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与社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力资源与社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力资源与社会

人力资源与社会范文1

(承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河北 承德 067000)

摘 要: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为企业员工 办理社会保险,并且对企业的人力成本进行核算;另一方面,社会保险对人力资源管理有着工资和奖金等其他报酬形式不可替代的 作用。社会保险能使企业员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对维护社会稳 定,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等起着重要作用。而更加健全的社会保 险,将会使员工对企业更信任,从而更加努力工作,最终为企业带 来更高的效益。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险制度

中图分类号:F84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7-0197-03

收稿日期:2015-02-12

作者简介:曹婷(1980-),女,河北承德人,本科,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社会保障。

1.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有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1.1 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有利于提高人口质量

人力资源的投资需要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险制度,因此,人口的素质或者质量与社会保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劳动者或其家人碰 到生、老、病、死、失业等风险时,其个人收入或家庭收入都会受 到一定影响,严重的将导致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营养水平的下降,进而会造成其家庭成员健康状况不断恶化而影响人力资源的质量。 因此,社会保险对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身体素质的提高所具有的保 障功能,促进了人力资源的开发。

1.2 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险体系,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往往会有一些市场主体因为经营管理不善、经济效益不好等原因面临破产、倒闭、遭淘汰的危险,此时,社会 保险制度能够起到保障作用,她使得这样一些市场主体内的劳动者 在工伤、失业等不幸状况下能获得必要的物质帮助,为其度过难关 创造条件。每一个劳动者的权益都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密切相 关。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认真了解社会保险体系,以便保护和激励 企业员工,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3 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有利于人力资源的流动

改革开放以来,人力资源大规模流动。但是,如果缺乏社会保险 或社会保险不完善,必然会阻碍劳动力的合理流动。首先,劳动者 跳槽具有很大风险,假如不成功,就会面临失业甚至失去收入来源 的风险。其次,劳动者不愿从有社会保险的单位流向没有社会保险的单位,除非没有社会保险的单位能提供很高的收入,足以弥补流 动者所承受的各种损失,包括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

2.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社会保险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制度缺乏规范性

企业为劳动者缴纳保险费这一制度缺乏规范性。据调查显示,目 前我国较多企业仍然沿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保险制度,与现代市 场经济体制格格不入,主要表现为企业为劳动者缴纳保险费制度缺 乏规范性。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下,大部分企业都能为劳动者缴 纳保险费用,但从实践来看,所缴纳的保险费偏低。这种现象对劳 动者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很多员工对企业的信赖感和 自身的安全感降低,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急剧减少,甚至出现了 “用 工荒” 。

2.2 劳动者本人对社会保险的认识不足

一部分劳动者对社会保险认识一知半解,缺乏基本保险知识。受 封建社会和传统大一统思想影响,很多员工未能从旧的思想观念中 解放出来,缺乏主人翁意识。 特别是社会基层的员工,为生活所迫,思想上存在着隶属于企业的误区,缺乏必要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的观 念。同时,我国保险事业起步较晚,对保险业的投入也不够,这也 导致人们对其不够重视。

2.3 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

有些企业对社会保险工作重视度不够,社会保险制度不健全,流程不规范,导致社会保险工作经常出现规范性错误,这在一定程度 上影响了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的质量和实效。

2.4 企业缺乏专业社会保险管理人才

部分企业出于节约人工成本的目的,尚未配备专业的社会保险管 理人员,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往往由财务部门或者综合办公室人员等 兼任。这些人员往往岗位不固定,社会保险管理不到位,缺乏必要 的社会保险管理专业知识,从而导致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水平不高、社会保险作用发挥不明显。

3.新形势下做好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的对策

3.1 提高员工社会保险意识。

要消除员工的思想误区,增强广大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企业要向 员工宣传有关社会保险的知识,鼓励员工积极地为自己的人身和财 产安全负责。广大员工要走出处于社会基层就不能享受社会保险的 思想误区,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企业关于社会保险的活动。

3.2 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社会保险监督管理机制

实践证明,只有一切从员工的利益出发,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 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和员工的发展 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但现实情况是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看到这 一点,或者即使看到这一点,也未能将其认真贯彻落实到企业管理 过程中。因此,建立社会保险监督管理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该机制 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对企业的鼓励和对企业的监管。前者主要是从思想上对企业进行鼓励和引导,希望他们能够积极贯彻落实社 会保险方面的政策法规,尊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后者则是对那些 逃避和推诿责任的企业进行监督、管理,通过一定的行政手段,比 如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方式,对企业的行为予以制度上的规范。 当然,在具体的监督管理过程中要把持以扶持和引导为主,行政手 段为辅的原则,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3.3 通过多种形式来管理企业社会保险

其一,企业可以设立专门机构和岗位,指定具有社会保险专业基 础的专业人才从事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企业社会保险 机构的内部管理制度。其二,企业可以通过社会保险机构来对 企业社会保险工作进行管理,这样既可以节约企业的管理成本,又 可以发挥专业社会保险机构的专业特长,提高管理效益,促进企业 社会保险工作的开展。

3.4 提高企业社会保险管理透明度

企业在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的同时,应当通过各种媒介,每年向 员工公布本单位全年各项社会保险费的缴纳情况,接受工会组织和 员工的监督;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免费为用人单位和企业员工查询缴 费记录或为个人帐户提供服务;发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要及时复 核处理并告知处理结果。对不履行社会保险登记缴费义务的违法行 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投诉。劳动保障部门、社会保险经 办机构要向社会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对被举报、投诉的企业和个人的违法行为要依法及时进行核实处理,进一步增强企业社会保险 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本文探讨了把握以服务全局为主线,着眼中心大局谋发展;以服务民生为主线,围绕群众需求促提升两条主线,打造四项特色,提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效率的措施。

目前,在党的十精神鼓舞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紧紧围绕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的工作大局,把握两条服务主线,着力打造四项特色,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创新发展,亮点纷呈。

4.人力资源管理中社会保险工作目标

4.1.把握两条主线,明确工作方向

以服务全局为主线,着眼中心大局谋发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积极将业务工作放眼全局,从全局总体布局出发谋划工作,以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服务于全局工作的开展。

4.1.1干部调配向基层一线倾斜。针对基层一线拆迁、建设、招商等攻坚项目对干部的强烈需求,积极配合“一进二帮三提升”活动,在干部调配管理中突出向一线倾斜,加强干部在一线表现情况的跟踪考核,确保调配到一线的干部拉得出、干得好、长得快,为“百日会战”、“百日竞赛”各项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基础。

4.1.2人才保障向项目靠拢。根据分局内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加大蓝色经济人才、紧缺急需人才、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团队人才的引进力度,为分局提供全方位人才服务。紧跟大型企业产业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开展大型专场招聘、定向招聘、上门送人才等措施,跟进解决各类人才需求难题,有效保障了大项、大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4.1.3维权保障向搬迁企业延伸。建立同街道办事处、拆迁办、企业工会相协调的维权联动机制,主动深入企业宣传劳动法律法规,指导企业依法制定分流职工补偿方案,规范劳动合同解除行为,做好分流职工思想安抚工作,监督工资及补偿金的发放落实,实时掌握企业搬迁进度和劳动用工情况,牢牢掌握了搬迁企业劳动关系协调的主动权。

4.2 以服务民生为主线,围绕群众需求促提升

把群众关心的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放在首要位置,积极争取政策,落实资金,切实破解民生难题。

4.2.1加大政策落实力度。严格执行失业保障政策,全额发放失业保险金,积极鼓励参加技能培训,对参加技能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人员发放交通费补贴,为鼓励失业人员参加培训创造了条件。

4.2.2不断健全保障体系。开展解决集体企业未参保人员养老保险问题专项行动。推进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作。及时发放各类社会保障资金,累计足额发放失业金、农民工一次性合同补助、丧葬补助金。

4.3.打造四项特色,提升工作效率

4.3.1推行新录用人员导师制度

加大新录用公务员培养力度,为新录用公务员配备导师,指导新录用公务员尽快融入工作环境,促进快速成长。建立相对稳定的导师队伍,选拔理论素养高、责任心强、专业对口的处级干部担任导师,并定期进行考核评议,保证导师队伍的规范化和稳定性。选聘的导师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从思想、学习、工作、管理四个方面对新录用公务员进行指导和帮助,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观念;带领新录用公务员深入一线进行锻炼,利用自身经验进行言传身教,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定期对所指导的新录用公务员思想表现、工作能力等情况进行考核,并作为其转正定级的重要依据。

4.3.2推行公益性岗位“363”管理模式。“363”即实行招聘岗位,招聘过程,人员信息三项公开,制定承诺、考勤、考核、讲评、奖惩、网格化管理六项制度,落实出勤监督、巡察监督、群众监督三项监督措施。推行“363”模式以来,全局通过规范管理先后终止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320份,腾出岗位用于安置困难群体就业,让最困难的群众享受到了政府的关怀。社区公益性岗位管理走上规范化轨道后,通过在社区卫生、治安、绿化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使社区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实现了社区管理和困难群体安置的“双赢”。

4.3.3推行劳动监察预防预警制度。

实施劳动监察维权阵地前移,推行预防预警制度,实现劳动监察由被动执法向主动预防转变。坚持普法宣传先行,运用各类媒介开展送法上门,注重点面结合,把提高企业依法规范用工和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发挥“两网化”事前监管和化解劳动纠纷功能,以社区为依托,将全局30个大网格细化为128个小网格,建立了一支60名兼职监察员和98名监察协管员的网格监管队伍;按照定人员、定区域、定职责、定任务的原则,将预警监管与企业年检、岗位开发、职业介绍、用工监测、日常巡查相结合,提高了监管效能,赢得了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主动权;建立劳动维权协调机制,将劳动监察执法同就业备案、劳动争议案件处置、保险扩面相结合,同街道、社区、企业相互动,建立每月报告拖欠工资、社会保险费和有欠薪逃逸隐患企业的信息报告制度,对重点监控企业提前介入指导,增强了劳动监察工作的针对性。

4.4推行便民服务预约制度

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立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工作实际,全面推行便民服务预约制度。累计梳理包括人事、人才引进、档案提取、补贴申报、培训报名、退休认证等25项服务项目,面向全区群众接受预约服务。推出三类预约服务方式: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及困难家庭,提供预约上门服务;对不能在上班时间到窗口办理或有紧急事项的服务对象,提供预约加班服务;为同属一个工作单位的多名服务对象,提供预约团体服务。预约制度的推行,延长了窗口服务时间,拓展了服务空间,丰富了服务形式,减少了服务盲点,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实现了无缝隙、全覆盖,最大限度满足群众服务需求,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将按照中央和省、市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广泛动员,坚持学以致用、以用促学,把党的十精神落实到全面推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创新发展上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将始终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三个民生目标,突出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和劳动人事维权四个工作重点,进一步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郭凯 社会保险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集体

经济 2012年04期

[2]刘晓茜 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现状研究报告[D].

人力资源与社会范文2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险;地位;影响

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如果想要让企业的经济实力得到实质性的发展,就必须重视员工对企业社保制度上的意见,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真正做到满足员工的实际需求,将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紧密结合起来,适当调整社保基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为提升整体管理水平提供动力支持。

一、社会保险在人力管理中的作用

1.对员工的激励作用

加强社会保险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缓解他们的不良情绪,使他们能够更加专心地做好本职工作,不仅实现了自我价值,还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利益,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首先就是要树立全面的社会保险意识。

2.对员工队伍的稳定作用

现代企业经营发展的首要动力就是人力资源,但是目前企业存在员工流动性较大的问题,制约了管理工作的开展,为生产经营造成严重影响。如果员工更换工作较为频繁,或长期待业,则企业为其缴纳的社保基数低,不利于员工社会保险的受益。

3.对企业生产力的提升作用

社会保险体现了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利益,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员工福利息息相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适当增加为员工缴纳的社保基数,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能够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增强企业凝聚力,从而实现提升企业生产力的作用。

二、人力资源管理中对社会保险的影响因素

1.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社会保险条例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主要是因为许多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没有依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较为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这些制度的制定,只是简单地对其它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照搬,不同企业在管理上会有不同的差距,每个企业的发展水平与状况也是各不相同的,这样照搬的处理方法只会让企业的管理模式更加混乱。与此同时,企业管理过程中的规定理念,存在偏差。许多企业只重视眼前的经济利益,往往忽略了企业核心思想,在员工头脑中的重要影响地位。所以,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极其不利的,许多企业在运行过程中没有配备专门的社会保障管理人员或是部门,这也直接导致了社会保险条例无法有效展开。

许多公司中的公司信息档案管理基础性事务,都无法得到良好的保障,所以企业应该在运行过程中建立相应的管理模式,以及体制并真正把这些条例落实到实处,注重对员工在制度上的制约力以及控制力,让员工的头脑中拥有社会保险上的认同意识,是当前企业应该着重进行处理的任务。

2.激励机制

国家的文件运行激励机制的建立,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激励机制的构建也会对社会保险作用的发挥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但现实情况是,许多企业激励机制的建立并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绩效考核制度也没有得到全面的完善。在内容上,社会保险制度是激励机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将社会保险制度进行有效地发挥,才能让员工的积极性得到保障,在实行过程中,公司不能讲求平均主义或是论资排辈。因为这些都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只有激励机制进行内容上的完善,才能让每个人的优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加强企业社会保险的建议

1.更新管理观念

企业想要未来发展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就必须在管理过程中全面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积极地将社会保险制度进行完善,积极发挥社会保险制度的作用,并将制度进行广泛的宣传,让员工们的头脑中对社会保险制度的认识进行转变,与此同时,管理部门还应该借鉴成熟的社会保障管理模式,让人们员工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工作中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激发员工们的社会责任感。与此同时,还能让员工们的意见得到良好的抒发。广泛采集意见不仅利于企业的运行发展,也可以让员工们的能力得到增长上的处理。

采集员工对企业运行发展的建议时,也可以从侧面了解到员工们的实际需求,管理层应该积极完善管理上的制度,让员工们的利益可以得到有效保障。适当的调节社会保障基金上的数量,这样的处理,可以让员工在工作上的积极性得到有效地激发。员工鼓足干劲为公司贡献自己的力量,不仅让企业得到了更多的活力,也让员工们的自我价值得到了有效的开发。

2.加强社会保险管理

企业想要让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事物能够得到有效的展开,就必须在公司运营过程中建立专门的社会保障管理部门。并安排专属的人员进行管理,管理过程中还要相应的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为了保证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展开,企业的管理层还要依据岗位上的工作责任进行考核制度上的建立,加强对在岗人员的监督与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会保险工作的开展得到有效的机制规范。

3.增强社保管理的透明度

企业可以借助多种传播方式,定期将缴纳的社会保险情况向员工公布,自觉接受工会和广大员工监督;加强对社会保险办理部门的监督检查,接受员工对社保缴费记录的查询,并向员工提供专业指导,如果发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现象,及时核查解决并告知员工。

四、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了解到,激烈的市鼍赫,让企业的未来发展得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企业想要在竞争过程中维持一个有利的位置,就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社会保险制度管理,让企业的未来发展能够得到制度上的保障与支持。

参考文献:

[1]蔡彪.浅析社会保险对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意义[J].中华民居,2013,25(8):246-247.

人力资源与社会范文3

关键词:和谐社会;人口素质;人力资源:开发

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社会发展的主体是人,开发人力资源,实质上就是有效地开发人的潜能,通过教育等有效手段使人力变为人才的过程,也就是尽可能地培养造就建设和谐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的过程。培养、提高人们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能力和正确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体系和劳动态度等精神能力的过程。人力资源开发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中应当处于首位,有效开发人力资源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和谐社会构建需要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

(一)和谐社会中人力资源成为第一资源

“和谐”作为一种社会状态,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的和谐。世间万物,人是最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是一种活动的、能够迅速发展的、具有无限潜力的资源。在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已经成为第一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

第一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不仅是因为自然资源的短缺,还因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在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下,人类实际利用和依托的自然资源也是不同的。在农业社会,土地、牧场等是第一资源。在工业社会,煤炭、石油等是第一资源。当今,世界经济已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的生产、传播为基础,产业发展也将从以人力为主体的劳动密集型和以资本为主体的资本密集型,转向以智力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在工业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对人力资源的占有和支配。1996年联合国人力资源开发报告依据对一百多个国家的调查,提出一种新的国民财富观,其国家总体资源比率应是:资本资源占12%,自然资源占24%,而人力资源占64%。表明了人力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其资源的重要性已经超过自然资源,也超过资本资源,成为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二)开发人力资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

开发人力资源,实质上就是有效地开发人的潜能,通过教育等有效手段使人力变为人才的过程,也就是尽可能地培养造就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提高人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人们正确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体系和劳动态度等精神能力的过程。有效开发人力资源对构建和谐社会起人才支撑与保障的重要作用。

第一,人力资源的开发是社会经济良性运行协调发展的起点和归属,是强国之路和富国之本。我们要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点与终极目标都在于人,必须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配置与管理好人力资源,发挥人才的主体作用,力争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促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第二,人力资源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是中国21世纪的战略目标。要完成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就要从整体的视角全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在于有效开发人力资源。21世纪,是以人力资本为依托,以现代科技发展为核心,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以不断创新为灵魂,以教育为本源的智力密集型经济时代,是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较量时代。谁能够有效开发与利用人力资源,谁就拥有竞争的优势。因此,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使我国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客观上就要求我们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人力资源,以人力资源优势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之竞争力。

第三,人力资源开发就是需要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合理配置和使用好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的过程也就是不断提高人口素质的过程。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力资源十分丰富,但据预测,到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需缺口仍有1746-2665万人。我国要在2020年达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需要进一步实施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举措。通过人力资源开发提升全民素质、培养专门人才、发展人力资源,为社会的充分就业、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创新能力的增强、社会管理的高效与和谐奠定人力和智力基础。搞好人力资源开发,把庞大的人口负担转化成人力资源的优势,提高全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素质,促进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进而保障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成为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重要任务。

(三)开发人力资源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希望

我国曾经是人口多、底子薄,从自然资源到资本资源都比较匮乏,并且失去了与西方工业文明同步发展的机会。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不仅给我们带来挑战,也给我们带来一个追赶西方发达国家的机遇。在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成为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重要的砝码。我们完全可以在共享人类公共财富的基础上建立“知识高地”,形成自己的智力资本优势,从而在竞争中求生存与发展。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将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强国承载着中华民族复兴的巨大意义。人力资源强国将巨大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丰富的人力资源,实现科学发展与和平发展不可缺少的坚实基础;人力资源强国是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不可缺少的有力支撑;人力资源强国是建设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振兴、人民富裕安康不可缺少的可靠保障。因此,开发人力资源,造就数以亿计的人才大军,对促进我国的发展,增强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

二、和谐社会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趋势

现代社会正迈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当代构建和谐社会人力资源开发,与工业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开发相比,已经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而这种变化还将继续,其基本趋势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注重综合素质开发。智商、情商、财商共同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完善,以及世界经济竞争的激烈,需要越来

越多的高技能人才、复合型人才、知识创新人才,这就需要开发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使劳动者能不断应用新知识进行劳动。信息技术革命引起的科学技术革命,与以往的科技革命显著区别,就是经济发展直接依靠人力资源开发,而且必须终生开发。由于人力资源的再生性和开发的持续性,具有在利用中再生,在利用中增值和具有无限开发的潜能与价值。这就要求劳动者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劳动技能,建立终身学习理念。而且,劳动者个人劳动能力的开发必须紧密结合劳动,既在劳动中开发,在开发中劳动。同时,劳动者个人不仅要有不断提高的智商,更要求有不断提高的“情商”、“财商”和健康的体魄,要求有良好的道德和较强的事业心等。因此,人力资源不能畸形开发,而应是全面地开发,劳动者“智商”、“情商”和“财商”每项素质都应有所提高,即要进行综合素质开发,不断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水平。

(二)注重知识创新能力开发,新观念、新知识加速发展

人力资源开发的知识创新趋势,是指知识创新能力的开发成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任务,为高科技产业提供更多适用的人才。因此,劳动者要不断开发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同时,人力资源开发方式也应不断创新,不断改变人力资源开发方式。发展高科技产业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形式,而发展高科技产业光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廉价劳动力、低成本、获取和开发最新技术、利用标准方法大规模生产标准产品已经不能维持长久的竞争优势。优势必须来自于创新,必须比竞争对手以更快的速度将新产品和新流程商品化,转移技术前沿。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管理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要求人力资源的知识技术开发中,高新技术知识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正是这一趋势要求人力资源的文化科学素质必须不断提高,因为较高的文化科学素质是掌握高新技术知识的基础。

(三)注重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开发成为永恒的课题

所有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在创造的财富中,人力资本的贡献率最高。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与人力资本潜能的无限性,使人力资源的开发成为可持续发展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据有关研究表明,当劳动者经过一定的努力并适应目前工作岗位后,只要发挥40%左右的能量,就足以保证日常任务的完成。换句话说,组织的人力资源在维持一般状态下只要发挥40%的作用,还有60%的潜能有待开发。组织利用的只是劳动者身上已发现的人力资源,而实际上每个劳动者还有许多隐藏的未知的人力资源;组织利用的只是劳动者现有的人力资源,而实际上劳动者在现有人力资源基础上,还可以再生出许多新资源。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第一人力资源大国,但人力资本的价值并不高,人力资源的质量较低,人力资本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不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维护现有人力资源不是和谐社会的目的,而开发未知和新生的人力资源,才是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需求的目标。维护是有限的,开发是无限的,维护只是保证社会人力资源需求的基础,开发才是促进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所以说,开发人力资源是和谐社会人力资源管理永恒的课题。

三、以人为本,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加快构建和谐社会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这个关键因素,而人才的培养又有赖于人力资源开发的程度与进展。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就要千方百计的凝聚人才,壮大人才队伍,全面提高人才素质,因此,要想建立和谐社会,根本的解决途径就是改变人,做好人才的创新,这是新时期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确立与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人力资源开发新理念

1、要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理念。“天下之政,非贤不理;天下之业,非贤不成”,选举良才是“为政之本”。确立适应和谐社会要求的人力资源开发理念,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要牢固确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发展要靠人,发展是为人”,把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把激发各类人才的活力,促进人才健康成长放在首位;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发展战略观,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坚持人力资源开发的整体性观念,促进人力资源向无形资产的转化,提高人力资源培养开发目标的全面性;要牢固树立市场观念,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和开发人才、经营人才、服务人才的观念,按市场规律办事,摒弃落后的轻慢人才的陈旧观念,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

2、以和谐理念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和谐理念的标志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方面。和谐管理思想契合了,当今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本”和人与环境相协调的理念,因而,可以运用和谐管理理论于人力资源管理中,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和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终极目标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高目标,从而也是管理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人是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不管管理者制定了怎样的战略,都必须做到人性化。实行人的和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应该成为一种富有人情味、使人感觉到温暖、充满内在激励的管理。因此,和谐理念的提出,要求我们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必须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的人格、价值和贡献,致力于和谐的目标追求。

3、以人为本,把促进发展贯穿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始终。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具有内在的本质联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存在,尊重存在的人,重视人的自身资源开发和能力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既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内涵。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必须是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是人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在发展与人才的相互关系中,发展需要人才,人才支撑发展。在和谐社会构建实践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坚持把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第一资源与第一要务的有机统一,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与科学的人才观有机统一,坚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统一;真正做到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要围绕发展来确定,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要根据发展来制定,人才工作的成效要用发展来检验。

(二)教育和健康投入是实施人力资源开发的两种主要形式

和谐社会,教育和健康投入是实施人力资源开发的两种主要形式。教育是人们获取知识和增长才干的主要途径,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健康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保障,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而公共教育资源与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具有公共产品的基本属性,这些领域靠市场是

很难解决的,因此,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政府必须在这些方面发挥主要功能,为人力资源开发创造良好的基础环境。同时,在人力资源开发的诸多环节,政府应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包括政策引导、信息提供、人力资源配置与利用的宏观调控等等,通过这些措施来纠正市场的偏差。政府在提供公共教育和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公平、有效的提供和分配公共教育、公共医疗卫生资源是有效实施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保障。因此,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教育的发展与卫生健康的保障,也就离不开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

(三)促进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转变

传统人事管理基本上属于行政事务性的工作,活动范围有限,以短期导向为主,主要由人事部门职员执行,很少涉及组织高屡战略决策。由于人事活动被认为低档的、技术含量低的、无需特殊专长的工作,因而传统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不被人们所重视,人事管理只属于执行层次的工作,无决策权力可言。因此,必须实现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转变。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将人看作组织的第一资源,实行人本化的管理,把人才作为“社会人”,它不同于人事管理视人才为“经济人”,它认为,组织的首要目标是满足人才自我发展的需要,从资源开发、职工职业发展与企业发展角度,前瞻性地注意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北,如技术更新、员工新态等,根据组织发展的需要进行挑战性的开拓。在人本化的管理模式下,人力资源部门在对人才管理时,更多地实行“人格化”管理,注重人才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尽可能减少对人才的控制和约束。更多地为人才提供帮助与咨询,帮助个人在组织中成长与发展。我们虽然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人事管理模式,但是这一传统的、被动的、事务化的、缺乏前沿性的劳动力管理模式,随着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特别是和谐社会建立对入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更高要求,必须逐渐实现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转变。

(四)正确把握和谐社会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等六项原则。和谐社会人力资源开发就要以“六个必须坚持原则”为指导,正确把握适应和谐社会构建的人力资源开发基本原则,发挥人力资源开发应有作用。一是坚持充分就业的原则。充分就业既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目标,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目标。从西方经济学角度看,充分就业应该是人力资源供给基本上能够被需求所吸收,既有能力又有就业意愿的人,能够基本上获得工作岗位。由于在市场经济中存在着结构性失业等现象,并且充分就业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指一个区间内的就业率。二是要坚持合理使用原则,该原则指的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最高效率。合理使用原则要求将合适的人放至恰适的岗位上,即避免了“大材小用”,又杜绝了“小财大用”,为劳动者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创造良好的机遇。三是要坚持效率原则。这里指的是人力资源的经济效率,是人力资源投入与产出的比率,既要用尽可能少的人力资源投入,产出尽可能多的人力资源效益,以最低的人力资源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使人力资源最大化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五)创造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的和谐社会环境

和谐社会要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必须要有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的和谐环境,有了利于人力资源开发的和谐环境,人力资源和谐开发了,又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全面构建。

人力资源与社会范文4

一、电力企业与社会保险管理的现状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实施社会保险管理已经很久了,在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中,已经形成以下几种管理模式:其一,企业完善员工养老保险的管理制度。随着我国近几年的不断改革发展,电力企业不断完善员工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养老保险管理机制也渐渐实现。电力企业要对企业内部社会保险管理团队进行培训,增强管理团队对社会保险的知识,并且在企业内建设与社会保险管理制度相关的监督和奖罚制度,这样社会保险的保障功能才会在电力企业内部良好的实施,让员工在工作时没有后顾之忧,进而保障了电力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自身利益。其二,企业完善员工医疗保障制度。电力企业的工作类型非常危险,电力员工的工作地点是不断变化的,风险度非常大,员工的安全问题是企业比较重视的。企业要根据电力行业的特殊性出发,逐步的完善了员工的医疗保险问题,在员工受到危险时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良好的治疗,让员工在工作时有良好的保障。其三,企业完善员工工伤、生育和失业保险,这些保险可以良好的保护员工的自身利益,电力企业要为员工及时缴纳社会保险,让员工在工作时可以得到保障,保障员工在企业内部拥有合法权益。

二、社会保险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很多企业欠缺员工社会保险管理方面的知识,会出现很多不必要的问题。企业如果欠缺社会保险的重要认识的话,长期以来会不断降低企业成本费用,最后会导致企业经营压力增加。有的企业甚至不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员工对于社会保险的了解也不是很高。有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的手段完全不合格,社会保险的目的是利于企业员工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企业保险管理手段的落后会导致企业参保人数降低,甚至没有足额缴纳社会保险金。企业欠缺社会保险管理人才,有的企业完全不重视社会保险管理人才的培养,只运用普通人员在社会保险部门工作,这些人完全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没有专业知识,很难胜任这份工作,这样会导致企业其他部门工作的质量降低,进而影响整个企业正常发展。

三、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实施社会保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人力资源与社会范文5

【关键词】“十二五”规划;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学会;服务模式;创新

一、引言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学会又称劳动学会,是从事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科学研究、政策咨询宣传和人力资源职业能力培训的群众性社会团体和组织,隶属于各市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学会始终以服务社会为基础、服务大局为主线,把为人力社保中心工作服务、为人力社保系统服务、为会员单位服务摆在核心位置。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切实发挥社会组织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学会在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服务能力的同时,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以期为广大会员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

二、会员服务需求分析

学会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会员单位提供服务,学会服务模式的创新有赖于对会员服务需求的准确分析。通过对会员服务需求内容、服务需求程度和服务需求形式等维度的全面分析,探索并建立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化服务模式。

1.服务需求内容

学会会员的服务需求内容主要分为政策咨询、教育培训和信息交流三大类,其中教育培训是服务需求内容的核心。学会的功能之一就是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提供岗位从业资格培训和职业能力继续教育培训。会员需求层次的不同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培训需求内容的不同。人力资源从业资格培训的服务需求内容偏重专业理论知识,具有基础性、专业性和可用性的特点;人力资源职业能力继续教育培训的服务内容对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的专业实操应用技能需求更高,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而且他们往往更加注重通过职业能力培训获得职业生涯晋升的平台。

2.服务需求程度

学会会员的服务需求不仅在内容上有所差异,而且针对不同内容的需求程度也各有侧重。人力资源管理由传统事务型部门向现代战略支持部门的角色转变,对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人力资源管理“选、育、用、留”四大支柱模块内容的培训需求程度,“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工作要求员工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战应用经验,决定了会员对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的培训需求程度远高于员工招聘和培训开发。同时,随着全民法制观念的日益增强与劳动法规体系的日臻完善,加强对劳动法规解释条例以及在人力资源管理实操应用中的解读,是新形势下有效避免劳动争议事件产生的根本途径。因此,学会会员对劳动法规条例解读内容的培训需求程度与日俱增。

3.服务需求形式

学会会员的身份多为已参加工作的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为了避免影响工作多采用在职培训形式。从培训时间的角度,学会会员希望针对基础性的专业理论和法规政策培训可以通过E-learning的形式,方便大家利用自己空闲的业余时间灵活地完成培训课时;从培训内容的角度,学会会员希望针对不同的培训需求内容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例如对于实操性比较强的专业课程,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参观考察的形式,以实现更好的培训效果。

三、创新服务模式建议

1.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效率

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是提升服务效率的高效途径。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和通讯技术,搭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学会的信息咨询服务平台(例如学会网站、BBS论坛、QQ、微信、飞信等),既可以打破传统的信息沟通瓶颈和时空限制,又可以提高服务功能和服务效率。

首先,学会网站可以使会员及时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学会网站信息主要包括学会动态、政策咨询、问题集锦等模块;其中学会动态信息模块是指学会组织的政策宣传、教育培训、学术交流、课题研讨等活动信息,政策咨询模块包括劳动法规、社会保险条例的解释及实施等信息,问题集锦模块是指对会员单位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类总结的答疑解惑信息。学会网站的建立可以使会员随时随地的浏览网页清晰、全面地了解学会活动动态及所需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工作安排。其次,BBS论坛的开通可以促进会员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广大会员单位参与学会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行业动态,BBS论坛的开通不仅可以方便同行业会员单位之间的交流,成为企业发展交流的平台;也可以实现传统的学会活动功能,促进会员之间的学术交流,成为学术交流的圣地。再次,即时通讯(QQ、微信、飞信)等渠道的开设可以实现会员单位与学会之间的即时沟通,随时随地分享信息。

2.构建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提高服务质量

学会的核心服务功能和会员单位的核心服务需求就是人力资源职业能力培训。学会组织的培训活动主要分为上岗取证培训、继续教育培训与政策培训。为了方便会员单位更好地享受培训服务,根据培训课程性质将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

针对人力资源从业人员上岗取证培训的基础性、专业性特点,采取网络课堂或教学光盘的培训方式。从业人员上岗取证的课程内容根据北京市宣传教育中心印发的考核大纲设计,知识点的更新周期较长,培训内容多为基础性的人力资源专业理论知识。网络课堂或教学光盘不仅可以方便会员在工作之余进行反复性的专业学习,而且还可以节约培训成本。针对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特点,采取案例分析、互动研讨等交互式培训方式。案例分析、互动研讨的培训方式通过对工作实际中鲜活案例的剖析、研讨,既可以提高会员的工作实操技能,还可以培养会员的战略及全局观念;进而改变以往初级的适应性的培训风格,为会员单位的人力资源从业人员提供职业生涯晋升的平台。针对劳动法与社会保险法的政策培训,采取专题讲座的培训方式。劳动法规及社会保险条例的修订与出台时,对企业实际运作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进行调研,确定培训活动的主题。通过专题讲座的方式对新的法规条例进行解读,并对企业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行解答。

3.开展多样式学术活动,丰富活动内容

学会存在的基础主要就是由于学会本身的学术属性,学会可以利用该属性开展多种多样的学术活动、丰富活动内容,更好地服务于会员单位。学术活动的主题要具有鲜明的市场特征,符合会员单位的服务需求;可以来源于会员单位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是当前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前沿问题研究。学术活动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专题研讨、经验交流会或是专家报告会等形式。另外,学会可以创办内部月刊或季刊,鼓励会员撰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相关学术论文,就本专业的重大理论和工作实践进行共同探讨和相互交流。期刊的发行在加强学术交流的同时也树立了学会自己的品牌和服务理念。

4.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是学会健康发展的关键。学会要进一步加强理论、法规政策的学习,通过与兄弟单位的科研学术交流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同时,也要加强内部的管理工作,既要注重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又要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集聚和使用,努力锻炼一支肯干事、能干事的高素质专业人员队伍。切实提高学会队伍人员的能力,为学会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结语

人力资源与社会范文6

关键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上办公;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10-0108-02

作者简介:徐忠飞(1982-),男,江苏省大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信息中心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信息系统管理。

0引言

当今时代,网上办公作为企事业单位推动办公顺利实施的有效手段,已经在国家诸多的事业单位以及大中型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作为维持网上办公健康顺利运行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在办公工作中发挥了较为明显的作用。目前,我国还未能真正达到对于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工作,致使网上办公受到了颇多的阻碍,加强对于此种管理系统的优化设计已经成为新时期相关信息技术人员必须落实的一项工作。本文分析了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网上办公对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工作所提出的要求,并且针对这些要求讨论了对系统的具体设计,最后还提出了系统的测试以及实现,希望能够利用此系统为网上办公提供更多的助益。

1网上办公对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的要求

近几年来,网络计算机技术对人们工作与生活的渗透日益加深,各种信息资源在网络上的存储逐渐增多,推动信息的有效管理成为人们顺利利用网络开展各项事务的必要保证。而目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面临着越来越繁杂且重要性不断提升的人力资源以及社会保障的工作,其为了有效提升工作的效率逐渐开始采用网上办公的形式来开展工作,而与此同时,大量的信息也被纳入到网络办公的系统中,建立先进的综合信息管理的网络系统就成为工作人员有效利用这些信息的必然要求。下面主要讨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当前的网上办公对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的要求。

首先,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在此机构中的设立,一方面必须满足机构内部的各个部门对于信息的有效应用,另一方面还要保障隶属于此机构的其它外部工作部门对于信息的及时获取。所以,此系统的设计必须在对内及对外两个方面实现独立运行,系统必须建立在两个独立架构之间的结合处,才能够保证各人力资源部门以及社会保障部门对信息的获取及应用。而且,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必须要能够保障系统内部人员以及隶属于系统外部人员使用信息的便利性,即保障各个部门能够顺利及时地实现对信息系统的有效链接。同时,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还要尽可能避免其他不相干人员对系统的入侵,切实保障信息的安全性及完整性。

其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在此机构中的设计,还必须要能够实现其自身对各类信息的整合、分类及归档,争取在最快速的工作状态下使各项输入到网上办公系统中的信息得以完善管理。而且,此信息系统的构建还需要有高效的索引及查询命令,使工作人员能够在繁多的系统中迅速精确地找寻到其办公所需的信息,并且保证不会使不相关的信息受到不良的影响,全面地提升信息使用的有效性。同时,信息管理系统的设立还要能够根据用户需求的变动而实现及时地升级或调整,保证其在设立完成之后还具备一定的灵活性,避免管理系统落后于工作人员的使用需求。

此外,信息系统的设计还应该实现对自身运行的有效维护及修复,保障系统运行处于安全持久的状态中,避免系统故障对各种信息造成损坏,使系统运行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无人操作的自动化运行及自我管理。

2网上办公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需要从系统登录、用户管理、数据库设计、档案信息查询、档案借阅记录以及信息统计报表等各个方面实现有效运行,同时还要保障系统的管理人员与普通用户这两者对于同一系统的差别性运用。所以,系统的具体设计工作极其复杂,大致来讲,设计出的系统所具备的功能如图1所示。

下面主要从系统的框架设计与细节设计对此系统的具体设计进行分析。

2.1系统的框架设计

当前的综合信息管理工作所采用的系统是B/S与C/S二者结合的总体架构,这两者各有其优缺点,二者的结合应用能够实现保密、安全、反应速度以及灵活性、系统维护等方面的功能,进而实现用户对系统操作及维护的便捷性。

以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架构来讲,此系统主要将网络架构分作了两个部分,系统的外部访问用户要通过广域网的网络访问端来进入系统,而机构的系统内部用户则可应用机构的局域网或者是VPN等直接对系统进行访问。这样相互独立的网络架构不仅能够保证机构内外人员对于系统的差别性应用,还可以确保不同用户之间操作的不相干涉,进而促进系统的顺利运营。

对于系统的逻辑机构来讲,目前的网络信息系统区域复杂,各种项目也获得了日益拓展的规模,要想使信息系统的各项功能得以全面有效的实现,设计人员还必须保障系统的统一规划与分步实施设计原则的实现,而这种设计原则就不可避免地要求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实现软件分层。信息管理系统的逻辑架构大致由4个分层组成,即应用于用户登录的用户表现层、提供全面信息服务的系统应用层、提高系统应用效率的系统支撑层、系统的硬件及软件平台层,而最后一个平台层包括操作系统、中间层以及数据库服务等功能。

就系统的数据架构来讲,此系统必须实现对于不同信息的处理、交流以及公布,而满足这些功能的系统主要包括系统信息表、系统用户表、系统查询定制表几个主要的数据表以及其它小的数据表等。

从系统的功能架构来讲,它必须包括人力资源模块、用户管理模块、系统登录模块、信息查询模块、数据统计模块、系统代码表维护模块、系统日志管理等几个方面,以推动系统各项功能的全面发挥。

2.2系统的细节设计

信息管理系统的细节设计主要围绕系统的用户需求以及系统的框架设计来开展更加深入的规划和设计,保证系统用户能够实现对系统的有效操作。这种深入的规划设计主要包括规划阶段、分析阶段、概念设计阶段、逻辑设计阶段、物理设计阶段、最终实施阶段这几个方面。以系统规划设计阶段为例,它涵盖了系统开发的名称、范围、性能、功能目标、资源、成本、路线、效益等细节方面的内容。

3信息管理系统的测试与实现

网上办公信息管理系统极其复杂,其各种架构设计及细节设计又分为很多细小的环节,设计人员必须充分地根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的应用需求切实做好各个环节的具体设计,才能最终推动系统设计的完成及应用。下面讨论一下系统的实现及其应用测试。

以系统的实现来讲,需通过各种架构设计及细节设计,此系统的实现流程可通过图2来表示。

系统主要是通过几项较为重要的功能来具体执行任务从而最终实现操作的,除了系统所具备的“打印”功能需要依赖于其它功能的运作才能实现外,其它功能之间并没有操作顺序的限制。这种系统的应用清晰、自然、方便、实用,能够使具备同一类别的工作性能的不同用户尽可能地集中于一个窗口中完成所有的操作,极大地节省了用户的工作时间,使得网上办公的工作效率得以有效的提升。

以系统的应用测试来讲,用户通过控制面板迅速登录到系统中,能够对其自身的各种信息进行更改和具体的管理,然后又通过进入系统的系统管理模块,对各种所需信息进行搜寻,能够使用户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对其所需信息的有效查询及获取。而对于机构内部的系统管理人员来讲,它通过对系统的人力资源模块进行操作,能够实现对于人员外出、请假、出差等审批的考勤管理,以及由系统自主实现考核项目、考核任务、具体考核的制定,从而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所以说,此系统对于机构的内部人员管理工作而言也是一种极其有效的管理手段。

4结语

就本文所阐述的系统来讲,其对于当前的网上办公工作是较为适用的,而在未来时期的办公中就必须根据工作需求的变化具体调整,才能不落后于网上办公的时代要求。网上办公系统在未来人力资源以及社会保障工作中的应用必将呈现出更加巨大的需求,办公机构要想切实地推动各项网上办公工作的有效实现,就必须不断地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与管理,确保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始终与其工作需求相适应。

参考文献:

[1]马霞歌.基于BS结构的网上办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煤炭技术,2011(2).

[2]董久敏,杨旭.基于J2EE的网上办公系统的设计及实现[J].制造业自动化,2011(5).

[3]苏先娜.基于ExcelAccess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

[4]肖颖,洪志全.基于工作流的网上办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铁路计算机应用,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