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陶瓷颜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陶瓷颜料范文1
一种高温红色陶瓷颜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陶瓷颜料及其制备领域,所述的高温红色陶瓷颜料,其化学式为CaLaAl1-xCrxO4,其中0.02≤x≤0.20。其制备方法是:按 CaLaAl1-xCrxO4中金属元素的化学计量比,分别称取相应金属元素的硝酸盐,溶于水;按加热能引发自蔓延燃烧反应的有机物加入量,称取有机物,加入到混合硝酸盐溶液中,加热溶解,继续加热至自蔓延燃烧反应完成;自蔓延燃烧产物在空气中900~1500℃温度下煅烧2~6h,即得到超细红色高温颜料。本发明以价格相对较低廉的稀土镧和碱土元素钙为主要成分,不须采用包裹技术可耐1450℃高温,直接得到大小均匀、相貌规则、呈色性好的亚微米颜料粉体,制备过程不用球磨和加入矿化剂,降低了生产能耗和原料成本,工艺简单,适于工业化生产。
专利号:200910115790.7
表面仿古处理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仿古处理方法。首先,制作具有凹凸图案或者花纹的坯体;然后,在所述坯体上涂布本色涂层并干燥;最后,在前述本色涂层上涂布阴影层,并在其未完全干燥前擦拭,部分地拭除坯体表面凸起部分的阴影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表面仿古处理方法制作成本低、工艺简单、易于实现批量生产;同时上述技术方案不仅适用于金属材料的表面仿古,也适用于玻璃、陶瓷、紫砂等非金属材料的表面仿古,因而可大幅降低制作成本。
专利号:200810068341.7
一种高透明细晶氧化铝陶瓷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高透明细晶Al2O3陶瓷的方法,属于陶瓷材料领域。其特征在于通过HF酸对常规商业α-Al2O3超细粉体进行处理,然后通过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制备细晶高透明的Al2O3陶瓷。所述方法的突出特点是,通过HF酸处理可以明显降低α-Al2O3粉体的团聚度并提高其烧结性;通过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可以在较低温度下即可获得完全致密且具有高线性透过率的细晶透明Al2O3陶瓷。
专利号:200910055361.5
球状陶瓷粉末的制备方法、球状陶瓷粉末及复合材料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球状陶瓷粉末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含:通过喷嘴将含有由陶瓷成分构成的原料粉体的生料进行喷雾,从而形成液滴,并且通过干燥液体成分而制备得到陶瓷颗粒粉的喷雾干燥工序,以及对制备得到的上述陶瓷颗粒粉进行烧结的工序。根据该方法,能够制备得到平均粒径为1~50μm、球形度为0.8或大于0.8,具有适宜与树脂材料进行复合的粒径,并且对于树脂具有优异的分散性、填充性的粉末。
专利号:02121727.0
一种耐高温多层隔热复合材料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耐高温隔热领域,尤其是一种耐高温多层隔热复合材料及其制作方法。其成品包括以下成分及重量份数含量:石英纤维网1~3份、陶瓷高温连续纤维布7~12份、陶瓷纤维纸3~7份、无机高温耐火胶泥55~80份、SiO2气凝胶5~7份、六钛酸钾晶须5~7份、片状云母或片状金属3~5份。经过本发明制作方法制备的耐高温多层隔热复合材料成品密度极低、粘结效果良好。本发明制作方法简单易操作,产品隔热效果较好,强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在应用上有广泛的前景。
专利号:200910063628.5
利用建筑垃圾、废旧玻璃再生原料取代沙、石的路面材料
陶瓷颜料范文2
【关键词】设备部门;消毒供应中心;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规范化管理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愈来愈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诊疗过程,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促进了诊疗技术的发展,有效地预防、控制了医院感染发生。但是,因生产过程、生产条件等不完善而导致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不能达到无菌、无热源等标准也为临床使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同时医疗机构也存在着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不完善,违反使用操作规程,医护人员存在感染控制意识不强,这些引发医院感染的潜在隐患,将会导致严重后果。由此可见,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具从生产、经营到临床使用,用后处理等环节必须建立严格的标准和监督管理机制[1]。
为保证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安全使用,为临床提供重要保障,我院有关职能部门、设备部门和消毒供应中心加强了对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各环节的监督和管理,提高了质量监测覆盖率及执行力。从进货、验收、贮存、发放,到临床使用,回收处理各个环节严格控制,有效监管,做到了购进制度化,验收规范化,管理科学化,为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生命安全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现将我院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规范化管理实施措施介绍如下。
1提高认识 规范管理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质量及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管理不仅关系到病人的健康、生命安全和感染控制。同时对社会及医务人员自身的健康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各医疗机构有责任、有义务不断加强其管理的规范化,并将其列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一环,并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定,进一步加强管理[1]。在进行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和使用中,我们应牢固树立“零缺陷”观念,防患于未然。安全工程科学研究中的“海恩法则”告诉我们: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起轻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及1000起事故隐患。掌握与遵循这一法则,对高风险的医疗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
为规范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具的生产和确保产品的安全使用,卫生部会同相关部门先后颁布了有关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输血管等产品的国家标准,分别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规定了强制性要求。专门对医疗机构采购、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及其用后处理等环节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我院在实施规范化管理措施中,职能部门首先加强全院医护人员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安全管理和使用知识培训,强化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加大监管力度。设备科和消毒供应中心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完善并落实相关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建立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流程:统一采购,索证检验,质量验收,建立帐册登记,规范贮存保管、发放、用前安全检查、发生不良反应追查问责、无害化回收处理。
2规范化培训
所有员工都应该接受培训,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职业素质。首先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工作严谨、慎独,保障临床需求。其次,要加强专业培训,定期组织学习各项规章制度,一次性无菌物品规范化管理、消毒灭菌,预防医院感染等理论知识。质检人员要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全面熟练掌握各项检测技术和操作规程,以便肩负质量检测及带教指导工作。 由于一次性医疗用品在诊疗过程中涉及的科室及人员多,所以应加强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用后处理不当所造成的危害性的认识,应加强宣传教育,做好培训工作。
3控制环节质量的管理对策
3.1严格控制产品采购 采购是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第一环节,也是管理的最重要的环节,我院所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由设备部门统一集中采购,使用科室不得自行购入。对购入物品首先进行索证检查,核验证件,要具有三证或质检中心出示的质量检测报告,这是决定物品是否符合资质要求能否购入的首要条件及关键步骤,若证件不全或过期,则说明生产企业或经营单位不具备相应的能力,故应严格把关,对证件齐全的无菌物品应进行严格的质量验收,查验每箱(包)产品的检验合格证、生产日期、生产和灭菌批号及灭菌标识和失效期等,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无菌医疗用品应具有无菌日期和失效期等中文标识。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医院。
3.2 规范库房物品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应确保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验收、贮存保管、发放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应有专人负责并建立登记帐册,认真登记物品名称、规格、数量、型号、批号,做好出入库、发放、回收登记,随时掌握各科室物品使用动态需求,设置合理的库存量,避免超量贮存,按照有效日期顺序摆放并合理安排发放,防止物品过期。质检人员应进行质量验收,对不同批号,不同生产批次抽样做生物监测,理化监测,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并记录备案。按照管理规范要求,库房环境应阴凉干燥,通风良好,洁净整齐,温度保持在200C-250C,湿度保持在50%--60%,物品放置距地面20cm,距墙面10 cm,距天花板50 cm。有资料统计,一次性无菌物品领取后在清洁区无菌物品存放间拆开外包装,其空气微生物含量可以从原来平均165.38cfu/m3降至88.46 cfu/m3〔3〕。因此,应根据每日使用量拆除外包装后由一次性无菌物品库房送入一次性无菌物品发放间,按一次性无菌物品存放要求分类有序存放,更有效的避免无菌物品二次污染。
3.3完善科室使用制度 按照领取-使用-医疗废物处置环节进行细节管理,完善一次性无菌物品科室使用环节管理制度。临床、医技科室在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时,应确保物品在使用环节中的安全,禁止使用非正常途径提供的物品,严格按照一次性无菌物品使用管理规范,做到使用前认真检查产品质量,使用中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领取存放后定人定期清查治疗室无菌柜中备用物品,并注意按有效期顺序存放和使用,禁止使用过期物品,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无菌物品,使用后一次性无菌物品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分类处置要求,确保使用安全和无害化处理。应建立热源反应追查制度,如有输液反应,应留取标本送检,并填写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情况反馈单,上报院感科和设备科。设备科、供应中心应与使用科室充分沟通,及时听取反馈,满足其使用要求。
3.4职能部门加强监管 医院感染管理科室应履行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采购、贮存保管、发放管理和回收处理的监督检查职能,与护理部共同负责监管全院医护人员对一次性无菌用品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并规范操作使用,促使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和操作流程的规范化管理。随时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收集使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不良反应及有关情况,并将其向设备科、消毒供应中心反馈,及时避免因不规范操作行为给患者造成的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钟秀玲,郭燕红,黄虹,等.医院供应室的管理与技术〔M〕.2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72,74
陶瓷颜料范文3
关键词泡沫陶瓷,浆料,性能
1 前 言
泡沫陶瓷是一种具有三维空间网架结构的高气孔率(80~90%)的多孔陶瓷体,由于其具有质量轻、强度高、耐高温、耐腐蚀、再生简单及良好的过滤吸附性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冶金、化工、轻工、食品、环保、节能等领域[1-3]。目前,泡沫陶瓷的主要制备方法有:有机前驱体浸渍法、发泡反应法、有机填积法、溶胶-凝胶法和凝胶注模法等。而国内泡沫陶瓷生产厂家多采用有机前驱体浸渍法,主要是该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无需复杂设备等优点[4],但该方法的缺点是难以成形形状复杂的泡沫陶瓷制品。
在有机前驱体浸渍法的工艺过程中,浆料的制备及浆料性能的调整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也是整个工艺中难度较高的工序。该过程除了要求具备陶瓷浆料的整体均匀性和微域均匀性外,还要求浆料具有尽可能高的固相含量和较好的触变性。
2浆料的制备工艺过程
浆料制备作为泡沫陶瓷浸渍法生产工艺的第一道工序,一向被视为关键工序。浆料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多孔泡沫挂浆的效果,也对保证制品最后的强度、通孔率、体积密度等性能起到重要的作用[5]。下面介绍三种常见的泡沫陶瓷浆料的制备工艺。
2.1 干混工艺
干混工艺是指将粉料按配方称量好,根据先后顺序依次倒入机械混料机中,混料均匀后出料,再按配比加入液相粘结剂,手工搅拌后调成浆料使用。
该工艺的优点是操作简便、设备成本低、能耗小、工人劳动强度低。缺点是混料均匀性差,要求所使用的粉料具有较细的颗粒度,并且浆料具有较高的液相含量;多孔泡沫挂浆效果不好;烧成收缩较大(大于2.0%)。
2.2 湿混工艺
湿混工艺是指将粉料和粘结剂按配方称量,然后倒入机械自动搅拌机内,在规定时间内将浆料搅拌至均匀,并且使浆料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该工艺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可较精确地控制浆料稠度、能耗小、工人劳动强度较低。缺点是混料均匀性不太好,不能达到粉体间的微观均匀性,并且要求所使用的粉料具有较细的颗粒分布。
2.3 球磨工艺
球磨工艺是指将所需原材料按配方称量后全部加入球磨机内,球磨至规定时间,浆料出球磨机陈腐一天后使用。
该工艺的优点是浆料均匀性好、具有高的固相含量、浆料触变性好、粉料颗粒要求不是很高。缺点是设备成本较高、能耗相对较大、工人劳动强度高。
3工艺试验和结果分析
分别采用干混、湿混、球磨三种浆料制备工艺进行试验对比,且三种工艺均按同一配方进行试验,配方见表1(氧化铝泡沫陶瓷生产的配方)。
其中,浆料中水的加入量按质量百分数的18~20%加入,可视多孔海绵网孔的大小而定。本次试验所采用的海绵网孔为10ppi(pore per inch,每英寸长度分布的孔数),按含水率18%加入粉料中。
3.1 干混的试验结果
按干混工艺制备浆料,磷酸氢铝按表1的配方比例换算为液体粘结剂,于粉料干混好后再加入,最后通过搅拌制得浆料。结果显示,浆料流动性较差,容易成坨。海绵挂浆效果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海绵节点处浆料分布较多,而网线上浆料分布较少,甚至可以看见某些海绵网线出来,表面有轻微堵孔现象,并且上浆重量偏重。
根据以上现象分析,可能干混过程是一个颗粒之间相互交换错位的过程,由于颗粒粒径小,固相之间的混合很容易造成团聚从而使得混合不够均匀。即使搅拌非常充分,也只能达到粉体间的宏观均匀性。液相添加剂的后期加入,仅是固相和液相的简单混合,团聚的颗粒在粘结剂的包裹下更难分离,导致浆料的流动性较差,挂浆效果不够理想。
3.2 湿混的试验结果
按湿混工艺制备浆料,浆料有一定流动性,但触变性不好。海绵挂浆效果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海绵挂浆后网线较细,浆料很容易从网孔中渗出,滚压不充分就会导致浆料堵孔。
因为搅拌伴随着液相与固相同时作用,且所用的设备为专业浆料搅拌机,按30kg浆料计算,搅拌时间约为25min,其所制得的浆料有较好的整体均匀性,流动性也较好。但由于粉料之间只有一个推动力作用,微细颗粒之间的团聚无外力作用使之分开,导致微域均匀性差,且浆料触变性不高。
3.3 球磨试验的结果
按球磨工艺制备浆料,浆料具有较好的触变性。海绵挂浆效果见图3。从图3可以明显看出,浆料均匀分布在海绵体内,表面平滑,网线也较粗。
球磨工艺结合了混料和球磨的双重功能,浆料在磨球的作用下不断混合。磨球之间的不断撞击,使得各种细粉原料之间的混合作用成为可能。同时,磨球还使原料中可能存在的粗颗粒细化,使浆料粒度分布均匀,提高浆料触变性,从而改善海绵的挂浆效果,烧成后产品(50mm×50mm×20mm-10ppi)的物理化学性能都较干混和湿混工艺的好,详细见表2。球磨后测得浆料的含水率为16.8%,固相含量得到相应的提高。
4结 论
通过对比干混、湿混及球磨三种工艺的优缺点,对于前驱体浸渍法制备的泡沫陶瓷工艺而言,球磨工艺制备的浆料可以明显改善海绵挂浆效果、提高制品性能,更适宜生产应用。
高的固相含量和粘着性可以保证浆料最大限度地附着在海绵网线上,从而保证产品具有高的抗折(抗压)强度。好的浆料触变性,可以使浆料均匀分布在海绵体内,并且不会出现堵孔现象,而采用球磨工艺就可以较好地达到这种效果。
参考文献
[1] 宁青菊,姚治才.多孔陶瓷材料[J].硅酸盐学报,1998, 4(1):41-45.
[2] 靳洪允. 泡沫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J].现代技术陶瓷,2005,15(8):33-36.
[3] 王连星.泡沫陶瓷的研究进展[J].耐火材料,1997,31(1):55-58.
[4] 王树海,李安明,乐红志等. 先进陶瓷的现代制备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344-366.
[5] 曾令可,王慧,罗明华等. 多孔功能陶瓷制备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22-24.
Study of Slurry Preparation Process for Foam Ceramics
Wang XiaWang Jianxin
(Hangzhou Zhongya Special Refractory Co.,Ltd.FuyangZhejiang 311411)
陶瓷颜料范文4
关键词:陶瓷膜管金属粘接连接
1、陶瓷--金属连接概述
陶瓷是人们生活和现代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材料,它与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并称为当代三大固体材料,并被列为二十一世纪优先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各类相对独立的材料(如金属、陶瓷、高分子等)相互渗透、相互结合,陶瓷-金属连接技术正是随着多学科的交叉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材料的应用和延伸,是一门工艺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基础技术。陶瓷材料的开发、应用为工程选材开辟了新的领域。航空航天、能源、电子、汽车、机械和化工产业迫切要求材料具备高强度、高韧性、耐高温、抗氧化、耐磨损、抗腐蚀、高温蠕变小等优良性能,为了满足这种日益高涨的需求,多年来,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工作,并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材料制备工艺和材料性能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令人欢欣鼓舞的成就。
陶瓷材料的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以及抗绝缘性好等优点使其在高温结构领域中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但是由于其脆性大、延性低、难以变形和切削加工等,使陶瓷的进一步广泛应用受到了限制。因此将陶瓷与金属进行连接,既可以发挥陶瓷的优点,又可以满足塑性和延性的要求,连接所得复合构件可以兼顾两者的特性。
从广义上讲陶瓷与金属材料的连接_「艺最早起源于十五世纪我国明代景泰蓝制作,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西方出现电气陶瓷金属化专利,牢固的连接技术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当时德国首先研制成功了一种陶瓷金属化工艺并应用到电子管外壳的连接上。到五十年代初,由于活性金属法和M0--Mn金属化工艺的出现,连接技术才进入了迅速发展时期,连接工艺的成熟及连接机理研究的逐步深入,进一步促进了连接技术的发展。随着陶瓷材料的发展及工业应用的要求,相继出现了一些新的特殊连接工艺。
2、陶瓷--金属连接的方法
陶瓷--金属的连接发展到今天,已有很多连接方法,通常可分为三大类:焊接连接、机械连接、粘接连接。
(1)焊接连接
陶瓷的焊接根据母材的不同可以分为陶瓷一金属的焊接以及陶瓷一陶瓷的焊接。陶瓷一金属之间的焊接从一开始就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这缘于在一些研究计划中陶瓷件能取代部分不能满足工况条件(如高温、高应力)的金属零件。陶瓷一金属焊接连接方法主要有:
a)烧釉连接
烧釉连接是在空气中在陶瓷上烧结硅酸盐玻璃类物质,再在还原气氛下与金属焊接。等将玻璃釉经过火焰喷熔在管道内外壁形成一种无机非金属涂层,该涂层不老化、耐腐蚀,可极大提高喷瓷管道的使用寿命。采用氧气一石油液化气火焰在金属管道表面热喷涂玻璃釉涂层,利用焊接热模拟技术研究喷瓷管道近缝区瓷层的耐蚀性变化规律,控制热循环的峰值温度可以有效地控制瓷管道瓷层、界面及基体金属质量。但烧釉连接接头的釉层易龟裂,内应力集中。
b)烧结金属粉末法
在陶瓷表层涂覆金属粉末并烧结形成涂层,再用焊料对陶瓷与金属焊接,多用于电子元件陶瓷与金属的连接。
c)熔焊
熔焊方法有:激光焊、电子束焊、等离子弧焊、电弧焊等,目前主要研究激光熔焊和电子束焊。熔焊的优点是速度快、效率高,能够制造高温性能稳定的连接接头,但为了降低连接应力,防止裂纹的产生,必须采用辅助热源进行预热和缓冷,且工艺参数难以控制,设备投资高,目前仍处于尝试阶段,它的应用受到很多的限制。例如,陶瓷很难熔化,它们的熔点通常比金属高得多,有一些则在熔化之前就分解了,其次,能够熔化焊接的陶瓷与金属组合是非常有限的,因为不仅要求被焊的金属和陶瓷,而且要求熔池中形成的复杂材料在熔点和热收缩特性上都要达到非常理想的匹配,这种相似性在实践中是很难达到的。
d)摩擦焊
是使两焊件相对旋转并加压摩擦,待金属表面加热至塑性状态后停转,施加较大的顶锻力使焊件连接。接头处既有机械结合又有化学键结合。摩擦焊广泛用于同类和异种金属的连接,对不同类材料,如陶瓷与金属的摩擦焊尚属起步阶段,该法仅限于圆棒、管件等的焊接。
e)微波焊接
微波加热不同于传统的加热技术,其热量来自于材料对微波的吸收,这种内部的、局部的加热方式优点是无论小工件和大工件都可以被快速均匀地加热。因此,微波工艺用于连接有如下优点:与传统工艺相比,可以用中等的功率快速加热;在连接区域局部加热;不同材料对微波的吸收率不同,对材料的加热有选择性;可在线控制。作为一种新的焊接工艺,微波焊接尚在发展阶段。
(2)机械连接
机械连接是一种借助结构设计的方法,利用机械手段(如锚、夹等)实现金属--陶瓷的连接,有螺栓连接和热套连接两种。热套连接是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进行连接,但连接所产生夹持应力常会产生严重的应力集中。机械连接由于方便己在部分增压转子与金属的连接中应用,但机械连接中的热套连接法不能用在高温场合。机械连接的接头应力集中,因而使用范围有限。
(3)粘接连接
粘接是以适宜的胶粘剂,采用适当的接头形式和合理的粘接工艺,将材质、形状、大小、厚度以及硬度相同或不同的两个或多个构件(或材料),结合成为一个连续、牢固、稳定的整体的一种连接方法。粘接过程一般包括表面处理、涂胶、合拢、固化等基本环节。粘接时,先将胶粘剂涂敷在被粘物表面上,并浸润表面;尔后胶粘剂经过链段、大分子漫流、流变、扩散,与被粘物紧密结合。若胶粘剂层与被粘物表面的距离小于5nm,则会相互吸引形成氢键、范德华力、共价键、配价键、离子键等,加上渗入孔隙中胶粘剂,固化后产生机械嵌合获得牢固的粘接。粘接在迄今所有连接(包括焊接、铆接、螺纹连接、嵌接和粘接)技术中,历史最为悠久,且在很多方面优于其他方法。随着科学的进步,粘接技术早己渗透到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各行各业。然而,传统的粘接技术己无法满足各行各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特种粘接技术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在较大程度上取代了传统的粘接技术,并解决了焊接、铆接、螺栓连接、过盈配合、键桥固定、机械加固、红套、热压定型、热处理、表面处理等许多传统技术不能或不易解决的许多难题,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使得特种粘接技术具有了很强的生命力。根据某些特殊需要,还可以进行混合连接,如粘接-焊接、粘接-铆接和粘接-螺纹联接等方式。同时,粘接具有固化速度快,使用温度范围宽、抗老化性好等特点。采用粘接连接,界面作用为物理力、化学键,残余应力小。粘接连接金属与陶瓷已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汽车、机械制造等高技术领域。澳大利亚和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采用复合材料部片对损伤的匕机结构进行胶接修理,目前已经成功地应用到了多种飞机上。粘接技术用在陶瓷--金属连接上具有工艺简单、效率高和成型性能好的特点,正越来越受到航空坛行器制造业的关注。
3、陶瓷--金属连接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
陶瓷与金属是两类性质不同的材料,相互结合时在界面上存在着化学及物理性能的差异,特别是化学键差异较大,加之陶瓷材料本身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所以无论是与金属连接还是与陶瓷本身的连接都存在不少的特点与难点,采用常规的焊接方法很难实现有效的连接,因此,实现陶瓷一金属之间的可靠连接是陶瓷材料能够发挥作用的关键。
a)它们的结品结构不同,陶瓷是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固体化合物,与金属有相似之处,也有品粒聚集体及晶粒和品界,但它与金属有本质上的不同,导致熔点极不相同;
b)陶瓷不含大量的白由电子,而是以离子键、共价键或两者的混合键结合在一起,稳定性很高,品体的强大键能使元素扩散极困难,致使金属对陶瓷的润湿性很差,两种材料的相容性很差;
陶瓷颜料范文5
目前,临床上针灸对于膝骨关节炎(膝OA)的治疗以温针为多,而据笔者临床观察,膝OA发作期刺络放血对止痛、解除痉挛效果显著。笔者试图从血络瘀阻的角度初步探讨膝OA发病和刺络治疗的关系,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一条新思路。
1 络脉瘀阻与膝OA发病的关系
膝OA病在膝关节,关节为络脉所荣之处,关节不灵,当责络脉。《灵枢·海论》云:“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灵枢·本藏》云:“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经络不仅是人体气血运行通道,也对脏腑、肢节进行濡养。络脉是经脉的分支,网络于经脉之间而布满全身。络脉有大络、孙络,纵横交错,“渗灌诸节”,濡养皮腠,血行则肢节、皮腠得以渗灌,当因虚或寒致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而未及时纠正,久之影响络脉,血壅而不濡,而致血络瘀阻,“久病在络”,络脉在血,关节筋骨、皮腠失其濡养,则关节失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所有膝OA患者以及动物膝OA模型中都有骨内高压和骨内静脉瘀积这两种病理的存在[1]。
膝OA的发病与膝关节劳损有关,微损伤的积累导致微小血管的继发损伤,致使局部血液流动异常,血流缓慢,血液粘稠度增高,以致氧供不足,酸性代谢物堆积,加重微循环障碍,膝关节腔内的滑膜血流量亦减少,滑膜静脉瘀积,分泌到关节腔内的滑液酸性增高,致使关节软骨处于高于正常状态的酸性环境中,从而使软骨细胞功能发挥受到影响,这种状态不能及时纠正,日久软骨发生破坏,出现骨性关节炎。膝关节的微循环和血流变功能失衡所至微小血管内瘀血、骨内压增高,最终形成微循环障碍(瘀血)-骨内高压,骨营养障碍-加重微循环障碍的恶性循环,使膝OA进一步发展。
2 络脉瘀阻与肾虚的关系
肾藏精,主生长、生殖,肾虚与衰老、衰老与血瘀关系密切。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以男8年与女7年为时间段,以“天癸”为物质基础,论述肾气盛衰的过程。人到老年,“天癸”耗竭,肾气由充盛而逐渐衰弱,气血亏虚,血脉不畅。正如《素问·逆调论》所云:“肾者,水也,而生于骨;肾不生,则髓不能满,故寒饮至骨也,……病名曰骨痹,是人当挛节也。”肾精不足,脏腑气血生化无源,气虚而无以运血,血行缓慢,滞而成瘀;血亏脉细液少,精血不布,血络不能输渗津液,濡润筋骨,关节失养作痛;或肾阳衰惫,温煦失职,阳虚不能抵御外寒,加之阳气不足,寒从中生,寒气侵入脉络,脉道不通而成血瘀;或肾精亏虚,髓不能满,骨失滋养而发骨痹。膝OA是全身衰老性改变的局部反应,特别是内分泌代谢系统衰老在骨骼系统中软骨代谢的体现。老年及老年前期,性腺功能低下,性激素水平下降,机体内环境中多种细胞因子的相对平衡出现紊乱,引起代谢异常,如多患肥胖、高脂血症等。随着高脂、高粘,血液流速减慢,络脉所络关节之处,细小静脉、微循环障碍,关节失其荣利。膝OA是随增龄而发病增加的疾病,其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病程迁延,呈发作-缓解-再复发,久发、频发顽缠难愈,这一过程与其衰老-血瘀有关。
3 膝OA的症状与肾虚络脉瘀阻的关系
临床上,膝OA患者多有肾虚血瘀症状和体征,如膝痛为关节钝痛、冷痛、酸胀,膝肿筋缩,屈伸不利,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夜尿频多,倦怠乏力,脉弱或脉沉,舌有瘀点或舌下静脉紫黯,膝关节周围可见瘀滞的表浅血络。X线示膝关节诸骨骨缘不同程度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实验室检查还有血液流变学、细胞因子等的异常均与肾虚血瘀有关。刘氏[2]对624例膝OA患者证候进行分析,共归纳出4种证候类型:肾虚寒湿血瘀证276例,占44.2%;肝肾亏虚血瘀证156例,占25.0%;肝脾肾虚血瘀证104例,占16.7%;肝肾阴虚血瘀证88例,占14.1%。这4种证候都是虚实夹杂之证,是由肾虚血瘀和其他证候组合而成,肾虚血瘀是基本证候。肾虚和血瘀不是孤立存在,肾虚必兼血瘀,血瘀加重肾虚,肾虚是本,血瘀是标,故膝OA以肾虚血瘀立论。
4 络脉瘀阻与膝OA疼痛发作的关系
膝OA患者疼痛呈缓解和发作交替,缓解期钝痛多能忍受,发作期钝痛、冷痛加重,或活动时刺痛难忍,发作与变天、行走过多劳累、上下楼活动有关。因气候变化,寒湿外袭,血络受寒,阴寒凝聚,血络收缩,血气稽迟,闭塞不通,不通而痛。正如《素问·举痛论》所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倦,缩倦则脉拙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另外,《灵枢·营卫生会》曰:“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行走负重过多,劳则伤气,气虚而动力不足,使原本流通不畅的络脉更加瘀滞,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缺血缺氧,代谢产物瘀滞所致疼痛加重。从膝OA发作期是以疼痛和膝关节肿胀、挛缩伸直受限为主要症状和体征来看,当属本虚标实。本虚当责肾虚,骨失所养,脉缩筋挛;标实在络脉瘀阻,气血不通,疼痛加剧。现代医学认为,因为微循环灌注不足,破坏膝内微循环,致使酸性产物堆积,致痛因子释放,使水肿-微循环障碍(络瘀)-水肿加剧而加重疼痛症状[3]。
5 刺络放血法治疗膝OA的机理
血络即络脉,是体表的表浅血管,包括小静脉、微静脉、毛细血管。刺络放血疗法是根据《灵枢·官针》“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针对久病入络、血络瘀阻而施术于血络的一种方法。笔者在临床诊治过程中观察到,膝OA患者膝关节及股前股后、腘窝上下可见瘀滞血络,有的呈黯红色多条聚集成屈曲线状的细络,也有壅滞扭曲呈蚯蚓状,弯曲处隆起成结的色青粗络。治疗时取三棱针在这些形色异常的表浅静脉上刺之,使瘀血流出约10~20 mL,血止后加拔火罐。刺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关节肌肉挛缩得以缓解,减轻了精神压力。笔者临床应用刺络放血法治疗本病39例,其止痛迅速,并可明显改善关节肿胀,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4]。
刺络放血直接刺及表浅静脉,即刻放出瘀血,可以调节血管的舒缩活动及局部血流变化,瘀滞在局部的病理性产物如致痛因子得以清除,随着新鲜血液的灌注,局部血液浓、凝、聚状态改善,增加组织代谢和营养,膝关节微循环灌注亦明显得到改善,重新调节了关节腔内环境,促进关节软骨修复,逆转原有静脉瘀血的骨内高压形成的恶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黄,朱少廷.疏肝祛瘀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中医正骨, 2006,18(3):63.
[2] 刘向前,姚共和,杨锦华.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证候特点分析[J].中医正骨,2005,17(4):11.
陶瓷颜料范文6
Abstract: Research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dielectric materials of 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has been summed up, and lead-free high temperature system, including(Bi0.5Na0.5)TiO3, BiScO3-BaTiO3, and(K0.5Na0.5)NbO3 system, which accords wit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ceramic capacitor is introduced.
关键词: 多层陶瓷电容器;介质材料;无铅高温化;研究现状
Key words: 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dielectric materials;lead-free high temperature;research status
中图分类号:TM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9-0318-03
0 引言
多层陶瓷电容器(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MLCC)又称为独石电容器(Mono Lithic Capacitor,MLC),是由电介质陶瓷薄膜和内电极相互交替重叠而成的一种新型片式元件。实际上,通常使用的MLCC是由很多单层陶瓷电容器并联组成的。其结构如图1所示[1]。由于具有高的电容量、低的介电损耗、高的抗击穿强度、优良的抗热震性和耐腐蚀性,目前,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移动通信、测量仪器等电子设备中[2]。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要求MLCC能够在极端的环境下正常工作[3-5]。比如在石油钻井、汽车工业和航天航空等领域,MLCC必须在极高的温度下工作。另外,这些MLCC还必须能够承受在这些极端环境下的剧烈冲击和震动。因此,MLCC面临着超微型化、超大容量、超薄型化和高可靠、低成本、环保化(无铅化)、宽温高稳定性等方面的技术竞争和挑战。为满足MLCC的竞争要求对其介质材料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即高介电常数、低介质损耗、低的容温变化率、耐高温性和无铅性。
关于MLCC的研究进展综述报道已经比较多[6-8],而对其介质材料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的报道还比较少,本文对MLCC介质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高温MLCC介质材料并对MLCC介质材料的发展做出展望。
1 铅基复合钙钛矿体系
50年代Smolenskii等[9]首次发现Pb基复合钙钛矿介质具有铁电性。铅基弛豫铁电体一般为复合钙钛矿结构,其化学通式一般表示为Pb(B’xB”1-x)O3,即在组分上的特征表现为在等同的晶格位置上存在一种以上的离子。在微观结构上,弛豫铁电体表现为长程、中程与短程等不同结构层次的结构组元,它们之间所具有的强或弱的相互作用,使其具有不同于普通铁电体的优异性能。从80年代开始,人们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典型体系有(PbLa)(ZrTi)O3(PLZT)[10]、Pb(Mg1/3Nb2/3)O3(PMN)[11]、Pb(Zn1/3Nb2/3)O3(PZN)[12]以及它们之间的复合体系[13]。这些系统表现出较高的介电性能(数量级在104以上),并具有较低的烧结温度。尽管,铅系弛豫铁电陶瓷烧结温度较低,介电常数比较大,但在制造过程中系统中大量Pb可能诱导内电极中Ag+离子发生迁移,导致MLCC性能不稳定,易老化,可靠性差。此外Pb会对人体与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不适宜全球范围提倡的绿色电子发展趋势,因而该系统正逐步被无公害系统所替代。
2 钨青铜结构体系
氧八面体铁电体中有一部分是以钨青铜结构存在的,由于此类晶体结构类似四角钨青铜KxWO3和NaxWO3而得名。这一结构的基本特征是存在着[BO6]式氧八面体,其中B以Nb5+、Ta5+为主。这些氧八面体以顶角相连构成骨架,从而堆积成钨青铜结构。主要的钨青铜结构体系有(SrxBa1-x)Nb2O6基陶瓷[14]、(AxSr1-x)NaNb5O15基无铅压电陶瓷(A=Ba、Ca、Mg等)[15]、Ba2AgNb5O15基[16]。
Boufrou等[17]利用四方钨青铜矿结构铌酸锶盐具有弥散相变的特性,研制出以 KSrNbO3(KSN)为主晶相的材料系统,符合X7R特性。此体系的介电常数高达3000-5000,但迁移率大的碱金属离子K+的引入,决定了其可靠性不高的致命弱点[18],另外该体系介质损耗大且介电性能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