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质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堂教学质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质量范文1

关键词:多媒体 优化 高中 政治 有效性 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6-0-01

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逐步深入,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有效提高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多媒体教学能形象、动态地展示教学内容,扩充课堂教学容量,高效突破教学重难点,突出现代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优化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笔者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结合多年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如何巧用多媒体提高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性。

1 更新新课程教学理念,提高政治教师信息素养

高中政治教师要更新新课程教学理念,跟随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提高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理智、科学、合理地对待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政治课中多媒体教学功能,从而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

政治教师要掌握相关课件制作技术,如PPT等,避免陷入课件使用误区。还要熟悉各种多媒体设备的应用,让“班班通”设备充分发挥效用,发挥它的优势,减少它的消极影响。准确、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构建人文教学环境,能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学习动力,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可信度,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

2 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优化政治课教学

2.1 利用多媒体提供立体式画面,激发学习兴趣

高中政治课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对相关概念、原理和观念认知比较抽象,很难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而利用多媒体可把相关抽象、枯燥的静态知识点转变成生动形象、丰富具体的立体式画面,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辅助学生有效学习。例如,在教授《消费者合法权益》这一课时,可与日常生活中的影音资料结合起来,让学生增强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画面中认识、分析、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对3.15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彻理解本节教学内容。又如,教授《征税与纳税》一课时,利用多媒体Flash制作财政平衡的收入和支出天平动画课件。通过学生交互操作演示,增加和减少收入或支出的砝码,理解征税与纳税的关系,深深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从而积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这种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打下坚实基础。

2.2 多媒体辅助学生层层深入理解教学内容

为有效克服政治课教学枯燥的缺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内化理解,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可巧妙应用多媒技术来设计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境。再配合政治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能促进学生层层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把新知识和新理论融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里,内化成自己新概念和新思维,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一课时,借助多媒体辅助学生复习所学的知识内容,并通过知识结构图由旧课内容推引到新课内容。组织学生展开充分讨论:中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引导,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充满生机,层层深入,递进归纳,推出新的知识点:法律社会主义法律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基本的知识点,从而提升了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

2.3 多媒体巧妙创设研讨情境,激发学生探究

高中政治教师要善于应用多媒体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巧妙创设研讨情境,激发学生探究主动性。同时,通过多媒体还可以搜集整理学生讨论结果并进行归纳反馈,快捷又直观,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掌握新知并灵活运用。例如,在教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一课时,笔者联系生活实际制作四个Flash小动画,分别演示四种不同消费观念的人在购物时的不同。通过让学生讨论、对比、分析这四种人的消费行为,通过合作探究与体验感知,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掌握知识,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4 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高中政治课理论知识多,比较抽象,逻辑性强,某些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要受限于学生的理解内化能力,成为学生有效获取知识的障碍。通过多媒体可以高效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政治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辅之以鲜活生动、真实、直观的多媒体,将声音、图像、动画、文字等融为一体,利用其直观形象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远为近、超越时空界限,模拟再现教材所需情境,使抽象概念具体化、深奥原理形象化。在教学中,政治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教学环节、学生特征,来选择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复合式媒体、计算机网络媒体等不同的教学媒体辅助教学,这有利于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教学难点的突破和教学重点的突出。

3 灵活应用多媒体拓宽教育渠道,扩容政治教学课堂

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以独特的直观手段,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拓宽了高中政治教育渠道,扩大了政治教学课堂的容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教学活动,能有效解决政治知识的抽象性和现实生活直观性的矛盾,从而优化了政治教学课堂,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对于静止的政治教材来说,通过网络都能找到适合教学所需的最新数字化资料,从而加深政治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通过网络交流平台为学生搭建全新的学习环境,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大大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代气息,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政治道德素养,提高政治教育的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多媒体的巧妙应用为高中政治课堂注入了新鲜活力,高中政治课教师应发挥它的优势,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中进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使多媒体成为服务教学的手段,从而全面提高政治教学的质量。

(山东省邹城市第一中学,山东 邹城273500)

参考文献:

[1]陈占齐.刍议高中思想政治多媒体库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24).

课堂教学质量范文2

关键词:课堂教学质量;课堂纪律;自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023-01

教育教学改革为学校的教育工作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也从多方面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却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空洞无物,语言贫乏,还有相当部分同学没有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课堂上开小差、打瞌睡、乱说话等等现象直接影响教师的思路,进而影响到教学效果;再翻开他们的作业本,更是字迹潦草,错别字满篇。很多老师都觉得自己已经很尽力了,教学效果却一般。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多方面的,而教育改革的实施者是关键。作为一名服务于基础教育的教师,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要改善语文教育教学的现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有深深的体会。首先要上好第一节课,良好的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节课上好了,能够给学生留下良好而又深刻的印象。教师课堂用语风趣幽默,语言流畅;教态自然,表情丰富,和蔼可亲;仪态整洁,端庄大方,会使学生觉得很轻松,觉得老师很亲切。回想起我自己上第一节课时,煞费苦心地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热身运动、反口令练习、小笑话、成语接龙等等,课后很多学生写的日记说原来语文课也可以那么有趣,我知道我的第一步成功了。

2.努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用脑思考、动口表达。因此,我们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造条件,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案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自己所讲的知识将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得到怎样的理解。二是在课堂上要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参与欲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而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思维的原因。当我设计的活动得到学生的积极参与时,我就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实际上,往往这样学生也掌握得特别好。只可惜这样的效果没有多少次,这将是我今后的努力方向。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创造出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和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这是我们必须做到的。

3.增加课堂语言的魅力

我曾经听过我们学校雷霏霏老师的几节课,雷老师上课很投入,语言很有感染力,听她上课,真正是一种美的享受:上课时,她用深沉、亲切的目光凝视学生,学生就觉得老师既严肃又和蔼可亲,值得他们信赖和尊敬;她时而面带微笑,言语温柔,学生就会觉得老师亲切而愿意与之交流;时而语速加快,感情饱满,学生就没有机会去分心,在我的英语课上,我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当有学生分心时,我会把自己的声音提高一些。雷老师的这些做法很值得我在教学中借鉴。

4.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感悟祖国语言的魅力。在教学中,第一要抓住导入环节,巧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第二要抓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声情并茂,积极点拨,引导学生把这种感情转化为理性的思考,以期产生理性的教学效果。第三是要抓住结束环节,设计悬念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使学生觉得意犹未尽。最后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情感教育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状态,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提高教学质量。

5.及时巩固新的言语点;在纠错中巩固已学知识

语文首先是一门有声语言,学习语文就要朗读和背诵,学生在背诵和朗读中能够不知不觉地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对于一些经典篇目应当督促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在我们班,我把平时背诵成绩作为学生期末成绩的一部分,这样,学生平时背诵的积极性非常高。学生在做练习和考试中经常会犯同样的错误,这次错了,改正了;下次变换了题型,他又犯了同样的错误。由此,我决定从错题入手,要求学生把自己不管是作业的或者是考试中的错题收集汇编,保留错误的答案,然后用红笔写上正确的答案,最后,还要加上眉批--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要求学生在平时有空时特别是临考前认真翻看,以加深印象,从而在考试中发挥出最佳水平。实践表明,我的这种做法非常奏效。

6.良好的纪律是学习的保障

破窗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建筑物的一扇窗户而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种暗示性的纵容而去打破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会给人造成无序的感觉,这个理论同样可以使用与学生管理中。

在课堂上如果遇到了一些不良的苗头,而教师没有及时有力的制止,就会对学生产生一种不良的心理暗示:老师没有能力。课堂上就会出现更多的违纪现象,难以控制。因此我们任课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应当配合班主任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做到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千万不要怕得罪学生。人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凭什么信我们所传之道?同样的“道”为什么不被学生所接受?因为他们是孩子,孩子的特点是“先信其人,后信其道”。只有学生感受到了我们的真诚与理解,才会对我们所传之道发自内心地信服,即使有个别学生不理解也很正常,因为师生之间的理解需要一个时间差,老师对学生的理解按英语的说法是现在进行时,学生对老师的理解是一般将来时。我们不能苛求他们现在理解我们,只要他们最终能够理解老师就够了。

参考文献

[1] 【前苏联】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课堂教学质量范文3

关键词:教学质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83-02

许多著名教育家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没有感情,就没有教育”。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上好一堂课,首先要有“爱”,爱职业、爱学生。只有对教学、对学生倾注了真诚的爱,全身心地投入,才能积极探讨最合适的教学方法,上好每一堂课。但是,上好一堂课只有“爱”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适当的教学方法。

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决定了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原则。我们应针对所讲授课程的具体特点,遵循教学规律和当今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探索形式新、效果好的教学法,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作者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中所使用的一些方法。

一、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启发式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为其显著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其认识基础,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智慧,科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引起学习兴趣,激发起求知欲望,变被动接受为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全面发展。那么怎样搞好启发式教学呢?

1.首先在教学观念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的中心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只有实行教学民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一言堂”的形式,运用适当的方法,诱导、帮助学生主动学习,才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由权威角色转变为学生的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和知心朋友。为实现教学目标,师生共同活动,民主相处,教学相长。

2.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能动作用。启发式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通过教师启发、诱导,陶冶强烈的求知欲,调动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讨,使学生靠自己动手、动口、动脑来获得知识,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提高能力,而不是消极的接受知识。

3.在教学手段上,通过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在潜能。善于激疑是启发式教学的根本,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不断地提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孕育创新意识,并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中学到知识和进行创造性认识活动的方法,真正掌握独立的寻求知识、应用知识、探索知识和不断创新的科学思维方法,进一步增强自学的兴趣和意识,而不是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加班加点等办法来提高学习成绩。

4.在教学目标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学习与创新并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如良好的道德品质,执着的敬业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协同奋斗的团队精神等)并重”,造就有创新力的全面发展人才。

知识的传授重在能力的培养。高等教育最重要,最本质的是学生自主学习惯的培养,以及运用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飞速发展的21世纪,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的人才,“高分低能”的学生正逐渐被淘汰。人的创造能力,除了智力因素以外,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也是巨大的。有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为一个整体构成物,它对人的学习和创造活动有动力、定向、维持、调节、强化等多种功能。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理想、信念、道德、兴趣、志向、性格、团结协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陶冶、培养,为创造性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积极采用直观教学,丰富学生感性认识

没有感性知识,理性知识就缺乏基础,就难以形成。直观教学有真实感,学生可以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使其获得感性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授课中可以展示实物、模型、图片、幻灯和录像等教具,还可以进行实际操作、示范表演或做实验等直观性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一定的结论,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和实用感。另外,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一旦让他们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去认识,便能引起浓厚的兴趣,因此,学生生活实践中亲身经历的实际问题也可以用来教学。多种方法相结合,充分发挥直观作用,使学生所得感性材料更加丰富,真实生动,便于有关原理、理论知识的讲解,使抽象结构具体化,深奥的原理形象化,使教学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和接受。直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还能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探索精神,使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抽象简化和抽象思维能力、创造能力都得到培养和提高。

课堂教学质量范文4

一、选择优化教学策略,注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提高素质、培养应试能力”的关系

1.双向分析,确定教学起点。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新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及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从而把握教学的起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于新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的分析,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对各知识点的教学层次要求,根据新教学内容所处的章节、位置和学生所能接受的能力来加以把握。对于学生的认知结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1)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2)学生化学知识的认知一般采取何种认知逻辑和思维方式;(3)学生的化学学习态度、情感等。

2.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在怎样得到氧气的教学中,分析已知学生的认知状况和新教学目标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在教学时抓住学生对问题的好奇、感兴趣,从实际生活出发,先提出氧气的重要用途,然后再引入到氧气制取的方法的学习上,这样学生对于学习就觉得有一个实际情境,也觉得化学和自己的生活很贴近,学起来就会觉得轻松多了,再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模拟氧气的工业之法,使学生身临其境。然后提出“实验室制取少量的氧气具备这样一套大规模的工业制取氧气的设备吗?”学生在思考中开始继续新的知识的传授。

3.多方诱导,组织学生探究。教学时,要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如有选择的对旧知识的要点进行检索、帮助学生对新旧知识构建联系、在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中为学生指明观察要素和实验重点、为学生实验探究提供提示性的指导,对于复杂的、综合性强而学生难以一步达到目的的问题进行分解和铺垫、描述预期的结果或成功标准、创设成功的学习情境等。

4.融会贯通,注重方法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地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进一步归纳整合,理顺知识脉络,形成学生自己的整体知识体系,从而实现知识的系统化。教学时,教师逐一予以适当的提示或帮助,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行归纳总结、概括整合,使学生通过概括总结,不仅获得知识本身的意义,而且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去理解和把握,自觉地把握各个知识间的整体联系。

二、从实际情况出发,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不同的教学策略都有其利弊,因此,对于学内容,教学方法也要因班级的情况不同而变化,因上午第一节课和下午第二节的课因时间不同而变化。任何教学程序都包含“导入、展开、结束”三个阶段。怎样导入?怎样展开?怎样结束?应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三因素的分析和组合,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因材施教。例如,《怎样得到氧气》的教学,对于学习程度较好的班级,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方法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是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同的验证上,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来分离得到二氧化锰的方法,既学习了新知识又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学习程度较差的班级采用教师提出方案,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

三、师生情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的教育中,“重智轻情”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学效果差的种种弊端,但出于提高升学率的急功近利的思想,情感教学的效果及重要性未被引起重视。

情感教学不仅适合于教学内容中包含情感因素的学科,如语文、历史等,而且对于教学内容并不包含情感因素的数理化等学科同样适合。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等进行情感化处理,创设情感氛围,达到“知情并茂”的效果。

四、注重课堂学生信息反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具有民主气氛和科学气息的课堂教学环境,摒弃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思想和方法,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平等对待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学习过程中的差异。

根据初三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课堂上鼓励他们提问发言,允许他们交流讨论,给他们机会发表不同的观点或表达某种见解,教师应有意识地抓住学生的反馈信息,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相应的,教师的信任和鼓励,会增进师生间情感的交流,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提高课堂练习效果,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课堂教学质量范文5

关键词: 中职会计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市场经济的蓬勃兴起使我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才规格和结构需求的新变化,以及国家对会计工作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中职会计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特别是在会计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把更多的会计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且学生都能理解、掌握,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对此问题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对如何提高中职会计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

一、中职会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正确的课程体系设置是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但现在的中职会计课程安排和课程内容的设置方面还存在许多的问题。首先在学时方面。很多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开设了太多的文化基础课。文化基础课的开设是有必要的,但是一定要与专业课中的理论课以及实践课有效协调起来,因为现在中职大多学制相对比较短,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有限,如果文化基础课占据的比例过多,势必会挤占专业课和实践课的课时。其次,在课程设计上不能够突出重点,枝干末叶一起抓,讲究大而全的学科设置,导致中职会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很多方面的东西都了解一点,但是都不精。中职会计培养定位在职能技术培养方面,与大专、本科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应该突出其重点与不同之处。再次,课程的设置内容有重复累赘之嫌疑。例如关于投资、成本性态与成本差异分析在《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经济活动分析》中,税收法律制度等内容在《经济法》、《财政与税收》等课程中交叉重复,经常出现各科课程都讲,浪费时间,或各科课程相互回避,结果各门课程都没有讲到的情况。

(二)教学宗旨和教学目标没有贯穿全部的教学过程

我们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不仅要有明确的教学宗旨和教学目标,而且要将它们贯穿于全部的教学过程。事实上,我们并不缺少教学宗旨和教学目标,所缺少的是未能将它在教学过程一贯地体现,致使教学宗旨和目标与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脱节。例如,我们强调培养学生的分析、研究、解决问题、做出决策的能力,强调学生要有明辨是非与承担义务与责任的意识等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缺乏具体的教学手段将它们很好地体现出来。例如很多中职会计专业学生不能写出好的论文与研究报告,因为他们缺乏这种能力的训练,平时教学中也未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活动及其效果与教学宗旨或教学目标相对比,来考查其学习效果的优劣。

(三)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长期以来,中职会计教育受传统教育方法以及教学条件限制,课堂教学的模式主要是教师课堂上灌输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课堂教学中缺乏实践性的模拟教学,对学生也缺乏引导性的启发。在这种教学方式下,长此以往,学生难以激发创造性思维,导致学生永远处于被动式的接受地位,难以发挥积极性与主动性。与此同时,中职学生一般的知识基础决定了单纯采用理论灌输教学方式不利于他们的理解与吸收,而我国大部分中职在会计教育中并没有将案例教学方式提升到一个有效的高度,很多学校还是流于形式。

另外,在教学手段上,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用得较少,除对会计电算化培训采用较多的计算机教学外,其他课程基本上是停留在教材、粉笔、黑板这一层次上,落后的教学手段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之一。

二、提高中职会计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合理的设置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一般都要受到学制的制约,要使会计中职学生在学校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拓宽知识基础、掌握尽可能多的职业技能,必须打破现有的基本学科界限,走课程重组的发展思路。

首先,要通过淡化专业的学科体系和课程的知识体系,来降低文化基础课在总学时中的比重。在文化基础课中,主要突出经济应用数学、外语与计算应用基础等几门课程,其它课程可以调整到专业基础课或选修课中开设。

其次,对相近的学科知识进行“削枝强干”的重新优化整合,构建与各级各类教育相互衔接、相互融通的新课程体系。从一线会计人员的实际需要出发,坚持“适用与够用”的原则,将多学科理论进行合理的编排,协作重组,减少学科门类,建立综合课程,把一些相互有关联的科目放到一起进行教学以节省教学时间,让学生腾出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核心课程的学习与实践训练中去。

第三,根据教学目标需要适当增删课程。同样的课程和内容对不同需求的学生教学侧重点不同,在实际授课时,对有就业需求的学生应侧重专业技术的学习,对有升学需求的学生应侧重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

(二)明确教学目标,贯穿教学过程。

将“教、学、做”融为一体,更好地实现中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我国中职院校会计教育的基本目标应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为达此目的,就必须贯彻“教、学、做”融为一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因材施教,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讲究方式方法,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注重学生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普通教学的基础上,要注重个性化教学,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注意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课后,应通过和班主任、与学生交流的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发现学生的优势和长处,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师益友的好形象。

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重点是适合企事业单位和部门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会计合格人才。市场需求向人们昭示:职业教育应由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尽快转向对社会通人才的培养。所以,职教课程的目标应全方位上移,职教课程育人的价值取向应由注重培养“适用当前”的职业操作人员转向注重培养“适用未来”的社会创造者。

(三)丰富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也有许多改进,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实施模拟教学,营造和谐课堂。

模拟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学科内容与教学进度,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模拟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分两种:

一种是单项模拟教学法,即以理论教材的某一章节为单位进行模拟教学。如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可分别开展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实验,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和传递实验,会计账薄开设和登记实验,结账和错账更正实验等。

二是综合模拟教学法,主要是锻炼学生将前面学过的相关会计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如以某一工业企业某月份的会计资料为模拟对象,指导学生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到财务分析,进行全过程的会计实务的模拟演练。例如,银行结算方式的讲解,根据《支付结算方式》的规定,目前企业可以采用的有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商业汇票、支票、信用卡、汇兑、托收承付和委托收款等,每一种结算方式各有不同的适用范围、期限、条件具体流程等,怎样才能讲清各种结算方式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呢? 让学生选出四位同学分别代表结算中最基本的四方,可以由二位男生代表二方企业,由二位女生代表二家开户银行,根据不同的结算方式的程序步骤,进行凭证的传递及各种手续的办理。这种模仿实际情景,进行逼真的实战演练,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会计知识有了清晰直观的了解,并且培养了动手能力,同时加深了对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工作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课堂教学质量自然也就提高了。

2.采用案例教学法,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会计专业课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抽象与具体的结合、学习与实践的结合。教师在课堂上,通过举例使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物、实例联系起来,不仅可以活跃课堂、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扩充学生知识容量、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企业持续经营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教师可以通过结合例子分析这一内容:假设有一家电脑公司购买了100台电脑,每台电脑进价5000元,共有资产50万元,但公司因某种原因,被宣告明天就要破产。这样,连老板都得另寻出路,会计核算还有什么用呢?因此,会计核算必须在企业持续经营的前提下才能得以进行。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逐步深入,以多媒休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同时使个别化学习、协作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得以结合。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可将有关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例如,针对当前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经历单一,缺乏经济生活背景这一事实,围绕会计教学内容、环节,拍摄实际会计工作场景的纪录片。具体可包括出纳业务流程、账务处理流程、纳税申报流程、财务报告编制流程、资产清查处理流程等。通过对业务流程的演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会计知识的理解并促使其向能力的转化。

其次,充分利用相关财务软件进行教学。中职培养的会计人员在毕业后应该具备从事相关的会计实践工作的能力,而现在一般的企业都会引进相关的财务管理软件,如用友、金蝶等,那么在中职的会计课堂教学中,哪怕是基础性的理论课程,都可以结合相关财务软件进行教学。在理论部分讲授完成后,运用相关财务应用软件对该部分理论的应用进行模拟实践训练。等到系统地学完相关理论后,再把每一章节的内容系统串联起来,将会计实践的整个流程以案例演示的方法展示给学生看,然后要求学生们对“开始建帐――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反复操练,这就避免了单一讲授理论的枯燥无味,同时满足了学生们急于实践的心理,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有利于课题目标的完成。

总之,一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课堂教学不应只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呆板的公式化的教学过程,要有一个合理的课程体系,明确教学目标,在这些基础上探讨适应社会发展的教学方法。我们探究课堂教学方法,目的在于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生学会、学好,缩短与实际工作的距离,为市场经济社会培养合格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田自美.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探索[J].职教论坛 2007,(6).

[2] 李晶.如何将多媒体技术引入会计课堂教学中[J].职业圈子.2007,(6).

[3] 冯洪江.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5).

课堂教学质量范文6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质量技能研究

一、精心地策划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课堂有机构成诸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动态系统。课堂教学设计就是对课堂教学的系统规划。是教师在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的基础上,统筹全局提出的教学具体方案,是教学艺术的核心。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应准确把握几个基本点。一是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二是客观分析教学内容,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内容。三是明确每个环节的教学目标,拟定弹性的教学路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前不仅要广泛的收集资料,精心设计出一套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案,而且各个教学环节可以根据学生的反映和课堂变化情况灵活调整,使教学路径弹性可变。课堂教学面对的是独立的、有个性的学生,课堂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完全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对教学方法的运用。

二、创设问题导引学生的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个让学生有机会思考,有机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氛围,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导学实际上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导察、导思、导议、导练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主导者,现象的设置、思考的方向、问题的提出、解决的思路等等,教师都要精心设计,以拨动学生思维之弦,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如何创设问题导引学生思维呢?我的研究结论是:准确把握导引点。一是导引学生学会观察现象,抓住实质问题,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寻求,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二是导引学生善于思考,找准关键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留出一个空间,让学生运用分析、综合、归纳、判断等方法去思考、去讨论、去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可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课堂气氛是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感的相互作用,构成的心理环境的综合反映。它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及学生个性发展。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呢?我的研究结论是:准确把握三个烘托点。一是要以良好的心情走进课堂,饱满的激情进入角色。二是巧妙运用教学诱导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形成来源于教师的诱导。教师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循循诱导,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形成还需要渲染。在于对学生的感官形成一种感染力和冲击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形成,还需要学生去感受课程内容的深刻含义,领会每章每节的重点和难点。在感受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浓郁的思考问题的气氛,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掌握课程内容,同时也可相应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三是适时调控课堂教学节奏,起伏变化,潮起潮落。在课堂教学中,应有起伏变化,起如飞涛,落似退潮。这样便有了鲜明的节奏感,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使整个课堂气氛也会随之充满活力和生机。

四、注重精湛的课堂教学语言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其艺术性就在于好的教师能在教学上给学生以行为美和亲切感,创造出一个融洽的教学氛围,引起学生的共鸣,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而这一切的实现,都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来完成的,因此,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细胞,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最直接因素。我的研究结论是:教学语言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有声语言,指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时使用的口头上的语言。在教学中,讲述时要做到情趣盎然,语言富有感彩。教师的语言有时平中有奇,适时撩拨学生的思考和好奇;有时流中有断,“断”出一段空白,让学生去填充涂抹,至于填充的是否实在,涂抹的是否协调,老师并不看重,看重的是学生动脑思考没有。二是无声语言,指教师在教学中的教态、手势、板书、表情等等。两者在教学中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联系,配合运用的,好的教学语言,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启发性和趣味性,能够融学科知识、语言艺术为一体。把教学语言恰如其分地运用于教学的各环节中,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将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适时调控课堂,挖掘学生潜能

课堂教学中,适时调整控制好课堂的教学状态,激活教材,提升教学内容的生命性,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良好的课堂气氛就是严中有活,活中有严,严而不死,活而不乱。教材就是煤炭,教师就是火花,煤炭一经火花点燃,它们将释放巨大的能量,燃烧成熊熊烈火。我的研究结论是:准确把握三个激活点。一是激活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注重教学的连续性,注重问题设计的真实性,注重沟通的实质性。教师用“专业问题”+“生活情境”的“加法”思维方式来体现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沟通。二是激活教材知识与学科知识整体的、内在的、结构的沟通,以整体结构的意识“激活”教材,按其内在的分类特征组成一个整体,使学生先整体感悟认识再局部地把握知识。三是激活教材知识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知识过程的沟通。激活学生,就是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自身是富于潜能的个体。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敢于发问的环境,以锻炼学生提出问题的功底。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点点滴滴“创新性思维”的火花,潜心启迪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上一篇重阳节诗歌

下一篇张家界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