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欲练此功必先自宫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欲练此功必先自宫范文1
中国性格色彩研究中心创办人,他将性格分析的应用从领导、管理、销售、沟通心理咨询延伸至婚恋关系、学校教育、子女教育、个人成长等各领域。作为畅销书作者,他著有实用心理学书籍《色眼识人》《让你的爱非诚勿扰》等及出版教学光盘《性格色彩乐嘉说》。
有一个女孩,不仅成绩优秀、外表靓丽,还爱好广泛、性格温和,这样的女孩不仅男生喜欢,女生也羡慕。但她却跟我说,那只是表象,她内心有数不清的烦恼。细问之下,才知道和她的父母有关。
她已经老大不小、谈了恋爱,却不敢跟父母讲。她说,自己也曾试着开口,但每次要张嘴时,就会有种莫名的情绪,硬生生把要说的话给顶了回去。她讲了几件事:
第一桩。上小学的一天晚上,她和母亲躺在床上,母亲突然问她,是否喜欢隔壁楼里的一个小男孩,她开始摇头,可被再三追问之后,她竟害羞地承认了。谁知,她刚说完,母亲突然板起脸说:“你怎么这么贱,小小年级就喜欢男生,那么不要脸!”母亲的话,让她不知所措。
第二桩。上五年级时,电视上正热播《笑傲江湖》,有一天,她不小心在母亲面前说出“欲练此功,必先自宫”这句台词,母亲突然拉住她问:“你知道自宫是什么意思吗?”她想起第一桩事时,自己说出真话后的结果,便摇了摇头,假装不知。可母亲似乎并不甘心,又几次追问,终于,她羞涩地回答:“好像就是把男生的小给割了吧。”母亲听完,脸色又一次大变,狠狠地说:“你知道要脸吗?这种事情说出去还不被人笑话死!”她低下头,沉默了。
第三桩。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本爱情小说非常火,她好不容易借到这本书,感到非常高兴。可有一天在房间里看的时候却被母亲发现了,母亲大声斥责她:“这种小说你也看!哪来的,给我还哪儿去!”那天,她是流着眼泪把书还给隔壁女孩的。
通过这几件事,她对母亲已经失去了信任。但凡有关男女之事,她不再随意跟母亲吐露;甚至看到电视上有男女亲热的镜头,她都会找个借口赶紧离开。不仅如此,她每天进家之前,还要在门口深呼吸,将笑容掩藏起来,一脸严肃地进门,这样的表情和状态要维持到第二天她离开家的时候。
女孩所讲的故事并不陌生,也许很多人都和她有同感,他们愤愤于父母的不理解和严厉,认为自己后天的性格缺陷有一大半是父母造成的,他们外向活泼的性格被父母压抑成了内向抑郁。我们一深究便可以发现,这类案例里,孩子大多是红色,而父母基本具有黄色性格(或主色为黄,或第二色有黄)。
我们知道,在性格色彩里,“红色”天性追求快乐、喜欢自由、讨厌压抑,他们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要么是因为对这件事本身充满了热爱,要么是来自获得成功之后他人的认可和鼓励,这鼓励便成为激励他们向下一站奔跑的能量源泉。如果碰上“红色”父母,需要的认可和鼓励通常可以实现,但如果碰上“黄色”父母,那结果可想而知。
对于“黄色”父母来说,他们认为严格是为孩子好,如果遇到“蓝色”或者“绿色”的孩子也就罢了,可偏偏“红色”孩子,却是最热爱自由浪漫的那一群。红色孩子会被“黄色”父母的严厉所打压,至于他们所需要的鼓励和认可,却在“黄色”父母的眼里不值一提。他们会觉得:只有不断地提高自我,才能在这个社会上做一个成功者;对孩子严厉才是给他们最好的礼物。
就如前面那个女孩,母亲所说的那些伤人的话,虽然是为了保护孩子,以免她小小年纪就上当吃亏,却极大地伤害了女孩的心。
欲练此功必先自宫范文2
特约撰稿:谭晨辉 梁锡崴 吴能全
智慧支持:广西崇泰公司
双手互搏的困境
谭晨辉
中国手机市场跌宕起伏的景观,让关注自有品牌的人士扼腕叹惜。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的制造大国,要想在价值链上获得更有利的位置,必然要走向品牌化的道路.从而获得更好的议价地位和持久的竞争力。分析大霸电子这样一个典型个案,能对那些正行进在或者将要走上这条道路的中国企业有所裨益。
品牌知名度与品牌美誉度的博弈
基于给摩托罗拉和西门子等企业多年的代工积累,台湾大霸电子(迪比特的母公司)具备相当的自主研发能力――曾同时给摩托罗拉、阿尔卡特、朗讯、西门子等下多个品牌做过设计、制造,每年要设计制造出60~80余款新品;技术上,迪比特5000名研发工程师遍布台湾、上海和伦敦;在制造上,迪彼特也具备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与“一穷二白”的家电制造商相比较,大霸电子更有实力成为中国手机市场自有品牌的一哥。
迪比特公司1993年来到上海,2001年决定创建自有品牌。创立之初为了迅速扩大知名度,迪比特采取了广告轰炸和请明星做代言人。仅在2003年的下半年,迪比特在包括终端建设的硬体部分投入就有2亿元;2003年11月,迪比特请出当时被称为”百变天后”的郑秀文为其产品代言。在中国手机市场的快速增长和黑白屏手机向彩屏手机转变的背景下,强势的广告拉动,加之迪比特手机较大的价格优势,使得其迅速窜红――迪比特走好了品牌知名度建设的第一步。
问题也随之而来:前期的低价策略,使得迪比特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了低价和低端品牌的形象,也过度透支了迪比特在成本控制上的优势,难以支撑后期品牌建设的大量投入。在取得极大知名度的情况下,企业应当同时做好品牌美誉度建设的工作,使得企业的品牌能够获得长期的消费者效应。然而,迪比特后期的品牌建设工作却没有相应跟上。手机质量的瑕疵、售后服务的欠缺,使得迪比特饱受诟病。国内外品牌在渠道和价格等方面补缺后的强力反攻,使得迪比特在消费者心理层面逐渐失去了既有的分量。巨大的品牌知名度未能实现向品牌美誉度的成功转移,是迪比特自有品牌建设的最大失误。
单品牌与多品牌的博弈
2004年,迪比特先是启用新的LOGO,随后又宣布:迪比特将采用双品牌策略。通过大迪比特(DBTEL)和小迪比特(Dbtel International)这两个子品牌进行市场细分。“大迪比特”系列囊括中低端的手机产品,而高端的多媒体手机则被包含在“小迪比特”系列之中。迪比特希望利用双品牌来区分其产品的科技含量,实现对不同消费群体全面覆盖的多品牌策略。
手机企业内例行的做法是:以单一品牌带系列型号或者子品牌的方式,鲜有采用多品牌策略的。TCL在手机市场上也采用了多品牌的策略,但路子走得很不顺利。迪比特的双品牌策略存在以下四个问题:第一,迪比特这个品牌还不具备强大的影响力,在需要继续投入的情况下,实施双品牌策略,无疑将分散品牌建设的力量;第二,由于低价切入市场,消费者更多地是把迪比特纳入较低的品牌层级。迪比特所采用的大迪比特(DBTEL)和小迪比特(Dbtel International)两个品牌,从名称的角度来看,二者之间并不能形成良好的区隔,大迪比特的低端印象会天然地覆盖到小迪比特的身上,从而使得小迪比特具有低端品牌背书,难以进入高端市场;第三,迪比特作为公司的名称,用来作为品牌名称,被锁定在低端,显然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公司品牌形象,尤其是具有高科技和时尚色彩的手机行业;第四,迪比特的双品牌策略,是从产品的角度出发而非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来规划的,在产品快速变化的情况下,品牌外延不足以包容产品线,也难以赋予其不同的品牌个性。
双品牌策略,使迪比特的品牌建设之路雪上加霜。
品牌战术与品牌战略的博弈
在品牌建设前期,迪比特的品牌战术.如巨量的广告投入和请明星作为形象代言人,无疑是成功的。可随后迪比特并没有长远性的品牌战略规划。品牌知名度的建立,依靠几次优异的品牌战术就能获得成功,而品牌美誉度的建立,则需要企业在品牌战略上的明晰,对消费者深入理解,对品牌个性的深刻把握,以及在品牌建设上的持续性投入和坚持。在遇到困境后,迪比特在品牌建设投入上的大幅下滑,愈加显示出迪比特在品牌建设战略安排上的欠缺。
“缺少长期做品牌的理念,只是抱着投机的心态,不急功近利才怪呢。”迪比特的内部人士对迪比特的品牌化道路有如此的反思。品牌战略上的欠缺和失误,使得迪比特的自有品牌之梦,在刚刚迈出步伐的时候,又停了下来。
品牌建设与经营系统的博弈
品牌价值是企业长期投入的成果,品牌是消费者心目中的一种影像,这种影像是由消费者与企业长期接触的各个关键瞬间积累起来的。从这个角度说,我们可以把品牌视为企业的前端,而把企业的整个经营系统视为后端。品牌这个前端,无疑需要后端的强大支撑。
反观迪比特的经营系统,其变动之快以及内部管理的混乱,让人吃惊。2001年,大霸电子曾力邀中邮普泰公司出任其产品大陆总,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迪比特花费3亿元收回了销售权;2003年,迪比特在全国180个城市设立办事处,销售人员一度高达6000人,由于人员庞杂,素质参差,造成管理混乱,不得不实行“大区买断”模式;2004年,迪比特干脆策动直供渠道变革,在自有品牌手机的冬天里,这个举动未能获得成效;2005年,迪比特打算把产品销售、品牌管理、研发设计和产品生产划出三块,成为各自独立的中心,然而,这个设想直到今天也没有能成为现实。
在渠道上的剧烈变动,使得经销商无所适从,反映出了迪比特病急乱投医的投机性心态。再往深层推演,则发现迪比特内部长久以来不能形成合力,内地人和台湾人进行派系斗争,在管理上采用集权方式。老板经常插手下面的具体事务,分公司未能得到充分授权。业务流程冗长,由此导致整体经营系统面对快速变化的手机市场缺乏应有的活力。经营系统上的种种问题,必然会波及到市场运作和品牌建设上。
最后,母公司的战略波动和资金短路,成为压垮迪比特的最后一根稻草,迪比特在自有品牌建设的航道上终至搁浅。
没有返程票的航班
“发放3G牌照之后,迪比特将重返内地”,迪比特CEO叶德诚表示,迪比特未来会重新回到中国市场,重点将是3G手机。不管迪比特在3G上有多深厚的积累,对于其前期的经营失败的反思有多么深刻,它重返手机市场的最大障碍不是来自于其实力是否足够,而在于
其品牌形象的坍塌。
迪比特走得太过匆忙,留下了一个烂摊子,也留下了一个不负责任的品牌形象。如果迪比特真地回来,基于迪比特原来的表现,不知道有多少的消费者还敢去购买迪比特的产品?迪比特的匆忙撤退,又一次充分暴露出其品牌战略的缺位。
主持人语:
品牌维度的顾此失彼,战术战略的考量失衡,经营系统的管理混乱,文化建设的似是而非――这一切构成了迪比特折戟沉沙的充分条件。对于一个颇具潜质的企业,要实现成功转型,其必要条件是什么?代工与品牌之间的天堑,是由哪些要素与能力构成的?请看――
研究篇 危险的蝶变
蒋廉雄
品牌化就像化蛹为蝶,人人惊羡结局的美丽,但蜕化过程中的漫长、痛苦甚至意外的死亡风险往往被有意无意地看淡。
迪比特失败了,败在刚刚成为蝴蝶的时刻。蝴蝶比蛹仅仅是多出一对美丽的翅膀吗?生物学告诉我们,蛹的生活,只需要关注温度和食物,而蝴蝶的生存,晴雨、气流、温度、食物、天敌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多了一对翅膀,意味着从一个简单生命系统向复杂生命系统的挺进。品牌化的原理,大体如是。
代工的功底与品牌化的进阶
代工是按照品牌拥有者的要求设计或生产产品,最低层次是O E 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在OEM层次的代工中,产品的设计、标准、技术都是由委托企业提供的,甚至设备也由委托方提供。承接OEM类型代工的企业,除了赚取加工费外,还低成本地学习了生产工艺和管理技术。代工的第二个层次是ODM(originaldesign manufacture),这时代工企业除了完成加工外,还承接设计和组装工作,这就在一定范围内培育了产品发展和创新的能力。
代工企业要建立自己的品牌,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要经过低层次的OEM阶段,再经过中间层次的ODM阶段,最后才能进入创立自主品牌的OBM(own brand manufacture)阶段。如果一个还是处在OEM阶段的代工企业,希望一步走入OBM――这种早产式的婴儿,并非不可以长大成人,但肯定比足月婴儿的成长要经历更多的风险与波折。宏电脑的创始人施振荣在总结宏品牌成功的经验时说过,自创品牌是一条艰难的路,路程远、回收慢。
从代工演进的过程看,少数优秀的代工企业包括迪比特手机的母公司,完成了OEM、ODM的历程,似乎见到了品牌化的进阶之路。但是否能成功,制约条件还很多。
代工与品牌化的发展模式差异
在传统的企业经营中,研发、制造和营销是三个不可分离的活动,也是企业必须具备的三项本领。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来的分工体系的变化,现代企业经营可以让研发、制造和营销三项基本活动从企业内部分离。正是这一经营模式的变化,使代工式制造得以产生,具有低制造成本的国家或地区在新的分工体系中获得了代工的机会。
宏的开创者施振荣提出了著名的“微笑曲线”假说,以坐标的x轴表示研发、制造、营销,Y轴表示附加价值,企业的经营活动越靠近研发和营销两端,曲线向上伸展,产品附加价值提升越多。“微笑曲线”假说旨在说明企业只有通过创新和品牌、服务等要素才能获得最大的经营收益。“微笑曲线”背后的经营逻辑是:从事研发、制造和营销活动的企业具有不同的能力要素和发展模式。代工企业在品牌化之前,应该评估企业是否符合品牌化发展模式的素质要求。
具体来说,代工企业在继续代工还是寻求品牌化战略决策时,要认识和评估以下问题:
分工体系的约束。企业从事何种经营活动.受制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分工体系的约束,例如品牌化最可能发生在曾经作为制造中心、资本中心、然后发展为品牌中心的发达国家或地区。制造中心将从这些发达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战略成功的关键因素。不同的经营活动,影响其战略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不一样的。在代工企业的经营中,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成本、质量、规模以及投资设厂等能力。在研发活动中,影响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发展核心技术和提高创新速度等能力。但在品牌化上,影响企业战略成功的关键因素除了研究设计能力外,还包括营销体系,消费者沟通能力、服务能力、市场反应速度与实施能力(如进攻与防御能力、渠道控制力等)、品牌价值创造及其差异化能力、定位的恰当性(营销组合与企业能力、消费者行为和态度的匹配及其方式)。目前在手机等多数代工行业,研究和开发能力仍只是国际品牌所拥有的核心优势。在产品设计上,某些代工企业和本土品牌已经具备了基本能力。在品牌化时,代工企业往往并不具有完备的营销系统和运行经验。如果有,也只是某个方面的营销优势,而不是支撑战略实施的系统优势。因此,代工企业在品牌化中如何打造关键战略优势,是至关重要的任务。
成功的环境因素。从事不同的经营活动,对环境的要求也有差异。对于研发活动而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实力既是企业经营的水平体现之一,又反过来成为支持企业研发的重要环境。对于从事代工的企业,在环境上需要国家或地区具备基本的基础设施,比如交通、通讯、生活条件等,此外还要有大量低廉的劳动力供应等。从事营销活动,品牌化的成功需要适应目标市场国家的市场特点和文化环境。例如.在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开展品牌化,可能比在美国、欧洲等成熟市场相对要更容易。但另一方面,某些新兴市场如中国对来自国外的品牌具有心理上的崇拜效应,对于本土品牌则评价和偏好度较低――即所谓的品牌来源地效应对本土品牌的接受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与品牌化的关联。一个具有代工优势的企业,在寻求品牌化时其代工的优势可以转化到品牌上吗?从发展模式上看,代工和品牌的优势关联度较低。代工做得很成功,但转向品牌化经营时并不具有必然的成功延递性。因此,代工企业即使捱到了品牌化的进阶之时,也必须建立有效的营销系统、营销战略以及足够的实施能力,这样才能顺利地推进品牌化。
由是观之,迪比特是代工企业的佼佼者,选择品牌化的时机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回顾其营销系统的表现,其失败不是代工企业品牌化的道路之错,而主要是企业在品牌化过程中的模式转换没有到位的原因所致。
品牌化不是“造牌”
品牌化并不是代工企业唯一的演化路径,但它是最具诱惑性和迷惑性的路径。代工的经营主要存在于工厂内,但品牌化经营更多在于工厂之外,面对的主要是不可预期和控制的因素。因此如果代工企业要选择品牌化道路,不妨问自己一下:是真正的品牌化还是“造牌”?
对于某些品牌化的企业经营者来
说,可能并不认同自己在“造牌”。但不妨看一个小测试:让本土企业经营者描述其产品的概念,多半是没有问题的.甚至讲得头头是道。但让他们描述其产品的消费者概念,可能不知从何下手,甚至结结巴巴――这表明他并没有褪去生产式的造牌理念。造牌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企业经营者临场前的心理状况及其在市场上的策略和行动取向,这将最终影响其在品牌化道路上的持久表现。因此,企业经营者在寻求代工转向品牌化的过程中要学习放弃“造牌”的幻想,采取正确的品牌化理念,实现发展模式的真正转换。
主持人语:
不同的生命环境系统,要求生命体发育出具有针对性的、不同的核心能力。从成本、技术或规模这样主要关注内向型能力的“蛹模式”到主要关注消费文化、行为、市场细分、定位、渠道管控、快速反应、沟通等外向型能力的“蝴蝶模式”,是代工成功走向品牌的先修课程,不能跨越。
修炼是共识,如何修炼才是要害。修炼的方法是我们真正关心的化蝶之器。请看――
方法篇 误区规避与自身修炼
梁锡崴
误区一:新瓶装旧酒
代工企业在刚刚进入市场时,往往想的是把原来国际品牌交给他们生产的产品换上自己的牌子直接上市。但他们忽略了一点:在陌生的市场上,他们的公司根本不为人知,他们的品牌初出茅庐,如果产品毫无特色,那么即便价格再低,也难以打开市场。例如2001年,迪比特第一款手机上市,6个月的时间,迪比特投入1.2亿元的广告费用,结果只卖出了2万台手机.大败亏输。
实际上,代工企业是中了外包方早就设下的陷阱:从产品的生命周期来看,不论是电脑、PDA还是手机等产品的代工,每一代都是由欧美巨头定义、研发的新产品,当新产品研发出来后,通常都是由欧美巨头的直属工厂生产,只有当产品由导入期走到成长期、利润降到20%时,才允许代工厂商开始介入,而当产品慢慢成熟、市场成长趋缓、代工毛利下降到5%以下时,欧美巨头企业才会再定义、研发新的产品,这样的模式一再重复。这个在系列产品的生命周期间跨越的游戏,国际大腕们在中国台湾玩了20年。因此当代工企业想转型做OBM时,拿得出手的产品实际上就是市场马上要淘汰的产品,OEM向OBM转型失败率自然也就居高不下了。
可见,追随别人定义的产品做品牌.注定了要受制于人,技术与产品开发能力才是做OBM的坚强基石。美国学者Aaker便建议新兴品牌应该集中全力在质量水平、技术优越性、产品差异特色、顾客服务等方面集中塑造产品特性,以区隔竞争商品,让消费者易于辨识。美国产品发展与管理学会的报告也指出,成功的公司超过50%的销售是来自于新产品,最成功的公司甚至超过60%。因此,成功的新产品开发与商品化是公司生存与成长的根本,也代表着竞争的焦点与竞争优势的潜在来源。而迪比特在2003、2004年间“月销70万台、叫板洋品牌”的辉煌,很大程度上便是依靠研发出了低价、彩屏、带摄像头的新型手机,才能独领。可见.如果老想抄袭别人的产品,忽视研发与创新,那自有品牌之路将会越走越坎坷。
误区二:欲练神功 必先自宫
代工企业将自有品牌与代工两种营运模式放在同一企业组织时,就面临着管理复杂度增加、资源与经营互相冲突等问题。于是很多代工厂商便想当然地喊着“专业化”的口号,如东方不败般“欲练神功,必先白宫”,一刀下去把以前苦心经营的代工业务完全切除。结果自宫完了,神功也始终没练成,落得个鸡飞蛋打的结局。
大霸集团就是在2001年6月逐渐切掉代工业务,而导致股价迅速下跌,2002年初更是跌至谷底,从最高时的164台币跌到不足10台币,股价的暴跌间接导致了迪比特的资金链最终断裂。
而从宏茎、格兰仕、三星等公司的经验来看,做品牌与做OEM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并举可以分享产能、降低成本、分散风险:做品牌能够亲身感受和回馈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市场信息,这将有助于针对市场需求变化做出灵活的产品研发与设计调整;而做代工也可向寻求外包业务的企业发出本公司具备产品研发与制造能力的信号,以便接到更多的代工订单,从而带给代工企业学习、吸收和创新的新机遇。名列2005年台湾十大国际品牌的合勤科技、华硕、明茎电通等高科技企业,其营运模式仍然是维持OBM与代工同步运营。可见欲练神功,未必要自宫。
误区三:只躲明枪 不防暗箭
明枪是发包企业的品牌、研发和技术垄断,暗箭是发包企业的价格战、促销战和渠道战。一般来说,发包企业都不愿意看到代工企业走上OBM之路,为自己树立一个未来的对手,著名跨国公司甚至会通过排他性外包打压潜在竞争对手的品牌化成长,例如IBM便只把低档的笔记本电脑型号交给宏代工,而高档的电脑型号则是由自己的直属工厂生产。迪比特最后败下阵来.直接原因便是发包的跨国公司们有意掀起的价格大战与围追堵截。
对于刚刚进入OBM的企业而言.处理好与发包企业之间微妙的关系,避免受发包跨国公司排挤、打压是企业将要面临的一项挑战。一般情况下,为缓和与外包企业的矛盾,代工企业可以避开“国际大腕”们的目标市场,选择不同的市场定位或是首先进入新兴市场,从而规避矛盾。其实台湾宏、华硕等由OEM转型的电脑品牌大厂,一直致力于在欧洲市场的经营,而不全力冲击北美市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发包方利益的妥协.从而为自己的品牌赢得生存的空间和时间。
建立品牌是,前途光明但又陷阱重重。转型成功的关键是要苦练内功,提升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与学习能力。
自身修炼一:做好定位
正如宏的施振荣所说:“现在是发展品牌的大好时机。但关键问题是,厂商在发展品牌时是否有了真正的品牌思维。”很多企业的通病是以为有了产品、有了商标,就是在做品牌。但其实OBM是个质变的过程,它需要进一步地向整个产业价值链的上下游延伸,将经营触角向上延伸至设计开发,同时也向下连接营销通路,整合整个价值链活动。这需要企业运用更多资源与能力,经营的风险也随之提高。美国学者Grant便认为,公司的资源和能力乃是塑造企业品牌资产价值的原动力,企业首先应彻底了解其资源和能力,才能创造企业品牌优势。
我们应该在企业能力与策略选择矩阵中,选准自己的位置,积累实力,等羽翼丰满之后再考虑品牌问题。
自身修炼二:弥补短板
既然OBM的核心是品牌建设与管理的能力,想做OBM的代工厂商们,不妨对照营销能力架构图,看看自己的营销能力的强项和弱项在哪里:
明了自身营销能力之后,我们就可以扬长避短,弥补自己的短板,这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推进,一是培养自身营销团队,二是与其他企业建立策略联盟,三是购并其他的企业,例如华硕便是三种方式并举:首先采取“技术营销”模式,以自身团队启动“地头蛇”市场(DIY装机市场),而后在1999年与佳能企业、联强国际等通路商建立策略联盟关系,在2003年以31亿元新台币收购为苹果计算机代工笔记本的中坜厂,获得Apple这一客户,提升品牌形象……这一系列组合拳之后,才有了华硕连续三年荣获台湾十大国际品牌第二名、品牌价值8.82亿美元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