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形容秋天的句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形容秋天的句子范文1
2、太阳说,秋天是红色的,树叶说,秋天是绿色的,棉花说,秋天是白色的,说,秋天说黄色的,湖水说,秋天是闪光的,小朋友说,秋天是五颜六色的。
3、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不禁想起家里那金黄色的大鸭梨,真想捧住咬一口,那甜甜的汁水就会流进你的心田。啊,秋天是黄色的!
4、秋天是色彩的,火红的枫叶,金黄的稻谷,翠绿的松柏,湛蓝天空,洁白的云朵,我爱这五彩的秋天。
5、来到操场,我抬头仰望天空,发现秋天的天空那么高,那么蓝,蓝得让人陶醉,让人感到心旷神怡,我不禁紧闭双眼,张开双臂,想拥抱蓝天。啊,秋天是蓝色的!
6、榴树上,结出了一个个火红的果实。有的羞羞答答的露出半边儿笑脸;有的高挂枝头,大大方方的展示自己;还有的簇拥在一块儿,说着悄悄话……枫树也是一片火红,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一首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7、秋天是个五彩缤纷的季节。瞧!那儿的枫叶有的是火红的,有的是深绿的,还有的是橘黄的。这三种颜色协调地组成了一幅画卷,真美!
8、秋天是明爽的,秋天是灿烂的,秋天是火热的,秋天是姹紫嫣红的。秋天,带给大地的是丰收,带给世界的是美妙,带给我们的是快乐!
9、瞧,花园里仙子穿上了五彩的衣裳,紫色的高贵,淡黄的清秀,雪白的纯洁……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秋风一吹,美丽的便跳起舞来。
10、请你抬头望望秋姑娘用最明净的蓝色画出蔚蓝的天空,又画了几朵棉花糖似的白云,软绵绵蓬松松,看着就想咬一口!大雁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相约着一起去南方。
11、秋,代表了丰收,她把丰硕的果实留给人间,把收获的喜悦留给人间。秋,她绚丽多彩:麦子的金黄、葡萄的紫莹莹、苹果的红彤彤、橘子的黄澄澄……这一切,都为秋天的缤纷色彩做了贡献。
12、秋风吹过草坪,把小草吹黄了,树木也穿上了黄色的睡衣,花坛换上了一身的金装。树叶开始了它短暂的旅行,这不,小路被它裹得紧紧的,不让西北风刮到。桂花也簇拥着开放,散发出一阵又一阵沁人心脾的幽香。
13、秋姑娘来到了田野,取出她的调色盘,把麦子涂得金黄金黄、把玉米抹得黄灿灿的让农民伯伯们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秋姑娘来到了乡村人家的门口,用她的嘴唇,吻得门口那一串串辣椒的脸通红通红的、亲得丹桂羞得香气四溢,让人们倍感清新;秋姑娘来到了山上,在山上舞蹈着,舞得那漫山遍野的树木都披上了黄色的新装,让人们惬意之极;秋姑娘来到了果园,打开她的化妆盒,把葡萄涂得紫莹莹,把橘子抹得金灿灿,把苹果擦得透红,让人们感到了无比的幸福。
14、秋天,也是开放的季节,在爷爷的大院里发现满园的白,闻一闻,香得让人陶醉,让人留恋,因为它身上有家乡泥土的芳香。啊,秋天是白色的!
15、看,当秋风拂过,秋雨滴过,满山的枫叶穿上了火红火红的衣裳,用它所有的热情,迎接秋天的到来。红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16、金黄色是我看到的,稻田里稻谷一片金黄,沉甸甸的稻穗把稻杆的腰都压弯了,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芒;风一吹,又掀起起伏不定的波浪;它还像一位小姑娘呼唤着人们:该收割了。
17、回到教室,翻开语文课本,不经意看见了“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使我想起了香山。秋天的香山,像一座火焰山,低下头是火红的枫叶,抬起头也是火红的枫叶,简直像一个火红的世界。原来,秋天也是红色的!
形容秋天的句子范文2
依然是教学《秋天的雨》,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找出一个表示很多颜色的词语,学生很快找到了“五彩缤纷”。我让学生“再说说其他表示颜色多的词语”,学生说了“五光十色、五颜六色、万紫千红”等。这时我问学生:“用这些词语代替‘五彩缤纷’可以吗?”学生都说不可以。我追问:“为什么呢?”这下,学生都不吭声了。原来,低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是有思维惯性的,老师问“可以吗”的时候,他们多数时候会答“不可以”,至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他们通常还不太会解答。
为了教给学生思考和解答的方法,我先从字理上给学生分析“缤纷”的意思:“缤纷”一词,原来是指旗帜后面的飘带,在古代叫“旗游”,是因风吹而游动、飘拂的意思。所以,“缤纷”这个词带有一种“动感”。接着,我拿出一个装了很多彩色小纸片的瓶子,问学生:“看到老师这些纸片,你会用什么词语形容?”学生说:“五颜六色。”我把瓶口打开,把瓶子往上扬,纸片从瓶口飞出,纷纷扬扬地飘落到地上。我再问:“这时,你又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们?”学生大声回答:“五彩缤纷!”有一个叫梓洋的学生很会概括:“五颜六色表示的只是颜色,五彩缤纷除了有颜色,还有一种动态的美!”
说得太好了!经历了这么一个体验和探究的过程,学生已经能够准确地把握词语的内在含义了。意外的收获是,他们在有情有趣的字理教学以及生动的情境教学中感受到了汉字的魅力,一下子对字词的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抓住这一点,我启发学生赏析文中的句子:“五彩缤纷是描写动态的,看看课文中的这一段,还有哪些句子是描写动态的呢?”学生很快找到了相应的句子。我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品味句子中“扇啊扇啊”“飘啊飘啊”“你挤我碰”“频频点头”等词语,感受秋天里这些色彩的动感。在学生对词语有了充分的感受和体验的时候,我告诉学生这就叫“用词准确”。
形容秋天的句子范文3
[关键词]张培基;《故都的秋》;文学翻译
“自古逢秋悲寂寥”,悲秋作为中国传统文学中一个源远流长的主题,具有永久的魅力。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是所有悲秋作品中的佳品。该文是郁达夫1922年从日本东京留学回国,辗转北平、武昌、广东、上海、杭州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并在1934年8月回到北平后应朋友之约而写就的。郁达夫主张散文应写得情景兼到,“既细且清”而又真切灵活。他的《故都的秋》便如同他的主张一样:情景高度融合,意境悲凉、韵味隽永,是一曲沉郁、幽远的秋的悲歌。
正如朱曼华所说,近百年来把西方一些知识分子的思想或理论译介给国人者不乏其人,中国人中自己把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存在于散文中那些鲜活的思想译介给外国人的学者却并不多见。而中国著名翻译家张培基先生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无疑弥补了这一缺憾。张培基先生在《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序言中表达了他翻译现代散文的初衷:一是为了消遣,二是出于对英文和散文的爱好,三是为了向国外介绍一些优秀的中国现代散文作品。作为现代优秀散文之一的《故都的秋》也人选其中。这不仅是中国文学之幸,也是外国读者之大幸。张培基先生以其自然流畅、准确细致的译笔让读者再次感受到了《故都的秋》所表现的悲凉的意境、隽永的韵味。
一、理解准确
理解是翻译的前提和基础。正如杨武能所说,翻译家绝非一般意义的读者,绝不能满足于只对原文和原文作者有大致的把握和了解,而必须将其读深钻透,充分理解,全面接受。从译文可以看出张培基先生对原文的理解非常透彻,他并不局限于原文的字面意思,而是着眼于句子的内涵意义,理解准确而又到位。
例1: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
Autumn,wherever it iS,always has something torecommend itself.
“总是好的”在该句中不能按字面直译,它的意思是总有可取的、值得称颂的方面,译者很巧妙用“have somethingto recommend itself”这一短语,令译文准确而流畅。
例2: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己的深情。
Not only poets,even convicts ln prison.Isuppose,have deep sentiments in autumn in spite ofthemselves.
在该句中“不能自己”是指不由自主地,译者用短语“in spite of oneself”来译显得非常地道;根据上下文,“深情”指一种深深感伤的情怀,作者在此想表达秋天的凄美触动着每个人的心弦,甚至是监狱里的囚犯,译者用“deepsentiments”表达出了“深情”一词的内涵。
二、表达流畅
散文贵在散,散文往往没有完整的情节,语言结构灵活多样,以表情功能为主,强调语言的艺术美感。郁达夫是位卓越的语言大师,《故都的秋》充分展示了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整篇文章好像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作者的闲情漫话。从开篇到结尾,没有丝毫文字雕饰的痕迹,但每个词语、句子却又好像未经“炉火”而已到了“纯青”的程度;好像从生活中而来,平凡极了,可是却又那么精当、优美。
作者在文中用了很多节奏感强的排比句,加强了文章的音乐美,也表达了作者对故都所饱含的眷恋之情。译者在翻译这些排比句时采用了灵活多变的手法,做到了神形兼备。
例1: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
There iS Of COUrSe autumn ln the South too,butover there plants wither slowly,the air lS moist、thesky pallid……
上句中三个小句的结构相同, 动词后面均以结构助词“得”,形式整齐划一,给人一种整体的美感。做谓语用的形容词“慢”、“润”、“淡”表现出了南方秋天那种平淡而细腻的意味。译者同样用平行的结构译出了原文的节奏感。
例2: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When I am in the South,the arrival of eachautumn will put me in mind of Peiping's tao Ranting with its reed catkins,Diao Yu Tat with ttsshady willow trees,western Hills with their chirpinginsects,Yu Quan Shan Mountain on a moonlighteveDKlg and Tan Zhe Si with its reverbrating bell.
该句五个并列的“的”字结构读来整齐、流畅,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作者头脑中充满了故都秋天的美景,一触即发,说不尽,也数不完。译者在翻译时巧妙地采用了“with”结构,还原了原文的形式美。
三、意境深远
散文贵在散,而散文又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故都的秋》一文中,作者通过对北国的槐树、秋蝉、秋雨、秋果、秋之人的描写,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个角度展现了作者对秋的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深刻感悟。作者那落寞以及对国家民族危亡命运的深深忧虑的情怀,形成一种美丽而又悲凉的意境,深深地打动着读者的心。文中用了很多表达悲凉和落寞之情的语言,字里行间流露出无比孤独和伤感的情怀,让读者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赞美与眷恋。译者很好地把握了原文这种悲凉而忧伤的意境,
例1: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淼帽凉。
In the north China,however.it ls pa rticularlylimpid,serene and melancholy.
“清、静、悲凉”三个形容词形成整个文章的感情基调。译者用“limpid,serene and melancholy”三个形容词让英文读者深深体会到原文美丽而悲凉的意境。
例2: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All that goes to show that all live creatures andsensitive humans alike are prone to the feeling ofdepth,remoteness,severity and bleakness.
句中的“深沉、幽远、严厉、萧索”四个形容词再次概括了北国秋天的特点,与文章前面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形成呼应,让悲凉的感情基调贯穿全文。译者在此将四个形容词转译为抽象名词,符合英语多用名词的表达习惯,而且抽象名词更具有概括性,让整个悲秋的意境显得更为无和寂寥。
四、结 语
形容秋天的句子范文4
课前布置:让孩子在课后多到公园、果园、田野、校园等地观察花草树木的变化,欣赏秋天的景色,给他们创造“语文化”的生活情境。
一、让孩子走进生活,寻找美
上课了,我先播放歌曲《秋天多美好》,学生开心地听完后,我微笑着问他们:“星期天,爸爸妈妈都带你们到哪儿去玩了?”
话音刚落,孩子们纷纷举起了小手,小作家时佳第一个举手,她高兴地说:“爸爸带我到乡下帮爷爷摘柿子去了。”接着,我又笑眯眯地问:“柿子多吗?你能具体说说它们的样子吗?”时佳眨了眨大大的眼睛说:“树上的柿子结得真多呀!远看就像一个个红彤彤的小灯笼挂满枝头。老师,我还把它们画下来了。”说完,她高高地举起了自己的画,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
时佳刚坐下,同座的黄宇轩边举起小手边抢着说:“我在外婆家看到了一片葡萄架,架上挂满了葡萄。”我连忙走到他身边微笑着说:“你能用一些词语准确地描述出葡萄的样子吗?”黄宇轩舔了舔小嘴说:“它们一串一串的,闪闪发亮,像紫色的宝石。”
“我到人民广场去骑车了,看到广场上摆了许许多多,有红的,有黄的,有紫的,真漂亮。”徐文馨兴奋地说了起来。听到这,我并没有让她坐下,而是引导她继续大胆说:“你觉得这时的广场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呢?”徐文馨顿了一下大声说:“花的海洋、花的世界。”
看到我不断地点头和投出赞许的目光,文静的孔子予也举起了小手,她微笑着说:“我和爸爸一起去游子山了,一路上我看到许多树叶都变黄了,只有松树的叶子还是那么绿……”这时,我不失时机地说:“那你们想不想到美丽的树林里去玩?”“想。”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我顺势出示一段录像――树林的美丽景色;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孩子们不时发出赞叹声:“哇,太美了!”还有学生情不自禁地吟诵道:“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二、从生活中得到启迪,想象美
就在孩子们陶醉在美丽的景色中时,我在黑板上出示了一句话:“我们踩着落叶,走进小树林,看到――”孩子们的视线马上被吸引过来,我笑眯眯地问:“你看到了什么?”教室里举起了一只只小手:“秋天来了,我发现多数叶子开始慢慢变黄了。从远处看,树叶有黄的,有绿的,还有红的,真漂亮。”“树上的叶子开始往下落了,树叶飘落的样子,真像小鸟在飞。”“树叶飘落的样子,就像小蝴蝶在翩翩起舞,我真想把它抓在手里。”……听到这些优美的语言,有谁不为孩子们的丰富想象而喝彩呢?我对每个同学的发言都给予充分的肯定,也激发了其他孩子说话的欲望。
“秋叶在空中飞舞着,姿态真美,像小鸟在飞,像蝴蝶在起舞,那落下来是什么样的?”我先让学生背诵《秋天》里的句子,大家的兴趣都很高。这时我话锋一转:“昨天,你们在路边、公园里也观察了落叶飘落地上的样子,能仿写句子‘有的落到……’吗?”
“老师,我来。”邢语恬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有的落到石头上,蚂蚱爬上去,来回跳着,把它当作运动场。”说完美滋滋地坐下了。
邢语恬刚坐下,王若佳马上站起来说:“有的落在大树边,蚂蚁爬进去,把它当作家。”陈奕宇站起来调皮地说:“有的落到我头上,我左转转右转转,把它当作球来顶。”朱浩再也坐不住了,他抢着说:“还有的落到池塘里,鱼儿把它当作伞,青蛙把它当作小床呢!”……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创造力,让我惊叹不已。
三、在生活中畅游,体验美
观赏完自然风光后,我引导孩子们回忆自己的生活趣味。于是,我又笑着问:“你们知道秋天什么人最忙碌吗?”为了让孩子们能轻松准确地回答,先让小组讨论,五分钟后,教室里又高高地举起了一只只小手。孙砚秋认真地说:“秋天,田野里的庄稼熟了,我认为农民伯伯要收割粮食,他们才是最忙碌的。”“说得真好。”我情不自禁地问道,“同学们,能联想到我们学过的描写美丽的田野句子吗?”顿时,教室里响起了整齐的朗诵:“高粱乐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四、从生活中取材,写出美
在学生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分步说出来后,我就出示写作提纲。
1.题目:秋天关
2.你去哪里游玩(交代时间、气候、地点、玩的心情)。
3.有序介绍看到的景物(用上好词、好句,如比喻、拟人等手法)。
4.写出游玩的感受(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形容秋天的句子范文5
关键词:自主;辨析;理解
一、借助文本,在提炼信息中重组理解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教材中的一些“小泡泡”以及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已经做了比较详尽、细致的指导,我们可以借助它们来引导学生理解。如,《搭石》中理解“搭石”:课文第一段旁边就有一个小泡泡:“我明白了什么是搭石了。”
师:什么是搭石?请大家默读课文,找画句子理解。
生(读):秋天,天气变凉后……让人们从石头上面踏过。
师:用句子来解释是理解词语的一种好方法。(齐读)
师:这是些怎样的石头?
生:平整方正的石头。
生:按二尺左右间隔排列在小溪上的石头。
生:是让人们踏过去的石头。
师:对。你能抓住“平整方正、踩踏、二尺左右”这几个词,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搭石?
生:入秋后,家乡的人们为了过小溪,在溪中间按二尺左右的间隔铺上的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
生:秋天,铺在小溪中的平整方正的、按二尺左右间隔排列的、让人们从上面踏过的石头。
……
师: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用自己的话来说,这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指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句子来理解词语,又在关键词的提炼中进行语言重组,内化词语的理解。
二、借助标点,在比较发现中形象理解
根据教材特点,巧妙地借助有些标点符号也是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如,《乡下人家》中理解“依着时令,顺序开放”的教学片段:
出示句子: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理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师:假如让你在里加上标点符号,你会加什么?
生:顿号,因为这些都是花。
师:好的。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认为应该加逗号,因为如果用顿号,也就意味着这些花前后可以交换位置,是一齐开放的,但这里却不是。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们是有先有后的,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开放的。
师:那就是芍药开完后――
生:凤仙花再开,凤仙花开完后鸡冠花开放……
师:你很会读书。有先有后的,按照一定的顺序开放的,这就是“依着时令,顺序开放”。顿号与逗号的尝试运用与观察发现,既让学生生动地理解了“依着时令,顺序开放”的意思,又在运用比较中准确地理解了“顿号与逗号”的不同点。
三、联系生活,在矛盾辨析中自主理解
有些词语单独来看是一组反义词,但为了表达需要,作者会将两个看似矛盾的词语运用在同一个句子中。对这样的词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请他们来辨析矛盾中自主感悟理解。
如,《乡下人家》中理解“朴素又华丽”的教学片段:
在理解了“依着时令,顺序开放”后,聚焦“朴素、华丽”,引导学生发现这是一组反义词,追问:不矛盾吗?为什么这样来形容?
生:不矛盾。因为这些花是种在乡下的,墙角边、小路旁都有。
生:它们不需要人来照顾。
生:家家户户的门前可能都有这些花。
生:这些花不像公园里那样种在花盆里,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它们都是随处生长的。
师:是的,生存的环境简单,随处可见,多朴素呀!但为什么又说它是“华丽”的呢?
生:因为它们色彩非常鲜艳。
生:形状非常可爱、漂亮,一点都不比那些名花差。
师:虽然不是名花,没有花盆装饰,但也非常的美丽。这就是――
生:“朴素又华丽”。
四、拆分词素,在串字解义中整体理解
“多一份创造,就多一份灵动”,理解词语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相信只要我们以生为本,根据教材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词语的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就能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参考文献:
形容秋天的句子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综合能力;培养兴趣
一、创设情境,引导观察,启发思维
众所周知,处于小学时期的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他们具有无限的想象力,但是这种想象力仅限于客观事物,他们通过直观的观察来进行想象,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学生再见到圆形时就会联想到太阳或者是气球、汤圆等事情,一看到圆柱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火腿肠或者是金箍棒等事物。在形容圆的时候,教材中要求学生在圆形上随意填出几笔形成不同的图案或者是事物,并讲解它的含义及故事。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画出太阳、篮球、汤圆之类的,但是有个别学生将好几个圆联系起来,画成糖葫芦或者是眼睛等。因此,教师应该因此得到启发,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这一特点为学生创设一些教学情境,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观察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能够使学生的个性化得到发展。
二、从仿到写,循序渐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年级比较低的学生,他们学习的知识较少,认识的字词量也非常有限,同时学生对语言的逻辑性也是非常差的。因此,在学习语文写作的过程中,学生突然接触完全是手足无措,教师刚刚开始要引导学生进行仿写,仿写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学习的需要自主选择,例如,一些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一些具有教育性的小寓言故事等,通过让学生进行仿写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语文技能。例如,在学习《手影游戏》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起个带头作用投影一下用手做一些类似于小鸭子、小鸟、小兔子等一些可爱的动物,通过这样的课堂小活动可以充分地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在游戏完事之后教师要为学生布置任务,通过做手影进行仿句练习,这样不但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愉快,还能够在愉快中快速地提升语文能力。
三、运用教材中生动、优美的语言诱发学生发挥想象力
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刚刚接触语文不久,对于语文的学习还处于迷糊的状态,更不用说什么好的学习方法了,因此,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语文阅读,这样能够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会联想,还能够做到在阅读中想象画面,了解文字中描绘出的人物特点和场景,将文章中的整个画面浮现于脑海之中。除此之外,通过阅读还能够接触到很多名人作者的好词好句,学会怎样运用修辞手法,怎样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快速提升。例如,在学习《秋天的图画》的时候,文中用黄澄澄、红彤彤等优美的语句形容秋天的事物,将秋天描写得活灵活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生动优美的语句,让学生阅读背诵这些句子,从而提升学生的现想象能力。
总而言之,语文这门学科并不具有刻板的特点,它不像数学需要较强的逻辑性与思维性,也不像英语那样需要死记硬背一些条条框框,它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摆脱传统语文教学的束缚,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唤醒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能够在温馨和谐的课堂中快乐地学习,在优美的语文殿堂中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