梦“[4]3625,也就是说,梦是人们在睡眠中的潜意识运动。
符合朱熹的科学精神。基于“理一分殊”和“理性”在包括自然物在内的世界万物中,
将自然物纳入《格物》作为获取知识的途径,从而将科学纳入其认识论的范围。这种对儒学以及理学与科学关系的解读,不仅对儒学的发展,而且对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正是由于朱熹的科学精神和对科学知识的坚定信念,使他对宋代科技理论支撑的需要有了清醒的认识,,并以关注客观基础的同一认识论来回应关注客观世界的科学技术。
以及朱熹所生活的南宋社会中相互背离的变化和特点:首先,自唐末五代到南宋的道德危机以来,社会成员的道德失序没有得到改善,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盛可能导致君主的道德问题。第二,南宋的社会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自然科学技术是形而上学的,而“知识论”中“事物”的客观存在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基础,自然需要相应的学术理论来呼应。作为一名儒家,朱熹有统治世界的雄心。他肯定不会忽视这些社会问题。朱熹的方向和使命是从理论上深刻总结唐末道德危机的教训,重建道德理想主义,呼应道德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他坚定地运用认识论的建构来解决和回应这些社会道德和科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它不仅反映了朱熹复兴“外王”理想的社会责任同时也反映出他对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敏锐洞察离不开相关的理论。可以说,朱熹的思想不断地基于这些社会背景,构建了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的认识论。
[1]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朱子全书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牟宗三。宋明儒学的问题与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科技发展弊大的资料范文4
关键词: 内部控制 风险 沟通
内部控制的内容,归根结底是由基本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及其构成方式,决定着内部控制的内容与形式。作为经营管理者设计内部控制,可以根据企业特征和需求(如企业规模、业务构成、管理水平等),对内部控制要素力求以有机的组合,以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一、内部控制要素
(一)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提供企业纪律与构架,塑造企业文化,并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是所有其它内部控制组成要素的基础。控制环境的因素具体包括:
1.评定员工的能力。管理部门须制定正式或非正式的职务说明书,逐项分析并规定各工作岗位所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2.诚信的原则和道德价值观。无论是企业最高管理层还是其它成员都应当做到:严格一致地保持诚信行为和道德标准;不要盲目地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以致形成不必要的压力;提供道德方面的指导,使所有雇员在一般和特定环境下能够保持正确的判断。
3.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组成这两个机构须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成员的经验、相对管理层的独立性、外部董事的比例、其成员参与管理的程度、所采取措施的适宜性、对管理层提出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他们与内部外部审计人员的关系实质。
4.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主要考虑:对待承担经营风险的方式;依靠文件化的政策、业绩指标以及报告体系与关键经理人沟通;对财务报告的态度和所采取的措施对信息处理以及会计功能、人员所持的态度。
5.组织结构。企业的组织结构是指为公司活动提供计划、执行,控制和监督职能的整体框架。具体应考虑:组织结构的合适性,及其提供管理企业所需信息的沟通能力;各主管人所负责的适当性。
6.人力资源政策及实务。内部控制是由人来进行并受人的因素影响,保证组织所有成员具有一定水平的诚信、道德观和能力的人力资源方针与实际,是内部控制有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7.责任的分配与授权。强调对于组织内的全部活动要合理有效地分配职责和权限,并为执行任务和承担职责的组织成员特别是关键岗位的人员,提供和配备所需的资源并保证他们的经验和知识与职责权限相匹配。
(二)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阶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及程序,如核准、授权、验证、调节、复核营业绩效、保证资产安全及职务分工等。控制活动在企业内的各个阶层和职能之间都会出现。这主要包括:
1.高层经理人员对企业绩效进行分析。管理阶层记录经营活动(如:市场的扩展、生产过程改良、成本的控制等)的结果,以衡量目标达成的程度和监督计划(如:新产品开发、合资经营等)的执行情况。
2.直接部门管理。负责某一部门的经理人员复核自己所负责部门的业绩报告,检查本部门各业务活动情况,以便辨认趋势。
3.对信息处理的控制。对信息系统的控制活动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一般控制,它帮助管理阶层确保系统能持续、适当的运转;第二类是应用控制,它包括应用软件中的电算化步骤及相关的人工程序。
4.实体控制。保护设备、存货、证券、现金和其它资产的实体安全,定期盘点并与控制记录所显示的金额相比较。
5.绩效指标的比较。把不同的几套数据资料(如:经营数据与财务数据)相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进行调整与纠正。
6.分工。分工即指将责任划分,再将不相容职务分派给不同的员工,以降低错误或不当行为的风险。
(三)风险评估
每个企业都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不同风险,这些风险都必须加以评估。评估风险的先决条件是制定目标,风险评估就是分析和辨认实现所定目标可能发生的风险。
1.目标。企业的整体目标,通常是由企业的理念及所追求的价值所决定的,而与之相配合的是企业下一级各部门的具体目标。整体目标主要是:营运目标,包括绩效和获利目标及保障资产的安全,使其免受损失。
2.风险。辨认和分析风险的过程是一种持续及反复的过程,也是有效内部控制的关键组成要素,管理阶层须谨慎注意各部门阶层的风险,并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企业的风险一般是由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所产生的。外部因素包括:科技发展;顾客的需求或预期改变;竞争;新的法律和行政命令;自然灾害;经济环境改变等。内部因素包括:信息系统处理的中断;聘用员工的品质、培训方法及激励制度;经理人员的责任改变;企业活动的性质以及员工可接近资产的程度;董事会或监事会不够坚定或无效等。
3.环境变化后的管理。经济、产业及管理的环境都是会改变的,企业的活动应随之改变。因此,风险评估中最基本的部分,就是如何辨认已发生的改变,并采取必要的行动。
(四)信息与沟通
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需按某种形式辩识、取得确切的信息,并进行沟通,以使员工能够履行其责任。信息系统不仅处理企业内部所产生的信息,同时也处理与外部的事项、活动及环境等有关的信息。企业所有员工必须从最高管理阶层清楚地获取承担控制责任的信息,而且必须有向上级部门沟通重要信息的方法,并对外界顾客、供应商、政府主管机关和股东等做有效的沟通。
1.信息系统。内部信息资料包括采购资料、销售交易资料、内部营业活动资料和内部生产过程资料;外部信息资料包括显示本企业产品的需求发生改变时,某种特定市场或行业的经济资料,用于企业生产的商品资料,显示顾客偏好的市场情报,竞争对手产品开发的活动信息,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所的信息。
2.沟通。企业的信息系统提供有效信息给适当的人员,通过沟通,使员工知悉其营业、财务报告及遵循法律的责任。企业沟通包括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内部沟通需要做到:所有的员工,特别是那些负有重要营业责任或财务管理责任的员工,除了得到用以管理其负责活动的重要材料以外,还应当得到来自最高管理层需谨慎承担内部控制责任的清楚信息;必须让每个人清楚地知道个人所担负的特定任务,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各项规定、它们如何生效。外部沟通应做到:顾客和供应商能经过开放的沟通渠道输入重要的信息;与相关的外部团体沟通,以便获悉关于本企业内部控制功能的重要信息。
(五)监督
内部控制系统需被监督。监督是由适当的人员,在适当及时的基础下,评估控制的设计和运作情况的过程。监督活动由持续监督、个别评估所组成,其可确保企业内部控制持续有效的运作。
1.持续的监督活动。持续的监督活动在营运过程中发生,它包括例行的管理和监督活动以及其他员工为履行其职务所采取的行动。持续监督活动包括:负责营运的管理阶层在履行其日常的管理活动时,取得内部控制系统持续发挥功能的资料,当营运报告、财务报告与他们所得到的资料有较大的偏离时,可对报告提出质疑;来自外界团体的沟通,可以验证内部信息的正确性,并能及时反映问题的所在;适当的组织机构及监督活动,可用来辨认缺失;各个职务的分离,使不同员工之间可以相互检查,以防止舞弊;把信息系统所记录的资料同实际资产核对;内、外部稽核人员定期提出强化内部控制系统的建议等。
2.个别评估。尽管持续监督程序可以有效地评价内部控制体系,但企业有时需要组织例外评估以直接监视控制系统的有效性,这种做法可评估持续性监督程序。评估的范围和频率,视风险的大小及控制的重要性而定。
3.报告缺陷。内部控制的缺失应由下往上报告,某些缺失应报告给高层管理阶层及董事会知道。
二、内部控制的组合
上述内部控制要素,按照不同的标志可以组合成不同的集合,也即按照不同分类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别的形态,借此可以揭示不同形式内部控制的特征和功能。内部控制的组合方式或分类形式,除了按照控制目标为标志,划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外,还可按照其他标志组合为下列类别。
(一)按照控制地位为标志,可划分为主导性控制和补偿控制
1.主导性控制。主导性控制,是指为实现某项控制目标而首先实施的控制,对凭证连续编号可以保证所有业务活动都得到记录和反映,因此,凭证连续编号对于保证业务记录的完整性就是主导性控制。在正常情况下,主导性控制能够防止错弊的发生,但如果主导性控制存在缺陷,不能正常运行时,就必须有其它的控制措施进行补充。
2.补偿性控制。补偿性控制,就是能够全部或部分弥补主导性控制缺陷的控制。就上例而言,如果凭证没有连续编号,有些业务活动就可能得不到记录。这时,实施凭证、账证、账账之间的严格核对,就可以基本上保证业务记录的完整性,避免遗漏重大的业务事项。因此,“核对”相对于凭证“连续编号”来说,就是保证业务记录完整性的一项补偿性控制。
(二)按照控制时序为标志,可分为原因控制、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
1.原因控制。原因控制,也称事先控制,是指企业单位为了防止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在质和量上发生偏差,而在行为发生之前所实施的内部控制,例如领取现金支票前的核准、报销费用前的审批等。
2.过程控制。过程控制也称事中控制,是指企业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针对正在发生的行为所进行的控制。例如,对生产过程中使用材料的核算,对制造产品的监督和加工工艺的记录。
3.结果控制。结果控制,也称事后控制,是指企业单位针对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结果而采取的各项控制措施。此外,内部控制还可以按照管理目标、业务循环和职能部门等标志,划分为相应类别的组合形式。需要说明的是,各种类型的内部控制,在实际工作中多是交叉存在的。同一种内部控制措施,在不同划分标志下,也可转化为不同类型形态。
(三)按照控制内容为标志,可划分为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
1.一般控制。一般控制,是指对企业经营活动赖以进行的内部环境所实施的总体控制,因而亦称基础控制或环境控制。它包括组织控制、人员控制、业务记录以及内部审计诸项内容。这类控制的特征,并不直接地作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是通过应用控制对全部业务活动产生影响。
2.应用控制。应用控制,是指直接作用于企业生产经营业务活动的具体控制,因此亦称业务控制,如业务处理程序中的批准与授权、审核与复核以及为保证资产安全而采用的限制接近等项控制。这类控制的特征,在于它们构成了生产经营业务处理程序的一部分,并都具有防止和纠正一种或几种错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阎达五、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1.(12).
科技发展弊大的资料范文5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优点缺点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7-0060-02
机械基础课是所有工科学生、尤其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各种传动、机构、构件、零件等机器中最基本单元体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从而为设计制造各种机器打下良好的基础。机械基础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可以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动态化,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
机械基础的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以板书讲授为主,并辅以挂图、模型等,较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没有足够的时间乃至容易忽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听觉刺激接受信息,视觉刺激少,对枯燥的知识缺乏学习热情,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阻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学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现在知识更新快,教科书版本更换快,教师经常需要依照新书写教案,同时需要查阅大量资料。此外,上课时,还需要书写大量的板书,教师工作强度大,有损于健康。
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的进步,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因其具有图、文、声并茂以及播放视频等特点,对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为教师在某些教学环节上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同时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具有重要作用。那么,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哪里?
二 多媒体教学中的优势
1.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就能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教师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通常只能听其声而不能观其行。机械基础这门课内容如各种机械传动,各种机构的教学,要求有动态演示。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既满足了教学要求,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学习第七章铰链四杆机构时,用多媒体进行动画演示剪切板、汽车窗雨刷、缝纫机脚踏板的工作过程,给学生讲解曲柄摇杆机构的工作原理;演示惯性筛、天平、汽车车门启闭机构来讲解双曲柄机构的工作原理;演示电风扇的摇头机构来讲解双摇杆机构的工作原理。通过这样的动画演示就能让学生很容易学懂铰链四杆机构的三种基本类型,并且掌握它们的工作原理,比教师单独在教室里板书讲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激发了学时的学习兴趣。又如在讲解绪论一章中,讲到机器与机构概念时,将单缸内燃机工作过程以动画形式演示给学生,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直接演示内部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及运动关系,既让学生理解了机器和机构的概念,又使他们掌握了机器与机构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换一种方式使学生既掌握了重点又理解了难点,同时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2.多媒体教学感性、直观,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透彻
机械基础的教学原则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概念、原理、工作过程等。多媒体教学恰恰做到了把原本抽象复杂的语言用动画形式展现出来,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学生也容易理解、掌握所学内容。如在机械基础第九章间歇机构教学中,学生对棘轮机构、槽轮机构的构造都不熟悉,单单用板书讲授,学生很难理解其构造和工作原理。相反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这些机构的构造和工作过程生动形象地演示给学生看,也可直接演示出不同类型的应用特点,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一目了然,提高了教学效果。
3.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习和教学效率
多媒体课件将教学提纲、教学重点、讲授内容等预先进行编排,节省了教师板书、绘图的时间,平时需要一节课完成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可以节省些时间,这样教师就有更多的时间,多举实例,深入浅出,启发引导,把教学重点、难点讲清讲透,同时也增加了单位时间内的授课信息量。如在讲解第七章曲柄摇杆机构的急回特性时,虽然其原理很简单,但如果在黑板上手工绘图,就会占用很多时间,用计算机放映图片,这样可节约很多时间,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传授更多的知识,增加课堂信息量,而且图形还可以放大和缩小,把每一个细微部分清楚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掌握重点、理解难点的基础上,获取了更多的知识。因此,在时间的把握和教学效果上,多媒体优于传统教学。
此外,多媒体课件取材广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既可以完善自己的课件,又可以及时了解学科的新进展,和一些交叉学科的相关理论,把学科领域最前沿的知识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及时了解新技术、新动态。
三 多媒体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虽然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诸多优点,但从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来看,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要正确认识并及时地发现在教学实践中及时出现的问题,才能发挥多媒体巨大的优势,使多媒体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1.课件制作不能体现教学重点和难点
多媒体教学优势的发挥不能脱离教学内容,更不能脱离学生实际。机械基础课程中有些内容用多媒体教学不能让学生掌握其知识重点或者难点,故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针对教学内容选择最好的教学方法。如在讲解第九章变速机构中的倍增速变速机构时,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了解倍增速机构的图片还远远不够,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该机构如何倍增速,因此,教师必须用黑板、粉笔一步一步进行推导、演算,才能从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中让学生发现、理解、掌握倍增速机构的工作特点。
2.多媒体教学环境影响教学效果
为了让学生看清投影屏幕,多媒体教室光线必须暗些,但学生长时间处在较暗的环境中,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不利于教师随时观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教师在上课时不要全堂课都用投影仪,要经常通过板书强调重点,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适当地使用课堂提问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3.多媒体教学要注意讲课的节奏,不宜过快
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时,速度往往偏快,学生来不及反应并记笔记。职业学校学生基础相对较差,教师若讲解速度过快,学生思路一旦跟不上,就会不知所措,最后放弃学习后面的知识。如此恶性循环,就会影响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讲课时一定要注意节奏,适当停顿,对一些重点、难点知识反复讲解,让学生有反思和接受的过程,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要只追求教学进度上的快速、完整,要从实际出发,先因人施教,再因材施教。
四 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论是利用多媒体教学,还是利用传统教学手段,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获得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的重、难点,因此两种教学手段没有主次之分,只是教师在教授具体课程时,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相辅相成,交叉互补,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 结束语
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动画、视频、声音等手段生动有效地讲解机械基础课程,增大课堂信息量,形象地描述了机械基础里各种传动、机构、构件的特点及工作原理,减少了传统教学板书所造成的时间浪费,以及挂图、模型等给教师搬运带来的不便。但在多媒体教学中,要注意扬长避短,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田丽慧.浅谈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功能与类型[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2]于华.机械基础教学与多媒体应用的利与弊[J].职业,2010(6):99
[3]王永富.机械制图课程中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J].科教文汇,2011(18):78
科技发展弊大的资料范文6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生活在这样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感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各种便利。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都需要以科学技术作为发展的后盾,因此,大力普及科学教育尤其是小学科学教育,也成为了各国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
美国在19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对儿童的科学教育,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小学科学教育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英国皇家学会在1985年成立了“公众理解科学委员会”,该委员会从1986年开始,每年都会组织科学家到电台、电视台工作,同时还对科学技术报道人员进行专业性培训。在法国,孩子们的课堂都受到了一流的科学家、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的密切关注[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学校教育理念逐渐发生了变化,从单纯追求语数外的高分数,到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科学教育课因其结合了动手实践、科学思维培养、知识技能训练等多个方面,成为了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统的科学教育中,教师更多采用课堂授课的方式,强调学生知识的接受和获取,然而在知识信息爆炸的今天,由于知识信息更新的速度实在太快,单纯强调知识的获取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掌握获取知识信息的方法才是最关键的。新课标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和运用知识,从而形成正确的科学思维,现在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
以培养学生的自主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的发展为目标的探究式学习,现在已经成为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关于“探究”,中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曾经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条醒目的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些都可以从中看到探究式学习的影子。而最早提出“探究式学习”的是美国教育家杜威,杜威认为探究是“对任何信念和假设的知识,按照依据的理由和得出的结论,去进行主动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是主体在与某种不确定的情境相联系时所产生的解决问题的行动[2]。1909年,杜威在美国科学进步联合会的发言中提出“在教学中使用探究方法”,为此,杜威提出了著名的“做中学”的教育理论,并在芝加哥的一些学校中进行了实验。从1950―1960年,“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变得越来越明确。
那么,究竟什么是探究式学习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何为“探究”。“探究”一词最早语出唐元行冲书《释疑论》:“康成於窜伏之中,理纷?之典,志存探究,靡所咨谋”。《辞海》中对“探究”一词的释义是:“深入探讨,反复研究”。在《牛津英语词典》中,探究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索、研究、调查建议的活动”。看来,无论是在汉语还是在英语中“探究”都具有“探索”和“研究”的特点,即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的每一次进步,每一个发现都离不开探究活动,可以说,如果没有探究活动,人类就不可能发现新规律、创造新事物,也就无法实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探究式学习,又称为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自己探索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或途径,引导学生从学习活动及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探索问题,发现规律,体验成功和失败。这是一种在发现和体验中学习的方式。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科学知识,而且可以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并形成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良好科学态度和习惯,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3]。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探究式学习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4],这种观点的提出体现了学生自我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特点:好奇。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儿童就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无限的好奇,他们常常会盯着某一样物体很长一段时间,也会动手去触摸,有时还会把物体放进嘴里,通过这种亲身体验的方式来探究其中的奥秘,这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正是开展探究学习的起点,只要加以引导,这种好奇心就可以转化成内在的学习动机,从而主动参与探究学习,并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积累感性经验,培养科学思维。
但是如何在实际的教学中准确地将“探究”的思维传递给学生,帮助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探索的精神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呢?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有如下建议。
(1)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题训练,一般安排在探究活动的起始阶段。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3)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
(4)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5)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5]。
总体说来,在科学教育课程中开展探究式学习的程序包括:发现问题,激发兴趣;提出假设,收集资料,实践操作;小组讨论,分享交流。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核心,也是探究学习的第一步,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从而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这也是探究式学习不同于其他教学方法的最大的特点,可以说,学生在探究式学习的全部过程都是围绕问题而展开的。问题的提出需要有真实的情境,至少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这样他们可以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背景来理解问题情境。另外,在设计问题情境时需要明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使问题情境逻辑合理,具有针对性。毋庸置疑,一个具有挑战性、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必然是能否成功开展一次探究学习的关键。例如“生活中的电”一课,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如下几个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问题一:电脑、电视、微波炉、洗衣机,这些物品都需要什么才可以运行?
学生:需要电。
问题二:要是停电了,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呢?
学生一:电冰箱不能用了。
学生二:不能看电视了。
学生三:灯不亮了,房间黑乎乎的。
问题三:电对我们的生活有这么多优点,但凡事都有利有弊,你能说出电有什么缺点呢?
学生一:用手摸电线很危险。
学生二:打雷下雨时不能用手摸开关。
学生三:如果用湿手摸电线,就会触电。
问题四:如果电很危险,那么我们不使用电可以么?
学生:不可以。
问题五:我们该如何安全地使用电呢?
这些问题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通过层层设问,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难度适中、且贴近生活的问题,让学生在对“如何安全用电”这一问题的思考中,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
2 开放自由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发掘探究的潜能
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是探究式学习的关键步骤,这是体现学生参与主动性的重要活动,但如何才能使探究活动有效开展呢?《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4]”这也就是说,开展探究式学习并不是说不需要教师的参与,而让学生漫无目的地探索、实践,相反,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假设,并帮助学生拟定合理的研究计划,选择适当的实验方法,掌握他们在探究活动中的进展、出现的问题及困难,必要时教师还要提供一定的实验条件和必要的资料,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或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验证,有时还要根据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适当调整活动方案。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测量、记录、统计等科学方法,因此尽管学生是探究式学习的主体,但教师在探究式学习中的角色仍然是不可取代的。比如在“生活中的电”一课中,教师可以先设计一个问题情境:“那些物体是可以导电的?”然后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提出猜想和假设,并确定实验计划,然后根据计划分别寻找生活中的不同物体,例如:纸片、塑料尺子、曲别针、钥匙、食物等,通过实验、观察进行验证,并形成书面的记录材料。通过这样的过程,可以使学生有机会发挥其创造潜能,有利于激发起学习与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3]。
3 分享交流,采用多元评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