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感动为话题的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以感动为话题的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以感动为话题的作文

以感动为话题的作文范文1

一、读懂材料

学生首先要认真仔细阅读话题作文的材料,从材料中给予的信息去捕捉写作的范围,而有部分学生只注意什么话题,在那里冥思苦想,其实这是舍本逐末,学生甚至可以对材料达到咬文嚼字,这样就能从中获取更多更丰富的信息,确定自己的立意,选材、列题目等。

二、巧妙拟题

常言道:题好一半文。因此,拟好话题作文的题目是写好文章的关键。那么,如何拟好题目呢?

1.保守法。以话题为中心,进行扩展和补充,这是拟题最保守的做法。其优点是不容易离题,同时,它还可以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以“勇气”话题为例,我们可以这样拟题:《勇气的作用》《勇气的力量》《勇气,我为你骄傲》等。

2.创新法。学生可以深入细致地研究话题作文的材料后,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不同使用引用或改编的方法,拟出具有新意的标题。(1)巧用歌名歌词。如以感动为话题,拟题目为《都是感动惹的祸》《谁为谁感动》,这些歌名歌词曾在人们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样也一定会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2)巧改用诗文名句。如写母爱时,引用孟郊《游子吟》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拟题目为《寸草心,三春晖》。(3)巧改广告词。如以“友谊”为话题,以《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为题。(4)妙用修辞。如以“诚信”为话题,学生巧妙地运用修辞拟题《诚信归家》。把诚信当作人采用话剧形式,运用拟人手法写出在权力、地位、金钱方面对诚信的态度和认识,深刻地表达出诚信是人世间最宝贵的这一主题。(5)逆向思维,巧设悬念。如《真想做个差生》《多个朋友多堵墙》。

三、确定中心

文章的中心就如一个人的灵魂,有了好的标题,还需要好的主旨。写作中心的确定,第一要有深刻的思想性,写文章要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第二,要做到平中见奇,写作的素材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应该是人们司空见惯的。我们要学会对平常的生活现象进行深入思考,有独到深刻的见解,才能使文章中心的确立不同凡响。第三,要做到化实为虚,深化中心。学生在行文中所用事例都是真实事例,如果就事论事,往往拓展不开思路,或者立意浮在表面。如能化实为虚,在揭示中心时,展开联想和想象,跳出材料的局限,就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话题《走进桃花源》,如若实写毫无价值,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她联想成为人类对理想环境的追求,理解为和谐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一来,思路得到拓展,立意层次也得到提升。第四,时代性。文章不能脱离时代,因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世而作”。第五,立意要新。要跳出常规的思想,采用逆向思维,或许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注重选材

素材是文章内容的主要成分,材料的优劣直接影响文章质量的高低,因此,材料的选择特别重要。在选材时,我们可以从话题中找到契机,话题作文一般由材料、提示语、话题和要求四个方面构成。其中,提示语的作用最为重要,它是对材料的阐述和对话题的引导,是材料与话题的纽带。能够给学生一定的作文思路的提示。如果我们能抓出这个特点,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积极思考,杜绝抄袭、雷同。很多学生由于缺乏积累,或遇事不动脑筋,常借鉴他人的材料,结果张三抄,李四借。这样的材料怎能打动老师。我认为,学生不妨选择一些不起眼的素材,这些看似平常,实则更能引起读者共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选材要“新”。即写别人不常写的事,不要怕暴露自己的缺点,或者不光彩的思想,行动。这样的内容有新意,容易受到老师的青睐。如有一次,我要求学生写一个以环境为话题的作文,大多数学生写环境中的白色垃圾影响了学校的环境,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有一个学生,就抓住了垃圾旁的一棵柳树,拟题为《柳树,你怎么了》,柳树在垃圾堆旁见证了无数烟薰火烤,仍能倔强地站在那里,它是在与命运抗争,还是……这位学生就跳出了常规的圈子。

3.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写作文最大的忌讳,是使用自己不熟悉的材料,这样不但不能揭示自己的写作的主旨,还会适得其反,所以学生要学会积累素材,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从自己记忆的宝库中撷取,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才能打感别人。

以感动为话题的作文范文2

话题作文的特点:自由度宽,但不能离开话题。如果将原来的命题作文比喻为打乒乓球,场地很小的话,那么话题作文就像是踢足球,场地是很大很大的,但是踢足球也不能出界,所以话题作文因然天地广阔,也不能漫无边际地写,不能离开话题的范围,所以依然存在审题的环节。我有一次在我班布置了一道话题作文“责任”,有一位同学先以“太阳的责任是哺育万物,园丁的责任是照料花草,父母的责任是培养儿女”开头,引出自己文章表现的中心父母的责任,然后列举一些生活细节表现父母对儿女的关心爱护,最后议论抒情:“父母的爱,像太阳的光辉博大深厚,儿女之心如寸草,健康成长,茁壮向上,才是最好的报答。”大家不难看出,这位同学的作文头开得不错,以类比形式提出:“父母的责任是培养儿女”,紧扣话题,但是接下去的描写和议论却偏离了“责任”,转到“父爱母爱”上去了,整篇文章的中心也变成了歌颂父爱母爱的伟大,偏离了话题,最后只能判为四类卷。

话题作文如何拓展思路呢?话题作文提供了空间是广阔的、自由的,这就反而使人不知从何处下笔,感到茫然无措,兴棋难定了,这就要从话题的特点出发去选择思路,找到恰当的切入点,下面以“九年级”话题为例,探求几种全新的思路。

1、一词经纬思路。全文以一个“忙”字立骨,通过“早晨慌慌忙忙”,“中午匆匆忙忙”,“晚上急急忙忙”三组画面写九年级生活的忙忙碌碌。

2、剪辑式思路。全文分四大块,第一块:摘自琴的谈话;第二块:摘自芳的牢骚;第三块:摘自雪的作文;第四块:摘自泓的日记,四个板块经过剪辑,巧妙地拼合在一起。

3、剧本式思路。全文将镜头对准一天午休,用剧本式思路通过四科老师“切割”学生午休时间的故事来表达主题。

4、幅射式思路,全文以若干“九年级就是……”的句子展开,一小段锁定一个“点”,铺展出九年级生活的喜怒哀乐。

5、作息表思路。全文就是一张自己设置的“九年级作息时间表”,以此来透视九年级生活的一个窗口。

6、仿拟式思路。仿拟出若干首诗词,从各个方面来表现九年级学生的刻苦努力与不懈追求。这样,只要思路一拓宽,我们就能文思泉涌,佳篇迭出。

新教材中的作文教学多以话题作文的形式出现。许多教师认为“话题作文”就应该让学生挥洒个性,只要不跑题就行,教师不必作过多指导,指导过多反而会束缚学生作文能力的自由发展。但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多数学生面对话题,不知如何选材,拿起笔来只是胡乱应付,写完后读一读,连他们自己也不知所云,更不用说紧扣话题了。

针对作文教学中出现的这些现象,我深感引导学生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是:指导学生学会选材。没有真心打动小作者自己的素材,他们哪里有那么多情感可抒写?他们哪里有那么多人生感悟呢?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话题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选材的过程,就是引导他们寻“米”的过程。我认为启发学生面对“话题”展开丰富的联想,让“话题”插上翅膀飞翔在每个学生心灵的广阔天地中,去触及那些令他们感动的人、物、事、情、景……这样学生才会抓住真正优质的好“米”,做出真正美味的佳肴。 在指导学生写以“爱”为话题的作文时,我首先启发学生展开“追忆联想’一回忆:你曾经感受到哪些人对你的爱?学生纷纷回答:有爷爷奶奶父母等长辈的,有同学、朋友的,有老师的等等。接着我又启发学生展开“对比联想”一哪些人需要爱呢?大自然的哪些事物需要我们关爱呢?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有的同学说,单亲家庭的孩子缺少父爱或母爱:有的同学说,街上的乞丐很可怜,他们最需要社会关爱:有的同学说大自然中的小鸟需要关爱……然后,我让学生静静地思考,从众多与“爱”相关的材料中选出令自己最受感动的人或事来写作。

从学生交上来的习作看,他们的选材突破了以往单一的“妈妈的爱”、“老师的爱”这一框框,能抓住许多生活中的细节来表现“爱”这一主题,题材明显广泛多了。

以感动为话题的作文范文3

【关键词】作文教学 命题走向 审题 素材积累

作文在语文中考中素称“半壁江山”,一“文”定试之说不再是空穴来风。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每个中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如何写好作文?如何尽量杜绝失分?这是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应关注哪些问题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下面我主要从四方面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关注作文命题的走向

近年来,中考作文命题模式主要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每个阶段作文命题形式多种多样。随着话题作文日渐淡出中考,命题(含半命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在中考卷中所占份额与日俱增。到了2011年中考,作文命题更多样化,进一步打破了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局面,考卷有所创新与突破。如北京市这几年均是在命题或半命题之间徘徊。2007年出了一道半命题作文“动力来自_____”,2008年为命题作文“向前,向前,向前!”2009年又变回了半命题作文“并没有结束”,而2010年又出了命题作文“凝聚”。由此可见命题和半命题一直在中考试卷上占领着高地。2011年山东青岛出了两道作文题,命题作文为“我还是有潜力的”;话题作文则要求考生以“反省自我”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作文。由于以前训练的多是话题作文,结果有些同学不适应。话题作文是上世纪90年代初到中期最流行的中考作文模式。而命题作文成为近年来全国各省市中考卷上的主流。因此,教师要关注作文命题趋势,提醒初中生在平时的训练中各方面都要兼顾到,不要为了作文而作文。

二、关注现实,注重自我感悟

什么样的文章才能得高分?专家认为:要关注现实,要有生活体验,要思考人生,要表达真情,要注重自我感悟。文章贵在有真情实感,最真的才是最好的。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背影》之所以能打动读者,就在于抒真情。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要求写作注意“感受与思考”,感受生活要有情。教师在指导写作时,应提醒学生仔细留意写的人或事、发掘这些人或事的深层含义。关注现实生活,关注脚下的土地,已经成为中考作文的风向标,比如2010年北京卷作文《凝聚》文题简洁而温馨,既可以指向个人一生中方方面面的凝聚,也可以指向集体与社会中形形的凝聚,引导学生关注团体,关注由人与人共同组成的社会,关注由人与动物、与自然共同组成的地球。如果缺少对身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要写好这一文题实属不易。类似这样的命题既是对考生观察和思考生活能力的考查,也是一次脉脉含情的温馨提示:热爱你的家乡,热爱你的生活,热爱你脚下的那方土地吧,因而要注重学生感受能力的培养。写文章往往是从感受开始的,心有所感才行之于文。

三、强化素材的积累

在文章中,主题起统帅全篇的作用,但是主题不是空洞的,而是需要通过材料来表现的。材料是形成主题的支柱,是文章的物质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者没有材料就写不出文章。作家秦牧说过:“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是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是间接的仓库,装从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作起来比较容易。”所以,强化素材积累,首先要丰富生活积累。这有多种途径,比如注意观察周围的人、事、物,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同学、亲友交往等。要备好生活素材,还得把上述活动的内容写进日记或练笔中,特别是那些有闪光点、有冲击力、有启发性的人与事,要及时记下来;到临考前,翻出来整理一番,记住一些典型的事件及细节。此外还应博览课外读物,丰富文化积淀。从近年中考看,高分作文大多数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因而多读多思含有哲理性的、有真情实感的、有才识的短文,自然是非常必要的。在多阅读的同时,还应建立一本属于自己的作文素材手册,比如积累哲理故事,关注近年来感动世人的人物等。写作时,就能紧扣话题信手拈来。

四、严把审题关

审题,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审题不正确、整个作文就失败了。一位作文专家说过:“所谓审题,说白了,就是命题者叫你写什么,你就写什么。叫你向东你就向东,叫你向西你就向西,千万不能由着性子来。叫你比赛足球,你就只能去踢足球,万万不可自行其是,去打排球、打乒乓球。排球、乒乓球打得再好,统统不算数。”审题实际上就是搞清楚题目要求写什么,它是作文构思立意的基础。比如以“中秋”为话题,你可以写中秋,可以写月亮,可以写嫦娥,可以写亲人团聚,可以写思乡念亲,可以写古往今来关于中秋诗词的赏析等。这个的确是范围很宽,但只要抓住其中一点,大肆拓展开来就可以了。但是,有些“寓意”类的话题作文,它会先提供材料,设置一个写作中心。这时候审题立意应当像材料作文那样,反复阅读材料,充分理解、准确把握设题材料的内涵,提炼出暗示话题含义的关键词(句),以便披沙拣金,准确切入。如话题作文“攀登另一种巅峰”属“寓意”类的话题,材料中的“他战胜了自己的欲望”就是一个关键句,所谓的“攀登”,就是战胜私欲,要以一种广博的胸襟来面对世界,从而对学生的心灵有一种震撼。但学生写作的情况并不理想,最大的失误在于审题失误,造成偏题、离题。大多学生只是单纯以“成功”“欲望”甚至以“梦想”为话题,行文中偷换话题,这些都偏离了命题者的意图,得分都较低。

虽说写好作文需要关注的内容可能有许多,但核心之点,也无非是这些。如果平常的教学中既能注重从大处着眼于命题的走向和趋势,又能从小处抓好审题和素材积累,才能有备而来而不会全盘皆输。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孙春成:《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漫谈》,语文出版社,1998.

3.李福灼、陈玉秋:《语文课程理念与实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以感动为话题的作文范文4

嘿,孩子们,当你看完上面的漫画时,内心有没有一丝感触?如果有,那么恭喜你,你被一个美妙的词汇击中了!它就是―感动。

提起“感动”,总会有人认为“哭”是它的专属表情,我也曾这么认为。可是当我查完字典后才发现,感动时的内心变化不仅仅是用“哭”来演绎的。它是“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影响,从而引起的同情、震惊、感伤、向往或思慕。”

这样,我们就能看出使我们产生“感动”的条件有“内”“外”两个:外界发生了什么事;自己的内心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说到这里,你可别以为我因上了年纪在这絮絮叨叨。我可是在帮助果冻们解决难题呢!

难题:诸葛老师,如何写好以“一件令我感动的事”为话题的作文啊?

经过上述对于“感动”一词的讲解,写作文之前的准备工作便成了“小菜一碟”。

1审题关

写一件事。

“感动”是题眼。写作文的过程中要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写详细。

注意:题目不是“一件令我感动的事”啊!

2中心关

生活中,让我们感动的情感太多太多。它可能是父母对孩子的爱,也可能是动物的舐犊情深,还可能是朋友间的肝胆相照、陌生人的雪中送炭、邻里间的相互照应,甚至是对手的鼓励、尊重,老师意味深长的教导……

你想写的是哪份感动呢?

3选材关

围绕着你的“感动”,选择恰当典型的事例。

比如写母爱感动了我,下面的两个例子哪个最恰当?

(1)妈妈为我洗衣做饭。

(2)我做错事,妈妈打了我一巴掌,自己却哭了。

显然,例(2)从反面体现母爱,比常见的例(1)要更胜一筹。

你要选择哪件事来写呢?

4思路卡

给作文布局:将开头和结尾直接写出来会更好!

例如:

题目:母爱让我感动

中心:通过描写一只成年麻雀对已死幼雀留恋的一系列做法,突显我的感动,歌颂动物之间的亲情之美。

内容及思路:

开头:我本想这世界上最美的感动一定是由人类演绎,却不曾想那小小的麻雀也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

中间:记叙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见成年麻雀为幼雀所做的一切,以及我自己的想法和表现。(突出最感动我的部分:成年麻雀用翅膀覆盖着幼雀,一起趴在地上。)

结尾:原来世界上的亲情之爱都是一样的,不管是人类还是鸟兽虫鱼。

诸葛锦囊

以感动为话题的作文范文5

关键词:情境;途径;学生

作文,是个“欲罢不能,欲说还休”的老话题。老师难以指导,学生难以应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学生经历平淡、阅历贫乏、感悟肤浅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创设情境,让学生亲历摸爬滚打,体验喜怒哀乐,品尝酸甜苦辣,并在其中碰撞出思想火花。一次次的怦然心动,必然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情境创设,不仅能丰富写作的素材,而且能扭转写作的被动局面,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一、游戏,学生最乐于参与的情境

玩是儿童的天性。只要有玩的机会,学生总是全身心投入。借此机会,因势利导,作文教学往往事半功倍。我曾经给学生设计实施过以“走进盲人的世界”为主题的游戏活动,游戏后,我要求学生以“走进盲人的世界”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学生反应特别活跃,作文很快收起来。内容具体,情感真挚,整体效果不错。

我还利用“击鼓传花”“成语接龙”“谜语竞猜”“事故续貂”等游戏创设情境,让学生“以玩促学,以乐导写”,收到了较好的实效。

二、语文课综合性学习活动,调动学生自主创新情境

新课标下的《新教材》安排了许多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充分利用这份资源,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社会知识与书本知识得以拓展和深化,人生的内涵得以丰富,写作基础得以夯实。如,我组织学生搞了《说不尽的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我将所带的两个班作为竞赛双方,从资料搜集到材料展示到即兴演讲,一路竞赛开去。为了能在竞赛中为本班加分,学生纷纷出动:上网查询的、搜集歌碟、影碟的、拍照的、摄影的、做幻灯的、绘画的、采访的、去图书馆的、写科说词的以及后期制作、编辑、配音刻录光盘的……忙忙碌碌而又井然又序,其积极性与主动性可见一斑。竞赛活动结束后,我要求学生以本次活动为话题作文,学生都有话可说。有人以《青衣江――桥的故乡》为题,介绍了青衣流域著名的桥梁,抒写了对家乡的热爱,有人以《采访,让我收获了许多》叙写了对桥梁专家采访过程的见闻与感受,讴歌了设计者、建设者的卓越智慧与奉献精神;有人以《桥――渡我们走向明天》为题,生动地记述了本次竞赛活动的有关情况,表现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未来的憧憬;还有的学生根据展示活动中获得的知识,写成说明文,从新的角度去介绍古今中外有关桥的知识,充分显示了学生不凡的归纳、整理能力。

我还组织学生搞过“雅安市民的国旗意识”“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申报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意义何在”“蒙顶山,你是茶文化圣山吗”等主题学习活动,不仅活跃了语文学习形式,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丰富了写作素材,为学生搭建了作文平台,促进了作文教学。

三、调查,情境创设的便捷途径

学生带着高昂的情绪走进社会,开展调查研究,对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写成的资料很有价值。调查活动结束后,开展讨论、交流、展示、深化活动效果。活动的尾声,就是活动的目的――作文。就调查中的某一人、某一物、某一事、某一现象,自选角度作文,学生往往胸有成竹,言之有物。我曾经开展过的调查活动如“新春对联知多少”“地方特产知多少”“方言俚语知多少”“野蛮陋习知多少”等,都对写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鉴赏,创设情境的有效途径

有一天,我利用晚自习带学生去青衣江沿岸欣赏夜景。学生问我,活动后写不写作文。我一时语塞,数秒钟后,半真半假地说想写的就写,不想写的就不写。学生便轻松地休闲起来。根据预设的游戏,我确定了几个观察点,将学生对夜幕下青衣江畔的几处大景致作定点观察。每到一个观察点,学生都能在我的诱导下仔细地欣赏并加以鉴别、评价,从不同的角度去鉴赏。第二天上课,我对学生说,今天没什么重要的功课,干脆就完成本周的周记吧。学生开始埋头写作,我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以昨晚的鉴赏为内容,不少学生用了大胆的想象、生动的描写,热爱家乡之情溢于言表。

我还带领学生鉴赏过高颐厥、音乐石梯、龙门洞、樊敏碑等名胜古迹,对学生的写作有不少帮助。

五、参观、访问等形式,都是创设情境的理想形式

创设情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学会做人。

如“走过盲人的世界”游戏活动后的作文中,我深深地为学生的纯真所感动,许多学生在作文里或后记中都有心灵得到净化的体会。

以感动为话题的作文范文6

一、“深刻”的作文怎样炼成

1.感悟生活,记录生活,留心生活,热爱生活

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引导学生对社会存在的问题拥有一个敏锐的观察力,增强思考问题的心智。并及时善于用笔记录生活,把它当作生活中有趣的一部分,长期坚持将有可能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情感得到表达。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衡量点就是看作品中是否融入了真情实感,是否发自内心。优秀的作品一定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在如今90后00后学生大都关注一些非主流的情况下,教师怎样在课内课外去做一个很好的引导,将其思想扶正已经迫在眉睫。当然也不是没有办法。比如:结合班内学校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征文大赛,让学生写以感恩为话题的文章。我们可以这样对学生说:就写你生活中的、给你留下印象比较深的、曾经令你感动过的小事,就行了。对于普通人来说不需要惊天动地。记得曾经的一次学生讲评作文课上,刚开始有人读出50分的优秀作文时,教室后面居然有人偷偷说“高大上啊”。之后教室里一片唏嘘。当读到第三篇时,教室里格外安静。是一位女同学的作品,很简单,没有夸张排比,只是叙述了一次晚自习后,妈妈帮她洗脚这一件小事。后来,她的这篇文章在校报上获奖了。我想它之所以获奖,大概真正打动评委老师的不是它的结构、不是它的语言和技巧,而是它所流露出的真情。所以一定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2.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对待一切新生事物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罗丹早就说过“世界上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现在我们的大多数高中作文都是材料作文或话题作文,那么见到这些问题后怎么样去分析就显得至关重要。这关键要看平时学习生活中我们怎样去看待问题,任何事情都有他的两面性。遇到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找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多换几个角度去思考。而不是纠结于一点不放,不要将问题引入一个死胡同。

二、作文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学生实际的学习生活中由于学科众多,导致实际上学生并不能将大量时间用于写作,所以只能在学生作文能力上下功夫,在平时的点滴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当然作文能力的提高也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1.关注社会热点

学生在写作中的素材最好的来源就是社会的热点事件,同时在新课改以来作文的题目也越来越多是考察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就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就可以看出,社会热点类作文成为了考察的新型重点题目。所以是否关注热点已经成为了高考作文是否成功的关键。

2.拓展写作的思维

从本质上说,作文属于语言与思维相结合的一门学科,作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不断强化语言表达能力及对问题的思考能力。所以我们不得不说说学生思维的拓展。那么怎么样去拓展我们的思维呢?这就需要突破原本教育的束缚性,在应试教育的思想下,学生答题方案只是为了成绩。并不能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文章不能展现学生自我个性,这也是应试教育最大的不足。影视作品,报刊杂志都可以。总而言之要于无声处,去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而不是带着枷锁被动前行。

3.培养哲学眼光

写作能力的提高不仅要从关注的社会热点及如何拓展写作思维这两方面入手,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即一定要有哲学的眼光。写作本身就是文学的表现形式,而运用哲学的眼光去写作,文章才会更加深刻,更加吸引人,才会引起读者的思考。

三、方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