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级赛规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定级赛规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定级赛规则

定级赛规则范文1

比赛本身是残酷的,围棋更是如此。因为两个人对弈总有一方要面对失败。但如果家长们能利用好这次残酷教育,那它就是孩子们成长中的一剂良药。那么你知道少儿围棋考级规则吗?小编就给大家解答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少儿围棋考级规则少儿围棋考级分为升级赛和升段赛,升级赛又分为定级赛和升级赛。考级比赛一般都是级别相同的选手同时进行比赛的,年龄没有限制。考级规定胜者进入胜者组继续比赛,败者则进入败者组继续比赛。

考试报名好后将会有准考证发给每一位参赛选手。根据准考证上的时间和地点去参加考级。

定级赛也就是业余10级的比赛,只有考出定级赛也就是10级之后,才能参加后面的升级赛,一级级升上去。定级赛每年举办4次,每季度一次,考试采用同级别选手对弈的方式,5局赢2局即为通过。

在少儿围棋考级中,10级升9级、9级升8级、8级升7级都是7盘赢3盘;7级升6级、6级升5级、5级升4级、4级升3级、3级升2级都是7盘赢4盘;2级升1级、1级升业余初段都是7盘赢5盘。

围棋是一种策略型两人棋类游戏,流行于东亚国家(中、日、韩、朝),属琴棋书画四艺之一。围棋起源于中国,传为帝尧所作,春秋战国时期即有记载。隋唐时经朝鲜传入日本,流传到欧美各国。围棋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它是中国文化与文明的体现。

围棋有什么好处一、逻辑思维更加严密:

围棋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手谈,字面意思可以看出围棋是那种用手说话的休闲游戏,属于动脑不动嘴的活动,在对局的过程中给必须步步为营,再加上长久的对弈练习,自然有助于逻辑思维的发展。此外,下棋时如何突破盲点,寻找新的路径,并加以练习,也有助于激发创意。

二、不断地强化专注力

在下围棋时,需要更加专心,并伴随有做好持久站的准备。因为围棋时两个人不断竞争的游戏,不仅要考虑自己的落子点,也要考虑对方的落子点,以及自己的落子点是否会影响后面的棋局,非常需要专心的。

三、需要更加强力的记忆力

曾经有科学研究报告指出,下围棋可以促进右脑发展,并强化脑部全面信息统筹与处理能力,黑能增强自己的记忆力,因为围棋时需要记住对手的棋位以及考虑即将应对的结果。

四、更好的全局观

围棋是由胜负之分的,需要大家全面的观察此刻的局面,每一步后都会发生其相对于的结果,最坏的结果就是将整盘棋输掉。所以,拥有一个好的全观性是至关重要的。

孩子学围棋有什么用一、塑造参与意识、培养积极性和主动性!比赛重在参与。孩子参与其中,就会为了提高成绩而积极的准备,学习主动积极,从而培养孩子的做事积极主动的性格。

二、塑造竞争意识!比赛就有竞争,就有输赢。通过竞争找到自己的不足,促进学习。

三、学习新知识,有利于涨棋!比赛会遇到很多陌生的对手。面对不同的棋风,不同的招法。甚至有些套路和招法,是孩子平时的对局中完全见不到的。孩子可以从这些对局中学到更多新的知识,新知识的汇入是涨棋的必备条件。多参加比赛也是涨棋的一大要素!

四、挫折教育的最好方法!在比赛中,成绩不理想的、发挥失常的,本身水平欠佳的,都会让孩子学会如何看待自己的失败!以激励面对失败后,重新再来,不屈不挠的顽强个性!对孩子适当进行挫折教育,能加强孩子成长后面对挫折的心态,任何人在成长的路上都不会一帆风顺。

五、学会欣赏比赛过程中,遇到比自己更优秀的对手。这会让孩子学会欣赏,也会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技不如人我们要做的就是欣赏对手,然后强烈的努力。

六、寻找不足

很多孩子在比赛过程中,对局的质量都远远优于日常的一些训练。所以在这样的对局环境下,孩子会更容易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定级赛规则范文2

引言:

学科竞赛是超出课本范围的、围绕学生所学专业展开的一种帮助学生实践专业知识和锻炼其心智的特殊竞技考试。工商管理专业的相关学科竞赛主要是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相关的一些虚拟企业经营决策的竞技比赛,大部分比赛需要借助于相应软件,虚拟出一个仿真市场的环境来开展,而这也正是工商管理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讯等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开展实验,从而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效果。

近些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教育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欲通过学科竞赛的形式,弘扬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持续推进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推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工商管理类学科竞赛的内涵体系

工商管理类学科竞赛是基于工商管理专业的一系列理论课程,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由相关单位主办的一种学科知识应用竞技比赛,是学生学习管理知识的第二课堂。以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为例(以下简称“我校”),目前,引入开展的比赛有GMC(国际企业管理挑战大赛)、“创新创业”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商道大赛)、企业竞争模拟大赛、流通业经营大赛等比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

从学科竞赛的内涵体系上看,其覆盖的知识体系较为全面而系统,涉及到工商管理专业的多门基础及专业课程的知识,尤其需要将所学管理类知识融会贯通。工商管理类的学科竞赛大多是借助相关软件,营造一个虚拟的市场场景,让参赛选手虚拟成若干家公司在市场中进行竞争。在这种虚拟经营中,参赛选手需要综合运用到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管理类专业知识,也会运用到基础管理中管理学原理课程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知识。因此,从工商管理类学科竞赛的内涵体系来看,学科竞赛是一种“老师引导、学生为主”的实践训练模式,它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检验其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接近于真实的市场场景中实践管理决策,既锻炼了学生的主动思考创造的能力,又解决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场地难以解决且实践费用高的难题。

二、学科竞赛与实验教学课程的关系

学科竞赛能带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但受学科竞赛规模的限制,参与到学科竞赛中的学生只能是一小部分,因此其受益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要使受益学生的范围扩大,还需要通过学科竞赛的开展来驱动实验教学课程的建设。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互相促进的关系。

1.借助学科竞赛加强校方对实验教学课程建设的认识。学科竞赛一般是在各高校专业领域中影响较大的竞技比赛,学生如果能够在一定级别的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是能够给学校带来荣誉和口碑宣传作用的。学校能从学科竞赛中获得知名度提升的益处,便于招生工作的开展。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加强校方对学科竞赛及促进学科竞赛发展的实验教学的重视和投入,因此,可通过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并从中受益,推动学校对实验教学课程的建设。

2.通过学科竞赛了解及试用相关教学软件。学科竞赛往往是由各级教育主管单位主办,由相关软件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的。大多数学科竞赛需要借助相关软件平台,虚拟出一个仿真的市场场景,由参赛队伍虚拟成若干公司进行市场竞争,而实验教学课程的开设是将学科竞赛的整个过程进行教学指导。那么,先行进行学科竞赛的开展有利于对软件进行了解、评估其价值,以便向学校申请采购并用于教学。

3.以实验教学课程为平台提高学科竞赛水平。如果能选用某个学科竞赛中所使用的软件平台开设相关实验教学课程,便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熟悉该比赛的竞技规则,通过教学进行赛前的练习和预热,也可以通过实验教学进行参赛选手的选拔。由此,更加能促使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可见,学科竞赛与实验教学课程之间构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发展的相互促进关系,用学科竞赛驱动实验教学课程的开设,而将学科竞赛的相关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中,开设相应的实验教学课程,也能促进学科竞赛本身的发展。

三、基于学科竞赛的实验教学课程的开设

1.课程开设前设计。(1)硬件物资准备。因为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已取得了相应前期成果,加强了校方的重视,向校方申请筹建相关实验室就变得相对顺理成章。实验室的筹建需对学科竞赛所使用的相关软件进行遴选并采购,在软件公司的指导下进行硬件设施的配套建设。(2)师资准备。学科竞赛的开展需要一支指导教师团队,因此,基于学科竞赛开设的实验教学课程只需从指导教师团队中选取。而指导教师通过前期对该项学科竞赛的研究以及与比赛组委会及软件公司的联系,已完全具备了能够教学该实验课程的能力。

2.课程开设内容设计。此类实验教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以锻炼学生管理决策能力为目标,相对学科竞赛的指导,更为全面、具体、细致。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见表1所示。

教学内容一般安排32~36课时,根据学科竞赛使用的教学软件的具体情况,虚拟决策规则的介绍可安排6至8个课时,学生实践操作可安排20~22个课时。结合相关专业课程知识进行的结果分析可穿插在学生实践操作中分散进行,也可以在学生实践操作全部结束后安排若干课时集中总结点评。

3.课程开设时间设计。学科竞赛驱动下的实验教学课程的开设可以根据该赛事的进程进行开设。如我校组织学生参加的“创新创业”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即商道大赛),组委会一般会在每年的5月启动大区赛,那么基于该项赛事开设的实验教学课程适合开设在下半学期,可以集中在三月底至四月中旬以实训周的形式开设,在本科年级的第四学期(大二下学期)进行开设。这样既有利于普及实践教学,也有利于为学科竞赛选拔参赛选手做前期准备工作。

4.课程教学考核设计。工商管理类实验教学课程多以虚拟经营竞争的形式进行,这类课程可设计为专业选修课程,在本科考核学分制中设计2个学分。教师考核学生该课程,可以学生参与操作的投入程度及经营成果的好坏为主进行相应考核比例的设定,具体考核项目及比例情况见表2所示。

学科竞赛驱动下的实验教学课程开设目的是为了扩大学科竞赛的受益人群,因此,虽然其经营结果能一定程度地反映出学生在该课程中接受知识的多少,但不能作为判断学生受益程度的唯一标准,因此,这一指标在考核比例中不应该占据一个很大的比例。相较而言,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及对经营结果的自我分析总结应该更多地作为考核的重点,以此来评判学生在该课程中的受益程度。

四、总结

学科竞赛驱动下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的开设,是将一些与学科竞赛有关的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开设与学科竞赛相关的专业选修课程,使学科竞赛成为日常教学的有益补充,日常教学中渗透学科竞赛的相关内容,以学科竞赛驱动管理类学科的发展,促进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这种将学科竞赛与课程体系改革紧密结合的形式必将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一条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李平,杜力.以学科竞赛为驱动的主动式实践教学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11).

定级赛规则范文3

文/李蔓妮

“师徒制”也称“师带徒”,是手工艺人传授徒弟的一种古老方式,它起源于工厂手工业时期。儒家《学记》中生动记载了我国手工业时代“父兄之教” “子弟之学”与“父承子继”等技艺传授模式,至今“学徒制”模式仍是对新员工进行在岗技能培训的主要途径。“师徒制”的出现,实现了培训史上第一次革命。其特点是:师徒教与学关系的确立,打破了技艺私有不肯外传的保守禁规;有了对应的培训内容与学徒期限,其实质是通过“传、帮、带”来实现技艺传承。

2010年,为解决因改制原因而日渐加剧的人才流失问题,中建二局一公司正式明确“导师带徒”制度,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效果。本文将以中建二局一公司“导师带徒”实践活动为案例,探索现代企业“师徒制”培训模式的传承、改良与拓展。

从需求分析入手,定目标、立方案

企业发展与现状分析。人才乃企业之魂,发展之本。只有从战略高度认识人才培养,才能有高起点、大目标。人才的培养非一朝一夕所能,重要的是持之以恒。通过中建二局一公司人才现状分析,公司决定以“传、帮、带”为契机,以持续开展“导师带徒”活动为载体,拓展“师徒制”活动内涵,快速传承岗位核心技能,造就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较高、业务技能较强的职工队伍,逐步解决目前企业非常棘手的技能人才断层问题,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

制定专项培训方案。“导师带徒”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同声相和,合力以共。一公司“导师带徒”培训在公司2009~2011三年滚动发展规划及之后的“十二五”规划中均占了笔墨,公司高层对此非常重视。通过签订导师带徒协议,让企业中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高超职业技能和丰富工作经验的优秀员工对参加工作的新员工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地传授、帮助和指导,帮助新员工树立良好职业道德、提高职业技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成长成才。凡是从高校毕业新参加工作的新员工必须全部作为学员参加导师带徒活动,时间般为年。公司成立了“导师带徒”领导小组,其职责是:负责制订师徒技能培训方案,明确培训目标、内容、考评标准并组织实施:分专业对师徒资格进行测评和认定,对师徒培训合同进行审查、签订;对师徒培训过程进行监督指导,对师徒培训效果进行评定。

签订《导师带徒协议书》。签订师徒协议,以明确师徒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协议内容包括“导师带徒”双方的职责、考评标准、结对的期限、所带的专业及工种、阶段性目标和计划等。合同要求师傅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业务技能,强烈的责任心和培养人才的使命感。负责制定合同期内的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定期对徒弟进行现场考问、技能示范、解惑答疑、考试等培训,负责查找徒弟短板,纠正其存在的不足;对徒弟要热心、负责,能客观公正地对徒弟的培训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同时要求徒弟尊重师傅,服从师傅的培训安排,按时完成师傅布置的培训任务:严格按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工作,虚心向师傅请教技术上的疑难问题,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确保达到培训目标。

干中教才是真教,干中练才是真练

现场讲解与实际操练相结合法。在质量、安全等关键岗位的实际操作中,师傅都是将徒弟带到施工现场,哪怕一个安全帽的佩戴,师傅都是现场讲解,现场示范,直到徒弟已经心领神会。在机械设备的操作上,师傅更是将徒弟带到现场讲授设备的操作原理,讲述如何操作(拆装程序),要注意什么(检修工艺),为什么这么做(质量标准),如何进行风险防范(安全规则),需要哪些耗材(备品及备件)等。这体现了知识内容的核心是技能,每个模块以课堂讲解和现场示范讲解相结合,尤其突出现场示范讲解的比重。通过实际操作前系统、形象化的讲解,新员工们深情地说:“这样的培训使我们能快速地融入施工现场,师傅教我后才敢上塔吊。”

角色换位法。师傅做A角,干主要工作,徒弟做B角,干辅助工作。通过师傅言传身教,一个项目做完,徒弟熟悉了项目的基本工作流程和要点,具备了独立作战的基本功;在某些需要电脑操作或运用BIM等新技术的新领域中,让徒弟做A角,师傅做B角,把徒弟直接推上前台,师傅在业务上进行指导,保驾护航。这种方法在最近两年的新学生中应用更广。因企业近两年在转型升级调整人才结构的过程中招收了一批211以上更高层次的高校毕业生,他们的知识结构广泛,涉猎领域宽泛,在运用信息化等手段方面较企业内部的年长者有较大的优势,因此,企业在对这类学生的导师带徒开展中采用了上述A、B角换位法。进入岗位只是给予新学生简单的索引,由他们直接上位,过程中师傅更多地担当“扶梯”,这种培养方法也很奏效。

推行全方位培训评估体系,立标杆、树典型

反映评估。公司指定由负责全公司培训工作的主管负责在一个培训项目结束时,采用问卷、座谈等方式,总结前一阶段培训工作内容,评估徒弟对培训课程、师傅对培训组织的满意度,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下一步的培训需求和改进措施,以便在下阶段的培训过程中进行修正、完善。

学习评估。每半年由师傅拟题对徒弟受培情况进行考试考评,采用理论知识(含安全规范、专业技能测试、现场实物操作等方式),衡量徒弟对培训内容、技巧、概念的吸收与掌握程度,并由师傅和徒弟分别写出培训小结。

行为评估。在培训结束三个月后,由用人部门负责采用观察、主管评价、同事评价等方式,对学徒的劳动态度、工作技能、职业行为、潜能开发等方面进行跟踪评估,衡量学徒培训后的行为改变是否因培训导致;同时,为个人发展计划、岗位晋升和培训奖惩制度的确立提供依据。

结果评估。在合同期满后,公司导师带徒考核小组依据测试测评方案,组织对徒弟进行理论测试和技能测评。理论测试采取集中封闭出题,将安全规范列为必考内容,技能测试全部选定实际动手操作项目,辅之以书面答题,各测试项目均制订了详细、量化的评分细则。测试测评工作,较为全面地检验了培训项目的实施效果和徒弟的技能水平,也为徒弟的转正定级、下一步工作分工及技术骨干的选拔提供第一手资料。

“师带徒”模式推行后的思考

“师徒制”培训模式的传承、改良与创新。培训管理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新的发展形势要求不断探索新的培训理念、新的培训机制和新的培训方法。传统的“师徒制”仅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对学徒提供技术上的传授,由于“师徒制”这种模式的随机性和随意性较大,培训效果也易受师傅水平及态度的影响;同时,学徒易产生依赖思想,从而弱化了学徒自我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使其在工作中缺乏创造力。2012年公司拟定了以《“职业导师制”培训模式的探索》为课题开展创新活动,指定企业中富有经验并具备良好管理技能的资深管理者及技术专家,与新员工和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工之间建立起支持性培训关系,为相应员工融入企业文化,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提升自我绩效水平提供帮助与指导,还需要培训体系的支撑。

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首先,需要在体制上打通管理、技术与技能岗位双重职业发展通道,在关键岗位设立专家型技能人才、专业工种带头人等高级职位,受聘期间由企业发放岗位津贴;企业在聘的技师、高级技师与本单位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对应享受同等工资福利待遇;其次,推动企业建立内部讲师制度、导师带徒制度和明星师徒评选制度,奖励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培训师,并及时总结推广他们成功培养人才的方法,充分发挥其典型示范效应;再次,定期组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擂台赛,让技术能手、能工巧匠像金子般闪亮,但需要企业文化的渗透。

定级赛规则范文4

关键词:职业教育;营销策略;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如何巩固和占领这块阵地,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是需要职业教育工作者认真考虑的问题。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是为了增强吸引力,改革创新是职业教育做大做强的有力保证。那么在人才市场中运用怎样的营销策略,才能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必须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1.背景

21世纪,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所面临的任务同其他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一样,都将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加大教育科技投入,以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构筑新的竞争优势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社会发展正从工业化经济向服务为导向的经济转变,全球经济发展形势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

2.问题及解决策略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弱势,表现在质量、规模、结构、效益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职业教育的市场针对性不强;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不足,职业学校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不畅;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落差很大。在市场中的具体表现是“用工荒”和“找工作难”。主要原因是劳动者的素质没有跟上,没有适应岗位的需求。仅以我国制造业为例,据劳动部门统计,我国的高级技工仅占工人的5%左右,而在发达国家这个比例是35%~40%。一些有近20年工龄、实践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工人,由于没有参加升级考试,不具备高级技工职称,也不能在高级技工的岗位上工作。而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能够迅速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满足不同层次的受教育者的需要,解决社会需求问题。

二、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营销策略

1.新产品服务战略

(1)不断满足学生顾客需求

职业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为新产品服务提供了有力契机。政府供给的职业院校属于社会性的准公共产品。如何进行有效地运作以赢得学校声誉、学生认同和企业接纳,满足学生顾客需求,是检验职业院校所提供的产品―职业教育服务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双方可逆关系表现为职业学校为学生提供职业服务,为帮助学生取证、获得专业技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感受、实现学生的美好愿望,学生顾客则为学校提供生源、信誉、资金和支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的结果是产品之间的差异化减少,如:各职业院校按照工科类和文科类所设置的专业和课程差别不大,师资配套、设备齐全,对学生顾客来说有了更多的选择,而做好服务是培养学生顾客忠诚度较为有力的策略之一。学生顾客依靠产品满足需求和欲望,在考虑实体产品时,其重要性不仅在于拥有―名师、名校等,更在于他们所能提供的服务。这说明实体产品实际上是在传送服务工具。职业院校的新产品服务战略是一个有组织的行动计划。合理配置有限资源使其效益最大化,是职业教育创新和发展的奋斗目标,也是职校和学生共同的价值观。学校价值与学生个人价值体现在学校能够实现学生的愿望并向企业提供最实用的人才,创造出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这是职业学校的理念。符合营销观念和市场需求。营销之所以被称为“一种交换的艺术”,是因为就市场而言,买卖双方都在寻求交换,那么双方就都是营销者。职业学校虽不以营利为目的,但仍与企业有营销观念的共同点,既争取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北大青鸟是职业教育机构培训的成功范例。北大青鸟的特色是专门培养合格的IT人才,其覆盖面广,现已形成了较好的教学口碑。如北大青鸟教师是一流的;北大青鸟的环境优美;北大青鸟管理严格有序;北大青鸟宿舍食堂便利;北大青鸟推荐就业后的待遇丰厚。北大青鸟的含金量用两个字概括:实用。这种职业教育服务的最终结果是让学生顾客不计成本,不惜重金投奔青鸟。其原因就在于北大青鸟的产品服务上乘,学生能够依托北大青鸟的帮助实现自己的幸福梦想。

2.产品保障,质量为先战略

(1)质量概述

质量是一个产品或服务的特色和品质的总和,这些品质特色将影响产品去满足各种明显的或隐含的需要的能力。职业教育就是要解决学生顾客的一系列需要、要求和期望,当职业院校的产品和服务符合和超越学生顾客的期望时,也就是提供了质量,而被列入优质学校。不难想像为什么在生源紧俏的今天,有的学校想尽招数吸纳寥寥无几的学生,有的学校不出任何优惠条件,坐等学生纷纷踏至而来,这正是产品质量的魅力。因此,实现产品保障,质量为先战略是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核心价值体系。

(2)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

职业教育的品质特色是指满足学生顾客需要的能力。培养的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是否受社会欢迎,这是衡量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质量是方向、是基础、是保证,是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职业学校能否做到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满意;让学生的进出口畅通无阻;让企业接手的学生使用得力,都离不开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职业学校应着力培养优秀的真正服务学生的师资团队,改变以往单一的教育模式,摒弃陈旧的观念和固定的思维定势;构造良好的信息反馈渠道、加强学生服务管理等一系列措施。从实践的角度为学生顾客考虑,切实、便捷地解决问题,从而赢得消费者―学生和家长的信任。

3.环境与特色发展战略

职业教育应寻求发展机会和识别威胁,以规避风险的战略管理。职业学校的忧患意识在于,社会竞争的加剧会使组织今天的领先优势明天不复存在。职业学校必须首先是学习性的组织,具备随时切换市场需求的热门专业的能力,具备创造、获取和转移知识的技能,又能根据新的知识来调整行为,才能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职业学校可以采用SWTO分析法,将组织内部的资源因素与外部因素造成的机会与风险进行合理、有效的匹配。SWTO分析的目的是通过了解组织的优势(Strength)和弱势(Weakness),规避威胁(Threats),掌握外部机会(Opportunity),从而制定出良好的策略。通过分析学校的内部实力和影响学校发展的外部因素,进而提出学校的特色发展战略。

职业教育的特色应当针对服务和就业选择发展方向,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择岗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另一方面努力争取为企业输送大批实用型人才。改革和发展的落脚点是加强校企合作和产教结合:首先,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市场需求设置专业,使学校能够为经济建设服务,使学生通过专业技能的学习能够铺垫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可以参照行标;校企共商;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改革评价机制,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其次,课程改革。应根据企业和市场对用人需求建立新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以“能力为本位”,即课程目标由“知识主体”向“学生主体”转化,课程形态由“大而全”的“系统课程”向“理实一体”的“项目课程”转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4.师资供应链与个性化教育服务战略

师资供应链应是老、中、青职业素质优秀的教师组合,且身兼专业技术职称,具有懂技术,会教学的技能,故为“双师型”。职业教育“具有显著的公益性、普惠性和公平性,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是适应社会多样化学习需求,支持学习者全面发展和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终身教育”,基于这些因素,个性化教育服务战略的开展是非常必要的。具体做法是通过具有丰富教育经验的师资队伍传授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指导等教育,以多元智能理论进行课程设置,用以提供不同需求的学生个性化课程改革方案。职业教育发展要“以人为本”,尊重和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为今后工作中敬业乐业、社会责任感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将学生个性发展与社会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职业指导教师应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优势,职业兴趣、个人爱好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同时达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职业学校应力求营造一个人文的、和谐的能够发展学生个性、发掘学生潜能的文化环境,适时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将“理实一体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考量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采用校内定级、颁奖、学分等激励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向上。职业学校要办得更具有职业特色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也是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职教特色在个性化教育服务上应更加突出,亦包括对学生的道德引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不断完善学生的个性发展。职业教育要不断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实现个体需要的可持续发展。

5.搞好市场预测、调研,创新学校品牌战略

职业学校的校名代表了其专业的定向。即工科类、文科类以及综合类的划分。如何选择市场不饱和专业和岗位缺口专业非常关键,这关系到学生未来就业的重大问题。众所周知,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的作用,市场价格导向是由生产者、供应商供货多少和消费者需求量大小决定的。一些价格昂贵的产品往往引生产者的跟风,因而造成供大于求,价格下跌,甚至亏损。职业学校应遵循人才市场供求规律,围绕学校特色选定专业。切记热门专业不一定就是非要上的专业,“热而不特”的盲目跟风同样会使学校陷于被动局面。因此,有必要先搞好市场预测和市场调研,选定目标市场(服务市场),确定专业后再通过营销渠道的畅通,达到宣传学校品牌的意图。在创新学校品牌战略方法上,借鉴西方办学经验,如:澳大利亚的TAFE教学模式、英国的BTEC、加拿大的CBE、德国的“双元制”,进一步开创校企合作办学、连锁化办学的路子。将具有优势品牌的教育机构在统一战略决策下,通过一定的纽带,把众多办学机构联结在一起,以同样的品牌、规则、规格、方式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带动职业学校的发展。

6.沟通组合与整合营销战略

职教产业链中营销沟通组合的主要任务是促进消费者―学生顾客对职业教育特色的了解和选中某职业学校的兴趣,并决定自己进入或向新人举荐进入该校的可能性。作为目标子市场的职业学校,为了达到宣传本校的效果,实现多角度的沟通则意味着不能仅仅依靠一种沟通方式,而是在诸多沟通方式中,寻求最佳沟通组合,起到互为补充的作用。沟通手段用以达到对品牌认知的目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进行整合营销。

当职业学校所有的部门都能为学生顾客利益服务时,其结果是整合营销(Integrated marketing),如,对产品进行细分,形成完整的职教产业链,为学生顾客提供“一站式”输送服务,有效完成学生与职业对接。

三、结束语

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营销策略是针对职教资源而言,能够有效地解决资源优化配置,谋求社会效益最大是职教研究的根本。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稀缺,以恰当选择机会成本的科学。职业学校应遵循教育资源的供求规律,科学量化其水平和比例,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建设发展需求。面对机遇和挑战,职业教育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目标实现手段,应牢牢把握住人才市场占有率,即要满足学习者、企业和国家的要求,培养个人就业和发展所必需的技能、满足企业需求的技能,满足增强国家竞争力要求的技能,担负起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实用型人才的重担。

参考文献

[1]李剑风,王君之.营销管理十大误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