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三数学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三数学课程范文1
关键词: 初三数学复习课 复习兴趣 解题能力 教学误区
复习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复习课既不同于新授课,又不同于练习课,新授课目标集中只是解决知识上的一个或几个“点”;练习课是将某一点或一部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而是通过学生的再认识、再实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查漏补缺、系统整理和巩固发展的作用。复习课很重要,那么如何上好初三数学复习课呢?
一、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复习课堂,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一上复习课学生们就情绪低落、烦躁,课堂纪律不好。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尽可能参与全过程,每一个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探究完成,给学生成功的机会。教师还应该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高效课堂不是指做的题多,也不是指容量大,以“一”代“十”、以“点”代“面”的效果最好。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不要急于纠正,而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完,即使学生说的有错误,也可以让学生共同找出错误。这样在共同纠错的同时,学生自己就能找出错误的原因,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并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体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二、站在系统的高度设计问题,让问题的解决成为课堂的主线
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是教学的主线。设计问题要为课堂教学服务。建构主义思想认为,学习是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而复习课正是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我个人认为,一节复习课最好就以完成一个问题为线索,把本节课的所要复习的知识点及所要完成的任务全部设计在这一个问题当中。题型可以有基础问题、开放问题、变式问题等,让学生通过复习就能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从而形成归纳知识的能力,并能够让学生在这样的复习形式中培养联想、归纳知识本质的能力。
三、充分挖掘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复习课的选题不在于多,而要选择一些经典题目,例如有灵活性的“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图多变”、“多题归一”的题目进行复习,这样的复习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从“一题多解”中能够寻求规律,从“多题归一”中能够达成共识。在学生作出尝试探索后,教师再作归纳,指出原型,让学生认识到万变不离其宗,数学解题确有规律可循。然后让学生进行变式练习,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当学生解决了原有问题上的变式题时,就产生了成功的喜悦,进而产生了继续挑战的勇气。在复习过程中还必须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是哪一类的教学建模思想、提示哪些知识的来龙去脉,必须通过复习达到让学生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能够抓住知识的本质的目的。
四、复习过程中需要警惕的教学误区
在复习阶段,教师必须注意防止陷入这样的教学误区,即只注意学生显性的知识巩固和解题能力的提高,而忽视对学生隐性学习品质的改善。在复习课上教师一味地强调多练、多做,而忽视学生对数学学习积极情感的培养,忽视对学生正确学习态度的引导,忽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教育训练养成。这样必然会导致复习效率的低下,导致数学教学目标的偏移。
为避免出现为复习而复习,为考试而复习的教学偏差,教师就必须以新课程理念对照数学复习问题,就必须牢记苏霍姆林斯基这样一番告诫,复习“并不是简单地重复(已学的教材),而是用新的知识、概念、规律阐发已学的内容”。这就要求数学老师在进行复习教学设计时,必须注入新的知识经验,必须为学生提供新的学习体验。这样的复习课才会有活力。
总之,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复习,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必须兼顾学生显性能力的提高和隐性品质的改善。要以新课程的观念来思考课堂;要以新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要以重组的新知识新题型来推动学生自主探究;要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在复习旧知的过程中,获得新的体验,享受新的满足。这样数学复习课堂才能焕发新的活力,让学生的素质提升到新的高度。
初三数学课程范文2
关键词:质量工程技术基础;教学体系;三位一体;教学改革
《质量工程技术基础》作为2006年教育部批准我校新建的国防特色专业“质量与可靠性工程(081508S)”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内容涉及质量设计、质量检验、质量控制和质量分析等诸多内容,经过分析和比较国内外相关高校所开设的质量工程类课程和出版的一些主要质量工程类教材,认为这些教材的编写满足了管理工程专业和工业工程专业的教学需求,作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质量工程技术基础》精品课建设项目,经过项目组2007年5月到2010年9月的建设,圆满完成了课程建设的任务。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适合于工科高等院校本科生质量工程技术课程的教学体系,并立足于质量与可靠性工程学科的建设研究了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建立了“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实验验证”三位一体的创新教学模式。
一、丰富内涵,明确课程定位
1.课程特点。作为质量与可靠性工程专业的唯一一门质量方面的基础核心课程,《质量工程技术基础》承载着向学生讲授质量工程基本原理与技术的任务,同时帮助他们从总体上把握质量与可靠性工程专业的内涵,因此,就要求《质量工程技术基础》课程在内容上具有完备性,自成体系;在讲授方面具有专业覆盖性,从质量与可靠性工程专业的角度向学生讲述质量工程技术的内涵与内容。
2.课程创新点。由于我们率先在本科专业开设《质量工程技术基础》课程,国内外相关高校大多从管理的角度开设《质量管理》方面的课程,还没有一门从总体上讲述质量工程技术原理与方法的课程,因此就要求《质量工程技术基础》课程在内容上具有创新性,需要借鉴以技术见长的可靠性工程技术构成框架,构建出以技术为主线的质量工程技术体系,并能结合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阐述清楚质量工程技术的内涵与应用途径,强调质量工程技术是与设计技术以及制造技术同等重要的基础使能技术。
二、突出技术,创新教学内容
1.教学目的。需要引导学生对系统质量工程基础理论进行了解,这样可以使学生掌握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教学内容。本课程系统详细地介绍质量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现了现代质量工程新的进展与成果,是质量工程师必备的知识。主要包括如下内容:①第1部分,质量工程技术概述,主要讲授质量工程的基本概念,包括质量工程基本原理、质量工程技术体系与产品全系统、全特性、全过程质量管理等;②第2部分,设计质量工程技术,主要讲授设计阶段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包括质量功能展开、系统设计、参数设计、容差设计等技术;③第3部分,制造质量工程技术,主要讲授制造阶段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包括:质量检验、抽样检验、统计过程控制、过程能力分析等技术;④第4部分,质量分析技术,主要讲授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质量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包括质量数据与质量波动、定量分析技术与定性分析技术等。
三、积极探索实践,构建三位一体式教学模式
为能更好地展现出所讲授课程的特色跟实际应用的关联,同时也为了给学生讲解课程知识内容,在课堂讲授中构建“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实验验证”三位一体式的教学模式。
1.课堂讲授,注重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在授课过程中引用多媒体进行知识讲解,目的是使用这种比较生动的教学方法,让抽象的知识点具象起来,学生也更容易理解这些课程内容。本课程的课堂讲授全部采用高水平多媒体课件,参考美国威斯康星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新加坡国立大学(University of Singapore)与天津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在QFD、稳健设计、质量检验、SPC等质量工程技术方面课程的课件,吸收进来并加以利用,以教学内容为中心,根据自身课程特色制作一套适合自己课程特点的高水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共计16讲,32课时。
2.课堂讨论,注重积极参与、教学互动。将课程内容系统划分成几个单元,划分的若干个单元环节均要以理论讲解为基础,充分与实际相联系。所以在理论教学中,一些工程项目或者与实际相关联的质量问题作为课堂讨论的内容,以此为基点了解相关的理论理念以及具体问题的处理与应对。教学讨论利用同期建设的教学专用网站(http://),使课堂讨论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形成良性互动。教学网站功能包括学习讨论、参考资料、作业提交、课件提供、网上答疑等,达到面向北航本科学生的助学功能、面向北航任课教师的助教功能以及面向校外人员的对外教学服务与宣传功能。
3.实验验证,强调工程实际、学以致用。实践性强是质量工程学科的一个明显特性,学生在接触这门课程中,不单单靠理论知识,更要以系统的实验环节来辅助掌握其本质,使学生学起来积极性提高,从而教学质量也会有所提升。为此,结合我校国防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安排了如下3次实验课程教学。①质量特性识别与分解实验。质量特性的识别与分解实验以某自动步枪设计为背景,让学生熟练掌握质量屋和QFD瀑布式分解技术。②稳健性设计实验。稳健性设计实验以某航空发动机参数稳健设计为背景,实现对影响航空发动机关键质量特性参数的稳健性优化设计,让学生熟练掌握稳健参数设计技术。③符合性控制实验。符合性控制实验以某弹用发动机制造质量控制为背景,实现对制造过程关键控制参数的监控与分析,让学生熟练掌握控制图与工序能力指数分析技术。
四、实践与效果分析
本教学体系通过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2006级与2007级两届共120名学生的教学实践,期末教学质量调查表明:学生满意度达99%。本课程系统化地介绍了质量、质量工程、质量工程技术定义、质量工程技术体系与应用,课堂较活跃,讲解与讨论同步,进而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自主学习、思考。课堂讲解过程中需要注意理论与实际事例的相结合,在大量实例的列举当中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理论及其技术上的实质内涵,相关专业理论的教学对于理工科本科生以后要参与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样,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样性,既生动又形象并且易于理解,这样便能很好地使学生融入其中。
通过以上一系列课程教学改革,建立了有关《质量工程技术基础》教学中的课程目的、内容、模式等相关教学体系,能够在教学计划范围内高效地完成相关教学任务,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同样能够更好地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及其思考能力,解决实际当中的相关问题,进而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对于质量工程技术的学习及研究当中,做到学以致用,为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和国民经济领域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洪生伟.质量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及其内容[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6,(6):44-46.
[2]康锐.结合国防军工企业的迫切需求制定质量工程专业培养方案[C].第三届全国工程硕士培养工作论文集,合肥,2002.
[3]康锐.为武器装备的发展培养急需的专门人才——培养质量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的探索与实践[C].第三届全国工程硕士培养工作论文集,合肥,2002.
[4]康锐,王自力.装备全系统全特性全过程质量管理概论[J],国防技术基础,2007,(4):25-29.
[5]林志航.产品设计与制造质量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6]何益海,康锐.质量工程技术体系研究及教改实践[J].质量与可靠性,2009,(4):33-36.
初三数学课程范文3
数学 中考 复习策略
在初三数学总复习教学中,怎样科学地设计,精心地组织课堂教学,使复习获得满意的最佳效果,这是我们老师孜孜以求的。如何搞好初三阶段的总复习工作,直接关系到整个初中的教学成败。因此,高度重视初三阶段的总复习工作,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笔者结合近几年来初三数学总复习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
一、复习建议与计划
1.立足教材,重视“双基”训练
2.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
3.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4.尊重学生的思考、思维
第一轮:复习宗旨是把握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系统复习各单元知识结构中的主要知识点,理顺知识结构之间的网络联系,每章节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用学生容易记忆的语言总结。
第二轮:复习宗旨是巩固提高,分层复习,分类要求,共同进步。试题来源应以教材为主,教材每章的章头图、引言常常是意味深长的,是展示实际问题数学化的很好范例。“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试一试”对开拓视野,启迪思维也是很好的教材。还有实习作业,探究性课题,重点例题、习题这些源于课本的材料适当引申、拓展,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赋予新意。还可从网上、部分的参考书上获取信息。
第三轮:复习宗旨是适应中考试卷,精选“近两年各省市课改实验区中考试卷”或“模拟试卷”,使学生适应中考应试,以培养学生答题技巧,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实际综合应用能力。从学生模拟试卷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强化,不断提高学生答题的正确率。
二、研究《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制定复习目标
《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是中考命题的依据。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领悟考试内涵。《数学课程标准》是开展数学教学的重要依据与指导性纲要。教学的理念、情景的创设、互动的教学平台的搭建,都离不开数学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同时又是数学课程标准理念的外在体现。《数学课程标准》是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与基本理念,是中考命题方向的源泉所在。吃透标准才有可能吃透数学中考评价的方向、方式和方法,才有可能展开针对性的教学。研究《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将有助于我们明确考试性质和命题依据、考试范围、考试要求及内容、考试的方式及试卷的结构,从而加强复习的指导性、计划性、针对性。
三、研究《教材》,打牢基础
新课程下的教材淡化了数学知识之间的一种逻辑演绎体系,知识点比较分散。比如,《统计与概率》,几乎分布在初中3年的学习当中,给我们的复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许多学校在后期复习阶段均给学生购买了适合学校实际的复习教材,并按此教材进行复习。不论是购买的复习教材,还是原有的课本教材,我们一定要进行重点研究,通过对近几年教材的研究,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每年教材在上一年基础上有所变化,特别是习题不断增加,呈现方式也在不断变化,由原来的A、B组题变为知识技能、问题解决、数学理解、联系拓广,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同时也看到数学的社会功能也在不断增强。
教材的研究要做到:(1)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系统性。现行数学知识,可以分为四大块: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各板块知识之间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复习时要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2)抓好双基教学,掌握通性通法。纵观我省近年来的中考试题,考查学生双基内容的试题占到60%以上,因此,数学复习要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应用,基本技能与方法的形成,明确常规题型的通用方法,掌握通性通法。(3)创新例题、习题,提倡一题多变、一题多思、一题多法。
四、分析近两年中考试题的走向,把握中考复习要求
我们学校数学教师在细读《2012年中考必备》之后,学校适当地制订出一份含有全国中考试题的试卷,然后组织全体老师进行解答,目的是让老师们了解2012年中考试题的走向:注重基础,注重能力,注重应用。明确新课程与老教材比较哪些知识弱化、删除了,哪些知识增加了。如数与代数部分对二次根式的要求弱化了,删除了韦达定理。空间与图形部分对圆和证明要求降低,对纯几何的计算已逐渐弱化,趋向于生活化,强调应用性,如在测量河的宽度、物体的高度等方面的考查加大了力度。增加了图形与变换的内容,删除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和公切线等内容。在削弱演绎推理的同时加强合情推理,更关注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发现、推理、验证和探究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研究《中考试题》。努力做到:(1)明确试题特点,把握考试方向;(2)发现试题的地方特色。如我省07年试题中的20题,以外省在我省的投资项目为背景;(3)重视研究试题中的变化的部分及题型;(4)关注试题中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一些热点试题。
五、在最后复习阶段应该注意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没有计划,盲目性复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学生要为自己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何时复习基础知识,何时复习综合性的知识以及提高应试能力都应计划在内。教师也要有详细的复习计划和教案,不能过多做练习,以练代讲。
误区二:不认真审题,凭印象答题。
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见到不少试题,当拿到题目时,不认真审题,一看好像是做过的原题就直接把答案写上去,结果发现,单位写错了,或题目中关键字和自己练习的不一样,导致这道题做错。因此复习时,应加强学生的心理训练,遇到熟悉的题目,不紧张,更要认真审题。
误区三:忽视基础知识,重视难度较大的试题训练。
目前,我们提倡加强对学生进行探索开放型的解题思路的训练,许多学生则认为是放弃了基础知识,提高了训练难度。纵观2006年的课改实验区的试题,我们发现,试题并不难,只要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解题思路开阔,试题都能迎刃而解。
误区四:从睡眠时间中挤出学习时间,打“疲劳战”。
初三数学课程范文4
一、我国社会发展对数学课程的要求
促进数学课程发展的众多动力中,没有比社会发展这一动力更大的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包括: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和政治方面的要求。我国社会发展对数学课程提出了以下要求。
(一)目的性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经济建服务。这就要求数学课程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即要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各级人才奠定基础,为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做出贡献。当今社会正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在信息社会里多数人将从事信息管理和生产工作;社会财富增加要更多地依靠知识;知识更新、技术进步周期和人的职业寿命都在日益缩短,要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必须把劳动者的素质、才能提到极重要的位置,而且要使他们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实用性
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具有应用的广泛性,可以运用于解决社会生产、社会生活以及其他学科中的大量实际问题;运用于训练人的思维。应该精选现代社会生和生活中广泛应用的数学知识作为数学课程的内容。另外,还要考虑其他学科对数学的要求。数学课程还应满足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加进其中广泛应用的数学知识,如计算机初步知识、统计初步知识离散概率空间、二项分布等概率初步知识。
数学不仅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而且也广泛用来训练人的思维,培养有数学素养的社会成员,要使学生懂得数学的价值,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有信心,有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学会数学交流,学会数学思想方法。
(三)思想性和教育性
我们培养的人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国家兴旺发达而艰苦奋斗的精神;应当不断追求新知、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具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这就要求数学课程适当介绍中国数学史,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阐述课程内容,有意识地体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体现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的观点。
《实验教材》用“精简实用”的选材标准来满足这些要求。
二、数学的发展对数学课程的要求
(一)中学数学课程应当是代数、几何、分析和概率这四科的基础部分恰当配合的整体
数学研究对象是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基础数学的对象是数、空间、函数,相应的是代数、几何、分析等学科,它们是各成体系但又密切联系的。现代数学中出现了许多综合性数学分支,都是在它们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研究的思想方法也是它们的思想方法的综合运用。代数、几何、分析在相邻学科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中都有广泛应用,所以中学数学课程应当是它们恰当配合的整体。曾经出现过的把中学课程代数结构化(如“新数”)的设计方案。“以函数为纲”使中学数学课程分析化的设计方案都不成功,正是没有满足这一要求。
(二)适当增加应用数学的内容
应用数学近年来蓬勃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分支和领域,应用范围也在日益扩大,这种形势也要求在中学数学课程中有所反映。从“新数运动”开始,各国数学课程内容中陆续增加了概率统计和计算机的初步知识。这一方面说明概率统计和计算机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另一方面也说明数学的发展扩大了它的基础,对中学数学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
由于计算机科学研究的需要,“离散数学”越来越显得重要。因此,中学数学课程中应当增加离散数学的比重。
(三)系统性
基础数学,包括代数、几何、分析到19世纪末都相继奠定了严格的逻辑基础。到本世纪30年代法国布尔巴基学派用公理化方法,使整个数学结构化。任何一个数学系统都可以归结为代数结构、序结构和拓扑结构这三种母结构的复合。经过用公理化方法的整理,使数学成为一个逻辑严密、系统的整体结构。因此,作为符合数学知识结构要求的中学数学课程就必须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逻辑严密性。
(四)突出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现代数学进行着不同领域的思想、方法的相互渗透。许多曾经认为没有任何共同之处的数学分支,现在已建立在共同的统一的思想基础上了。
数学思想和方法把数学科学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有结构的整体。所以,我们应该体现突出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实验教材》以“反璞归真”的指导思想来满足数学学科发展的要求。
三、教育、心理学发展对数学课程的要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对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心理规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数学课程的设计要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认知发展,要经历多种水平,多种阶段。认知的发展呈现一定的规律。基于这些规律,要求数学课程具有:
(一)可接受性
教学内容、方法都要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获得新的数学知识的过程,主要依赖于数学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概念,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使新旧意义同化,从而形成更为高度同化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它包括输入、同化、操作三个阶段。因此,作为数学课程内容要同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有密切联系。其抽象性与概括性不能过低或过高,要处于同级发展水平。这样才能使数学课程内容被学生理解,被他们接受,才能产生新旧知识有意义的同化作用,改造和分化出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二)直观性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认为,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已由具体运算进入了抽象运算阶段,但是即使他们在整体上认知水平已经达到了抽象运算的水平,在每个新数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仍然要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化,他们在学习新的数学概念时仍采用具体或直观的方式去探索新概念。因此,数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背景材料。不拘泥于抽象的形式,着重于向学生提示抽象概念的来龙去脉和其本质。也就是要“反璞归真”。
(三)启发性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心理机能“最近发展区”的水平。表现为发展程序尚未成熟,正处于形成状态。儿童还不能独立地解决一定的靠智力解决的任务,但只要有一定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就有可能完成任务。数学课程的启发性就在于激发、诱导那些正待成熟的心理机能的发展,不断地使“最近发展区”的矛盾得到转化,而进入更高一级的数学认知水平。
要使数学课程真正具有启发性,需要克服两种偏向:第一,内容过于简单,缺乏思考余地。没有挑战性,不能激发学生思维,甚至不能满足学生学习愿望。第二,内容过于复杂、抽象。超过了学生数学认知结构中“最近发展区”的水平,学生将会由于不能理解它,产生畏惧心理,最后厌恶学习数学。
布鲁纳曾指出,向成长中的儿童提出难题,激励他们向下一阶段发展,这样的努力是值得的。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的数学课程采用螺旋式上升的原则,这是课程内容启发性的体现。
《实验教材》用“顺理成章、深入浅出”的指导思想来体现以上诸要求。
四、三方面需求的和谐统一
上面分别考查了三个方面对数学课程提出的要求,这些要求有时互为前题,互相补充,而有时却是彼此矛盾的。这导致了数学课程设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如何才能使这三方面的要求和谐统一呢?从《实验教材》11年的实验中形成了16字指导数学课程设计的思想,比较恰当的统一了以上三方面的需求。这16字的指导思想是“精简实用、反璞归真、顺理成章、深入浅出”。
“精简实用”是个基本的指导思想,它恰当地表现了理论和实际的正确关系。由实际到理论,就是由繁精简,把实际中多样的事物、现象,经过分析、综合,归纳出简单而又具有普遍性的道理,这就是理论。而只有精而简的理论才能用来“以简驭繁”。所以“精简实用”在科学上的意义就是要寻求真正具有普遍性、简明扼要的理论。要做到精简,必须抓住重点。教材中普遍实用的最基础部分,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通性、通法就是重点。中学数学课程内容应是代数、几何、分析和概率这四科的基础部分恰当配合的整体,这样做既可满足社会的需要、数学知识结构的要求,又可满足可接受性的要求。其中普遍实用的最基础部分是代数中的数系,最普遍有用的是数系的运算律(“数系通性”);解代数方程;多项式运算;待定系数法。几何中的重要内容是教导学生研习演绎法,要点在于让学生逐步体会空间基本性质的本质与用法。平行四边形定理、相似三角形定理、勾股定理可以说是欧氏平面几何的三大支柱,它们也就是把空间结构全面代数化的理论基础。用向量把几何学全面代数化,讲向量身体、解析几何及其原理,这些就是几何课的重点。分析的重要内容除函数、极限、连续等分析学的基本概念之外,变化率是要紧的概念。分析中最基本的方法是逼近法。
“反璞归真”就是着重于教学生以基础数学的本质,而不拘泥于抽象的形式。初等代数最基本的思想、最重要的本质就是那些非常简单的数的运算律,它们是整个代数学的根本所在。把它形式化,也就是多项式的运算和理论。传统的代数教学从多项式的形式理论开始,学生不解其义,感到枯燥。《实验教材》反璞归真,先讲代数的基本原理就是灵活运用运算律,首先用以解决一次方程的实际问题,学生自然地觉得应该有一个多项式理论,然后再讲多项式,这样学生易于理解多项式的来源与本质。“这就是反璞归真”的一个实例。
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是基础数学的本质,突出其教学是把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统一起来的重要一环。把知识看作一个过程,弄清它的来龙去脉,掌握思想脉络,学生的数学才能才发展起来,要学生“会学”数学,就必须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会“数学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实验教材》一开始就突出了用符号(字母)表示数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集合的思考方法,在几何和代数中都十分重视。经常训练学生从考虑具体的数学对象到考虑对象的集合,进而考虑分类等问题。
函数的思考方法,考虑对应,考虑运动的变化、相依关系,由研究状态过渡到研究过程。分解和组合的方法。对数学问题的分析与综合、转化、推广与限定(一般化与特殊化)、类比、递推、归纳等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都分别得到强调。
“顺理成章”就是要从历史发展程序和认识规律出发,“顺理成间”地设计数学课程。数学是一种演绎体系,有时甚至本末倒置。这正是数学本身的要求和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相矛盾的所在。正确处理这个矛盾,使这两方面的要求和谐统一,课程设计就既不能违背逻辑次序。更要符合认识程序。因此,要参照数学发展历史,用数学概念的逐步进化演变过程作为明镜,用基础数学的层次与脉络作为依据来设计数学课程。数学的历史发展经历过若干重要转折。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数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人类认识数学的过程)有一致性。数学教材的设计要着力于采取措施引导学生合乎规律地实现那些重大转折,使学生的数学学习顺理成章地由一个高度发展到另一个新的高度。在基础数学范围内,主要经历过五个大的转折。
由算术到代数是一个重大的转折。实现这个转折,重要的是要向学生讲清代数的基本精神是灵活运用运算律谋求问题的统一解法。由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是第二个重大转折。要对空间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性质加以系统的观察、分析与实验,建立“空间通性”的一个明确体系,达到“探源、奠基与启蒙”三个目的,然后引进集合术语并以集合作工具,讲清一些基本逻辑关系、推理格式,再转入欧几里得推理几何。第三个转折是从定性几何到定量几何,即从综合几何到解析几何。要对几何问题谋求统一解法,出路在代数化,首先要把一个基本几何量代数化,就得到向量的概念,然后运用欧氏空间特有的平移、相似与勾股定理等基本性质引起向量的加法、倍积与内积这三种向量运算。这样就把窨的结构转化为向量和向量运算。这样就把空间的结构转化为向量和向量运算这种代数体系,因而空间的基本性质也就转化成向量运算的运算律。换句话说,向量的运算律也就是代数化的几何公理。这样就实现定性几何到定量几何的转折。向量是这个转折的枢纽。第四个转折是从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这在概念和方法论方面都有相当大幅度的飞跃,需要早作准备。初中二年级已引入三角函数的初步概念,初三正式研究各种函数,到高一、高二的代数与解析几何中,就逐步讲座到连续性、实数完备性、切线等概念。数列、逼近的思想也早有渗透,到高三进一步突出逼近法研究极限、连续、微分、积分等变量数学问题。第五个转折是由确定性数学到随机性数学。在代数之后引起概率论初步。
上述数学课程设计,既遵循历史发展的规律,又突出了几个转折关头,缩短了认识过程。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发展的脉络,提高数学教学的思想性。
“”版权所有
“深入浅出”就是要学到应有的深度,才能浅出。许多事物和现象表面上各不相连,但是把它们提高到适当的高度来看,这些事物和现象就会有一种统一的理论串连其间。因此,如果没有掌握到这种枢纽性的理论,就无法回头用理论来统一一系列繁复多样的实际。所以数学课程的设计要用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引导学生去掌握枢纽性的理论。“占领制高点”,才能居高临下,一目了然。把数学课程搞得浅薄,砍掉具有枢纽地位的基础理论,把数学课程变成一本支离破碎的流水帐,一来难懂,二来无用,所以深入浅出的要点在于教好那些具有枢纽地位的基础理论。
初三数学课程范文5
当前的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人类面临一个新的教育命题: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数学课程标准》前瞻性地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从数学教学的需要出发,确定哪些环节,哪些教学内容适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选用合适的软件,创造相应的学习环境,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辅助教学,达到优化数学教学的作用。下面根据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谈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几点尝试作法。
一、巧借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题组训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方法是点几位学生(或自愿)到黑板上演板,完毕后教师再讲评强调。人机交互则会出现另一片天地。用Authorware制成题组训练课件,学生笔算后,选择正确答案。若答对了,窗口立即弹出激励性文字:“你答对了,真了不起!”若答错了,窗口马上显示“你答错了,请再试一次!”只至出现正确结果,万一三次尝试失败,则显示解题步骤。这样处理,学生学习兴趣浓,效率高。若在网络教室上课,每个学生都有参入机会,老师也能从服务器上迅速查出答题的正误率,借此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二、巧借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它既能看得见(视觉),听得着(听觉),还能用手操作(触觉),这种多样性的刺激,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解强得多。同时信息技术的丰富性、交互性、形象性、生动性、可控性、参入性大大强化这种感官刺激,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1.化无形为有形。
初中数学理性知识成分太重,传统的教学只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训练,缺乏充分的图形支持,缺乏供学生探索的环境,于是只能靠学生的死记和教师的说教了。比如,初三几何“点的轨迹”,学生最终会知识“轨迹”是一些直线或射线,但学生对“轨迹”是毫无想象力的。《几何画板》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它显示的点一步步地动态有形地组成直线或射线,旁边还能显示轨迹中“点”的条件,这种动态的有形的图形是十分完整的,清晰的,它远远超出老师“把轨迹比喻成流星的尾巴”。
2.化抽象为直观。
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几乎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受数学概念,只有靠强化记忆知道概念的共性和本质特征。初三代数“函数”,就是一个典型的概念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对“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有一个明晰直观的印象。运用多媒体的直观特性,分别显示解析式y=x+1,中的平方表,天气昼夜变化图象,用声音、动画等形式直观地显示“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最后播放三峡大坝一期蓄水时的录相,引导学生把水位设为y,时间设为x,就形成了y与x的函数关系。不仅引起学生的自豪感,而且对函数概念理解非常透彻。
3.化静止为运动。
运动的几何图形更加有效地刺激大脑视觉神经元,产生强烈的印象。初中几何《圆》这一章,各知识点都是动态链接的,许多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图形间蕴藏的规律和结论是不变的。熟悉《几何画板》的教师,无一例外会用《几何画板》来演示“圆幂定理”,即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切线长定理,鼠标一动,结论立现,效果相当好。其实象“垂经定理”、“圆心角、弧、弦、弦的弦心距关系定理”等等,需要用“翻折”“旋转”“平移”等知识证明的定理,都可用《几何画板》动态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些题目,不经意用鼠标移动一个点,图形变化了,结论仍然成立,比如:图形中移动C点或E点始终有CE∥DF。
4.化繁琐为简明。
初三数学课程范文6
关键词: 晓坪中学 数学学习 情感态度 培养
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一是指数学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与态度,二是指学生和数学课程之间的情感和态度。积极的情感和良好的态度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探究农村初中生数学学学习情感和态度的现状,以及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我们利用2008年实习并留任的机会,对晓坪中学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态度进行了调查,并在所教的两个班级里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方面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晓坪中学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晓坪中学是芷江县晓坪乡的公办初级中学,同时也是一所地道的农村中学,全校共3个年级,每个年级3个班,共9个班。通过深入班级亲自任教、家访访谈等方式,对晓坪中学的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态度进行观察、访谈调查等,发现在农村中学,由于城乡经济、教育等差距,使农村学生与城里学生比起来,总有一种经济和文化上的自卑感,从而有许多农村学生都把跳出“农门”作为远大理想。一部分学生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考出一个好的成绩,考上高中,走进大学。另一部分学生受到外出打工潮思想的影响,学习数学只是为了拿到初中毕业证,然后去城里打工,这部分学生基本上就不愿意学习数学。多数初中生对数学学习存在着焦虑感和厌烦感,对数学学习缺乏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有的学生说,爸爸妈妈对我的要求很高,他们要求我考上高中,跳出“农门”,希望我的数学成绩好一些,可是,我的数学成绩总是不理想,上课时有的问题不会做,很着急,问数学教师,又怕数学教师说:“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你数学学到哪里去了?”有的学生说,我每次数学考试总是很紧张,以致影响考试成绩,有一些本来能想出来的问题也想不出来了。有的学生说,我的数学成绩不好,一上数学课我就很害怕,看到数学教师也不敢多说话。有的学生说,我每次测验都很粗心,计算结果总是有错误,我对考试成绩很担心。
另有一些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感到厌倦,表现为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无精打采,上数学课的时候,要么在睡觉,要么就在课堂里做自己的事情,根本就不听数学教师上课,等到下一节课,教师问起:“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这类学生什么也答不上来,有的甚至连大标题都说不出来。还有一些学生讨厌做数学题,看到数学题就反感,甚至感到学习数学很疲劳,对学习新的知识厌倦。这些学生得过且过,并无很大的上进心。例如,有的学生说,我觉得数学除了对付考试以外并无太大的用处,我将来出去打工又不用这些数学知识,只要会数钱和会记帐就可以了,数学学习的好坏对我根本就不重要,所以我一做数学题就感觉到没有什么劲头。有的学生说,在几门课中,我最不喜欢数学,学习数学使我觉得有些疲劳,看到数学就烦躁,看到数学教师就觉得很压抑。有的学生说,我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只是为了给数学教师和自己的父母有一个交代,我对学习数学没有什么兴趣,也不打算考高中,只是为了给父母和数学教师留下一个好的印象,拿一个初中毕业证。还有少数学生虽然有点喜欢数学,但由于数学难学而讨厌数学。
为了考察情感态度对数学学习效果的影响程度,我们对该校初二98班、初三94班在2007年下学期期末考试的数学成绩进行了统计分组,并做出了统计的次数分布直方图。如下表:
说明:“0”表示0―9分,“0”下面的“8”表示:0―9分的有8人;“10”表示:10―19分,“10”下面的“11”表示:10―19分的有11人;其他的依次类推。
图1 初三94班2007年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成绩的次数分布
说明:“0”表示0―9分,“0”下面的“5”表示:0―9分的有5人;“10”表示:10―19分,“10”下面的“13”表示:10―19分的有13人;其他的依次类推。
图2 初二98班2007年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成绩的次数分布
从在晓坪中学94班和98班的数学成绩分布来看,30分以下的人数占总人数的50%。通过访谈调查发现:喜欢数学的初中生不超过四分之一,大多数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数学,这与数学成绩次数分布是吻合的。
二、应对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以这两个班为样本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方面的培养。首先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被动、机械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创造性的学习。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情感投资”。在教学中教师教态端庄大方,语言亲切感人。对有进步的学生赞许表扬,对有错误的学生耐心教育,对有困难的学生关心帮助,和他们一起参加课外活动,使学生从感情上与教师沟通,从而喜欢数学教师,喜欢上数学课。有投资就有回报,大部分学生主动地与我打招呼,就连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也主动与我聊上几句,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
我们知道,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信息传递、交流的双向过程,还是师生情感互动的过程。特别是针对一部分学生讨厌数学的现状,更要注意师生情感的互动作用。上课时,教师要发扬民主,鼓励学生提问题,形成共同探讨的气氛,在探索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分享认识活动中的情绪体验,促进情感和谐交融;要正确引导数学课外活动,加强师生情感交融;可以组织学生研究性地讨论课本的问题,把课本问题加以推广或转化,组织多种形式的数学兴趣小组,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回答数学教师提出的数学问题,交流数学学习经验,提高后进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他们不再讨厌数学。
三、现状分析
经过几个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与学生交流、沟通、解惑、答疑,教学中对数学的应用尽可能地联系农村生活的实际,使学生不仅接受了我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而且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明显变好了很多。许多过去根本不喜欢数学甚至讨厌数学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他们一听到我讲与数学有关的小故事或与农村生活有关的数学问题的时候,都来了兴趣和精神。从而使有些学生改变了过去认为数学枯燥无味的看法,有的学生甚至从讨厌数学变成了喜欢数学,端正了数学学习的态度,改变了对数学学习的厌倦情感,学生的自信心明显增强。在数学课堂上,教师的师德也很重要,教师不仅绝不能讽刺、挖苦学生,而且只要学生有一点进步,都要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如此以来,不仅平时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能够主动回答问题,而且学习较差的学生也表现得不错。如:在本学期中的小组数学比赛中,平时学习较差的学生也为小组获得了奖励分,成为了小组中不可缺少的人物。同时这些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也增多了,原来自认为一无是处自卑极强的学生因此也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从2007年下学期期末考试的数学成绩与2008年上学期期中考试的数学成绩的比较来看,进行情感和态度培养的94班和98班的数学成绩的都有明显的提高。对比如图3和图4。
图3 94班2007年下学期期末与2008年上学期期中的数学成绩比较
图4 98班2007年下学期期末与2008年上学期期中的数学成绩比较
情感和态度对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影响作用,积极的情感和态度能够大大地促进数学学习的效果。数学学习应该以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前提,在相互尊重、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进步进行赏识和引导,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功,促使学生真正喜欢数学并主动去学习数学。因此,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很大程度上,农村初中生对数学教师的情感与态度,决定着农村学生对数学课程情感和态度。学生喜欢数学教师,是喜欢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初中生数学学习成绩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数学教育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