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作文下雪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作文下雪了范文1
一、创设情趣,激发兴趣,创造“生活”
根据儿童好奇心强,形象思维居重的心理特点,我们通常以图片、实物、课件或课文剧等作文相关的直观景象导入,把学生带进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或者以说故事、猜迷语、绕口令、做游戏等趣味活动导入,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将学生导入快乐的氛围,放手让学生尽情地玩,尽情地说,让学生于玩中得到亲身真切的体会,于愉快之中引导学生边玩边动脑筋,仔细观察,合理想象,真实叙说,调动学生的眼、脑、口、手一齐参与。这样学生现场取材,既有内容,又乐思乐说乐写,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组织活动,丰富“生活”
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能为学生提供绝好的写作素材。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字。”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的一部分。”如果把活动与作文结合起来,学生在活动中必能动脑、动口、动手、动感情。为此,我们结合时令、班队活动、课外活动及学生实际,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种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如“寻找春天”“秋色满田野”“雪飘校园”“为家乡(校园)增添绿色”……活动的过程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作文内容。例如,上学期末,我们这里下了一场大雪,我及时组织学生结合《第一场雪》在校园观察下雪、雪中校园的花草树木等。同时,还组织学生打雪仗、堆雪人,并参与他们的活动。这样,不仅学生玩得开心,融洽了师生关系,同时使学生感到有话要说要写,要告诉别人。后来的习作表明,学生大多写出了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的习作。
新课标指出:“应当发挥学生的潜力,创造各种机会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逐步养成爱动笔的习惯。”实践表明,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学生在愉快、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接受知识,表达对事物的感情,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使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关注周围事物,引导观察,发现“生活”
“生活是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没有生活实践,则无从谈写作。”我们发现,凡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热爱生活、关注周围事物。生活当中有许多不引人注目的事,只要善于提炼,培养学生一双敏锐的眼睛,去观察、思考,养成习惯,写文章就会成为趣事、乐事,就能写出真情实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请你教给学生观察和看见周围世界的各种现象吧。”因此,要引导学生时时处处留心生活,观察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养成勤于观察,勤写日记的习惯,对事物观察真切才能得实在,观察细致才能写得具体。为此,我们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敏锐感知力,逐步形成勤于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如写一处景物,我们让学生到田野、校园仔细进行观察。观察这些地方有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哪些景物最能反映田野、校园的特点?这些景物是怎么样的?在观察和关注生活中学生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感触,从而写出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四、加强课外阅读,积累“生活”
小学生作文下雪了范文2
关键词:小学;起步作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2-266-01
小学生作文起步训练,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如何扎实、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是我们要探索与实践的课题。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在小学起步作文教学方面做以下尝试。
一、发展学生观察、说话、思维、表达能力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加上平时没有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或是观察不得法,在写作中普遍存在“无话可说”的现象。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选择学生可感可看的事物,教给观察方法,我先让学生观察静物为主,注意观察顺序和观察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文具盒、台灯、教室、自己的房间等。接着,扩大观察范围,从室内到室外,由静到动,从颜色、形状、大小到发展变化,从看、听、想等方面写动态片断。如指导写“我们学校的花坛真美”片断,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并要求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清楚,让学生观察到的东西说出来,这常常是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因此,把观察到的事情说出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我经常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按要求说一、二段话,同桌互说互评或通过口头作文比赛,赛后评议。学生说的,其实也是形象画面的观察在头脑中建立之后如何用语言文字表述的问题,这就是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又可以反过来解决学生观察时因受时间、地点、角度的限制而产生的困难,可应用思维方法去完善事情的全过程,丰富写作内容,使表达更完整。
二、引导学生说好一句话,写通一句话
1、口头表达。低年级小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句子结构形式的把握正处在培养、发展、提高的时候,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注重言语的规范。他们对“句”的概念比较模糊,因此,首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在头脑中有“完整句”的印象:“谁(什么)干什么”、“谁(什么)是什么”、“谁(什么)怎么样”。当然,这要由浅入深地进行,也就是先说后写。
说话,这对学生来说,是件极其容易的事,在上学前,他们已拥有一定的经验,但并不一定规范,为了让学生的头脑中有扎实的句子的概念,可以从下面的两点入手:
(1)识别句子的各部分要素。比如:老师说出一句话:“小鸟在树上叫”,让学生找出“什么”“怎么样”这两部分。
(2)判断句子的完整性。如出示以下内容:①下雪②春风吹醒了笋芽儿③我的妈妈 ”让学生判断一下,哪些是完整的句子,哪些是不完整的句子,并说说理由,给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这两方面的训练并不是只靠这些题目就够了,平时要加强,可以是有意的集中练习,也可以是在教学中无意的分散指导,贵在持之以恒。这些句式的训练加强了学生说话写话的逻辑性和规范性。
2、书面练写 。口头表达到位后,更重要的是书面练写。低年级书面语言的练习要从兴趣着手,立足生活与教材,设计一些轻松、简单的练习,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得到发展,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练写四要素句子,句式是“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内容不限,自由发挥,心里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2)变换句式。如“把字句”改写成“被字句”,把表示时间、地点的词提到句子前面,两句话合成一句话等一些简单的句式变换。
(3)扩句。如:出示句子“娃娃哭了。”再写“娃娃( )地哭了。”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上时间和地点。
(4)随意写句。如给定一个词语,写一句话日记,我曾让学生用“长大”写一句话日记,有学生写到:“我长大了,一个人睡觉不怕了。”“我家门前的小树长大了。”所写的句子不但完整,而且富有情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学习课文后,让他们任意挑选一个词语写一句话,内容的题材可以是学校生活,也可以是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给学生以足够的自由度,这样他们写起来特别来劲。
这样的练习起点低,坡度小,学生的兴趣浓厚。兴趣的确是最好的老师,经过一个阶段的练习,学生完全有能力把句子写完整、写通顺,部分优秀的学生并不满足于一二句话,能写一段话。我从心底里感到高兴,每天我总喜欢把学生写得较好的句子在班里读给大家听,与大家共享,给学生适时的表扬和鼓励。此时此刻,教室里往往传出阵阵热烈的掌声。
三、立足教材,读写结合,习得写作方法
进入三年级以后,每次学习课文,我都要抓住课文最大的写作特色做文章,精心设计,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文章精妙的表达方法。不仅注重课堂小练笔,更注意把学课文与教习作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习作中恰当地运用本单元所学到的写作方法。比如教学单元课文讲的都是名人故事,习作要求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学生在学习课文时重点了解了文中事件的过程,知道作者为什么写那件事,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习作时他们才知道要写值得写的事,把事情想清楚了再动笔写。
语文教材里的课文都是专家精心选编的经典篇章,犹如一座散发着光芒的巨大宝藏,有许多好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完全可以不避嫌疑,充分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分析、归纳,并用来椭自己写好作文。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习作方法就是作文的规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习作方法,写起作文来才会游刃有余。
四、批改作文紧扣重点,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
小学生作文下雪了范文3
关键词:指导 积累 写作素材
一、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在观察中积累写作素材。
1、观察要抓住特点,按顺序展开。世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两个人,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就是说人物与人物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总是存在着区别,而决定着他们之间的区别的就是他们的特征。因此,观察时首先一定要善于抓住人物和事物的特征,一年中的四季都有不同的特征,季节的变化会引起景物的变化,每个季节的景物都有特征。再如人物,从外表特征上看有男、女、老、少,有高、矮、胖、瘦,而表情上的喜、怒、哀、乐则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所有这些是在观察中都是要留心的。观察得越仔细,写作时才会更好地写出他们的特点、差异。其次,观察把握好角度,要确立好观察点,根据表达的需要,可用定点观察也可采用移步换景观察的方法,或仰视,或俯视,或远眺,或近观。再次,要注意观察的顺序。要学会按从上到下、从近到远、从外到内、从主要到次要、从部分到整体、从人物到景物等不同的顺序去观察。只有观察有序。写作时才能言之有序。
2、观察要细致,要善于从小处着眼。观察时不能只着眼于大概轮廓而忽略了细节,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小处着眼,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小题材。大喜大悲的事情、不同凡响的人物,固然值得一写,但学生经历得更多的是平凡而普通的生活。因此,教师耍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用心去体验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平常小事。“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处小景、一件小事、一点变化、一个秘密,只要触动了情思的。就是作文的好材料,小喜小悲也可以写。为锻炼此能力,积累写作素材,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准备好观察记录本,他们把每天中真实的、新鲜的感受分成人物、事件、景物、场面四类简单地记录下来。这样,学生从“小”察起,日积月累,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
3、观察要精于思考,用心去体验。人人都在观察,但并非人人都会观察。如果观察时仅仅带上“五官”,不用上自己的”心”,所获得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大家一起外出观察,回来写的文思泉涌;有的回来却感到一无所获,写起来一筹莫展,无法动笔。这是因为后者在用五官观察时没有开动脑筋边观察边思考,而是光观察不思考,收获当然不同。观察离不开思考。因此,观察时不仅耍用眼去看,用耳去听,更要用脑去想,一句话,就是耍注意把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做到边观察边思考,对所观察的事物产生新鲜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如让学生写《家乡变了》。我们可要求学生们用独特的视觉去观察家乡的具体变化,如从住房变大、道路变宽、小区变美、休闲娱乐方式变多等角度反映家乡新貌;还可以另辟蹊径,要求大家在观察家乡变化的同时,要注意环境保护这个社会问题。其次就是观察中思考要有深度。如观察中发现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就应该想一想,为什么不同?看见一处景物很美,也要想一想,它怎么美,美在何处?我们该用怎样的语言来形容它才好?
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在体验中积累鲜活素材。
1、用心体验学校生活。学校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在学校这块纯洁的净土上,教师用辛勤的汗水播种着希望,学生用聪明的才智收获知识的硕果。学校生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反映学校生活的题材是相当广泛的,在写作时,我们要选择那些新颖的,具有时代特色和典型意义的材料来写。教师应该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益的集体活动,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如故事会、辩论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文艺晚会、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这样在写作中就会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写作的欲望也会被不断激发。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演讲比赛、读书竞赛、科技创新竞赛、征文竞赛等,赛赛耩彩纷呈,只要去用心体验,就会不断丰富其写作的素材。
2、用心体验家庭生活。家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天地。有关家庭生活的写作题材也不少,如可以写至爱亲情、家庭教育、文化生活、经济变化、喜事乐趣或矛盾苦恼等。作文即做人,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时时处处渗透品德教育,在生活中育人,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如让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让他们在学会一些劳动本领。教师还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学会感恩,尊敬、孝顺父母。有一次,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回家后给父母或其他长辈洗一次脚,并提醒学生下节课要开展课堂作文竞赛。师命难违,绝大多数学生硬着头皮给长辈洗了一次脚。这对他们来说还真是破天荒的第一次。第二天写作前,我先让学生说说“洗脚”的感受,然后再动笔来写。大家通过再次用“心”去体验自己“洗脚“时的内心情感波动,文章写出来真切感人。
3、用心体验社会生活。小学生生活圈子小,他们每天从家里到学校,“两点一线”式的生活难免使视野受到限制,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鼓励学生走向“十字街头”:要积极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的全过程。例如,节假日不妨走出户外,看球赛,搞调查,观花乌;也可以三五结伴,游名山大川。观乡土人情,品题咏镌刻:听民谣、谚语、笑话,听商贩巧舌如簧地推销商品,听导游娓娓动听地讲解本地名胜;议时政,析美丑,尝试即兴采访: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劳动,争做环保小卫士……作文与一个人的社会生活阅历和文化底蕴密切相关,如此多看、勤听、常说,并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何愁写起作文来不左右逢源、言如波涛?教师还应该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益的,如外出参观、游览、访问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了解新闻、时事,把对社会生活的思考和认识纳八写作范围。社会生活为写作注入了活力,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应该多加关注。
三、引导学生养成课外诵记的好习惯,在诵记中拓展写作素材。
1、读书看报,积累素材。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不输入,何来输出?阅读是积累及写作的基础,积累的东西越多,写起来就越得心应手。因此,教师要有选择性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读书看报的好习惯,以开阔视野,为写作积累素材。学生要多看,看古今中外名著名篇,看同龄人的佳作,看《中国少年报》、
写出好文章,必须多读好文章,这是所有成功者的经验。古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2、写读书笔记,强化记诵。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不作笔记,如过眼烟云,无踪无迹。读书笔记的内容不拘一格,可以是精彩语句的摘抄。可以是内容要点的概括,也可以是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要准备一个笔记本,将看到的好文章、好素材随时记录下来,分门别类进行储存。如果是属于自己的书报,可把全文剪下来,贴在专门的剪辑本上。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圈、点、勾、画,学会做批注,长期坚持,不仅能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必然能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写作素材的积累。对一些精彩句段、名言妙语,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吟咏体味。最终背诵下来。背诵多了,自然词汇丰富了,写作时自会左右逢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章之”炊”,就是由字、词、句之米组成的。所以学生在阅读中要多做有心人,强化记诵,使自己的语言“丰富”起来。
四、有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不断创新作文选材。
“文章切忌随人后”、“文章何必哭秋风”,作文教学要创新,教师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选材上勇于创新。选材上的创新体现在所选取的材料新颖、独特、不落俗套等方面。目前,在作文选材的问题上,有的教师并没有注意到创新的问题,学生的创造力没有得到施展,作文。选材单一”或“人云亦云”。材料陈旧,文章雷同率高。比如写歌颂老师的文章,学生总爱写老师带病工作、深夜备课、冒雨补课之类的内容;写母爱,往往是孩子生病,背着孩子上医院,或冒雨送伞等,让人~看上文,就能猜出下文如何如何。要克服这个毛病,教师应精心设计和组织。有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广开思路,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