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开卷有益的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开卷有益的作文范文1
首先,是我方的周澜同学发言,她胸有成竹地说到:“我认为开卷有益,读书的好处有很多,读书养性,读书可陶治人的情感。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作文时才思维敏捷,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读书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得到积累,所谓,君子学以复之,总之,爱读书是好事,让我们都来读书吧!”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掌声雷鸣。
然后,反方的陈奕铮反驳说:“如果摆在你面前的是黄色书籍,也开卷有益吗?”正方马上回答:“我们可以不看那些书呀!”反方的陈奕铮立刻说到:“这不就说明了开卷未必有益了吗?”顿时,反方的同学大声呼喊,拍手叫好。
我方的王艺?伊⒖谭床担?ldquo;如果你不读书,怎么能了解到那么多成语来反驳我们呢?可见,你们还是看了书的。”
反方的饶滢森马上说到:“但看那些黄色书籍对我们有什么用呢?这种书不仅不能带给我们知识,反而回让我们的学习一落千丈,这充分说明:开卷未必有益!”
双方争得面红耳赤,说得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此时,我勇敢地站起来,振振有词地说到:“我认为开卷有益,古今中外,哪一个卓有成效的人不曾千万次开卷?正是开卷读书,他们成名成家,成就非凡。孔子读书破万卷,编写修订了<<诗>>与<<书>>;司马迁读书破万卷,写成了<<史记>>;李白读书破万卷,斗酒诗百篇;鲁迅、郭沫若读书破万卷,成为中国文学的巨匠……多读书使人聪慧,还会增长见识,已成为铁的事实。这诸多的意思,可一言蔽之:开卷有益。如果我们不读书,哪来的知识?更何况,关于读书有益的名言数不胜数。大家说一说,这么多的名人、伟人总结出来的经验,难道不能充分说明‘开卷有益’吗?请问反方”
“哗——”教室里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开卷有益的作文范文2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我认为开卷是有益的。
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就像阅读一本好书,这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啊!看一些健康的书籍是有益的。
大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是啊,书就像一层层阶梯,你阅读完了一页书,就像上完了一层阶梯;书就像人类最诚挚的朋友,它每天都和我们在一起,给予我们丰富的知识,让我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甚至不了解的东西。以前,我是一个只知道玩而不知道帮妈妈做家务的小女孩,到现在变得懂事,肯帮妈妈做家务的少先对员了!多读书,就能从书中汲取营养。有益的书籍,能帮助我们提高写作的水平。
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看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流得越多,收获更丰满。对于我来说,读书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像饿了肚子要吃饭那样。想要写好作文,最基础的是读书,读好书。在读书中得到的益处非常多,比如:看了一些关于名言警句的书,让我在写作文中可以运用。从书上积累的好词佳句也可以用一个本子记起来,写读书笔记。其实,多读课外书,平时可以灵活运用。我曾经读过一本书叫《海洋零距离》,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可以近一步地了解海洋,我还知道鱼类发光有生物学意义呢!所以,开卷是有益的。
同学们,是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个时代的伟大智者!
开卷有益的作文范文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高中写作教学中对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目特别注重对考生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而议论文对思维水平的要求最高,而在众多的思维方法中辩证思维可以说是议论文的灵魂。我省正在进行的省级课题《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研究》对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运用的各种思维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笔者在此略论辩证思维在议论文写作中的运用。
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客观事物的思维方式,其实质就是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原则,在联系和发展中把握认识对象,在对立统一中认识事物。运用到议论文写作中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一分为二,不片面,不偏颇
由于生活的局限性,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和分析常常简单化。他们往往只看到矛盾的一个方面,红的就都是红的,黑的就都是黑的,只看到了事物对立的这一面,看不到事物统一的另一面。其实很多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对立和统一两面性。
如学生评论“有钱就有幸福吗”时,只知道说“金钱如粪土”、“金钱是万恶之源”,甚至提出“男人有钱就变坏”的流行观点。总而言之,在学生的作文中,金钱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东西。这里学生就忽视了一个问题:世界是物质的,金钱是不可或缺的。衣食住行无不渗透着金钱的效能,它是人们物质生活的必要保证。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只看到了矛盾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矛盾的另一个方面。金钱本身无善恶,关键是如何对待金钱,它是区别品质、情操崇高和卑劣的测量仪。人类很多伟大的文明壮举都离不开金钱这个物质基础,离了它造福人类只能停留在想法的层面而难以成真。智慧的人善用金钱可以为自己、为他人带来快乐,而愚蠢的人追逐金钱只能为自己带来更多的空虚、为他人带来伤害。
再如2007年四川卷高考作文题《一步与一生》,“一步与一生”含有怎样的逻辑关系呢?当代著名作家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所以,关键的“一步”走对了,“一生”坦途顺畅,受益无穷;关键的“一步”走错了,可能从此就迈入了歧途,再难回头,“一生”都后悔莫及。这是第一种逻辑关系的思考。除此之外,还有第二种辩证的反向思考和分析,“一步”未必就能决定“一生”,人无完人难免犯错,敢于面对走错的“一步”并及时调整方向和步伐,那么在前方等待着我们的仍然是美好的人生。
二、发展的眼光,不僵化,不封闭
唯物辩证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矛盾着的双方总是互相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并依据一定的条件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陶行知说过:“本来事业并无大小:大事小做,大成小事;小事大做,小成大事。”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例如《成功与失败》,现实生活中,真正一帆风顺的人生又有多少呢?诺贝尔发明炸药也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在突破了重重难关之后才最终取得了成功;鉴真东渡多次受阻,直到第六次才到达日本。这些事实说明,没有一帆风顺的成功,只有失败堆砌起来的成功。这就是常说的失败与成功总是相伴而行的。巴尔扎克曾说:“失败,是能人的无价之宝,是弱者的无底之渊。”为什么失败能使一些人成功,也能使一些人一蹶不振呢?关键在于对待失败的不同态度。失败可以战胜,失败孕育成功。只要具备百折不挠的勇气、坚定的信心,辅之以从失败中吸取的经验和教训,失败就成了无价之宝,无数的失败就搭起了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通过以上的分析,就可以看出失败和成功这一对概念,它们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比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在人们既定的眼光里老鼠是一种非常让人讨厌的动物,它们窃取农民的劳动果实、传播疾病,但是经过特殊训练的老鼠却可以成为优秀的“协警员”,它们可以协助缉毒警察侦查,为案件的侦破立下汗马功劳,可以协助防爆人员处理爆炸装置,极大地减少了防爆人员的危险,保护了他们的人身安全。用发展的眼光看老鼠,老鼠也可以成为人类的好朋友。再比如,一节朽木经过大师的巧手雕琢与加工也能变成价值不菲的艺术珍品,受人喜爱、被人欣赏。爱因斯坦、爱迪生小时候都曾被老师视为愚不可教的学生,但后来都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为全人类的幸福生活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由此看来事物总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人也是会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小成大事,坏成好事,落后的也能变成进步的。这就对我们提出了一个要求:要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要把自己的思想装在一个僵化的、封闭的套子里,而要解放我们的思想。
三、观点明确,不摇摆,不含糊
议论文的论点要正确、鲜明、深刻。具体说来,论点一要符合客观实际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二要明确表示主张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决不模棱两可;三要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给人以启示。所以我们不能把辩证思维错误地理解为表述观点左右摇摆、含糊其词、不作明确的判断,而应该看到辩证分析与论点鲜明并不是矛盾的,而且辩证思维首先就应该体现在文章论点的正确与鲜明上。
比如论点“青少年不能无度上网”,不难发现这里的两面性和辩证性:一方面,学校和家长要允许青少年上网,不能要求青少年做网络的绝缘体,论网色变;另一方面又强调青少年上网要加强自律与他律而不能没有节制。论点鲜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读者一目了然。以这个论点为例,在具体的认证中首先应列举几条中学生上网的可行性;一、加强与外界交流,既丰富了生活,又开拓了视野;二、激发个性化发展,促进个性化养成等等。要注意的是,这个内容的语言表述要简洁明了,列举几条即可,不必展开论证。讲完了积极的一面,下面就该分析其危害了:从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到被网络误导人生观、价值观,到导致孤独感的产生、引发心理病变等等。明确提出方方面面的危害,再加以具体分析、举例论证,最后顺理成章地得出了结论、证明了论点。这样的文章以辩证性的内容避免了老旧的俗套,同时也增强了说服读者的力度。
四、科学定论,不过头,不绝对
我们有很多熟知的固定成语,辩证分析时也往往会不知不觉地受这些既定观点的影响。写作的时候要尽量避免把话说得太死,过于绝对的话不要说。所谓过犹不及,也是这个道理。如“白沙在涅,与之俱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两个论点就有过头之嫌,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出淤泥而不染的例子,前人和老师的伟大创举也不是就那么容易超越的。遇到这样的论题,不能受限于这些固定成语本身的含义,既要考虑到矛盾的普遍性,同时也要考虑到矛盾的特殊性,还要考虑到事物的内、外因素,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更能取信于读者。
以“开卷有益”这个论题为例,进行议论文写作时,我们不应急于对“开卷”和“有益”这两者的因果关系进行论证,而应当先对“开卷”和“有益”作一番具体分析。比如“开卷”应当分清是开什么“卷”,书籍类型众多、内容繁杂,可谓五花八门,开什么“卷”应该因人而异,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也应该有所选择的“开卷”,所谓博览群书也并不是让人盲目地读书,否则不分好坏地信手拈来极可能浪费了时间而收获寥寥。再者怎样“开卷”也要分析,不同类型的书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的多少也是不一样的,比如疲累的时候可以泡壶茶,听着音乐,轻轻松松地读篇散文;而有的书就需静下心来、沉浸其中认真地读、深入地想,甚至还需要独自一人,杜绝他人的打扰。这样就不至于简单地肯定“开卷有益”了,而得出一个更为科学的论点:科学合理的开卷对人才是有益、有帮助的,盲目的开卷却未必是有益的,甚至是有害的。事实上,对作为论点的判断作分析时,我们都可以联系与它相反的判断(负判断)在对立面的比较中,引导分析向纵深发展,这就是辩证矛盾判断的具体运用。
?以上介绍了在议论文写作中运用辩证思维进行分析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注意了这些方面能够使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厘清概念间多种矛盾关系,掌握辩证思维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同时也能解决议论文写作中思路闭塞和议论绝对化等一系列问题,使议论文更富理性,更富张力。
开卷有益的作文范文4
一、围绕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阅读书目
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课外阅读也是如此,什么年龄看什么样的书,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首先要了解教材所列的范文的知识特点,再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校图书室藏书等情况统筹安排,为学生开列出每学期课外阅读的书目,印发给每个学生要求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必须完成阅读任务。中学生系未成年人,他们对目前占据市场的形形的书缺乏辨别能力,甚至优劣不分。开列书目的优点是让学生有计划的选择健康书籍,从中汲取精华,真正的达到开卷有益的目的。如范文中有《出师表》,就要推荐《三国演义》;范文中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就要推荐《水浒传》;范文中有《狼》,就要推荐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若书中列举的篇目,学生借阅有困难,老师应千方百计的想办法通过购买、贡献自己的藏书,学生捐书来建立流动图书箱,另外借阅、打印等方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分尝到“精神食粮”的滋味儿,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读书欲。只要持之以恒,定会养成读书看报的良好习惯,这对学生学好语文,写好文章大有裨益。
二、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读书有许多学问,掌握了好的读书方法,就会事倍功半,犹如掌握限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一辈子受益无穷。有的作家没有过高的学历,照样能写出锦绣的文章,靠的就是刻苦的顽强的自学,博览群书,博采众家之长。笔者在教学中十分注重读书辅导,给学生介绍了许多人总结出的好方法。教给学生怎样积累词汇,怎样做读书笔记,怎样解决课外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怎样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的语言表达中去。学生每人要有一本读书笔记,教师年月检查一次,针对学生读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点评,矫正引导,让学生养成勤读书、勤积累的好习惯。
三、定期举办名著名篇欣赏课
名著名篇流传已久,其艺术魅力不言面喻。由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差异,有的看得懂,有的看得费劲,不如自金庸的武侠小说来劲。针对这种倾向,笔者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每月安排一堂名家名篇赏析课。赏析课上,有时老师唱主角,介绍作者生平,创作思想及作品内容,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有时学生唱主角,先让学生事先阅读作品,布置思考题讨论,然后各抒已见,教师最后总结点评。如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歌《乡愁》,短小隽永,寓意深长,学生颇感兴趣,要求在赏析中重点评析。通过教师节对《乡愁》的分析讲解,学生不仅获得美好的享受,同时受到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对台湾人民思乡之情有很深的领悟。通过对名家的名作赏析,不仅提高文学素养,而且更有力地提高了写作技艺。
四、通过阅读,学以至用,训练学生口头和表达能力
语文课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而实现这一目标就得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学生在课内获得一定知识,老师还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小牛刀小试”。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最好的是让学生大胆讲话。笔者经常在语文课上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讨论,发表看法,定期在班上举行演讲会,主题班会,让学生上台高谈阔论,锻练口才,结合课外阅读,有计划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片段练习,由易到难,不断地提升作文兴趣和写作水平。如写读后感,人物肖像、观察日记等。
开卷有益的作文范文5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读书习惯;读书笔记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理解、作文写作,都要求学生有大量的阅读积累,读书多了,理解能力自然提高了,作文素材也增加了,视野也开阔了。读书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可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大量的实践证明,有读书习惯的学生,语文水平肯定很高。所以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读书习惯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对于居住在乡村的学生,怎样培养他们的读书习惯,促进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是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农村中学生读书习惯的现状
居住在农村的初中生,因为家庭因素,父母的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还有一些父母在外地务工和祖辈在一起居住,家庭的文化熏陶几乎没有。同时学生自己也没有读书的愿望,有闲暇时间要帮助家里做事,或者上网打游戏、聊天,即便是有阅读也是那种快餐式的阅读,真正发自内心的主动阅读一些高品位的书籍的人很少。同时,农村图书资源的缺乏也是一个原因,学校图书馆藏书品位不高,不适合学生的阅读口味,有读书意愿的学生苦于无法购买到好书。学生阅读修养的形成主要还是来自课堂中教师对课文的讲解,学生主动买书或者在网上读电子书的人不多,多数家长是给孩子买优秀作文选,而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增加文学知识的积累,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则显得较少。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低,作文水平差。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理解困难,无法理清脉络,没有阅读的欲望。作文中表现为内容枯燥,缺乏生动性,更没有思想性。所有这些原因一方面是学生因素,但更主要的是教师的因素。一部分教师没有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意识,为了中考成绩提高,一切教学形式都是急功近利的,没有科学的指导,没有有意识的习惯培养。
二、正确认识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意义
语文课程的一个特点就是工具性强,语文知识首先是一种交际工具,同时语文知识也还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基本形式,是语文文化内涵的体现。有人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正是对阅读的精准概括。学生如果在课外进行大量的阅读必然会反馈到课内的学习中,表现为理解能力提高,作文水平提高。同时,阅读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在优美的文字意境中,学生可以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操、审美,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修养。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开卷有益,增加知识积累,开阔学生的视野,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进而提升文化品位。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
三、培养农村初中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源自兴趣的产生,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应从培养阅读兴趣开始。对于农村学生由于见识和视野的关系,学生的阅读兴趣普遍不浓,因此,教师要利用课内阅读的培养,带动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向学生推荐与课内教学有关的课外读物,讲解成功人士得益于读书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课内的阅读讲解时,要深入浅出,富于激情,让自己的讲解感染学生,让学生能够充分领略文字的魅力,从而燃起阅读的欲望,用老师精彩的讲解和学生的理解结合起来,成为读书乐趣的催化剂。
2.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
读一本好书,等于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从中可以领略到深刻的思想内涵,那些睿智的带有启迪性的语言,可以影响学生。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面很窄,他们的认知、判断能力有限,学生对课外书的阅读缺乏遴选的能力。老师应该帮助学生正确选择有益的课外读物,避免坏书对学生的影响。教师可以在自己阅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阅读现状,根据他们的认知,推荐一些文情并茂、健康向上,可以启迪人智慧和思考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也给老师提出了一个新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阅读品位。
3.训练学生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读书的基本素养。意为记读书笔记,在阅读时要养成对所读内容进行思考点评的习惯,并把读书所得的感悟记录在笔记本上。把精彩段落、自己的思考所得、瞬间形成的灵感等等都记录下来。这为日后的语文学习积累资料和素材。
4.培养学生带着思考去阅读
学生的学习就是一个质疑和解惑的过程,在学习中学生以不断地提出疑惑,通过学习解决疑问,而获得知识的积累和掌握。质疑和思考的习惯应该在阅读教学中体现,教师在讲授阅读材料时,自己先充分理解课文,然后设置疑点,启发学生的思考。或者让学生自主学习后提出问题、发现疑点,培养质疑的能力。
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是教师教学的目的所在。有道是教是为了不教,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语文学习中更为重要。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提高语文学习效果的最有效途径。教师培养学生读书习惯的同时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挤出读书时间。对于学生的阅读,教师要负责推荐和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提出阅读要求。学生在兴趣激发出来后,自然会养成阅读的习惯,并从阅读中获益。
参考文献:
[1]于延强.在阅读中理解在理解中阅读.小学各科教与学,2006(8).
开卷有益的作文范文6
一、通过文字书写训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书法是我国值得自豪的传统文化,研究证明,通过文字书写训练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个性,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随着电脑的普及,学生的文字书写能力日益下降,书法渐渐成为少数人的专利。高职院校学生更为明显,他们因为基础知识不扎实,写作经常出现错字。鉴于此,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开展文字书写训练是非常必要的。我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只要方法得当,学生还是喜欢书写,愿意进行文字书写训练的。开学初,我都会和学生分享书法。刚柔并济、优美和谐的书法可以给学生很好的视觉享受,使学生在美的体验中感受书法的魅力,逐渐喜欢上书法。我和学生一起欣赏的书法作品,我都会将其挂于教室之中,让学生天天都在直观的视觉环境中感受书法。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人文素养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教师应在高职语文课程中开设书法课,通过字形结构、笔法练习,使学生对书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为理性,进而开展书法展览和书法比赛,通过成就感激励学生坚持书法练习,从而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文字训练还可以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文字训练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时间和毅力,对学生性格的磨炼是非常明显的。就像学生所说:“练习书法,就是练习情绪控制。”因此,作为高职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文字练习融入高职语文课堂,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落实到文字训练中去。
二、通过口语交际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良好的表达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条件之一。就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语言能力而言,形势并不乐观。很多高职学生词不达意,语不成句,答非所问。有的学生课下侃侃而谈,课上却不敢说话。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演讲是最有效果的途径之一。由于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所以我认为可以在高职语文课堂中加大演讲的比例,比如课前演讲、专题演讲、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其中,课前演讲最具普遍性,也最受学生欢迎。
课前演讲是指教师每节课前都留出十分钟时间请学生进行演讲,由学生自己来决定演讲题目,演讲结束,教师和学生一起提问点评。高职学生喜欢展示个人风采,课前演讲符合他们的心理特性,所以,学生会越来越喜欢课前演讲,参与积极性也会越来越高。
我认为,教师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不能光停留在让学生“说”,还需要引导学生“想”。教师要给予学生演讲内容方面的引导,通过演讲内容的导向作用,弘扬人文精神。教师可以时刻留意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正面的消息新闻,适时提供给学生成为演讲素材。这恰恰体现了语文的意境教学,即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不能通过概念来填鸭,需要给出学生有意义的意境,让学生在意境中自我寻找,自我体会,通过心灵的洗礼,提升人文素养。
三、通过文章赏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语文教材中选用篇目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作为高职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课文讲解中通过文章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著名作家王蒙曾说过:“一个懂文学的人比不懂文学的人情感世界要更为丰富多彩。”那么,怎么才能通过文章赏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呢?
阅读是文章赏析必不可少的过程,遗憾的是高职院校学生对于阅读多持不屑态度,认为这是小学生的作业。我为了纠正学生这一偏激认识,每节课都会播放朗读课文的录音,或者自己亲自朗读一段。这样就能使学生沉浸在其中,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在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学会和文中的字词句对话,进而和作者对话。这一过程不仅是体会文章的过程,更是学生感悟人生的过程。如通过赏析《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不向命运妥协的精神以及他的自信和勇气,学生就能从中获得力量。不得不承认,现在能够引起学生思考和共鸣的文章不多,但是教师如果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那么每篇经典文章都能让学生从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进而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我曾经做过学生阅读量的调研,学生的阅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作为高职语文教师有义务来引导学生重视阅读,树立开卷有益的意识。就目前情况,我认为高职院校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人文讲座来弥补学生阅读量下降的状况。人文讲座不能过于拔高,一定要切合高职学生的个性特点,比如关于爱情话题的人文讲座,关于理想和爱国的人文讲座,甚至可以举办玄幻小说的人文讲座,通过这些人文讲座可以使学生主动思考,开拓学生的思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在实用写作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作为高职语文教师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他们需要的是实用写作。因此,教师就可以在实用写作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日记随笔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尤其是日积月累,绝对能使学生有不小的收获。高职学生坚持写日记的不多,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写一些随笔,尤其在自己有所感悟的时候将自己的情感抒发出来。同时,教师要给予鼓励,通过激励使学生坚持下来。
在进行课堂作文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发散型思维方式,通过文意、文采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作文得高分者,往往文意、文采俱佳。文采培养需要时日,但是文意的点拨却可以在点滴中实现。生活中处处都是美,教师应充当学生的领路人,让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