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理想信念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理想信念教育范文1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为保卫祖国和争取祖国的独立富强而献身的奋斗精神。不仅体现在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等各种意识形态和整个上层建筑之中,而且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成为影响民族和国家命运的重要因素。
(来源:文章屋网 )
理想信念教育范文2
关键词:理想信念,90后大学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当代大学生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他们在理想信念方面不断表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作者制作《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调查问卷》,发出问卷2000份,收回问卷1995份,其中有效问卷1993份。被调查对象中男生占62.3%;来自城市的学生占36.2%;理科学生占74.4%。
关于“你现在有理想和信念吗?”选项中,有短期理想且不坚定占29%;有短期理想且坚定占25%;有长远理想且不坚定占23.5%;有长远理想且坚定16.3%;没有什么理想,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占6.2%;关于“你觉得你的人生观建立谁影响最大?”选项中,父母长辈占38.7%;书籍占25.7%;朋友同学占16.6%;媒体占7.3%;生活阅历占11.7%;关于“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选项中,追求理想,在奉献国家和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占34.5%;有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幸福的家庭,稳定的收入,做一个正直的人占33.8%;生活安逸,与世无争占16.6%;随遇而安7.7%;追求物质享受7.4%;关于“你有信心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吗?”选项中,有充足的信心占38.6%;不确定,但是自己会一直努力30.7%;不确定,看运气15.1%;基本没有什么可能10.8%;从来没有想过4.8%;关于“你认为大学生追求自己的理想,最重要的途径是什么?”选项中,要认真学习占24.7%;要锻炼自我,不点提高自己能力占41.9%;利用一切机会去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占24.8%;其他占8.6%;关于“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可程度是多少?”选项中,十分认可占30%;一般占44.6%;不太认可占14.7%;不关心占10.7%;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你有怎样的认识?”选项中,十分认可,有高度的自信占27.6%;一般认可,自信度不高占42.6%;不了解是什么内容占17.5%;不关心9.9%。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感受到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的特点。高等学校有责任有义务有针对性的对当代大学生加以教育引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武装我们的青年学生,让他们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在工作中,摸索出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思路。
1 加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
第一,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让大学生更好认识国情,认识党和国家发展大势,认识历史发展规律。
第二,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和中国化理论成果,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
第三,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实质,牢固树立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突出主题,彰显特色
突出主题就是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为大学生播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追求,让更多的大学生敢于追求、勇于追求、勤于追求,为实现这个共同理想增添强大的青春能量。启迪大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正是由于我们党始终不渝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彰显特色就是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跟上时代的发展,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他们的学习能力、思维的活跃、适应社会的能力,对于个人发展的关注等等有很多的优势,同时又面临学业、就业、创业等困难,要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特色,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共同理想的特色活动,充分利用大学生身边鲜活、不断发展变化的学习和社会生活实践的成功事例对他们进行教育,使他们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历史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结论。
3 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文化育人
理论研究和人文社会科学创新成果、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优雅健康的校园环境,这些都是大学校园文化的表现。校园文化有利于引领大学生在科学思想文化的基础上树立共同的理想追求,形成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方向的广泛认同与共识。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渠道,大学文化活动,不仅要注重活动的形式,更加注重文化活动的内涵,激发学生励志成才、回馈社会、报效祖国的志向追求。
理想信念教育范文3
[关键词] 大学生 理想信念教育 社会化 教育氛围 主旋律
21世纪国家的发展需要素质全面的综合性人才,大学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场所,如何做好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每一所高校所应该重视和研究的课题。
一、要做好理想信念教育,必须首先认识到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开展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是增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核心任务之一。作为培养祖国建设人才摇篮的高校,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
当代大学生是拥有现代科学知识的高素质人才群体,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正处于理想信念教育成型期,思维活跃,自尊意识突出,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在复杂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很容易为外界感染和侵蚀,受到市场经济的种种负面影响的冲击。大力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加强基本理论教育,用科学发展观统一学生的思想认识,已是当务之急。
近年来,个别大学生生活缺乏明确的目标,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甚至走上了极端道路。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只因打牌不合锤杀了自己的四名同学;上海某名牌高校学生运用高科技手段窃取国家资金数千万元。出现上述问题与学校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密不可分。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主动帮助学生树牢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理想信念教育要以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为研究依据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新的社会环境使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新的特点,只有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些新特点,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才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摆脱空洞的说教方式,增强说服力和吸引力,把大学生的思想统一到社会主义主旋律上来。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更加追求物质利益分配中的公平;(2)要求面对现实;(3)普遍具有程度不同的逆反心理;(4)习惯于独立地进行比较和判断;(5)渴望及时、多样的思想交流。
不能否认,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在新时期得到了加强和改进,逐渐走向科学化、实效化。但由于对新时期急剧变革的现实及其特点缺少深入的研究,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当前,加强和改进思想教育工作,最紧要的就是研究和适应新变化,探索新方法。
三、明确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内容
新时期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内容和任务就是通过引导和组织学生对科学体系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思想上为国家建设、民族复兴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世界观是一个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它包括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一个人的世界观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人生观被认为是对人生的意义和目的的根本观点,是人生的坐标。价值观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需求所表现出来的评价,它包括对人的生存和生活意义即人生观的看法,它是属于个性倾向性的范畴。价值观的含义很广,包括从人生的基本价值取向到个人对具体事物的态度。
每个人都期盼着自己有一个美好的人生,成为事业的成功者,当代大学生们也不例外,但这仅凭一个努力成才的美好愿望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起科学、乐观、正确的世界观,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只有积极推动祖国向现代化强国发展的世界观才是科学的。当代大学生要将个人事业的成功与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结合起来,将个人的人生实践与为人民服务结合起来,这样人生目的才具有完整性、高尚性和永恒性。
四、如何做好理想信念教育工作
1.根据大学生思想的新变化和新特点,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原则方法的更新势在必行
要坚持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平等的原则。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需要相互间的尊重;教育者要切忌居高临下的指挥和训导姿态,要尊重学生思想中的合理成分。
要坚持由浅入深的渐进原则。因为学生思想意识形成的过程,往往是从浅层次的心理感受层面,提升到理性层面的过程。思想教育也应该从浅层面的心理感受入手,逐步达到深层思想方面的问题。
要坚持真诚坚定的原则。教育者只有对自己教育的理想信念教育坚信不移,才能产生真诚的力量,使学生年受到震撼和感染。否则是不会取得积极效果的。
要坚持灵活性原则。教育者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和问题,灵活机动地采用各种方法,解决各种思想教育过程中的问题。
要坚持惩戒管教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惩戒也是一种必要的教育,而在惩戒的同时把刚、柔两个方面的力量结合起来,方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2.要重视教育工作者及教育机构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的作用
教师是教育者,是学生才能的挖掘者,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在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方面,教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必须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现想信念教育要求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在这方面首先要做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与学生的交流即教育的过程中,感染学生,取得积极的效果。
教师要进行自我教育。教师必须明确地认识到:教师只有先受教育,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教育别人;教师只有诚心诚意地自我教育,才能诚心诚意地去教育学生。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教育,首先要了解学生内心的理想信念教育,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至于以偏概全、以点盖面。
3.理想信念教育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营造社会氛围上下功夫
当前社会信息时代早已到来,网络对思想活跃的大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大学生普遍喜欢从网络上捕捉自己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网络上年轻群体的思想脉搏从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趋向。大学生对网络的如此依赖,也给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园地。因此,除了通过传统手段开展教育之外,一定要高度重视网络利用,大力加强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有针对性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需要长期深入研究的课题,需要教育界各位同仁的共同探讨,也需要这个社会各阶层的关心。希望通过不断地探讨和努力,能够切实把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纳入到社会主义主旋律之中,发挥它应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光明日报.
[2]珀金.论教师的作用.
[3]瞿葆奎,著.王英杰,译.教育学文集•教师.人民教育出版社.
理想信念教育范文4
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现状分析
科学有效的理想信念教育,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完美健康人格的形成,关系到大学生是非判断选择能力的具备,关系到大学生的一生。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导致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不高的原因与教育者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式的设计、选择及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有关。
1.教育目的选择中没有处理好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关系。
长期以来,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帮助大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关于理想信念的抽象化认识和理论体系,往往是“灌输”一个统一的模式,试图帮助大学生树立起“预制”的理想信念,而忽视了大学生作为独立个体对自我生命的超越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内在需要,忽视了大学生批判现实、超越现实、发现自我价值、追求社会价值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教育价值目标的追求下,理想信念教育往往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进入大学生的心灵世界,而大学生也往往缺少对现实与未来、个人与社会等理想信念问题的思考及思考能力,久而久之,养成了教条主义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模式,从而出现有些大学生认为人可以不需要理想信念或者徘徊于理想信念可有可无间等现象。知识的传授与价值观的指引固然重要,但对于理想信念教育来说,方法论的教导更为关键。让大学生学会主动地认识现实、感受现实,理性地批判现实、超越现实,树立远大理想,实现人生价值,这才是理想信念教育真正的目标和归宿,才是理想信念教育要牢牢把握的根本使命。
2.教育内容与大学生的生活世界联系不够紧密。
理想信念是基于现实生活而指向未来的一种追求和超越,可归纳为“两点一线”,“两点”即当前生活(实然)和未来生活(应然),“一线”即实践过程(主要表现为理性批判和科学建构)。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回归大学生的生活世界,使大学生能够理性地认识自我和社会现状,帮助并引导大学生学会思考“我是谁”“我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为什么我要过有意义的生活”“怎样的生活才算有意义”“如何过上有意义的生活”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当然是与大学生的生活世界紧密相连的,无论是认识当前生活、构建未来生活还是中间的实践过程,都离不开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的生活世界。因此,理想信念教育必须与大学生的生活世界紧密联系起来。以往我们的理想信念教育往往更多地强调社会理想、长远理想和崇高理想,并以此为内容进行“宣传式”单向灌输,而缺少对个人理想的关注,往往停留于“社会需要你过怎样有意义的生活”的灌输,而缺少“我需要过怎样有意义的生活”的引导,缺少对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引导,缺少对大学生理清个人与自然、与他人、与社会、与国家及民族关系的引导和帮助。这种脱离大学生生活实际、以社会理想教育为起点和主要内容的理想信念教育,往往说教性强,容易使大学生在树立理想信念时产生“怀疑主义”“功利主义”“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
3.教育方式与理想信念形成的规律匹配性不高。
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大学生基于社会现实和个体生命本身的存在进行反复体验、反思、质疑、判断、选择、升华的过程,与之相适应,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也应是一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培养过程,当然也需要基础的抽象知识和理论体系的教育为前提。但现有教育方式存在几个问题:一是采取课堂教学等单一的显性教育方式,效果不佳。大课堂的授课形式,学生以绝对被动的地位听课,缺少对授课内容的内化训练,教师缺少对课内外实践体验的设计,现有的实践活动教师引导相对不足,忽视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对师生互动模式等隐性教育方式的运用。同时,以考试的形式来检验大学生学习效果,极易让大学生一触及理想信念问题就误认为理想信念就是“背理论”“讲大道理”,而背离了理想信念本身的意义。二是教师授课以学期为单位,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化教学影响了教育效果。三是教育者,包括思想政治课教师和辅导员,尤其是80后辅导员对理论课教学不够“理直气壮”,对理论“有点讲不清”,讲不出理论的魅力,这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对理论的兴趣,就更谈不上对的坚定信念。
二、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将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纳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解决当前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不高等问题的需要。目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仅有来自教育环境的挑战,也有来自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显著变化的挑战,更关键的问题是教育者所实施的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在这些挑战面前,逐渐显现出诸多的不适和低效现象,甚至导致大学生出现抵抗等负面情绪。因此,我们迫切需要理性地反思和突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瓶颈,寻找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1.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契合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追求。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去发现、体验、感悟、反思、追求和构建美好的未来生活,使大学生拥有独立的人格、丰富的精神生活、积极的生活态度、远大的人生理想和坚定信念。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的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思考过程,要求大学生具备独立的思考分析能力、理性的反思质疑能力、科学的选择评价超越能力、卓越的创新构建能力,这些能力的拥有正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在价值追求。这就要求教育者在传授原有知识性内容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纳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并使得知识性教学和能力性教学相融合,教会大学生自我教育、独立思考,面对复杂多变的信息时能科学理性地选择、消化、辨析和吸收,逐渐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促进自身的全面自由发展。
2.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转换教育方式的良好选择。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教育者采取单向灌输的教育方式,效果不佳,大学生往往处于理想信念教育的“”,而没能进入“内部”、以主体的身份来对待理想信念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大学生的主体性,使大学生渐渐失去了对理想信念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此相对应,思想政治课教师也信心不足,往往应付性地对待理想信念教育,甚至为了迎合大学生的兴趣而不讲或少讲理想信念,从而逐渐偏离了理想信念教育的本质目标。可见,要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转换教育方式,关键就是要处理好教育者与大学生的关系,实现教与学的互动,使大学生成为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主体,将理想信念教育搞“活”,处理好灌输式的单向教育与互动式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关系。在课堂内外不仅有教师的知识理论讲解,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常有互动、有对话、有思想的交锋、有观点的辩论,使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远离“枯燥无味”“遥不可及”“敬而远之”的尴尬境地,让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教育中“有所作为”,让大学生逐渐认同、喜爱并持之以恒地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开展批判性思维能力训练,在训练中不断提高反思和批判能力,在反思和批判中发现自我的存在价值,在自我价值的追求和实现过程中,逐步树立科学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3.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优化教育内容的重要途径。
优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是提高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谈到如何优化,简单地说,就是教育者不仅要讲社会理想,也要讲大学生的个人理想,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不仅要达到“隐性和长期性”的效果,也要达到“显性和实效性”的效果。“显性和实效性”就是要求理想信念教育要与解决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与实现大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相结合,回归到大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去设计教育内容。在这一过程中,理想信念教育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立足大学生的生活世界,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实现全面自由发展;二是如何使大学生能够将分散多元的个人理想逐渐导向社会的共同理想,并为实现社会的共同理想而奋斗。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使大学生明确自我定位和发展方向,明确自我与他人、与社会、与国家及民族的关系,明确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与此相对应,教育者不仅要有知识性的教育和引导,更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周围的世界,通过批判性思维来准确理解生活的意义,并外化为积极的实践活动,去实现改善自我与世界的目的,为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追求卓越的社会价值提供精神动力。
理想信念教育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 理想信念教育 就业指导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需要转换角度,更加贴近学生思想与生活的实际以增强实效性。增强实效性需要与大学生自我发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相融合,而就业问题正是其最关切自我发展问题之一。
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和趋势
大学生理想信念发展的主流态势是积极向上,并且呈现多样性、开放性与包容性特征。但是,拜金主义等功利化理想侵入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个人信仰重于国家和民族信仰。
1.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不足
(1)时代回应性不足。
第一,对转型社会背景回应性不足。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体制转型时期,改革中社会利益调整过程的矛盾冲突与不公平现象,某种程度造成认识上的混乱,但是理想信念教育并未充分应对该种认识混乱与进行正向引导。
第二,对多元文化背景回应性不足。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没有充分回应多元文化背景。大学生所处环境中多元文化价值冲突日益激化,其中工具理性与主观理想信念的价值冲突尤其加剧。多元文化冲突直接冲击大学生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关于理想信念的心理与行为尤其变化波动较大。
第三,对多媒体背景回应性不足。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未能应对多媒体时代的信息海量良莠不齐、及时便捷渠道多样、个性突出主体意识强的挑战而相应改变教育内容与方式。同时未能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推行理想信念教育。
(2)与大学生群体需求不匹配
第一,目标缺乏层次性与阶段性。忽略了大学生思想的不成熟性与内在层次差异性,培养目标缺乏层次性与阶段性,简单化为将大学生一次性与全部培养为时想信念先行者。
第二,内容与形式缺乏针对性与创造性。首先,教育的内容缺乏针对性与多样性,与大学生群体所处特定思想与生活阶段已经某种程度脱节,社会理想、长远理想、崇高理想脱离于个人理想、近期理想与一般理想。其次,缺乏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手段与载体,与当代大学生的接受方式特点不匹配。
2.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发展趋势
(1)加强时代回应性
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开放性。在对社会现状分析基础上,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主动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热点问题,解答疑惑与纠正偏差,而不是被动解释问题而信度降低,甚至忽略现实问题而导致教育失效。此外,引导大学生面对网络信息具有独立思考与辨别是非能力,而不是简单否定网络信息,在大学生主动判断和辨别网络信息的过程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2)立足大学生群体需求
在关注大学生自我发展和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在帮助大学生进行正确价值判断和选择的过程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把崇高理想、社会理想、长远理想与一般理想、个人理想、近期理想相结合,从而通过落到实处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同时,应以一种开放与平等的态度,从计划不变性向机动灵活性转化,从对固定的书本讲述向对变化社会现实的分析转化,从传统沟通方式转向以信息化媒介方式,从教师主导转向学生自组织。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现状和趋势
当前高校主要采取选修课与讲座形式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包括生涯规划、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求职信息、技巧与礼仪等内容。
1.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的不足
(1)机制、机构与理念不健全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机制不完善、机构不健全。具体表现为某些高校把就业指导部门与其他部门合并,或将其职能设在其他部门;各院系就业指导机构或与校级机构分工不明确,或未建立相应机构或机制;部分新成立专科院校尚未建立就业管理制度。另外,学校就业指导理念不清晰,重就业率而忽视就业质量,从而忽视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
(2)教师队伍严重不足
就业指导课程专业性和实践性强,需教师具备就业指导技能、多学科知识与实践经验。然而实际中主要由就业指导中心的行政人员与学生事务工作人员兼职讲授,他们的行政与业务事务较繁重,没有足够精力与能力深入研究课程,从而很难全面掌握学生就业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社会需求。
(3)教学内容与方法滞后
教学内容和方法滞后,课堂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具体表现为课程设置缺乏专业性,未能形成全程化与系统化的教学指导;大学生能力与意向信息滞后与社会需求动态信息滞后;缺乏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缺乏职业价值取向与理想、职业道德与心理健康的教育。教学方法简单、形式单一,不能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与切实提高其工作实践能力。
2.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发展趋势
(1)制度保障
完善就业指导课程学科建设制度体系,保障就业指导课程的专业性。一是制度保障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大学生全程培养的教学计划。二是制度保障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既体现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又具有针对性、实用性与指导性。三是制度保障授课形式的多样化,采取实训、实践、考察、交流、情境模拟等多种形式,提高授课质量。从而使该课程具备专业性与实用性,能真正发挥其指导学生就业的不可替代作用。
(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
首先,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建设与指导教师队伍。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养,提高其专业水平。其次,鼓励教师根据本校学生特点与需求自行编写教材。再次,加强对师资队伍的监督和考评。最后,充分利用校外师资资源,聘请不同行业领域的优秀人士做就业指导课程教师,由他们负责讲授实践性强的专题。
(3)打造四年制的全程立体化课堂
除加强对毕业班学生的就业指导,还应指导非毕业班学生在掌握自身与社会需求信息基础上规划设计职业生涯。在第一学期,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意识。在第二学期是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阶段,指导学生在综合信息的基础上确立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在第二和第三学年,主要进行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在第四学年,针对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所面对的具体问题进行指导。
三、理想信念教育与就业指导二者相互融合分析
1.理念先行,积极定位
首先,在理念层面,充分认识到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是相互促进与双赢。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需要转换角度,更加贴近学生思想与生活的实际以增强实效性。增强实效性需要与大学生自我发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相融合,而就业问题正是其最关切自我发展问题之一。融合理想信念教育对于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同样重要。因为部分毕业生忽视理想信念与道德素质,出现的偏离社会需要与就业市场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影响其顺利就业。
其次,基于理想信息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同时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定位二者间融合为高校核心工作之一。这两项工作均事关广大学生切身利益,也势必影响到学校今后的生存和发展。
2.原则方向,引领融合
理想信念教育与就业指导相互融合的目标在于结合理想信念教育,弥补就业过程中被忽视的精神价值指导;结合就业问题,实现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理想信念教育与就业指导相互融合的价值引领体现在,个人理想与就业选择结合,就业选择与国家需要结合,最终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社会价值融合。
理想信念教育与就业指导相互融合,需要理念创新与方法创新。理念层面需要树立全方位服务教育理念,以人为本与人文关怀教育理念。方法创新需要立足大学生特点,结合单向灌输与多向链接,结合榜样教育与学习实践,家庭、学校与社会三方联动教育。
3.明确途径,实现融合
实现理想信念教育与就业指导的相互融合,可以从以下途径着手。两方部门实行联席工作制度或议事协调制度,实施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导师即辅导员、职业咨询师和心理咨询师一体化制度,设计全程就业指导工作下全程理想信念教育嵌入课程,利用新技术手段将就业指导工作和理想信念教育统一融合。
(赵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等。连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王易.增强“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教学与研究,2011(4)
[2]祖嘉合.试论“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高层引领[J].教学与研究,2011(4)
[3]冯秀军.新时空境遇中的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教学与研究,2011(4)
[4]赵书.“90 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刍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7)
[5]颜俊学,段如冰,吴超.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匹配性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3)
[6]聂晓.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
[7]姜羡萍,孙安宁.运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对策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7)
[8]张希胜.大学生就业工作应贯穿于培养全过程[J].中国高教研究,2010(9)
[9]赵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与问题研究——基于北京八所高校的调查与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0(5)
[10]朱宁.论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有效渗透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探索,2008(12)
[11]刘芳.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实效性的途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2(11)
[12]赵峰.高校学术人力资源管理论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
理想信念教育范文6
关键词:西方社会思潮;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西方社会不良思潮在中国的传播,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多元的思想文化碰撞,诱发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极大泛滥,造成严重的后果。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快,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传播,他们也很容易受到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和冲击。研究西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有助于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
一、西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
1.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
民主社会主义,也称为社会民主主义,是一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被民主社会党人喻为“资本主义床边的医生和护士”。这一思潮对当代大学生中的影响很大,他们经常引用民主社会主义的观点对社会主义的历史趋势提出质疑,并且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民主社会主义进行比较,认为两者都是用改良的办法解决社会问题。另外,针对社会主义否定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一科学社会主义根本原则,一些大学生借中古实行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制度,也试图阐述两者的同质性,这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产生了深刻的消极影响。
2.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
新自由主义是代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潮中最为重要的流派之一。改革开放后,这一思潮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吸引了一些拥护者,大肆鼓吹西方民主、人权和自由,实行自由市场经济、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选举。许多大学生受其影响,无限放大自由和权利,导致当代少部分大学生原有价值观失衡。
3.思潮的影响
受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中国的思潮主张有否定中国近现代以来的一切革命,反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宣扬中国应该走资本主义道路,并主张要全盘西化。由此看来,这一社会思潮的政治倾向鲜明,其本质是一种违反历史事实和唯物史观的主义思潮[1]。特别是当代个别大学生,由于对中国革命缺乏直观认识和受西方“和平演变”的影响,出现了为摇旗呐喊的现象。资本主义发展新变化和民主社会主义模式的双重冲击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形成了挑战。
二、西方社会思潮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一是有针对性地在大学生中开设西方社会思潮课程。针对西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要主动出击,直面应对,积极引导。大学思想政治课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任,不能有丝毫松懈,必须主动出击。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有针对性地在大学生中开设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课程,通过直面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思想政治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增强大学生思考中国现实的问题意识。
二是使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生活化。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要通过大学生“内化”从而转化为“外化”。对大学生来说,从生活体验的角度来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并注意把学生引向未来的发展和完善,培养生活中的道德主体。理想信念教育最终还要归结到拓展学生自我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上,而这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得以完满,理想信念由此增强并不易动摇。
三是运用新媒体技术,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化理想信念教育的教学手段。开设具有交互性、开放性的在线交流平台,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优化大学生的心理品质;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化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化教学环境。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克服时空限制的特点,开拓信息网络开放的教育空间,不受时间、地域限制,随时接受教育,形成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巨大优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