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评价指标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评价指标论文范文1
[关键词]学术期刊;期刊评价;基金论文比;基金论文;非基金论文
[中图分类号]R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11X(2011)06-0122-04
“基金论文比”是指某学术期刊所发表的文献中各类基金资助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比例。目前,我国一些关于期刊的大型评价系统已将“基金论文比”作为期刊评价的一项指标。例如,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分别在2001年和2004年即开始统计“基金论文比”。《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也新增了这一指标。
将“基金论文比”作为学术期刊质量的评价指标,是中国期刊评价领域的独创。其源头可追溯到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于1994年颁发的《科技期刊学术类质量要求及其评估标准》。该文件规定:学术类科技期刊刊出论文属国家和省、部级基金资助的比例,超过40%的,期刊可以评为“优”;在5%-40%的,期刊可以评为“良”;小于5%的,期刊评为“差”。而在推动“基金论文比”产生广泛影响的还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制的“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对“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的选取。该所每年推出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均认为:“基金论文比是衡量期刊论文学术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这根强力指挥棒的指挥、导向下,“基金论文比”这一期刊评价指标越来越受到重视和追捧:首先,我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期刊评价体系,已有不少仿此模式将“基金论文比”作为一个评价指标;其次,一些研究者受其影响,也不断人为地拔高“基金论文比”的评价作用,甚至认为“基金论文往往代表了某研究领域的新趋势、‘制高点’,在各项评价指标中,应该适当增加‘基金论文比’这个指标的权重,因为‘基金论文比’比‘影响因子’更能代表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增设“基金论文比”评价指标后,将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也全部纳入“基金论文比”的无形制约之中。
由于该评价指标在期刊评价中占有一定权重,因此,各期刊对此都予以高度重视,对基金论文趋附倾向明显。例如,不少期刊以优先录用、不收版费、高额稿酬、快速发表等措施来吸引基金论文;一些期刊在其《征稿启事》中就注明“优先录用国家基金项目和省部级基金项目的科研论文”;有些期刊甚至明确表示非基金论文一律不予刊发。
“基金论文比”评价指标设计者的初衷和思路大概是:基金课题是经过研究者申报和专家评审以及基金主管部门批准而最终确定的,从外在程序和过程看,是比较规范、严格、认真的,而且基金课题的确定是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而产生的。因此,作为基金课题成果表现形式的“基金论文”必然也是高质量的;也因此,刊载“基金论文”的数量越多,其刊物的质量应该越高。“一般来说,各类国家级科学基金或资助项目均是通过严格的评审,并且定位于重大的基础研究或科学前沿研究的项目,因而各类重要的科学基金或资助产生的论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前瞻性。
这一思路看上去颇为科学合理,但却是一种想当然的推论,并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近年来,也有一些研究者对“基金论文比”提出一些疑问;但总体而言,仍是充分肯定这一评价指标,而只是在“人为影响因素”等操作性、技术性层面提出一些修正的意见。笔者认为,尽管前两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已在综合评价体系中降低了“基金论文比”的权重,《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给予“基金论文比”指标的权重还不太大,但将“基金论文比”作为学术期刊的评价指标,不仅在操作性方面会产生一些弊端,而且其整体思路是欠科学、欠合理的,故其不宜作为期刊评价的指标。其理由如下:
(一)“基金论文比”指标使评价主体与评价客置倒错,评价逻辑关系混乱
目前,我国对基金课题项目的评审和确定,主要只是评审课题项目的价值、课题研究团队的研究水平和能力、研究的进程计划、研究成果的预期目标、研究经费的数目等,而不是对最终研究成果内容的评定。而课题项目最终能否通过鉴定、予以结题结项,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和依据,是看成果论文能否发表和在何种档次期刊发表。论文不仅是基金项目或课题研究进展的“计程器”,是基金项目研究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基金项目结题结项的重要理论性依据。而学术期刊审选稿件时,面对的是有着实实在在内容的论文,且一般都要经过几轮审选;同时,期刊的档次越高,对所发论文的要求越高,把关越严,所以自然将论文的发表情况,作为课题鉴定结题的一个重要标准和依据。这在很大程度上实际是将课题成果质量的评审和鉴定交给了期刊。
可以说,在科技类和社科类期刊评价系统未将“基金论文比”列为评价指标前,大多学术期刊的编辑在审选稿件时,并不注重文章“贴着”哪一级基金课题的“标签”,而只注重眼前的论文,一切都按眼前论文的实际质量决定取舍。如果我们将“基金论文比”作为评价期刊或核心期刊的一个指标的话(无论其权重高低),则实际上是将评审与被评审的关系颠倒过来了。因为如上所述,原先课题能否通过鉴定予以结题,主要是审核课题论文能否发表以及发表在何种档次期刊之上,亦即由期刊来评价和鉴定课题成果的质量,现在却叉反过来由发表“基金论文”的多少来评价期刊的质量。这就将评价的逻辑关系和评价主体与客体的位置完全颠倒了。
(二)“基金论文质量高”之说,实际是将课题产生优质成果的可能性与必然性划上等号
为什么会出现将基金论文刊载的数量与期刊质量划等号的情况呢?在基本思路上,这主要是将基金课题的申报、评审中所提供的可能产出优质成果的外在条件与成果产出的必然性划上了等号。
对通过评审并获得基金资助的课题,只能说由于该课题的选题具有一定价值、有一支达到相应水平的研究团队,或具备一定的研究基础,还有一定的经费支持,因此有可能(但绝不是必然、必定地)获得较好的预期研究成果。这里必须着重指出,决不能将可能性与必然性划等号,将预期的成果与必定的结果划等号;决不能认为具有可能的条件因素,就必然产出预期的优质的成果。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
道理。而且必须指出,这个非常简单的道理还建立在这样的假设性基础上,即假设课题项目的评审确实都是客观、科学、公平、公正的(在当前社会大环境中,尤其是在对基金课题评审本身缺乏评审和监控的情况下,这只能是一种假设)。
而即使认可这一假设是成立的,但在具体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由于可能出现的种种不确定的变数,也都可能使成果达不到预期的质量结果:一是课题价值的变化。即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已有他人的同类型、同性质、同内容课题(包括非基金课题)的高水平成果问世,从而使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大大降低、研究难度大大提高,其成果甚至成为价值很小或毫无价值的无效劳动。二是课题研究团队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主客观因素的变化。就其主观因素而言,课题负责人对课题的重视程度、愿意投人精力的程度等对课题成果质量具有很大影响。常有一些课题主要负责人对本课题并不重视,仅是挂名而已,自身投人精力很少,具体研究完全交与普通研究人员甚至研究生完成。就其客观因素而言,研究过程中主要负责人的身体素质下降、其他工作压力增大、各种原因(如出国、出差、会议)挤占时间过多,等等,也都可能使之力不从心难以认真对待本课题,从而使成果质量无法达到预期结果。三是课题执笔者的变数。执笔者本身的专业水平、研究能力、研究态度等因素的不同,也都可能使课题各部分的论文水平迥异。
(三)有关数据和研究表明,基金论文刊载的数量与期刊质量不存在正相关关系
目前,已有一些研究者指出,科技期刊基金论文刊载的多少,与国际公认的代表期刊质量的“影响因子”没有内在的关联。例如,《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显示:2001年和2002年影响因子位列前20名的期刊中,其“基金论文比”超过50%的仅有9种,有的期刊“基金论文比”还不足10%。有研究者对影响因子灰色关联分析的讨论结果认为:“基金论文比’对影响因子的关联度比较小,也就是说,基金论文数的多少并没能对影响因子起决定作用。”“据报道,中国学者在国际著名期刊Science和Na-ture上发表的论文中一半以上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这表明,获得国家大量资助的基金论文在Science和Nature上与自力完成的非基金论文仅平分秋色而已。而且,如果以中国产的“基金论文比”指标来评价Science和Nature的话,那么其评价结果必然是:这两份期刊不如中国某些“基金论文比”为100%的期刊“质量高”。此外,还有不少的统计研究表明科技期刊基金论文刊载的多少,与“影响因子”没有内在的关联。而且,退一步说,即使“基金论文比”与“影响因子”正相关,则既然有了“影响因子”这项指标,就不必重复叠加“基金论文比”了。
那么,社会科学基金论文质量是否高于非基金论文,基金论文的刊载数量能否代表期刊质量呢?有研究者通过大量数据表明“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论文质量并不一定比非基金资助论文质量高”。但其引证的基金论文与非基金论文的统计数据均出自《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出版以前,而彼时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因无“基金论文比”的导向制约,在基金论文的选用和基金项目的标注上都不太重视其完整性,故其数据还欠准确、完整,其分析的信度与效度还显不足。为了进一步了解社会科学基金论文与非基金论文的质量情况,以及基金论文的刊载数量与期刊质量的内在关系,笔者选取《新华文摘》2010年全年24期中“经济”栏目和“教育”栏目所转载的全部文章进行了统计分析。之所以选取《新华文摘》的这些文章为样本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受《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基金论文比”评价指标的导向影响,自2009年以来至少重视了对基金项目的标注,从而使数据的采集统计更加准确、全面;二是作为二次文献的《新华文摘》本身不受“基金论文比”的无形制约,在转载文章时不会考虑其是否基金论文;三是《新华文摘》所转载文章大多反映了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一般说,代表着当前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最高水平;四是在社会科学领域,“经济”与“教育”这两大学科的应用性强,其基金课题数量较多,因而对基金论文与非基金论文进行分析比较,其结果更具代表性和说服力。笔者查阅了每篇文章的原载出处,统计出24期两大栏目的总篇数、基金论文数、非基金论文数及其各占总篇数的百分比(见表1)。
由表1可见,《新华文摘》经济、教育两大栏目转载的基金论文篇数占总篇数的比例还不到1/3。数据表明:社科类基金论文并不比非基金论文的质量高;基金论文刊载的数量与期刊质量之间并没有正相关关系(否则,刊载基金论文不足1/3的《新华文摘》无疑将被贴上“二流期刊”的“标签”)。
(四)“基金论文比”指标对办刊产生负面影响,引发编、作双方“共犯”学术不端行为
如前所述,当今期刊评价系统特别是影响很大的核心期刊评价系统的评价指标已成为学术期刊办刊的强力指挥棒。从期刊方面来说,让办刊工作者担忧的是,将“基金论文比”作为期刊的一个评价指标,将对学术期刊的办刊造成不良影响乃至误导,期刊审选稿件必然会趋附“基金论文”--只要是“基金论文”,即使质量差一些也会优先选用。实际上,不少科技期刊的前述做法已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担忧[6-9]。因为其结果将可能导致期刊实际质量的降低。从作者方面来说,“基金论文比”指标间接引发作者学术不端行为,异化学术研究风气。由于期刊在“基金论文比”的指挥下存在趋附基金论文甚至唯基金论文的情况,作者为了迎合期刊要求、提高录用率,在文中标注基金资助情况时出现诸多不端行为,例如,标注的基金项目中有不少是过期基金、搭车基金、无关基金、虚假基金,等等。总之,不少作者想方设法为论文穿上一件真的或假的、合身的或不合身的漂亮“基金”外衣。而期刊对这些基金标注方面的不端行为,也抱着认假、容假、纵假的态度,昕之任之甚至通同作弊,这就更加滋长了一些作者搭车、冒充、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可以说,“基金论文比”客观上造成了一个利益关系链:“基金论文比”一指挥期刊迎合(优先录用基金论文)一指挥作者迎合(产生搭车、冒充、造假等不端行为)。所以,“基金论文比”不仅使期刊实际质量受到影响,而且助长了学术不端行为的形成。而这里的学术不端行为并非作者单方面所为,而是有期刊的导向、纵容甚至参与,成为编、作双方“共犯”的不端行为。
(五)“基金论文比”指标对非基金论文作者存在不公平因素,抑制和浪费了宝贵的人才资源与研究资源
由于不少期刊在“基金论文比”的导向下采取优先录用基金论文的策略,从而在较大程度上排斥了非基金论文,抢占了非基金论文的发表机会,这对于非基金论文作者来说,是相当不公平的。
评价指标论文范文2
1.实践教学目标明晰化评价
目前,大多院校的实践教学目标都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而定。但在目标描述中:大多为总体目标。如: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为物流行业培养工作在物流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决定实践教学目标为授予学生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熟练的实务操作技能、崇高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职业意识;同时还要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缺乏具体可考量的教学目标。
因此,以质量评价系统为核心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即要将实践教学目标更明晰化、指标化、量化研究。
2.实践教学内容项目化评价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前提下,制订出合理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将课程中的专业技术按照构成要素如工作流程、技巧进行分解,遵照教育规律形成若干训练单元,即实践教学项目。对每个实践教学项目实行实训的目标、内容、进程、时数、环境、教师、经费、实训后的检测考核办法等进行规定,从而形成涵盖实验、实训和实习的,规范的实践教学指导文件。这些文件又随专业的发展和行业技术的变化而不断修订。
3.实践教学条件企业化评价
实践教学条件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内部条件,即学生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基础、职业素质和对该专业的喜好程度。二是外部条件,即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重点研究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营,和校外实训基地的长期合作机制。因为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项目化的较佳平台,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载体,而其能正常生产运营是根本;校外实训基地的长期持续合作需要良好的机制去推动而不是仅靠个人关系。所以,借鉴德国和日本职业教育的经验:实践教学条件企业化研究是培养合格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障。
4.实践教学师资“双师型”化评价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实施者,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因素。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质量,是确保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师资队伍建设的成败也决定着实践教学的成败。因此,培养一支具备“双师型”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高职物流教育中师资建设的核心目标。
从实际物流管理专业师资普遍年轻的现状出发,制定能推动“双师型”化的政策。以便从机制上推动中青年教师积极参与企业项目,在科研经费、企业联系、学校待遇等方而制定鼓励政策,并在培养过程中建立中青年教师科研与项目开发的科学考核与动态竞争的管理机制。设立教师科研基金,改善科研条件,鼓励教师开展科研工作。职业院校应该加强横向课题在教师的职称晋级的重要性。
5.实践教学管理项目化评价
针对实践教学内容项目化,其管理也应该进行项目化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和质量保障。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包括实践教学的管理机构设置、实践教学的实施、实践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制订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的加强在高职院校的建设和教学改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6.实践教学方法、手段现代化评价
物流行业处于全面优化升级,学校教学也要跟上这个步伐,充分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的方式、手段的总称,一般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两个方面。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高职物流专业实践性教学方法、手段是实现该专业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之一,由此可见,在高职物流教育中更应该加强实践性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与评价。
7.实践教学评价指标化评价
实践教学评价是根据实践教学特点制定的考核、评价方式,是根据实践教学目标系统地对实践教学活动的成效进行价值性的评判,并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决策提供依据。实践教学评价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一环。实践教学评价是重点,应在评价指标提炼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研究。
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化为核心是全面提升教学水平的关键所在
珠三角由于产业升级,多城市定位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大多院校设置物流专业,而物流学科作为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的年轻应用型学科,在“双师”教师数量、实践教学条件和其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与其他成熟专业都存在较大的差距。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业的核心,具备现代物流业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现状堪忧。要解决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与物流产业迅速优化升级的市场需求之间的差异和距离。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构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系统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关键所在,其具有目标明确和可操作性强等特点。
评价指标论文范文3
关键词生态经济层次分析法权重应用
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区域生态经济进行有效评价和提高评价结果信度与效度的关键。要准确评价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现状,必须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因为指标权重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综合评价的正确性与科学性。AHP法为准确确定区域生态经济评价指标间的权重提供了可行的途径。[1]
一、层次分析的基本原理[2,3,4]
AHP法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萨蒂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该方法自1982年被介绍到我国以来,以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处理各种决策因素的特点,以及其系统灵活简洁的优点,迅速地在我国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内,如能源系统分析、城市规划、经济管理、科研评价等,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
(一)AHP法的基本思想
它将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出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模型。在这个模型下,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组成因素,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隶属关系,按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依次排列起来,形成一个多层分析结构模型。在目标层以下各层,分别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并最终判断最低层(方案、措施、指标等)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相对重要程度的权值或相对优劣次序的问题。
(二)AHP法的基本假定
它假定层次之间存在递进关系,即从高低或从低高递进。上一层次的因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有关因素起着支配作用。
二、应用
(一)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对问题分解的不同组成因素分类,构造出一个各因素之间相互联结且有层次的结构模型。模型中[5],处于最高层次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只有一个元素;中间层包含了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它可以由若干个层次组成,包括所需考虑的准则、子准则,因此也称为准则层;最底层包括了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或指标等,因此也称为措施层、方案层或指标层。
区域生态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分三层[1,6]:第一层为区域发展度X,第二层包括发展水平R1、发展效率R2、发展潜力R3、发展开放度R4、发展调控度R5、发展协调度R6,共六项,每项下面又包含若干个指标项。其分解示意图见图1。
Figure1TheEvaluationIndexSystemsofEco-economicSustainableDevelopment
(二)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是运用AHP法的关键所在,是定性过渡到定量的重要环节,在通过求解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并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检查决策者在构造判断矩阵时判断思维是否具有一致性。由于判断两个指标间重要程度因人而异,为避免因个人因素对此产生太大的偏差,我们请多位专家学者分别作出判断,经综合确定各指标间的两两比较后的判断值,建立判断矩阵。
指标层次结构建立后,上下层指标间的隶属关系就被确定了,对同一层次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其比较结果以T.L.Saaty的1~9标度法表示。下表给出了1~9标度的含义。
(三)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判断矩阵对应于最大特征值的特征向量,经归一化后即为同一层次相应指标对于上一层次某指标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这一过程称为层次单排序。
上述构造成对比较判断矩阵的办法虽能减少其它指标的干扰,较客观地反映出一对因子影响力的差别。但综合全部比较结果时,其中难免包含一定程度的非一致性。因此,对得出的判断矩阵有必要作一次一致性检验,以决定是否能接受它。
(四)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上面我们得到的是一组指标对其上一层中某指标的权重向量。我们最终要得到各指标,特别是最低层中各指标相对于目标而言的排序权重,从而进行决策。总排序权重要从高低将单准则下的权重进行逐层合成。
对层次总排序也需作一致性检验,检验仍像层次单排序那样由高层到低层逐层进行。这是因为虽然各层次均已经过层次单排序的一致性检验,各成对比较判断矩阵都已具有较为满意的一致性。但当综合考察时,各层次的非一致性仍有可能积累起来,引起最终分析结果较严重的非一致性。
三、结论与评价
区域生态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具有多层次、多指标的复合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各层次、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各不相同,难以科学确定,常用的调查访问法、专家咨询法等方法很难达到理想效果。AHP法通过构造判断矩阵,先对单层指标进行权重计算,然后再进行层次间的指标总排序,来确定所有指标相对于目标的相对权重。利用AHP法,不仅可以降低工作难度,提高指标权重的精确度和科学性,而且通过采取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判断专家意见的一致性,有效地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在一起,从数学分析的角度上给出了各个指标比较的数量关系[5]。
在应用AHP法过程中还应注意某些事项[7,8]。首先递阶层次结构中的层次数与问题的复杂程度及需要分析的详尽程度有关,一般地层次数不受限制。每一层次中各元素所支配的元素一般不要超过9个。这是因为支配的元素过多会给两两比较判断带来困难。其次如果所选的要素不合理,其含义混淆不清,或要素间的关系不正确,都会降低AHP法的结果质量,甚至导致AHP法决策失败。为保证递阶层次结构的合理性,需把握以下原则:
1、分解简化问题时把握主要因素,不漏不多;
2、注意相比较因素之间的强度关系,相差太悬殊的要素不能在同一层次比较。
再就是层次结构反映了因素之间的关系,但准则层中的各准则在目标衡量中所占的比重并不一定相同,在决策者的心目中,它们各占有一定的比例。在确定影响某因素的诸因子在该因素中所占的比重时,遇到的主要困难是这些比重常常不易定量化。此外,当影响某因素的因子较多时,直接考虑各因子对该因素有多大程度的影响时,常常会因考虑不周全、顾此失彼而使决策者提出与他实际认为的重要性程度不相一致的数据,甚至有可能提出一组隐含矛盾的数据。这是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时应注意的。
参考文献
[1]曹利军.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与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18~182
[2]成,林根祥主编.市场预测与决策[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12
[3]冯忠铨主编.经济预测与决策[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10
[4]陈昌军,王紫雯.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29(8):108~110
[5]彭国甫,李树丞,盛明科.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政府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6):136~139
[6]曹利军,周大杰,席玉英.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模型框架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4):64~67
评价指标论文范文4
英国目前有180多所大学和学院,尽管它们中的大多数接受全国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的资金支持,但依然拥有自治的权力。承担高校内部质量保障的主体是学术委员会、常务学术委员会、学位授予委员会、科研委员会、教与学委员会、院务委员会、研究委员会等学校各委员会。高校内部质量评价分为课程评价和学校评价两类,也就形成了课程评价和学校评价两套标准:课程评价标准以专业教学在质量方面的落实为基准,分为课程设计标准、课程审批标准、课程监控和评价标准、课程与预期目标的符合度、学生选课成绩。课程评价标准绝非一成不变,一般会参考外部考核报告、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反馈、授权专业机构报告以及毕业生的雇主意见,再对课程评价标准进行更改。学校评价标准以所涉课程目标与预期结果的有效度为基准,分为授予学位标准的合理指数、学生学习成绩标准、与其他院校类似课程成绩标准的可比指数、学位评估—考试—授予的合理度、公平度。审核性评估的主要内容及标准:对学校组织结构的审核。对质量保证政策、程序和质量管理实践的审核。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审核。
二、高等教育外部质量评价标准
英国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与评价机构多元,但主要依托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QAA)组织评价工作。QAA成立于1997年,其宗旨在于为英国高等教育提供一体化的质量保障服务。QAA是一个独立的机构,其经费来自于大学和学院的捐赠以及主要的高等教育基金协会,实行董事会制,董事会有权制定决策计划,指导保障署的工作。QAA的任务在于维护高等教育公众利益,确保质量管理不断提高,监督每个高等教育机构都有责任保证能取得合适的标准,保证高层次的教育水平。QAA制定的质量评价标准:高等教育资格构架(Theframeworksforhighereducationqualifica-tions)。学科基准声明(Subjectbenchmarkstatements)。课程界定(Programmespecifications)。进程档案(ProgressFiles)。高等教育学术质量和标准保障实施规则(Codeofpracticefortheassuranceofacademicqualityandstandardsinhighereducation)。
三、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制定的启示
1.质量标准要建立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上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建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之后外部评价标准全面介入英国高校,使得英国古典大学的自治传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一度引起了高等教育界的非议。2004年起英国政府取消了QAA的学科层面的评价工作,主要负责英国高等教育机构层面的评价。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工作开展较晚,直到2004年教育部成立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才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走向正规化、制度化、专业化轨道。我们制定的评价标准不能将高校局限在角落里,不能让高校为了应付我们的标准化检查而“搭台唱戏”,这样既失去了质量标准的初衷,也让我们的高校陷入“周期迎评”的怪圈。
2.将结果性评价标准转化为培养性人才标准
由于我国受到高等教育历史发展因素的限制,最近十年才全面开展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制定和质量保障评价工作,落后于英国近半个世纪。因此,我国培养性人才标准以描述性的规定将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在专业目标、内容、教学过程、师资等方面的质量要求加以标准化,从而对高等学校提出实施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这有利于我国不同层次的院校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设计适应不同需要的课程。
3.注重评估指标体系的层次化、类型化
高等教育质量标准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质量基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生产技术的日益更新,产业的转型与升级,社会发展亟需一大批具有前沿理念、掌握核心技术,多元化、复合型的人才。因此,高质量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来讲就是通过多样化的标准满足多元化的需求。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时间不长,总体上落后于国家的经济建设,英国的高等教育机构按特点分为古典大学、城市大学、新大学、升格为大学的多科技术学院及高等教育学院,QAA和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都会为各类高校量身定做质量评价标准,例如高等教育学院的学术水平一般由当地大学或有关评审委员会,商业及科技教育协会(BTEC)及苏格兰职业教育协会(SCOTVEC)等负责监督。高等教育不同体制的地区QAA建立了不同的资质认证框架,充分保障了高校的异质性。因此,加快我国评估标准的层次化、体系化建设,建立起适应不同类型,不同人才培养任务的指标体系,有助于改善高校的发展环境,增强高校自身的自我发展能力,由被动评估转向以自主评估为主的主动评估,使高校拥有自主性质量。
4.以法律为依据提高质量标准的权威性
质量标准的存在其基本功能是规范高校的教学与质量保障工作,建立以法律为依据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是提高评价结果权威性的保证,也是增强质量标准严肃性、规范性、适用性的关键文案。英国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HEQC)、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HEFC)、质量保障局(QAA)所形成的系统化的质量评价标准是建立在若干法律、法规、政府白皮书的基础之上的,从起初的《罗宾斯报告》、《雷诺德报告》、《林登报告》到《大学学术标准》、《高等教育—迎接新的挑战》白皮书、《高等教育———一个新框架》白皮书以及《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法》,每一次全国性质量标准的制定与改革都受到了法律、法规或白皮书的约束,同时也得到了法律的支持与授权,这就促使英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标准获得了全国范围内的认可,评价结果作为拨款委员会向各高校划拨资金的依据,具有较高的法律效力。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依据《高等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与英国标准制定的法律依据相比宏观指导较多,专门化的指导与支持不足,并且缺少质量标准法规建设的渐进过程,因此,我们的质量标准制定要在宏观法律的指导下,得到更多的专业化报告、法规和政府白皮书的支持,真正让质量标准有权威性,有可信度,有可用价值。
四、总结
评价指标论文范文5
1.毕业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质量,毕业设计质量指标系统分别从“毕业设计前期”、“毕业设计过程”、“毕业论文”以及“毕业答辩”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同时,为了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保证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的指导质量,在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中加入了“综合实践”和“指导教师指导”两项指标。具体指标组成见表1。毕业设计前期应以向学生提出要求、明确设计任务为主,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方案论证、做开题报告,明确重点和难点,逐步进入独立工作状态。因此毕业设计前期指标中以“选题”、“开题报告规范合理性”、“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以及“相关英文翻译能力”作为二级指标。毕业设计过程是毕业设计的关键阶段。该阶段质量的好坏与学生的毕业设计主观能动性以及学生的学术素质相关。因此,毕业设计过程指标由“学生出勤情况”、“学生的工作进度”、“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五个二级指标组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主要包括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归纳,应用所学习的理论对实验数据进行解释并且总结得到结论。因此毕业论文质量指标包括:“论文规范程度”、“综合运用知识及文献资料能力”、“论文的难易度及工作量”、“论文创新性”、“文字表达及逻辑性”以及“论文水平”六个二级指标。毕业论文答辩与成绩评定是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全面检查和考核的一个重要环节,答辩时先由学生阐述设计的有关内容,答辩小组提出问题,提问的主要内容是与课题相关的基本理论与概念、试验手段、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等,要重点考查学生运用基本理论进行分析的能力。因此论文答辩指标包括“对论文的表述”和“回答问题的情况”两个二级指标。由于毕业设计知识面广、综合性和探索性强,学生往往很难由以往的学转变到现在的研究状态,这样就要求指导教师必须与学生经常进行研讨交流。同时对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各方面进行严格要求,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因此在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附加体系中增加了指导教师指标。指导教师指标由“指导教师任务书质量”、“指导教师指导出勤情况”和“论文检查情况”三个二级指标组成。
2.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指标权重
权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针对某一指标而言。某一指标的权重是指该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程度。权重是要从若干评价指标中分出轻重来,一组评价指标体系相对应的权重组成了权重体系。在确定权重时,既充分考虑了应用型本科教学的特点,又突出了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毕业设计过程”、“论文质量”以及“综合实践指标”等权重较大。
3.评价体系评定程序
毕业设计评价体系中最终成绩分为指导教师成绩、主审教师成绩和答辩成绩。首先评定时评委只能按照毕业设计评价体系评价自己评价指标内的项目,并且根据相应的权重进行给分。
二、实践应用效果
本文制定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常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400多个学生的毕业设计评定中进行了实践。实践结果表明,采用该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使学生成绩分布合理,其中优秀率在20%左右,同时毕业设计题目与实践科研项目相结合的题目在50%左右,而且学生参加毕业设计实践达到95%左右。本文提出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有效地克服目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诸多弊端,促进了毕业设计质量的稳步提高。
三、结论
评价指标论文范文6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 成绩评定 离散Hopfield网络评定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a)-0228-03
Evaluation method of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for undergraduate in the graduation design (thesis)
HE Min ZHU YaLin
(School of Civil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Anhui,230009,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more important ten evaluation indicators, the five grades ideal evaluation is established corresponding to the level of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of twenty undergraduates. Combined with associative memory capacity of discrete Hopfield neural networks, a new evaluation method of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for undergraduate in the graduation design (thesis) is presented.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ssessment model, five undergraduates are assessed by the model, the network connection weights is obtained by iterative learning using the outer product metho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model of undergraduates based on discrete Hopfield neural networks can assess th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of undergraduates fast, accurately and intuitively.
Key words:graduation design(thesi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DHNN evaluation model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教学实践中实现培养目标的最后一个综合性环节。学生在各自老师指导下,按照教学计划要求,独立撰写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理论等各种能力的综合应用、升华,创新潜能得到了充分激发,并且对专业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管理以及教学效果进行全面检验。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不仅影响到学生评优和学士学位的获取,也使得他们在做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清楚认识到自身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对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综合成绩的评定,一定要公正、合理。目前我校毕业设计综合成绩评定分成三部分:首先是指导教师评阅,给出建议成绩;其次在答辩前,专业教研室组织本学科教师进行交叉评阅,给出建议成绩;最后由答辩委员根据学生答辩情况,并参考指导教师、评阅人所建议的成绩给出最终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这种评定方法存在评价指标缺乏定量的评定标准、工作繁琐、时间滞后,人为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影响很大。因此如何快速、准确地对众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客观、公正评价,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目前应用于毕业设计(论文)综合成绩评定的方法有模糊评价法[2]、层次分析法等,该文尝试选用我校毕业设计毕业过程中较为重要的10个评价指标的数据,结合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DHNN)的联想记忆能力,建立离散Hopfield评定模型;将待评定的学生等级评价指标编码作为该模型的输入,利用外积法对网络连接权值进行迭代学习,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此种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直观地得到众多学生综合成绩的评定结果。
1 外积法设计DHNN网络
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这种全连接型网络可以模拟生物神经网络的记忆功能,由美国物理学家J.J Hopfield在1982年首先提出。Hopfield网络目前主要应用于联想记忆和优化计算等问题。其中的联想记忆原理是:当某个矢量输入网络后,经过反馈计算,最后达到稳定状态,在Hopfield网络输出端得到另一矢量,此输出量是网络从初始输入量联想得到的稳定记忆,即Hopfield网络的一个平衡点。
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DHNN)是二值型网络,神经元输出取值1或者-1,1表示神经元被激活的状态,而-1表示神经元被抑制的状态。一个三神经元组成的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其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图1中,第0层是网络输入,第1层的神经元执行对输入信息与权系数的乘积,并且求累加和,经过非线性函数处理后,产生神经元的输出信息。是一个简单阈值函数,如果神经元的输出信息大于阈值,则神经元输出取值1;而神经元的输出信息小于阈值,则神经元输出取值-1。二值神经元的计算如公式(1)所示
(1)
式中,为外部输入,并且有公式(2):
(2)
离散DHNN网络是输出神经元信息的一个集合,DHNN网络(输出层是个神经元)在 时刻的状态为公式(3)所示的维向量:
(3)
采用外积法设计离散Hopfield网络的权系数矩阵。给定需记忆的样本向量,如果的状态是1或者-1,则连接权值的学习利用外积规则,即:
(4)
利用外积法设计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步骤如下:
第一步,根据需要记忆的样本,按公式(4)计算权系数矩阵;
第二步,令测试样本为网络输出初始值,设定迭代次数;
第三步,进行迭代计算,
;
第四步,当达到最大迭代次数,或者神经元输出状态保持不变时,迭代终止;否则返回第三步继续迭代,直至满足条件为止。
2 大学生毕业设计综合成绩评定模型
影响本科生毕业设计综合成绩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仅以较为重要的10个影响因素作为评价指标:科技论文翻译(X1)、查阅资料及学习能力(X2)、出勤率(X3)、毕业设计过程中小组检查情况(X4)、毕业设计过程中院校督导组检查情况(X5)、电算模型/程序(X6)、计算书整理(X7)、施工图绘制(X8)、评阅人评阅(X9)、答辩过程表现(X10)。
参照合肥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施细则,学生综合成绩可分为四五个等级:优秀(I)、良好(II)、中等(III)、及格(IV)和不及格(V)。换算成百分制,优秀在85~100分之间,良好在75~84分之间,中等在66~74分之间,及格在60~65分之间,不及格在0~59分之间。毕业设计(论文)综合成绩评定模型建立流程如图2所示的五个步骤。
该文列举出20个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综合成绩评定等级与10个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各评价指标采用百分制,如表1所示。将各个等级的样本对应的个评价指标平均值作为各个等级理想评价指标,即作为Hopfield神经网络的平衡点,如表2所示。
离散型Hopfield神经网络神经元的状态只有1和-1两种情况,当评价指标映射为神经元状态时,需要将其进行编码。编码规则为:当大于或者等于某个等级的指标时,对应的神经元状态设为1,否则设为-1。理想的5个等级评价指标编码如图3所示,其中表示神经元状态为1,即大于或等于对应的理想评价指标值;如果小于理想评价指标值,则用表示。
5个待评定的学生等级评价指标如表3所示,由前面所述的编码原则得到这5个毕业设计(论文)综合成绩待评定学生的评价指标编码,如图4所示。在Matlab软件中利用自带的人工神经网络工具箱,创建基于离散型Hopfield的综合成绩评定模型,再确定待评定的5个学生等级评价指标的编码,并且将其作为评定模型的输入,经过一定次数的学习,最终得到学生综合成绩评价的输出结果。
为了直观显示结果,以图形的形式显示仿真结果,如图5所示,其中第1个学生评定等级为第II级,第2个学生评定等级为第III级,第3个学生评定等级为第I级,第4个学生评定等级为第IV级,第5个学生评定等级为第V级。
3 结语
基于Hopfield人工神经网络,建立工科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综合成绩评定模型,并对5个学生的成绩进行评定,得到如下结论。
(1)设计的Hopfield神经网络综合成绩评定模型可以快速、直观地对工科本科生的毕业设计(状况)进行进行评定,方法简单易行,并能有效保证评定结果的准确性,避免打分过程中的各种人为主观因素,体现成绩评定过程中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2)在我校现有的毕业设计(论文)评定方法基础上,尝试对每个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 按照上述方法再进行一次评定,比较两次结果是否一致。对两次的成绩评定结果,再按照加权算术平均法确定最终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
参考文献
[1] 张志英.模糊评价法在本科毕业设计成绩评定中的应用[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11,28(3):467-470.
[2] 李瑞兰.层次分析法在毕业设计(论文) 成绩评定中的应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4):156-158.
[3] Hopfield, J. J. Neural Networks and Physical Systems with Emergent Collective Computational Abiliti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982, 79: 2554-2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