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钢琴表演艺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论钢琴表演艺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论钢琴表演艺术

论钢琴表演艺术范文1

 

关键词:钢琴艺术 表演 时代化 个性化 民族化

钢琴表演艺术是一门理论实践性的艺术学科。钢琴表演艺术作为艺术作品的二度创作过程,是建立在遵循作曲家原意的基础上、具有表演者个性风格特点的作品再现。钢琴表演艺术学科的实践运用和音乐美学的审美观是密不可分的。在音乐的表演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方向的运动:一是表演者把内心的精神转化为音乐,即精神变物质的过程。二是观众把这种音乐再通过大脑的理解转化为精神,即物质变精神的过程。好的表演艺术形式总是可以通过自己的表演,积极地影响和感染观众,帮助观众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调节观众的欣赏角度和趣味。任何表演艺术的存在都脱离不了时代、个性以及民族这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对钢琴表演艺术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个性、时代的不断进步,以及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是钢琴表演艺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钢琴表演艺术除了在原有的优秀传统表演基础上要不断发展,还要考虑出新,结合不同层次群体的心理需要,从现代社会人们希望出现新事物的角度,以及对钢琴表演艺术、钢琴文化传播途径的新需求,真正使钢琴表演艺术繁荣昌盛。

一、个性化表演是钢琴表演艺术发展的基础

钢琴表演艺术据其特性及其作品的需要,表演者采用单独、侧面对观众的表演形式。这种传统的表演形式为表演者创造了一个对音乐更好地理解和阐释的艺术氛围,在突出表演者自我意识的同时,向观众传达对音乐的逻辑性和严谨性的理解;也正是这种传统的优秀的表演形式,我们才能欣赏到各种不同风格的表演。风格既表现于内容,又表现于形式,它是由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所表现出来的总体的特色。对于一首作品,表演者根据自己想表达的思想内容,选择能够反映、表达自己心理的表演形式。不同的表演形式,也是表演者风格和修养的体现。例如演奏贝多芬的《热情》,表演者除了根据作品给予指定的表现形式进行表演创作外,施纳贝尔突出了严谨、理性的古典学风;李赫特尔感情激荡,气势恢宏,风格浪漫;鲁宾斯坦呈现了温文尔雅的气质;霍罗维茨则表现了炉火纯青的技术和强烈的个性;肯普夫表现出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和成熟的技巧。正是有了这些不同风格的创造,《热情》才会像钻石一样始终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产生了不同的审美价值。这对于有音乐素养的听众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

在钢琴表演过程中,个性与共性不可分割地存在于一个有机整体里,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也就是说,表演者把对作品的整体理解和感情寓于他们不同的表演形式之中。作品给演奏者提供了创作的基础,但也有许多潜在的不定点和空白,给了演奏者填补、再创造的空间。演奏者就可以借助一些手段,创造另外的一种音乐审美效果,拓展音乐表演的视界和话语空间。茵格而顿指出:“像绘画那样的‘原作’在音乐中是不存在的,音乐作品本身只能提供一个多层次的未定点。只有通过一次次的音乐表演来实现一个变体。每一个变体都包含有表演者的独特创造,并使音乐作品成为表演者和作曲者共同创造的艺术复合体。”[1]表演者在这个多层次的未定点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以及内心体验的思维活动,进行抒发人类思想感情并赋予音乐作品生命力的二度创作,尽量完善音乐意境,表现音乐情感与内容,并使其成为联结音乐创作和音乐欣赏的纽带。

钢琴表演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更应突出个性化的艺术表演形式。任何艺术如果脱离了创新与发展,就会变得苍白无力,没有生命力和活力。这就对传统的钢琴表演形式有了更高的要求和迫切的需要,同时对表演者来说,除了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外,还要有跟上时代的敏锐头脑,来丰富自己个性化的钢琴艺术表演过程。

二、时代化表演是推动钢琴表演艺术发展的因素

“美”产生于人——主体的愿望,而主体愿望的产生则源于他的“社会性”![2]任何创作活动都有一定的社会性,同样,钢琴艺术的表演形式也不能脱离社会性而存在,它与时代的不断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

钢琴表演艺术传统延续下来规范化的表演模式可以被真正有音乐修养的少数群体所接受,是“精英”“贵族”式的欣赏方式。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网络传媒等现代交流手段方式的迅速发展与改变,使钢琴音乐面对的是更多、更为广泛的群体,钢琴表演艺术应从音乐表演多元化角度,积极探索如何在表演形式以及音乐表现上使广大观众更好地接受。这也是推广钢琴音乐、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教育和音乐修养,使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和享受音乐的“准精英”式钢琴音乐的推广方式。

钢琴表演艺术发展至今,由于现代社会文化、观众对象的不同,“阳春白雪”式的钢琴表演艺术在后现代文化的特征上应有所突出。由于“观看并不是一面一成不变的镜子,而是充满生气的理解力。”[3]所以根据观众理解的差异,对于作品的艺术表演再现做出的反映,有可能正确、有可能歪曲。当然真正的艺术是不能以大众的喜好和接受能力作为艺术的标准的,这违反了艺术的原则。正如戏剧界所认同的:“观众不一定都是对的,但无视观众的艺术家却永远是错的。”[4]为了让社会能够更为广泛地接受和认同严肃音乐,我们可以在钢琴音乐的表演过程中采取更容易被大众心理所接受的传媒方式和艺术表现手段。“人是精神和肉体的结合物,所以每遇到一种运动,不仅视之而已,同时还有意用我们自己的动作来表出它们。……”[5]所以表演者在钢琴表演过程中,由于从内心生发了音乐的感受并产生了肢体动作,从而更好地表达作品内容及抒发自我情感的手段,即表演形式。它是音乐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作品和观众思想产生共鸣的必要手段。作为媒介,表演形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帮助表演者创造一种情景,通过观众的想象来产生感情。随着时代、网络、高科技的发展,观众对钢琴音乐特别是适合现代钢琴作品新的表现手段有着强烈的渴求和愿望,希望表演者具有时代感、与生活体验相接近的表演形式,表现与观众共有的对现代生活的体验与感受,从而感染观众,同时也给钢琴表演艺术注入新的血液和生命力,使钢琴表演艺术从不同角度更完美地获得其美学体验。这也是现阶段社会发展对钢琴表演艺术的迫切需要,也是钢琴音乐、钢琴教育和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和目标。

三、民族化表演是钢琴表演艺术发展的灵魂

论钢琴表演艺术范文2

钢琴表演艺术的“二度创造”活动,本是演奏者从有意识――对作曲家寄予或期待于作品中的音乐形象及情感与内涵的体验与感悟,到无意识――将这一切化为了已有后,运用自己独有的感情表达方式,并结合自己的主观情感和个性风格,予以“准确诠释与精彩演绎”的一种具有创造性意义的文化活动。如果说钢琴音乐作品是作曲家直面并有感于生活现实及人的真实情感,以乐谱的成果形式来体现其创造性的,作曲家所擅长或固有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一度创造。”那么,钢琴表演艺术创造实践活动本身――即所谓的“二度创造”,就应该是演奏者在演奏作品时,在感情和思想的触发及深刻体验与感悟基础上,重新直面曾经激发过作曲家创作冲动的生活现实及人的情感,并“化为已有”,以钢琴音乐音响的成果形式来体现其创造性的,理当属于与音乐作品成果形式所不同的另一类形式的艺术创造。

值得注意的是,钢琴音乐作品本身的魅力是客观存在的,准确诠释和精彩演绎世界优秀钢琴音乐文化精品,就是要求演奏者的演奏,既要能够以作品――“一度创造”为依据,准确“传达与表现”作曲家在乐谱文本中的各类标记(调号、音符、节奏、音乐术语等等)。但是演奏仅仅再现作品的音高、节奏和旋律,展现的音乐仅有具有物理性质的节奏、音高和旋律,那么音乐会悦耳,但难以动人。音乐既是音响的艺术,更是情感、思想的艺术,钢琴表演艺术的创造应该是以情为重、声情并茂,才能表达思想、才能打动人、独具艺术魅力。

也就是说,钢琴表演艺术的创造实践活动,不仅应该要求演奏者认真研读与理解作品文本,还应该要求从与作品相关的更加广阔的方面来加以研究,以加深对作曲家在乐谱中所寄予或期待表达的思想和感情――这是对作品“一度创造”的认识。作曲家通过作品创作的音乐旋律、和声、调性等等表达他的思想感情。在演奏活动中充分运用并发挥由作品触发的主观情感,“准确诠释和精彩演绎”音乐原作――“二度创造”才更具意义。

值得深究的是,作曲家创作的音乐作品,乐谱文本性作品仅仅是记录了作曲家的创作,但是不是音乐的最终结果。作曲家所创作的作品,通过演奏者演奏才能够展现出作品的最终成果――音乐音响才是能让欣赏者实际感受到悦耳动听、声情并茂的音乐。作品表现出的思想情感既是作曲家的,也是演奏者要表现出的现实生活中人的情感。作品的乐谱文本是作曲家的创造成果,钢琴的音乐音响则属于演奏家的创造成果,但他们创造的是共同的一部作品,音乐音响才是他们作品最终的成果。虽然二者同样都属于“创造”的范畴,但是传达出同一精神和思想感情,区别仅在于各自专属的艺术表现类型不同、创造实践活动的时间先后不同,不应该存在有严格意义上的“一度”或“二度”的等级区别。

作品最终的音乐音响对于欣赏者来讲,“当音调抓住了你的时候,是什么东西抓住了你呢?你在音调里听到了什么呢?难道听到的不是你自己心的声音吗?”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谈音乐欣赏时的这个论述或许有些费解,但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不难揣摩――钢琴表演艺术的创造实践活动本身,具备有让欣赏者感情产生了呼应和共鸣,欣赏者就会在一刹间被音乐的情感“抓住。”欣赏者在钢琴表演艺术创造实践活动中,所深刻感受到的钢琴音乐文化的巨大魅力(即感情和思想所赋予的文化内涵),根本就是由钢琴表演艺术家用自己擅长并固有的艺术表现形式直接创造出来,而非作曲家及音乐作品乐谱文本。由此通过钢琴表演艺术,作品才真完成了文化意义上的创造性价值。

论钢琴表演艺术范文3

一、明确建设方针 进行科学规划

学科建设需要理性建构学科终极目标、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并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贯彻。上海音乐学院现有13个教学部、系,其中属于表演类的有7个。从国立音乐院时代开始,表演学科在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科架构中就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学院发展的各个阶段,更是始终重视表演艺术学科建设的规划和规范。

从总体的建设目标上来看,各表演学科都以利用本学科的实践和理论资源,培养具有深厚艺术修养和较高实践能力的表演工作者、产出能够指导表演艺术学科发展的理论、搭建沟通理论与实践的平台为建设目标。

如我院声乐表演学科的建设目标为本学科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科前瞻性、国内一流的学科示范性、结合艺术研究和教学研究、以声乐艺术研讨、声乐表演实践、声乐教学研究、人才梯队建设等诸方面为学科建设抓手的系统化、科学化的艺术学科,并在这一总体目标指导下进行学科建设的短期、中期、长期规划。因此,声乐表演学科制定的未来五年发展规划中既有对传统优势进行提升(如“歌剧大师班”项目),也有针对学科现状的创新(如“声乐大师教学资料库”项目);既有体现表演学科特色的实践性内容(如“歌剧季”项目),也有提供理论、总结实践的研究性内容(如“声乐科研著作出版资助”项目);既有对日常教学活动的规范(如对本科、研究生、民族班学习计划和进度的制度化管理),也有对演出实践和科学研究的管理(如学科艺术实践规范、学术研究项目制等)。

上海音乐学院声乐表演学科建设有规划、有规范,并且在实施上落实到实处,保证了学科建设从规划开始就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从而具有了较强的可持续性。

二、搭建建设平台 创新建设形式

为使学科建设能始终保持动力和活力,我们除了在原有的表演学科教学系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和细化,还千方百计,为学科建设不断搭建各种平台,以利于学科建设的多角度多侧面切入。

1.大师艺术工作室。2007年上海市政府批准成立上海首家以大师命名的工作室――周小燕声乐艺术工作室。其所赋予的工作,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突破,如通过组织比赛,进行声乐比赛评判规则研究;通过歌剧季进行歌剧表演研究;通过中国歌剧作品创演进行中国歌剧产业化流程研究;通过声乐教学系列片摄制进行声乐表演辅助教学方式研究;通过声乐教学专著项目进行声乐技术、艺术理论研究、声乐教学家个案研究、成功歌唱家个案研究等。

2.艺术中心。1988年成立周小燕歌剧中心,20年间,排演整部歌剧《原野》、《弄臣》、《魔笛》等多部,举办大师班六届,每年招生培养学员,开创了表演教学、科研和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形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3年9月在钢琴系主导下又成立了上音钢琴艺术中心。中心致力于推进上音钢琴专业同国际钢琴界的学术交流、合作研究、教学培训。中心协助和举办定期的钢琴大师班、高水平音乐会和国际钢琴比赛,积极开拓海外生源市场。2005年开始举办的大师班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四届,使得学科建设在更为丰富的形式中得以推进。

3.学科交叉平台。学科交叉是对表演艺术学科内部潜力的二度发掘,通过学科之间的横向联合,促进表演学科在科研方式、知识结构更新、跨学科科研管理等诸多方面得以横向联合,产生出一加一大于二的学科建设效果。如2007年声乐表演学科和音乐工程学科充分进行学科交叉,申报上海市音乐声学(声乐艺术)重点实验室获得上海市科委人才培养计划立项。实验室拟对声乐学习过程进行跟踪,包括声学测试、嗓音生理、表演心理检测与记录,获取科学数据,逐步形成声乐创作、表演、推广的产学研一条龙教学科研体系和创新机制。

形式的创新所内蕴的是对学科建设强力推进的冲动,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组织形式、创新的项目设置,来推动表演学科多层次、多视角的学科建设,突破了以往的单维度思维,使上海音乐学院表演学科的学科建设呈现出更加具有深度和广度的建设成效。

三、精心调整组合 培养科研梯队

表演类学科科研的推进关键在于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各有所专又能紧密合作的科研梯队。上音在表演学科建设过程中,强调根据科研布局组织层次丰富、结构完善的科研梯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如声乐表演学科经过数年的调整和充实,已经形成一支结构比较完整的教师队伍,实现了人才梯队各有其专而又能综括大成的结构形态。其科研队伍在年龄和艺术经验上实现“老”、“中”、“青”结合;在艺术专长上形成“民”、“美”结合;在研究领域上形成各声乐品种结合;在语言上形成多表演语种结合;在用人机制上形成了“本校教师”与“签约教授”的结合。在这个科研梯队的合力下,该学科各研究方向推行集体研究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研究方法采取全体成员针对较大的共性问题共同研讨,各自再针对具体问题深入研究,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如周小燕先生为带头人的“男中音攻关小组”,该科研小组由10人组成,定期针对男中音演唱中的共性问题,如男中音声区的混声问题、换声区训练问题等举行集体研讨;而每个科研人员则根据自己的具体实践内容进行个案研究,定时集体讨论。这些科研成果及时运用于声乐教学,使得科研和教学双丰收。

四、理论结合实践 产生科研成果

上海音乐学院的表演专业学科建设始终与提高表演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紧密结合。一方面对稳定的研究方向提出目标,一方面突出学科特点,争取国家、省级重点科研项目,力争出高水平科研成果。

精品课程建设是国家教育部为推进学科建设而实施的战略决策。我院表演专业以“精品课程”创建为抓手进行学术科研,促进了团队科研意识,增强了学科整体科研实力,并产生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如声乐表演学科带头人周小燕,系统研究总结学科特点并应用于实践,致力解决声乐教学方法研究的系统性问题。2003和2005年周小燕的“声乐演唱艺术”分别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声乐系把精品课程建设的各个考核节点细化到声乐学科建设的考核节点中,使过去主观性比较强的表演学科建设能获得客观评价的系统标准,做到了实践产生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其他表演学科也通过精品课程的创建来推动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进度:2005年俞丽拿教授的“小提琴演奏艺术”和陈宏宽教授的“钢琴演奏艺术”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在传统的学科建设基础上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助力,是表演艺术学科建设的创新。

钢琴艺术学科在推进学科建设的科研深度中,将其与“钢琴艺术”申报重点学科相结合。利用学科表演艺术人才以及钢琴教学传承的明显优势特色,展开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学术价值的课题研究,特别着重于对历史及现有钢琴演奏家和钢琴教育家的音像资料的发掘、留存、保护和总结。在历史传承、版本梳理、作品创作与出版、艺术实践的经验等方面屡有新意。2007年,该学科入选上海市教委第五期重点学科。

学科建设是对各要素进行整合提升,从而达到学科整体水平进步的过程。上海音乐学院的表演艺术学科建设要做到又快又好的发展,必须在保持传统学科优势的基础上,拓展学科研究领域和学术视野,将实践检验理论、理论强化实践相结合,加大理论研究对艺术实践进一步总结和推动的力度,使表演学科各研究方向和学术力量在新的学术层面上得以整合,从而使表演艺术学科由单一注重表演实践的学科发展成为既具有表演实践优势又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同时兼顾社会应用的学科。在这条道路上,我们仍在努力。

论钢琴表演艺术范文4

关键词:钢琴伴奏;舞蹈者;音乐

钢琴演奏分为钢琴独奏、协奏、重奏及钢琴伴奏,是一门形式丰富的器乐表演艺术。钢琴伴奏艺术从钢琴演奏中分离开,形成一门独立的钢琴表演艺术,它本身具有一定交叉性的学问。钢琴伴奏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形式,应用广泛,涵盖面宽,在音乐艺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钢琴伴奏又分为舞蹈伴奏、器乐伴奏、声乐伴奏和体操伴奏,弹奏钢琴伴奏者需要具有复杂的操作空间和广阔的思维空间。钢琴伴奏者要求钢琴演奏技巧高超之外,还需要多方面的相关知识,才能与伴奏对象默契合作,产生艺术共鸣,成功塑造生动完整的艺术形象。舞蹈做为一门综合艺术,需要与之相配的音乐才能表现更好。舞蹈表演属于空间的视觉艺术,钢琴伴奏音乐是时间的听觉艺术,舞蹈钢琴伴奏是集合了时间和空间、视觉和听觉为一体的艺术形式。舞蹈钢琴伴奏,如只从字面上肤浅的理解,会误以为钢琴伴奏只是为了配合舞蹈动作的类似于背景音乐一样。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实质上舞蹈钢琴伴奏是钢琴伴奏者二度创作的过程,完成与舞蹈动作的配合,诠释艺术真谛。

一、舞蹈钢琴伴奏及特点

在舞蹈艺术中音乐配合在表演过程中烘托气氛、表达情绪,体现个性、塑造形象,并且帮助组织舞蹈动作,是音乐赋予了舞蹈动作以生命,让舞蹈艺术更加生动。舞蹈钢琴伴奏是一种融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为一体的复杂活动。在舞蹈表演过程中,钢琴伴奏对舞蹈动作速度和节奏具有规范作用,也可以引导舞者舞蹈训练时的情绪,对于舞蹈者理解舞蹈动作的风格特点、节奏特点、气质特点有很大的帮助,舞蹈者可以在舞蹈学习的同时,根据钢琴伴奏增加音乐修养和音乐欣赏水平。舞蹈钢琴伴奏者具有娴熟的演奏技巧,也要了解舞者的内容,把钢琴音乐和舞蹈表演有机结合在一起。舞蹈钢琴伴奏是一种再生的艺术,伴奏好可以使舞蹈者的舞蹈充满激情,舞姿更加流畅,同时增强舞蹈的表演效果。舞蹈钢琴伴奏较比其它钢琴伴奏形式具有灵活性和主动性。舞蹈钢琴伴奏与其它形式的钢琴伴奏不同,器乐与钢琴伴奏和声乐与钢琴伴奏都是利用各自的力度和声色的合作,以创造共同的音乐形象,离开了器乐和声乐的钢琴伴奏就会显得前后脱节,支离破碎,而离开了钢琴伴奏的器乐和声乐就显得苍白无力,所以钢琴伴奏的器乐和声乐是一个整体。而舞蹈钢琴伴奏则不然,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往往舞蹈钢琴伴奏是根据舞蹈需求进行创作和编写,配合演奏,形成独立的表演艺术。离开钢琴伴奏,舞蹈会显得没有了灵魂,无法独立。舞蹈的钢琴伴奏需要钢琴伴奏者与舞蹈者在合作中不断相互磨合,不断调整和完善,形成了兼顾全局又独立的舞蹈钢琴演奏特点。

二、舞蹈钢琴伴奏和舞蹈艺术的关系

舞蹈钢琴伴奏从根本上说是舞蹈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了钢琴伴奏,让舞蹈更具有活力和激情,使得舞蹈观众能更深刻理解舞蹈,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了舞蹈的表演艺术。(一)舞蹈钢琴伴奏能够提高舞蹈者的音乐感知能力。舞蹈者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要学会聆听音乐而做出舞蹈动作,利用钢琴伴奏的舞蹈,舞蹈者就必须把握钢琴的节奏和韵律,从感性的感悟开始,到理性的理解和认知,需要对钢琴伴奏的音乐进行体验,才能走进音乐和舞蹈的世界。(二)激发舞蹈者的情感。钢琴伴奏的音乐会以独特的情感基调激发舞蹈者的情感,感染舞蹈者,舞蹈者会在钢琴音乐的氛围中,把这种舞蹈情感表达出来。音乐的听觉基调情感和舞蹈的视觉情感达到统一,渲染了舞蹈表演的内容。舞蹈的表演,如果没有音乐的加入,会显得枯燥乏味,钢琴伴奏给舞蹈以灵魂,让舞蹈更具有生命力。钢琴优美的旋律可以调动舞者的肢体表达,传递给舞蹈者更多的艺术灵感,让舞蹈揭示艺术内在美。钢琴伴奏者往往利用节奏来反应作品内在的情感强弱,使得观众产生共鸣,达到审美效果。(三)钢琴伴奏赋以舞蹈节奏和韵律。节奏是音乐的骨骼,韵律是音乐的灵魂。对于舞蹈而言,节奏同样扮演者骨骼的角色。舞蹈者如果把握不住节奏,舞蹈就会显得无力,像踩在棉花上一样,缺少重心。钢琴伴奏者提供了适合的节奏,舞蹈者就会在节奏下完成每一个动作。优秀的钢琴伴奏者也会给舞蹈增加美丽的韵律,舞蹈本身就是有韵律的艺术,钢琴的弹奏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出韵律。(四)舞蹈和钢琴伴奏相互融合。舞蹈和钢琴伴奏相互融合,共同完成完美的艺术追求。音乐和舞蹈密不可分,舞蹈离不开音乐,离开了音乐的舞蹈就像缺少灵魂的人物。舞蹈者在舞蹈表演中聆听钢琴伴奏的音乐会使动作更加优美,体现钢琴伴奏优美的音乐。可见,舞蹈和钢琴伴奏相互配合,才能塑造出优秀的艺术形象,增强舞蹈的表现力。

三、舞蹈钢琴伴奏者应该具备的能力

舞蹈钢琴伴奏教师需要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水平,才能在伴奏中诠释舞蹈的韵律。(一)熟练的钢琴技巧和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每个舞曲都有自己的音乐形象和风格,伴奏往往需要不同的表现手法。所以,钢琴伴奏者必须了解舞蹈的艺术背景、作品的结构,这需要伴奏者具有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对于音乐史和音乐美学也要掌握,才能熟悉作品的风格。有了这些,要想做好一个优秀的舞蹈钢琴伴奏者,就需要具有熟练的技巧,也才能演奏出千变万化的舞蹈伴奏作品。(二)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心理素质。优秀的舞蹈钢琴伴奏者需要较强的文化素养,这是因为伴奏只是外在的表现,也要了解内涵和实质。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要掌握舞蹈作品演奏的音乐,需要很多相关的知识,例如:历史、文学、美术、戏剧等,提高对所要伴奏作品的了解,才能更好地诠释舞蹈表演。同时,舞蹈钢琴伴奏需要坚强的心理素质,才能在表演过程中随机应变,排除外界干扰,灵活地提供钢琴伴奏。(三)优秀的舞蹈素养。舞蹈钢琴伴奏者也需要具有舞蹈艺术的知识,增强舞蹈艺术素养,了解舞蹈艺术背景,熟悉舞蹈风格,深刻领悟舞蹈艺术,才能在伴奏过程中让钢琴与舞蹈有机结合一起,才能根据舞蹈的内容快速弹出伴奏音乐。所以舞蹈钢琴伴奏者,对于钢琴技艺熟悉的同时,也要熟悉舞蹈的相关知识。(四)准确的情感表达能力。把握了钢琴技巧和舞蹈知识后,需要通过钢琴伴奏把表演的内容表达出来,这其中最不好表达的是舞蹈作品中的情感,需要钢琴伴奏的渲染和配合。舞蹈本身就有抒情的作用,通过钢琴伴奏把情绪通过音乐表达出来,配合视觉的舞蹈动作,使整个表演更加细腻、感人。总之,舞蹈钢琴伴奏是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舞蹈对钢琴伴奏有着特殊的要求,钢琴伴奏者要不断加强多文化素质培养,才能更好地配合舞蹈表演。

参考文献:

[1]孔越.论钢琴伴奏教师的能力与艺术修养[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冯徐秀平.浅谈民族音乐的钢琴伴奏[J].人民音乐,1998,(07).

[3]果蕾.浅论舞蹈钢琴伴奏艺术[J].音乐生活,2006,(04).

[4]矫立森.中外芭蕾舞作品赏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5]林龙.中国古典舞基训———钢琴伴奏曲选[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论钢琴表演艺术范文5

关键词:播音与主持艺术;表演艺术;实践教学

一、表演艺术与播音与主持艺术

(一) 表演艺术

所谓表演艺术,即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演奏、演唱等形式来传达人物情感、心理、思想,从而塑造艺术形象的一门艺术形式。其核心宗旨是表现生活。表演艺术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舞蹈、音乐、影视等一系列艺术门类。

(二)播音主持艺术

所谓播音与主持艺术,从字面上理解可知,主要是一门包括中国语言学与新闻传播学的复合型应用语言艺术。但是与过去单纯的语言艺术不同,如今的播音员与主持人有着更加广阔的表现空间。根据节目性质的不同,主持人需要转换不同的角色。新闻类节目的主持人要呈现出一种严肃、端庄、正式、从容、稳重的状态;法律类节目的主持人要给人一种严谨而专业的感觉;访谈类节目的主持人谈吐应当亲切、自然,让人有亲近之感;娱乐类节目的主持人机敏、幽默、乐观、活泼带给人轻松与快乐。同一位主持人进行不同节目的录制就应当投入到相应的角色之中。比如撒贝宁在主持《今日说法》时不苟言笑,让人觉得严肃而可信。而在春晚的舞台上,他则呈现出一种轻松、幽默的状态,给观众带来欢笑。由此看来优秀的播音员与主持人同时也是“表演者”,可以自如转换角色。

二、表演艺术对播音与主持专业的重要性

(一) 表演艺术技巧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中应用的成功案例

由上文的分析可知,播音与主持艺术与表演艺术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可以输两门艺术彼此相依,密不可分。成功的播音与主持艺术实践离不开与表演艺术技巧的融合,要想成为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首先要建立正确的表演意识。许多成功的案例告诉我们表演艺术对于播音主持专业的重要性。

最为典型的一个成功案例应该是《壹周立波秀》。作为一个脱口秀,其节目性质就决定了主持与表演相结合的特征。主角周立波既是主持人同时也是表演者。从着装开始,主持人就体现了鲜明的表演特色,一身西装,头发后背发胶定型,是一个典型的有着一定的知识与社会地位的上海男人形象,极力向高雅层次靠近,符合他为自己设立的名头“海派清口”。节目以炫目的舞蹈开场自不用说,其结尾处又常常由主持人亲自演唱一首用时事热点编写歌词的歌曲,更是将表演形式完美的融合于主持之中,无独有偶《欢乐中国行》的主持人董卿也以此种表演形式作为节目的结尾。滑稽演员出身的周立波更是将滑稽剧甚至相声、小品的表演技巧融入到主持当中,整个节目像是一个个滑稽段子不断引人发笑。情景剧音乐的融入、模拟的电话连线、VCR等等更是丰富了主持内容,让整场“秀”在欢声笑语中完成。

与此同时节目通常剪接为几幕,有开端、发展、、结局,造成一种戏剧效果,话题不断,引人入胜。在小品《笑谈人生》中冯巩曾总结了朱军的“绝招”:“套近乎忆童年,拿照片把琴弹,只要钢琴一响就让你哭个没玩。”虽是笑谈但说出了朱军主持中的表演特色,“照片”、“琴声”一类的道具让嘉宾仿佛回到了人生中的某一段岁月,营造出一种戏剧情境,赢得的效果是感人至深的。

诸如此类的案例不胜枚举,这都充分的说明了表演技巧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中的运用是多么重要。

(二) 播音与主持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表演艺术的融入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如此重要,然而其在实践教学中是否占有重要地位呢?答案是否定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扩招为学校带来大量生源,而随之显现的问题是师资力量明显不足。表演艺术作为一门“慢工出细活”的学科,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的投入,培养一名合格的人才一对一教学是必须的,然而一方面学生数量的增多使得精英化教学不可能实现,而学生素质的良莠不齐又使得教师在“普及”与“提高”之间难做抉择;另一方面由于教师数量不足,许多教师专业素质不佳,则教学质量低下。

其次,随着播音与主持专业为新兴专业,其课程安排并不成系统,尤其是随着这一专业的日益火热,许多非专业学校开设了这一学科。由于不同的学校强势专业不同,导致了这一专业的基础课程配置不同。有些学校中文是优势学科,则播音与主持专业会开设比较系统的中文教学,而忽略表演艺术这一基础课程。

最后,表演艺术课程需要有一定的教学规模与专业的教学设施,并不是所有学校都能提供,以致这一门课程的展开十分吃力。

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将表演艺术技巧融入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十分重要。

三、将表演艺术技巧融入播音与主持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方法

一名优秀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应当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精神素质与业务素质。政治素质自不用说,我们下面探讨如何将表演艺术技巧融入到从业者的精神素质与业务素质的培养中。

(一) 良好的精神素质

主持人登上舞台直面观众,第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克服紧张,这一点与演员是一样的。那么对于此问题的训练方法与演员的训练方法一样,运用表演艺术课程中的解放天性训练法。事实上,紧张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脸皮不够厚”,放不开,那么运用解放天性的训练方式,能获得很好的效果。教学中应注意循序渐进性,可以从在同学面前大声的自我介绍开始,到模仿生活中有趣的人,表演生活中发生的事,夸张的模仿动物,逐渐提升难度,让学生充分的舒展天性。从而达到在舞台上的谈吐自如。

(二) 优秀的从业素质

除了深厚的知识底蕴意外,作为一个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还应具备其他的业务素质。

首先,舞台注意力。优秀的主持人必须时刻将注意力集中于主持的内容而不被台上台下的种种情况干扰,这与表演艺术类似。那么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模拟情景,让学生在台上表演或朗诵,其他学生在台下窃窃私语,以锻炼学生的舞台注意力。

其次,舞台表现力。相较一些西方国家,我们的语言表现力丰富而行为表现力不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默剧表演以激发学生的舞台表现力。

总结:表演艺术是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成功的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离不开表演艺术技巧的训练,而如何将表演艺术技巧更好的融入到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实践教学之中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只有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与进步才能培养出合格而优秀的播音主持人才。(作者单位:辽宁财贸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尚臣,浅谈表演技巧在播音主持专业的应用,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1。

论钢琴表演艺术范文6

教师职业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也是一门艺术,这是由教师职业活动的特点所决定的。教师的活动表现为对学生的一种示范、感染和熏陶作用。就拿传授知识来讲,并不是教师简单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就行了,而是要依靠教师运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做出示范,运用自己的思想感情去感染、去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和创造欲望,启迪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让学生自觉而有效地去掌握知识。因此,一名教师要想搞好教学工作,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仅具有学科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原理和方法的知识还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教师本身的示范表演技巧以及教师的人格形象的感染力,这两方面都属于教育艺术的范畴。此外,教师面对的不是一个学生,而是一班学生,他们都各具不同的个性,随时都会出现新问题,而且,教育环境也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因此,教师必须具备有随机应变地作出反应的能力。这也是一种表演艺术。总之,教师工作的实施,是由教师主持的一场即席表演,教师职业活动是教师的一种表演艺术。

教师职业活动作为一种表演艺术,集中通过两方面反映出来。一是教师的表演技巧,包括教师以自己的语言、声调、动作、姿态、形象和心灵去影响、感染学生,同化学生。二是指教师针对不同对象和不同的场景所作的临场发挥的技巧,包括对突出事件作出迅速反映、妥善地进行应变处理的能力,也称作教育机智。这两方面构成了教师表演的教育艺术的全部。

影响教师教学表演艺术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教师的思想修养、学识水平和教育科学理论水平。一般地,具有很高思想修养、学识水平和教育科学水平的教师的教学表演艺术要强得多,所以说,教师的表演艺术不仅仅是一个纯技巧的问题。但是,教师的思想、学识水平、人格修养等同教师的表演艺术毕竟不是同一回事。具有很高学识水平和良好的教育科学知识修养的教师不一定就具有卓越的教学表演艺术水平,也不一定就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对于这一点,许多教育理论书籍和教育家都有过论述。这正如对一个钢琴演奏家来说一样,掌握了识谱和乐理知识并且富有音乐知识修养,但并不一定能反映出他的实际演奏水平。

任何一名表演出色的优秀教师的高超的表演水平,都是经过勤奋的专门训练的结果。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最基本的也是最自然的训练方法,就是从模仿开始。特别是青年教师,他首先要向富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学习。包括听老教师的课,观看公认的优秀教师的录相等。这个过程,在不同的情形中多次重复,经过一遍又一遍的模仿和反复的实际练习,渐渐地融会贯通,就会逐渐脱颖而出,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表演风格。此外,组织公开课、观摩课以及开展课后评议等,也是提高教师教学表演艺术水平的重要途径。当然,在教师的表演艺术中,注意教态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尤其是面对着小学生的教师更是如此。教师要研究自己的外貌、体型特点、装束打扮等可能给学生造成的心理效应;要研究自己的表情、声调、动作、姿态等对学生的情绪感染和心理暗示,尤其是开始与新生接触的教师,更必须重视自己给学生的第一印象。

为了确保教学取得更大的成效,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要永远不自满。在上每一节课前,尽管对所教的内容、方法等都已充分准备就绪,但仍要就一堂课的细节作精心设计,包括开场白应如何新奇而吸引学生,怎样形成,课的结尾应如何巧妙安排等。而且,对于临场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情况,事先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这样,我们就有可能成为一名具有卓越表演艺术才能的优秀教师。

(接上页)个体与团体合作而取得成功的机会永远大于个体独立奋斗取得的机会,教育作为各行各业的基础性工程,在教育教学中向学习主体从小要灌输合作的重要性与意义,使他们在以后的合作中更好的融入到新的团队中,并愉快的合作,是教育创新的一项任务。没有合作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更不是创新需要的教育。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强调合作的重要性。

(五)探究性学习

探究就是探索研究,探寻追究的意思。探索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习主体去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进行研究、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从而在解决问题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是创新能力发展的一种新型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把鼓励个体的探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创新的举措来实施,重视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创新。

(六)注重实践,学以致用

上一篇理事会章程

下一篇事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