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小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寄宿小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寄宿小学

寄宿小学范文1

【关键词】农村 寄宿制 资源整合 管理对策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办好寄宿制学校,整合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从而促进农村教育全面、和谐、均衡和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已经成为当前农村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的优势

1.较好地解决了路途较远学生上学难问题,巩固了布局调整成果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新出生人口的比率在逐年下降,直接导致农村中小学校呈现出校空人少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教育资源的重组和整合成为必然的选择。更多的学生因为教学点的撤并而面临着上学路途更远的难题。在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步伐,使上学路途远的学生能进入具备基本条件的寄宿制学校学习,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最有效方法。

2.为留守儿童提供了一个“新家”,消除了外出务工人员后顾之忧,弥补了农村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缺陷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必将带来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持续增加,留守学生的教育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发展农村寄宿制小学,使农村学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的教育功能得到更有效地发挥,及时填补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的空白。

3.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得到进一步加强,有利于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我校地处西峰区最南边,一半的教师家住城内,学校、家庭两头奔波照顾,工作很不安心,每年都有不少骨干教师想方设法转入城区学校,教师队伍很不稳定;同样,每年也有不少的生源流向城区小学。实行寄宿制之后,学校的各种软硬件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教师的生活环境与城区相比逐步接近,为了教师安心于本职工作和提高教师质量创造力条件,为留住生源提供了根本的保障。

4.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过去农村教学点教学手段落后,很多地方都是靠“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进行教学,不利于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同时因为班额小、年级多,部分村不得不采取复式教学,教学时间得不到保障。寄宿制学校创办后,使农村孩子和城里一样享受优质教育资源。随着教师队伍的优化,教学时间得到保证,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远程教育设备)的运用,国家、地方、校本课程的全面开设,都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寄宿生之间交流、合作的机会多,尤其是学校为寄宿学生安排的有益的实践活动,在教师辅导下,更于发挥其个性特长。

5.学生独立生活能力明显增强。学校通过有计划地对寄宿学生进行自我服务和内务整理等常规技能训练,学生学会了如何整理内务、洗衣服等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校通过抽查、竞赛等形式促使人人过关。寄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后,回家也能帮着家长整理内务,家长们无不夸赞:孩子寄宿后,比以前更懂事了。

二、农村寄宿制小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原有设施与寄宿制小学要求的硬件配备之间有很大的差异

尽管创建了寄宿制学校后,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依然不能满足教育教学和师生生活的需要。

2.寄宿制管理经验不足与高品位管理之间的矛盾

农村寄宿制小学在我市是新兴起的办学模式,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而家长和社会都对寄宿制寄予厚望。如何保证寄宿制在安全服务的同时,又能全面发挥育人功能,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

3.学生家庭生活与集体生活方式等诸方面的矛盾

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低年级学生原来在家庭保姆模式的照顾下,娇生惯养,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懒散、自理能力差等现象。刚上寄宿制学校肯定会有许多不适应之处,这就需要寄宿制的生活指导教师给予更多的关心、帮助和指导。集体生活可以促进人际交往,矫正孩子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惯,但如何处理好亲情关系、健康心理等方面问题尚待探索努力。

三、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的对策

1.教学管理

寄宿制条件下的封闭管理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在校时间。但是,学校不能因为学生在校时间长就给学生加班加点,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这与素质教育是相违背的。农村寄宿制小学也应面向现代社会的要求,调整课时制度和作息时间,合理安排课内外教学、各项校内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在封闭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开放性教育模式的探索。(1)把新课改理念溶进课堂教学,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2)构建开放型课堂教学体系,让学生活动范围变得更加广阔。(3)结合校本课程开发,增设部分地方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安全管理

农村寄宿制小学,难点在安全,关键在管理,根本在质量。寄宿制小学的安全工作牵涉千家万户,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教育的基础和保证,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1)培养必要的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确保安全工作到位。学校必须明确行政人员、班主任、科任教师相应的安全工作责任。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领导是学校安全工作具体负责人,班主任、科任教师是班级安全工作的具体执行人。学校值日人员必须对值日期间的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学校每个教职工都要从战略的高度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形成安全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防患于未然,消除安全隐患,特别是要把好食品卫生关;强化饮食安全管理。加强对食堂督查检查,切实按饮食卫生标准操作;组织对食堂炊管、采购人员健康体格检查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饮食管理水平;严把定点采购关;确保食堂设施设备符合卫生标准;严格按存放要求,生熟分开、荤素分开,隔地放置,腐烂变质食品要及时处理;禁止学生吃零食,排查学校周围小卖部,严禁“三无食品”和劣质食品进入校园。

(3)加强校内安全管理;强化住宿生管理。严格执行寄宿生离返校签到制,学生离校、到校均要签名登记;建立寄宿生查房点名制度;严格灯火管理,严禁学生在教室、宿舍内点蜡烛、玩打火机、抽烟;严格夜晚值班管理制度,夜晚值班教师要与寄宿生同吃同住,监督寄宿生纪律,要特别关注女生,严格采取女生特殊保护措施。

(4)加强在校外的安全教育;强化交通安全管理。落实家长监护职责和接送子女制度;严格规范乘车,家长雇用的个体私营运车,必须报请有关车管部门检查核准;努力实行校园“封闭式”管理,严格校园进出管理,监控学生外出,逐步减少寄宿生返校次数。

(5)加强安全设施建设。要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无小事,安全责任重如山”。要彻底排查学校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及时补救。

3.服务管理

(1)规范管理程序,促使后勤工作正规化;

(2)以服务的态度对待学生;加大管理和服务力度,学校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思路。要做好留守儿童心理辅导,严抓校风校纪,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心理健康和生活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自主、自理的生活能力。

(3)注重氛围的营造,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把学校变成寄宿生的乐园。

4.育人管理

(1)课内“育人”,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学生的主要渠道。教师要注意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于各科课堂教学之中,将空洞的教育变成具体形象的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长期受到教育的影响。

寄宿小学范文2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4A-0004-02

随着学校布局的调整,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应运而生,寄宿生管理成为民族学校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在此,笔者结合所在学校的实际,谈谈民族寄宿制小学的学校管理方法。

一、营造和谐温暖的生活环境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汉、壮、瑶、苗等多民族寄宿制学校。少数民族学生(特别是瑶族、苗族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陡然改变,加上语言交流上的障碍,容易出现压抑、自卑等心理障碍,对其学习造成了不良影响。另外,由于汉、壮、瑶、苗等多民族学生同校混合编班,共同学习、生活,他们之间团结问题也很重要。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师生中加强“三个离不开”的教育,即“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教育。我们主要从激发民族感情入手,努力在师生中间建立起民族团结的纽带。经常宣传、学习相关的民族政策,以“民族团结”为主题,开展各民族歌舞活动。要求教师对待学生必须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给他们以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让学生感到在校如在家。为了使学生能尽快地适应寄宿生活,学校挑选责任心强、富有爱心的教师担任宿舍管理员。还建立班主任责任制,要求班主任经常深入寄宿生当中,了解和掌握每个寄宿生的心理及学习动态。教师们为生病的同学送药送水、精心护理,手把手训练学生折叠衣被,把学生请到家里过节,为学生垫生活费等事例举不胜举。真情打动人心,师生的心贴得更近了。同时,学校根据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做菜注意荤素搭配,使学生吃得顺心,住得舒心,学得安心。

学校针对不同年级寄宿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探索科学、民主、严格的管理方式,推行人性化管理,创设人文化环境,实施人情化服务。一是在寄宿学生中实施“亲情连着你我他”的亲情管理制度。根据本地就近联姻的现实情况,我们采取“哥管弟、姐管妹、大管小”的方式,让学生时刻生活在亲情中。二是实施“民族情谊你帮我我帮他”的民族情管理制度,在少先队员中开展“奉献爱心”活动。对新入学的寄宿生尤其是低龄儿童,学校更加细心周到地对其关心、关爱和监护,帮助其尽快适应寄宿生活,防止学生因思家或不适应集体生活而私自离开校园等现象发生。对于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学生,学校统一登记造册,在管理的过程中对其加以特别关照,从生活到思想指定班主任全面承担父母的责任,让这些学生随时都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人的关爱,使他们在充满亲情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营造融洽和谐、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让学生有“学校就是家,老师胜亲人”的感觉。

二、打造安全健康的育人环境

办农村寄宿制小学,难点在安全,关键在管理,根本在质量。寄宿制小学的安全工作牵涉着千家万户,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农村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教育的基础和保证。我们的具体做法是:1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认真执行安全检查制度,安全领导小组定期对学生宿舍进行安全检查,查找安全隐患,消除不安全因素。2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在学生中开展各种安全教育活动(如发放“安全须知”手册,张贴安全挂图,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月”、“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周”等活动),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护技能。重点做到“安全问题天天讲”,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对低龄学生严加照护,对高年级学生重在宣传教育。3严把食品卫生关。首先是把好采购关。其次是把好操作卫生关,要确保洗涤、加工、操作、供应、保洁等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卫生标准。4加强学校内安全管理。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积极构建现代化的学校安全技术防范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积极开展应急演练,建立安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社会化的长效机制。5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学校为学生提供符合安全标准的校舍、场地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大力推进校舍、教学设施、生活设施标准化建设。6狠抓交通安全管理。加强对日常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和自我安全防范的意识。学校经常播放有关交通安全的光盘,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经常开展主题班会,举办交通安全知识专题讲座,办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形式的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同时,严格学生出行管理,加强对学生家长的交通安全教育,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学校主动和家长联系,共同落实走读生的安全监护措施,切实保障学生出行安全。适时召开家长会,签订《学生安全管理责任书》,明确校方与家长的职责,共同配合管理,确保寄宿学生的校内外安全。

三、最大限度地发挥寄宿制学校的优势

寄宿制学校的优势在于整合了教育资源,相对以前的小规模学校而言,能让教师和学生得到更大的发展。寄宿制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走向正规以后,扩大了民族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民族学生的学习成绩。由于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在校时间多,学生有更多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弥补课本知识的不足;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接受教师的辅导,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了学业成绩。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寄宿制学校的优势。一是通过加强校园民族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让学生参与学校的文化建设,为这些淳朴的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寄宿学生体会到成长的喜悦。二是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培养其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如在小学低年级中开展“个人卫生习惯养成”的主题实践活动,在小学高年级中开展“内务整理大比武”的主题实践活动,充分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资源。例如,我校根据自身特点,组织寄宿生开展小种植、小养殖、小实验等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三是学校充分利用学生的寄宿时间,组织寄宿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展素质教育的时空。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激发学生的生气和活力,使寄宿学生获得更多的综合素质培养。校园生活的充实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寄宿生在性格上的缺陷。

寄宿小学范文3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对我国当前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进行调查分析,其展现出来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但是由于受到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影响,使得农村寄宿制的效果与理想的状态有着一定的差距。

(一)师资队伍存在问题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模式之下,一些优秀的教师都不愿意留在农村进行任教,使得农村的教学和管理工作相对较为滞后,这主要体现为下面两点:第一,一些高校新毕业的优秀教师人才不愿意到偏远的农村任职,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先进教育方法和管理模式的传播;第二,在农村一些表选优秀的教师可以通过考试进入到城市之中进行教学,使得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下降。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对我国当前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管理工作也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安全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对于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工作中安全管理十分的重要,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成长的安全性。首先,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本身在自理能力方面较弱,安全意识较为淡薄,而在当前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工作中在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工作上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许多学生经常做出一些有损安全的行为。其次,当前农村寄宿制小学在硬件设施上面缺乏,相关管理人员不能够对小学生的状态进行实时的监控,使得当前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存在着较大的漏洞。第三,农村寄宿制小学在卫生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学生日常饮用的水质没有经过过滤,达不到相关的饮用标准;学生食堂的环境卫生较差,卫生工作做得不到位,相应工作人员没有严格的上岗标准和执行标准。这些存在的问题都将直接影响到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工作的安全性,也对学生的成长带来许多的不利因素。

二、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的有效措施分析

面对当前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着的问题,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出农村寄宿制小学的优势之处,应当在管理工作上不断加强,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来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

(一)建立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

在农村寄宿制小学中首先应当建立起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这有助于学生和教师的安全意识得到提升,有助于安全管理工作上得到加强,从而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安全的校园环境。在具体的建设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展开:第一,在校园内通过安全宣传栏、广播等形式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第二,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定期开展一次安全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第三,学校成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小组,检查学校中存在着的一些安全隐患,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完善。

(二)加强农村寄宿制小学设施的建设

从整体上看当前农村寄宿制小学的设施和设备都十分的落后,这对于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工作的开展是极为不利的,应当加大在这方面的建设工作。首先,政府部门应当根据各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实际情况,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改善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整体环境,为学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学习空间和生活空间。其次,加强监控系统的完善,对学校范围之内进行实时的监控,发现一些可能会对学生安全造成影响的行为及时进行制止,提升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安全性。

(三)加强心理教育工作

在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工作之中也应当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由于小学生的年纪较小,思想意识上不够独立,再加上长时间让他们与父母隔离开来,可能会让他们的心理出现一些问题,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农村寄宿制小学在日常的教学中还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教育。

(四)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

提升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还需要优秀的教师队伍来完成,因此应当加强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首先,教育部门应当积极倡导一些优秀的年轻教师到农村寄宿制小学开展教学工作,为当前农村寄宿制小学引入更多新鲜的活力;其次,应当提升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的薪资待遇,良好的薪资待遇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也能够留住一些优秀人才不至于流失;第三,在当前的晋升制度上应当做出调整和改变,取消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考核晋升到城区教学的模式。

寄宿小学范文4

关键词:寄宿制小学;留守学生;亲情补偿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10-0039-04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立项课题“寄宿制小学留守学生亲情补偿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D/2009/02/314)成果。

收稿日期:2013-08-16

作者简介:李自天,沭阳县教育局教科室(江苏沭阳,223600)教科员,宿迁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吴志坚,沭阳市第二实验小学(江苏沭阳,223600)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全国妇联曾做过调查,我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占全部农村人口的28.29%。其中,有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1]留守儿童与自己的父母聚少离多,沟通少,这种状况容易导致儿童“亲情饥渴”,从而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最新数据显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57.14%。[2]由于长期缺失父母的关爱,情感孤寂已成为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情况日益严重,其教育和成长都存在着许多问题,生理和心理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沭阳是一个人口大县,劳动力输出大县,留守儿童群体已相当普遍,多数寄居在寄宿制小学中,由于缺少父母亲情的关爱与教育,生活及精神、心理方面都有一些问题出现。沭阳县第二实验学校是一所寄宿生学校,寄宿生已经连续六年超过3000人,其中大部分为留守儿童。为此,学校提出“寄宿制小学留守学生亲情补偿策略研究”的课题,在同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寄宿制小学留守学生亲情缺失的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入手,针对实际研究探讨出亲情补偿教育的策略,在实践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一、利用有效载体,构建亲情沟通的平台

在儿童的生活中,父母的角色是谁也替代不了的,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亲情也无法用其他感情来替代。要培养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最重要的就是要为儿童创设与其父母交流的机会,增加交流的频次,指导交流的内容。在交流中,他们获得父母的谆谆教诲;感受父母的拳拳爱心,从而感悟亲情、享受亲情。

1.开通亲情电话,搭建亲情桥梁

所谓亲情电话,就是让留守孩子能与父母在学校里进行原声交谈,它是一条连接留守孩子与父母的神奇纽带。寄宿学校在教学楼的每个通道处都安装了亲情电话,学生可以随时和不在身边的父母通话。通过亲情电话,学生倾诉对父母的思念与困惑,汇报自己的近期学习生活情况,提出自己内心的想法;父母可以借此指导子女的生活与学习,表达对子女的疼爱与鼓励,并提出期望。

2.设立亲情信箱,消除亲情隔阂

现代人的沟通主要依靠电话,但口头语与书面语有很大的区别,学生难以敞开心扉诉说。这种“咫尺天涯”的距离感,使学生无法充分体会人间最为珍贵的亲情滋味。在开通亲情电话的基础上,教师组织指导学生给远在异乡的父母写亲情书信,以此给留守孩子与父母的心灵沟通创设平台,孩子可将平时在生活中想说却因为种种顾虑而没有说出来的话畅快地表达出来。每年的元旦我们都免费发放给寄宿生贺卡,让他们把自己内心的话语写到卡片上,寄给远方的亲人,让寄宿生心里有精神的寄托,使留守寄宿生和父母达到互相交流感情、消除隔阂、增进了解的目的,使亲情在彼此交流中得到培植,也增强了留守学生的写作能力。

3.点击亲情视频,融入父母情怀

在留守儿童中不乏稚嫩的一、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刚刚离开父母的怀抱,比起中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更需要亲情的呵护。亲情视频能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使父母虽然身在他乡,却能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并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和期望,让留守儿童尽情融入父母的情怀。学校通过互联网开设亲情补偿的沟通平台,让留守学生与父母交流谈心,让父母多一些了解孩子的时间和空间,适时补偿孩子的亲情缺失。在校园网站上记录部分与父母交流沟通后有价值的心得并发在班级博客上;通过校园电视播放学生享受亲情关怀的聊天画面,让其余同学共同分享亲情;通过班级多媒体让家长与学生进行QQ聊天、QQ留言、QQ视频聊天、发邮件留住亲情;打电话、发信息传递亲情。

二、开展亲情活动课,增强留守学生自身角色的体验

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在课堂中进行亲情教育是一种最直接、最高效的教育活动。开设亲情教育课,创造道德情感体验的契机,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达到对自己角色的反省,从而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事先提供一些场景,让学生进行准备,在上课的时候由不同观点的小组进行表演。表演时,真实地再现其平时在家里遇到同样事情的做法。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交流、当场评价,在相互评价中受到教育。表演结束后,教师要对不同的情况作出梳理,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想,并适时进行点拨,从而使学生明白事理,体会到父母、长辈生活的艰辛以及对自己的关爱。本学期,学校承办了“沭阳县中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活动,会上,两位老师分别执教了《情绪蛋糕》和《敞开心扉交朋友》两节心理活动课。

在亲情教育课中,教师有意识地将亲情的感人面展示给学生,通过讲道理、举例子的方法,让学生自觉地感受亲情、理解亲情,并将之内化为学习的动力,这种动力能够推动学生持久地为自己理想目标的实现而努力。

亲情活动课时间主要落实在地方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上,主要由心理健康教师和班主任兼任。学校通过近年来的不断探索,初步形成了校本教材《我成长,我快乐》供亲情活动课使用。

三、课外教育活动,创设充满亲情的校园环境

1.角色替代施爱式亲情补偿,让学生有家的感受

实施“家长制”,开展角色替代施爱式亲情补偿活动。一是在教师中征集阳光爸爸和阳光妈妈,对父母已去世或父母外出打工的学生实施替代式亲情补偿;二是以手拉手的活动把缺失家庭温暖的同学带回家,感受家的温暖。学校要求每个教师至少担任2名留守儿童的家长,做到“三知道”,即知道留守儿童父母打工去向,联系方式,知道家庭住址与状况,知道孩子心里想什么、想做什么;开展好“三个一”活动,即每周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每月与留守儿童家长通电话一次,每月家访一次。有针对性地实施“家教”,促其“家境”和谐,健康成长。在活动中,学校发帖在校园网站上征集爱心爸爸妈妈,爱心爸爸妈妈发表富有爱心和关爱孩子的文章在校园网站上和教师博客上,评最有爱心的老师爸爸妈妈,评最具温暖的爱心家庭;通过校园广播对爸爸妈妈感人真情的事迹给予表扬,对温暖家庭的家长给予感谢;通过校园电视播放学生在阳光家庭中享受家的温暖的过程,播放一些有关家庭温馨的影片;通过班级多媒体阳光爸爸妈妈多与孩子QQ上交流谈心,重要节日留言祝福孩子,时时留言或发邮件关爱孩子的身心成长;运用学校搭建的“家校通”平台阳光爸爸妈妈平时多通过电话与孩子其他的亲人交流,尽量真正融入到阳光父母家人中,让孩子从内心接受阳光父母,不论什么节日通过短信进行相互问候;节假日时,在征得其家人同意的情况下父母可以带孩子回自己家,让他们感受到父母在家给予他们的爱,带学生和父母的孩子一起玩耍,学生的生日或节日阳光父母给他祝福和礼物;在孩子不开心时父母给予安慰。

2.心理构建式亲情补偿,让学生感到家的温暖

学校建立心灵之家工作室,开设小丁姐姐信箱,对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给予疏导。学校目前有7名国家级心理咨询师,他们在春晖楼五楼设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对那些特别需要帮助的留守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咨询中,借助沙盘游戏、宣泄器械等,心理老师对留守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缓解不良情绪,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

校园网站时常更新相关栏目的内容,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情绪写在班级博客上;校园广播时时播送优美动听的歌曲缓解部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压力;校园电视播放优美的开心文艺片和影片缓解部分学生的压力,开展专家心理疏导讲座;鼓励学生在QQ上与咨询老师说说不开心的事,鼓励孩子把自己烦闷的事邮件发给小丁姐姐;运用学校搭建的“家校通”平台对心理有问题的孩子与家长电话交流沟通,时时关注孩子的动向,节假日也要电话或短信关注心理有缺陷学生的情况;由班主任定期开展集体式的心理谈心活动,由咨询室老师不定期开展对个别心理缺陷学生的疏导,并时时关注他们的异常情况,尽快给予正确的疏导,小丁姐姐信箱时时开放,并做到有问必答。

3.特殊日子关爱式亲情补偿,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欢乐

针对留守学生的特点,定期开展以亲情教育为主题的活动,如在孩子生日、儿童节、母亲节、父亲节等等特别的节日里策划一些活动对孩子实施亲情补偿,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以及节日的快乐。学校每周一的晚上都会在温馨餐厅组织留守学生集体过生日活动。让学生写生日感言、祝福好友的文章以及有关父母之爱的文章发在校园网站上,展示活动的照片在网站上,展示班级活动的照片在班级博客上与大家分享。通过校园广播播放学生生日点歌祝福、播放祝福语、播放感恩父母的美文。通过校园电视播放所有活动的全过程,欣赏快乐节日的文艺表演,欣赏有关节日欢快的影片、父母之爱和感恩父母亲情影片;通过班级多媒体演示祝福语,父母通过视频和孩子一起过节日,演示活动照片,演示收到的贺卡,演示所有节日感言的文章;运用学校搭建的“家校通”平台传递电话祝福、短信祝福;在这些特殊日子里,还可邀请亲人参加活动,学生写信与亲人分享自己的快乐和感动,学生与家长之间写信相互祝福,送贺卡和礼物,面对面相互祝福。

与留守学生共度佳节活动,在去年的中秋节时,中午学生有原来的三菜一汤改为四菜一汤,晚上每位寄宿生两块月饼、一个苹果、一个香蕉、一个桔子,而且学校所有领导班子成员和教职员工都和学生在一起过节,校长并且作了中秋致词等。这些健康的心理物质环境,让学生感受到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学校胜似家庭,老师比父母还亲,时时处处有温暖的感觉。

四、构建关爱留守学生的应急机制,让爱全方位落到实处

为确保留守学生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学校建立了留守学生、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建立档案和联系卡制度,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家长务工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委托监护人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最基本资料,留守儿童个人的爱好特长、身体状况、家庭经济和教育状况、与父母和监护人的关系,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和性格类型、气质类型等。随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动态,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留守学生健康成长。在具体工作中,主要采用如下方法:

1.望、闻、问、切——中医四法,播撒爱的暖流

“望”是指观察,作为教师应该多观察孩子的动态,看看他每天是否按时作息,每天情绪怎样,如果离开学校,到哪里去了,家里人知不知道。

“闻”是指听一听他和身边的同学、朋友的交流,多方面了解一些孩子背后的故事,也可以问问孩子的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

“问”是指当教师一旦发现孩子情绪不良,要“平视”学生,及时以家长的身份和孩子进行一次心灵深处的对话,并站在孩子角度谈谈自己的想法,慰藉孩子的心理。

“切”是指当我们全面了解孩子后,必须静下心来思考孩子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学习压力太大,还是同伴关系紧张或是父母变故……解决孩子问题的办法,制定合乎实际的帮教方案。为了达到这一点,课题组要求教师多看相关的心理学书籍、教育案例,并且通过专题讲座等形式定期带领大家学习和研讨。

2.真爱、坚持、尊重、保密——四项基本原则,规范转化过程

学校建起“心灵之家”工作室,安排有资质的心理咨询师和有经验的课题组老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解决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问题,解开心灵的“疙瘩”。转化时遵循“四项基本原则”——真爱、坚持、尊重、保密。

真爱,我们的语言和行动都要让学生感受到真挚爱心,只有付出真爱,才能走进学生的心,只有走进学生的心,才能实施有效转化。

坚持,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学生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在转化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波动,教师要永不言弃,不让一个留守儿童掉队。

尊重,在交流中多运用同感的态度和交流的技巧加深对学生的理解,透过学生的眼睛看世界;注意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理解和接纳,从而抛开心理上的防范,把自己的内心世界敞开来。

保密,通过一对一、面对面的接触真正了解一个学生,恰当处理学生的害羞、自卑、防卫心理带来的沟通障碍。

3.构建三位一体的关爱网络——创造良好氛围

为了给这些留守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学校积极落实上级政策精神,启动了“留守学生关爱工程”。以“共享阳光、共建和谐”为主题,以帮助留守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学生为重点,以弥补留守学生情感缺失、提高道德素养为内容,坚持“动真情、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的原则,大力开展“爱心家庭”与留守学生结对关爱行动,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学生工作网络,为留守学生健康、快乐、平等、和谐地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张昆.我的教育“提案”[N].中国教师报,2013-3-13.

[2]教育部公报:全国中小学留守儿童2200余万人[EB/OL].网易,2012-8-31.

Strategy for Love Compensation to Unattended Children

in Boarding Primary School

LI Zi-tian & WU Zhi-jian

(Shuyang Bureau of Education, Shuyang 223600, China)

寄宿小学范文5

【关键词】小学;寄宿;管理

近年来,随着各地对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落实,中国的小学上演了一幕撤销整合的大戏。大量的小学由于生源不足,缺乏存在价值,被一一撤销,这种状况在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集中到那些有着雄厚师资和规范教学条件的小学就读。对于中国教育来说,这是一种进步,然而,对于很多十几岁,甚至不到十岁的小学生来说,由于家距学校较远,他们不得不过早开始寄宿生活。这对父母眼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们来说,无疑是一项很大的挑战,而对于一向缺乏寄宿管理经验的学校来讲,同样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艰巨任务。纵观我国小学寄宿生管理现状,虽然其中不乏亮点和杰出代表,但从总体状况来讲并不理想,存在诸多问题。

一、小学寄宿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方式单调

由于很多小学缺乏寄宿管理经验,因此,在寄宿管理方式上过于单调,对小学寄宿生的管理仅仅局限于日常的宣教和检查,缺乏更好的激励方式和互动方式,小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学校的管理,缺乏自主管理意识,很容易形成学生与老师打游击战的场面,从而使整个寄宿管理效果大打折扣。

2.重管理,轻关爱

为了确保孩子的学习和安全,让家长朋友放心,大部分学校对寄宿生的管理都非常严格,有严格的作息时间,严格的卫生管理和纪律管理,将学生限制于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之间。虽然严格的管理避免了滋生意外事端,但由于缺乏对小学生的关爱,导致小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小学生得不到拥有的关爱,容易导致性格孤僻等心理问题。

上述问题,在我国很多小学的寄宿生管理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严重影响了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了给孩子们打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成长乐园,保证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所有的小学,都有责任、有义务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寄宿生的管理方法,加强并完善对寄宿生的管理。

二、小学寄宿生管理对策探索

1.尽职尽责,完善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尤其是对于十岁左右的孩子,在家都是被娇生惯养的娇娇儿,我行我素惯了,不愿受到约束。但是集体生活,必须要受到制度的约束。因此,加强对寄宿生的管理,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如《寄宿生管理制度》、《寄宿生安全管理制度》、《文明寝室公约》等等,老师要将每一项制度认真的讲给学生听,引导他们遵循制度的规定,对于不遵守制度的行为,要加以批评和处罚,让学生们在思想意识里树立遵规守制的观念,意识到遵规守制的重要性,自觉遵守各项管理制度,从而维护寝室、班级、学校的正常运转。

2.全心全意,呵护学生

十岁左右的孩子,突然间离开父母,远离亲人,开始陌生的群体生活,无论从身体上还是从心理上都有一个适应期,作为老师,要留意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应该全心全意关爱学生,经常与学生沟通,嘘寒问暖,倾听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倾尽全力帮助学生,对于生病的学生,尤其要格外呵护,给予长辈的温暖。此外,作为老师,应该充分尊重孩子们的个性,经常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开展各类文体比赛,如踢毽子比赛、乒乓球比赛等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而丰富寄宿生单调的课余文化生活,逐步引导学生习惯并喜欢宿舍集体生活模式,当寄宿生活充满关爱,充满欢乐时,学生们自然也就会爱上这样的生活。

3.沟通家长,联合管理

对于寄宿小学生的管理,是老师和家长朋友共同的工作。很多学校不注重与家长朋友进行沟通,认为既然孩子来到学校,就应完全服从学校的管理。笔者认为,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它应该充满人性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此,学校要想做好寄宿生管理,必须了解学生的个性和喜恶,而且与家长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从家长的角度来讲,他们也很担心孩子在学校里的生活,他们非常希望能够与学校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孩子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他们也很愿意配合学校做好寄宿生的管理工作。因此,小学寄宿生管理不只是老师的事,同样要尊重家长的参与权,只有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才能充分了解并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避免教育和管理的一刀切。

4.自强自立,自主管理

小学生,由于从小被长辈宠惯,很多都缺乏自立能力,不会叠被,不会洗衣,甚至还有一部分孩子不会自己穿衣服、系鞋带。因此,要做好小学寄宿生的管理,还要教会孩子们学会自立,这是小学寄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老师,要经常指导并鼓励学生独立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在这个时候,老师要承担起父母的角色,手把手提升学生的自立能力。同时,老师可以在寝室与寝室之间开始自立能力比赛,激发学生的比拼意识,通过评选自立小明星,引导学生人人学自立,人人讲自立。此外,老师应培养学生加强对寝室的自主管理能力,老师可以让学生轮流当寝室长,提升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管理意识。寄宿生活对于锻炼小学生的沟通能力,学会与人相处有着积极的意义,教师应该着力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在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小学的撤销与合并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小学寄宿生管理也是各个小学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而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学校,应该正视自身在寄宿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汲取经验,有效探索,大胆尝试,努力总结出适合自身实际的寄宿生管理办法,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幸福快乐的学习和成长的乐园。

【参考文献】

[1]王岱英.抓好住宿生管理

营造学生乐园.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12)

[2]蔡福兴.合并:从村里到乡里.青年教师.2010(12)

寄宿小学范文6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留守儿童思想现状

寄宿生容易产生分离性焦虑。寄宿对小学生来说,面临的困难还是比较多的,特别是留守儿童,远离家人到学校住宿,不适感会很强烈。他们独自面对一些问题时,就会感觉孤立无助,行为上就会表现出怯懦的一面。

亲情缺位,寄宿生容易产生消极自我暗示。由于父母与孩子长期分开,亲情交流很少,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影响比较大。我们知道,单亲家庭的孩子很容易出现心理障碍,留守儿童同样如此,这对孩子心理成长非常不利。有些父母对孩子关心不够,沟通仅限于询问学习成绩,亲情的缺位,必定会让孩子变得忧郁、冷漠,甚至出现叛逆心理。

生活单调,寄宿生缺少认同感。农村小学本来就没有太好的硬件设施,如果相应的软件也跟不上,教育就会变得简单生硬,寄宿生活当然也会变得单调和乏味。因为集体生活难免会有许多竞争,这也会让一些孩子倍感压力。如果这些留守儿童长时间得不到认同感,就会变得孤僻和偏执。

二、农村寄宿制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对策

留守儿童寄宿学校,家长以为有学校教师管理就万事大吉了;学校和教师以为有严格的日常管理,教育就会水到渠成。其实不然,留守儿童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样,有一定的心理诉求,当这些心理期望值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也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所以,针对寄宿生心理特质,做出教育方式的适时调整,也是因材施教的体现。

1.做好调查,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

留守儿童是特殊群体,在教育管理上要体现其特殊性。为了准确掌握这些孩子的基本情况和心理动态,不妨给这些留守儿童建立成长档案。

成长档案最好和学生家长一起建立。记录学生家庭地址、联系电话号码、家长工作地址和电话号码。学生自身情况包括年龄、生日、爱好、特长,甚至饮食习惯和嗜好都可以登记造册。便于教师随时做出针对性施教和管理。如学生生日,如果教师能够亲自为学生过生日,就会让学生感动至极。

2.真情关爱,凸显人性教育理念

学校对寄宿生管理应该实行分包制,就是一个教师管理多少个学生。对这些留守儿童来说,分管教师不是父母却胜似父母。因此,管理教师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对这些留守儿童的管理,不能只是约束和训诫,还要付出足够的热情和爱心才行。学习上细心辅导,积极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学生有成就感,学习就有较大的进步;生活上多多关心,对生病学生悉心照顾;活动上优先照顾,不管是学习活动还是娱乐活动,要对这些留守儿童给予政策倾斜,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这对培养其自信心很有帮助。

3.加强沟通,建设教师家长学生联络网

留守儿童和父母联系的机会很少,联系的渠道也很单一,由于家长比较忙,很少主动给孩子打电话。有些留守儿童因为害怕父母训斥,更不愿意主动给父母打电话。这唯一的亲情热线常常处于冰冷的状态。要建立联络网只能由教师牵线搭桥,教师可以主动和家长联系,给家长介绍孩子在校表现,要求家长主动跟孩子联系交流,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同时,还要建立学生定期汇报制度,要求学生定期给父母汇报学习思想情况。只要亲情热线热起来,教育效果当然水到渠成。

4.搞好活动,增强留守儿童认同感和归属感

学校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特别对这些留守儿童来说,参加集体活动才能够找到家的感觉,不管学习成绩好坏,每一个人都需要掌声和赞美。通过参加活动,会让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有充实感。

教师要充分考虑孩子的需要,多多发起一些适合留守儿童参与的活动,如果能够真正做到“与民同乐”,相信一定可以拉近师生距离。因为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育效果自然就是春风化雨。

农村寄宿制小学留守儿童教育要齐抓共管,学校和教师应该是主导者,制定教育策略也要根据学校实际。只要建立科学的教育体系,真正落实因材施教教育原则,就可以获得满意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