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描写田园风光的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描写田园风光的作文范文1
一、活动展现情境,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目前,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言之无物”的通病,究其原因乃是学生缺乏丰富的作文素材。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负担”过重、生活狭窄所致;另一方面,恐怕是教师忽视了学生间接经验的指导。因此,学生自然会材料枯竭,无话可写了。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教学“从内容入手”,其基本思路之一是"强调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获得并积累生活经验的能力”,为此,我们应根据作文教学的目的来创造活动、展现情境,调动他们的感官去含英咀华,捅捉写作素材,触发写作灵感。
1、游艺活动创设情境。喜欢活动,这是学生的天性和共性,活动中蕴合着字富的作文内容,加之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将”活动”与”写作结合起来,文章自然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因此,我们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贴进生活的活动。如参观名胜古迹、田园风光、工业园区,访问市场商厦、旧城新村、科技台站,进行歌咏比赛、智力竞赛、田径运动会,举行升旗仪式、演讲会、颁奖会等,让学生在缤纷的大千世界中观察生活,更多地吸收感性信息,丰富写作素材。
2、实践活动感受情境。实践活动也是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形式,它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还让学生在实践过程的感知、体验中丰富了作文素材,如标本制作、科技实验、栽花种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区劳动、新闻调查、人物专访等。
3、表演活动体验情境。运用“角色表演法”让学生扮演写作题材中的人物,通过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栩栩如生地创演或重演事情经过,让扮演者亲自体验事件中的人和事,让观看者素眼目睹事件的全过程,从而大家都能在写作中形象生动地反映出所见所闻所感,写出真切感人的文章来。如上海浦东师范附小贾校长在全国情境作文教学研讨课中,就采用了这种方法,让学生据词造句,据句构段,据段扩篇。在处理据段扩篇这一教学重难点时,让学生创造性地设计情节,登台表演。表演者和欣赏者都入情入境,体察细微,表演者的创造性反映出文章的新颖性,表演者的多样性反映出情节内容的丰富性。
二、音乐渲染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根据写作题材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音乐来渲染气氛,把学生带进写作的美妙景象中,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如在指导写《我的家乡》时,播放《谁不说俺家乡好》、《故乡的小桥》等歌曲,激发学生的爱乡情怀,产生描写家乡的欲望;“三八”节写《我的妈妈》时,让学生饱含觉深情地唱《烛光里的妈妈》等曲子,他们心中便会涌起对妈妈的感激之情,慈祥勤劳的妈妈如何关爱自己的生动场景就会闪现于眼前,流演于笔端,笔下妈妈的形象就会更加丰满、感人。
描写田园风光的作文范文2
基于以上认识和把握,结合“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我做了以下设计。
【教学目标】
1.围绕“田园生活”展开专题阅读,引导学生学会搜集相关资料,提高语言感悟能力;
2.通过诵读、配乐读、对读、引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品味语言文字之美,锤炼语感;
3.感悟田园生活之美,对和谐田园、和谐自然形成更深刻的认知。
【课前准备】
1.学生积累、背诵田园诗,对田园诗的内容、特点有简单的了解;
2.通过综合性学习(搜集资料,乡村走访调查),使学生初步了解田园生活;
3.教师制作教学课件,搜集田园内容的经典文学作品,截取其中有关田园风光描写的片段作为补充阅读材料。
【教学重点】
通过大量诵读,加深对田园生活之美的理解。
【教学难点】
理解和谐田园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师生齐唱,交流歌曲带给自己的感受。
2.过渡:站在辽阔的原野上,无论是谁都会有纵情高歌的欲望,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到原野上放歌!
二、田园诗韵悠悠诵。
1.交流课前准备的田园诗资料。
2.分组诵读田园诗:
《归园田居》(一)、《归园田居》(三)、《渭川田家》、《饮酒》、《游山西村》、《清平乐·村居》、《过故人庄》、《四时田园杂兴(夏日)》、《乡村四月》、《渔歌子》。
3.交流诵读田园诗后对田园生活的印象。
4.整理学生的汇报,深入了解田园诗的主题。
清新: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优美: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养麦花如雪;
静谧: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欢快: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勤劳: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富足: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忙碌: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从容: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过渡:无论是在山间,还是在溪畔,也不管是在春天,还是在秋季,田园生活总是那么富有情趣。就像《乡下人家》这篇课文中写的那样: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生齐读)
三、四时风光入画中。
谈话:生活在乡村的人是幸福的,四季明媚的风光都可以尽情饱览。今天我们也来体验一下乡村人的幸福。
1.品读田园之春。
(1)让我们走进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来欣赏乡间那生机勃勃的春天吧。
品读片段: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2)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在这位散文大家的笔下,春天怎能缺少热闹蓬勃的鲜花呢?
品读片段: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3)我们的家乡——靖宇,春天来得比较晚,但进入五月,我们也能清晰地看到自然的变化。我们这里的春天与文中的春天有哪些不同?想知道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写这料峭春风的吗?
品读片段: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2.品读田园之夏。
过渡:如果说春天的乡村是清亮悠扬的牧童短笛,那么夏天的乡村就是明快绚丽的劲歌热舞。大自然把它最旺盛的生命力全部展示在夏天里了。
(1)品读《苦菜花》片段:
夏天一到,这青山一天一个样,经过烈日的暴晒,骤雨的浇淋,那草木就窜枝拔节很快地长起来,变得葱茏青黑了。这时,山地里一片青纱帐起,那些狼呀山猫呀野兔子呀……逍遥自在地活跃在里面,就像鱼儿游在海洋里那样。
(2)品读《可爱的草塘》片段:
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
(3)品读《乡下人家》片段: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3.品读田园之秋。
过渡: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田园迎来了一年之中最为辉煌壮丽的季节——秋天。听:欢庆丰收的锣鼓已经敲起来了,喜悦的丰收之歌已经唱起来了——
(1)品读吴伯箫《岛上的季节》片段:
论到颜色的复杂,气候的温和,天空的晴朗,秋并不弱于春。单看重九后那遍野的红叶就抵得过阳春那满山的花草不是?那不只是美丽,简直是灿烂:活像一大蓬火,一整坡笑,看了是会令人感慨,奋发,狂热的。到山上去逛,常常有野兔掠起,你可以尝到猎人的风味。野菊的香,弥漫在山岩谷豁间,又颇饶田家风韵,樵夫生涯。到树叶凋零的降霜时节,出门看山坡里处处野火,那又是另一番情趣了。
(2)品读作文片段:
红艳艳的大苹果撩开绿叶往外瞧;金灿灿的柿子像正月十五的灯笼压弯了枝头;小红灯似的枣子在枝头上一闪一闪的;像玛瑙的葡萄一串串地挂在葡萄架上荡秋千;有的荔枝太胖了,把衣服撑破了,露出了白白的肚皮,玉米特意换了一件金色的新衣,咧开嘴笑了,露出满口金黄的牙齿;大豆也许太兴奋了,有的竞笑破了肚皮;西红柿为了让自己更漂亮,便把口红涂在了脸上……
4.品读田园之冬。
过渡:春种秋收,春华秋实,热闹了三个季节的田园在雪花飘落时安静了下来,它睡着了吗?不,当你沿着初雪漫步在原野上,你依然会感受到不一样的田园风光。
品读《我沿着初雪漫步》片段:
我沿着初雪漫步,
心中的力量勃发像怒放的铃兰,
在我的道路上空,夜晚
把蓝色小蜡烛般的星星点燃。
我不知道那是光明还是黑暗?
密林中是风在唱还是公鸡在啼?
也许田野上并不是冬天,
而是许多天鹅落到了草地。
啊,白色的镜面的大地,你多美!
四、原野放歌多自在。
谈话:一路欣赏田园清新优美的自然风光,一路采撷名家笔下的田园花香,同学们的心里一定装满了对乡村的向往,对田园的渴望。那就让我们也来高歌一曲,写下你对田园生活的印象,分享你独特的感悟。
1.布置练笔内容,学生练写。
2.交流、欣赏学生习作。
五、和谐乡村情更浓。
附:教后记
过渡:人们喜欢田园生活,因为这里平静轻松;人们向往田园生活,因为这里温馨和谐。下面,让我们敞开心扉,用心体会一下洋溢在田园里的温情吧。
1.观看动物在田园里怡然自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课件。
2.升华情感:没有动物的乡村是寂寞的,没有人迹的田野是荒凉的。人与动物相亲相爱,永远是乡间最美的风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永远是世间最美的风景!
3.诵读《田园之歌》:
田园诗韵悠悠诵,
四时风光入画中。
原野放歌多自在,
描写田园风光的作文范文3
【关键词】新课程 阅读教学 自学能力
一、注重课前预习,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乞,寻找岂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高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研究,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铺垫。如《白杨树》一课,,学生提出“在荒无人烟的大戈壁为什么还能长出这么壹这么大的白杨树?”。“哥哥问爸爸后,爸爸为什么微笑消失,脸色变得严肃起来”等问题,通过课前预习研读,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叉吸引,设疑答疑,使教辉变包场为导演,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索,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 、注重弱确目标,创设自学情境
在学习每篇课文之前,学习目标都能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那么学生就能很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索学习中,自学目标的自主确立是学生主体重新构建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一刀切”地用集体自学目标取代学生自己的自学目标,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自学的教学情境,使其自主学习的气氛活跃。如教学《穷人》,教师在上课之时兴奋地说:“昨天大家预习了《穷人》这篇课文,听说大家都有许多感受,谁愿意把自己的最深感受说给大家听听?”同学们争着举手。生提到本课所要学习的目标:“桑娜的品质可贵,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作者对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得特别精彩”等等,师相机说:“那就请同学们想想对这篇课文你最想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你想用什么方法学习?……”同学们们即联系自己的感受定下自学的目标与方法。老师即兴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学习目标与方法开始自学。显然,全班同学们的积极性在新课一开始就被调动起来了。
三、注重学生质疑,培养寓主探索精神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有疑。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发现的问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如《小音乐家扬科》在最后一段的阅读后。学生提问:扬科死时为什么旁边躺着树皮做的小提琴?白桦树哗哗地响,在号叫是什么意思?扬科为什么张大着眼晴?扬科前面说过,只要有一把小提琴,用他的一切去交换都行,怎么会死不瞑目呢?扬科快要死了,为什么还要写燕子在唱歌,姑娘们在唱歌呢?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互相议论,自主探索解决。
四、注重多读感悟,进行自主地阅读获取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体味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自由地进行阅读。如在引导朗读《圆明园的毁灭》时,先让学生选择文中最生动、最感人的语句进行自由品读,然后交流共同欣赏,有位学生选择的语句是: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该生读得声情并茂。教师顺势启发:刚才这位同学读时注意到了声调有高有低,语气有轻有重,速度有快有慢,现在再请他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读时表情怎样,哪轻哪重……再想他为什么要这样读。该生再读后,教师并不急于让其他学生评价而是让他们学着也开口读读这句话。结果学生以微笑的表情读出了对圆明园绝妙景色的欣喜,“金碧辉煌”重读出殿堂的光彩华丽雄伟壮观;“玲珑剔透”轻读出亭台楼阁的小巧奇妙、景色怡人;“热门街市”高声快读出“买卖街”的欢快;“田园风光”低语缓读出流连山乡村野的舒畅。最后,安排男女生交替读。至此学生在对词语的揣摩、比较中领悟圆明园景色的千姿百态、万种风情;另一方面学生在错落有致,或高亢放读,或浅唱低吟中自主地获取语言的“意义与情味”,自由地表达感受。
五、注重宣读感悟,倡导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的独立学习,是让他们独立思考去发现去感悟。阅读,没有学生的独立感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而在独立学习基础上的小组协作学习,伙伴的交互作用,而在相关内容的理解,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具有关键作用。阅读并非全是个人的事,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合作学习是重要的认知策略。明代学者顾炎武说:“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这点明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在自读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教师要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并作必要的启示和点拔,引导学生再读书,在读中解决重难点,把读和议有机地结合起来。
描写田园风光的作文范文4
【关 键 词】 课堂;小练笔;教学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阅读教学中抓住课文中的表达形式和表达方法进行课堂小练笔,能有效地打通阅读与作文的壁垒,通过激发兴趣,降低难度,化整为零,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将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渗透到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情趣相融的氛围下不知不觉地形成较强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执教四年级语文教学一年来,我不仅关注文本的内容,更关注文本的表达形式,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理解文本中精美的表达形式(表达方法),以及它的妙用之处。在此基础上,进行读写迁移――小练笔。
一、仿写小练笔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课文中有许多精彩的语段,教师可以抓住这些语段让学生去体会当中的表达特点,巧妙之处,再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笔。
如《将心比心》一课,有这样的一段话: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当奶奶向她道谢的时候,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这两个句子,第一句是人物的动作描写,第二句是人物的语言描写,简单的小事,朴实的语言,却反映了人物美好的品质,真可谓是“小事情,大精神”。
教学时,我首先把这两句话找出来,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动作描写,什么是语言描写,让学生体会这两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好处,再创设情境,进行仿写小练笔,要求学生用上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来写一写类似的小事,如让座、带路、扶老人、推车、送伞等等。
可以进行仿写的文段还有很多,如《桂林山水》的第二段,可以先让学生按课文内容填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_____________________;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_____________________;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进行仿写练笔:
校园里的花真多啊,多得___________________;
校园里的花真美啊,美得___________________;
校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用这种句式写一处景物,如公园、田野等;或写一个场面,如市场、大街等;或写一个人,如同学、亲人等。
二、想象小练笔
捷普洛夫说过:“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思维的。”教科书中的许多课文以及课文中的插图都提供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作为教师,应努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活动的欲望,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展开想象的翅膀。如《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最后写道:“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我在学生陶醉在巨人的花园这个美好童话世界的时候,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续写“巨人和孩子们的幸福生活”。这篇课文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给了学生极大的想象空间,也可以发挥插图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再把画面内容写下来。又如《鱼游到了纸上》一文中的插图,可引导学生想象,“围观的人议论纷纷,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说一说,再进行小练笔。(下转43页)
(上接40页)
三、改写小练笔
改写是小练笔的一种常用模式。改写的方法很多,把长篇改为短篇(缩写),或把短篇改为长篇(扩写);把古诗改成记叙文,或把记叙文改成诗歌;把第一人称写法变成第三人称……如《电脑住宅》一文,我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出示题目:请以“电脑住宅主人”的身份,有条理地、概括性地介绍电脑住宅(100字左右)。
欢迎您来到我的电脑住宅。您首先看到的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如《飞向蓝天的恐龙》一文,可以让学生用拟人的手法,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进行改写――《鸟类的自述》。
另外,每册语文书都会有好几首古诗,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古诗意思的基础上,来一个古诗大变脸――把古诗改写成现代文。如《游山西村》这首诗,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把陆游在丰收之年,在农村作客的情境写下来。
记叙文也可以改写成诗歌。我在教《乡下人家》一文时,发现学生在一次次感情朗读课文精美语段之后,深深陶醉。我就启发学生:“能不能把这篇描写田园风光的美文改写成一首美丽的小诗呢?”学生都说“能”。想不到他们诗兴大发,有人说“房前瓜,屋后花”,有学生马上就对上来“地上鸡,河中鸭”;有的说“石桥稻田人家”,有人马上就说“垂柳绿荫野花”,我说加个总结句吧,有学生就说“乡下风景美如画”。就这样,集体创作了一首小诗。学生都觉得很有趣,还写了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小诗。
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习作的乐园,把课堂小练笔当作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去落实,因文而异,找准切入点,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让学生在读写训练中,看到一片新天地,获得一种新知识,养成一种好习惯,为今后在语文实践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月霞. 寻找课堂练笔的有效落点[J]. 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13(3).
描写田园风光的作文范文5
一、随堂采花,限时酿蜜,拓展思维。
作文就像一个巨无霸汉堡,若摆出来要求学生一口“啃”下去,对于不少人而言是难以下咽的。相反,小甜品、切片水果却是大家无法抗拒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对自己说,闭上嘴,迈开腿,留出时间,因时制宜,随堂对学生进行写作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自然地在读中练写。比如粤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卫风•氓》、《邶风•静女》、《孔雀东南飞》都涉及到爱情,而且都是涉及女性命运的作品。我限时十分钟,让学生将之前摘抄到的描写爱情的字词句段,自选角度,用几句话概括用意。训练之前,我会下水示范。比如《孔雀东南飞》,我写到“举身赴清池”是刘兰芝用生命来捍卫爱情的尊严,“自挂东南枝”是焦仲卿孝义难全的悲痛之举,孔雀东南飞,夜夜哀啼,哀的难道不是对家长操控孩子一生的控诉吗?提及爱情,学生兴奋不已,不少同学还争相上黑板展示自己的“大作”:1.有一种美好叫可望而不可及,你的“俟我于城隅”却“爱而不见”融化了我对美女的所有期待。2.“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爱我时,你甘做奴隶;“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娶我后,我是你奴隶;我当你是明月,你视我如草芥。不是你太坏,因为你原本就坏,要怪就怪,我蒙蔽了双眼,遇人不淑。3.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始乱终弃、忘恩负义的“渣男”人人得以唾弃。4.你的“举身赴清池”换我“自挂东南枝”,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爱就要爱得轰轰烈烈。5.指如削葱根,口若含朱丹,如此美丽动人的你,为何为一个柔弱的男人去死,你这么做,你爸妈知道吗?……从这些片段,可以看出尽管是短短十分钟所写,但反映出学生会用发散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而限时的训练,一方面锻炼学生快速思考,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组词构段的能力。在遇到一些有趣的文章时,我也会巧设文题,让学生模仿当中的写法来拓宽写作思维。比如,学习了《季氏将伐颛臾》,我让学生以《当孔子遇上安培晋三》或《当孔子遇上本拉登》为题,模仿课文的对话体,用多种论证方法创作;学习了《晏子治东阿》我会以《----治-----》或者《-----管----》为题,让学生参考:父母管孩子、班长治班风、谁治食品安全、谁管留守儿童等四十个话题,用对比或者反差的写法来创作;学习了小说《项链》和《药》后,我让学生用双线结构(明线和暗线)或者反弹琵琶的写法创作微型小说《手》……
二、课堂及时点评,师生尝鲜,让学生情思连绵不绝。
一般学生千辛万苦写的作文,等到语文老师改完两个班的作文后已经是菜已淡,茶已冷。如果从写作到讲评要花几周的时间,势必对学生写作积极性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因此,每周我都会安排一节课,前半段是对上一讲课文的总结复习,后半段是针对课文,巧设文题的写作思维随堂训练。在学生书写的过程中,我一般会闭上嘴,迈开腿,一路走一路欣赏学生所写。十分钟后,我会当堂点评,师生“尝鲜”,共享文化点心。如果挖掘到才思泉涌、立意高远的,我会让学生课后再续前言,或化句成段,或化段成篇,在下一讲的时候投影或张贴,有的甚至推荐给报社发表。长期的及时点评和展示,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投入作文,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待到双周创作大作文时候,学生就不会再陷入下笔无言的窘境。
比如,讲授粤教版必修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我让学生就“一尊还酹江月”引出对潇洒的理解。随后我在黑板上写了四句话让学生自选角度,写一句话谈谈对“潇洒”的看法,限时十分钟。我的板书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有几个学生写到:潇洒是拿得起放得下、潇洒是命里无时莫强求、有一种潇洒叫淡泊、有一种潇洒叫放手、有一种潇洒叫豪情万丈、有一种潇洒是舍我其谁……随即,我当堂让学生谈谈是怎么想到这些角度并一一点评,让学生领悟到同一个话题,可多角度立意,并写出层次。课后,我让其中一些立意高远的同学将一句话扩充至一个语段,材料可以自选。第二天的早读,我投影让全班同学朗读了这些同学的精彩语段:“潇洒是一种豁达,一种与世无争的态度。诗人陶潜,辞官不做,不愿参与朝廷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毅然辞官隐居,享受田园风光,过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生活,他活的坦然,活的潇洒,他将潇洒表现得淋漓尽致!(2013级高一9班方锦浩)“要想活得潇洒,就要抛开名利的包袱,不被那些虚幻的事物左右。
描写田园风光的作文范文6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研究
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深入研究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教学实际采取改进措施,更好地推动语文教学工作开展,本文将作简要论述。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许多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还受应试理念的影响,教学素质化程度和生动性不高,主要表现为4个方面。
1.教学趣味性不足。课堂教学所运用的信息量较少,大多数时候以教师的口头讲解为主,没有能够在课堂上展示生动丰富的信息,无法对学生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导致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枯燥乏味,严重制约了教学的趣味性。
2.教学互动性不足。有些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完全以自己的讲解为主,较少兼顾到学生的参与,甚至一节课从头讲到尾,只注重了知识点的传授,没有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发展,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学兼容性不足。初中语文教学应当立足学生实际状况,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简单化的方式制定教学要求,全体学生按照同样的标准组织教学,优秀生和学困生的学习目标要求甚至一样,违背了学生的差异性,导致教学工作出现首尾难以兼顾的状况。
4.教学拓展性不足。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仅仅着眼于课堂环节,对课外时间与空间的运用缺乏研究,没有能够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结合起来,也没有能够与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结合起来,导致语文课外活动出现空白,浪费了教学资源。
二、有效改变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的措施
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每一位教师都要做有心人,通过扎实细致的教学研究来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路径。笔者在教学工作中,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对语文教学工作进行改革,实现教学成效的提升。
1.以信息手段辅助提高教学趣味性。教学趣味性程度对学生学习兴趣影响较大,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信息,需要通过拓展补充的方式进行完善,让语文课堂呈现出更加丰富的信息量,可以弥补学生视听感知方面的不足,让学生在学习中身临其境。多媒体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普及,为这方面工作的开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广大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手段的作业,从互联网中搜集与教学工作相关的内容,包括图像文字以及视频等等,通过自主创作的方式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与教学设计紧密结合,在课堂中有效运用,让学生能够从课件的演示中获得更多的生动信息,从而为教学理解深度的拓展奠定基础。无论是说明文教学中的课件演示,还是散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多媒体手段可以有效增强教学趣味性,给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
2.以自主探究模式提高教学互动性。初中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这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息息相关,广大教师要重视发掘这一方面的特点,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自主探究为主,鼓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思考,要求学生勇于表达自己在学习中的理解,在和他人的讨论研究中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学习成果,从而达到集中大家智慧提高学习完善程度的目标,而且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笔者的每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都认真对照教学目标要求设置思考题,每一道思考题都有着明确的指向性,与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难点实现了有机融合,思考题对学生的思维有着明显的启迪作用,每一个学习小组对照思考题进行合作探究的过程,也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过程,学生的高度参与为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提供了有力保障。
3.以分层目标落实提高教学兼容性。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为多种因素的制约,这样的差异性在短时期内还难以彻底消除,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充分兼顾到这一点,较为科学严谨的方法是制定分层目标,以此为抓手提高教学的兼容性。笔者在教学中分别设置了ABC三种不同难度的目标,整个教学活动严格对照梯度目标进行,无论是教学提问的难度还是作业布置的难度,以及考试考核的难度,都与学生的分层目标结合起来,保证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全面发展。实践证明,分层目标对推动语音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更强的指向性,学生的学习畏难情绪得到有效缓解,整个教学工作有效提升了整体成效。
4.以课外活动开展提高教学拓展性。在立足课堂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每一位教师都要重视课外活动的拓展,既可以立足课堂进行延伸,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调整,使语文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与学生的能力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笔者针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难点问题,在课外组织专门的研究活动,例如怎样学好文言文,怎样开展细节描写,怎样把握好文章的结构,通过这样的专题研究帮助学生解决难点,实现了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积极补充。另外,笔者还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采风活动,观赏美丽的田园风光,听先进人物讲述他们的故事,增加生动的写作素材,以及开展现场作文指导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提高了语文教学活动的拓展程度。
三、结束语
针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许多不足,语文教师要认真思考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综合着力推动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应德领.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5)
[2]唐燕.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四忌[J].才智, 2010(18)
[3]李永红.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能力――关于初中语文教学的体会[J].经营管理者,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