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园共育文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园家园共育文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园家园共育文章

幼儿园家园共育文章范文1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园教育;合作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142-01

幼儿是成长探索模仿的关键时期,对幼儿的正确教育极为重要。很多家长认为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即可,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幼儿接触最多的为教师和家长,模仿学习的对象也是教师和家长,甚至家长的潜移默化教育对幼儿园教育影响更大。很多家长的不重视或不正确教育都对幼儿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不良影响,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实行家园共育,家长在幼儿园教师的辅导下共同教育幼儿,促进孩子积极向上成长极为重要。

1.在幼儿园教育中实行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1.1 促进学校家庭沟通,提升幼儿教育质量。家园共育教育能够促进家长与幼儿教师之间的沟通,达到双向互动式教育。家长能够对孩子在幼儿园中的教育情况得到更透彻的了解,对幼儿教育更加放心,幼儿园也能通过沟通了解孩子情况,进行更为针对有效的教育[1]。由于现在很多孩子为独生子女,家长溺爱严重,产生不当教育方式,家园共育能让家长学到更多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技巧,做合格的家长。幼儿园与家长之间双方的交互理解教育能促进幼儿园教育水平的提升,提升幼儿教育质量。

1.2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家园共育教育集合了家长与幼儿园的双方力量,使得对幼儿的教育管理上更加灵活、便利,孩子在对家中和幼儿园的学习能够有效衔接。幼儿园充分利用家长的力量资源,能够有效解决很多实际问题,达到更科学规划的教育管理,孩子的成长也更有规划目标。同时,家长和幼儿园的互动教育能够使孩子得到更多的爱和关护,身心健康都能得到有效发展[2]。家园合作首先就要随时适当的沟通。只有做好沟通,才能使家园双方特别使家长动态地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这样才能更好的共商教育策略,协同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孩子的发张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渐进的过程。为此,我们随时地抓住各种机会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

2.家园共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

2.1 定期开办家长会。幼儿园要定期举办家长会,增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幼儿园班主任在家长会中要让家长了解到幼儿园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理念等,帮助家长更好的信任幼儿园,了解孩子在幼儿园中的学习生活情况,从而辅助幼儿园进行教育。幼儿园和家长双方要认真客观全面的评价孩子,对自己的孩子有全面的定位,了解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差距,从而配合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师通过家长会也不断了解孩子的状况,了解家长的信息资源,从而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孩子打造更健康合理的学习环境。例如,教师发现班中一孩子最近情绪低落,参与活动积极性不高,通过家长会了解孩子近况是由于想学习钢琴,但是父母不同意。教师通过幼儿园设备了解孩子在这方面很有天赋,及时与家长沟通,培养孩子从小学钢琴的基础,全面培养孩子素质,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3]。

2.2 利用多媒体打造家园共育平台。家长要主动了解孩子在幼儿园中的状况,及时更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中的成长与表现,因此通过网络实现家园共育十分有效必要。家长可以与幼儿园通过电话、QQ、微信、电子邮件等工具不断取得联系,相互汇报情况,做好对幼儿的教育工作。例如幼儿园可与众多家长建立属于家长的QQ群或微信群,不断在群中传播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理念,帮助家长更有效的教育孩子。各位家长也可以在群中交流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案例,学校和其他家长从中取得经验,共同实施。家长和幼儿园借助网络,进行及时的沟通,利用多媒体打造家园共育平台。

2.3 家长要积极参与幼儿园举办的活动。家长要积极参加幼儿园举办的一系列活动,比如节日联欢、开放日、亲子活动等。参加这些活动能够使家长直接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全面直观感受观察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如何与其他孩子的相处情况,了解孩子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加强亲子之间的感情。例如幼儿园举办亲子运动会,家长与孩子组成组合参与运动会,根据孩子的运动情况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通过活动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念。

2.4 幼儿园要定期开办专家讲座。幼儿园要定期开展幼儿教育专家讲座,帮助家长学习现代育儿知识和方法理念,了解社会需要何种人才,进行针对培养。学校还可定期发放教育幼儿的学习资料,解决家长在育儿过程中的困惑,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活动。通过不断了解学习提高育儿水平,使得家长在家通过孩子的表现也可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家长的教育观念必须与幼儿园一致,如果与幼儿园的教育理念背道相驰,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幼儿园家园共育文章范文2

一、畅通家园联系渠道。促进家园共育

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沟通方式有很多,最常用的是家园联系手册、家访、家长开放日及利用家长接送幼儿的时机交谈等。但对于长期在外学习或工作的幼儿家长,我们平时接触得比较少。虽然平时家中有祖辈或亲戚、朋友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但我仍设法与孩子的父母取得联系。一般是采用书信和便笺形式,让孩子和接送的人转递给家长,向家长汇报孩子的成长情况。这种做法不仅能密切家园关系,往往也能促使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发展,起到配合教育的作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进入千家万户。我充分利用网络直接与孩子的父母进行交流,孩子的父母能详细地了解自己孩子的在园情况,而老师也能准确地把握孩子在家的表现。这样交流沟通,彼此都觉得既具体又贴心。对幼儿而言,在家中能看到老师发来的短信、邮件,甚至利用语音聊天听到老师的声音,都是一件很开心的事。这样的方式既时尚又便捷,真正实现了家园联系的无缝对接,能更好地推动家长工作的开展,以达到家园共育。

二、主动家访增进了解,促进家园共育

家访体现着教师对幼儿的亲切关怀,对家长的尊重与理解。为了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园,拉进家长、教师和幼儿园之间的联系,我利用休息时间,一一入户做家访工作。我以亲切的态度和幼儿一起谈话,一起游戏,详细地询问幼儿在家的情况,并将幼儿的家庭环境、教育条件、教育方法、家长受教育的情况、家庭成员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幼儿在家的表现等都做了详细记录。同时,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与要求。不少家长说:“孩子刚上幼儿园,您就先到家里来了,您这样认真负责任,我们就放心了。”这样就为家庭和幼儿园互相配合进行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活动促进家园共育

通过开学初的家长会及每月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使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在园生活。家长开放日活动,能大大促进家长对幼儿园和老师工作的了解,使家长更清楚地了解到自己孩子在园的情况,增进老师、家长、幼儿之间的亲密程度。我班的鹏鹏,由于从小娇生惯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学习能力都比较差。在十一月份的开放日活动中,我们向家长展示了我班的特色活动及部分教学内容。鹏鹏的妈妈看到其他的孩子们回答老师的问题时对答如流,而她的儿子却不够专心,两次回答问题都错了,她十分着急地说:“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他比起其他小朋友差多了,我以后再也不能娇惯他了,要保持与幼儿园的一致教育,使孩子不断进步。”不少家长在参加半日开放活动后深有感触地说:“难怪孩子们喜欢幼儿园,喜欢老师,老师们寓教于乐,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便接受了教育,这个办法真好,我们在家也要用这种方法教育孩子。老师真辛苦!”等一番话,当我听到这些话时会感到无比的欣慰与自豪,为进―步做好工作增添了动力。由此可见,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活动可以大大地促进家园共育。

四、通过家园之窗指导家长科学育儿,促进家园共育

幼儿园家园共育文章范文3

【关键词】家园和谐共育;沟通策略

《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第十一条指出:“搭建家长互相学习的交流平台,开设各种形式的家长学校、家长沙龙、亲子活动、网络论坛活动等,充分利用家长中的思想资源,宣传先进的教育思想,传播科学的育儿观念”。然而,对于身处在农村的家长来说,文化程度低,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园内的家长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多数工作较忙,但仍非常关心子女的成长和教育,家长们也能意识到自己在子女成长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在“你认为教育幼儿的责任在谁”的问题上,有94%的家长和96%的老师认为教育幼儿的责任在于“老师和父母”双方。这个结果反映了绝大部分家长和老师意识到了自己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所要承担的责任。但调查统计中表明,我班家长的教育行为和班级教师的教育行为存在以下弊端:

一、家园共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家长层面

少。家长很少主动了解教育资讯。在原来的调查中发现有一大半的家长只是偶尔关心一下当前的幼儿教育动态,绝大部分的家长没有积极主动的了解和学习如何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

逃。家长有时不愿面对现实,对老师发现的孩子的缺点避而不谈。认为不好意思,逃避家园配合,岂不知道保护了家长的虚荣心,却害了孩子。只有30%的家长表示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情况,如:知道他最近在幼儿园的学习内容、行为表现、所参加的园内重大活动等;

卸。家长对孩子和幼儿园的期望过高。虽然年轻的家长知道在幼儿时期更应注重孩子能力性格和情感的培养,但社会对自己的压力,造成家长虽知道在幼儿时期更应注重孩子能力和情感的培养,可心里还是偏重于知识和智力,并对孩子期望过高,把孩子“不尽如人意的表现”归则于老师,造成家园意见分歧。

(二)教师层面

浅。教师缺乏指导家长的意识。在家庭教育的指导过程中,教师仅仅只把书报杂志上的有关文章摘抄一些到“家长园地”里,只把家长当作听众,以单向的讲授为主,不给予家长更多思考的时间,更没有留给家长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使得指导内容缺乏针对性,结果很难被家长真正接受并内化为今后教育子女的能力,影响了家长参与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聊。随着家长素质的逐步提高,许多家长都比较重视对幼儿的教育,他们会经常地问教师“我的孩子最近怎么样”之类的问题,不少教师往往回答“蛮好的,蛮好的”或者“还可以”等等很空洞的话。这样的回答家长不会满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太少,与幼儿的个别接触也不多,因而不能深入地把握幼儿各方面的表现。教师平时只有多接触幼儿,多观察幼儿。才能具体地了解幼儿各方面发展的状况,在与家长交换意见时才有话可说,并能有针对性地提一些建议,取得和家长的共识;

度。幼儿园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有家长的配合,但家长配合的“度”要把握好。目前的状况是不少幼儿园一有活动就想到家长:要美化环境了,让家长带花、带金鱼;要组织活动了,让家长做教具、做服装……幼儿园开展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是合理的,作为家长也有责任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如幼儿园外出用车,绝大多数是依靠家长帮助的。但是,应该由幼儿园自己完成的工作不能转嫁给家庭,而给家长带来心理上和经济上的负担。否则,必将降低幼儿园在家长心目中的威信,有损幼儿园的形象。

由此可见,促进家园沟通,构建家园共育乐园显的尤为重要。

二、提高家园共育质量的具体策略

(一)制作成长档案资料袋,延长互动时间

在家园沟通中,幼儿园必须能够及时主动地记录幼儿成长的轨迹,作为与家园沟通的第一手材料。而建立“幼儿成长”电子档案袋,不仅详细记载幼儿的发展,又能及时更新,还能借用网络与家长进行超越时间与空间限制的交流甚至共同管理,从而为家园的良好沟通打造一个扎实有效的平台。为此,我们幼儿园为每一个孩子建立了成长档案袋,并一直伴随他们大班毕业。为了让成长档案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我们在关注文字记载的同时,定期给孩子摄影记录,并将孩子的照片分类成册,通过邮件发给家长。孩子们透过照片的记录,可以回味自己在幼儿园的足迹,爸爸、妈妈还给照片配上生动、形象的文字。打开我们建立的“幼儿成长”电子档案袋,就犹如进入一个个童话世界,这里有孩子们可爱的小脚印,有一家人甜甜蜜蜜的全家福等。

(二)开发独特交流记事本,拓展交流空间

孩子在幼儿园一天,家长都很想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但家长不可能长时间的站在原本就比较拥挤的教室门口细细询问老师今天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我园建立的幼儿记事本解决了这一交流难的问题,给家长、孩子和老师创造了独特的沟通和交流平台。幼儿记事本是幼儿回家后口述幼儿园的生活或活动中的感受内容,记录是由家长记录的,记录在幼儿园一天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能让家长及时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态度、情感、情感表示方式、伙伴关系、兴趣倾向等内容,同时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活动状况、教师言与行的风格,给家园共育找到共育点。

幼儿园家园共育文章范文4

【关键词】幼儿园 家庭 家长工作 相互沟通

家园共育意味着家园建立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合作伙伴关系,家园积极沟通、统一思想、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它强调了我们要与家庭双向互动,既要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水平,又要请家长配合我们的教育与管理,在家园互动中,我们密切了与家长的关系,赢得了家长的理解、支持,更好地发挥了家庭蕴藏的教育资源,使家长的参与意识、角色认识、教育观念、教育策略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真正实现了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家园互动,提高了家园同步教育的有效性,共同促进了幼儿的发展,这也将成为我们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资源。

一、以家长为桥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幼关系,以良好的感情交流,促进并达到家园教育的配合一致从而实现共同教育的目标。

1、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积极性,体现民主管理,由各班推荐1——2名关心班级工作、热心为家长服务、教子有方的家长任委员会成员,组成家长委员会。

每学期由园长定期召开会议,汇报工作计划、安排和要求,听取家长代表对管理、教学等方面的反馈意见,学期末,将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向家长委员会作出汇报,由此让家长委员会清楚了解幼儿园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实现民主管理和家园共育。

2、家长会是幼儿园向家长介绍全园或全班教育工作情况,讨论有关幼儿教育问题,向家长提出要求的一项教育活动。

它是家园共育的一座桥梁,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设想和制定的班级教育目标是否能够得以顺利贯彻执行的关键一步,同时也是与家长的一次面对面、近距离的交流,为此,事先要拟定好活动程序,收集有关素质教育、家庭教育成功经验的文章。在会上也是带着真诚和信心与家长说说教学计划、教育管理的愿望和决心。

3、形式多样化的家长学校,有专家讲座、专题讨论、保健知识宣传、家长育儿经验分享等。

聘请幼教专家来作报告和讲座,为家长提供直接有效的服务,家长们会把自己平时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困惑和对教师、幼儿园的意见和建议跟专家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专家还为家长推荐有关幼教刊物及家庭教育书籍或文章,使家长不断更新育儿观念,调整教育行为。

二、从小处入手,本着做精做细的宗旨,转变家长的观念,配合家长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1、通过问卷调查,教师能进一步了解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幼儿在家庭中的行为表现、心理状态。

还可以定期发放家长问卷,对幼儿园管理、教学、伙食、卫生保健、班级服务质量及孩子最喜欢的教师等进行调查。通过对问卷的分析,了解家长对班级及全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调整计划,改进工作。

2、 面谈和家访是最直接、最方便,也是最常用的一种家园沟通方式。

教师可以用这两种方式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换意见,以达到同步教育的目的。每天放学时间是老师接待家长访问、与家长进行直接交流的好时机。在这段时间里,家长们主动向老师反映幼儿在家中的表现,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和老师共同探讨教育方法。

3、网上沟通也是一种新型的沟通方式。

充分利用网络这一优势,及时把新的信息在网上公布给家长,如每天教学内容、近期活动通知、幼儿活动照片、幼儿食谱、身体发展评价等,家长只要一打开电脑,就可以了解到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方方面面。这种网上沟通的方式快捷、便利、节省时间,其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

4、《家长园地》是我们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的窗口和载体。

利用这一块,可以向家长介绍幼儿卫生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宣传一些家庭教育的经验和信息,告知家长幼儿一周内将要学习的知识和本领,以及需要家长们配合的一些事项等。从而增进了家长和教师、家长和家长之间的有效互动。

5、 在《亲子家园》中,教师通过每月填写幼儿在园发展情况,与家长进行交流,家长也通过联系册反馈幼儿在家的情况,以达到家园教育同步。

这其中有老师对孩子的表扬与希望以及对家长的具体要求;有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和对幼儿园工作的建议与感受。小小的联系册像一座桥梁,将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联系起来。

三、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开放活动,让家长在活动了解孩子,了解幼儿园的教学理念,以便配合老师工作。

1、亲子活动的内容有联欢会、运动会、班级活动等。

在这些亲子活动中,教师都将教育内容和指导要求融合在开开心心的游戏活动中,向家长提供了互相学习、交流、教育的机会,促使家长提高教养素质和能力,也为孩子和家长提供共同游戏、共同成长的环境和氛围,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2、家长开放活动能使家长具体了解幼儿园的工作,观看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学习教师的教育方法。

为了让家长能用科学的眼光正确地看待和评价自己的孩子,需要告诉家长每次活动的着眼点和观察点,包括听和说的习惯、独立操作的习惯、时间观念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情况以及与小朋友的交往、合作能力。使家长开放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总之,家长工作需要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创新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家园共育。家长在多样化的互动模式下才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家园共育才会与时俱进,才能真正促进幼儿健康活泼的成长,我们的家园共育才会更有效率,更有价值,更有生机。让我们把家园合作视为我园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尝试,勇于探索。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陈鹤琴,《家庭教育》,中国致公出版社2001年版

幼儿园家园共育文章范文5

关键词:幼儿教育;家园共育;合作;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131-01

一、引言

多年来,我国的幼儿教育普遍具有随意性的特点,对教育的重视不足,缺乏机制保障,更难以形成有力度的教育体系。进而,反观幼教理念,无论是师生关系还是家庭关系,“大人们”始终以权威的姿态教导幼儿,缺乏家园合作、缺乏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虽然近年来许多幼教机构增添了教学设施和完善了教学策略,但理念却始终没能改变,从而影响着幼儿的成长。严格来说,幼儿教育是一项综合性活动,尤其在幼儿习惯的培养方面,单一的仅利用校方的教育力量而忽略家庭教育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幼儿园必须联合幼儿的家庭,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教育体系,让幼儿接受更多的影响,从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推行家园共育新幼教模式,加强幼儿园与幼儿家庭之间的联系,是当前家园共同所承担的重要任务。

二、家园共育的内涵

家园共育是指幼儿园和家庭双方积极主动的相互了解、相互支持,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并形成一种合力,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三、家园共育的必要性

1、家园共育是儿童人格发展的需要。儿童心理学的知识表明,儿童人格的健全发展需要来自男女两性教育力量的影响,幼儿园师资队伍的现状却不能令人满意,基本上是女性一统天下,这极容易弱化儿童的阳刚之气,导致儿童人格的片面发展,出现男孩女性化的偏差。而男性家长对幼儿教育的介入,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幼儿教育机构中男教师严重不足的缺憾,为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使儿童成为刚柔相济的人。

2、家园共育是家长知法守法的保证。1997年原国家教委、全国妇联颁发了《家长教育行为规范(试行)》,对家长提出了十大要求,其一就是规定家长“要和学校、社会密切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家长不但要从思想上认识到与教师合作共育的重要性,而且还要将此付诸于实践,采取相应的行动。因此,主动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去,是家长遵纪守法的需要,也是家长全面履行教育职责的保证。

3、家园共育是众多教育专家的主张。中外许多教育家都呼吁家庭要与托幼园所配合,家长要和教师合作,以保证学前儿童得到更好的发展。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刚开始接受教育的儿童比喻为一块大理石,把教育者比喻为雕塑家,他认为这些雕塑家第一是家庭,第二是教师,第三是集体,第四是儿童本人,第五是书籍,第六是偶然的因素。可见,家长要把孩子塑造成心目中的形象,就必须与教师等雕塑家协作,共同完成塑造儿童的工作。

四、家园共育的体现

1、组织多种形式的家长学校活动。学期中,有计划地组织家长学校教育活动,让家长更进一步地了解幼儿教育的观念和方法,使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教育活动。学期末还组织一次家长育儿经验交流会,进一步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以班为单位,先以调查表的形式统计出家长最感兴趣和最觉棘手的问题,然后再把问题呈现给家长,给家长充分准备的时间。交流会上家长们自动分成小组,展开讨论。家长们由于有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都讨论得热火朝天。

2、召开班级家长会,建立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初,幼儿园要及时组织各班完善家委会制度,制订家委会工作计划,向家长明确本学期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以争取家长的支持与合作。在家委会开展的活动中,教师与家长共同参与,出谋划策,教师既要当好家长的参谋,又要虚心听取家委会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提高本班家长工作水平。如:在家长参与的庆圣诞活动中,以亲子运动会的形式出现,让孩子一同参与活动中来,体验亲子的快乐。然后请家委会的一个男家长扮成圣诞老人给小朋友们送礼物,果然,圣诞老人的出现使所有小朋友惊讶而高兴。这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让孩子们度过了一个难忘而愉快的圣诞节。

3开展家长助教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幼儿园要有计划地开展家长助教活动,以增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孩子入班后,班内老师要掌握家长的情况及家教特点,以发挥家教优势,利用有专长的家长或在特殊岗位工作的家长来为班内幼儿讲课。家长不但把专业知识讲给孩子们,同时也纠正了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那种专制、生硬说教的教育方法。如请当医生的家长讲生命的来源,请当交警的家长讲交通知识,请消防队的家长讲防火知识,学习自我保护等等。这种教育形式生动新颖,幼儿感兴趣,家长也非常愿意参加。

五、结语

综上所述,家园共育意味着家园建立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合作伙伴关系,家园积极沟通、统一思想、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家园共育真正实现了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家园互动,提高了家园同步教育的有效性,共同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顾兰芳.搭起家园共育的桥梁[J],好家长,2010(12)

[2]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2000年

幼儿园家园共育文章范文6

关键词: 幼儿园;家长工作; 差异

中图分类号:G61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289-01

1地域的差异

处于郊区的长安区,有其独特的家长人群。而家长人群的职业、学历结构决定了对于家园合作问题的认识是否合理。从数据中能够看出,家长的主要职业集中在农民和个体经营者上,80%左右的家长未接受过高等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家长对于家园合作乃至幼儿教育的正确理解。虽然幼儿园依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了家园共育的要求,开展丰富的家园共育的活动,但家长们对于此的认识只能停留在表面,被动参与成为了家长无奈的选择,致使幼儿园设立的机构形同虚设,开展的活动草草收场,教师的积极性屡屡受创,家园合作永远成为家长和教师们的海市蜃楼。而且,我们国家对于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护,对于家长参与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也没有明确化。

与此同时,阻碍长安区家园共育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经费的问题。这几年,政府虽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在逐年加大,但是幼儿教育的经费占全国教育经费的比例还是非常低,再加上现在社会上幼儿园的办园形式多种多样,如私营幼儿园、企业办园、事业办园等等,办园资金来源也都不同,有自负盈亏,有财政拨款,部门拨款等等。受资金的限制,有的幼儿园连生存问题都受到影响,更别说家园共育工作的开展了。从长安区的整体情况来看,大多数幼儿园属于私立幼儿园,办园性质决定了幼儿园的目标就是使利益最大化,如此的经营目的使得管理者不得不节约成本,节省开支,经费的不足使更多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家园共育活动夭折,难以开展。

2观念的差异

观念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幼儿教师与家长因为所处的角色不同,因此他们的教育观念也存在着差异。

2.1教育观的差异

众所周知,教师和家长只有形成一致的合作目标,互相理解和认同对方的观念与行为,才能产生积极的互动。调查结果显示,92%的教师认为自己与家长的教育观念存在很大差异。在访谈中,教师也谈到"家长对幼儿园教育不太了解""不懂幼儿教育的方法""不能客观评价自己的孩子",他们认为"工作中最大的困难是得不到家长的正确理解"。他们认为教师和家长教育观念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部分家长重知识学习,轻习惯培养,不切实际地要求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的课程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面临两种选择,一是我行我素,以至于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配合,二是放弃原则,迎合家长。很显然,这两种选择都是消极的。正确的做法是积极面对观念上的差异,把对家长的教育指导列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做。尽管当前大多数幼儿园都开办了家长学校,但活动次数少,活动形式多以讲座、报告为主,对家长教育观念的影响作用微乎其微。事实上,教师应注意日常与家长的沟通,以自己的教育行为来影响家长,还可以选择典型案例组织家长座谈,让他们在分析和讨论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

2.2成才观的差异

这里所说的分歧是教师和家长在如何教育孩子成才的观念上所出现的分歧。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新的教育理念逐步地被广大幼教工作者所理解和接受。素质教育正在悄然进入幼儿园,教师则慢慢开始注重对幼儿进行全面的和能力培养。但是由于不少家长自身受教育水平比较低,并且还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认为只要把孩子的"智育"搞好就行,认为幼儿园应该教给孩子拼音、汉字等,为孩子将来入小学做准备。如我们在访谈中就有家长如此说"我就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多学点知识,比如一些唐诗呀、算数呀、识字、拼音什么的,将来上了小学就不累了"。而很多老师也提到"我们园的家长,只关心孩子今天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其他一概不关心。"这样一来,使得许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而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否则家长认为教师责任心不强。

2.3发展观的差异

由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工作压力的加大,使得很多年轻的家长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们照顾。而大多数爷爷奶奶们对孩子的教育与现代教育观念存在的差异较大。爷爷奶奶们不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也不太清楚一些具体科学的育儿方法,加之爷爷奶奶们都有"隔代亲",宠多而教少,爱比严多。许多爷爷奶奶们仍用老观念要求孩子,无形中对于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而教师对爷爷奶奶们也缺乏充分的尊重和信任,有的教师认为,爷爷奶奶们的思想太老了,根本不懂得教育孩子,让他们参与教学工作是在添麻烦、制造混乱,在和家长交流时,甚至会不自觉地以一种教导别人的语气、居高临下的姿态与家长交谈。教师的这种态度使得家园合作共育碰到更大的困难。

总之,通过对长安区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分析,进一步找到其问题所在,为我们的幼儿园及幼儿园教师提高幼儿家庭教育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 蔡迎旗. 走出家园合作的困境[J]. 山东教育. 2000,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