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资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矿业资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矿业资源

矿业资源范文1

关键词:矿业遗产;旅游资源;管理体制

一、江西矿业遗产旅游资源概况

江西的矿业开发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的矿业活动,在全国已占有重要地位,江西自商代中期至清代3000年间,矿业逐步得到发展,以唐、宋、明三代最为发达。近代以来尤其是建国后,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江西境内相继发现多种稀有矿产及大型矿区,江西矿业的持续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支撑。然而,随着矿产资源开发殆尽,以矿产资源为主体存在的矿区经济也面临威胁,这对于严重依赖矿产资源为主体的经济区域具有重要的影响。

矿业遗产旅游资源作为一项特殊的旅游资源,其开发的模式和效果尚不明显,从目前现状来看,获取开发资金和国家矿山公园的知名度是矿业遗产旅游迅速成长的重要条件。江西矿业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具备综合性的竞争力,加强宣传力度,扩大宣传效果,通过地方政府的支持和统一包装,综合旅游设施较为全面,市场规模较大的矿业遗产旅游地;

二、旅游开发实施的原则

(一)客源市场导向的选择性发展

客源市场的分析和预测是旅游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旅游开发目标的制定要结合资源的价值和当地实际,合理确定客源市场和客源规模。由于江西省内矿产资源丰富,历史上曾有过大量的是小型矿业地,这些小型矿业地通常位于交通环境差、开发难度大的区域,在矿业开采结束后甚至于缺乏严格的闭矿评估,其本身旅游吸引力较小,与其它地方雷同性较强,难以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应因地制宜,进行环境治理,改造为休闲场所或城市景点等设施供当地居民使用,而不宜大规模旅游开发。

(二)遗产保护与遗产开发并举

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我国珍贵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矿业遗产资源,因此,在开发和经营中应强调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并举,在开发中避免对资源的破坏,同时,通过旅游收入促进遗产保护性资金的长期投入。

三、矿业遗产旅游开发的建设体系

(一)建立矿业旅游开发完善的机构体系和制度体系

江西省内则缺乏对矿山公园的严格审查和评选,缺乏相应的专业研究机构和评选机制。在省内成立统一的的矿业遗产保护、利用协会或政府管理机构,负责境内矿业遗产的普查,矿业遗产名录的制定,制定遗产评价标准,主持矿业遗产申报和国家级、省级矿山的申报工作,并指导其建设,监督其运行等是提升省内矿山公园申报和建设质量的重要内容。无论是从长远考虑完善国家矿山公园和省级矿山公园的管理体系建设,加强矿业遗产保护等内容,还是从当前矿山公园申报、评选和建设上考虑,完整的矿业遗产管理机构都需要尽快建立。

完善的矿业遗产旅游开发制度体系,应包括前期的资源开发资质审查制度、矿业遗产保护管理制度、建设施工方案审查制度和环境质量评价制度,中期的施工质量评价、遗产保护监督制度、资金利用监督制度,以及开发后的经营管理制度、矿业遗产保护责任制度等方面,做到纵向和横向相结合,保证矿业遗产保护和合理的旅游开发。

(二)工程建设和安装设施的安全性

建立严格的安全、质量保证体系是保证矿业遗产资源安全性的重要措施,从技术设计图纸会审、入场人员资格培训、设备设施安全质量检验等方面保证工程安全。每一张设计图纸必须经过严格会审,充分考虑施工安全和旅游开展的安全性,充分考虑较大客流的承载力和活动地的人员流通性等问题;对于每一个进场施工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严格培训,做到每一个上岗人员都是经过培训且考核合格的人员;每一项作业设施、作业工具和使用安装材料必须通过有安全质量保证的厂家购进并经过严格检验;在开发进度上,鼓励矿业遗产地开发的分阶段进行,逐步开发,兼顾资源开发的效率与资源保护,不盲目追求速度。

(三)资金支撑

建立多种资金筹措渠道和提高矿业遗产旅游开发效益,将政府资助和招商引资结合起来,多方面共同支持矿业遗产旅游的开发建设。我国现在矿业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存在以大型矿业企业为主体的旅游开发和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的旅游开发两种旅游开发主体。两种开发方式各有优劣,并且结合开发方式也普遍存在,由于矿业遗产旅游开发尚未成熟,资金筹措困难,在开发中应充分调动各种资金筹措渠道,以企业为主体的旅游开发,应采取以企业为主、政府支持和给予优惠的建设,而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的旅游开发应充分调动企业参与配套设施建设,并享有资源开发收益。同时,通过设立国家矿业旅游开发支持专项资金,或通过成立新的旅游开发公司向社会融资等手段多渠道筹集资金,保障旅游开发项目持续建设的资金支持。

四、矿业遗产旅游的运作体系

(一)建立完善的宣传体系

目前,矿山公园的宣传力度仍有待加强,矿山公园运作中重建设轻宣传、宣传资金投入匮乏等现象普遍存在。典型和普遍的网络推广宣传方式在矿山公园宣传上并未得到有效利用,除黄石、开滦和首云矿山公园等少数矿山公园建有自己的网站外,其它在建或建成矿山公园并未有自己的宣传网站。宣传体系的不完善,严重影响了矿山公园的知名度和经营业绩,也不利于我国矿业文化的塑造和矿业遗产的保护。因此,应鼓励政府和企业等在宣传上进行多方面合作,积极建立多方位的宣传体系,推广宣传江西矿业文化和矿业遗产旅游,通过政府推介会、企业宣传、网站推广和大型主题活动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矿业遗产旅游的宣传工作。

(二)促进矿业遗产旅游的市场细分和推广

矿业遗产的旅游开发是一个同时涉及市场供给和需求的行为,矿业遗产旅游资源的市场推广能否得到社会的响应和支持,不仅要求在建设中技术、工程等方面符合美学原则和遗产保护的原则,更重要的是满足旅游者的各种心理需求。不同游客的心理需求是不同的,通过了解游客的内心需求发掘细分市场是旅游营销中的重要策略。通过进行矿业遗产旅游市场细分,可以将江西省内矿业遗产策划为不同的主题,设计出不同的主题旅游宣传活动。如古矿文化之旅――以瑞昌-高岭-蒙山等古矿为核心的古矿主题宣传,感受近代矿业――以德兴铜矿-萍乡煤矿等为核心的近现代大型矿业开采活动遗迹,我国珍稀矿产地――赣南稀土矿、钨矿等主题。

(三)完善的休闲和娱乐设施建设

与同类规模的旅游地相比较,较多的矿业遗产资源在旅游开发中并不足以形成有优势的旅游吸引力,因此,在经营中,完善的休闲和娱乐设施建设可以使矿业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优势。如国外某些矿业旅游开发中采用在矿底深处进行酒吧经营等独特的方式来吸引游客,鲁尔区中的一个城市奥伯豪森便成功将购物旅游与工业遗产旅游结合起来,在工厂废弃地上新建了大型购物广场,配有咖啡馆、酒吧和美食街、游乐园、多媒体影视中心等,而原来的废气矿坑改造为观光休闲人工湖。这些将矿业旅游开发和娱乐场所经营进行结合,这样既方便了游客,同时也增加了旅游收益,为矿业遗产的保护提供了资金。

(四)建立矿业遗产资源的评价体系

在江西悠久的矿业开采史上,留下众多的矿业开采地,几乎各市境内都有丰富的矿业开采历史。但并不是所有的废弃矿山或矿业遗迹都具有优良的矿业文化和保存价值,也不是所有的矿业遗产都具备良好的开发条件。因此,应根据相应的资源评价体系,建立矿业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的评价体系,在资源普查的基础上对省内矿业遗产资源进行分级,对符合条件的矿业资源注入资金进行旅游开发,限制不具备开发条件的矿业资源进行开发,避免投入资金的浪费和不合理支出。

(五)推进公众参与矿业遗产保护和开发

矿业遗产资源属于公共资源,在旅游开发中应充分征求当地居民意见,尊重当地居民意愿。当地居民是遗产地经营的受益者和直接相关者,遗产的保护效果和长久经营都与当地居民相关,因此应充分调动当地居民积极提出矿业遗产保护和开发的建议,参与相关决策的制定。通过在当地成立遗产保护与开发委员会、定期进行地方调查等手段,监督矿业遗产在开发中的行为和决策,保护公有财产不受到侵犯。同时,以当地公众参与促进旅游开发也可以使当地居民充分了解自身权益和实现信息透明,逐步参与到矿业遗产旅游开发的经营中。

参考文献:

矿业资源范文2

Abstract: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local coal resources integration experience of Yuxian of zhangjiakou, which has some referential value for other local integration work.

关键词:地方煤矿;资源整合;矿业秩序

Key words: local coal mines;resource integration;mining order

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6-0081-02

1 概述

蔚县参与资源整合的矿山企业中有国有成分、集体成分、非国有成分、国有非国有并存、集体非国有并存等现象。“井中井”历史遗留问题严重。受“有水快流”思想的影响,小井林立,环境较差,规模小,布点密,矿业秩序混乱。

2 整合的实施

2.1 政府引导、逐步推进 整合方案依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意见的通知”([2006]第82号)、“关于开滦(集团)蔚州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对蔚县地方煤矿托管、兼并重组工作方案的批复” (河北省人民政府冀政函[2009]65号)、 “关于张家口市地方煤矿兼并重组工作方案的批复” (河北省政府冀政[2011]45号文件)及“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张家口市地方煤矿兼并重组工作方案的批复”(冀政函[2011]220号)等文件作为政策支撑性文件,同时依照政府职能部门确定整合主体,依靠政府引导来保证参与整合的业主利益。整合方案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兼顾业主利益;既逐步向前推进整合工作,又减少社会矛盾。

2.2 确定主体、以优并劣 蔚县煤矿资源兼并重组以开滦集团、冀中能源集团为主体企业,并鼓励外省企业参与地方煤矿兼并重组,旨在控制数量,提高质量。这样形成开滦集团蔚州地煤公司、冀中能源张矿集团、山东肥矿集团三家整合主体,以入股51%或协议收购等方式对地方煤矿进行整合,拟设的矿山企业名称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预核准。

2.3 多方沟通、操作性强 整合方案确定的开拓方式、采矿方法、生产规模、服务年限、矿井投资等均与省国土厅、市国土局、县国土局、整合主体、参与整合各业主进行及时有效沟通,分析其反馈的意见,吸纳其中合理成分。使得方案的可执行性强,整合方案中确定的各主要生产系统、各井口位置及数量容易在下一步工作中容易得到落实。

2.4 分批上报、分步实施 针对煤矿产权成分不一,业主意见相左、整合主体的意向变化、产业政策的完善、关闭名单的变化等一系列的问题,整合工作不能一步到位,经过省煤炭资源整合督导组现场办公会议协调后,采取“分批分步”报批:成熟一批,上报一批;分批审查,分批备案。蔚县人民政府逐级上报,由省国土厅、省安监局等部门组织专家审查,省资源整合小组批准后,由张家口市、蔚县组织实施。

2.5 先关后整、明确规模 对于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由蔚县政府做出关闭决定,吊销证照;对于符合条件的矿井,参与到资源整合。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意见的通知([2006]第82号) “煤矿资源整合后的矿井规模,山西、内蒙古、陕西不得低于300kt/a,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北京、河北、东北及华东地区不得低于150kt/a,西南和中南地区不得低于90kt/a”的规定,整合后的矿井规模单井达到150kt/a/年以上(含),低于该标准的煤炭生产企业必须全部退出市场。设计可采储量在630kt以上(含),剩余服务年限在3年以上(含)。

2.6 系统数量、具体分析 整合后的矿山尽量利用原有工程设施,避免重复建设;经过设计论证确需新建井筒的,严格按照建设项目进行管理。

原则上一个矿井,保留一套生产系统。据蔚县矿区多年开采经验,两矿之间存在断层等地质构造时,瓦斯浓度增高区域主要发生在断层附近及灰岩基底凸起部位。当开采煤层时将灰岩揭穿的地方,尤其是灰岩小溶洞发育时,常涌出大量瓦斯。两矿之间有老空区时,采空区内往往有积水,使得穿越该段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同时可采煤层的T0(可采煤层着火温度降低值,即还原样与氧化样燃点温度之差)为33℃~46℃,属极易自燃的煤层,蔚县矿区的生产煤矿曾有多次煤层自燃现象(如水西煤矿就发生过井下煤层自燃),发火期达6个月,因此区内煤层有自燃倾向,推测老空区可能有火区的存在,内有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对于不适宜保留一套生产系统的矿井,上报安监局,经过论证后,可设两套生产系统。

3 整合的意义

3.1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资源得以最大化利用 对于“井中井”的地方煤矿煤周边或存在火成岩侵入带或存在采空区,使得整合主体的大矿难以穿越。为合理利用资源,把该部分资源配给地方煤矿,利用地方煤矿生产系统开采该区域内资源。地方煤矿不再保留矿权,取消其单独拥有采矿证资格,使其成为大矿的一个独立采区,有效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有证矿山与其它采矿权均没有重叠,与勘查区也不重叠,不存在产权争议,最大限度地避免社会矛盾激化。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工程、设备、设施,通过扩能改造盘活、调动存量资产,提高投入产出效益水平,对国家、企业经济发展有利,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整合后的安全保障程度、回收利用率、经济效益都会大大提高。

整合方案同意参与整合的矿山对周边零星边角煤炭资源的扩界申请和扩深申请。按照12部委“国土资发[2009]141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办字[2010]9号”《关于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的实施意见》“被整合矿业权周边的零星边角资源,不宜新设矿业权的深部资源可按计划以协议方式出让给整合主体”的精神,有偿协议方式出让给整合主体,使得资源得以最大化利用。

3.2 矿山数量明显减少,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 整合前煤矿有64家,整合后最终关闭19家、保留30家、调整11家(待申领新的采矿许可证煤矿),使得整合后矿山数量明显减少。对于纳入资源整合范围的关闭矿井,均有省(市、县)国土部门、煤炭管理部门的关井文件作为政策性支撑文件。

河北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大小煤矿关闭力度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决定》提出,全省所有煤矿单井(独立生产系统)生产能力达到150kt/a(含),煤矿数量控制在200处左右。整合前生产能力为15950kt/a,整合后生产能力为16640kt/a,增加4.3%。同时整合后保有地质储量增加131.85%,可采储量增加130.80%。本次整合工作效果显著,资源整合为治理蔚县煤田多年来的规模小,布点密,矿业秩序混乱带来契机,并为提升矿井上规模,上档次,正规化开采,充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防止彼此越界开采,确保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创造了条件。

3.3 安全状况大大改观 本着“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纳税、确保安全、提高产能”的原则,通过分析矿区地质构造、煤层赋存条件、井下采空区分布、已有巷道布局、剩余资源情况等情况,方案中为了确保矿山安全,提出如下措施:采空区、积水、积气等情况要在恢复生产之前查明,并做好采空区处理工作,从而为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编制提供资料依据;整合后矿山重新编制开采设计,按设计施工,做好安全生产前的验收工作。矿井提升、运输、排水、通风、供电等系统按照相关规定要求进行整改。为确保矿山之间边界安全,方案提出留设40m隔离带,办证前须与邻矿签订维护边界安全协议,从根本上解决越界开采问题。

4 结论

整合方案对于淘汰地方煤矿落后产能、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产业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具有积极指导意义,方案经批准后按照国土资源部统一要求,纳入“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实现矿业的信息化管理,促进管理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全面提高矿业管理和监督的科技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军,曹代勇,张路锁,杨森丛.河北省煤炭资源安全保障战略研究[M].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11.

矿业资源范文3

资源环境复合系统由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子系统(SMRSC)、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子系统(SESC)和城市发展消耗水平子系统(SCDUL)构成,该复合系统表现出较强的开发性、非线性和自组织性特征。

(1)矿产资源保障能力。该能力是矿业城市实现经济发展的基础,为城市发展特别是城市资源产业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由城市发展所需的矿产资源禀赋状况(SMR)和资源供应状况(SRS)所反映。矿产资源禀赋反映的是地区可供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储备规模和质量条件;资源供应反映的是地区将资源转化为工业发展所需矿产品的能力和水平。

(2)生态环境支撑能力。该能力是矿业城市实现经济发展的条件,为城市发展提供环境容量支撑。生态环境支撑能力由环境质量状况(SEQ)和环境治理状况(SEI)所反映。环境质量反映的是地区生态环境支撑城市发展的容量潜力;环境治理反映的是地区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投入力度,客观上体现了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可能速度和水平。

(3)城市发展消耗水平。它反映的是矿业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地区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消耗和依赖程度,由城市发展压力状况(SDG)和城市经济发展消耗状况(SEU)所反映。城市发展压力反映的是城市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对地区资源与环境的需求程度;城市经济发展消耗体现的是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水平。矿业城市的发展过程实质上就是城市发展消耗水平子系统、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子系统、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子系统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不断发展演化的过程(见图1.矿业城市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复合系统中3个子系统的内部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各子系统之间也同样具有相互促进和制约的复杂耦合关系。

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子系统是矿业城市发展消耗水平子系统的“源系统”,解决了城市发展消耗水平子系统长期持续发展和短期稳定运行的资源保障问题。资源禀赋状况的改善为城市经济长期持续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源储备;资源供应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城市经济的稳定运行提供了现实的初级矿产品,满足了城市发展对矿产品的直接需求。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子系统是矿业城市发展消耗水平子系统的“汇系统”,该子系统接纳和处理城市经济运行的“三废”排放,并运用自身的净化和治理功能,为城市发展提供一定的生态容量和空间。

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能够使城市的经济和社会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同时会增强对矿产资源勘查、矿产品生产、环境治理的投入力度,进而能够提升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子系统和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子系统对城市发展消耗水平子系统的保障和支撑能力,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良性协调运行,强化矿业城市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复合大系统协调运行的能力和水平。反之,矿业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地区矿产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式利用,大规模地进行“三废”排放和环境破坏,突破地区生态环境容量阈值,就会造成地区矿产资源的匮乏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从而导致城市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复合系统出现恶性循环甚至崩溃。因此,矿业城市的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复合大系统中的各子系统之间、各子系统内部构成要素之间的复杂耦合关系,具有交互胁迫、相互依存的客观特征,它们共同刻画了矿业城市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复合系统的发展趋势和演化态势。

研究样本与研究方法

1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河北省唐山市是一座依托煤炭、铁矿石、非金属建材类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具有100多年历史的沿海矿业城市。经过长期发展,唐山已形成以“铁矿及冶金辅料矿产开采加工钢铁冶炼及加工机械制造”的铁矿资源产业链,“煤炭开采和洗选煤电、炼焦、煤化工等”的煤炭资源产业链,“水泥灰岩、石英砂岩、陶瓷土等资源开采加工水泥、陶瓷、玻璃及石材”的建材类矿产资源产业链为主体的资源型产业集群和产业链集群,它们构成了该市工业经济的主体。1998—2010年期间,唐山的GDP从781.16×108元增至4469.08×108元,工业总产值从471.92×108元增至2427.40×108元,年均增长率为34.5%,其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本文所用数据来源于1999—2011年《唐山统计年鉴》以及各年的“唐山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

依据矿业城市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复合系统的构成特征,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本文构建如表1所示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了统一各指标的量纲、缩小指标间的数量级差异,通过极差标准化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如下:式(1)中:x′ij为某指标的标准化值;xij为某指标的原始值;xi.max为指标最大值;xi.min为指标最小值。

将专家评议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确定准则层及指标层的各项指标权重值(见表1)。在明确矿业城市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复合系统中不同层次要素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建立矿业城市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复合系统协调性的评价模型。

评价结果分析

1城市系统要素演变规律分析

1998—2010年唐山市的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及城市发展消耗水平总体上均呈波动上升态势。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从1998年的0.3765上升到2010年的0.7243。其中,1998—2006年为稳定提升时期,2006年达到0.4225,2007年开始下降,2008年达到最低(0.3217),随后又快速上升。生态环境支撑能力总体上也呈上升趋势,从1998年的0.2627上升到2010年的0.7553。其中,1998—2003年为持续提升期,2003年达到0.6211,2004年明显下降(0.4463),之后又呈持续增长态势。城市发展消耗水平除在个别年份(2001年、2004年、2007年、2009年)出现小幅下降外,总体上呈不断增长态势,由1998年的0.1642上升到2010年的0.6904(见图2)。

2城市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协调性分析

协调性是矿业城市经济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表征,是反映矿业城市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复合系统各构成要素之间协调性状况的综合性指标。唐山市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性主要由城市经济发展消耗水平子系统与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子系统、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子系统之间的耦合与胁迫状况所反映。通过对1998—2010年唐山市三个子系统的演变轨迹进行拟合,得到城市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子系统、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子系统和城市发展消耗水平子系统的演化状态模型(A、B、C),据此计算3个子系统的演化速度(VA、VB、VC)和协调程度。

(1)1998—2010年唐山市3个子系统的演化速度表现出非同步性(见图3)。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子系统(VA)的演化速度呈持续增长趋势,从1998年的0.01137上升到2010年的0.02949;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子系统(VB)的演化速度则表现为先降后升,从1998年的0.1897下降为2005年的-0.0322,之后又快速提升,于2010年达到0.1879;城市发展消耗水平子系统(VC)的演化速度呈持续下降趋势,从1998年的0.1043下降到2010年的0.03476,年均下降速度为0.53%。1998—2010年唐山市的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子系统表现出持续增长态势,城市发展消耗水平子系统呈不断下降趋势。然而,由于城市发展消耗水平的起点较高,因此虽然近十多年来消耗水平在不断下降,但其绝对消耗速度仍高于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子系统的增长速度。两者在2010年的演化速度基本接近,预期未来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将出现高于城市发展消耗水平的良好态势。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子系统与城市发展消耗水平子系统的关系有一个明显的转变过程:2004年之前,片面强调城市经济发展,特别是资源产业快速发展,客观上造成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2004年以后,城市经济发展开始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配置,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

(2)1998—2010年唐山市的城市发展消耗水平子系统与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子系统的协调性呈稳步提升态势,城市发展消耗水平子系统与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子系统的协调性则呈近U型的变化特征(见图4)。城市发展消耗水平子系统与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子系统的协调度由1998年的1.14提高2010年1.82,年均增长速度为5.2%;而城市发展消耗水平子系统与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子系统的协调度先由1998年的3.47下降为2004年的0.77,年均下降速度为38.6%,之后快速增长,于2010年达到9.30,年均增长速度达142.17%,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大幅度提升。

唐山市作为传统的矿业城市,多年来一直延续着以资源产业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造成其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不足、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近年来,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唐山市的资源产业链不断向纵深方向延伸,城市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也发生了明显改变,城市发展消耗水平子系统与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子系统、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子系统之间呈现出协调发展的演变趋势。

结论

(1)1998—2010年唐山市的城市发展消耗水平、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和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均呈波动性增长态势,但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和生态环境支撑能力的增幅总体上低于城市发展消耗水平。这说明唐山的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与城市经济发展消耗的需求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2)1998—2010年唐山市呈现出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子系统和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子系统的演化速度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子系统2004年之前为下降)、城市发展消耗水平子系统的演化速度持续下降的良好态势。这说明唐山市在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的效果得到初步体现。

矿业资源范文4

关键词:江西矿业遗产;旅游;开发路径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6-0254-02

一、江西矿业遗产分布情况

江西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矿床分布广泛。在目前已知的150多种矿产中,江西就有140多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有84种,有37种居全国前6位,33种居全国前五位,21种居全国前3位,黄金等11种居全国首位。黑色金属有铁、锰、钛、钒等四种;有色和贵金属有铜、铅、锌、金、银等13种,稀有、稀土有铌、钽等29种,在全国占有明显的优势,江西已建成亚洲最大的铜矿和全国最大的铜冶炼基地。大理石、高岭土、花岗石、石英砂、硫、磷等非金属矿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具有突出优势的矿产是有色金属、贵重金属、稀有金属、稀土金属和放射性矿产,特别是铜、钨、铀、钽铌、稀土被誉为“五朵金花”。

长期以来所从事的矿业开采活动也为江西留下了大量的矿业遗产,这些矿业遗产有些是开发殆尽并已经闭矿的大型矿山,有些是历史上有过大规模开采痕迹的矿业开采地,还有一些依然正在进行的大型矿业开采地。总体上,江西矿业遗产资源呈现为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可开发价值高,大型矿产地与典型矿产地并存的状况。

近年来已有三家国家级矿山公园获批,分别是景德镇高岭国家矿山公园(第一批)、德兴国家矿山公园(第二批)和安源国家矿山公园(第二批),这些矿山公园也是省内有突出矿业特色和旅游开发价值的矿业遗产地。除已经被评为国家矿山公园并开始建设的几处矿业遗产资源外,江西还有相当大一部分有较大开发价值的矿业遗产资源,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蒙山古银矿、瑞昌铜岭铜矿、大余西华山钨矿和于都山钨矿山等。蒙山银矿至少在元代就采取了“采矿—炼银—铸锭”一条龙流水作业法,开创了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矿山联合企业先河。瑞昌铜岭铜矿开采遗址是中国已知最早的采铜遗址之一宜春钽铌矿矿区是一个含钽、铌、锂、铍、铷、铯多种稀有金属超大型矿床,也是中国重要的稀有稀土分散元素矿产资源基地。

二、江西矿业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江西省也面临严重的矿产资源危机,主要表现在矿产枯竭和废弃矿山环境治理。据统计,全省11个重点钨矿山已进入资源枯竭或严重危机程度,在未来其他有关矿产资源也将出现短缺状况。另外,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相继关闭的矿山环境治理和后续产业转型也将成为资源难题。根据江西省关于调整矿山开采结构和数量中的调整目标,到2011—2015年,全省矿山数量在2010年基础上减少1/5,矿山总数减少到4 100个左右。所关闭这些矿山有些是小型矿山,可依据建立大型矿山、关闭小型矿山的调整结构而关闭,还有一些是开采殆尽的大型矿山,这些矿山关闭后的环境治理和后续利用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

在矿山环境整治中,国土资源厅将关闭矿山分为宜“建”、宜“农”、宜“林”、宜“园”和宜“景”等类型。由于较多大型矿山在开采过程中,造成严重的地质问题,宜“农”、“林”难度较大,而将其合理改造则将节省成本并促进相关产业开发。因此,建立合理的矿山公园研究和利用机制将有利于改善当地经济结构和产业转型,促进江西废弃矿山的治理。

三、江西矿业遗产旅游资源的分类整合

1.古矿文化旅游资源型。古代矿业遗产代表了当时人们先进的采矿技术和工艺,为研究中国古代矿业开采史和当时人们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形态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来源。开发古矿文化旅游资源,修复或重建古代矿业城镇,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了解古代矿业开采文化,体验古代人们的采矿生活,对中国古矿的保护和增加人们对古代文化的理解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江西有着漫长的矿业开采历史,且境内完好保存着较多此类旅游资源,如高岭古矿、德兴银矿、金山金矿、蒙山银矿和铜岭铜矿等。

2.大型矿山旅游资源型。大型矿业开采主要是指始于近现代工业化大规模开采时期的矿山开采,由于大型设备的使用,可以深入地下对矿山进行开采,这些大型工具和开矿遗迹,以及开矿后留下的地貌景观,深刻地说明了人类改造大自然的力量,让人们真切感受到工业化的力量。这类矿业旅游资源历史年代较短,文化底蕴较浅,但代表了中国近现代大型工业化的历史和中华民族自力更生开创自己的现代化工业的精神,并且大型矿区对当地地貌景观的改造也给人们以极大的震撼。萍乡煤矿、德兴铜矿等属于此类旅游资源。

3.典型矿产旅游资源型。典型矿产是指那些在全国甚至世界上独一无二或有重要影响的矿产资源,如江西稀土矿、钽铌矿等这些矿产资源对研究矿产地质和保证中国矿产资源安全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矿产资源展等活动可以使人们深入了解这些资源,吸引人们对江西矿产资源的关注,扩大江西矿产资源的影响力。

4.矿山地质风光旅游资源型。有些矿业资源分布在风景秀丽的山脉,同周边景色融为一体,矿业遗产资源构成整个风景区景观的一部分,风景秀丽的山脉本身便具有无限的魅力,可以吸引众多的游客。通过这类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仅使人们放松身心在大自然中感受自然的气息,同时增加人们对矿产资源知识的了解,寓教于乐,可以创造更为丰富的旅游活动,如赣南钨矿(大吉山、山等)。

四、江西矿业遗产旅游资源开发路径

1.赣北古矿文化旅游区。赣北地区是中国长江中下游流域和鄱阳湖流域重要文化发源地,在历史上曾是中国重要经济文化中心,这里分布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古代矿业开采也十分发达。景德镇高岭、瑞昌铜岭等古矿都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这些古矿开采工艺和技术都代表了当时中国古代矿业开采的最高水平,因此,旅游资源价值较高,同时,由于该区域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多属于资源产品共生型,较小投资便可取得较大收益。这一区域矿业遗产旅游资源开发中应强调资源的保护,积极开展世界遗产的申报,在开发中注重资源之间的互补性,突出文化内涵和文化之间的关联性,围绕“古代矿业文化”为核心打造了一批重要旅游项目。在开发资金上,应对此类遗产地重点支持,重点保护,积极促进矿业文化城镇的建设。在旅游规划上,尽量做到交通的便利和资源的集中发展,减少游客交通成本的消耗。在旅游活动上,开展集参观、娱乐休闲、体验等多种旅游活动。地方政府积极配合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并协助开展宣传,通过举办大型主题活动、研讨会等方式扩大影响力,打造以古矿文化为核心的具有特色的矿业遗产旅游地,并逐渐打造成为综合性、大区域和在全国范围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接待地。

2.赣南矿山风光旅游区。赣南矿山多数属于国家重要金属资源分布地区,是中国钨矿和锌矿的重要分布区域,相对于赣北地区,赣南区域多山脉,风光秀丽,且矿业遗产资源与风景区中其他旅游资源容易形成良好结合;但交通不便是其明显的劣势,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因此这一区域也较少有较大的经济中心,客观上造成了旅游客源市场开拓的困难。整体上看,这个区域矿业遗产整体状况是资源禀赋良好、开发难度大,地理位置偏僻、远离客源市场,相对于赣北古矿文化旅游区,这一区域矿业遗产旅游资源在旅游开发中属于资源产品提升型。这一区域矿业遗产资源在短距离范围内缺少较大客源市场,远距离旅游客源市场吸引力较弱,在长期发展规划上缺乏明显优势,但由于资源禀赋较好,开发潜力较大,同时旅游开发也有助于当地经济条件的改善。

3.大型矿业开采地旅游区。萍乡煤矿、德行铜矿等大型矿业开采地多是近现代以来采用大型机械设备进行开采的区域,一方面,长久以来的矿业开采活动对当地的地表地貌产生严重破坏,矿山环境问题严重,将其开发为旅游景观可以节省环境治理费用;另一方面,这些矿业开采需求人力物力巨大,矿业开采后交通环境也得以改善,往往是矿业城市形成的重要基础,矿业文化成为当地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这些废弃矿山改造成为人文景观也符合城市文化保存的重要方式。

4.国家级矿业博物馆。国家级矿业博物馆是综合展示当地矿业开采史、矿产地质和矿业文化等资料的场所。通过结合江西省内丰富的矿业遗产资源和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优势,在南昌、赣州等主要城市建设矿业博物馆,用于展示江西矿业开采史、江西矿产地质等史料,是向游人宣传江西矿业文化,扩大江西矿业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和矿业遗产保护开发方法。

五、总结

江西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矿业遗址分布广泛,对这些矿业遗产进行旅游开发不仅可以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保留这些珍贵的矿业遗产,而且可以实现资源枯竭型城镇的经济转型,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当然,如何合理地进行旅游开发,还有待对市场作进一步的分析。

参考文献:

[1] 谢欣.重庆矿业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2] 鲍捷,陆林.矿业遗产旅游发展研究——兼论安徽铜陵矿业遗产旅游[J].经济地理,2009,(7).

矿业资源范文5

关键词:产业规划,可持续发展 ,协调建设

Abstract: China resources city industrial planning of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the necessary and urgent. Resources should be how to formulate industry town planning, in case with the exhaustion of the resources and decline, is related to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even the whole country key problems of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Keywords: industry plann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ordinated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资源型城市或城镇随资源的开发而兴起,由于资源种类的不同,可分为石油工业城市、矿业城市、森林工业城市等多种类型。这些城镇由于其兴起条件和背景不同,规划建设有其鲜明的个性,“点多、线长、面广”往往是资源型城市或城镇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很容易造成缺少现代化城市应有的聚集效应,在形成城市精神生活氛围和城市设施建设与合理利用方面有很一定的难度。

资源型城市在我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此类城镇应如何制订产业规划,以防随资源的枯竭而衰落,是关系区域发展乃至全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问题。

1 资源型城市产业规划的必要性

资源型城市是伴随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而兴起,并以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由于资源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发展规律的作用,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

目前我国的资源型城市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非常严峻,主要表现为资源递减与产业经济的增长需求之间的矛盾、产业结构单一与综合经济发展的矛盾、市场化因素先天不足与发展市场经济的矛盾、以矿山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封闭与对外开放的矛盾、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恶化与城市人居环境改善的矛盾、职工下岗失业增加群众生活困难与社会稳定的矛盾等。对这些城市和地区积极实施产业规划和结构调整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2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特点

资源型城市大多依资源而建,位于内陆、边远地区,区位条件差,因而缺乏一般城市的开放性,经济体系处于封闭状态,城市其他社会服务功能紧紧依附于主导资源产业,使得城市的自我发展能力有限。资源型城市兴起于地方资源的开采、开发,其主导产业、支柱性产业较为单一,城市的经济发展对资源产业的发展依存度较大,这必然导致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不平衡。

资源的开发、开采一般都由有实力的大型企业承揽,几个巨型企业的建立支撑起整个城市的经济框架,而服务业、手工业和中小企业却得不到充分发展。资源企业吸纳了城市中的大部分劳动力就业,这又导致了人力资源结构的单一,劳动力的技术、技能停留在较低层次,择业范围狭窄。世界上许多资源型城市都存在这种经济结构失衡问题,高附加值生产部门的缺乏和初级加工工业众多是资源型城市的共同特性。

3 资源型城市的产业优化与可持续发展

3.1 政府在产业优化中的重要作用

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的成长,既取决于经济资源禀赋和现有的经济条件,也取决于适宜的产业政策。要实现经济的发展,并使产业结构成长摆脱资源短缺的束缚,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是难以实现的,政府的力量也很重要。应由政府来规划产业结构,实现高效益的产业结构目标,确定带动整个经济起飞的“战略产业”,并通过政府的经济计划、经济立法和经济措施,扶持“战略产业”的起飞,诱导经济按既定的目标发展。

3.2 多元化的发展战略

资源型城市凭借丰富的资源可以高速度地奠定城市发展基础,并实现初期的资本积累。为了避免城市随资源枯竭而衰落,应实施多元化的发展战略。首先要实现资源产业的有序适度开发和集约经营,促进支柱产业稳步发展。其次要适当延长资源产业的产业链,发展资源的深加工,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附加价值。同时鼓励其他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3 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型城市所衍生的灾害与严重恶化的生态环境影响久远。长期过度和非科学开采会破坏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形成的原始地层结构,致使水、气循环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产生了一系列资源型城市所特有的灾害,如大面积沉陷区变形、开裂及塌陷,水系变化及水质污染,大气环境恶化及爆炸,大型露天煤矿闭坑后灾害及矿井关闭后的矿震灾害等。这些灾害发生频繁,后果严重,极大制约了资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人民生活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经济规划中要考虑废矿的填充和大气环境治理等问题,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把经济发展、结构调整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

4资源型新城规划和搬迁建议

4.1 资源型城市一定条件下考虑城市搬迁或环保搬迁

4.1.1 城市搬迁

资源型城市在两种情况之一出现时可以考虑城市搬迁:

(1)资源枯竭,并且在原城市内找不到合适的接续产业;

(2)环境恶化,难以在短时间内治理恢复或者治理恢复成本过大。

城市搬迁需要注意的2个问题:

(1)考虑可以接受的搬迁成本。资源枯竭型城市本来财政就十分困难,国家也不可能拿出许多钱来支持搬迁,而搬迁需要巨额资金,所以轻易勿搬迁。

(2)通过化整为零,分散原城市不宜生存的居住环境,城市和职工生活基地各奔东西,背道而驰,会降低城市的消费能力和减少就业岗位,既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也不利于提高社会效益。

4.1.2 环保搬迁

资源枯竭型城市,因历史欠账多、产业布局不合理、工业严重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经济发展、就业、环保和社会保障等压力集中在一起,交织成一个高难度的“问题复合体”。长期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污染超出环境承载能力,经济社会再发展已没有容量和空间,此时应考虑环保搬迁,就是通过城市环境容量和质量的改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采取相关措施,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4.2 资源型新城规划建议

4.2.1 产业结构影响之下的城市布局建设

城市布局与建设受到城市产业发展及城市建设政策的影响,以资源开采为主的产业结构使资源型城市布局呈现过于分散的特征,并对城市建设造成很大因难,城市布局迫切需要进一步更新和优化组合。一方面要克服过于分散的城市布局造成了聚集效益较差;另一方面城镇体系建设要形成具有强大吸引力与辐射力的地域中心,综合经济发展形成必要的优化组合空间。

4.2.2 资源新城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建设

根据生态学家理斯提出的“生态脚印”理论,任何一个城市的“承载能力”是一定的,城市的发展必须在它的“承载能力”范围内形成良性循环,才能达到发展的可持续性。

资源开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在生产和生活分区不十分明确的城市,因为在资源型城市中,工业生产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较大,工业用地在城市中若得不到合理规划,长远安排,所造成的空气、水质等方面污染必然严重影响城市环境质量,从而对资源型城市的未来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据此资源新城与环境之间一定保持协调建设。

4.2.3 不可急速城镇化

急速城镇化表现为人口城镇化率虚高;空间上建设布局出现无序乃至失控。耕地、水资源等重要资源过度消耗,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出现了巨大浪费。有资源的地方可以设企业,但不一定要建城市。资源新城规划建设,一定考虑到城市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及外部宏观经济形势所提供的可能性;不可对城镇空间的盲目扩张和蔓延式发展;更不能不考虑人与其生存条件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在作城市发展规划和确定用地规模时,一定要考虑后代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总之,资源型城市通过调整城市规划,对旧城改造、新城布局、城市搬迁、环保搬迁等,目的就是形成规模结构适宜、空间布局合理、分工联系密切、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结构框架和人、城、自然协调共处的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张秀生,陈先勇;中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2.

【2】王大悟;科学发展观与旅游可持续发展[J];旅游科学;2005.01.

【3】刘云刚;大庆市资源型产业结构转型对策研究[J];经济地理;2000.05.

【4】孙淼,丁四保;我国资源型城市衰退的体制原因分析[J];经济地理;2005.02.

矿业资源范文6

中国企业海外矿产资源投资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快速增长。近年来,随着大宗原材料商品价格的周期性回落,矿业投资进入寒冬时期。中国企业海外矿产资源投资的成败与其发展历程和投资模式紧密相关。本文研究了中国海外矿产资源投资的主要模式,并通过对比分析总结了中国企业海外矿产资源投资模式的经验与教训。结合世界经济的发展,本文认为一些具备中国特色的矿产资源投资模式将难以为继,而并购将成为下一个矿产资源投资周期的主要投资模式。中国政府有必要加大海外投资的立法保护与支持,中国企业也必须加强海外投资业务能力和国际化管理团队建设。

关键词

海外投资;矿产资源投资模式;并购

由于全球矿产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天然禀赋,中国一些重要的矿产资源严重缺乏,是世界矿产品最大消费国,各种矿产品对外依存度极高。据国家发改委预测,到2020年,我国重要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可供储量的保障程度如下:铁矿石为35%、铜为27.4%、铝土矿为27.1%、铅为33.7%、锌为38.2%、金为8.1%。直接投资相对于国际贸易获取各种矿产资源,对于增强一国长期能源和资源安全性,具有更高的可靠性。从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及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来看,对国际战略性能源和资源的进口依赖还将进一步增强。因此,中国企业有必要对过去的海外矿产资源投资进行总结,分析海外矿产资源投资模式,在下一个投资周期中选择最佳的投资模式。

一、中国企业海外矿产资源投资的模式

中国海外矿产资源投资按资金、技术、管理可划分为以资金为主的合资开发、购买产能和股权并购模式;以技术为主的风险勘探模式;以管理为主的租赁经营和工程换资源模式;资金、技术和管理“三位一体”的综合开发模式。因企业的战略定位、核心竞争能力、资金实力、知识人才储备、技术实力、对外投资经验和偏好等方面不同,其选择的项目种类、目标国、投资额大小等会有所不同。企业的主业不同,对外矿业投资的能力也各有擅长,企业一般会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和目标国家的矿业政策选择适合自身的投资模式。五矿、中钢等矿产外贸型央企因主营业务在海外从事矿产贸易,精通商务,投资起步较早,采用收购、并购和购买产能投资模式比较多。因缺乏懂生产技术的管理人才,一般不参与生产运营管理,获得的海外矿产资源销售国内。中冶、中国有色等矿山基建型央企因业务的相关拓展,逐渐参与到海外矿业投资。早期采用工程换资源模式,获得基础承包工程。后因矿产资源投资利润的吸引,也将矿业投资生产运营作为主体。鞍钢、武钢、宝钢、中铝等生产型央企因生产成本受制于资源价格控制,急需国外矿产资源用于生产,降低成本,到铁矿、铜矿资源丰富国家投资,以期获得稳定的资源保障。中铁、中水等基建工程承包型央企,需要开拓国际市场,又有将企业经营业务拓展到矿产资源开发的欲望,在工程垫资过程中采用了工程换矿产资源和项目换矿产资源的投资模式。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是中国的政策性银行,有雄厚的资金以及中国政府的支持,采用贷款换矿产资源模式发放贷款,通过抵押资源降低风险和回收贷款资金,不参与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只管控资金。地方国有企业如华东有色地勘局等在长期对外地质勘探服务过程中,积累了资金和人才技术,具有了海外矿业投资的能力。采用风险勘探模式在国外申请矿权,取得矿权后转卖,参与投资建设生产运营少。兖矿、金川集团等生产经营企业因国内资源消耗过快,发展受限,需要国外资源弥补,采用股权并购、合资开发等模式获取矿产资源后自己生产运营。紫金矿业等上市企业融到大量资金,在投资海外矿产资源模式上采用了股权并购、风险勘探等模式。紫金矿业从做地勘起家,后来生产与运营金铜矿,具备了资金、技术和生产管理能力。民营企业因资本小,融资比较困难,生产经营决策比较灵活,往往成为对外矿业投资的先锋,以小博大,在获取矿权和项目方面有优势。但缺乏资金,习惯将项目转手。国有企业因资产庞大,有国家信誉和资金支持,偏好重大投资,采用股权资产并购较多。以基金为代表的金融机构越来越多地单独或联合参与到海外矿产资源投资中,投资模式以并购为主,获得一定股权,谋求投资收益,不以控制资源和企业经营为目的。中国企业开展海外资源投资主要是为了保证资源的稳定供应,由于我国矿业领域的骨干企业主要是大中型国有企业,因此它们成为海外资源投资的主力。经过多年的发展,很多国有企业已经实现混合经营,既从事生产也从事贸易,或以工程建设为主业、矿业为辅业,多种经营。同时跨行业企业取代矿山企业成为对外矿业投资主力。中国企业投资海外矿业,实质是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与竞争,需要具备资金、技术、生产管理的实力,才能在海外矿业投资中获得成功。中国企业海外矿业投资需要结合自身的优势,根据投资项目具体情况和目标国国情选择合适的投资模式。

二、企业海外矿产资源投资模式的比较

(一)工程换资源模式

工程换资源模式即通过EPC模式承建工程,以工程款换取矿产资源股权比例,并获得后期生产经营权与产品包销权,从而获得矿产资源稳定供应与良好经济效益。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公司与蒙古国合作开发的图木尔廷敖包锌矿就是中国企业采取“工程换资源”模式开展境外资源合作的成功案例。1998年,中色股份与蒙方合资成立鑫都矿业公司,并获得了蒙古图木尔廷敖包锌矿的开发权。2005年,图木尔廷敖包锌矿正式投产,该项目总投资3.5亿元人民币,其中2亿元优惠贷款由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其余1.5亿元由中色股份出资,锌矿股份比例为还贷期间中色股份占51%,蒙方占49%,贷款还清后各占50%,图木尔廷敖包锌矿运行良好,当年投产当年盈利,为企业和蒙古国当地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缓解了国内锌精矿供不应求的矛盾,成为中蒙合作的典范工程。

(二)“安哥拉”模式

2004年3月,中国进出口银行抓住安哥拉石油资源丰富、战后重建发展前景良好等特点,与安哥拉财政部签署了20亿美元的贷款协议,将贷款全部用于中国企业在安哥拉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中国产品出口。安哥拉政府与中国石油企业签署长期石油供应协议,以对华原油出口收入作为贷款担保。是在传统的“信贷与工程”基础上,加入了“石油”担保和还款机制,是一种“石油、信贷、工程一揽子合作”的方式。中国企业推动“安哥拉模式”投资后,安哥拉一跃成为非洲增长最快的五个国家之一。中国企业也获得了石油资源和良好的经济效益。这种投资模式以银行为主体,贷款给矿产资源国,以资源抵押担保还款。该模式以国家资源战略为导向,金融支持力度大、收效快,在安哥拉等多个资源丰富的国家推广应用取得良好效果。“安哥拉模式”是以制度为依托,以国家权力为保障而形成的规范性契约类合作模式,是基于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需求,在政府政策支持和影响下,以企业行为为主体的平等互利的新型经贸合作模式。对于我国来说,“安哥拉模式”的实施加强了我国与安哥拉的经济合作,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由中国企业竞标承包,在促使我国建筑承包企业“走出去”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促进了石油的进口,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方贷款安全和能源安全的问题,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安哥拉来说,“安哥拉模式”加快了安哥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为当地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安哥拉模式”成为中非投资合作的典范,此后“安哥拉模式”被推广到刚果(金)、几内亚等资源丰富国家。

(三)刚果(金)项目换资源模式

矿产资源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是中国对非洲矿业投资的最大特点。经过多年的探索,开创了多种对非投资合作模式,其中“资源—信贷—项目”合作模式是中国在非洲的首创。在大型基础设施和资源勘探项目中,中方出资开发,合作方以某种资源和投资权益作为担保,或将资源或项目的部分收益直接用于偿还贷款。2007年,为了解决国家基础设施重建和资金严重短缺的矛盾,并且减轻巨额外债,刚果(金)政府提出了“资源财政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即“资源换项目”政策。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与刚果民主共和国政府成立合资公司华刚矿业,以“项目换资源”模式投资开发铜钴矿资源项目及建设刚果(金)基础设施项目,用基础设施换资源。刚果(金)项目由铜钴矿资源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组成,其中SICOMINES铜钴矿资源项目是刚果(金)综合发展项目的核心和基础。基础设施项目由公路、医院、学校、铁路等组成。“项目换资源”海外投资战略的背后推手是中国进出口银行,它促进了中刚双方项目合作,并为中刚的项目进行了融资。“项目换资源”战略不仅仅是中方的海外矿业投资模式,也是从事基础设施建设的中方施工企业和具有丰富资源并希望改善本国基础设施国家的融资模式。刚果(金)出现的“资源换项目”或“项目换资源”被认为是“安哥拉”模式在刚果(金)的推广。“项目换资源”模式不同于“安哥拉”模式,其区别在于中刚成立了合资公司作为融资、还贷、生产运营的主体。中国进出口银行贷款给中国中铁和中水,中铁和中水负责融资给合资公司华刚矿业。中国铜、钴矿产资源严重缺乏,建立我国未来二十年以上的长期稳定的铜、钴资源海外供应基地,对我国的资源战略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我国一批大型工程建设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具有国际领先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在国际工程承包和海外矿产资源开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刚果(金)的“资源换项目”政策为这些企业“走出去”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中国企业可以开发优质、宝贵的铜、钴资源,又能以便捷的方式获得国际工程业务。

(四)并购模式

并购模式,即通过资本市场或者协议方式购买境外目标公司,实现中国企业与境外矿产资源企业合作的战略。并购成为企业在竞争中迅速获得优势及互补资源,从而提高自身经营能力的重要手段。中国海外矿产资源并购主要是为了保证资源的稳定供应,并购主体多为大型国有企业,以纵向并购为主,并购手段日趋多元化,常见的并购模式有股权并购和资产并购两种方式。大部分海外资源型企业采取股权并购模式。股权并购模式尤其是参股式并购,其政治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较小,审批手续较简单。并购支付方式有现金支付、股票交换、混合支付等方式。中国企业海外矿产资源并购普遍采用现金收购的方式,很少采用股票交换、混合支付或其他方式。中国海外资源并购著名案例是中国铝业公司2008年投入近140.5亿美元成功购入全球矿业巨头力拓9.3%的股份,以及2009年准备以195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力拓集团部分股权,第二次并购因澳大利亚政府的干预使得力拓向中铝集团支付1.95亿美元违约金而宣告协议失效。中铝第一次并购力拓成功的原因是携手美铝,商业性强,并借助美铝的并购谈判公关能力,工作保密,突然袭击。中铝并购成功后被炒的沸沸扬扬。由于并购时机选择在力拓股票高价位,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力拓股票下挫,中铝并购出现浮亏。2009年中铝意图趁力拓股票低价位时再并购。由于中铝单独并购,中国政府的政治背景引起澳大利亚政府的猜忌,导致并购因政治因素失败。同时也暴露了中铝的并购谈判公关能力弱,195亿美元并购额的违约金仅有1%,约1.95亿美元。力拓的违约成本太小,基本无违约约束。

三、几点结论

从中国企业海外矿产资源投资的模式对比看,工程换资源、安哥拉模式和项目换资源模式等需要一定的历史机遇。“工程换资源”模式适合与矿业相对落后国家开展资源合作;“安哥拉模式”是战后重建缺乏资金的安哥拉政府的特殊选择;项目换资源模式也是战后重建缺乏资金的刚果(金)政府选择的特殊的以货易货模式。这三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投资模式是特定历史时期特殊的投资方式,在一段时间内具有一定的复制性。但随着东道国经济发展,社会政治稳定,必然会被市场化模式所取代。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是随着企业业务发展的需要而逐渐开展的,从上述海外投资模式来看,中国企业开始是以货易货模式或贸易模式开拓海外市场,由于投资所在国缺乏资金,需要给中方投资公司融资,银行逐渐参与进来。目前,海外投资并购业务,中国企业成功的案例不多。对于已经完成交易的并购,还有待于企业生产运营管理过程中整合能力的提高。并购只是开始,中国企业需要加强海外投资业务能力和国际化管理团队的建设,在加强主业能力的同时提高商务公关谈判、基建、生产经营等能力,弥补海外资源投资生产经营短板。同时国内企业之间要组团合作,形成优势互补,钢铁等行业在进口原材料方面要抱团出海,形成联盟。目前我国海外投资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政府部门的管理也在逐渐完善。随着中国海外投资规模的急速扩大,海外投资风险也日益增加,有必要从法律视角认真审视中国海外投资的发展,加大立法的保护与支持。股权并购模式是跨国矿业企业实现战略扩张的主要方式。中国企业选择并购海外资源时,要选择好恰当的时机,根据企业的战略规划选择目标企业,做好风险评估,借助专业化咨询团队,选择好合作伙伴,运用良好的谈判公关技巧解决商务和公共关系,化解东道国政府和民间的敌意和刁难。今后运用并购进行海外矿产资源投资将越来越多,随着业务能力的增强,中国企业再面对国际化并购也将游刃有余。

主要参考文献:

裘露露、朱菲菲:资源型企业海外资源开发合作模式分类研究,《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第11期。

焦小伟、袁颖:不同矿业阶段的海外资源开发模式选择研究,《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2年第1期。

张涛:中国矿产资源发展战略思考,《现代矿业》,2013年第5期。钞鹏:日本企业防控海外投资政治风险的启示,《亚太经济》,2012年第6期。

叶萌、叶堃晖、颜哲: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安哥拉模式”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工程管理学报》,2012年第26期。

张炎宇:中国对安哥拉模式管理政策变化分析,《国际观察》,2012年第1期。

黄梅波、黄飞翔:中国对非矿业领域投资及其效果分析,《国际经济合作》,201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