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怎么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随笔怎么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随笔怎么写

随笔怎么写范文1

第一,它是学生作文的材料库

由于随笔不受审题、立意、选材的限制,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比如日常饮食起居、邻里亲情、迎来送往、沙石雨滴、花鸟虫鱼都可以入文,因而学生随笔的内容特别的丰富充实。同时,由于随笔没有主题先行的框架束缚,也没有文体的限制,感想、认识因人而异,表达方式十分自由,可记叙、可议论、可说明、可抒情,也可兼而有之,随笔的这种高度灵活性,使一般学生都乐于写随笔。他们在一种轻松、自由的状态下锻炼文笔,在兴趣的支配下观察生活,为写作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而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文最大的障碍莫过于没有内容可写。传统的作文指导侧重于方法的指导,作文课上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构思,对于写作素材,教者只是蜻蜓点水,泛泛而谈。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知道“怎样写”,可却不知道“写什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随笔就是解决学生写作的“米”的来源这一写作的首要问题。

第二,它是了解学生的重要依据

由于我没有做过多的规定,所以学生随笔的内容特别真切,写的是生活中发生的事,说的是心里想说的话。从学生的随笔里我可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思想动态,了解到这几天班上发生的事,以便更好地对他们进行教育。比如说,第一次月考结束,我班一些女生的数理化考得特别的差,所以都显得很气馁,一时间,班上顿时少了一些活力,整天闷闷不乐、死气沉沉,随笔本上也都是些泄气的话。随即,我便根据这样的情况组织了一次以“我是怎样面对失败的”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同学们终于走出了失败的阴影,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等到第二次月考,终于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还有一次,我班的一个成绩不错的男生,偷偷地喜欢上了我班的一个女生,我便从他的随笔中发现了这一微妙的情感。我没有直接批评他,只是通过随笔本给他一些提醒、启示。渐渐地,他发觉自己的错误,明白了许多道理,事情也就这样解决了。就这样,许许多多的问题都是通过学生的随笔发现的,随笔本也就成了我了解学生的重要依据。

第三,它是师生交流的平台

新课程要求教师与学生“对话”,只有平等的“对话”,才能实现智慧的撞击,经验的共享,心灵的契合和理性的升华,而我就把学生的随笔本当作我与他们对话交流的重要平台。所以学生的随笔我都定期检查,定期批改。每一次我收上来检查批改时,都会用蓝色笔在学生的随笔本上写下我的一些想法;或者就他们的写作方法做一些简单的指导,或者就他们所写的事提一些自己的看法,或给他们一点建议,有的就直接写上一两句名言,甚至我的一些疑惑……由于我是用蓝色笔批改,而不是用红色笔批改的,久而久之,学生就把我当成他们的伙伴,他们的朋友,因而也很愿意跟我交流,随笔本也就成了我与学生交流的平台。在随笔本中,我与学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双向交流关系,真正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例如我班有一位学生,头脑很聪明,不够勤奋,上课开小差,作业拖拉,但成绩不错;性格比较内向,但也比较高傲,不太喜欢与人交流。有一次,他在随笔本上写了这样一句:“……我重点高中不可能,普通高中正好合适……”当时我就比较疑惑:他可是我班的种子选手,怎么可能有这种不求上进的思想呢?当即,我就在他的随笔本上写道:“我不相信这是你真实的想法,可心中想的跟手里写的为什么不一样呢?你的豪情壮志哪里去了?”等再把随笔本收上来,我就看到了这样几句话:“豪情壮志是深埋在心中的,而绝非表达在言语上。”我又添上了一句话:“但更应该表现在行动上。”几次交流之后,我发现他真的完全变了,上课不再开小差了,作业也不再拖拉了,最后终于考上了重点中学。这些成绩不都应归功于这小小的随笔本吗?

当然,学生的随笔还有好多作用,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既然,一本小小的随笔本,能起到这样大的作用,那么作为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又有什么理由不去运用呢?

随笔怎么写范文2

一、驻足课前,随趣而述

每一堂阅读课都是一个艺术品,就连课前互动都充满了艺术感。而趣味横生的课前互动常常给学生创造一个美丽的表达空间。教师要像捕捉“不曾预约的精彩”一样,抓住每一个值得学生写随笔的课前互动瞬间。比如,《轮椅上的霍金》传递给读者的一个强烈的主旨就是乐观,就是坚强,就是豁达,就是感恩。那么课前怎么互动呢?笔者以“太好了”巧妙地激活了沉淀在学生心底的感恩情愫:

师:告诉自己能拥有健全的肢体,真的真的——

生:太好了!

师:告诉父母,我能拥有你们的爱,真的真的——

生:太好了!

师:(亲切注视孩子们)我能认识活泼可爱的你们,太好了!你们呢?

生:我能在柘荣县实验小学这么好的校园里学习,太好了!今天我以实小为荣,明天实小以我为荣,太好了!

生:我感谢妈妈把我带到这个美丽的世界,我能成为我妈妈的孩子,太好了!

……

心情、生活、父母、同学、校园……这些都是学生熟悉而又经常忽略的值得感恩的对象,在一声声“太好了”的召唤中,学生的满足、乐观、感恩的情绪充分流露。这样的课前互动,不是一次真情表达的好时机吗?教师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以随笔形式叙述。一份份随笔中扑面而来的无疑都是自由表达的畅的回归。比如,一个学生以感恩的笔触写道:“太好了!实在太好了!我能带着健全的四肢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我格外感谢我的妈妈,要不是妈妈的辛苦孕育,怎会有我这个小生命?要不是妈妈含辛茹苦的照料,怎会有这么健康这么快乐的我?我要发自肺腑地说:妈妈,谢谢您!”

二、琢磨题眼,随惑而发

不少文章的题眼,值得人们揣摩、深思。而往往就在琢磨与玩味之间,疑惑、好奇随题眼而生,问号不绝,疑窦环生,思维高度运转,文思自然如泉喷涌,就有不吐不快之感。这又是学生随笔抒发的一个好契机。比如,《月光启蒙》这个课题就很值得揣摩。据资料介绍,作家、诗人孙友田为文章起的原题为《月光母亲》,为什么编者改为《月光启蒙》?显然文本中带着质朴的民间文化,正是“我”要深深感激母亲给“我”的文学启蒙。为了唤起孩子们的阅读期待,将目光聚焦“启蒙”,笔者引导孩子在题中读疑:

生:我想月光不是人,是怎么给“我”启蒙的?

师:(追问)那么你判断,它写的是什么?

生:我想文中会不会写月光像妈妈一样教我怎样书写,用明亮的光教我怎么阅读?

生:我想,会不会是写月光默默吐撒清辉,静静地与世间万物说着悄悄话,给幼小的我智慧的启蒙呢?

师:到底是谁给我启蒙?难道真是月光给我启蒙?月光是怎么启蒙?真如你猜想的那样吗?快速阅读课文,你会有自我的新发现!

(等学生读完课文)

师:现在对“月光启蒙”,你有什么新见解?

生:(兴奋地)其实是妈妈在月光下为我吟唱童谣,妈妈用童谣、儿歌、童话给我启蒙。

生:(一扫原先的疑惑)其实,课题中的月光是指妈妈给我启蒙教育的时间在夜晚,妈妈在晚上借着月光,为我吟唱童谣,讲神话故事,把我引入了文学的殿堂……

师:(感叹地)一个课题能引发你们这么多的猜想与感受,让我们轻松动笔,随兴书写,完成一次漂亮的随笔好吗?

……

这里,教学者抓住课题“启蒙”的朦胧感与“月光”的美感,让学生猜课文可能写什么,学生的思绪在瞬间飘飞,哪怕与文本叙述方向完全不同,但学生的猜测是那么美妙,于是“一个课题能引发你们这么多的猜想与感受,让我们轻松动笔,随兴书写……”在点燃学生阅读期待的同时,又为他们展开一次自主创作的旅程,回报给教师的也是一份预期的或是不期的精彩。翻阅学生的随笔本,一行行文字像月光一样恬静优美,一个学生这样写:“‘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月光多么美妙啊,总能让人浮想联翩,可从来没想过月光还会启蒙。随着老师一句‘那么你判断,它写的是什么?’同学们各有各的猜测,一时间奇思妙想在教室里飘荡,有的说:‘是月光像妈妈一样用轻柔的手教我怎样书写吧?’有的说……可是,当我们读了课文后,才知道,‘月光启蒙’原来另有含义,哈哈哈,我们都上了老师的当了,不过,每个同学的猜想都很美,对不对?而且因为这些不着边际的猜想,让我们读得更加专心,感谢这美丽的猜想。”

三、沉浸视听,随情而抒

好的语文课,尤其是阅读课,常常会营造一种美妙的视听氛围,旨在刺激感官,盘活语境,快乐阅读与表达。只要学生能沉浸其间,视听的美感就如高山流水流淌在学生的心田,他的生命体验之弦便即刻拨响,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随情而抒,就不是不可能了。在《黄河的主人》教学中,笔者为了让学生能够入情入境地感悟黄河,感悟皮筏艇,进而感悟黄河的主人,创设了可感的声像情境:

师:这就是我们的黄河!(大屏显示:在激情昂扬的《黄河颂》的旋律中,出现滚滚奔腾的黄河。)看着这样的黄河,心情怎样?

随笔怎么写范文3

一、无心插“柳”,柳却成“荫”

受魏书生老师大放手的启发,我也把写作改为了小话题作文。把出话题的任务交给了学生。刚开始我还有点不放心,准备给学生几本资料,让他们从历年来的中考作文中选择。我的这个想法还没有付诸于实施,一学生已在黑板的左下角列上了:“今日话题:偷水”。当时我有点摸不着头脑了,水有什么可偷的呢,偷水又是什么意思?我实在想不出,但我没有表露我的想法,我只是静观其变,准备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我的写作指向。

学生交上来的文章让我大为惊诧,所谓的偷水乃是班内偷倒别人热水的事件。这件事已令同学们气愤异常,但碍于同学的颜面,也就不好意思发作,越是这样,偷水现象愈演愈烈,于是,达到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地步。读着同学们那极尽讽刺之所能或寓愤怒与幽默风趣之中的丰富联想与想象的语句,感受着同学们那字里行间的愤怒,我欣喜异常并如梦方醒。这不是随笔化作文带给我们的真情真意的至真流露吗?这不是随心随意的自在流淌着的我手写我心吗?现有例文如下:

你跑不了了

“冷啊,冷啊!”同志们啊,你们谁有热水?快施舍点吧!”唉,又是你,一天喊五百次冷边借六百次水,说两次谢谢,谁还借给你?!

“可怜可怜吧!”

“别找我借水,我可没那么多水资源每天借给你,你啊,还是自己去接水吧!”

“怎么办?怎么办?天呐!”这人一旦被逼到悬崖上,你还别说,他还真就往下跳。怎么跳?当然是偷着跳!

中午,同学们都吃饭去了,他独自一人呆在教室里,只为那一杯冒着热气的水。环顾四周,见屋内无人,便开始了谋划已久的偷水行动。他小心翼翼的边看边往水壶放置区走去。提起一把水壶,怎么这么轻,打开盖子,没有。再提、再提……,啊!终于有了。

“喂,你这个偷水贼,你跑不了了!"原来在他欣喜之余竟没有注意到身后有人。怎么办?三十六计走为上。只见他也顾不得杯子了,挣脱开束缚,撒腿便往外跑。

“站住,你这个小偷!”

这次话题作文的尝试让我有了方向,让我感受到了学生写作中的归属感。于是,我利用课堂的五六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大面积展示,我奇迹般的发现:学生的脸上开始绽开了笑脸,学生的笔下也能栩栩如生,学生的嘴中亦能口吐莲花。更为重要的是,同学们的鼓与呼刹住了歪风邪气,偷水事件不再发生,自律已慢慢渗透到了同学们的行为之中。于是我们老师不再是愁眉不展。而是打开思维之闸,主动的商量对策,尽快的让其成型。以搬掉长期以来积压在头顶的两座大山。这样一来,随笔课的开展,既解决了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现状,又解除了老师们的顾虑。真的是无心插“柳”,柳却成“荫”了!

二、阅读中“小写作”中的“风景线”

因随笔是即实、即兴而写,所以真实的情感会自然流露;语言也不在老成,亦不是成熟的让人感到可怕。长期以来,学生会形成先观察、再考虑现实而后提笔的习惯,于是阅读理解中的那类谈看法、谈体会、写感悟、受到的启发等主观发挥的“小写作”就受益匪浅了!

阅读了《父爱的高度》,为了加深对父爱的深情理解,让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找到父亲的一个动作,并写出感悟,于是出现了很多流淌出心声的文字,简短却能打动我们的心:

1、当父亲把我胸前的衣链拉上时,我感受到了父爱的温暖。父亲那浓浓的关怀、呵护都凝结在一个微小的动作上,即便是父亲弯下身来,我也能感觉到他那挺直的身躯!

2、当父亲为我盖被子的那一瞬间,我感受到父爱是深沉的,父爱是无形、无价又无私的。无论我们长多大,飞多高,父爱都会陪伴我们左右,因为父爱是没有终点的。高高的肩膀、不屈的脊梁,我在父爱的包围下逐渐成长。

3、当父亲拿着碗,慢慢端到我的面前时,我感受到了浓浓的沉甸甸的父爱,父亲,是我们的基石,把我们使劲向理想的高度托,托着托着,不知不觉间自己就老了。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这分爱,好好陪伴父亲的下半辈子!

当我们读了这些,还能埋怨孩子们不懂父母心吗?还会抱怨学生“假、大、空、虚”吗?还能抱怨孩子们一代不如一代吗?随笔课的实施让流露个性的语言、别具一格的独特观点、感同身受的体会等在“小写作”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随笔是人生路上的“奠基石”

随笔怎么写范文4

但是,在太多文人冒充学者的时候,在太多没有学者使命意识的人占据着学者职位的时候,学术应不应该有学术的语言与规范,却成为大问题。于是,正当一些学者在呼吁学术规范的同时,另一些“学者”却更加理直气壮地大喊:“学术应当随笔化”,稍微委婉者,或说,学术应当向日常语言靠拢,因为,日常语言是最易理解也最有创造力的语言。就时下而言,相对于前类学者的“刻板”呼吁,后一类“学者”更游刃有余,也更受欢迎,直说就是更有市场。

的确,当学术单纯成了为稻梁谋,单纯成了博名取利之器,那么要把学术怎么样都可以。但是,这样的“学术”再有市场,也绝不意味着学术的弘扬与胜利,从近代学术史看,这倒恰恰意味着学术的衰败。我要说的是,正如学术不迁就任何人一样,学术也不迁就日常生活与日常语言;也正如学者不是散文作家,学者不可用创作散文的方式从事学术,不可像写散文那样来传达他的学术研究,否则就不会有数学、物、等诸多严格的。谁也不会怀疑,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熟知各门学术研究的成果,用尽可能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传达、解释学术成果,这是完全必要的科普工作。但是,学术成果有必要普及化,绝不等于学术研究与学术著作本身要放弃自己的语言与规范。迄今为止,已经有不少科普工作者用非常生动有趣的语言向一般读者解释、介绍过相对论,使许多非物理学专业的人也能理解相对论的基本观念,难道能由此断言,物理学作为一种学术研究应当“随笔化”?物理学再也不能用它那套数学化的语言?

也许有人会说,数理科学不能随笔化,但人文科学却可以随笔化、散文化。如果承认人文科学只是文人们生存状态的自我展示,只是某种利益的宣告,人文科学的确可象厂家做广告那样,要怎么表达就可以怎么表达,只要能展示自己的“魅力”就行。但是,如果承认人文科学也是科学,因而也有真理性,也负有其使命与责任,那么,人文科学也必须有其严格性与严肃性,也必须有能够保证这种严格性与严肃性的语言。作为一种学术研究,人文科学同样不能因为有必要普及化而放弃自己特有的表达方式。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出版后,曾引起了一些读者的批评,指责他的语言晦涩难懂,康德于是写了《任何一种未来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形而上学导论》一书,试图用通俗、简捷的语言来表达《纯粹理性批判》一书的基本。但是,即使这本“通俗化”了的著作对于读者来说,也绝不可能象读一本所谓“学术随笔”那样轻松。相反,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它甚至依然是一部不知所云的天书。对此,康德只好善意地劝告说,请这部分读者不要在哲学这门学术上浪费时间,而把精力花在自己能胜任的其他事情上。这一劝告隐含的另一层意思是:哲学或其他人文科学的通俗化是有限度的。作为学术,它们不可能通俗化为“学术随笔”这样一种“好东西”,以致于只要认够字的人就能享用。只要为了在学术(科学)层面上讨论问题,只要想对自己的思想负责,因而只要为了给自己的思想提供坚实可靠的根据,那么,我要说,任何学术都不可能用随笔化或散文化语言来表达。

随笔怎么写范文5

宋心怡,寻常身材,鹅蛋脸,大眼睛,温柔可亲,不论在哪个团体,都是她最融洽;常被开善意的玩笑,也看不到生气,更没见过怨恨,大气灵气,冬日阳光一般温暖的女孩。因此,同学给她起了个绰号――“宋妈”。

我也很好奇,这是出自深厚的修养,还是天生?后来慢慢发觉,是一半天生,一半读书。

一节公开课就成名

新高一开学不久,有同事到我教的班级借班上n,下课了来跟我聊天:“你这个班学生活跃,气氛特别好,班级里几个同学发言水平真高,尤其那个宋心怡,读得像播音员,发言像主持人!”

从此,宋心怡这个名字就时常在我们办公室蹦跳,常被用作我“当老师幸运”的证据。

也确实如此,上课省心多了。多年来,我每带一个班,都会留心去发现和塑造一两个朗读高手。因为,我上学时就发现,多数诗文,根本不需要讲解,只要听好的播音员朗读、表演一遍,立刻文意清澈,文情弥漫。后来教书了,不忘这个心得,总是着意去发现,努力去呵护。

轮到现在这一届,更省力,更幸运,朗读的人才挺多,而且各有特色。比如要读《边城》,沈舒怡读翠翠,简直就是专业演员,把那种单纯、灵动、野气表现得恰到好处。那么谁来演读爷爷呢?谁来读傩送呢?呵呵,宋妈一出马,人物立刻就活了。而且宋妈“戏路”宽广,什么角色都能读得有声有色。

名气大了,有什么语言类的活动,就总会先想到她。比如学校运动会选广播员,想到她;去杭州参加一个重要的交流辩论赛,想到她;后来市级的演讲比赛,再后来到省里比赛,也少不了她;其他科目老师要选学生参加征文比赛,也会立刻想到她……

我想,人的名气就像人的影子,大多是自己塑造的。

其来有自

语文老师通常怕批作文,尤其怕批随笔,主要怕写评语。书写美丑不一,文章层次不齐,话题五花八门,时间又那么紧,很多时候需要搜肠刮肚、绞尽脑汁。但给她随笔本上写评语,很轻松。因为很多时候,只需要写几个字――“打出,发给我”;时间不太紧的时候,就细细读来,如读作家随笔,于是,忍不住动手写上几行或者一页半页。

我们的交流,大多是这样的笔谈。

我说:“这篇文字,细致生动、幽默从容,怎么总觉得有汪曾祺先生的味道?”

她就回说:“在我们家,汪老的书是枕边书,不上书柜的。直到现在,有朋友来找我荐书,我也总是一句‘汪曾祺的’。他们便乐了,问你这么喜欢汪曾祺,他的文章到底是怎么个好法呢。我笑笑,一贯的回答是:‘他的东西有味道。’”

我问:“有什么味道?”

她笑说:“马兰头味、吊瓜子味、白切肉味――我们家,菜香、粥香、脂香、烟香,日常的气息都浸润在汪老的书香之中,这是一幅很有趣而又美好的图景。几十年前的文字总让你生出一种若即若离的怅惘。他写花鸟虫鱼,仿佛正是你家楼下那个清早起来提笼架鸟的老头儿。他写旧人旧事,却于闲闲笔墨之间倾泻出一派遥远的名士风流。以漫不经心的口气道一段春秋故事,汪氏的感染力,大概由此而成。”

一个小姑娘家,十七八岁年纪,写文章、说话竟是汪曾祺风格了。

多看一会儿,更觉得,跟汪先生真像父女。

小作者的虚荣心

宋心怡属于学霸,各科成绩都优秀。我问她,现在读书压力那么大,大家对考试都穷于应付了,你是怎么安排写作的?

她笑笑说:“上高中后,生活对身边的每个人都是步步紧逼。我也很难像从前那样闲散了,但有时候会和这样重压之下的日子作作‘消极反抗’。一来二去,才发现写文章也能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习惯性的自我慰藉。有时候同学也会来翻翻,真聊感受的蛮少,大多是看个有趣。可我常会悄悄儿去感受他们的感受,想知道自己信笔的三言两语是不是纯粹的自娱,想知道每一个截然不同的人心有没有重叠的影,也想小小满足一下一个小作者的虚荣心。”

话如其人,真诚、坦然。大多时候,虚荣心是我们进步的动力。只要不让它过分膨胀,做做进步的台阶也挺好。当然,还有更高的境界。

“只是习惯和虚荣心吗?”

她笑答:“有时候觉得,只有面对你心爱的事物,人才会生出所谓的‘追求’。自己写草木山水多了,也总归有了追求。觉得风花雨雪也好,草木鱼虫也罢,不能再停于‘好看’这一层了。毕竟逝者如斯,如果好景难常在,才下眼角眉梢之后,也该想想怎么能让它们‘却上心头’。能这样看到、想到、写到,算是我目前的小追求了。”

真切自然的气度,从容大气的情怀,真觉得这年轻人不简单。

一杯板蓝根

文艺青年渐渐成了痴傻疯癫的代名词,而网络多为点击率与名利。在这个人人躁动的时代,还这么单纯喜欢写东西,很难得。每天都产生亿万文字符号,还有谁会关注一个未成年的文章?冷清的角落里,你不觉得落寞吗?

宋心怡说,欣赏吕克・贝松的一句话――电影,不过是一片阿司匹林。感性的东西不确定性太强,不能成为济世良药。要使死骨更肉、枯木回春,一片阿司匹林是不行的――对头疼脑热,倒是能解一时之急。

她笑着调侃说:“大师都把手里的经典当阿司匹林,自己手里的这点儿东西,也只能当是一杯不算太凉的板蓝根。”

随笔怎么写范文6

汉字是方块字,组字结构、笔形笔画和笔顺均有一定规范。国家语委制定常用字表和印刷体通用字表,将通用汉字按笔画数排列,同笔画数的汉字则以点、横、竖、撇、折为顺序排列,规定了汉字笔顺。曹先擢编撰的《小学生常用汉字全笔顺字典》更是将3500个常用汉字的跟随笔顺序列逐笔列出,并对容易写错的字作了详细指导,是教师和学生的必备工具书之一。教育政策方面,教育部2002年出台《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新课程标准也有关于写字教学的指导意见。

但学校教学实际上并未将写字摆在重要位置,每周安排的一节写字课形同虚设。学校配套的《写字》课本也多从书法角度说写字,有些脱离小学生写字的实际,比如我们学校现在用的《写字》课本(司马彦书写),一年级都没有提供跟随笔顺的描红练习,只是红字两遍加三个空格加两个组词。

汉字笔顺,现在对许多人来说,是个噩梦。“为什么非得按那个规矩,能写出来就行”,“一个字不同字体、不同书法家就写法各异,有必要统一笔顺吗”。如果教师也这么认为,学生写字就更随心所欲了。

有关笔顺教学的网络资源

网络时代,电子文档资料成为教师备课的重要参考资料。我校现在用的教材是人教版的,人教网上有同步教学参考资料,有关生字教学的有汉字动画资料。这份资料将2000多个常用汉字逐个制成一个Flas文件(.swf格式),包括读音、组词、笔顺、结构、部首等,是教师教学的好帮手。我们可以根据需要下载某个生字,拿来即用,简便易行。

我收集网上相关笔顺的资料时,发现多个网站提供了有特色的查找方式,方便教师和家长下载使用。以下将其他有代表性的汉字笔顺资料作简单介绍。

1.前面介绍的人教网上的动画资料,在小学资源网、中国儿童网也有,我认为上海水丰路小学分校整理得最好(省略/pinyin.asp)。

图1是“垂”字的动画。

2.北京语言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所:HSK常用汉字笔顺动画。(blcu.省略/ALRI/shows.aspx?id=16)

HSK是汉语水平考试的缩写,由国家汉办主持,针对外国人学汉语而设的标准考试,相当于学英语的托福和雅思等考试。

HSK将2900多个常用汉字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安排在4个网页上,每个等级下按拼音顺序列表,每个汉字链接至一个Flas文件(图2)。这个Flash文件可以下载,约70K。下载的文件可以自由插入到教学课件中。不过,由于HSK是为外国人学汉语服务的,所以动画中的菜单为英文(演示:Demo,练习:Do it myself,重来:Redo)。

HSK中的每个汉字动画都提供演示与练习两种模式,使学习者既能够观看汉字的笔顺动画,又可亲自尝试。在练习模式下,鼠标移至某笔画,该笔画颜色加深,单击该笔画,则以正确运笔方向演示这一笔的写法。这样设计可以让学习者知道哪笔是怎么写的,遇上有些笔画不知道该连还是该断时,用这种资料辅助学习,效果较好。当用户书写错误时(选错笔画),该动画还以错误提示音给出警示,直到正确写完这个汉字。

HSK还提供每个汉字的跟随笔画描红练习资料,每个汉字一个Word文档,学习者可以将该文档打印出来进行描红练习(图3)。

3.书同文汉字网、书同文学校(hanzi.省略/School/

省略/viewthread.php?tid=234345)

这里提供汉字构字部件的笔顺动画,这个资料对教学的作用是明显的,当学会常用构字部件的写法,再结合组字方法和笔顺规则,就可事半功倍了。这里的资料有归类,有相关查询,比如部件“冖”就列出“写幂冥”等。每个汉字都提供跟随笔顺图示,如果是该网站的会员可以下载。即使不是会员也可采用截图的方式取得跟随式笔顺,加入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中(图4)。

改革教材写字教学的内容编排,改进写字教学的教学方法

汉字教学不仅要重视笔画和笔顺,现在的教材和教学方法也需要改进。以人教版教材为例,一年级第一学期教材上有跟随笔顺供学生描红,第二学期起就没有了。

教材中生字的出现分两类,第一类是只求能识,第二类是能识会写。教材中对第二类字作了更高要求,但由于跟随笔顺过早地离开学生视线,教师的教学重点也并未放在生字书写指导上,所以学生很多都是凭感觉描画的,心中并无一定规则,同一个“主”字,我曾注意到一个学生在写字课本练习时,写三遍,用了三种笔顺。

我建议,重新重视汉字书写,在教材编写上,做到全面规划,按构字部件。当出现某个新部件时,教材即以跟随式笔顺呈现,并经常以总结性指导的形式,教给学生笔顺规则。

对常用构字部件,教学时有必要经常进行书空练习。书空是记忆字形的一种练习。它要求学生用手指在空中、书桌或手心比划字形,同时说笔画或念结构,以达到对字形的掌握。书空在字形教学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它是识字和写字之间的桥梁。识字是分析,写字是综合,而书空既有分析又有综合。比如一年级教“看”字,教师分析字形之后,可让学生这样书空:“上面是撇、横、横、撇,下面是一个‘目’字,左右看的‘看’,看见的‘看’。”这当中念笔画和结构是分析,联词读字是综合。这样书空,既对前面教师的字形分析起巩固作用,又为后面学生书写生字作思想准备。

就连持“书空弊端论”的专家也这样说:“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于学汉字之始,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指为笔,以空代纸,适度地进行一些‘书空’练习,对认识汉字的笔顺,掌握汉字的笔划名称甚为有益。”

不仅一年级需要跟随笔式笔顺,其他年级根据生字特点,有必要时也应当将生字以跟随笔顺给出。学完一年级,大多数构字部件学过,但有少许构字部件,要到四五年级才出现,如果不加指导,学生可能会随便写,如“丑”、“迅”、“贯”等字,是常用字,但写错笔顺的不仅是绝大多数学生,更有少数教师。如果在教材上能重点指导,在首次出现这个生字时,给予正确的笔顺指导,教师教学也能重视强调,只有这样,笔顺“千家万样”的局面才能逐步得到控制。

改进笔顺动画设计,丰富了学习提示

前面提到的HSK笔画动画资料,有逐笔显示功能,但有时笔画该连该断难于判断,如“阝”是由“横撇弯钩”加“竖”写成,共两笔,不是“了”字加一竖,“了”是两笔,即“横钩”加“弯钩”组成。不少人将“横撇弯钩”和“了”字写法认为是一样的。用前面的资料演示这两个部件时,可能看不出。当资料有提供练习模式时,通过练习可以揣摩这个字该如何写。还有很多学生甚至连教师都说不出笔画名称的,如能加入笔画名称的同步声音播放,效果要好得多。

基于此,我将笔画名称加入到动画演示和练习中。效果如下:当写某笔时,显示笔画书写的过程同时播放该笔画名称的声音。这样做,就像学生边用手写,边将手上写的笔画说出来一样,学生也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哪个是应该一笔写下来,哪个是两笔应分开写,某笔叫什么名称。这样练习后,学生对这个字的印象也更深刻。

图5是我作了修改处理的汉字笔顺Flash演示画面,更多的内容参见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的帖子(bbs.省略/showtopic-558382.aspx),我会陆续上传做好的笔顺动画资源。

实现方法:以北语HSK汉字笔顺动画为基础,下载该文件(.swf格式),利用反编译软件将其转为Flash项目文件(.fla格式),然后分析其笔顺演示的制作方法。

它采用的是将这个汉字的所有笔画单独制作成影片剪辑,并以a1,a2,……的格式命名,并且这些单笔画影片剪辑每笔放入一个图层,然后在action图层中通过AS命令来调用执行笔画描画,笔画数计数也这样产生。因为通过命令控制笔画描画,所以不同汉字的笔顺演示,只需做相应的分解笔画设计,而action图层的内容是一样的。

了解了它的工作原理,加入笔画声音也是简单的事了。笔画对象不需要改变,只要加入笔画名称声音对象,并在代码中实现同步播放,再改变英文提示按钮为中文提示按钮。

为了便于批量操作,我将笔画声音先做成一个库文件(笔画声音.fla),在这个库里,完成笔画声音被AS调用的属性设置。然后,做某个汉字动画时,只要将这个库文件的对象全部加载过来(加载外部库)。再修改AS代码时,先将做好某字的action层代码复制过来,再做一些小调整。这样可以提高效率,较快地完成多个含笔画声音的汉字笔顺动画的加工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