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的习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狼的习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狼的习性

狼的习性范文1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88―0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造成误诊。本文收集7例误诊病例,分析其误诊原因,以提高本病诊断的正确率。

1 误诊类型

1.1 因出血倾向、血小板减少而误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由于血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其可结合在血小板表面,在血小板相关补体的作用下,引起血小板破坏,因此血小板减少,同时血小板的功能亦异常,故出现了出血倾向。2012年7月21日,笔者收治1例,女性,21岁,因四肢出现瘀点伴关节疼痛,检查发现脾脏肿大,血小板减少,故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经治疗2个月无效后行脾脏切除,术后出血仍不止,伴低热,查白细胞3.2×109/L,血小板80×109/L,ANA、ds-DNA均阳性,血找到LE细胞,确诊为SLE。

1.2 因血小板减少伴Coombs试验阳性而误诊为Evans综合征。由于血中除了存在抗血小板抗体外,尚存在抗红细胞抗体,在补体的协同作用下,也可引起红细胞破坏,产生溶血性贫血因合并血小板减少,常被误诊为Evans综合征。报告[1]1例,女性,16岁,反复皮下出血11年,面色苍白,持续高热半个月,检查发现右下肺温性罗音,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均减少,Coombs试验阳性,诊为Evans综合征并肺部感染,用地塞米松、头孢菌素等治疗后好转,10个月后出现浮肿,尿少,检查发现肝大,ANA及ds-DNA阳性,补体降低,血找到LE细胞,确诊为SLE。

1.3 因发热伴咳嗽,胸痛而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SLE患者的肺间质、实质及胸膜均可受到侵犯,从而出现呼吸系统症状。2012年8月7日,我传染病科收治1例,女性,45岁,发热伴咳嗽、双侧胸痛,体验见双肺有实变体征,胸片证实双侧胸腔少量积液,诊为结核性胸膜炎,行抗痨治疗,1周后患者出现面部蝶形红斑,四肢关节酸痛,行ANA及ds-DNA检查均为阳性,确诊为SLE肺部病变。

1.4 因乏力尿黄、食欲不振、肝功能异常而误诊为肝炎。报告[2]1例,女性,36岁,乏力尿黄、食欲不振、厌油,体检发现巩膜轻度黄染,GPT大于200单位,诊为肝炎,予保肝治疗无效,2年后因出现浮肿、尿常规异常,疑为SLE,查找到LE细胞,从而确诊。

1.5 因四肢末梢麻木、感觉障碍而误诊为末梢神经炎。2011年12月10日,我颈肩腰腿痛门诊收治1例,女性,46岁,四肢末梢麻木、感觉障碍伴左肩关节疼痛反复发作,体检发现双手大鱼际肌萎缩,四肢末梢感觉减退,肌电图示神经源性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诊为末梢神经炎,半月后患者出现面部蝶形红斑和口腔粘膜溃疡,后来我门诊诊治,经查ANA阳性,补体降低,确诊为SLE。

1.6 因浮肿、尿少、尿常规异常而误诊为肾炎。由于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或系膜上沉积,故SLE患者可有不同程度上的肾损害。2013年4月9日,我肾病门诊收治1病例,女性,23岁,眼面部出现浮肿,双肾区叩击痛,尿常规中有蛋白、红细胞和颗粒管型,诊为急性肾炎,8天后出现全身点片状红色斑丘疹,后来我门诊诊治,经查,确诊为SLE。

2 误诊原因及预防对策

2.1 对SLE的各种临床表现缺乏足够认识,对病程中出现的某些重要症状或忽视或未能作出综合分析。报告[3]1例,女性,18岁,关节肿痛、牙龈渗血伴鼻衄,接诊医师用类风湿性关节炎和Evans综合征二种疾病来解释,到后来患者出现面部蝶形红斑后才想到SLE的可能。

2.2 由于SLE诊断上的具体困难所造成。SLE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常以某一系统损害为首发表现,在病程中才逐步出现其它系统损害的症状。若片面强调SLE的某些主要症状如皮肤损害等,或强调须多脏器损害,则往往不能早期作出正确诊断。在临床上,对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Evans综合征及肾炎的生育期女性患者,尤应注意观察,常规做SLE的有关免疫学检查,以排除隐伏的SLE。

2.3 SLE的误诊与基层医院因条件所限,有些免疫筛选项目不能开展也有关,故应尽量完善ANA、ds-DNA等检查,这样才有助于预防本病的误诊。

参考文献:

[1] 钟幸福 红斑狼疮误诊教训 新医学2008.19(11)

狼的习性范文2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老年人 临床特征

老年性系统性红斑狼疮7例临床分析,系指60岁以上[1],诊断标准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2年SLE诊断标准,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从1996~2003年间共收治了7人次,发病年龄60~69岁,男性2例、女性5例,病程3~24个月,平均13.5个月。首发症状以泌尿系感染者2例(28.57%),全血细胞减少者4例(57.14%)。肌无力者1例(14.29%)。

实验室检查:见表。

01

结 果

老年人系统性红斑狼疮,起病缓慢、隐匿、发病慢、全身症状较轻,很少出现脱发、光过敏、口腔溃疡、发热等症状。用激素加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后效果好,最后用口服强的松或雷公藤多甙维持。至今,1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1例死于脑出血,其余5例现病情稳定。

讨 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于年轻女性,男女之比为1∶(7197~10)[2]。是遗传性激素、环境、感染、药物、免疫等多因素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多种自身抗体,其中最重要的是抗双链DNA(ds-DNA)抗体,通过免疫复合物等途径,造成机体各系统、器官受累。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消化道出血是SLE的主要死亡原因。老年人表现不明显,病情相对较轻,归因于老年人的免疫系统功能低下[3],各脏器功能处于衰退状态,抵抗力低。所以患病后表现不典型,易漏疹,在临床中需引起足够重视。因此,治疗中用药要谨慎、剂量宜偏小、观察要严密,目的是为了降低复发率、减少并发症[3]。

参考文献

1肖玉兰.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病学杂志.1997,2:47

狼的习性范文3

关键词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 肾上腺皮质激素 非甾体抗炎药

中图分类号:R453; R71; R593.2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21-0003-03

1 妊娠合并SLE

SLE是一种好发于生育期女性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常侵犯多系统的器官与组织,包括皮肤、关节、肾脏、心脏、肝脏、血液和神经系统。SLE的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目前的发病率为(83~110)/10万[2-4],其中最常发病年龄在25~35岁间[2]。由于SLE患者的生育力通常不受影响[2],故妊娠合并SLE的患者并不少见。

过去,妊娠和生育曾被列为SLE的禁忌证。这是因为:①患SLE的孕妇发生自然流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早产、子痫前期等产科并发症的比例远高于正常孕妇。对29项有关妊娠合并SLE并发症研究(共计包括2 751例妊娠合并SLE患者)的分析证实,此类妇女的早产率为39.4%、自然流产率为16%、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率为12.7%、死产率为3.6%、新生儿死亡率为2.5%[5]。在美国,5%~8%的妊娠并发子痫前期,而妊娠合并狼疮者则有13%~35%并发子痫前期[6-8]。另有研究表明,存在高血压、抗磷脂综合征(APS)和SLE累及肾脏的妊娠合并SLE者的妊娠结局更差[5]。②妊娠状态也会加重SLE的病情,且对患者的肾功能有短期及长期的不利影响,潜在地加快进入终末期肾病阶段的进程[5]。因此,SLE严重时可能需要进行治疗性引产。不过,近40年来对妊娠合并SLE的治疗已取得了显著进步,美国妊娠合并SLE患者的流产率已从1960-1965年的43%下降至2000-2003年的17%,与全美妇女的总流产率相当[9]。

如今,一般来说,SLE患者在无重要脏器损害、病情稳定1年或1年以上、停用细胞毒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等)半年以上且仅需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时怀孕,多数能安全地妊娠和生育,但这一切都要建立在正规而专业的定期随访及调整用药的基础上。

2 妊娠合并SLE治疗

2.1 对患者的宣传、教育

对患者的宣传、教育内容包括正视疾病、告知可能存在的风险、明白规律用药的意义、强调定期随访的必要性、告诫避免过多地暴露于紫外光和避免疲劳等。

2.2 药物治疗

2.2.1 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是治疗妊娠合并SLE的主要药物和紧急抢救时的首选药物,也是降低患者妊娠丢失率和控制疾病活动性的最重要治疗措施。由于胎盘产生的11β-去氢酶能将泼尼松氧化成无活性的11-酮基物,故能避免此药对胎儿的影响。凡妊娠前已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者,妊娠后可根据SLE病情给予泼尼松5~10 mg/d治疗;凡妊娠前已在使用泼尼松5~15 mg/d治疗者,妊娠后泼尼松的治疗剂量可以加倍。但在整个孕期应密切监测,根据病情调整泼尼松剂量,主要检测指标为血沉水平。若病情有活动迹象,则提高泼尼松剂量至40 mg/d,并可根据病情变化调整剂量,最大剂量可达60 mg/d。分娩时用氢化可的松100 mg/d或甲泼尼龙40 mg/d治疗共3 d,同时泼尼松剂量加倍(最大剂量至60 mg/d),产后2周起酌情减量。

然而,持续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副作用也不容忽视。有报道称,在孕期连续使用泼尼松≥20 mg/d治疗6个月以上对新生儿的肾上腺功能有抑制作用,并会增加妊娠并发症如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等发生的风险[10]。

2.2.2 非甾体抗炎药

除阿司匹林外,多数非甾体抗炎药都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进而影响胎儿循环、引起持久性肺动脉高压,故一般不宜用于孕妇。小剂量阿司匹林(25~50 mg/d)可安全地用于整个孕期,尤其适用于有反复自然流产史、妊娠期出现抗磷脂抗体或其效价增高、有妊娠期高血压病史和实验室检查提示凝血功能亢进的患者[11-13],有利于舒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胎盘循环和预防胎死宫内,对改善胎儿预后有一定帮助。有报道称,对有APS病史或有不良早期妊娠丢失史的SLE患者,妊娠早期起联合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和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可以有效提高妊娠成功率至19%~70%;而对既往有中、晚期流产或死胎史的SLE患者,推荐其孕前即开始服用阿司匹林,妊娠成功后再加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10-12]。Bujold等[14]为了研究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和胎儿宫内生长受限(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 IUGR)的效果,对27项合计包括11 348例患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对有发生子痫前期风险(未产、既往妊娠有妊娠期高血压病史或子宫动脉血流异常)的患者,在孕期≤16周前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50~150 mg/d)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早产和IUGR的发生率。由此可见,阿司匹林可改善子宫胎盘灌注,但在使用过程中应同时监测血小板聚集功能。

2.2.3 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能在孕期安全使用的品种非常有限,故除非病情重至可能致命或出现肾上腺皮质激素抵抗,一般不用于妊娠合并SLE患者。不过,硫唑嘌呤还未被发现有致畸性,孕期使用(50 mg/d)相对安全[10]。但因有免疫抑制作用,可导致发生胎儿胸腺和淋巴组织抑制、一过性淋巴细胞减少和免疫缺乏、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G和IgM水平下降、IgA水平持续性下降以及持续性巨细胞病毒感染。使用硫唑嘌呤后少量药物会存在于乳汁中,故哺乳期妇女禁用[15]。

2.2.4 羟氯喹

近年来,羟氯喹等抗疟药被广泛用于治疗包括SLE在内的结缔组织病,主要用于控制皮疹和减轻光敏性,副作用主要是眼底病变,用药超过6个月者应至少每年检查1次眼底,但有心脏病史者、特别是心动过缓或有传导阻滞者禁用。有研究证实,妊娠期间继续使用羟氯喹治疗能显著降低疾病的活动性,同时胎儿在孕期的死亡率也明显降低,且无致畸的报道[16]。Clowse[17]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加用羟氯喹后能够明显减少泼尼松的治疗剂量。

2.2.5 静脉内用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VIG)

对严重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或难治性病例是否应在预防性使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再加用IVIG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Shoenfeld等[18]的研究证实,IVIG可有效预防或降低SLE的复发。

2.2.6 地黄丸类中成药

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中成药具有免疫调节及改善肾功能的作用,建议SLE患者在妊娠期间继续服用。此外,若患者阴虚火旺、骨蒸潮热(主要表现为舌红、尿黄等症状),可在服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再加用之知母和黄柏。

2.3 终止妊娠

2.3.1 治疗性终止妊娠

若孕妇处于SLE活动期、已有重度SLE表现且现有可行的治疗方案无效时,可考虑治疗性终止妊娠。

2.3.2 妊娠晚期终止妊娠

鉴于SLE对妊娠结局有不良影响,故在孕期应加强胎儿宫内安危的监护及胎盘功能的检测,在孕32~33周左右进行羊膜腔穿刺以促使胎肺成熟。妊娠晚期如发现异常,即使胎儿基本成熟,也应适时终止妊娠。但终止妊娠的时机应视母婴情况决定,不宜超过预产期。至于终止妊娠的方式,除有产科指征和胎儿因素外,一般可以经阴道引产。

2.4 生育指导

SLE对母婴双方均有极大危害,故SLE患者须注意避孕,建议采用工具避孕。药物避孕可能诱发血管病变,因而禁忌。

参考文献

[1] Stojan G, Baer AN. Flares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uring pregnancy and the puerperium: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J]. Expert Rev Clin Immunol, 2012, 8(5): 439-453.

[2] Meyer O. Making pregnancy safer for patients with lupus [J]. Joint Bone Spine, 2004, 71(3): 178-182.

[3] Pierangeli SS, Vega-Ostertag ME, Gonzalez EB. New targeted therapies for treatment of thrombosis in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J]. Expert Rev Mol Med, 2007, 9(30): 1-15.

[4] Ornoy A. Maternal autoimmune diseases and immunologically induced embryonic and fetoplacental damage [J]. Birth Defects Res Pt A Clin Mol Teratol, 2004, 70(6): 371-381.

[5] Smyth A, Oliveira GH, Lahr BD,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regnancy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lupus nephritis [J]. Clin. J Am Soc Nephrol, 2010, 5(11): 2060-2068.

[6] Chakravarty EF, Nelson L, Krishnan E. Obstetric hospitaliz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for women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rheumatoid arthritis [J]. Arthritis Rheum, 2006, 54(3): 899-907.

[7] Chakravarty EF, Colón I, Langen ES et al. Factors that predict prematurity and preeclampsia in pregnancies that are complicated by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J]. Am J Obstet Gynecol, 2005, 192(6): 1897-1904.

[8] Moroni G, Ponticelli C. The risk of pregnancy in patients with lupus nephritis [J]. J Nephrol, 2003, 16(2): 161-167.

[9] Clark CA, Spitzer KA, Laskin CA. Decrease in pregnancy loss rates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over a 40-year period [J]. J Rheumatol, 2005, 32(9): 1709-1712.

[10] Skomsvoll J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pregnancy [J]. Tidsskr Nor Laegeforen, 2007, 127(6): 725-729.

[11] Khamashta MA.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pregnancy [J]. Best Pract Res Clin Rheumatol, 2006, 20(4): 685-694.

[12] Ruiz-Irastorza G, Khamashta MA. Management of thrombosis in antiphopholipid syndrome and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in pregnancy [J]. Ann NY Acad Sci, 2005, (1051): 606-612.

[13] Gezer S.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J]. Dis Mon, 2003, 49(12): 696-741.

[14] Bujold E, Roberge S, Lacasse Y et al. Prevention of preeclampsia and 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 with aspirin started in early pregnancy [J]. Obstet Gynecol, 2010, 116(2 Pt 1): 402-414.

[15] Zhang W. An overview o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pregnancy [J]. Mod Rheumatol, 2003, 13: 293-300.

[16] Parke AL, Rothfield NF. Antimalarial drugs in pregnancy—the North American experience. Lupus [J]. 1996, 5(Suppl 1): S67-S69.

[17] Clowse ME. Hydroxychloroquine in lupus pregnancy [J]. Arthritis Rheum, 2006, 54(11): 3640-3647.

狼的习性范文4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临床表现有全身多系统多器官损害的症状,sle病人血清具有以抗核抗体为主的大量不同的自身抗体,病程以病情缓解和急性发作交替为特点,有内脏损害者预后较差。在我国患病率约为1/1000,多余西方国家报道的1/2000。Sle以妇女多见,患病年龄以20-40岁最多。

1 护理

1.1 一般护理:活动期卧床休息缓解期可适当活动,应动静结合,并请完全缓解后可参加文娱活动或轻工作,避免劳累和诱发因素,给与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肪软食,少饮多餐,戒烟和禁饮咖啡,忌食冷冻食品和饮料,忌食含有补骨脂素的食物如芹菜、无花果、香菜等;肾功能不全者给与低盐、优质蛋白的饮食,限制水钠的摄入,并记录24h出入量;意识障碍者鼻饲流质饮食。

1.2 并请观察:定时测量生命体征、体重,观察水肿程度、尿量、尿色、尿乙酸检查结果的变化。检测血清电解质,血肌酐,血尿素氮的改变,做好皮肤及疼痛的护理。

1.3 用药护理

1.3.1 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药物应遵医嘱用药,注意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

1.3.2 雷公藤的不良反应较大,可发生停经,减少,亦有肝损害,胃肠反应,白细胞减少等。长期应用氯喹可引起视网膜退行性改变,应定期检查眼底。

1.4 心理护理:了解病人的家庭生活背景及病人的心理需求,耐心解答病人的各种提问,帮助病人转变角色,松弛紧张情绪,鼓励其配合治疗的护理。

2 健康指导

2.1 疾病知识宣教:护理人员应向病人及家属讲明本病的有关知识和自我防护方法,使病人及家属了解本病。鼓励病人树立治病信心,保持心情舒畅,为病人出院后创造一个有利于恢复身体健康的氛围。

2.2 避免诱因:指导病人要避免一切可能诱发本病的因素,如阳光照射、妊娠、分娩、药物及手术等。为避免日晒和寒冷的刺激,外出时可戴宽边帽子,并穿长袖衣及长裤。育龄妇女应避孕,并避免接受各种预防接种。

2.3 生活指导:注意个人卫生,学会皮肤护理,切忌挤压皮肤斑丘疹,预防皮损和感染。剪指甲勿过短,防止损伤指甲周围皮肤。脱发病人建议剪成短发,或用适当方法遮盖脱发,如头巾、帽子、假发等。血小板低者易发生出血,应避免外伤,刷牙时用软毛刷子,勿用手挖鼻腔。

狼的习性范文5

[中图分类号]R593.2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1(c)-149-0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病。病因不明,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损害,关节肌肉疼痛,心肺肾功能损害。临床观察发现,SLE的预后与是否及时就诊及积极正规治疗有直接关系,因而如何使SLE的患者在有限的生存时间内恰当的配合辅助治疗和药物治疗,以获得最佳的生存质量,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十分重要,本文主要对SLE的健康教育进行探讨。

1 临床资料

本组10例SLE为我科2003年3月~2006年10月收治的住院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院1997年推荐的SLE分类诊断标准。年龄18~40岁,均为女性,其中,首次发病住院3例,擅自停用激素复发2例,并发肺部感染2例,精神刺激后发病住院1例,狼疮性肾病住院2例,平均住院次数2~3次,年住院日30~60 d。

2 健康教育内容

2.1 疾病的认知教育

SLE不是常见病,大多数患者及家属对SLE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患者在首次发病住院时抱着怀疑和否定的态度,不安心治疗。针对这样的心理,我们首先通过热情周到地护理病人,取得病人的信任。向患者及家属讲明本病的有关知识和自我护理方法使病人及家属了解本病并非“不治之症”,若能得到及时、正确、有效的治疗,病情可以缓解,并过正常的生活。同时应明确并排除对治病不利的因素,树立治病信心,保持心情舒畅,为病人创造一个有利于恢复身体健康的氛围[4]。通过与患者的交谈和入院评估,了解患者的文化修养、性格类型。对文化素质高,自控能力强的患者,给予真实的教育,讲解SLE的诊断标准,及有关免疫学检验的数据,让患者明确自己所患疾病,调动病人自身抗病的积极性。对文化水平低,性格脆弱的病人采用保护性医疗态度或者界于上述两者之间的部分病情教育,避免病人产生悲观失望情绪,扼杀抗病积极性[1]。SLE患者常有沉重的精神负担,嘱家属给予患者以精神支持和生活照顾。并细心观察、尽早识别疾病的变化,如病人出现水肿、高血压及血尿等可能是肾损害的相应表现,应及时就诊[4]。

2.2药物治疗的配合

SLE是一种慢性病,病情经常反复,药物治疗是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要指导患者对药物治疗应有长远的思想准备,不要急于求成。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是目前治疗SLE的主要药物,长期应用可导致诸多严重的副作用。应告知病人服用药物的名称、用法及常见的副作用。一旦出现某些严重的副作用,如血尿等,应及时来医院就诊。对某些轻微不适,也不可过分担心,更不可擅自停药。某些年轻的患者,当出现脱发、满月脸等容貌改变时,情绪低落、忧心忡忡,我们要安慰患者,这是药物的副作用,是暂时的,并可请稳定期的患者现身说法。

2.3 辅助治疗教育

SLE患者的活动量视病情轻重而定,急性期或合并心包炎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合并狼疮性脑炎继发性癫痫的病人活动时要注意安全,必要时要采取防护措施。对稳定期的患者可适当进行活动,但不可过度劳累,防止病情复发。

SLE患者常表现为多系统损害,消化系统常被累及,胃肠功能一般较差,加之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消化系统症状多见,大多厌食或进食很少,导致营养不良,对疾病恢复不利,因此饮食的调理很重要[3]。SLE患者着重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少食多餐,宜软食,忌食芹菜、无花果、蘑菇、详细指导患者烟熏食物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饮食种类要多样化,注意色香味的搭配,刺激患者的食欲。对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应强调给予优质低蛋白0.5 g/(kg・d)低盐(

SLE患者长时间的日光照射,可致病情加重,而此点常常被多数患者忽视,故应嘱咐患者避免皮肤暴露于强阳光下,夏天要戴帽子,穿长衣长裤,戴防光眼镜,洗澡时水温不可太高,尽量不用化妆品,避免雷电、电焊对皮肤的刺激[2]。

2.4其他

由于SLE好发于育龄妇女,而妊娠往往会使患者病情恶化,因此过去妊娠生育曾经被列为SLE的禁忌证。而今大多数SLE患者在疾病控制后,可以安全地妊娠生育。一般来说,在无重要脏器损害、病情稳定一年或一年以上、细胞毒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等)停药半年、激素仅需小剂量时怀孕,多数能安全地妊娠和生育。非缓解期的SLE妊娠生育存在流产、早产、死胎和诱发母体SLE病情恶化的危险。因此不推荐病情不稳定的情况下怀孕。SLE患者妊娠后,需要产科和风湿科双方共同随访[2]。由于SLE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加上长期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患者容易继发感染。而某些感染又是SLE复发的诱因。应加强患者抗感染意识,在某些重要环节给予具体指导,如:保持口腔皮肤清洁,早晚漱口,勤换衣裤,注意保暖,防止着凉,流感期间,不要去公共场所、特别应避免与肺结核患者的接触,一旦出现高热,要及时就诊。

3 体会

通过对本组10例SLE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使他们从被动地接受治疗转变为主动地配合治疗,我们还针对不同患者不同情况分别加以细致指导,对同一患者疾病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使患者在稳定的情绪下配合治疗,使活动期患者症状得到控制,减少了复发次数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经过一年的随访,10例病人的平均住院次数降至1~2次,年住院日为15~35 d。因此可见,健康教育在SLE的治疗护理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460-465.

[2]王吉耀.内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060-1065.

[3]陈志娟.大剂量甲氨喋呤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副作用[J].临床医学杂志,2001,21(6):44-45.

狼的习性范文6

关键词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4)13-0045-0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的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本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书声琅琅也是校园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悄悄隐退。随着各种各样新的教学方法的不断涌现,传统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反而被舍弃了。许多教师忽视对学生读的训练,尤其是朗读训练。有的教师上课,大半节课甚至整节课都不让学生读读课文,只是一味地讲解、提问,理解能力相对较低的小学生不但没有明白老师讲的内容,而且对已学过的课文,也常常读不成句,更谈不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了。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特别注重加强朗读教学。

一、朗读可晓文中之意

古人对读书的重要性早有深刻的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强调了读书在理解文意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文章逐步理解的过程。只有多读,才能读得准确,读得流利,读得明白。小学语文课文大都浅显易懂,学生自己基本能读懂大体意思,因此,教师只要对难理解的地方稍加点拨,学生就能领会,无须再一句一句地去讲解。以读代讲,将大量的时间让给学生去读,引导学生边读、边悟,就会克服语文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例如有的老师在教《手》一文时,板书课题后这样引导学生:“手,我们都熟悉,但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手?这是双什么样的?是怎样长成的这双手?请同学们朗读这篇课文,注意我提出的问题。”琅琅书声过后,老师便提问学生说出课文的大概内容。仅此一遍,学生就基本能回答老师所提的简单问题,于是老师又提出更进一层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第二遍朗读。读后多数同学不仅能明白说出手的特点,而且能理解体现特点的句子。这说明学生完全可以靠读来自己理解课文内容。

二、朗读可感其文中之情

语文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时应注重利用课文形象创设生动情境,加强有感情朗读的指导,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朗读体味的机会。一般可按以下几步进行训练:一是在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自由轻声读;二是在理解课文时,让学生默读、齐读、自由读;三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朗读比赛;四是让学生在读中体味课文中的思想情感;五是让学生背诵词句优美的篇章和精彩的段落。特别在教学情感浓厚的课文时,教师可用诵读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如同亲临其境,让学生的感情,作者的感情与课文中人物的感情融为一体,以求达到对课文的深入了解。分角色诵读也是体会人物感情,提高情感感受力的有效手段,在教学有多个人物的课文时可以随机使用。分角色诵读时要指导学生紧扣重点词句,读出语气,挖掘出文中情,让学生互相感受,加深理解。

三、朗读可知作文之道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都是强调读对写作的作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时,不是语言贫乏,枯燥苍白,就是言不由衷,辞不达意。究其原因,除少数学生是因为认识水平较低、表达不明外,大部分学生是因为腹中无货,平日缺乏语言积累。这种现象已成为制约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瓶颈。朗读训练尤其是背诵,是丰富学生语言、发展学生思维的最佳方法。小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年龄,在会读、读熟、读懂的基础上,进一步朗读和背诵,就能够把别人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进而得心应手地运用语言。因此,教师应抓住儿童时代的宝贵时光,指导学生多背诵一些优秀作品。小学语文课本入选的课文,不少是中外名家佳作。这些课文在语言运用和写作方法上都是值得学习的范例。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读,读的多了,慢慢地思想内容有了,篇章结构也有了,语感文采也有了,字、词、句、语法、修辞一古脑儿就全都有了。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由感至悟的过程,也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可能快速见效。如学习《燕子》这类的课文,让学生通过一遍遍的读,逐步体会作者叙述了燕子的哪些特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是用什么方法写的,等等。这样,以后遇到描写动物外形的作文,学生很容易从模仿入手,写出基本合格的文章。

四、朗读教学有利于儿童审美能力的培养

真善美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朗读教学中的美是多样的,音律美、节奏美、画面美,这是文字赋予我们的美,而这种种美是借助朗读教学体现出来的。

现在所使用的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绝大多数课文是文质兼美的。教师在讲读过程中,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将文学作品中具体生动的形象渗入学生的心灵,诱发他们去想象,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培养他们发现美、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就能培养他们一定的审美能力,同时使学生在理解和感悟的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