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方科技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方科技发展范文1
关键词:地方高校 科技创新 策略研究
1 引言
地方高校是指由地方政府投资、主管的高等学校,是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和地方的科技发展中,地方高校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是高校实现科技发展的一项重点战略举措。本文从服从国家创新战略需求和服务区域科技创新及经济发展的思路出发,分析和总结了近年来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的发展情况以及科技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在此基础上,针对地方高校科技发展的现状提出促进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的相关策略。
2 地方高校在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我国科技工作“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国家和高等学校中长期及“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重大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平台为载体,注重挖掘行业特色高校的潜力,提升高校综合竞争力。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地方高校在强调放眼世界。面向全国的办学工程中,更应强调立足地方、转变观念、理清思路、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对象,大力开展科研活动,创新科研成果,坚定不移地为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优化地方人才资源配置,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形成地方特色优势产业。
科技创新是地方高校发展的源泉。科技创新对地方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增强服务地方的能力、提高科研团队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支撑与推动作用。在科技日新月异、信息全球化的今天,科技创新需要一个完善的科研管理及发展体制,地方高校需要仔细分析其地域及科研领域等各方面的优势,制定良好的科技创新指导思想,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地方高校的科技创新发展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创新。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互相融合,呈现出“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的明显特征,基础研究作为自主创新的源头,决定着技术创新。发挥基础研究的优势,努力提高原始性创新与知识创新能力,为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创新团队的形成。要创新学科与科研组织管理模式,鼓励科研团队联合攻关。
(3)科技和管理体制创新。根据地方高校的特点,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科研管理理念,建立和完善现代科研管理制度,以制度创新推动自主创新。
(4)完善科研评价与激励体系。实施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统筹考虑,构成针对不同层次、相互衔接,卓有成效的资助和奖励体系。
(5)建立通畅的科研成果转化体系。
3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的探索
3.1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的模式
近年来,地方高校通过管理和思维创新,推进产业和科技创新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地方高校的发展需要有效地结合地方特色与高校现有的区域优势。东北农业大学是以农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特色的黑龙江省省属重点院校,学校以“北方现代农业”和“北方寒地农业”为科研特色,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充分利用学校独有的资源优势,提出“内涵发展、特色强校、产学研结合”的科研发展思路。近十年,学校充分发挥现有的“校企研发联盟”和“校企合作平台”,重点围绕农业生物种业,生物环保等领域与哈尔滨市共建集“技术创新、成果孵化,示范展示、推广辐射,科普教育、信息集散”为一体的现代生物农业科技园,累计示范面积1.36亿亩;学校70%左右的获奖科研成果得以推广与转化,共推广和转化科技成果297项,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267亿元,为促进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明确的指导方针和成果转移通道。浙江工业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的浙江省属重点大学。多年来,浙江工业大学坚持实施“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多专利”的科技发展战略,在努力产出知识创新原创成果、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转移,培育科技创新平台,提高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仅2008年度,浙江工业大学共申请专利684项,软件著作权登记61件:SCI、EI、ISTP三大索引论文数国内高校排名分别为第46、54、40位,专利授权量367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35件。在上述指导方针指引下,学校的科研创新工作进入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
地方高校科研发展空间,优势和特色在于能为地方区域经济建设服务。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为例,其是由原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北京信息工程学院于2004年合并组建的多科性、综合型地方大学,学校按照“集中力量,集思广益,改革探索,抓方向,抓重点,抓队伍,抓特色”的工作思路,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教师和科研人员主动开展科技活动的政策和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全校教师开展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效十分显著,2008年新增科研总经费比2004年同比增长3倍:获发明专利授权比2004年同比增长1.5倍:公开进入三大检索数量比2004年同比增长4.6倍,2007年以来,连续三年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一项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和三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学校今后更好地为地方服务奠定了良好的科研基础。
3.2 地方高校科技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与发展在取得重大宝贵经验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问题与困难
(1)人才问题是地方高校科技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比如经济全球化及科技全球化带来的高科技人才在全球范围内的争夺: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人才竞争;中央高校和地方高校的人才竞争,以及地方高校吸引高层次人才、留住人才,都不能有效地整合科技队伍等问题。地方高校科技人才资源有待进一步优化配置,巨大人才优势有待进一步发挥,使新生力量更好地有效集中。
(2)提高地方高校科研实力面临巨大的挑战。地方高校整体科研实力相对一流大学仍有一定差距,学科发展不平衡,具有强势的学科方向少;缺乏高水平标志性成果:缺少高层次的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物,以及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学术梯队,导致地方高校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重点大学拥有集人文环境、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和完善的科研平台于一身的独特优势,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而大多数地方高校底子薄,科研条件和综合实力相对较差,难以产生原始性创新成果,形成创新发展的良性循环。
(3)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社会认同度低。地方高校由于科研基础薄弱,科研积淀少,因而产生重大经济效益的科研成果相对较少,影响力和影响范围有限,因此,地方高校必须转变观念,勇于走出去,勇于承担区域经济建设赋予的历史使命,建立起自身的品牌优势,充分发挥积极性与主动性,把优秀的科技成果推广出去。
(4)地方高校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存在着重购买轻管理的现象,科研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深化,管理机制和政策措施还需进一步完善,更好地整合分散的科技资源,避免重复购置,建立完善的共享机制。
4 促进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的策略与对策
地方高校占我国高校数量的94.2%,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内知识创造、积累与传播的重要基地,是科技创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与平台。地方高校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尤为重要。针对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的发展,基于地方高校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促进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的策略如下:
4.1 吸引科技创新型人才是地方高校科技发展的关键
科技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人才建设,针对地方高校人才不均衡的问题,地方高校需要将吸引和引进高级人才发展作为一个长期的战略来实行。地方高校应主动、积极制定人才引进战略,加大对高水平科研项目的经费配套力度,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在学科前沿领域具有先进水平的学术带头人,以及能够解决国家和地方重大科技问题的科技创新团队,逐步培养青年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提高和改善地方高校科技队伍的水平和结构及其在区域经济中的竞争力。地方高校的科研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建设创新文化,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创造性。
4.2 注重创新型科研团队的建设,打造完善的科研创新平台,提升地方高校科研实力
地方高校应注重创新型科研队伍的整合和建设,结合学科建设有针对性地优化资源配置,形成高凝聚力和高归属感的科研创新团队。地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要重视文化建设,通过强化团队的和谐理念和持续的学习创新理念,为建设高凝聚力和高归属感的科研创新团队的形成创造条件。地方高校要重视打造具有学校特色专业的科技创新平台,旨在利用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充分发挥系统集成的功效,使高校教师能够以此平台为契机,潜心从事科学研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研深入发展,争取获得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对于取得具有创新性、标志性的科研成果,地方高校应在政策上作为学校的急需项目给予优先支持,经费上给予优先扶持。
4.3 凝聚力量,凝练特色,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科研特色是地方高校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学术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形成特色,发挥特色,创造特色是实现地方高校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地方高校应树立自己的学科品牌专业,注重加强内涵建设,在学校优势学科方面推陈出新,突出亮点。使学科发展促进科研发展,科研与教学的有效结合是地方高校走上一个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保障。
4.4 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强地方高校的社会认同度
坚持产学研结合是发展科学技术的根本途径。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是人才、知识和技术的主要源泉及开发工作的重要力量。搞好科技开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高校科技成果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地方高校应建立大学科技园,有助于加快地方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给入园企业提供技术需求、信息咨询和一系列的扶持和减免政策,对有潜力的发展方向应给予积极引导,使科技成果更好地实现技术转移和产业化、社会化。
4.5 注重内涵提升,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地方高校要更新观念,使教师和科研人员从根本上充分认识到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强化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科研意识,给教师和科研人员营造一个良好的科研工作条件和氛围,根据地方高校的实际特点,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奖励政策,构建和完善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教育部和地方重点实验室为主的科技创新基地,充分发挥基地的核心,辐射和带动作用,使更多的青年教师能够参与其中,形成以科技创新基地为中心,以校系科研机构为羽翼的科技创新组织结构,在地方高校优势方向,瞄准学科前沿,深入、持续地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力争在原始性创新成果方面实现新突破。
4.6 建立开放的知识共享、资源共享机制,达到效益最大化
在科研管理和资源管理的诸多环节中,知识共享是最重要的环节,个体层面的知识只有通过共享才能上升为团队知识及核心竞争力。知识共享可以更好地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知识共享在一定程度上包括了资源共享,大型仪器和一些高精端的设备要根据研究方向及建设目标的需要进行安放,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实行专管共用的管理模式,加强对这些科学仪器设备的注册与档案管理,建立仪器设备信息查询系统,制订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对外服务管理办法,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共享度,避免重复购置和科研经费使用上的浪费。
地方科技发展范文2
本文采用生境套娃方法,基于生态位相关理论,分析了地方高校科技平台所占据的生态位,认为平台间存在资源利用性竞争关系。地方高校科技平台应根据研究方向与领域、投入经费、人才与团队等多因子进行调整,在竞争中求共存,寻求瓶颈突破。
【关键词】
科技平台;生态位;生境套娃
1 生态学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1.1生态位理论
生态位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最早在1917年由美国学者J.Grinell在《加州鸫的生态位关系》中使用该名词。1957年,英国生态学家G.E.Hutchinson提出n维生态位,提出多维超体积生态位。1971年,E.P.Odum认为物种的生态位不仅决定于它们在哪里生活,而且决定于它们如何生活以及如何受到其它生物的约束。
将生态位理论与竞争排斥原理应用至自然生物群落,则在一个相互起作用的、生态位分化的种群系统,各种群在它们对群落的时间、空间和资源的利用方面,以及相互作用的可能类型方面,都趋向于互相补充而不是直接竞争。
1.2生境套娃
Hanski[4]以生态学家的思路,采用层级式类似于俄罗斯套娃的描述方法,一系列的环境界定把特定物种的生境需求一步步细化,使之得到更加精确的描述。例如甲虫的生境套娃为:
(1)北方针叶林
(2)云杉占优势的森林
(3)倒木供应时间连贯性很好的云杉泥沼林
(4)树基在地面以上的一棵云杉倒木
(5)破裂树皮下的韧皮部腐烂过程中的某个阶段
2 地方高校科技平台建设发展现状分析及瓶颈剖析
2.1平台定位及顶层设计问题
地方高校科技平台数量虽多,而科技平台投入产出比却较低。据资料[5]显示,地方高校研究与发展机构(省部级以上科技平台)数量占全国的61.2%,科技平台承担的科研项目数占全国的58.3%,而拨入经费却只占33.8%。科技平台存在定位不明晰,管理部门过多,协调不畅,导致平台管理模式不统一,平台建设运行执行力偏差,科技资源分散、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偏少、重复建设问题严重。
地方高校科技平台往往受限于不稳定的财政科研投入,运行、管理、研究、设备维护等经费投入不连续、不充分,原始性创新能力得不到持续支持,这也是地方高校科技平台难于冲击国家级科技平台的重要因素之一。
2.2评价体制机制原因
有关数据表明[5],2013年地方院校科技成果获级获奖比例远远高于部委及教育部直属高校,但国家三大奖、国务院各部门科技进步奖获奖比例却很低;专利申请数、专利授权数、专利出售金额、技术转让金额呈下降趋势,表明地方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依旧低下,原始性创新能力不强。
由于受评价体制机制影响,对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主要从纵向课题的级别与经费数、的数量与质量,获得奖励的等级与数量等方面评价,认为横向课题的价值远远小于纵向课题,忽视了横向课题的重要性。然而横向经费之于地方高校科技平台的建设发展具有“造血”作用。
2.3科技平台自身问题
地方高校科技平台研究方向调整落后于科技发展和行业应用需求变化[6],例如研究方向过于宽泛,资源分散,甚至与个别国家级科技平台产生重叠。内部软环境差,高层次领军人才缺乏,不利于内部人才团队建设,更不利于提高研究水平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
3 基于生态学理论的瓶颈突破对策
3.1采用生境套娃方法剖析科技平台定位
利用生境套娃的层级分析方法,以食品生物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例,分析其“生境套娃”如下:
(1)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辽宁大学轻型产业学院、生命科学院
(3)食品生物技术等5个专业实验室和1个食品加工中试车间
(4)可利用面积不少于800平方米,投入经费不少于400万元
(5)食品生物加工工程等四大领域创新性研究团队
3.2利用生态位理论,竞争中求共存
同生态位理论类似,每个地方高校科技平台都占有各自不同的生态位,在发展的大环境中受多个因素影响,构成了科技平台的n维生态位,即研究领域、研究方向、人员构成、团队设置、仪器设备、投入经费等。各平台间属资源利用性竞争关系,他们之间无直接的干涉行为,各自消耗共同的资源,使共同资源的可获性减少而间接影响对方的生存发展。因此,长远来看,地方高校科技平台要生存发展,突破瓶颈,求得共存,必须根据资源限制因子,做出以下调整:
(1)凝练研究方向与内容,注重学科交叉,符合区域发展规划,另辟蹊径,敢于创新。以辽宁为例,已经确定高端装备制造等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平台的研究领域可主动向相关产业延伸,逐步调整科技平台依托的专业学科结构,加强学术交流与联系,提高异质性,在竞争中求共享、求共存。
(2)在财政经费总体有限的情况下,应充分争取竞争性经费,在夯实基础研究的基础上,推进应用研究,使技术、成果或产品不再束之高阁,通过科技平台转化给企业,采取例如产学研联盟的方式,促进双方从市场实际情况出发,将技术、成果或产品商品化直至产业化生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实现平台收益最大化,为平台发展持续提供“造血”能力。
(3)灵活利用各种资源,既要看到地方高校科技平台与部委、教育部直属高校国家级科技平台的差距,又要看到地方高校拥有的适和地方经济发展的专业特色。高度重视地方高校科技平台的生境层级――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水平的基础作用,不仅要平台内部培育年轻人才,更要吸引高水平领军人物,优化学缘结构,凝聚本领域优秀科学家,对突破瓶颈起决定性作用。
4 结论
基于生态位相关理论,采用生境套娃方法,分析了地方高校科技平台的n维生态位,认为平台间存在资源利用性竞争关系。地方高校科技平台寻求瓶颈突破之路任重而道远,应根据研究方向与领域、投入经费、人才与团队等多个资源因子加以调整,在竞争中求共存,定会实现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博.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3
地方科技发展范文3
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它的暴利性是人们争论的焦点。 尤其是近年来,人民大众、专家、媒体都对其批评与赞扬争论不休。 我们不能否认房地产经济在十年来带给国人经济的提高。 它的迅速发展不仅仅满足了当代人对房屋的需求,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房地产业不仅仅要合理利用每一份宝贵的土地资源,还要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合理的发展道路。 房地产不是单单盖房子与卖房子这么简单,还要考虑到其是否会影响环境、资源、金融等相关问题。 房地产业的发展要顺应社会发展、人口发展、经济发展,更要适应生态的发展。 过度的地产行业发展势必将导致地产行业经济的衰退,从而制约多方面行业经济的发展。 所以,房地产经济走可持续发展对社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我国房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无序的开发与发展,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及生态环境的破坏
房地产业发展中资源浪费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房地产业要想持续长久发展,合理的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及有效的保护环境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2、总量性与结构性的供求失衡,导致了大量的商品房空置
从目前的房地产业发展来看,一个实际情况是,有相当一部分商品房未得到有效的利用,空置率居高不下。空置商品房产生的原因很多。包括开发商资质低,开发的房地产质量有问题、销售不畅,或缺乏自身特点导致的空置等等。空置商品房不但占用大量宝贵的资源,长此以往,还将影响到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3、在房屋的开发建设上科技含量低,新材料、新技术使用量小
某些开发商为了节省资金,在房屋建设过程中,不愿意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房屋建设的科技含量较低、质量较差。因此,房地产业要想长久发展,在建设上必须走上高科技、低消耗,少污染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4、房地产投资的比重过大,造成金融潜在风险及行业不平衡
我国房地产金融虽已完成基本制度的建设,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及良好发展态势的金融体系。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房地产的投资过大,住房消费贷款的发放将给银行资产带来安全隐患,贷款资产流动性不足,低进低出运营的方式使资金使用低效率且有失公平。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影响房地产业的持续发展。
5、房价过高导致贫富悬殊的加剧,也增加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
房价的超高上涨,使中低收入人群很难拥有一套房子,一般的老百姓买不起房,这样一个庞大的社会阶层必然存在一定的心理落差,导致社会失去和谐。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各阶层间严重对立就不可避免。房价不和谐导致了社会底层涌动大量的不满及愤怒情绪,贫富差距悬殊导致社会矛盾激化,也致使社会稳定的成本过大,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也将会受到严重的阻碍。
三、促进我国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科学的规划与管理,有效利用各种有限的资源
房地产业只有持续发展才能满足人们不断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为了抑制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各种不良现象的发生,就要加强管理,进行科学的规划,适度控制其发展规模与速度。在政策上限制粗放型的房地产经济,使房地产经济走资源集约利用的发展道路。提高土地与空间资源的利用率。要发挥房地产对国民经济的支柱作用,避免那种过分超前,危害经济发展的行为,形成房地产业同国民经济三大产业良性与协调的发展态势。
2、和谐的开发与利用,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房地产业是城市生态经济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在进行房地产项目的建设时,要进行充分的调研,科学的进行规划,树立“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合理的利用及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房地产经济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处理好人类生存发展与保护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房地产与环境因素的衔接应自然优美,房地产建设应当以低消耗、高效率为根本,确保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及有效提高。
3、逐步完善相关金融体系,建立与发展房地产金融二级市场
当前,房地产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依靠房地产金融基础支持,这也是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从我国当前房地产金融的发展现状来看,必须要加强房地产贷款结构的调整,注意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同时,对于房地产金融发展资金来源的问题、期限错配问题及资产流动性等问题,房地产金融业就必须研究并进一步建立起住房抵押贷款的二级市场,逐步实现抵押贷款证券化,打通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联系,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房地产可持续发展资金来源的问题,有效的分散了银行贷款的风险,房地产金融的市场化程度得到提高,加快了国有商业银行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的步伐,提高了整个房地产金融的实际效率。
4、加强市场监管及宏观调控,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科技投入
政府公平、高效的监管与宏观调控是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的外部环境。政府部门应加强管理与监督,减少或避免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政府行为或腐败与暗箱操作现象,相关部门应严格执法,并力求不断的完善房地产经济的法律法规,创造一个公平与透明的良性发展的市场环境,使房地产项目与市场需求相协调。并在开发建设中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在房地产建设中的科技投入,提高城市住房的科技含量。将新科学知识运用于住房建设实践,不断的开发新材料代替有限的自然资源,重视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能源使用的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房地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地方科技发展范文4
(一)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是一个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上升过程。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发展模式,其发展是可以持续和连续的。在实际生活中,可持续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发展是注重质量和子孙后代人幸福的。
(二)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房地产经济中,沃特曼、柯林斯、波拉斯和彼得斯等着名学者研究了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种主要影响因素。柯林斯通过研究指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这一理念是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准则,房地产开发商所拥有的远大目标和激励制度是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内容。传统的房地产经济发展目标是侧重于追求利润,而可持续的房地产经济发展应在于追求从逆境中恢复的能力,以增强应对不利环境的弹性。
(三)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关于对企业在发展中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谋划,发展性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本质特征,用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企业其他战略,用企业其他战略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二、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关理论基础
(一)核心竞争力理论
“核心竞争力”一词于1989年被哈默尔教授和普拉哈拉德教授在其研究学术成果《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首次公开提出,并对核心竞争力理论进行了系统和权威的阐述。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包括3个方面特征:(1)核心竞争力是无法被模仿和代替的;(2)核心竞争力拥有着广泛的市场推广能力;(3)核心竞争力代表着企业客户长期的核心价值,对客户关键性利益有重要作用。
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就要求房地产企业努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创新自身的产品和服务质量。
(二)波特发展战略理论
20世纪80年代,迈克尔·波特在其《竞争战略》一书中提出了企业发展战略理论,该理论指出了行业结构“五力模型”:(1)供应商的议价能力;(2)客户的议价能力;(3)行业的竞争现状;(4)新进入者的挑战;(5)替代产品或服务威胁。他指出了企业应该在哪些点上谋求竞争力的提高,为产业经济学和管理学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了条件。波特发展战略理论从产业角度分析了企业发展的竞争策略,对企业经营的产业环境进行了研究。
(三)企业资源理论
企业资源理论从资源的视角来对企业竞争能力进行分析。企业资源理论认为,企业的资源必须拥有4个基本性质:(1)价值性(Valuable);(2)不可模仿性(Inimitable);(3)稀缺性(Rare);(4)非替代性(Non-substitutable)。资源是一个综合体,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应该包括上述4个性质。房地产企业的生产性和经营性活动需要资源组的良好协调与配合,资源组包括固定资产、人力资源、资本性投入和外形资产等投入。
三、促进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
根据产业经济学理论,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市场、资源、能力和政策方面达到均衡时,才能实现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图1所示。
根据图可以看出,当房地产企业在市场、资源、能力和政策四个方面达到均衡时,也就是说处于图中的阴影区——优势发展区,房地产经济才能可持续发展。以下是关于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
(一)确立以“顾客价值至上”为导向的战略方向
房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应该围绕着市场需求,以提升顾客价值为战略目标。追求利润最大化不再是当前企业终极的发展目标,要想使企业永续经营,就不能单纯地追求某一个项目或者一段时间的利益,应该用发展的,战略的眼光去制定长远发展计划。“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在商业战场中的力量也是无穷的。项目是经营的手段,但是单个项目的利益不能代表永续经营的成果,只有一贯地坚持围绕市场需求和坚持顾客价值至上,才能够实现企业的永续经营。
(二)推行品牌战略
房地产品牌是产品品质、产品创新、服务质量、建筑科技、生态环境、居住文化、企业形象以及企业实力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现。房地产品牌是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进行房地产产品开发经营的同时,有计划、有目地设计、塑造,并由社会公众通过房地产产品的品质和价值的认知而确定的商标和企业形象,是公众对房地产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总和。房地产品牌包涵了企业品牌、项目品牌和物业品牌三个部分,企业品牌是房地产品牌的载体,是房地产企业信誉、素质、服务和文化品位的一种标志,是企业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也是消费者对企业实旌有效监督的手段。项目品牌是房地产品牌的关键,是企业品牌的具体体现,是企
业品牌的基础。物业品牌是房地产品牌的重要内容,是项目品牌的必要延伸,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地方科技发展范文5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 可持续发展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306-01
近年来,关于房地产的话题在各种媒体上议论不断、争论不休。但是,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房地产业在近十年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绝对不能因噎废食,否定房地产业在促进经济特别是地方经济发展、满足社会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过程中的积极而重大的作用。必须要明确目前房地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在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房地产业仍然是我国基础性、支柱性产业之一。
房地产业作为一个龙头产业,可以带动诸多产业的发展。房地产业需要国民经济中的建材、设备、机械、冶金、陶瓷、仪表、森工、化塑、玻璃、五金、燃料动力等许多物资生产部门和服务行业的产品生产和劳务提供相配合,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性十分明显。据测算,在我国当前的情况下,每投入200元的住房资金,可创造相关产业140~440元的需求;每销售200元的住宅,便可带动260~300元的其他商品销售。因此,住宅建设若增加20个百分点,可望带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个百分点,住宅行业每吸纳200人就业,可带动相关行业300~400人就业。由此可以看出,房地产业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我国房地产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1.房地产发展过程中资源浪费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房地产偏重粗放发展,表现为效益增长主要依靠土地、水、能源等资源的过度消耗;空间资源鲜被认识,其合理利用和开发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我国由于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并不丰富,尤其是土地、空间等资源在一些地区形势非常严峻。房地产发展过程中对资源使用效率低下,并影响其他行业发展的事件屡见不鲜。在房地产下一步的发展中,资源的机会成本及合理利用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2.房地产在发展过程中对于环境保护不够重视
开发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致使房地产在发展中建筑密度过高,容积率过高,产生“钢筋混凝土”丛林。城市缺少绿色空间,市区污染不易向周围散发,城市空气质量差;人们居住、生活感到压抑紧张;人们远离自然,使人类与自然隔离。更有甚者,长江中游部分地市围湖造田,开发房地产,大大降低了湖泊的蓄排洪能力,对整个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包括房地产在内的经济造成潜在威胁。
3.与房产发展相配备的金融基础体系尚不完善
我国的房地产金融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虽然已完成了基本制度建设,形成了一定规模和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有些问题如不解决,将影响房地产经济的整体发展前景。首先是房地产信贷的结构还需要进一步调整,房地产贷款长期倾向于开发贷款,住房消费信贷发展不足。国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住房消费信贷一般占到整个房地产信贷总额的70%左右,而我国消费信贷占房地产贷款比例最大的银行还不到10%,仅占银行全部贷款总量的1%强。同时,住房消费贷款的发放也给银行资产安全带来隐患;房地产贷款的长期资金来源问题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贷款资产流动性不足;金融二级市场缺位。还有,住房公积金缴纳范围和比率的扩大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制约,低进低出的运营方式使资金使用低效率和显失公平。
4.商品房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空置率居高不下
空置房地产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有两大类。第一类是由于与外部客观环境不相适应引起的空置,包括上文提到的大大超过当地人口规模的房地产,以高利润为目标,不顾市场需求的房地产等。第二类是由于内部因素造成的房地产空置,包括开发商资质较低,开发的房地产质量存在问题、销售不畅、与周围已有项目雷同,缺乏自身特点,由于没有特点,没有优势导致的空置等。空置房地产不仅占用了大量宝贵资源,长期下去,还必将危害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促进我国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1.加强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
首先要在政策上限制粗放型的房地产经济,努力使房地产经济向对资源集约利用的方向转变,尤其要提高对土地、空间资源的利用效率;其次,应作好房地产发展中的科学规划,房地产与其他行业协调发展,既要发挥房地产对国民经济的支柱作用,带动经济增长,也要避免那种过分超前,危害经济的行为。
2.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使房地产经济发展成为城市生态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这就要求在建设项目决策之前充分听取城市环境和生态保护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科学规划,在进一步完善房地产物质功能,树立“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同时,为人们提供更舒适美好的生活办公环境;要求房地产与环境因素的衔接更加自然和优美,与周围的绿化、园林、小品等和谐搭配,相得益彰。
3.逐步完善相关的金融体系,建立和发展房地产金融二级市场
为解决房地产金融进一步发展的资金来源问题,期限错配问题,资产流动性问题,我国的房地产金融业还应着手研究并建立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实现抵押贷款的证券化,将一、二级市场作为一个整体纳入金融大循环,打通房地产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从根本上解决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来源问题。建立和发展房地产金融二级市场,还能有效分散银行贷款风险,提高房地产金融的市场化程度,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向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转轨,提高整个房地产金融的效率。
4.加强市场监管与宏观调控,保障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
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政府对公平、高效的外部环境的创造。一方面,政府应将制度建设作为重点,减少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政府行为,杜绝暗箱操作、严格执法、取消不合理收费。另一方面,完善现有房地产经济法律法规,包括制定各项明细的实施规则,尽量做到法律、条令、规则之间能相互配套,创造一个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依靠市场原则优胜劣汰,提高开发商的素质,使房地产项目与人口、源、环境相协调,与市场需求相协调,将房地产开发的短期行为和投机减至最低。
房地产是一个牵一制百的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命脉之一,因此务必要保证其健康稳定的发展。要从急功近利的心态转变到关注整个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必须的任务。
参考文献:
地方科技发展范文6
【关键词】房地产 经济管理 科学合理
近几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如供给需求矛盾、房价居高不下等多方面的问题,引得广大老百姓叫苦不迭,人们戏称房价、教育、医疗是老百姓“新三座大山”。一边是调控政策的频频出台,一边是房价的持续上涨。房价的这种“愈调愈高”的态势已经将政府的调控措施置于十分尴尬的境地。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我们对于房地产市场应该抱有怎样的态度?在这样的问题客观存在的条件下,又应该采取哪些宏观的调控政策呢?本文结合我国房地产业的实际,对当前房地产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
一、房地产经济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房地产业作为一个龙头产业,可以带动诸多产业的发展。房地产业需要国民经济中的建材、设备、机械、冶金、陶瓷、仪表、森工、化塑、玻璃、五金、燃料动力等许多物资生产部门和服务行业的产品生产和劳务提供相配合,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性十分明显。近年来,关于房地产的话题在各种媒体上议论不断、争论不休。但是,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房地产业在近十年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绝对不能因噎废食,否定房地产业在促进经济特别是地方经济发展、满足社会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过程中的积极而重大的作用。必须要明确目前房地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在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房地产业仍然是我国基础性、支柱性产业之一。
二、我国房地产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1)与房产发展相配备的金融基础体系尚不完善。我国的房地产金融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虽然已完成了基本制度建设,形成了一定规模和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有些问题如不解决,将影响房地产经济的整体发展前景。首先是房地产信贷的结构还需要进一步调整,房地产贷款长期倾向于开发贷款,住房消费信贷发展不足。国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住房消费信贷一般占到整个房地产信贷总额的70%左右,而我国消费信贷占房地产贷款比例最大的银行还不到10%,仅占银行全部贷款总量的1%强。同时,住房消费贷款的发放也给银行资产安全带来隐患;房地产贷款的长期资金来源问题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贷款资产流动性不足;金融二级市场缺位。还有,住房公积金缴纳范围和比率的扩大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制约,低进低出的运营方式使资金使用低效率和显失公平。
(2)房地产在发展过程中对于环境保护不够重视。开发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致使房地产在发展中建筑密度过高,容积率过高,产生“钢筋混凝土”丛林。城市缺少绿色空间,市区污染不易向周围散发,城市空气质量差;人们居住、生活感到压抑紧张;人们远离自然,使人类与自然隔离。更有甚者,长江中游部分地市围湖造田,开发房地产,大大降低了湖泊的蓄排洪能力,对整个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包括房地产在内的经济造成潜在威胁。
(3)房地产发展过程中资源浪费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房地产偏重粗放发展,表现为效益增长主要依靠土地、水、能源等资源的过度消耗;空间资源鲜被认识,其合理利用和开发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我国由于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并不丰富,尤其是土地、空间等资源在一些地区形势非常严峻。房地产发展过程中对资源使用效率低下,并影响其他行业发展的事件屡见不鲜。在房地产下一步的发展中,资源的机会成本及合理利用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三、促进我国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1)逐步完善相关的金融体系,建立和发展房地产金融二级市场。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房地产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根据我国目前的房地产金融发展现状,应重点做好房地产贷款结构的调整,增加消费贷款比重,并注意防范风险。另外,为解决房地产金融进一步发展的资金来源问题,期限错配问题,资产流动性问题,我国的房地产金融业还应着手研究并建立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实现抵押贷款的证券化,将一、二级市场作为一个整体纳入金融大循环,打通房地产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从根本上解决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来源问题。建立和发展房地产金融二级市场,还能有效分散银行贷款风险,提高房地产金融的市场化程度,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向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转轨,提高整个房地产金融的效率。
(2)加强市场监管与宏观调控,保障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政府对公平、高效的外部环境的创造。一方面,政府应将制度建设作为重点,减少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政府行为,根除腐败、杜绝暗箱操作、严格执法、取消不合理收费。另一方面,完善现有房地产经济法律法规,包括制定各项明细的实施规则,尽量做到法律、条令、规则之间能相互配套,创造一个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依靠市场原则优胜劣汰,提高开发商的素质,使房地产项目与人口、源、环境相协调,与市场需求相协调,将房地产开发的短期行为和投机减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