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能化转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能化转型范文1
2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中必要的组成部分,在解决就业、活跃市场、提供民生服务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定增长、民生改善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在增加国家税收、财政收入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小微企业数量为10140万户,占全部市场主体的90%以上,随着各地方政府努力改善营商环境,积极落实大众创业政策,小微企业数量剧增。但是由于小微企业的特点,其经营风险较高、抗风险能力弱,经营管理中也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财务管理模式、财务工具及财务目标存在较多问题,不能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财务支持。
3小微企业财务管理概述
3.1财务管理模式分析
目前,除少数微型企业经营活动不连续外,开展实际经营活动的小微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一般采用财务外包和独立设置财务机构2种模式。
财务外包是通过记账公司完成财务服务。这类小微企业为了控制成本,一般不设立专门财务机构,除货币资金管理放在企业内部外,其他业务如财务核算、纳税申报等外包给记账公司或者兼职会计。该模式的优势是企业能以较小的费用成本完成基础财务核算任务,特别是税务申报工作。同时,该模式也存在一定缺点,因记账公司只提供核算和填报税务平台等规范性流程服务,财务决策、战略分析、业务指导等关乎企业长远发展的服务欠缺,数据挖掘和决策建议等服务水平较低,对小微企业的价值创造与持续发展不能提供支持,加上财务数据存放于第三方,不便于小微企业及时查阅,财务仅仅解决外部需求,很难对内创造价值,财务服务与业务决策基本脱节,管理会计无法发挥作用。
设立独立机构的财务管理模式一般适用于已经发展较成熟的小微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活动,已经度过高风险期,并有继续扩大规模、向管理要效益的需求。此时,企业会健全管理机构,设置财务管理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加强业财融合,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
3.2会计电算化普及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各类个性化的财务软件、平台被广泛应用,会计电算化在小微企业基本普及。小微企业中设置会计机构、配备财务人员的企业普遍实现了电算化,主要选择了总账、报表、固定资产、应收账款等模块。除了制单、审核、对账等需要手工操作外,核算工作都实现了自动化,少数企业也使用Excel配合手工账方式完成财务核算,极大地减少了记账、算账、查账、报账的工作量。财务外包的企业也由记账公司根据不同的客户分别设置账套,实现信息化核算。但是,这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对大数据、智能化工具应用较少,数据分析挖掘不足。
3.3财务活动单一,财务目标短期化
小微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比较单一,一般依附于价值链的大中型核心企业而存在,或者满足于终端消费市场,因此,在财务管理活动上主要以财务核算、营运资金管理为主,很少涉及项目投资、证券投资、股权设计、融资上市、利润分配等问题。由于小微企业的主要目标是满足持续经营需求、解决生存问题,与企业目标对应的财务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同时,规避短期风险,保证财务资料规范、合法报税、满足融资需要等。由于缺乏对企业价值的关注,对未来现金流量的考虑不足,使得财务管理目标短期化,增加了企业风险。
4小微企业智能化财务转型的策略
4.1加强业财融合
业财融合是财务智能化转型的前提和基础,将业务和财务相互结合,使得小微企业的财务人员或第三方记账单位对企业的业务有更深入的了解,也使业务人员及时掌握财务数据,科学准确地指导业务。基于以上目标,在业财融合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内容:第一,建立业财融合机制,小微企业行政部门大多集中办公,信息传递方便快捷,这为业财融合提供了条件。为保证信息传递不受人为因素影响,也避免随着企业规模扩大沟通日趋不畅,要建立业财融合的有效机制。例如,企业经理定期召开经营决策会议,召集业财部门共同决策;制定信息传递制度,保证时效性和通知到人。第二,借助移动办公手段,广泛运用智能化办公程序,通过智能手机实现数据上传、查阅、分析、审批等工作,提高业财融合的效率和准确性。第三,实施必要的绩效管理。通常,企业建立了成熟的业务人员绩效管理制度,但是对财务人员的绩效指标不明确,为提高财务人员对业务支撑的积极性,应将财务人员的绩效与业务挂钩,实现业财利益一体化。
4.2搭建智能化财务与业务系统架构
首先,财务智能化必须依赖于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有效对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据需要;其次,通过系统数据采集、人工数据维护、外部数据支撑使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有机融合,形成企业大数据,原始的、分散的、海量的数据成为企业智能化财务分析的数据基础;再次,运用数据关联技术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分析方法理论、云计算、商业智能等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最后,根据不同信息使用者需求,运用智能专家系统提供更加准确的决策建议,提供可视化的图表及决策结论。
4.3合理选择智能化财务软件
财务智能化的转型,必然需要智能财务软件的支持,当前可选的高端智能化财务软件价格昂贵,动辄几十万元、上百万元,小微企业很难负担。小微企业对智能财务软件的选择可以参考2种模式。第一,租用在线智能软件平台。可以选择面向小微企业的云财务平台,适用于企业设有独立财务部门且配有专业财务人员的企业,例如,好会计—智能云财务,其可以帮助财务人员管理财务内容,智能提升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有效实现发票、单据一键生成凭证,自动匹配会计准则,自动识别会计科目。在税务工作中,能够实现自动生成税表,并具有直连税务局、一键报税功能,税务监控指标能够自动检查财税风险,最大限度享受税收政策优惠。第二,通过专业记账公司,例如,慧林记账公司拥有慧算账平台和大数据分析系统,为小微企业提供记账服务同时,兼顾智能财税服务,为小微企业提供诊断和数据支持,解决了小微企业缺少智能化硬件设施、没有存储大量数据的服务器及足够多的数据信息问题,为小微企业提供了大中型企业能够享有的数据服务。互联网和云计算共享服务器虚拟架构,清除了财务智能化的障碍,业务、财务数据的汇总和分析都在云财务上实现。
4.4提升财务人员的智能化水平
在实施智能化财务转型的过程中,能够将财务人员从重复性、流程化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进而从事有助于企业价值创造的工作。但是并不代表智能财务完全替代人工,并且智能化财务下的流程设计、系统维护、审核验证、政策解读、沟通表达还是需要人工完成。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具有智能化思维和理念,能够熟练地掌握智能化工具的使用,熟练地运用互联网、云财务、数据库等技术。为此,企业要树立勇于创新的思维,企业管理者要鼓励新管理工具的使用和实践,使人人敢于创新实践,主动运用新工具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对青年财务人员更要发挥他们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既要“以老带新”,也要“以青促老”,避免企业太过死板、理念陈旧、不愿改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小微企业要加强对财务人员、业务人员的培训,加快实现办公“无纸化”,费用报销“在线化”,在选用云财务平台的过程中,由平台方进行专门培训,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聘请专门的IT人员与财务人员对接,既提升财务人员的智能化水平,又能促进企业流程再造,提升企业整体智能化水平。
5小微企业智能化财务转型的实施流程
在确定了财务转型的目标,选择了适合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明确了实现途径及智能财务软件的功能之后,就要实施财务转型。为此,本文结合小微企业是否独立设置财务部门两类情况,梳理出智能化财务转型的流程,供小微企业参考借鉴。
第一,对于没有设立独立财务部门的企业来说,需要在企业之外的第三方记账机构内实现智能化转型。首先,由记账公司与小微企业签订委托合同,保证小微企业的数据、账号安全,同时,方便小微企业共享记账公司的大数据。其次,小微企业业务部门通过云平台将财务数据分类上传到数据库,双方在平台内实现对接,完成从远程提取发票信息、票据沟通、业务凭证、纳税申报直到归档的全面会计核算流程。实施过程中,小微企业业务部门可以利用客户端APP或者图像识别系统自动扫描发票等票据信息,系统完成校验真伪,将财务信息和业务数据实时传递给记账公司,记账公司实现实时记账,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票据的传递成本、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业财数据同步传递,实现了业财融合。同时,财务数据、财务报表无须等到月末才能查看,而是随时可以查阅。最后,双方共同读取数据,小微企业可以随时查看并管理数据,记账公司运用大数据分析提供智能化财税服务,将结果通过客户端供小微企业实时查看,保证数据真实、完整、及时地反映给企业。企业业务部门随时能够以可视化的图标形态看到当期数据与往期数据的对比情况,便于纵向比较。同时,可以看到企业在同类型企业中的位次,便于横向对比,还可以进行财务指标分析,测评企业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纳税风险等,尽早地规避风险。
第二,对独立设置财务部门、配备财务人员的小微企业的智能化转型要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这类企业一般为生产型企业或者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的成长型企业。这类企业大多可以运用在线云财务平台或者少数选择自建智能财务平台,这里主要介绍在线云财务平台模式。首先,发生业务时业务部门运用图像识别系统上传电子票据或者以扫描二维码读取数据的形式上传信息,智能票据分析系统自动识别对比验证,并对发票、银行单据、费用票据进行信息整合,分类存储到各个模块,并保存路径,上传到云财务系统,传输到财务系统中,生成不同的标记,便于查找。对系统不识别的票据,将会做提示预警,转入人工修改审批。其次,业务信息转入云财务平台后,企业可以通过大数据结合人工智能凭借记账流程经验,自动生成记账凭证,自动形成摘要。云财务与互联网对接,随时调整会计工作流程,保证会计数据实时符合最新要求,智能校验系统还可以自动对账,对比对有误的信息进行预警,转人工处理。最后,小微企业税务服务是重点,云财务实现了增值税进销项发票自动比对,具有一键报税、审核税表、缴纳税款的功能。
智能化转型范文2
关键词:创意中心 微型产业链 艺术设计类 职业技能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9-0188-02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是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此培养模式在工科专业体现的较为突出并有较好的效果,而“技能培养”在国内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中应用较少。那么,高职艺术设计类也需要结合职业教育的核心特色,大胆尝试,同样探索出以企业为依托,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或设置校外实训基地,以真实的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
而现阶段国内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仍然较为传统,各专业较为孤立,缺乏专业特色,整体结构优势不够明显。正式这种针对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不强教与学,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和兴趣,在专业技能培养上也无法体现出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学生就业率下降,学生现有的专业技能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从而影响各专业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综上所述,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模块化职业技能需要更为系统的串联、统筹和特色平台搭建,因此转化平台搭建设的必要性,现实可见。
一、创意中心的微型产业链项目简介
这里的平台“微型产业链项目”是以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成立的创意中心为例,创意中心与企业对接,将承接的项目分配给各个艺术设计专业,通过项目驱动,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学内容和产品的设计成型,最终服务企业创造效益。创意中心就是这个平台,它将艺术设计类各相关专业的课程知识和校内外各种资源融合有效的串联,其目的是达到学生技能提升和校企项目开发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平台,成为面向市场、面向行业的艺术设计人才的培训基地。根据用人单位对艺术设计类岗位的知识技能和工作职责要求,构建以岗位工作能力为主线,以职业要求为标准,建立的一个类似于闭合性链条的创意中心。(如简图所示)
二、现状调研
在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基于创意中心的微型产业链搭建――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模块化职业技能转化平台研究》的基础上,本人通过以访谈和问卷的形式完成了课题研究的前期调研工作,论证了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模块化职业技能转化平台搭建的必要性。
1.学生的兴趣点调研
1.1现代社会人们更加注重对自我个性化的追求,对衣食住行等各领域的用品和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品已不再是一般的实用物品,而是由里到外,通过它的结构、形态、材质、色彩等给人以美和特别感的个性标志。作为高职艺术设计类的学生更加需要有敏感的专业素养,通过个人的情感、审美和大众文化的感知和理解定义出自身的学习兴趣和后期的设计理念、技术素养,发展方向。
1.2在自己所教授的课程反馈中,发现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点,这些兴趣点也有一定的共性。如学生喜欢成型的物品,学生在学习专业的过程中就可以发现,带有项目驱动任务的教学深得学生的喜爱,如选修类的产品快速成型、陶艺等课程,这些课程能够使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因为这样学生会在个人的动手技能上得到提升,当任务完成时,有成品的出现,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以及随之而来动力。
1.3基于创意中心的成立,学生们都兴奋不已,纷纷申请自己是否可以去体验锻炼。由此可见,现代高职学生的兴趣点与以往不同,不仅是学习知识,他们更多的是喜欢更早的进入社会实践中,不管自己是否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是否能胜任企业的要求,体验创业的成就感是高职学生的普遍心理期望。通过高职艺术类专业模块转化的平台搭建,就可以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同时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是抽象知识和实践体验有机结合。
现代高职艺术设计类技能人才所需具备的能力是敏锐的感知能力、分析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表达与沟通能力及市场预测能力。这些素质、技能的培养需要一个较为新颖、较为完整的体系的搭建去改进和培养,因此,这个微型产业链的搭建研究可以为学生提供提升自我能力的完整一个平台。
2.教师调研
通过对系部艺术设计类任课教师的访谈,总结反映出了现在艺术设计教学授课存在一些方面的问题。表现为,学生上课兴趣不高,学习积极主动性差,教学任务完成质量不高,教学进度不能正常推进。其次,学生的设计思路和设计创新性不突出,设计缺乏实用性,设计的是成品而非产品,最终导致没有独立完整的设计产品,同时与企业的实际技能需求相差甚远,学生就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从教学角度看,一般的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过于传统,教师教案的内容设计也缺乏务实性,教师希望可以通过一些真实的与企业对接的项目让学生去主动动手,教学过程有效实施。
3.企业、市场调研
高职学校定位是“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目前,机械、电气等工科专业正在适用。那么,艺术设计类专业又如何呢?根据艺术设计类学生到企业、公司去实习后的反馈,企业需要有工作经验的设计人员,不愿意耗费精力和财力再去培养刚刚走出学校的实习生。这就表明了,我们的学生能力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经分析,问题在于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没有实际的锻炼平台和熟练机会。
企业和学生出现的问题,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预警。教师的专业教授和学生的学习需要有机统一,如何实现这一统一性,一个浓缩专业的项目平台的搭建便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由此,学生可以在学校完成一个真正的项目实操,根据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场所、因地制宜,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可以充分突显职业院校优势。
三、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模块化职业技能转化平台搭建的必要性
1.学生学习专业只是停留于学习专业表面形式,而专业知识的融汇能力无法独立完成。所有的设计思路、理念都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因此,学生需要相关的教育教学为其搭建平台,去引导和帮助他们进入专业,规范的学习系统,完成从装腔作势的痞子青年到有技能有素养的文艺青年的蜕变。
2.学生学习专业提不起兴趣,即便有教师的精彩授课,可是传统的教学案例无法引发所有学生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便没有了学习的动力,这样没有兴趣点也就无法引发设计的激情,便没有了创作。
3.教师的教学任务无法有效推进,学生设计的产品缺乏创新理念和实用性,教师的教学科研处境尴尬。
4.进入企业后,学生发现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工作中无用武之地,专业与工作无法顺利接口,对于企业而言,一个项目所涉及的专业范畴较为广泛,对人才的需要也就较为全面。所以说一个专业的学习,如果没有开放、多元性的各个专业的统筹便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和市场的需求,高职学生三年的教育结果只能是未就业就先失业。
5.通过调查,在目前学校就业部门组织的大学生创业报名活动中,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学生对于这个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十分的高涨,据不完全的数据统计,艺术设计类学生参与创业培训报名人数占人数的60%以上,而且低年级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其中。可见,学生对这个平台搭建的渴望十分迫切。
综上所述,以艺术系创意中心为切入点,搭建艺术设计类专业模块的转化平台十分必要,这对于一个系,一群人,一个学校综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智能化转型范文3
2011年8月22日,顺德新一轮深入改革动作头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打响。其中最引起社会公众和学者关注的是,整个改革方案中,部分审批事务将转移给社会组织承担,社会与政府共同管理,不再是政府全部大包大揽。
二、公众行政参与理论
公众参与是行政活动论的代表观点,公众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利用行政。基于此,在行政的过程中,政府与公众应当相互协助,一起实现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
(一)公众行政参与的重要性利益相关人的参与是行政程序的中心问题。一方面,在行政法中,公众参与包含在程序正当原则中,后者是当代行政法的主要原则之一。行政机关做出重要的决定或者规定,应当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尤其是当行政机关拟作出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利的决定前,要听取他们的陈述和申辩。公众参与不仅仅是事前的,如果掌控得当,有相关程序制度保障,事中与事后的监督也是必要且可行的。另一方面,公众的行政参与涉及到方方面面,不仅包括行政决策,还有行政执法、行政监督等。
(二)公众行政参与的主体理论在行政程序中,公众参与是主体多元化的体现。多元主体参与行政决策可以促使行政机关考虑相关利益,这样能够促进行政决策的科学性与正当性,形成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同时多元主体参与也促成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妥协与让步,化解冲突与矛盾,提高办事效率,努力追求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和谐。
(三)、政府职能的转变公众参与与社会积极倡导的政府职能的转变在某种程度上相契合。公众参与意味着政府垄断权力的原有格局被打破,权力需要重新切割和配置,政府要将其手中权力让渡出来,交与社会和公众自我管理,以切断行政权的无所不在,转变行政权的无所不能。说到底,公众权力的进与退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权力的放与收。
三、公众行政参与下的政府职能转变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势许多问题最终都可以归结为度的把握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在公众参不参与之间,找到一个适宜点,这个点便是民意与法治之间需要达到的一个平衡点。对一问题的讨论有时候不是有新的发现而是有必要重申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康德有一个重要命题就是:人应该作为目标而不是手段。公民绝不仅仅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消极消费者,听任行政机关的命令和“摆布”,富有积极能动精神的公民是表达自身愿景,影响行政政策乃至公共政策的有生力量。
(二)政府职能转变的意义
1、促进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的健全。公众参与可以有效地实现自我的管理和自我的服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社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功能也日益完善,且表现出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的趋势,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社会功能越齐全;相反在一些落后地区,因社会自身功能不全,严重制约了政府职能转变的速度。
2、从政府再造的层面来说,公众行政参与是再造政府的推动力。一方面公众行政参与可以强化政府责任与服务的理念。在各种行政行为当中,有了公众的积极参与,政府便会认真对待权利,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另一方面,公众行政参与推动了政府从善政向善治的转变,实际上是政府权力向公众社会的回归,是一个还政于民的过程。善治表示国家与社会或者说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良好合作,从社会的范围来看,善治离不开政府,但更离不开公众。当前我国正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公众参与可以增加政府决策和管理的透明度,提高决策的科学和民主性,增进公众与政府之间关系的和谐,推动政府的再造。
智能化转型范文4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从物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来看,实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验是物理学科的灵魂,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和创新实验是新课程素质教育理念的展示,它可以使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标。实验教学具有其他教学内容和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在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四节《动能和势能》中,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提出了利用斜面、铁球、木块等器材组合开展的实验探究(如图1所示)。
但是,在实验中发现用这些器材组合开展实验探究存在一些不便之处。首先,被球撞击的木块在前进中位置倾斜,不便确定其被撞出的准确距离。其次,球在斜面上滚下时经常会偏离直线轨道,不能正撞在水平停放的木块上,且会从木块边缘滑落,课上要拣球,浪费实验时间。最后,在课堂上组合这些器材不能省时省力,组合不到位会使木块二次被推进的距离差距变小,实验效果不理想。为此,对教科书的探究实验进行如下改进。
一、“影响动能本文由收集整理大小因素”探究实验的改进
1.“影响动能大小因素”探究实验改进的装置图(如图2所示)
2.“影响动能大小因素”探究实验简图(如图3所示)
3.“影响动能大小因素”探究仪所需材料及制作方法
(1)所需材料(如图4~图5所示)
①主要材料:2块长50 cm、宽10 cm、厚2 cm的两面平滑的长木板;直径为2 cm的钢球1个;直径均为1.5 cm的钢球和玻璃球各1个;磁带盒1个。
②辅助材料:宽1.5 cm、长50 cm的皮尺(带刻度0~50 cm)、废笔芯3个、直径为2.5 cm、厚度为1 cm的象棋棋子3个,彩色广告纸若干张,小合页2对(4 cm×3 cm两片金属构成的铰链),门鼻儿1个(10 cm×3 cm,用于门上加锁),长9 cm、直径约为5 mm金属钥匙链一段,长4 cm、宽2 cm的一段钢尺,一段长细钢丝,螺丝钉5枚。
(2)制作方法
①挖凹槽,做轨道(如图6所示)。
先把两块木板表面推平滑,然后在两木板中间挖出一个深4 mm、直径2 cm的半圆形光滑凹槽,作为钢球运动时的轨道。
②连木板,做支架,成斜面(如图7所示)。
木板1做斜面,木板2做水平面。木板1背面中央固定门鼻儿挂上手链,就成了一个支架,可支可放。用一对小合页把两块木板固定在一起,木板1,2可随意弯折成不同角度,也可折叠重合放置。
③磁带盒再加工。
磁带盒作为被撞物体,通过它来反映物体动能的大小。磁带盒两宽边缘用胶水粘超过它厚度5 mm的长塑料条(材料即为磁带盒的侧面边),使其恰好横跨木板2两边,且卡在木板两边。当球撞击到盒子上时,盒子会在木板上直线滑行,它的位置不会倾斜,钢球也不会落地。
④贴刻度,做小旗,明位置。
木板2面向学生的侧面上粘贴长50 cm的皮尺。木板1(斜面上)从距自由端5 cm处每隔14 cm粘一红色纸条,纸条宽4 mm,这样斜面上就有了3条醒目的刻度线了;不同颜色的广告纸折叠成3面漂亮的旗面,旗杆为笔芯,木质的象棋子为旗杆的底座。3面小旗作为被撞击的盒子终止
转贴于
位置的标志。最后,木板统一涂上白色,仪器美观大方。
(3)使用方法
“影响动能大小因素”探究仪的使用(如图8所示):
①把画有3条线的木板1支起,成一斜面,木板2水平放置。
②水平放置的木板上放置一个经过加工的磁带盒,第一次分别用大小不同的球从斜面刻线1处自由滑下,观察磁带盒被推进的距离;第二次,磁带盒放回原处,让大球分别从刻线1,2和3处自由滑下,观察磁带盒被推进的距离。每次实验时,磁带盒到达的位置放一小旗。通过比较磁带盒被推进的距离来说明小球动能的大小。从而得出物体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是:质量、速度。
③实验数据(见表1、表2)。
二、用于“动能与弹性势能之间的转化”实验的设计
在本章第五节《机械能及其转化》中,课本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小实验来表现物体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化。实验室的器材及学生设计的实验大多能够体现动能与重力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但动能与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演示却很少。如何让实验能够真实、直观再现动能与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现象清楚、过程完整?如何使实验更便捷、用时少、效果好?经过笔者的摸索研究,把上述教具稍作改进,可用于 “动能与弹性势能之间的转化”实验的演示和学生的分组实验。
1.“动能与弹性势能之间的转化”实验的装置图(如图9所示)
2.“动能与弹性势能之间的转化”实验的简图(如图10所示)
3.制作方法
(1)自制带指针的弹簧
一段细钢丝自制成一段11 cm长、截面直径为2.5 cm、弹性良好的弹簧,弹簧一端留一段长5.5 cm的直钢丝,在长4 cm处向下垂直折1.5 cm长,且把1.5 cm长涂成红色,作为弹簧起始端标志的指针。弹簧起始截面上镶嵌一个大小与截面积相当的薄铁片,目的是为了让球撞击到弹簧上时弹簧受力均匀且不会卡住球。
(2)固定弹簧支架
在木板2自由端侧面中央位置,用螺丝竖立固定一钢尺,钢尺可旋转,用时钢尺竖起与木板水平面垂直,自制弹簧终端可以套在钢尺上;不用弹簧时,从钢尺上摘掉弹簧,旋转钢尺至水平位置,使其紧紧贴在木板2边缘。
4.使用方法(如图11所示)
让铁球从斜槽的顶端自由滚下进入水平槽中,在水平槽的一端固定一弹簧,观察到球与弹簧撞击的过程,说明动能与弹性势能之间的转化。
有刻度、用小旗确定被撞物体的位置,旗帜鲜明,对比明显。撞击弹簧时,弹簧被压缩、反弹、恢复原长的这个过程,用指针无论是从正面还是侧面,观察者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弹性势能与动能的转化过程形象直观。
三、该教具的优点
(1)简单易做,取材容易,造价低廉,便于自制和推广。
(2)结构简单,支架可折叠,轻巧灵活,外形美观。
(3)仪器附件大多为废旧物品,经济环保,变废为宝。
(4)易于操作,实验方法简单,能形象生动、完整地证明物理规律。
(5)能鲜明地展示实验现象,可见度、演示效果好,可用于教师演示或者学生探究实验。
智能化转型范文5
一、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实行新的方针并不能像实施成熟方针那样顺利,新的方针需要慢慢摸索实施,中间会伴随很多问题产生,这些问题需要及时发现并处理。
1.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体制没有真正实施
传统企业管理的思想对企业影响太深,虽然在企业的管理运行体制中接受了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但没有真正实施,因此,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经营模式并不成熟。也就是说,这些企业的管理中财务和业务还处于分开的状态,这也是因为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并没有得到企业足够的重视。往往企业运行中财务和业务需要相互融合,在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之间建立中间表,业务系统定期更新中间表的业务经营数据信息,存货核算系统提取业务数据信息进行审核,并计算出结果,此时也产生了财务记账凭证。将财务和业务分开管理就很容易导致信息失真,或者信息延误,造成企业决策部对市场反应迟钝,直接影响到企业市场发展。
2.信息技术软件设计不成熟
虽然很多企业不重视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但还是有不少企业在实施这种管理模式,并做了许多计划。企业财务一体化模式中核心部分是引入信息技术,也就是说,财务业务一体化建立在信息系统软件的基础之上。市场上各行业工作人员都是各司其职,那么问题就来了:设计信息系统软件的都是计算机行业的工作人员,他们对财务管理并没有相应的了解,所以在软件设计和执行实施中会有一定缺陷,这是毫无疑问的。刚开始可能只有些小问题,但是在软件运行中会有很多后续问题慢慢被发现,这有个时间段,而软件开发商对自己软件的维修处理有一定的期限,那么企业信息系统软件的维护就面临一个难题。
3.企业员工不能适应财务业务一体化的转变
传统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业务是分开的两个部分,因此员工熟悉这种模式下工作。但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改变了工作流程后,员工在工作执行上不能及时反应过来,依然遵循原来的工作方法,导致财务业务一体化达不到预期效果。此外,财务业务一体化建立在信息系统软件的基础之上,这要求员工必须会熟练地操作相应的软件,一些老员工就不能适应这种工作要求,这就降低了财务业务一体化执行力度。
二、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和财务管理职能转型
1.企业从根本上接受财务管理职能转换并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将会是企业管理的必然选择,为了企业的竞争力,企业需要真正接受这种管理模式,并积极投入到财务职能转化中去。但是,财务职能的转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企业需要做好准备并树立信心。财务职能转型对财务工作人员要求更高,这主要因为财务业务一体化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财务与业务联合的综合复杂性也要求财务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仅要熟悉专业本身,还要提高知识工具运用能力。此外,财务人员还要能利用良好的沟通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来获取有效信息。
2.加强部门之间的监督
企业财务业务刚进入实施肯定会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企业工作就需要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部门之间的监督包括:①业务部门与财务之间的相互监督,保证对一体化系统软件中所有业务信息,资金信息和决策信息的真实性、时效性;②监督部门对业务和财务部门的监督,保证工作人员之间无互相包庇的现象,使财务管理工作与业务工作能良好运行。
3.做好市场调研,不同企业采取不同财务管理职能转型决策
一个人的思想涉及一个方面,几十个人的思想就涉及几十个方面,人多“力量”才大。企业针对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做一些问卷调查,主要分为两大问题:了解对“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基本认识和“财务业务一体化”对财务职能的基本影响,对结果进行统计,针对其中问题设置改进方针。
智能化转型范文6
一、我国医药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现状及问题
医药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消费市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医药制造业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原料药生产出口稳居世界第一。2007-2017年,我国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从5967亿元增长至2820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6.8%,远高于同期GDP增长率。不过,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能力弱、竞争能力不强等问题突出,产品仍“以仿为主”,创新药欠缺,药品质量和疗效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随着近几年药品“带量采购”、“两票制”等政策的实施,对药企运营与成本控制提出更高要求和挑战,再加上疫情冲击,我国医药制造企业的收入和利润收到较大影响,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近几年一度出现下滑。在以上背景下,推动医药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我国药企向创新型技术型转型升级、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当前,我国医药制造企业数字化与智能化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据统计,我国有超过一半的医药制造企业处于单点信息化、数字化覆盖状态,系统间集成度较低;另外,仍有26%的医药制造企业处于数字化起步阶段。具体而言,我国医药制造企业数字化、信息化主要存在如下问题:第一是新药研发能力普遍偏低,研发阶段信息化支撑手段缺乏。当前医药研发需要强大的平台及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支撑,我国医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仍处于传统医药研发阶段,缺乏信息化手段及数据的支撑,导致药物研发耗时耗力,且成功率低。第二是医药生产阶段信息化及自动化大部分处于单点覆盖阶段,未形成端到端集成。一方面部分生产环节还未实现自动化,这在中成药制造企业中较为常见,如药材预处理、药物提取、环境控制等环节,仍需要大量人工参与。另一方面,医药企业信息化与自动化大部分互相分离,生产过程中的数据没有得到实时收集以用于研发、生产过程的控制及管理。第三是企业营销流通、产业链协同等环节信息化水平普遍偏低。我国医药制造企业对药品营销渠道管理、营销数据的实时跟踪及数据分析能力普遍不足。同时,当前药企普遍缺乏互联网营销及用户服务类平台,基于线上的创新发展观念薄弱。另外,医药制造企业利用信息化平台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上下游企业数据同步、资源及业务协同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短板。
二、我国医药制造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推进创新发展建议
基于我国医药制造企业数字化、自动化现状及问题,为推进我国医药制造企业运营升级、产品及服务模式创新,提升行业在国际的综合竞争力,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升研发、生产、营销流通、用户服务等环节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同时推进企业各环节系统间集成及数据共享流通,最终实现智能化研发、智能化生产制造、智能化企业管理等全新生产运营模式的构建,具体建议如下。
(一)研发环节数字化
医药研发环节数字化是目前我国医药制造企业存在的最大短板,也是企业加强创新药开发力度的关键一步。研发环节数字化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一是企业内部要构建统一的研发基础数据库,如电子实验记录、仪器原始数据、化合物/生物样品数据、生物活性数据库等,实现研发过程中各类数据电子化、标准化,并实现基础数据库在企业内部的数据共享。二是完善企业级的研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研发流程集成。构建医药研发平台,建立标准化的研发流程,基于研发平台实现研发流程集成。基于研发平台推进研发数据的整合和开发利用,实现对研发进程和研发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提高实验效率,加快药物研发进程。三是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辅助研发创新。医药制造企业应和专注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开展广泛合作,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药物研发、临床试验过程中的应用,以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例如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药物研发、临床试验等阶段进行大批量文本分析及预测、虚拟药物筛选、病例分析及临床匹配、晶型预测、发掘药物新适应症等工作,以提高药物研发效率。
(二)生产环节数字化
医药生产环节应重点推进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加强各环节智能化系统的整合,逐步形成贯穿整个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控制体系。由于化药、生物药、中药生产数字化基础存在较大差异,建议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具体方案。具体建议如下。一是中小企业首先提升药品生产关键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推进智能装备、智能传感器等智能设备的普及,加强提取、浓缩、醇化、干燥、灭菌等关键环节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部署,逐步实现各个环节工艺参数和质量控制参数(如温度、流量、压力、液位、质量、浓度等)的自动采集、监测、分析、集中显示、报警和控制,简化生产流程,减少人工干预。二是逐步形成贯穿全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体系。在关键环节自动化系统部署基础上,推进各环节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整合,形成贯穿整个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控制体系,强化生产制造各类参数数据汇聚与分析,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快速、合理、准确传递与共享,全面提高生产制造过程信息化管理能力。三是完善企业生产类信息化系统建设及综合集成。完善生产执行(MES)、环境监测、药品质量监管、仓储管理等生产信息化系统建设,实现生产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数据、物料、能耗等数据接入到生产信息化系统中,实现数据的实时监测及分析应用。推进生产信息化系统间集成及数据共享流通,形成集管控、优化、调度、执行和经营于一体的生产新模式。
(三)营销流通及用户服务环节数字化
营销流通及用户服务环节数字化是传统医药制造企业较为欠缺环节,随着“互联网+”在医药及医疗领域的渗透,营销流通及用户服务环节数字化成为医药企业进行精准营销、开展服务化转型的关键。具体建议如下。一是搭建精准营销平台。医药制造企业应联合医药流通企业打造面向基层医疗市场的数字化精准营销平台,重点探索医药产品精准营销方式,提高资源投放有效性。一方面基于精准营销平台整合下游终端客户资源,汇聚营销数据和客户数据,掌握药品流向动态,对渠道终端(如医院、药店等)营销数据进行实时动态管理以辅助差异化营销科学决策制定、渠道优化、终端覆盖等。另一方面基于新媒体环境,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分析医生社交网络、阅读量和转发量、医学信息浏览记录等线上数据,挖掘医生使用偏好,实现有的放矢、精准营销。二是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医药新零售、健康服务平台。医药制造企业应探索建设B2B、B2C电子商务平台或与大型医药电商平台进行合作,实现营销渠道下沉,推进线下线上全面融合。另外,有实力的医药制造企业可探索建设企业数字化服务平台,并和线下医院、体检中心、理疗中心、药店等实体机构进行密切合作,将数字化服务平台向线下机构及个人用户延伸,基于平台开展药事个性化远程咨询、疗效数字化评估、远程审方、健康监测、健康管理等。同时基于平台沉淀消费者疾病谱变化、健康需求和消费习惯等数据信息,开展C2M反向定制化研发生产。另外,医药制造企业应积极与数字化诊疗平台、互联网医院等平台类企业合作,联合推出慢病管理、术后跟踪等服务,包括在线诊断、药品购买配送、用药跟踪等,形成“医+药”闭环,延伸大健康服务半径,创新开展营销模式。
(四)企业运营管理数字化
企业运营管理数字化是医药制造企业实现内部运营升级的重要手段,通常包括企业人财物的数字化综合管理、企业数据汇聚及综合分析、企业智能决策等。具体建议如下。一是推进企业运营管理数字化升级。针对中小企业,建议通过实地部署或采购SaaS服务等方式,推广办公自动化、企业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等运营管理类信息系统的使用,加强企业管理精准管控能力。对于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建议推进运营管理类系统与药品研发、生产制造、营销流通、用户服务等环节信息化系统的整合,实现研发、生产、营销、用户服务、企业运营管理相关流程及数据的融合贯通。二是提升企业大数据创新应用水平。建议有实力的医药制造企业打造企业数据,盘活企业全量数据,实现企业各环节数据的汇聚整合、提纯加工、数据分析、数据应用服务等,形成基于大数据分析与反馈的工艺优化、流程优化、设备维护与事故风险预警、精准营销及用户服务能力,实现企业生产与运营管理的智能决策和深度优化。三是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信息化协同。加强医药制造企业与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的协作,通过系统整合、流程打通等推进上下游企业生产要素互通共享,逐步实现产业链互联、平台协同、要素融通,推动产业链企业生产和服务资源优化配置。
三、推进医药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