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需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融资需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融资需求

融资需求范文1

一、融资供给现状分析

央行对5000户小企业进行的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截止2010年1月末,小企业贷款比年初新增1363亿元,占全部企业新增贷款的比重为19.7%,低于大、中型企业新增贷款占比25.3%和15.7%,比年初下降5.2%;从余额看,小企业贷款占全部企业贷款的比重为22.1%,低于大、中型企业贷款占比23%和10.7%,比年初下降0.1%。

目前我国企业融资主渠道是商业银行信贷,我国商业银行从机构数量上讲是金字塔造型,即大型银行数量少,小型银行数量多,中型银行居中;从资产规模上讲是倒金字塔造型,即大型银行规模大,小型银行规模小,中型银行居中。大型银行自身经营原则中的安全性、流动性要求尽量减少呆账、坏账,而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中小型企业一般难以向银行提供足以进行信用增级的抵押和质押物,其信用水平也就难以符合大型银行信贷标准。

此外,银行追求盈利性,基于大体相同的银行信贷成本,小企业融资规模小、融资需求不稳定,大型商业银行更青睐于信贷规模大、融资需求稳定的大中型企业。这导致大型银行缺乏服务小企业的主动性;中型银行市场化程度比较高,未来发展空间较大,但受地域限制较大,现阶段辐射能力有限;小型银行作为一种本土化、草根性很强的商业银行其自身特点是可以契合小企业融资需求的,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往往是制约小型银行深入拓展业务的主要原因。现阶段融资供给体系导致广大中小企业并没有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直接受益。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小企业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依然是资金短缺、融资难、贷款难。

纵观融资支持体系内的其他机构:证券市场上,发放企业债券即使是对大型企业而言也是困难重重;相当多的中小企业不具备通过主板上市获得融资的资格,而相对条件较低的中小企业板块,至今上市融资的企业也不过寥寥285家,万里挑一的标准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更是望尘莫及;风险投资、民间投资以及私募也只在民间资本发展较成熟的区域获得一定发展;小额贷款金融机构资金来源不充裕,往往不能广泛展开市场业务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引入担保公司对中小企业进行外部信用增级的尝试也难以改善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水平。在通常的情况下,担保公司的担保费费率约为1% ~2%,即使在不考虑管理成本的情况下,担保公司也难以承受超过2%的担保风险。在不依靠财政补贴的情况下,对处于创业期和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要求其贷款本息安全回收率达到98%以上,实属不易。

事实表明,由于对客户需求区分不清,融资支持机构开展业务时不能针对企业不同信用特点,挖掘差异性需求。所以单纯以统一的服务思维看待所有的企业融资要求,必然造成融资供给体系的混乱。

二、以市场细分思想看待融资支持体系重构

中国有足够多的各类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但是尚未出现明晰的、可持续的企业融资支持制度体系安排。现代企业营销战略中的市场细分模式是划分现有客户群市场与发掘潜在客户群的常用市场分析方式。以市场细分思想看待融资支持体系重构,才能契合融资双方的供求特点。

市场细分的基本思想是各种类型、各种所有制的金融机构和融资工具都是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企业所需要的。一个有针对性的融资支持体系向供给机构提供积极的金融政策,包括适当的利差和贷款定价自由,以及足够的市场基础设施(例如动产抵押登记查询体系和有效的征信体系),那么以市场细分思想划分出客户群后,各种融资支持机构就能够有的放矢,找准经营方向。金融机构在分析收益与风险的同时,考虑不同的竞争策略和服务策略,最终将使我国的融资支持市场多样化、有序化。

市场细分是现阶段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合理安排融资支持体系的迫切要求。融资支持体系的市场终端是企业,企业在成长和发展不同阶段表现出各异的融资需求。因此只有与企业所处阶段融资特性相适应的融资支持机构才能完全满足其特色需求。不依靠市场细分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的企业经营融资特点进行分析,就无法建立应对多元化需求的融资支持体系并保持机构竞争与合作的良性循环。

另外,经过市场细分可以全面了解众多企业之间在需求程度上的差异,而在需求市场中,往往未被满足的需求就是潜在市场机会,也是新的利润增长点。当各类融资支持机构可以选择一个能充分发挥其优势的细分市场,优化内部资源配置,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培育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以特色经营提升融资支持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说,当整个行业在采取市场细分的方式进入目标市场,安排各自的发展战略和竞争战略后,持续的良性竞争甚至是合作,将会大大改善我国当前融资支持体系竞争无序和金融支持政策执行不力局面。

企业融资需求会因自身规模和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借鉴市场细分思想,以企业规模所表现的信用状况差异进行市场细分,结合机构的风险承受与规避风险能力选择进入何种市场;以企业所处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信用状况差异进行市场细分,明确机构主要的利益提供者和利润供给的持续周期。具有持续利润增长的客户无疑是各融资支持机构的重点培养对象。结合企业规模和企业生命周期的二维市场细分方式,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才能得以清晰划分,才能为匹配企业融资需求构建好的基本框架。

三、基于企业规模与生命周期的二维融资支持体系构建

企业的信用状况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会呈现不同的特征,以此作为切入点来细分市场可以保持整个融资支持体系的动态延续。将不同规模的企业需求作为切入点细分市场,才能引导机构建立与企业匹配的信用标准,实施有针对性的竞争策略和提供独特的金融服务。

一是初创期企业融资支持设计。初创期小型企业需要资金投放于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同时又面临着巨大的行业竞争压力,经营风险高。该阶段小企业具有较强活力和发展潜力,最大的困难是资金需求的矛盾和融资渠道的狭窄,由于其特有的信用状况,如财务体系不健全,缺乏足额的财产抵押和优质担保,大中型商业银行很难对其提供足够融资支持。针对此类市场,小额贷款金融机构对达到信用标准的小企业直接提供融资支持。对信用相对较差的小企业,可以联合信用担保机构对小型企业进行信贷支持。这就可以明确小额贷款金融机构的独特市场及核心竞争力。小额贷款金融机构及信用担保机构的参与,将形成一种良性竞争,促进具有相似客户特征的机构进行更高效的差异化经营。

另外,具有特定的服务区域、主要服务对象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享受国家优惠的税收政策和利率政策的新型融资支持性银行,有些学者称之为社区性银行,同样具有明显的地缘优势,能够全面了解企业信息,把握企业实际需求,也是该区域的主要竞争者。中型企业在初创期具有较完善的财务账务、由于具备良好的商业计划和清晰的发展战略往往受到风险投资与民间投资的欢迎。国内日渐发展壮大的中型商业银行通过实行独立的客户划分和评审体系、独立的信贷计划、独立的中小企业信贷评审系统、独立的中小企业客户经理队伍,简化审批流程和提供中小企业专有信贷产品。面对中型企业初创期的信用状况,拥有独特的服务优势。大型企业往往备受国家扶持,能够进行政策性融资也较容易获得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由于其较强势的企业实力,信用状况较好,往往成为银行哄抢的优质客户。

二是成长期企业融资支持设计。处于成长期的企业,新技术不断成熟,新产品逐渐被市场接受,获利水平持续增长,预期的现金流持续流入。企业的信用状况大为改善,筹资能力有所提高,融资渠道呈现多元化特色。可以通过金融机构进行间接融资,还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进行直接融资。成长期的小型企业可能因其良好的发展势头,良性扩张的规模,较好的信用状况而获得中型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但社区性银行所提供的服务更具吸引力,社区性银行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收集小企业更多的信用状况信息,更快捷地分析出客户融资需求特点。因此,竞争将在中型商业银行与社区性银行机构之间有序展开。

初期的部分小额信贷由于不再能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将逐渐退出。小型企业也开始有了新的融资场所,有的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可以利用创业板融资。还有一种新型的供给方式也极具优势,例如大中型商业银行通过与小额信贷机构合作,使小额信贷机构获得大中型商业银行的资金提供,并自主进行融资支持决策,这种方式也可以最大程度契合企业的信用状况。当然,一个切合实际的信贷标准的建立也是商业银行所需解决的难题。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型企业有机会获得中小板块融资的机会,私募基金也同样是可选途径。

从融资主渠道来看,中型商业银行以其自身资金充足,经营方式灵活的特点正逐步抢占此类目标市场,并借助与企业一同成长的过程中深入收集企业全方位信息,把握企业信用变化,不断降低业务成本,分享企业高速成长的果实。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在成长阶段会出现在主板市场,通过成功的上市来获得大量权益资本,满足融资需求。作为融资主渠道的航母,大型商业银行对该阶段的企业是有极大兴趣的,一方面银行可以在短期的信贷方面获得潜在市场利润;另一方面企业信用状况可以满足银行的信贷管理要求,通过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能进一步获取企业未来的融资需求份额。

三是成熟期企业融资支持设计。成熟期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能力比较成熟,产品市场份额和盈利水平稳定,进而能为企业带来大量稳定的现金流。成熟期企业的显著特征是生产能力大,销售额高且利润稳定,产品市场相对比较稳定,企业经营风险逐步降低。该阶段的小型企业已经具备更优质的信用状况,除了获得社区性银行、小额贷款机构的持续支持外,还可能符合创业板上市的相关条件。中型企业不仅能继续与中型银行合作,而且开始引起大型银行的重视,对于优质客户的竞争将在二者之间展开,可以提供更优质,更具吸引力服务的融资支持机构将获得目标客户。按照我国现有债券市场发展状况,中型及大型企业将有机会发行企业债券或其它债务融资来满足自身的独特需求。

四是衰退期企业融资支持设计。衰退期企业最显著的特征是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逐渐萎缩,产品供大于求的状况日趋严重,企业获利水平不断下降,财务风险加剧。金融机构资源逐渐撤出,企业并购、股票回购、清盘等较多展开。小型企业的信用状况开始恶化,已经很难获得中型商业银行的青睐。面对企业新的信用状况变化,社区性银行最先收集到必要信息并得出企业信用状况,并评价满足其融资需求的风险与收益,但这种信贷成本对于企业无疑是相当高的。此阶段的风险也可以由各种融资支持机构合作分担,共享收益,如大型商业银行通过中介机构银行进行初级信贷,而社区性银行接到资金后,按照其制定的资信评价标准自由选择服务对象。大中型企业通过合理转型可能成为商业银行的服务对象。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基于企业规模和生命周期的融资支持体系二维矩阵图,如表1所示:

A:大型商业银行;B:主板上市融资;C:中小企业板块;D:企业债券;E:中型商业银行;G:社区性银行;H:风险投资与民间投资;I:私募;J:创业板;K:小额贷款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作为融资主渠道,有条件从根本上扭转中国企业融资格局。大型商业银行可以满足大中型企业的大额融资需求,也可以选择批发业务,向正在兴起的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提供批发资金和专业技术。中型银行的目标客户以中型客户为主,兼顾大客户,惠及小客户,承上启下。小额贷款公司在小企业融资方面能起到巨大作用。但是,从长远来看,大型商业银行应当撤出小型企业市场,毕竟他们的目标客户并不是单独的小企业个体。总之,对我国现有的融资支持体系进行重构,合理划分目标服务市场,就可能改变供需矛盾的尴尬,将融资支持政策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融资需求范文2

[关键词]农户 融资需求 约束条件

现阶段,我国农村绝大多数农户的金融需求主要表现在存款与贷款方面,因为我国现有的金融体系在农村的低效率运行,农户的存款需求虽基本得到了满足,但贷款需求却存在很大的缺口,农户的金融受到抑制。事实上,中国农村不但存在金融供给抑制,而且存在金融需求抑制,一方面农户在正规金融体系中借不到资金,另一方面,基于成本与收益的理性比较,农民也不愿意到银行与信用社去借资金,导致了中国农户的金融需求型抑制,农户的金融抑制是导致中国部分地区农村贫困与没落的主要原因。如何满足农户的金融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与农村经济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将以湖南新农村建设为背景,研究湖南农户的资金需求及其约束条件,为优化湖南农村的金融体系,降低农民的企业家活动成本创造条件。

一、湖南农户消费性资金需求及其约束条件

20世纪90年代以后,农村经济生活内容丰富,由于农民所面临的风险增加,农户经营活动兼业化趋向强烈,农户现金收支也日益多样化。根据2007湖南农村统计年鉴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 2006年湖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 389. 81元,比上年增加272. 0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比上年增长7. 6%,增幅同比上升0. 4个百分点;分解湖南农户的收入来源,可以发现其收入的主要增长来源于打工收入与政府对农民的转移支付,从住户抽样调查中我们发现: 2006年湖南农户获得的工资性收入为1 449. 65元,比上年增加220. 86元,增长18%,农民家庭经营的纯收入人均为1743. 52元,比上年增加30. 16元,增长1. 8%, 2006年农民转移性和财产性的纯收入人均为196. 64元,比上年增加21. 04元,增长12%。2006年湖南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13. 05元,比上年增加257. 07元,增长9. 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713. 05元占人均总收入的73. 99%

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也体现在住房条件的改善中。无论是在较发达的长株潭地区,还是在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湘西、湘西南,当农户积累了一定的财富,首先要做的就是盖房子。在湘西南的洞口、城步的住房建设成本在6~12万左右,一般也会产生3~10万的融资需求。农户的住房不只是生活必需品与颜面问题,而且也是生产过程中对其要求逐步提高的结果。防盗、粮食储存等各种问题在农村已经变得越来越严峻。因此,农户对于住房改建与扩建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以至在不“轻言借贷”的农村社区,农民建房时却在大举借债,拉动了农户的金融需求增长。

文化教育所占比重相应上升。在教育领域,随着计划生育在农村的不断深入,农民的子女生育数量明显减少,农民望子成龙的期望由此逐渐升高,传统的教育模式与新生代子女素质要求越来越不适应,导致农民对子女教育投资观念转变。由此教育消费在农民家庭中的地位开始明显上升。而据研究,农民投资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成本要远远低于高等教育,而且其回报率比高等教育要高5个百分点。此外,文化、娱乐、信息方面的投资在湖南农村比较大,彩色电视机对黑白电视机的替代率达到了80%以上。

由于自然、经济和社会等因素的作用,农民收入与支出在年际之间很不平衡,且波动较大。农民除了以储蓄来调节当前支出和未来支出外,在收入和储蓄都不足以应付当前支出的情况下,只能以借贷作为收入和储蓄不足的弥补手段。农户资金借贷主要用于生产和生活两方面。生活性借贷主要是为了弥补当年收入和储蓄余额不足以满足生活性支出需要的融资行为。生产性借贷既有用于农业生产,也有满足商业、工业、服务业、打工支出等方面的资金借贷。

二、湖南农户的生产性需求及其约束条件分析

农户生产性资金需求分两部分,即农业生产资金需求和非农业经济发展资金需求。农户的生产性借贷用途结构反映了农村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目前,作为弱质产业,农业投入中传统要素的比重正趋于下降,现代要素的比重则趋于上升。表现在金融方面,即是农民为购买现入要素,对资金融通服务的需求日益明显。大量的资金需求引致了对金融中介需求的增加。农村经济中的这种结构变化会引起对信贷等融资需求的扩张。

农民除了传统农业生产的投资之外,作为满足市场需求的农民企业家行为,部分农户开始转向了高效农业生产和非农生产方面的投资。农户的产业转型及其经营规模选择,是农户生产性融资需求的直接推动力,而在宏观上则表现为经济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农户在不同时期的融资需求。笔者对望城含浦镇农信社的农户贷款情况调研表明, 2000年,在该农信社申请贷款的农户共有68户,贷款金额为117万元。其中73. 5%的农户贷款金额均在3000元至10 000元之间。到2004年,申请贷款的农户共有200户,贷款金额为714. 1万元,其中88%的农户贷款金额在1万元至10万元之间, 1%的农户贷款金额在10万元至30万元之间。

对于农户来说,传统的农业生产项目资金需求并不是农户资金需求的主要部分,而满足非农产业项目和高效农业项目的资金需求则是农户借贷的主要动机。因为传统农业中生产要素绝大多数来自农户自身,而现代农业有别于传统农业的另一标志就是生产要素的商品化。尽管湖南农户生产支出中流动资产投入的自给性仍很明显,但很多投入要素已经以商品形态出现,从而扩大了对农村金融的需求。这个变化与农业生产特别是种植业生产连年亏损密切相关。湖南农户的资金缺口主要是农业生产中的畜牧、水产业和非农生产。农户生产性资金需求与农户的家庭经济水平、当地的经济发展以及农业产业化紧密相联。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澧县宜万乡和洞口秀丰乡,农村信用社农户的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均低于经济发达的望城县含浦镇。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贷款80%以上是农村贷款,主要用于生活消费和农业生产,欠发达地区农户大多是传统型农户和过渡型农户,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或出外打工,土地依然是他们最基本的依靠。而在望城含浦镇农村信用社87%的贷款是其他贷款,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商业和养殖业。发达地区农户多为过渡型农户和商业型农户,农业生产不仅局限于传统农业,而是发展高效农业生产,许多农户从事工业生产、商业活动和农产品加工,总体来说,比起欠发达地区,发达地区的农户的生产性资金需求较高。

依据农户的生活宽裕程度,可以将农户划分为贫困农户、维持型农户和富裕农户。贫困农户通常从事传统粮食作物的种植,经济剩余积累缓慢。其生活支出有很大缺口,遇到婚嫁、丧葬、疾病、子女求学和住房等较大金额支出,由于他们积蓄不够,则不得不举债。贫困农户的生产资金不但非常短缺,并且常被生活性支出挤占。维持型农户的支出除刚性的生活支出外,可以购买少许的奢侈品,虽然这此物品在城市几乎被看作必需品。维持型农户通常种植附加值高的农作物,或者养殖,还有的经营家庭手工业、家庭工厂,或是出外打工,总之,其收入包括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两类。但是非农收入金额小、风险大,并不足以使他们放弃农业生产。因此他们通常是双栖的,农业生产与非农业生产同时兼顾。他们的非农收入部分也会补贴到农业生产之中,其资金需求是混淆的,根本无法分清他们是进行生产,还是渡过生活难关。富裕型农户通常经营小型、或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或者是外出打工的成功者。富裕型农户的收入,已经可以应付生活刚性支出,并且购置了不少奢侈品,显露出其生活的豪华。因为家庭的生产功能已经与消费功能分离,也由于他们还保有传统农民“不轻言借贷”,富裕型农户主要是农村借贷资金的供给者。

由此可见不同农户类型具有不同的资金需求特征,而且为其提供的资金来源也有区别。对于分散的小规模农户和微小型企业,农村正规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非常突出,导致其交易成本高昂;因此只有内生于农村经济体系中能够低成本运用农户之间现成信息的社区金融体系,才能满足这种期限短、频率高、数额小,并缺乏抵押品的金融需求者。

三、结论与讨论

根据对湖南资金需求状况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湖南农户的资金需求尽管区域发展不平衡,但在现阶段仍存在一些共性,住房、医疗以及高校教育投资,成为拉动农户金融需求的主要力量。但此外,不同地区的金融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经济发达的长株潭地区农户的生产性资金借贷比例较高,长株潭以外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户的生活性资金借贷比例较高;欠发达地区农户的生活性需求较高,所以生活性借贷发生的频率较高,而发达地区农户的生活性资金需求相对低,导致生活性借贷频率低。农户的生产性资金需求是多元化的,传统的农业生产项目资金需求并不是农户生产性资金需求的主要部分,而满足非农产业项目和高效农业项目的资金需求成为农户资金借贷的主要动机。

第二,随着产业结构的演变,生产规模的扩大,农户信贷需求呈现长期增长的态势,借贷笔数多,信贷金额绝对量大。当前利用借贷资金生产经营和生活消费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比重虽然很低,然而,由于农户数量庞大,其借贷规模也相当惊人,充分说明了湖南农村借贷市场、尤其是资金借贷市场在目前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农村家庭承包制改革,农户掌握了大部分的生产资料,有了一定的生产经营权,从而成为具有独立财产权和经营权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一些农副产品加工户、种植养殖户以及农村商业的迅速兴起,正在逐步改变农村的产业结构,将会极大地促进农村金融需求增长。

第三,不同经营类型农户间的资金需求的规模和结构分化非常明显,表明今后农村资金市场的结构性特征会越发突出,农户资金需求更加多层面、多方式、多结构、多元化。有借款户与无借款户在经营效益上出现明显的差别,有借款户的生产和生活的压力要比无借款户大得多。这一方面说明正规金融机构特别是政策性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的救低息贷款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农村金融市场中的民间借贷这个资金供给主渠道提供的高利贷存在加重趋向,借款农户的举债负担加剧。

第四,农村民间借贷市场是目前农民借贷资金的主要来源。这一方面说明农村的正规金融机构由于贷款手续烦琐、程序复杂、审批时间过长、服务能力低下等,对于农户来讲,正规金融机构的门槛太高,利用成本太大。在湖南,绝大多数农户的收入水平低于城镇居民,他们选择贷款多是为了脱贫致富,增加家庭收入。特别湘西、湘西南等地区,贷款数额较低,对他们来说,商业银行“太贵了”。罗丝•莱文以及格林伍德和史密斯的金融发展模型指出,这种较高的固定成本是导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门坎效应”。另一方面也说明,民间金融活动很活跃,交易量很大,涉及的范围很广,说明了在现阶段的中国农村,金融的需求特征决定了金融的供给。因此,在金融政策的制定上,绝对不能忽视民间金融,而要对其加以规范、组织和引导,充分发挥其资金潜能,并满足农民企业家行为的融资需求,以调整产业结构,拉动农村经济增长,为新农村建设的内生性奠定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祚祥.农户的逆向淘汰、需求型金融抑制与农村金融发展[J].经济问题探索, 2007(4):134-138

[2]胡必亮.村庄信任与标会[J].经济研究, 2004(10):115-125

融资需求范文3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贷融资 需求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内金融同业竞争呈现多元化格局,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及国内外贸易环境的变化,已经成为我国财税收入、创造就业、活跃市场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增长引擎。但是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及国内的政策、市场环境,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的各方面的制约,其中融资难的问题首当其冲。如何实现金融服务与企业需求安全有效的融合,实现银企“双赢”目标,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实现战略转型必须面对并迫切加以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现状

截止2012年,我国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达到430多万户,以中小企业为代表的非公有制经济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它们为社会提供了全国80%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国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但是中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中的地位作用却是极不相称的。

二、中小企业信贷支持所面临的困境及分析

据统计,中小企业资金来源中自我积累及自筹占69.8%,银行贷款占21%,而直接融资不到1%,其他资金来源占不到9%,但仍有近80%的中小企业无法得到稳定、足额的追加资金。不难看出,中小企业的发展基本上是靠自身积累实现的。

(一)依靠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的直接融资,由于受到国家政策限制、市场环境制约,很难获准融资;

(二)通过银行间接融资,由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以及银行自身诸多原因,出现“难贷款”和“贷款难”的两种状况;

(三)依托政府支持,鉴于各地政府财力有限等问题,对于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等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四)寄托风险投资,由于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不健全、缺乏应有的法律和政策保护,不能充分发挥其经济增长推动器的作用和弥补直接融资的缺位;

(五)通过企业自我积累和社会自筹,但因资金来源有限,发展速度受到制约,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中小企业寻求信贷支持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在银行收益与经营风险、银行收益与管理成本不相匹配,主要原因为:一方面中小企业因经营规模有限,业务单一,对于银行的综合贡献偏低,而中小企业大多处于企业成长期,资产规模小、财务不健全、管理水平有限、抗市场风险能力弱,银行经营风险相对较大,另一方面,目前中小企业贷款与大型企业信贷业务办理流程基本相同,鉴于中小企业自身经营不规范、财务不透明等问题,业务经办人员在贷款的整个过程中倾注的精力远大于大型企业,与之收益相较,管理成本过高,使得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缺乏积极性。

三、中小企业信贷需求分析

中小企业作为商业银行最基础的客户群体,鉴于自身的特点,其对于银行服务的需求呈多样性,在对银行的信贷支持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客观上也为银行创造了更多获利空间。其需求主要有两个层面:

(一)共性需求。传统的支付结算金融服务是包括中小企业在内广大客户选择银行的基本需求。同时对于诸如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银行电子化、自助式服务等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产品,中小企业表现出更迫切的需求。因为大部分企业因生产、研发、推广、扩张的需要迫切希望获得资金,部分企业出于对银行融资、信用积累等负债经营理念的考虑在自身并不十分缺乏资金的时候对于银行信贷投以重点关注。

(二)个性化需求。虽然中小企业整体因其发展缺乏足够资金的核心问题,对于银行的金融需求趋同性较强,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且类型繁多的中小企业,因其个体特色对于银行信贷需求差异很大并呈多样性分布,原有的承兑汇票、保理、信用证等商品交易及贸易融资产品已不能完全满足其的需要,尽管银行在近年来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推出新的信贷产品以满足市场的功能性需要,但因其准入门槛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小企业以及中小企业,所以越来越的中小企业迫切希望银行有针对性的进行加强产品创新及金融服务力度以满足其对于金融服务的需要。

四、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的现实意义

(一)支持中小企业是银行培植、涵养稳固客户群体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大型企业对于银行间接融资的依赖程度正在逐步降低。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均采取了利率降低、费率减免、超额授信、降低融资条件等手段,客观上使银行维护或进入该目标客户的难度加大、成本提高,银行的收益普遍降低,随之引发的价值偏离、信用膨胀,使银行进入这些客户的潜在风险正在逐步加大增加。

(二)支持中小企业是银行实现调整、优化资产结构,合理配置资源,降低结构风险的有效途径。从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考虑,合理的确定大、中、小企业的客户结构,将是各家银行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是有效的避免因市场变化、经济波动所引发的区域经济风险的重要途径,从而达到分散风险,降低损失比例,提高效益的目的。

五、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以客户定位为基础,实施边界管理。对于中小企业的选择,银行应根据区域的不同特点合理的进行定位,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兼顾各区域不同特性,优先支持国家、省、市财政有关部门中小业务发展专项基金扶持的项目,重点支持经济效益好、诚信程度高、抗风险能力强、带动作用明显,具有区域特点和产业集群优势的优质成长型企业,以切实把好客户准入,实现风险关口前移,有效的规避风险。

(二)以风险定价为前提,有效弥补信贷风险。在定价的过程中,应根据中小企业特点,加快制定完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评估与定价技术的标准,指导基层机构按要求进行信贷业务风险定价。按照收益有效覆盖风险和成本的原则,对不同借款人实行差别化定价,以从整体上弥补信贷风险。

(三)以担保创新为重点,有效防控信贷风险。在完善传统第三方保证、抵押、质押方式的真实、合法、有效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担保创新。

(四)以跟踪管理为关键,加强风险预警控制。银行应坚持好中选优,进退并举的原则,加强企业发展趋势的分析,定期开展有效的客户评价,推行要素跟踪管理,及时管理风险,主动调整客户结构,科学的确定退出条件,及时淘汰潜在风险增加,发展前景较差的企业,形成有进有退的良性运行机制。

(五)以风险组合为补充,有效分散贷款风险。在现阶段要积极研究国家政策导向、市场行情,综合考虑企业实际的资金缺口、贷款方式、销售收入的实现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贷款额度及动态还款方式,及时调整行业信贷政策,实行行业风险限额管理,合理控制单户贷款份额,推动企业利用多种融资渠道以分散贷款的集中风险。

(六)以中小企业经营中心为平台,完善专业化经营体系。建立适应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等级评定制度体系,制定适用于中小企业的审批标准,注重现场调查和非财务信息的收集评价,引入经营业绩考核、责任追究和尽职免责制度,充分调动员工拓展业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有效控制道德风险。

参考文献

[1] 杨凤娟,《发达国家解决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的举措与借鉴》,2004年3月

作者简介:

融资需求范文4

关键词:农村金融;民间金融;金融监管

中图分类号: F832.3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7.019

1 农村金融现况及存在的弊端

1.1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不完善

伴随着我国各大银行改革措施的实施,对于农村金融资源本就匮乏的特殊地区而言,存在着经营网点被撤销;农村金融的资金流越来越少;以至于有萎缩趋势的现象。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农村经济也在不断进步,最初单一的农业经济结构已经不复存在,农村副生产线的产业进一步发展,这使得农村金融也慢慢向有层次的、有差别的服务需求靠拢。农村的中小企业和一定规模的养殖户对贷款的需求逐渐增长,对于农村这种特殊群体往往更迫切需要国家的金融支持。在经济利益上具有一致性的主体对货币交易等服务也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但例如农村这种弱势产业,巨大的风险性让金融投资者站在盈利的角度上难以满足农村金融产业的金融需求,这使得农村资源配置的完善难上加难。

1.2民间金融的快速起步

农村民间金融定义为农村金融体系之外所发生的金融交易关系的总和,其既包括低层次无组织的民间借贷关系,又包括高层次有组织的通过各类金融机构进行的金融活动及交易关系。我国农村金融供给并不平衡,各种问题也时常发生,由于交替作用,国有民间金融的退出为民间金融奠定了基础,给予其一定的发展空间。民间金融的出现是我国时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出现有很多原因,目前我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制度尚不完善,这给民间金融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民间金融并不被政府承认,所以民间金融一味地被打压、被禁止。另外,由于农村的资金流通受阻,供给无法做到一致,必会给其留下发展空间,所以这并不是整治能解决的。农民借款渠道只能进行私人借贷,而且大部分农民贷款形式并不正规,借款比例远多于放贷。民间金融的出现弥补了我国在农村金融发展这一领域的留白,推进了农村金融的发展,是农村金融的拓荒者。

1.3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制度满足不了农村金融发展需求

我国最大的农村金融机构就是信用合作社,但是如今的信用合作社已偏离了原本的为农民服务的初衷,这使得本就困难的农村金融发展更加艰难,由于产权结构不明确,持股股东不仅享受不到各种优先权和股利分红,董事会、股东大会、监事会根本起不到实质作用,久而久之,农民的信任度逐渐下降,农村金融的发展受到阻碍,合作金融的原则也并不存在,农村金融机构也无法起到应有作用。

2关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提议

总体来看,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尚不完善,金融市场效率低下,若想找到好的解决办法,则需要深入内部,深化改革制度,改变当前金融环境,让其合法化,健全农村金融发展体系,真正的深入到农村群体中去。

2.1民间金融合法化

农村的经济与城市相差巨大,农民以小农经济为主,由于市场制度不完善,商业信贷风险高,国内的金融机构不愿意转向农村这一领域,所以想要改变农村金融机构,满足金融服务需求,应加强引导、监督、合法化。并且适当的让民间金融有发展的空间,起到互补互助的作用。正规金融机构若无法满足农民需求,r民必然转向民间金融这一并未合法化的体系。法律并没有对民间融资做出明确规定,但民间金融仍有发展的余地与空间,仍在进行各种民间金融交易。虽然我国民间金融还未合法化,但纵观发达国家,他们通过合理的制度与法律,使得民间金融与正规机构互补互助、相得益彰,起到了很好的合作双赢的效果。

2.2 推动农村小额贷款

随着时代的发展,小额信贷在我国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之一。只要有条件,就可以摸索和调查农民的需要,发起小额信贷组织。现如今,在农村资金流动受阻,金融体系不完备,开展小额信贷则可以成为满足农村资金需求主要的方式。

2.3健全农村金融市场制度

对于现行的农村金融市场制度,一是加强监管民间金融,使得交易透明化、合理化;二是保证农村金融健康发展,国家要加大调控,提高农村金融的效率。农村金融发展的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政府部门应在承认农村金融组织的前提下,从完善法律、制度、政策入手,在严格市场准入条件、提高准备金率和资金充足率及实行风险责任自负的情况下,引导和鼓励民营的小额信贷银行、合作银行、私人银行等多种形式的农村民间金融健康发展,达到合法、公开、规范,并纳入到农村金融体系中加以监管,以增加农村金融的服务供给,满足农民多层次的融资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文东,卫柯臻.目前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以石林农村资金互助社为例[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2] 王斌.新时期我国农村金融问题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19).

融资需求范文5

    【关键词】销售百分比法  企业融资需求  步骤和方法  局限性

    一、概述

    销售百分比法是企业在预测资金需要量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定量比率分析法体系中的一种。它相对于定性分析预测法来说,优点是能提示资金需要量与经营规模和销售数量等相关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可以比较清晰地预测未来所需要的确定量的资金规模。

    由于销售额是影响资金需要量的重要因素,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敏感度很强,影响力很大。因此,可通过分析资金各个项目与销售收入总额之间的依存关系,按预期的销售收入的变化情况来预测资金需要量,这就是销售百分比法的原理依据。

    二、销售百分比法

    (一)销售百分比法在预测资金需要量时的步骤:

    应用销售百分比法在预测资金需要量时通常需要经过以下四个基本步骤:

    1.销售预测。预测未来某一时期的销售总额或销售增加额、或者销售增长率。

    2.分析销售额与各项资产、负债项目的变动关系,计算变动比率。也即将资产负债表上的全部项目划分为敏感性项目和非敏感性项目。敏感性项目是指其金额随销售收入自动成正比例增减变动的项目,非敏感性项目是指其金额不随销售收入自动成正比例增减变动的项目。敏感性资产项目一般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如果企业的生产能力没有剩余,那么继续增加销售收入就需要增加新的固定资产投资,这种情况下,固定资产也成为敏感性资产。敏感性负债项目一般包括应付账款、应交税金等。由于长短期借款都是人为可以安排的,不随销售收入自动成比例变动,所以是非敏感性项目。

    3.估算需要的资产总量,确定资金需求总额。根据变动比率测算各项目的变动数据,从而预测所需资产、负债项目的总量和资金需求增加额。也即,对于各个敏感性项目,计算其基期的金额占基期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并分别计算出敏感性资产项目占基期销售收入百分比的合计数和敏感性负债项目占基期销售收入百分比的合计数。

    4.测算所需融资。根据有关收入、成本、利润、支付股利的分配政策等估计保留盈余,确定预测期内部留存收益的增加额,也即内部自然融资可提供的资金量,再确定需要进行筹措的外部融资额。

    (二)销售百分比法在预测资金需要量时的具体计算方法:

    1.销售百分比法的具体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先根据销售总额预计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总额,然后确定融资需求,外部融资需求=预计总资产-预计总负债-预计股东权益;另一种是根据销售的增加额预计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然后确定融资需求,外部融资需求=资产增加-负债自然增加-留存收益增加,留存收益增加=计划销售净利率×销售额×(1-股利支付率)。

    2.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通常,在具体实务中,比较多的采用较为简便的第二种方法:

    (1)外部融资需求=资产增加-负债自然增加-留存收益增加。

    (2)留存收益增加=销售净利率×预测期销售额×(1-股利支付率)。

    3.在实际工作中,也有使用更为简化的计算公式:外部融资额占销售额增长的百分比。

    外部融资销售增长比=资产销售百分比-负债销售百分比-销售净利率×[(1+增长率)÷增长率]×(1-股利支付率)。

    (三)应用计算:

    下面以某公司为例,在其2005年的资产、负债、收入、利润情况的基础上对2006年的资金需求及外部融资进行预测:

    1.相关报表项目数据资料及与销售收入的占比关系。(如表所示)

    资 产 负 债 表

    年  份 05/12 是否变动项目 占销售收入% 年  份 05/12 是否变动项目 占销售收入%

    货币资金 5 604 是 12 短期借款 4 980 否 

    短期投资  否  应付票据 400 是 0.8

    应收票据 204 是 0.5 应付账款 6 500 是 14.4

    应收账款 8 348 是 18.5 预收账款 75 是 0.2

    其他应收款 3 758 否  其他应付款 7 088 否 

    预付账款 2 346 是 5 长期负债 2 860 否 

    存货 2 548 是 5.6 长期应付款 2 180 否 

    长期投资 1 500 否  总负债 24 083 * 

    固定资产 6 380 否  股东权益 9 570 否 

    无形资产 2 965 否     

    总资产 33 653 * 41.6 总资产 33 653 * 15.4

    2005年收入利润表

    收支项目 2005年实际 2006年预测 增长情况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金额 比率

    主营业务收入 45 030 100% 55 000 100% 9 970 22%

    净利润 3 750 8.33% 4 125 7.5% 375 10%

    注:A.公司的股利支付率为60%,2006年保持不变;

    B.公司厂房设备的利用率2005年为75%;

    C.2006年没有其他资金需求。

    2.融资预测分析:

    (1)2005年资产、负债项目与销售收入变动百分比情况。从表的数据资料可以看出,公司每增加100元的销售收入,必须增加41元的资金占用,但同时会有15元的自然资金来源。从41%的资金需求,减去15%的自然资金来源,则还有26%的资金需求。因此,公司每增加100元的销售收入,必须取得额外26元的资金来源。

    (2)2006年资金增量需求总额。就2006年的收入预测来看,销售收入增加9 970万元,按照26%的资金需求比率,可预测在2006年将增加2 592万元的资金需求。

    (3)2006年外部融资额。资金增量需求总额2 592万元中,有一部分可通过公司内部来筹集。公司2006年预计可实现4 125万元的净利润,公司的股利支付率为60%,则4 125万元的净利润中有40%部分留存,即有1 650万元可留存下来供公司经营使用。这样,则需向外部筹集的资金为942万元。

    (4)计算公式:

    式中:M——外部融资需求量;

    D——股利支付率;

    S0——基期销售额;

    (A/S)敏感资产占基期销售额百分比;

    S1——计划销售额;

    (L/S)敏感负债占基期销售额百分比;

    R ——销售净利率;

    M1——预测期其他资金需求。

    按公式计算:

    外部融资需求量=9 970×41%-9 970×15%-4 125×40%+0=942(万元)

    三、销售百分比法在确定企业融资需求运用中的局限性

    1.销售百分比法是资金需要量预测中比较简单的一种方法,适合于预测一年以内的较短期的资金变动,但无法对中长期资金需要量进行有效预测。从理论上说,其准确性也不如“回归直线法”好。

    2.资产、负债项目在基期与销售收入的比例关系,在预测期时并不完全保持不变,其变化幅度一般会有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变化,如应收账款项目、销售净利率指标,而且资产、负债项目与销售收入的可变性关系也不会一成不变,有些项目现在可能是不会随着销售收入的变化而变化,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和公司经营状况的变化,资产、负债项目可能会在变化与不变化之间互相转化,如固定资产项目。再者,部分资产、负债项目本身在性质上也不能简单地划分为随着销售收入的变化而变化或不变化,如存货有个保险储备量、应付账款有个商业信用额规模的问题。

    3.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般会有不同程度的投融资需求和临时性的资金周转调拔,资金的流向可能是流入,也有可能是流出。此时,销售百分比法无法准确地对资金需要量进行预测。

    4.应收账款占比、应付账款占比,受业务关联单位的资金状况、本公司举债能力大小、本公司筹措资金的政策、本公司财务理财观念取向、收账政策、本公司对风险和资金成本的承受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销售百分比法不能解决与此相关的筹资影响。

    5.公司拥有的流动资产,比如:存货、短期投资(公司拥有的股票、债券)等的可变现程度和变现能力,现金转换速度和转换成本、公司经营业务的季节性变化特点(尤其是跨年度波动较大时),公司对销售预测的准确性程度,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市场份额变化,公司本身的商业信用,资产成新率及置换需要,盈利水平变化等,对于销售百分比法预测的资金需求量也有难以定量估计的影响。

    6.公司本身的产品发展阶段,企业发展时期,年度经营计划,企业战略规划,公司扩张与增长模式,企业信誉,行业发展前景等,对资金需求和供给量的预测偏差影响也是销售百分比法不可避免的。

    7.整体市场竞争环境、国家财政政策、产业导向、供应链关系、上下游合作关系、资源供应状况、物价变动情况、通货膨胀情况、信贷调控政策、筹资成本与现金短缺成本的对比等,对资金的供给和需求会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公司无法准确地通过销售百分比法来定量预测资金需求。

    8.或有业务项目对资金流转的影响,不可预测的资金需求,大额计划外资金需要,其他筹资方式如融资租赁的可选择性程度,股利分配政策的变动,资产周转率变化,业绩考核与绩效达成状况,资产占用的长短期与资金来源长短期的适配性(即资金筹集政策),前期投资在本期的投资回报实现程度等,销售百分比法也无法进行量化预测。

    9.当公司拥有的闲置资金或短期投资如股票、债券等的总额规模(假若本例中有短期投资1 000万元)大于通过销售百分比法计算出来的外部融资需求量(942万元),且容易变现时;或者,企业拥有的大额长期投资易于转让时,可能企业根本不需要向外部筹集任何资金。

融资需求范文6

    [关键词]商业信用;影响因素;融资约束

    1 引 言

    商业信用是企业在贸易过程中的一种赊销、赊购行为。下游企业从上游企业获得生产投入品(原材料)或服务,一定时间后延期支付款项;而上游企业由于和下游企业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在对其经营状况和信用状况了解的情况下,也愿意通过延期支付给予其资金融通。

    欧洲在中世纪最早出现商业信用,中国则是在先秦时期开始商业信用的使用。在英国,超过80%的日常交易通过赊销完成,并且应收账款约占企业总资产35%(Summers et al.1999);在美国,1991年的商业信用平均使用占到了企业总资产的17.8%(Rajan和 Zingales,1995);在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商业信用超过了企业总资产的1/4;在中国,2000—2006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例为7.61%(周铁铸等,2009)。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商业信用已成为非金融性企业总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有的国内外文献对商业信用的研究主要从宏观和微观视角通过理论或实证对商业信用的存在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了探究,但鲜有文章结合融资约束的背景对上市公司的商业信用展开研究。由于我国特殊的制度安排,A股市场上市公司中绝大多数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的。一些重要领域的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国家都要求保持绝对控股,一般认为,融资约束对这样的企业影响比较小。国有股比重不同的上市公司与国有银行和政府间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刘康兵等,2007)。首先,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利用证券市场的最新财务数据,从需求角度对中国上市企业商业信用使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再分析,根据中国国情对模型和变量方面进行了设置。然后,我们以国有股比例作为分组依据,将样本数据分为国有股比例≥50%和国有股比例<50%的两组企业组别,假设前者不受融资约束,后者受融资约束,通过比较两个样本组在商业信用行为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来检验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约束假说。

    2 数据、计量模型 1 数据筛选和剔除

    我们对数据的筛选作了如下的规定:

    选择2005—2009年在我国A股市场上市的公司;剔除样本中含有ST、*ST、PT类公司;为避免发行境内外资股或发行境外股份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样本中不含有发行B股、H股、N股的公司和进行过重大重组而改变行业属性的公司。

    依据上述原则,最终选择的样本为439家公司。本文国有股比例和公司成立时间数据来自深圳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中国股票市场财务研究数据库,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来自北京色诺芬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的一般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库。本文分析工具为Stata10.0。 2 变量描述(见表1)

    3 实证结果及分析

    从表2我们发现存续时间与商业信用的使用显着负相关(β=-3.124),即公司在成立初始阶段对商业信用需求会随着公司的成熟慢慢降低。考虑到因变量和自变量的非线性关系,我们加入公司存续时间的平方变量,显示其与因变量显着正相关,从而分析结论更为准确:在成立初始阶段,公司对商业信用需求很大,随着公司的逐渐成熟,对商业信用的需求确实会慢慢降低,但随着公司成长到一定时间和规模,对商业信用的需求会渐渐增加。因为此时,凭着比年轻公司信用强的优势,融资面临的约束较小,公司可以向更大的公司借入商业信用,然后再借出给融资需求旺盛但面临融资约束的公司。因为成立时间短、赢利能力较差等原因,大供应商担心收回商业信用的风险而不愿向后者借出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作为一种短期融资方式,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例较大的公司对它的需求旺盛,计量结果显示该变量确实和因变量显着正相关,显着系数达到1%。表示在同等条件下,需求旺盛的公司得到更多商业信用。

    资产报酬率表示公司的赢利能力,资产负债率显示公司的偿债能力,两个变量和商业信用需求均显着正相关。分析结论和公司存续时间相似,赢利能力、偿债能力强的公司财务状况良好,不容易陷入财务困境,因此商业信用的偿还风险较小,这类公司更受供给者的青睐,能获得更多商业信用。

    从第Ⅰ列我们发现销售增长率为负的公司对商业信用的需求显着性很高。可能是在公司遇到短暂性的经营困难时,会继续对原材料有强烈的需求,以维持正常运转。第Ⅴ列计量结果与第Ⅰ列结论一致,对国有股比例<50%的公司样本,其规模、存续时间和公司对商业信用需求的相关性不明显。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重、资产负债率、资产报酬率仍然和因变量显着正相关。仍然是销售增长率为负的公司对商业信用的需求更大。第Ⅲ列中公司规模和应付账款相关性不大。公司存续时间和应付账款显着负相关,显着性达到1%,并且与存续时间的平方项显着正相关,显着性也达到1%。这个结果和第Ⅰ列结论一致,并且系数是其相关项的近4倍。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重、资产负债率和因变量显着正相关。说明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重大、资产负债率高的绝对控股公司商业信用的需求较大。

    对比后我们发现,第Ⅲ列、第Ⅴ列在资产报酬率上差异很大。前者与之无关,后者与之则是显着相关。这印证了本文初始的假设:国有绝对控股公司和国有非绝对控股公司面临着不同的融资约束。国有绝对控股公司,由于其绝对控股地位与金融机构联系密切,使其有更多充足的资金来源,在融资时,资产报酬率和销售净利率是影响公司商业信用的获得和需求的重要指标,但计量结果显示无关,国有绝对控股公司融资不受限制,因而无须依赖这些指标,而国有股比例<50%的公司融资受限制,需要这些变量向金融机构或上游公司发出自身或优质或劣质的信号,才能获得商业信用。

    为了检验以上的变量关系和显着性在不同行业中是否仍然具有解释力,我们在表中加入行业虚拟变量。结果显示加入行业虚拟变量后,尽管自变量的估计系数与前面的结果略有差异,但所反映的信息基本相同:各因变量保持了应有的显着性和预期符号,有些因变量的显着性在加入行业变量后甚至加强了。因此,本文的模型在不同行业间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4 结 论

    本文采用最新数据,研究在当今经济环境和制度背景下,中国上市公司商业信用行为,并从商业信用角度检验了融资约束理论。本文的主要结论有:公司存续时间与商业信用的使用显着负相关,而与公司存续时间的平方显着正相关;在同等条件下,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例较大的公司得到更多商业信用;赢利能力、偿债能力强的公司财务状况良好,不容易陷入财务困境,能获得更多商业信用;销售增长率为负的公司对商业信用的需求显着性很高。

    然后我们通过比较国有股比例不同的两组公司投资行为,发现两组样本公司在资产报酬率和销售净利率这两个关键指标上存在显着差异:国有绝对控股公司的商业信用的获得和需求与这两个变量无关;国有股比例<50%的公司商业信用与这两个变量显着相关。证明融资约束假设成立,国有股≥50%的国有绝对控股公司和国有股比例<50%的公司面临着不同的融资约束,并且前者面临的融资约束小于后者。

    本文关于公司商业信用行为的部分结论和当前的主流观点一致,也有部分结论与常理相悖,可以肯定的是,这些“非常理”行为公司主体在特定经济环境和体制下作出的选择,这些结论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上一篇南瓜灯做法

下一篇媒介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