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范文1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必修课模块 选修课模块 整合意识

在课程设置上,根据高中语文教育的目标要求及语文学科的特点,整合学生的经验和语文学习的内容,高中语文新课程采用了模块设计方式,设置了必修课模块和选修课模块,构成了相对完整而又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较之以往的单元式设计,课程的模块化设计具有更强的综合性和相对独立性,使语文学科内部的结构有了重大突破,这就要求建立综合性的内容体系,通过模块的综合化实现课程内容的整合。在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模块与模块之间,建立合理的逻辑关系,对现成的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增减,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一、对必修与选修教学的困惑

实施必修和选修教学,教师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教学究竟有什么不同。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区别在于必修是基础,要普及;选修是发展和提高。选修课的学习要求更高一些,课堂教学的容量应更大一些。然而由于高中必修课的教学时间太少,因此很多教学目标尚未落到实处,学生的基础还比较薄弱,而选修教材的课文事实上难度太大,数量太多,学生连基本的理解都未解决,何谈实现选修课鉴赏和探究的目标呢?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费时太多,所以在选修教学的实践中不少老师难以舍弃传统的必修课讲授式教学。

由于当前教学的实际困难,绝大部分学校都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选修,选择性已经打了折。不少选修课的内容学生不喜欢,然而却必须学。对此最有力的观点是,学生总是不成熟的,他说不喜欢不代表他真的不喜欢,而是需要老师的引导,因此限定选修也是十分必要的。学生不成熟,需要老师为他们作出判断和选择,这是符合目前学生的学情的。

从理论上讲,选修课不能上成高三的复习训练课、语文知识专题课、语文学术研究课,也不能上成架空的人文课,它应该在发展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能力的训练;教师既不能把课上得太传统、太死板,又不能片面夸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既不能以知识为本位,又不能抛开基础引申和发挥。总之,选修课的教学尤其需要在基础性与选择性,人文性与工具性,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种关系之间寻找一个合适的“度”。

二、必修课教学中“阅读鉴赏”与“表达交流”的整合使用

新教材遵照语文学习的规律,用语文的基本要素构建模块化的教学系统。一方面是“化整为零”,把整个教学内容系统分解成不同模块,另一方面“聚零为整”,在教学及学生使用学习中,各个模块可以灵活组合。以下我结合课文实例就“阅读鉴赏”与“表达交流”部分的结合使用作论述。

1.“表达交流”对“阅读鉴赏”内容的拓展应用

“话题探讨”——以简括的语言归纳及总结出有关的写作规律。如1册“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中的话题探讨,其中所点拨的“从生活中感受到那些令人心动的东西”,这是对本册第三单元中课文选材的规律性的简述。“写法借鉴”——这是“话题探讨”的延续,是对其知识的拓宽。如1册“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的“写法借鉴”中,对“话题探讨”中的“令人心动”的提法从几方面做了进一步阐述。“写作练习”——这是对前两个板块中论述的写作知识的延续,是对其的应用操作。这部分用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形式,便于学生发挥。从以上不难看出,“表达交流”部分中的三个板块之间的联系密切,形成一条龙的写作训练模式,而且与“阅读鉴赏”部分吻合。在教学中应注意这些联系点。

2.注重阅读与写作的密切联系

把阅读作为写作的基础,引导学生从范文中探究写法,从中学习“应该怎样写”。这些范文,阅读教材文本也是写作的范本,如1册“表达交流”中的专题“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写人要凸显个性”“写事要有点波澜”可以与“阅读鉴赏”第三单元范文对应。

三、选修教学中对单元整合教学的再思考

1.研读教材要有整体意识

选修教材的难度大,容量大,若以传统经验和传统方法教,则必然教不完教材。上选修首先要以整体意识研读教材,通览整个单元的全部内容。如可以由课后“导读”、“思考与探究”及单元总结得到对单元的深入认识,明确本单元教学重点。高考并不依据某一种版本的教材,只有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他们才能举一反三地应对考试。教师应该思考用什么方式教完教材,通过教学,学生是否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兴趣,是否懂得用什么方式思考问题,通过什么途径可以解决问题。在某个领域的学习中,学生只要有了一些涉猎,能突破一些重点内容即可。如果不顾学生语文基础的实际,不顾及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必修课的形式赶进度,以教完教材为目的,又或者好高骛远,就只会成倍地加重学生负担,使他们产生厌学心理,教学效果必然不佳。

2.科学有效地用好教参

“教参”即教师教学用书,它不仅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而且仔细读它会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中明确教学的重点,也能得到探究的启发。但是教参的资料太多,教师在使用教参上的资料时,必须进行筛选和整合,将相似的观点归类,将精华之处凸显出来加以吸收。一些“相关资料”是值得细读的,也许能启示教师引导学生做相关的探究。另外,教参上的资料多半是摘自专业的学术研究书刊,其设定的读者对象是学术研究者,其中有许多专业术语,并且有些表述是云里雾里的。教师要将其重新措辞加以呈现,使之通俗易懂,简洁明了,使学生好读易记。

3.因材施教调动学生主体参与

选修课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灵活采用不同的教法,总的来说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课文,不同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度取舍,不要为了实现“探究”的目标,勉为其难。具体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这样读懂字词句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为了读懂而读懂,这样比较不容易使学生厌学。对于难度较大的课文,教师不妨串讲文章大意,学生集中探讨重点的句段即可。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课题深入探究,如可以探究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其创作风格的形成,可以结合本单元的课文探究写作方法等。探究的课题可以小些。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范文2

心里珍藏着一个不老的春天,草叶的芳香醉了流年。还记得,那些奔跑在鲜花丛中的日子。狗尾草中做成的小人儿就是心中永远的童话,有梦的岁月依然清晰,它见证着真实的过往。

喜欢在黄昏来临的时候,静静地走向无边的原野,西方那一片粉色就是大自然最美的杰作!喜欢乡村的上空飘着的那一缕缕轻烟,待夕阳爬上树梢,在光与影的变幻莫测里渲染出一幅最美的工笔画!怀念,那些永远不再回来的日子,怀念那些纯朴的记忆。

花开了,六月的荷在在无人陪伴的夜晚悄然绽放,骨子里飘出来的清淡香味弥漫在心灵的上空。守护在有荷的岸边,枕着一缕荷香悄然入梦!静默流年,弹指回眸一瞬间,梦不会苏醒,当过往被弹奏成一首触动心弦的歌,心灵深处的那份记忆依然清晰!

我的文字在静静的午夜飘香,一个人,一盏灯,一杯香茗,一首老歌,一段被尘封的流年。喜欢在凡尘俗世里寻求一份淡然,喜欢在纯自然的境界里修炼自己,返璞归真的心境就是今生最美的追逐。淡化了自然界里那些客观存在的碰撞与摩擦,淡化了世俗的观点与心态。守护一直信守的真善美的做人理念,默默把坏心情埋葬!

今生,把心融入到万事万物里,让灵动的思维如长流水源源流淌在最纯美的心境里。不关注名利,不关注流言蜚语,不关注所有世俗的是是非非。把文字,音乐融合为一曲舒缓的心曲,用心记录走过的每一个足迹,今生有梦,就是奇迹。

轻语流年,微笑着对往事说再见。忘却不是逃避,而是在逆风的激流里泰然面对人生中的种种突变。万事万物的相遇都是冥冥中注定的缘分,我们没有理由漠视流年。人生短短几十个秋,一切都会烟飞灰灭,我们没有理由蹉跎岁月,没有理由停止不前。

喜欢在纯艺术大的氛围里构思属于过往的童话。喜欢在飘飞的音符里轻轻哼唱一首写给自己的歌。喜欢在静静的午夜书写我的文字,喜欢一份超然脱俗的淡然心态,喜欢在逝去的流年里书写一份过往,守护着最美的荷香,就让这灵动的思维随着这缓缓的音乐慢慢绽放吧。

文字飘香,音乐传情。漠视前方,守护一份淡然,任门外风吹雨打,我自胜似闲庭散步,坐看庭前花开花落,笑看天边云卷云舒。

不再期待邂逅灵光再现,不再为过往纠结满怀,学会释然,学会辩证地看待世间一切事,没有谁对谁错,没有谁是谁非,学会泰然处事,学会谅解,学会感谢所有伤害过你的人或事,豁达是一种美丽,大度的心灵开出的是最美的花。

此时,夜色静寂,默默摊开一纸素笺,轻语流年,让思维在指尖飞扬,不在意世俗流言,不争名夺利,不在勾心斗角的氛围里虚度年华。

守护一份淡然心境,远离纷争,远离不值得珍惜的人和事,远离那些不经意间蹦出来的伤害,听一曲老歌,把梦丢弃在朦胧的远方,弹奏一曲惆怅满怀,让纷纷扰扰随风而去。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范文3

其实,花儿还是李亚的“梦工厂”,他在旅社里开了一个小剧场,成为国内第一家拥有剧场的青旅,旅人们在这里寻求休憩的港湾,舞者们在这里找到梦想的舞台,那些曾经流行于甘、青、宁、新的“花儿”民歌,也将得到拯救,搬上这个舞台绽放光彩。

这就是李亚的理想生活,让所有的梦想都像花儿一样绽放。

活得真实从容,不违背梦想

李亚爱旅行,也爱话剧。

李亚第一次接触话剧是在上大学以后,复旦有悠久的戏剧传统,话剧社团在校园非常火,大学大部分业余时间里,他都和剧社的一群人热热闹闹地混在一起,不是写剧本,就是排演莎士比亚的戏剧。

工作后,他还在继续着话剧剧本的创作。当然,那是一种单纯的爱好,李亚从没想过把它变成职业,就像旅行。他曾经跟着复旦登山协会去了龙王山、大嵛山、婺源、神农架认识的人越来越多,想要去的地方也越来越多,每次线路活动之后的一场大酒,让出发的念头越来越强烈。

那时候,李亚已经工作了,在上海的一家咨询公司做顾问。很好的公司,很好的同事,不菲的工资,李亚做了三年,但在李亚看来,却仍然是一个有限的空间。“基本上,只要比照着公司里年龄大一点的同事,就可以看到自己将来的生活是什么样子。那样的生活并不是不好,只是当你发现将来的生活模式已经可以预见的时候,你就会不由自主地想,生活还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

为了寻找另外一种可能,2010年李亚索性辞去了工作,给自己一年的时间做间隔年的旅行。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他徒步走过了墨脱、冈仁波齐、乌孙古道,搭车穿越阿里大北线、新藏公路,他一路遇到了很多人,青年旅社的义工、凌晨5点在成都街头分发报纸的邮递员、重建之后的汶川和急需倾听的灾区百姓、红原与马尔康空旷的草原、搭车时遇到的好心人其实风景看得多了,多多少少就会产生抗体,人会变得麻木,可是在行走中遇到的那些人和事,却可以永远触动心底。

一次他走完乌孙古道之后在凌晨2点多到达了新疆的一个乡,很小的乡村,唯一亮着灯光的只有一家小饭馆。李亚请求维吾尔族男主人同意他在饭馆门前的一块空地上搭帐篷借宿,却被饭馆的女主人请进了屋内,并为他腾出了炕。就在李亚准备休息的时候,女主人竟然又为他摆上了一桌热饭。

“一直行走在路上,人对物质的依赖和要求就会变得很低。其实我只想要他家门前的一块空地,但是没想到会得到这么多温暖的赐予。”

第二天离开时,李亚将一捆80多米长的用于爬山的绳子送给了这对维吾尔族夫妻。

在路上,李亚从来没有被骗、被抢、被欺负过。他看到了很多生活得很纯粹的人,他们的梦想和生活是一致的,这也改变了李亚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要活得真实,要活得从容,不违背自己的梦想,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靠梦想取暖,但对这个世界绝对真诚

2011年4月,结束旅行的李亚回到兰州。朋友问他这一路上有没有遇到什么危险,李亚摇头。朋友又问有趣的事情,李亚说一时想不到。朋友只好让他谈点感受,李亚说:“我不怕了,我不怕被人嘲笑、不怕自己的软弱、不怕理想不能实现,也不怕会辜负那些苦难。”

只有在行走的过程中,他才特别想念老朋友,特别珍惜点滴温暖,特别有欲望去阅读写作——因为孤独面对自我,需要从书本和笔头找到心灵的安慰。

在路途中,李亚一路不停地走,一路不停地写,完成了小说《99个李猜猜》,还完善了一年前写的《白日梦做家》的剧本,剧本讲述了两个自诩为“白日梦做家”的人站在街边贩卖梦想的经历。

其实在路上的人都是“白日梦做家”吧,他们都靠梦想取暖,但对这个世界绝对真诚。

看到儿子背个包回到家中,李亚的父亲心疼地责问:“你这一年一路上都睡帐篷吗?”

其实,李亚住帐篷,也住在全国各地的国际青年旅舍里。这种青年旅舍主要是为年轻人特别是背包客提供住宿的场所,不仅价格便宜,还能结识世界各地的背包客,因此很受年轻人的喜欢。

父亲不知道“青旅”,听儿子解释完,建议说,“兰州曾是丝路重镇,却没有青旅。不如你在兰州开一家国际青年旅舍。”

看着分别已久的父亲的眼神,想想这个建议也不错,于是,李亚决定留下来创建兰州的国际青年旅舍,并且取名“花儿国际青年旅舍”。

2011年10月,李亚在兰州创意园内找到了筹建地点,意外发现,旅舍空间有余,还可装修出一个图书室和小剧场。话剧的梦,竟然如此鲜活。他希望自己的新剧本《白日梦做家》,就能在花儿剧场上演。

所有的梦想,都可以像花儿一样绽放。李亚很兴奋:“无论是什么,花儿都独一无二,对于每个来花儿的客人,也应该有独一无二的体验。”

背包客来到这里,可以静心阅读,享受咖啡,更能感受话剧带来的愉悦,就连他们的每一间客房都以戏剧大师的名字命名,张扬着个性和对事物特殊的思考。

李亚很快就组建起了属于自己的小剧团,剧团人员身份不同,有省话剧院的专业演员,有同样喜欢行走的旅行者,也有在校的学生,因为对话剧的相同热爱,而凝聚在一起,《白日梦做家》从酝酿到首演,一共只用了20多天的时间。

虽说这部话剧没有赚多少钱,却已经为花儿剧团培养起来第一批忠诚的观众,他们将和花儿一同成长,一同成熟。

让西部的戏剧和艺术如花儿开放

一位北京女孩流连“花儿”青旅几天后,离开时留下纸条:“这里有柠檬色的墙壁,茄子色的地板,有蓝色崭新的床单被套,这里房间都以戏剧家命名,住皮兰德楼,隔壁贝克特和布莱希特,拐角儿高行健和斯坦尼。这里一切自助,拥有一个剧场和一个图书馆;这里由一群旅行者和话剧迷建起;这里有梦想实现的样子。”

李亚对“花儿”青旅的介绍非常文艺:“这是一座想象中的城堡,弯曲的钢铁编织着天空的形状,砖墙之间的空隙正好够蜘蛛钻进钻出。这座城堡叫做‘花儿’,没有任何植物,只剩下嘶哑的喘息铁门碰撞时产生的火花像是从高空落地的电焊渣,飞溅出梦想璀璨的样子。”

“青旅+小剧场”的运作模式让李亚在第一年便挺过了寒冬。

靠小剧场的演出来赚人气,用青旅的收入来养活小剧场,第一年,便实现了理想和现实持平。依靠豆瓣、微博等网络平台以及在青旅品牌的推介,越来越多的背包客知道了花儿青年国际旅舍。生意走向正轨,李亚得以抽出更多的时间写作、登台,并开始排演他创作并导演的第六部话剧《没事找事》。

李亚觉得,“花儿”应该是所有热爱自由、热爱艺术的人们所共享的。

在西部地区旅行的时候,他发现了那些传统的民歌依然活在乡野,让人震撼。“花儿”的舞台,在以话剧为主的前提下,李亚和他的同伴们将努力挖掘、编排当地戏曲及传统的曲艺表演,譬如皮影戏、秦腔、兰州鼓子,包括曾经流行于甘、青、宁、新地区,即将消亡的花儿民歌,将有望在青旅的小剧场得到拯救。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范文4

作业是教师布置给学生,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任务。作业布置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然而现今的语文教学中的作业布置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教师方面:作业的布置随意性很大。一些语文教师在高一阶段基本上没有作业布置,到了高三阶段再“恶补”作业;有的教师也布置作业,但缺乏系统性,布置作业随意;更有部分高一语文教师找了一些高三模拟试卷来给高一学生来练习。作业往往以需要按时交的练习为主,要求学生按照统一的格式得出所谓的“标准答案”,很少顾及到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评价也只有老师一人按照简单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完全不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生方面:学生对作业布置的随意性非常反感,即便是对语文很感兴趣的学生也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统一模式和标准答案面前,学生成了作业的“奴隶”,学生的创造性在此泯灭,抄作业和不做作业现象泛滥。最后的结果是:高一学生对语文作业失去了兴趣,从而对以后语文学科的学习丧失了热情,教师面对这种局面手足无措,只能抱怨学生越来越不想学语文,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而没有从深层次分析其中的原因。

笔者以前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高一阶段作为高中阶段的起始年级,老师一定要布置语文作业,但布置什么样的作业?作业量多少?什么样的作业最受学生的喜爱?作业布置后如何进行作业评价?笔者和学校的语文组同仁经过认真的思考,在学生间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效果不错,现在简单谈谈自己的做法:

首先,要注重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衔接。初中阶段的语文作业布置主要是积累字词和背诵一些经典篇目,培养一些基本的阅读能力。而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都要有一个大的提高。初中学生刚进高一会对高中的语文课程产生畏难情绪,尤其在诗歌鉴赏和文言文阅读方面。高一阶段语文老师在评讲课文时要注重与初中课本的衔接,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快地掌握知识点。高一阶段老师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而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安排教学内容,比如在诗歌鉴赏方面只要注重意象和意境的讲解,能分析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感情即可;作文方面要进行以记叙文为主、以简单的议论文为辅的写作训练;文言文教学方面注重一些文言实词的积累,掌握一些基本的翻译原则、方法,要求学生背诵一些文言名篇,以提高文言语感。

其次,注重作业布置的系统性和计划性。高中阶段学习任务比初中阶段要重,学习内容庞杂,能力要求高。这就要求高一教师要科学地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作业是为了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一定的能力,所以,教师每一次布置的作业都要认真筹划,从一学年的整体教学目标和有效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来考虑。随意布置作业,无计划性和系统性,就会事倍功半,大大浪费教学时间,收到的效果却微乎其微。从语文的能力培养方面来看,字词、成语、病句、阅读、写作的训练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字词积累既要和初中能力层级联系,又要不断拓宽能力层级。比如写作训练,高一阶段主要是记叙文和简单议论文的写作,每月至少写两篇大作文,要让学生坚持写下去。但记叙文写作练习可以采取“写景——写人——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写凸显个性的人——写有点波澜的事——写夹叙夹议的复杂记叙文”这样的序列,这个序列体现了学生能力的阶段性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再次,注重作业布置的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些老师在布置作业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大大受挫,长此以往,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丧失了兴趣,语文成绩下滑,更影响了他的终身发展。语文应该是学生最喜欢的一门学科,它可以使学生了解生活,更好地生活,学语文可以从中得到人生的启迪和无穷的乐趣。这就要求我们高一年级老师要注意作业的趣味性,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地应对和辩驳。”高一阶段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笔者就在高一自己所带的两个班级中组织了两场辩题为“鸡头、凤尾谁更重要?”,“情商智商谁更重要?”的辩论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材料,笔者找了一些国际大专辩论赛的影像资料放给学生看。学生各自组织了各自的陈辩、辩论、结辩组,在同年级语文老师中找出三位老师做评委,对优胜方给予奖励。例如,训练记叙文,可以让学生看笔者事先准备好的电影片段,然后让学生把电影中的场面写出来。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大增,写作的积极性也高了。再如,在讲到汉语中谦敬辞的用法和应用文写作时,笔者就让班里的同学给别人写请帖,有专门的学生负责撰稿,再让字迹优美的同学书写。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关于敬谦辞的用法,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合作能力。笔者在上到戏剧单元《哈姆雷特》时,就让学生排练课本剧,在学生中进行角色“海选”,很多学生都想出演哈姆雷特这一角色,那就让他们谈谈对这一角色性格的认识,认识深刻、到位的人就可以出演这一角色。通过学生的演出,同学们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丰富了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了文学修养。班级班报也可以成为一项很好的作业,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组,每组轮流每周出一份班报,每个同学都可以在这里展示自己的才华,想出不同的栏目,自己编辑。最后再做跟踪调查,看看哪一组出的班报最受同学喜爱。

最后,作业评价的多元化。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高中语文作业评价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的能力,又要鼓励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之中。语文作业有时确实需要评价标准,但多数情况下是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的,要鼓励学生在作业中提出不同的见解,发出不同的声音,当然要能自圆其说。如笔者在上到《赤壁赋》时,有的同学就认为其主题的主导方面是消极的思想,也有的同学认为其中主导思想是积极的乐观旷达的人生观。笔者就让同学们收集相关课文章节和有关苏轼的生平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大家经过激烈的讨论,该课文的主导思想是积极的这一观点得到了班级同学的认可,那些认为以消极思想为主的同学也认识到自己认识上的片面性。作业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和发展等多种功能,科学的作业评价能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过程,准确地判断学生的学业水平与发展需求。评价的各种功能都不能忽视,但应充分发挥其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

总之,科学的作业评价重在激发高一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热情,并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上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同时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