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急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癫痫急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癫痫急救

癫痫急救范文1

关键词:癫痫持续状态;急救;脑水肿

癫痫持续状态是神经病学中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是脑功能严重障碍的表现[1,2]。SE若未得到及时救治,极易引起患者脑部神经损伤与脏器功能受阻等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并发症状。SE是癫痫患者的病症发作的形式之一,是一种发作后需即刻诊治的急危重症。尽快控制癫痫发作和确保脑神经不遭损伤,是急救取得成功的标志。患者一旦发病,急救时首先应确保其呼吸道畅通与脑组织供氧充足,再给予安定类药物控制病症并加强营养支持,可有效治疗该病和改善预后。临床给予及时诊治与有效控制癫痫发作可挽救患者生命和改善预后。我院本次对收治的68例SE患者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急救措施,效果较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年6~12月接诊的68例SE患者作为本次探讨主体,其中男、女性例数分别为37、31例,年龄在16~73岁,平均年龄(36.2±2.1)岁。病程范围在6个月~28年。致病因素中原发性癫痫、脑炎、脑出血、缺氧性脑病分别为21、13、14、20例。所有探讨对象病症均经确诊且重要脏器无功能障碍。

1.2方法 ①首先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患者病症一经确诊,应即刻将其头部向一侧偏斜,同时检查并清除出口腔分泌物和异物,以防呼吸道阻塞引发窒息和吸入性肺炎;②充足吸氧,以防脑水肿。发病期间,患者因呼吸无规律导致脑血管的通透性加强,以致脑组织供氧不足引发水肿。同时发病期间患者会出现程度不一的高热导致脑供氧不足,因此临床应对患者进行给氧与降温处理,以防脑水肿。临床可依据患者病症给予1~2次/d静滴150~250ml甘露醇以缓解水肿;③及时有效抑制癫痫发作。控制癫痫发作,可有效减轻脑缺氧、脑水肿,避免脑功能进一步损害[3]。安定类药物有较高的脂溶性,易快速经血脑屏障发挥功效,临床常用于控制SE。成年患者一般采取静脉滴注2~4mg/min,SE症状消失停药或将药物总量控制在30mg内,儿童用药剂量为每kg体重0.3~0.5mg;④确保患者营养需求。部分不能在短时间内清醒的患者可采用鼻饲给予营养补给。以高热量、高维生素和蛋白的流质食品为主;⑤对原发类型SE给予积极治疗。临床给予该类患者在采用如抗炎、纠正酸碱失衡状态等方法对症治疗同时,还应注意进行常规降颅压、脱水、检查等,以确保其体内环境不受破坏。

1.3疗效观察 密切观测患者呼吸、体温、心率、意识状态等生命体征,对其输入液体情况进行观测与记录。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软件采用SPSS16.0,用%构成计数资料。

2 结果

我院本次对接诊的68例SE患者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急救措施后,56例(82.35%)患者未见病症复发,12例(17.65%)患者复发次数在2~5次范围内,病症较之前均明显好转,未有1例因SE病故。

3 讨论

SE是指不低于两次的癫痫发作,且发作时间或间歇意识障碍持续超过30min。SE不仅可见于原发性癫痫患者,亦可见于全身或CNS感染、脑颅外伤、酒精或药物中毒等患者。SE可由原发性及继发性的原因引起,原发性者多系迁延10年以上的难治性癫痫,SE多为继发性的,其病因和诱凶较多[4,5]。不遵医嘱擅自停药、脑炎脑出血、药物酒精中毒等均可导致该病。发病后患者表现为不规则呼吸、体温上升、脑血管通透性增高等,若不给予及时有效救治,易引发脑组织供氧不足和脑水肿,最终使得脑功能发生不可逆损伤。

确保呼吸与循环功能不受阻碍、确保稳定的生命体征、及早控制病症发作和对症治疗是医治SE患者的基本原则。患者一旦患病,呼吸道因产生大量分泌物易感染和堵塞,因此,急救第一步是清洁口腔,确保呼吸畅通,若有必要,可行气管切开术以防窒息和改善脑水肿症状。再依据患者临床病征给予甘露醇以降低脑水肿的发生率。SE持续时间愈长患者脑损伤愈严重,及时有效控制病症是急救能否成功的决定性的因素。安定因其对各种类型的癫痫均能在10~20min内发挥药效且无明显副作用,已成为临床治疗SE的首选药物。

我院本次对收治的68例SE患者采取了清洁呼吸道、吸氧、营养补给、药物控制等一系列综合救治措施后,56例(82.35%)患者未见病症复发,12例(17.65%)患者复发次数在2~5此范围内,病症较之前均明显好转,未有1例因SE病故。可见SE是癫痫患者的病症发作的形式之一,是一种发作后需即刻诊治的急危重症。尽快控制癫痫发作和确保脑神经不遭损伤,是急救取得成功的标志。患者一旦发病,急救时首先应确保其呼吸道畅通与脑组织供氧充足,再给予安定类药物控制病症并加强营养支持,可有效治疗该病和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叶峰,邓彦,谭诚,等.不同类型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16):71-72.

[2]程金凤,曾艳丽,苏玉凤.成人癫痫持续状态84例急救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78-79.

[3]黄妙娟.癫痫持续状态的急救与护理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5):163-164.

癫痫急救范文2

2010年 AHA CPR和ECC指南的最新进展是对成人和儿科患者(包括儿童和婴幼儿,除外新生儿)基础生命支持(BLS)的顺序从“A-B-C”(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胸外按压) 到 “C-A-B”(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通气)的变化。尽管专家们同意这样做能减少从识别到初次按压的时间,但他们也知道,这种对已建立起来的“A-B-C”顺序的改变,需要对每一个曾受过CPR培训的人员进行重新培训。2010年 AHA CPR和ECC指南推荐的这种改变基于以下原因。

(1)绝大多数心脏骤停患者是成人。而在各种年龄段的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最高的是那些有目击者的心脏骤停,而且初始心律是心室纤颤(VF)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VT)患者。在这些患者中,CPR关键的初始部分是胸外按压和早期除颤。

(2)在 A-B-C 顺序中,当施救者开放气道以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寻找防护设备或者收集并装配通气设备的过程中,胸外按压往往会被延误。更改为 C-A-B 顺序可以尽快开始胸外按压,而通气延误时间能尽量缩短至仅为完成第一轮胸外按压的时间(30 次胸外按压大约在 18 秒钟内完成)。

(3)

(4)医务人员根据心脏骤停的最可能的原因而改变急救程序是合理的。例如,如果发现1名患者突然倒地,而现场仅有1个医务人员时,该医务人员可能会认为患者突发心室纤颤(VF)型心脏骤停;一旦该施救者证实该患者无意识,无呼吸或仅有叹气样呼吸,这名施救者必须立即激活急救反应系统,拿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后进行电除颤,然后实施CPR操作。但对一名推测为淹溺或其他原因导致的窒息性心脏骤停患者,在呼叫急救反应系统之前,先给予大约5个循环(约2分钟)的传统CPR(包括人工呼吸)。对于新生儿,心脏骤停的最可能原因为呼吸因素导致的,复苏程序应当为A-B-C顺序,除非已知是心脏原因导致。

基础生命支持

基础生命支持(BLS)是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生命的基础。成人BLS的基本面包括快速识别突发的心脏骤停和激活急救反应系统,早期完成高质量CPR,尽早电除颤。2010年AHA CPR和ECC指南包含了几个重要的变化,也包括一些以前强调的部分。

2010年AHA CPR和ECC指南的几个关键变化

简化了BLS程序,删除了“看、听和感觉”程序。完成这些步骤需要花费时间,得到的结果也可能与病情不符。由于这个原因,2010年AHA CPR和ECC指南强调对无意识、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吸(如仅有叹气样呼吸)的成人患者快速激活急救反应系统,即刻开始胸外按压。

鼓励未受过培训的救援者进行单纯胸外按压的CPR。未受过心肺复苏训练的救援者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单纯胸外按压,以及较容易接受调度员的电话指导。

在给予人工呼吸之前,先进行胸外按压(C-A-B 而不是 A-B-C)。胸外按压可立即实施,而调整头的位置,要达到密封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或获取和装配球囊面罩都需花费时间。开始 CPR 即给予30次胸外按压而不是2次通气,可减少首次按压延迟。

确保实施高质量CPR的方法越来越受关注。充分的胸外按压需要足够的按压频率和深度,保证胸廓每次按压后完全回弹,重点强调的是,尽可能地减少按压中断以及避免过度通气。训练必须集中在确保正确的实施胸外按压。对成人心脏骤停患者来讲,推荐的按压深度已由4~5 cm增加到≥5 cm。

医务人员在复苏时完成的许多任务如胸外按压、气道管理、人工呼吸、节律判定、除颤以及使用药物(如果需要的话),可由一支受过良好训练的医疗团队在特定的环境中实施。当复苏者一个人时,他可呼叫其他医疗救援团队成员。医疗救助人员的训练必须集中在建立一个团队,如果多个急救者到达现场,每一个成员能迅速各司其责。当其他人员到达时,心肺复苏的各个环节可有序地分配给每个医疗团队成员同时完成。

2010 年AHA CPR和ECC指南继续强调的重点

早期识别成人心脏骤停是建立在评估病人的反应以及没有正常的呼吸基础上。心脏骤停患者一开始可能有叹气样呼吸甚至表现为癫痫样发作。这种非典型表现可能使施救者困惑,导致呼救或开始CPR延迟。培训的重点必须集中在使救援者警觉心脏骤停的特殊表现。

尽量减少有效的胸外按压中断,直至恢复自主循环或终止心肺复苏。任何不必要的胸外按压中断(包括实施必要的人工呼吸间歇过长)都可降低CPR的有效性。

医务人员脉搏检查不再重要。识别脉搏跳动比较困难,当血压很低或测不出时,甚至受过良好训练的医务人员也常常错误地判断有无脉搏跳动。医务人员测定脉搏是否跳动的时间不能>10秒。对患者实施胸外按压,随后发现患者不是心脏骤停,也很少能导致严重的损害。如果救援者发现一个无意识的成人,必须呼叫急救反应系统。如果一位成年患者突然倒下,没有意识,没有呼吸或呼吸异常(比如仅有叹气样呼吸),施救者不要尝试检查脉搏,而必须假定是心脏骤停。

电除颤治疗

2010年 AHA CPR和ECC指南更新了应用心脏起搏治疗心动过缓以及电复律和电除颤治疗快速性节律异常的最新数据。在院外公共场所配置AEDs是急救系统生存链中非常关键的一环。为了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最大存活几率,在心脏骤停最初的时期内,3种行为至关重要,激活EMS系统、实施CPR和电除颤仪的操作。

在除颤前进行较长时间的CPR是否能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是一个长期关注的问题。早期的研究显示,在除颤前给予1.5~3分钟的CPR,能提高EMS到达之前已持续了>5分钟的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然而,最近的两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显示,除颤之前给予CPR并不能改善预后。如果现场有≥2个救援者,必须在准备除颤仪的同时进行CPR。

对室颤给予1次电除颤的方案没有改变。证据表明即使是非常短暂的CPR中断也是有害的。因此,救援者必须尽量缩短停止按压和给予电除颤之间的间歇,给予电除颤后必须立即重新开始CPR。

在过去的10年里,双相波电除颤被证明在电复律和电除颤方面比单相波除颤更有效。然而,没有临床数据比较各种双相波除颤仪之间的疗效。也没有研究证实不同波形的除颤仪是逐渐增加除颤能量还是固定随后的除颤能量更有效。然而,如果手头上有更高的能量可以应用,他们可能考虑初始的除颤能量能不能有效终止心律失常。

在过去的5~10年内,许多随机临床试验比较了双相波和单相波转复房颤的疗效。电转复房颤的有效能量具有波形特异性,一般波动于120~200 J之间,这取决于电除颤仪的制造商。因此,房颤电复律推荐的初始双相波能量是根据制造商建议制定的,即120~200 J。如果初始的电转复不成功,复律者应逐步增加能量。成人房扑和其他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电转复一般需要较小的能量,初始能量为50~100 J即足够。如果初始电转复失败,操作者必须逐渐增加能量。如果用单相波除颤仪对成人房颤电复律,起始能量应为200 J,如果未能成功转复,应逐渐增加能量。

数个最近的临床试验集中研究了经皮起搏。起搏治疗并没作为常规推荐用来治疗心搏停止的心脏骤停患者。三个随机对照试验表明,辅助医疗人员或医师应用起搏治疗院外或院内(急诊室)心搏停止的心脏骤停患者并没提高入院率或存活出院率。然而,医务人员准备开始对阿托品或其他变时药物(加快心率)无反应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临时起搏是合理的。

心血管高级生命支持

2010年 AHA CPR和ECC指南继续强调好的BLS(快速实施高质量的CPR, 尽可能的减少按压中断,对VF/无脉性室速的心脏骤停患者数分钟内即给予电除颤)是ACLS成功的基础。生命链中的新的第5链以及第9部分“心脏骤停后监护治疗”[2005年 AHA CPR和ECC指南中高级生命支持(ACLS)部分中的条款扩展]强调了在识别心脏骤停后即开始、自助循环恢复后到出院以及出院后的多个环节给予综合的多学科治疗的重要性。关键的ACLS评估和干预在BLS和患者具有良好神经功能的长期的存活率之间架起一座必要的桥梁。

在气道管理方面,2010 年AHA CPR和ECC指南对成人心脏骤停患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新的推荐:应用二氧化碳波形图进行定量分析以确定和监测气管插管的位置(I级)。除此之外,在CPR期间的气道管理,应用声门上气道设施继续作为气管插管的替代。最后,不再推荐对心脏骤停患者气管插管时常规对环状软骨施压。

2010 年AHA CPR和ECC指南中有几个关于治疗症状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变化。基于新的证据表明腺苷的安全性和潜在的有效性,当节律规整以及QRS波为单一形态时,目前腺苷被推荐用于诊断和治疗稳定性的、形态一致的宽QRS波心动过速。对症状性的或不稳定性的心动过缓,当阿托品无效时,推荐静脉注射变时性药物,这同体外起搏具有同等疗效,可以作为体外起搏的替代方案。

2010年新的AHA ACLS 重点集中在能最大限度地改善预后的措施上。强调给予高质量的CPR,尽量减少中断,对VF/无脉性VT给予电除颤。尽管仍然推荐建立血管通路,应用药物,放置高级导气管,但不能导致胸外按压的明显中断和电除颤延迟。此外,阿托品不再推荐常规用于治疗无脉性电活动(PEA)/心搏停止。

无论是应用机械参数(比如监测胸外按压的速率和深度,胸壁的完全回弹,按压的时长和中断的持续时间,人工通气的次数和深度)还是生理参数[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胸外按压放松时期的动脉压,或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 都被推荐用于实时监测和优化CPR质量。当使用二氧化碳波形图进行定量分析时,指南目前推荐应用PETCO2值监测CPR质量和识别自主循环是否恢复。

最后,2010 年AHA CPR和ECC指南仍认识到当心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后,不能终止ACLS。在新指南里,复苏后治疗和管理得到了明显扩展,现在包括一个新的心脏骤停后早期治疗法则。

心脏骤停后的治疗

2010年 AHA CPR和ECC指南认识到对自主循环恢复后的患者收入院后,给予系统性治疗和多学科联合治疗日益显得重要,这样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完好存活率。第9部分“心肺复苏后治疗” 确认了对自主循环恢复后收入院的心脏骤停患者给予集束化目标靶向治疗和干预以获取最佳预后的重要性。我们推荐对心脏骤停后的患者持续性地给予综合的、整体性、多学科系统性治疗。心脏骤停后治疗的初始和后期的关键目标包括以下内容。

使自主循环恢复后的心肺功能和其他重要器官的灌注最优化。

转运到一个具有综合性的具有心脏骤停后系统治疗能力的医院或重症监护中心。

识别和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降低体温治疗使神经功能恢复最佳化。

癫痫急救范文3

【关键词】220KV输电线路;雷击;架空地线

1.雷击架空地线断线原因探讨

1.1雷电流的热效应

雷击架空地线时,雷击点的电流密度最大,温度最高,雷电弧的温度可达数千K。虽然雷电流在通过导体时,其热效应是不大的,但是当雷击导体时,在直接与放电通道相接触的地方却可能受到高温的作用,有时可以使金属熔化达几毫米的深度。这个现象很可能是有些架空地线不正常断股的原因。雷电流的电弧热效应可看作为绝热过程。由于雷电流的电弧热效应引起导地线的温升可以通过热平衡方程式(1-1)计算:

i(t)2Rθdt=Cθmdθ (1-1)

式中i(t):雷电流或短路电流(A);

Rθ:雷电流雷击点附近电弧的电阻或短路电流通过的温度为θ℃的导体的电阻(Ω);

Cθ:温度为θ℃时导体的比热容(焦/Kg℃);

m:导体的质量(Kg)。

由于雷电流的大部分能量集中在电弧上,而电弧作用点很小(即m很小),因此雷电流的电弧引起导地线的温升很高。研究发现,在用29-57kA的振荡波(相当于48-95kA20/40微秒的雷电波)冲击于Ф1.8股径的GJ-50钢绞线时钢丝虽不致熔断,但已受到程度不同的烧伤;用57kA的振荡波冲击中3.0钢丝时,仅镀锌层受损;冲击中Ф1.8钢丝时立即熔断。这说明,仅用雷电流的热效应仍难以解释雷直击导线断线的原因;但说明了,不同大小的钢丝,Cθm是不同的,这就是为什么细股的钢绞线容易断股的原因。

1.2雷电流的冲击效应

曾有记载雷电劈开百年大树和将钢筋混凝土击出一个大洞的现象,这说明雷电有较大的机械冲击力(即雷电流的冲击效应),当导地线遭受雷击时,如果雷电冲击波的冲量大于导地线所能耐受的冲量,导地线将被打断。雷电冲击波的冲量决定于雷电流的幅值和波长,导地线所能耐受的冲量决定于它的结构和状态。设冲击雷电流的冲量为A,则:

A=M∫0i(t)dt=MQ (1-2)

式中A:雷电流的冲量(N・S);

M:测定常数,其物理意义为每千安的冲击雷电流所形成的冲击波压力(N/kA);

i(t):雷电流的瞬时值(kA);

Q:电量即Q=∫0i(t)dt。

1.3工频短路电流的热效应

雷击架空地线断线的同时几乎伴随着绝缘子闪络放电,由于地线一杆塔系统的阻抗(电阻)远小于被雷击放电接地的杆塔,在雷击放电接地的杆塔,大部分的工频续流分流到架空地线上。设杆塔平均接地电阻Rav=15Ω,地线平均档距电阻rav=3.7/1000*300=1.1Ω,则每侧杆塔数大于20每侧的地线一杆塔系统的的接地电阻R= (Rav* rav)1/2=4.1Ω,有44%的短路电流流过雷击点架空地线。由于雷击瞬间使架空地线的温度骤升,电阻大为增加(即Rθ增加),进一步使温升提高。由于短路电流的作用时间长(0.2s以上),虽然短路电流值比雷电流小,但作用时间长,能量大于雷电流能量,在其共同作用下,进一步提高了雷击点的温升。镀锌钢绞线的短路允许温度为+400℃。

短路电流热稳定计算公式:

I=C/(0.24*α0*R0*T)*In((α0 *(t2-20)+l)/( α0 *( t1-20)+l)) (1-3)

I:地线验算短路热稳定允许电流,A;

C:载流部分的热容量,cal/℃/cm;

α0:载流部分20℃时的电阻温度系数,l /℃;

R0:载流部分20℃时的电阻,Ω/cm;

T:计算短路热稳定的时间,s;

t1:地线的初始温度,℃;

t2:地线短路热稳定允许温度,℃。

地线的初始温度取最高气温40℃,并考虑雷击造成的升温分别取100℃、150℃、200℃进行计算,对于GJ-25、GJ-35的钢绞线的短路热稳定允许电流,在取短路热稳定的时间为.04s时,只有3kA、4kA,难以满足热稳定要求,尤其在雷电流同时作用加热时,其短路热稳定允许电流更小。在用GJ-50以上较大的钢绞线时,在变电站进线段短路也难以满足要求,应采用措施。架空地线短路热稳定允许电流小是雷击架空地线断线的主要原因,而悬垂线夹处为薄弱环节,则更容易断线。

1.4高温下架空地线的张力作用

雷电流和工频短路电流的热效应使雷击导线温度升高。在高温下,架空地线的抗拉强度降低,钢的熔化温度为1560℃。由于雷电流的热效应、冲击效应和工频电流的热效应以及抗拉强度下降的架空地线的张力共同作用下,架空地线断落。

1.5设计规程和设计考虑欠妥

设计规程只对短路电流的热稳定作出要求,没有对雷电流和短路电流共同作用下的热稳定作出要求。而设计部门在设计时,通常按照地线与导线的最小配合进行地线设计,没有认真按照规程进行地线的热稳定校验。

2.预防雷击架空地线断线的建议

2.1预防雷击永久性故障的有效措施

(1)防止雷击绝缘子掉串的有效措施:把好设计关,优先选用玻璃绝缘子,禁止采用瓷绝缘子,防止绝缘子设计不合要求;按周期检测瓷零值绝缘子并通过火花间隙试验和检查以提高其零值检出率;逐步更换瓷绝缘子为玻璃绝缘子,以减少测零工作。

(2)防止架空地线断线的有效措施:安装避雷线的附加引流线以增加分流,减少流过悬垂线夹的电流,防止架空地线在线夹处断线;把好设计关,选用GJ-50及以上的钢绞线,禁止采用GJ-35及以下的钢绞线和细股的钢绞线,以提高架空地线的热稳定性。对悬垂线夹与耐张线夹、联结金具等金具的热稳定作出要求,规定其应能耐。

2.2提高耐雷水平,减少雷击的有效措施

(l)对于220kV线路,在山区,以绕击雷击为主,所占比例约为80-90%;在平原、丘陵地区,以反击雷击为主,绕击所占比例约为10~30%。混有30%左右山区线路,绕击率与反击率基本相等。选择良好的具有自然屏蔽的防雷走廊、降低接地电阻、减少保护角、加强绝缘是最有效的防雷措施。在山区线路加祸合地线,不但能通过增大祸合系数和分流提高耐雷水平,而且能通过补偿地形高差降低杆塔、导线相对高度减少绕击雷。辩识雷击频繁段,采取相对应的防雷措施,是防雷的关键。只要把这些工作和防雷措施落实到位,线路防雷就迎刃而解。

(2)加强绝缘是见效快投资省,也是可行的防雷措施,只有单回路进线的220kV线路进线段加强绝缘会提高变电站避雷器流过的电流,使其超过5kA,其他情况无影响。

(3)降低接地电阻的改造,要严格进行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新旧地网必须多点连接,山区、雷击频繁区的改造,不能照搬原设计,必须采用最大多射线、多闭环、垂直集中接地,以达到在降低接地电阻的同时,减少地网的电感。

(4)由于绕击占很大比例,尤其在山区,占绝对多数,因此在众多防雷措施中,减少保护角是最有效的。在运行线路,要调查其雷击频繁段,在雷击频繁段考虑进行单改双避雷线、减少双避雷线的保护角的改造。在无法进行改造的线路,可考虑采用杆头局部加强屏蔽的形式减少保护角。

癫痫急救范文4

[关键词]水电站;电气系统;主接线路;接线形式;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tv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0-0090-01

电能是一种无形的、不能大量储存的二次能源,其发电、变电、送电、配电以及用电等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在任何一个国家中,电力这个能源工业都是其基础工业,它不仅与国家的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还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离不开电力系统的完善和发展,统观世界发展的规律我们可以发现,要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电力工业必须超前发展。

1.水电站电气主要线路接线的设计重要性和设计形式分析

水电站是电力输送的主要场地,其电气系统设计与整个水电站能否正常运行以及其运行的安全性都有很大的关系。由此可见,电气系统设计在水电站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做好电力规划和电网建设,其重点就是完善电气系统设计的设计,而电气主接线路又是电力系统接线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电气系统设计的核心内容,因此更应该受到重视。

在80年代之前我国的水电站建设主要是以中小型为主,80年代之后逐渐开始发展超大型水电站建设,至今在我国已经建成或者即将建成的超大型水电站有18座,其中主要包括小浪底、万家寨、丹江口、葛洲坝、刘家峡、龙羊峡、岩滩还有白山等。由于各个水电站建设的理念、建设地理位置以及其他各种特殊要求都有所不同,因此其电气主接线的设计也有所不同。水电站中所采用的电气主接线设计形式主要有角形接线、一倍半接线、单母线接线、双母线接线还有变压器——线路组接线这四种形式的接线。单母接线是一种简单明显、运行方便的接线方式,它的接线清晰、对应性强、各个操作单元具有独立性并且配电装置投资少,可采用成套配电装置,能够简化电气布置,便于扩建,容易实现自动化;变压器——线路组接线是设备最少、最简单、布置简单、占地面积小、继电保护也很简单的一种接线方式,但是其各个操作单元之间独立性差,当主变压器、线路发生故障或检修时均会导致电网送电停止;角形接线正常运行时形成闭合环形,每回路均有双断路器,没有母线,运行具有灵活性和可靠性,不过其任一断路器检修都必须要开环运行,并且继电保护也很复杂,极大的降低了运行可靠性[1]。其中在我国18座超大型水电站中,有13座电站都是采用双母线接线的设计形式,占总方式的48%,有8座电站采用的是一倍半接线,占总方式的30%,有3座电站采用的是角形接线,占总方式的11%,有2座电站采用的是变压器——线路组接线,占总方式的7%,而应用数量最少的是单母接线,只有1座电站,占总方式的4%。由此可见,应用最多的接线方式是双母线接线,其次是一倍半接线。

2.水电站电气线路接线形式的设计要求分析

电气主接线设计是一项涉及范围广、技术含量高的系统工程,它与电力系统基本状况和要求具有密切的联系,同时也与机电设备的发展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水电站电气主接线设计的好坏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由电站运行管理单位的认同与否决定的。根据水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回路数、设备特点及负荷性质等条件的要求,电气主接线路设计不仅需要满足灵活性、经济型以及可靠性等三项基本要求,同时还应满足操作方便、易于维护检修、利于远方监控和节约投资等要求。由于超大型水电站对我国电力系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一旦发生事故可能会对整个系统的稳定性造成破坏,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系统瓦解,进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国对电气接线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要求指出,系统的连续供电不能受任何断路器检修的影响而中断;无论是哪一部分的进出线回路断路器发生故障或者母线发生故障,

都不能切除一台以上的机组和相应的线路,不过电厂的单机容量如果为300mw,在保证系统稳定的情况下可允许切除两台以上机组[2]。

3.总结语

在过去的发展中,我国水电站的电气主接线设计是与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水平、设备制造技术水平以及产品质量等相适应的,为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了保障。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国民经济也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在这种情况下水电站电气主接线设计的基础条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今后的发展中,水电站电气主接线设计要在以往发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进步,摆脱传统设计思维模式,以新设备、新技术为基础,提出更多有新意和创意的设计方案,使其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合理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癫痫急救范文5

【关键词】低压配电网;电力通信;宽带接入

Abstract:PowerLin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s catching our attention greatly now,which uses the power line as a communication media to create a high speed data channel and supply services such as high speed Internet access,VOD and VoIP,so as to get"four network union"and create great economic and social profit.Using the technology,we can get a broad band access within rang of a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as well as a home LAN through outlet of every house.It''s a complementarity and extent of other broad band access method.As the high speed powerline communication uses the intrinsic powerline and the number of power users of 220V is much larger than that of CATV and telephone,this technology has a large number of latent users.The developing state,the research,NetWork Application and Run Management of the technology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keyword:low voltage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s;power communication;broadband access

1.简介

电力线通信(Power Line Communication)技术简称PLC,是指利用电力线传输数据和话音信号的一种通信方式。电力线通信并不是新技术,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在中高压输电网(35kV以上)上通过电力载波机利用较低的频率(9-490kHz)以较低速率传送远动数据或话音,就是电力线通信技术应用的主要形式之一。在低压(220V)领域,PLC技术首先用于负荷控制、远程抄表和家居自动化,其传输速率一般为1200bps或更低,称为低速PLC。近几年国内外开展的利用低压电力线传输速率在1Mbps以上的电力线通信技术称之为高速PLC。

近年来,随着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登录上网的人数成倍增长。然而,采用何种通信方式使用户终端连接到最近的宽带网络连接设备,成为长期困扰人们的难点之一,也是Internet普及的瓶颈之一,被业内人士称为宽带网络接入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利用四通八达、遍布城乡、直达用户的220V低压电力线传输高速数据的PLC技术以其不用布线、覆盖范围广、连接方便的显著特点,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提供"最后三百米"解决方案最具竞争力的技术之一。目前高速PLC已可传输高达45Mbps的数据,而且能同时传输数据、语音、视频和电力,有可能带来“四网合一”的新趋势。

图1 典型的PLC系统应用示意图

图1为典型的PLC系统应用示意图。在配电变压器低压出线端安装PLC主站,将电力线高频信号和传统的光缆等宽带信号进行互相转换。PLC主站的一侧通过电容或电感耦合器连接电力电缆,注入和提取高频PLC信号;另一侧通过传统通信方式,如光纤、CATV、ADSL等连接至Internet。在用户侧,用户的计算机通过以太网接口或USB接口与PLC调制解调器相连,普通话机通过RJ-11接口连至PLC调制解调器,而PLC调制解调器直接插入墙上插座。如果PLC高频信号衰减较大或干扰较大,可以在适当的地点加装中继器以放大信号。

2.PLC关键技术

(1)电力线网络单元(PNU)

它负责控制电力线网络并从单元配电网集成话务。通过适当的电信干线接口,PNU再将话务传至馈电网络。根据馈电网络中使用的不同介质,PNU也可转换来自低压配电网的数据话务。

(2)电源线网络终端(PNT)

它为最终用户PC或其它用户提供适当的接口,如以太网或是USB。为了降低成本,这一独立设备能够和PC或其它设备相集成。

(3)偶合设备(CouplingUnit)

它是将信号传入线路并过滤噪音的。目前它还是一个插销插入电插座的相对独立的设备,今后它可能会和PLC调制解调器集成于一体。PLC调制解调器和PC内的偶合设备的集合体有一天将使PC可以直接在网上运行。配电网是一种共享介质,即所有与之相连的用户都共享同一”电缆”。在典型的城市配置中,它则转化为与一个变压器相连的大约100到200个用户。PLC系统能够在1Mbps的最佳传输速率下支持80个用户,这一比例是足够的。由PLC技术支持的客户,需要具备一个技术条件,具有很强的带宽分配能力的介质接入控制(MAC)层。这就使电力线网络不仅仅能够支持80个Internet用户的数据往复交换,而且能够灵活地适应以不同速率传输的上行和下行数据。

(4)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

它可以提高电力线网络传输质量,它是一种多载波调制技术。传输质量的不稳定意味着电力线网络不能保证如语音和视频流这样的实时应用程序的传输质量。然而,对于传输突发性的Internet数据流它却是个理想的网络。即便是在配电网受到严重干扰的情况下,OFDM也可提供高带宽并且保证带宽传输效率,而且适当的纠错技术可以确保可靠的数据传输。

(5)配电网

它是一种共享介质,即所有与之相连的用户都共享同一“电缆”。在典型的城市配置中,它则转化为与一个变压器相连的大约100到200个用户。PLC系统能够在1Mb/s的最佳传输速率下支持80个用户,这一比例是足够的。由PLC技术支持的客户,需要具备一个具有很强的带宽分配能力的介质接入控制(MAC)层。这就使电源线网络不仅能够支持80个Internet用户的数据业务,而且能够灵活地适应以不同速率传输的上、下行数据。

3.技术难点

电力线上网虽然优势很明显,但仍存在一些目前技术上还无法妥善解决的难题,其中电磁兼容性的问题严重影响网络的传输速度,而稳定性与安全性则是用户们更为关心的。

首先是电磁兼容性,作为影响电力线上网技术发展的关键所在,主要是因为电力网使用的大多是非屏蔽线,用它来传输数据不可避免地会形成电磁辐射,影响数据的保密性。它一方面将产生的电磁波向外辐射,另一方面吸收来自外界的电磁波。对于诸如短波等无线通信的影响,各厂商正在研究如何避开短波使用的窄带频率,以免对短波通信等造成干扰。

有些电器设备,特别是使用开关电源和有高频电磁辐射的电器,对PLC Modem的信号有一定的影响,但这些电器的干扰有一定的辐射面积,在此范围之外,辐射影响大为减弱,因此PLC Modem的插座应离电器插座有一定距离。

其次是稳定性与安全性。由于电压的变化会带来干扰,从而影响上网的质量。家庭电器产生的电磁波也会对信息的传输产生干扰。用电负荷高峰期影响稳定性,速率的波动比较大。居民小区的低压配电线路不够规范,用户装修时电源布线水平不均,电源插座的质量不同,给电力线宽带接入的普及带来了难题,这让PLC技术在中国电网环境下需要进一步完善。

至于220伏的电源线对通信的弱电系统会有什么影响?通过严格的电磁兼容的全性能实验,包括做4000V强电压实验,结果显示,正常的居民用电的安全是可以保证的。同时,还做了断电的影响试验,对家里的电气设备尤其是一些通信设备会有什么影响,通过实验,也不存在上述问题。但试验也发现,如果很多用户同时上网,传输速度相对就较慢,不过此问题并不是电力线上网所独有的。

4.前景展望

尽管目前电力线上网还存在诸多难点,但全世界大约有超过60个电力线上网试点小区,连接了几千个终端用户。我国预计今年有近3000个用户通过电力线上网。相信随着技术发展,电力线上网将不再是梦。

此外,虽然目前开展的PLC主要是外部的网络接入服务,但随着网络应用的深入,家庭内部局域网很快就提上议事日程,如果外部接入开展的很充分,可以有效的利用其来推进建立家庭内电力线局域网以及将来的智能家居,使二者合而为一,这也将为PLC服务提供商,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利润来源,市场空间不可限量。

在广阔的非中心地区和农村地区,电力线上网也具有一定的优势,毕竟,电力网规模之大,是其他任何网都不可比拟的。虽然这些地区上网短期需求量并不大,市场发展成熟较慢,但会存在电力线上网先入为主的局面,可以有先行之利,对PLC的长远发展和扩张非常有利。

5.总结

癫痫急救范文6

[关键词]无线电 调试 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TP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281-01

无线电调试技术指的是一种近年研发的高科技新型无线电技术,因为无线电技术水平的不断增高,因此该技术也被运用于更多的领域。在无线电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无线电调试技术自然也会更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逐渐发展成一个新兴的技术产业。

一、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史

人类最开始使用无线电技术,只是利用了该技术中长波段的那一环节,这是因为长波段的无线电在同地面之间产生接触的过程中引发感应产生的电流极小。因此,在无线电进行传导的过程之中所产生的能量损失微乎其微,并且长波段能够有效避开较为高大的障碍物。但是必须要知道的是,长波段尽管有很多的优点,但是发射长波所需要的设备往往体积很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管理维护。并且这些设备自身的信息储存量十分有限,所以为了可以增强无线电技术的工作效率,相关科技研发人员便开始着手无线电传输中的短波进行研究,使用短波技术。相关科研人员发现,利用短波进行无线电信息传输、可以起到比长波更好的效果。同时短波设备的体积还远远小于长波设备的体积,因此,短波无线电设备在管理和维护上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要小得多,并且短波设备便于携带,更加方便了人们对无线电技术的使用。所以无线电技术在当时的广播领域有着突出的贡献,但是,无线电技术还容易受到气象因素的影响,例如太阳黑子等。这些气象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会将无线电传送信息的能力进行削弱,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短波无线电的设备的体积也渐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直到微波炉诞生,微波技术开始使用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现在看来,微波技术与光频技术之间极为相似,微波在进行信息传递时是呈现出直线轨道状传播的,并且不会受到气候活动等外界干扰的影响,并且可以突破地球的电离层,通过中转站和通信卫星将信息传送至指定的位置。

二、无线电技术在中国的使用

从我国国情出发,无线电技术在我国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观察无线电技术的性质,在科学上定义为远距离信息的传递技术。顾名思义,无线电技术能够在很长的一段距离范围中完成信息的传递工作,从而形成远距离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不仅如此,以当下的科技水平,无线电技术还可以有信息辨别作用,因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往往会利用无线电技术研发出很多相关的装置,并利用无线电装置可以辨别物体的特性,判定人物的身份。除了上述功能之外,无线电技术还可以用于数据的传送,人类首先开始使用无线电技术同样是发现其可以传送某些数据,再配合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就更加强化了无线电技术在数据传输领域的贡献。在使用无线电技术进行数据传送时,可以实现信息从一个设备中传递到另外一个设备当中,并且传递的过程当中不需要数据线等媒介,而是依靠蓝牙等无线电技术完成对讯息准确快捷的传递。整体来说,当下我国无线电技术适用范围广泛,并且前景广阔,特别是在军事、生物、电力等多个方面,在人才供给方面,我国相关人才无线电技术人才紧缺,不少人抓住这一难得的契机,纷纷参与无线电调试这一方面的学习。下图所示即为无线耳机的原理示意图。

三、针对用具发射端口的调试测验

(一)能量的调试与测验

总的来讲,要是根据不同类别的检测测试无法达到相关行业标准,那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按照能量测试问题加以考核。能量检测测试一般可以使用以下的办法完成:选取采用一般的能量检测测试技术,依靠前波形成对已经得到的信号的过滤工作,并且截取型号种类相似的信息资源。第一步做法就是改变它的具体数据和针对的模型方式,在数据转换仪器的作用下,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截取。并且研究和比对门限值的差距,能量检测测试的方式是一种不关联的检测测试方法,在具体操作的时候比较简单,同时针对相位的同步率问题没有什么数据指标的刚性需求,当其位于很低的信噪比环境时,会给能量检测测试所得到的结果产生一定的约束性,所以一般不会将能量检测测试使用在直接序列信号还有扩频信号的检验测试当中。

(二)循环稳定特征测试

如果无线电在进行数据传送时有关的函数与信号的平均值都是有规律的呈现变化,就等于是无线电信号周期,即代表有着相对稳定的循环,频谱的联系性表现在非零位置的连续循环,就代表着存在有主控信息。如果只是存有零循环位置,则表示频谱之间存在有关联性,代表着有噪音的产生,主用户的信号就不存在。依照相对应循环体的稳定特性的表达,不需要对首先验证的讯号进行截取,便可直接针对噪音中的可使用信息进行拾取,并将背景噪音的影响调试到最小化。但因是使用循环体稳定特性的检查,所涵盖到的运算方法较为繁琐,因此一定要有很长的观察时间,需要针对该观测方法的优点和缺点进行衡量。

(三)匹配滤波器的检验

第一步是针对用户的信息信号进行查验,如果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存在不足,便会给接下来的检测结果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该检测为一种关联性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必须要相位同步才能保证实验的准确性,但是在进行无线电数据的调解工作时,一定到信道平衡,时间点把握一直同步,才会得出最为准确的结果,该种检测方法会产生一定的运算量。

四、主用户在接收端口的检验

温度干扰测试,该测试主要是在针对无线电数据传输时干扰到主用户信息的获取的原因进行预判,若想避免真实干扰温度进行准确的测量工作,就要依靠对主用户的无线电发射系统的准确信息定位获得相关的干扰温度信息。只需要检测到用户在接收端口的干扰温度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中,就能够控制无线电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无线电信息数据传递的优化。针对监测的频段,依靠频谱孔洞就可以顺利完成。

干扰温度指的是主用户监测到该频段中的所涵盖的信息,并就此进行推算传递的层次,将可能会让主用户的接收端口接受信息出现问题,它的计算公式是:

在该计算公式当中,公式左边的部分表示无线电的带宽在B的频率当中,K代表了波尔滋蔓常数,fc代表了感染频率的平均大小。如果想要准确地测出干扰温度,就一定要得到主用户计算机系统的正确定位,只要判定出用于产生的干扰温度在允许的范围当中,那么用户就能够自己调节相关的数据了。

结语

因为无线电的调试技术是近几年以来才出现的新型无线电技术,所以一定要放到一个特殊设定的环境之中,才可以实现它的性质特点的检测报告。至于它详细的智能优化方法,需要联系到检测所得到的真实数据进行分析才能得到。同时,按照这个结果的铺垫下开展对接收、发射相关无线电数据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在检验无电线工作的过程当中,检测频谱的方式一直是划分用户发射端频段的重要手段。因此,从频段、空间还有时区这几个部分进行相关数据监测工作,依靠监测频段中的用户能否正常进行验证审查为主,同时完成频谱使用的高效性。除此之外,还能按照当下我国频谱资源缺乏现状进行有效调节,所以,无线电的调试技术将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孙野.无线电调试的技术应用与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1:304+306.

[2] 黄锋.无线电调试的技术应用与分析[J].电子世界,2014,16: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