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环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与环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与环境

人与环境范文1

Harmony with the environment is that we live in on Earth, who is a natural son, and not only to natural persons as the conqueror, as we all know, there is only one earth and the mountains on Earth, the animals. Plant human cells, if it damaged, destroyed nature organizations, to the eradication of mankind. Therefore, the environment must be linked with social ethics, character education and practice acts as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it. Everyone must fulfil its responsibilities and obligation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翻译:人与环境是和谐相处的,我们生存在地球上,人是自然之子,而不能仅把人看作自然的征服者,大家都知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上的山山水水、动物。植物是人类的细胞,如果我们把它损坏了,破坏了大自然的组织,等于消灭人类。因此,环境要与社会公德联系起来,与实践行为作为人格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每个人都要履行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英语作文人与环境]:

人与环境范文2

离天堂最近的人

徐世宝

是的,面对天堂一般的圣景,你全部的激情与感叹,只能来自大自然的绝妙与神奇。与之相比,九寨沟人在大自然留下的痕迹,则显得那么微不足道。然而,正是这微不足道的痕迹,却清晰地印证了九寨沟人在与大自然相守时,对一木一草持有的宗教一样的情怀。

原始森林是九寨沟著名风景点之一。苍苍莽莽的林海,覆盖着一片开阔的坡地,森林的尽处,是蓝天白云下起伏连绵的雪峰。游人陶醉于雄浑、静穆的自然大美中,完全忽略了脚下栈道的存在状态。这是一条用原木修建的、沿着森林边沿蜿蜒伸行的栈道,边沿多处于断崖上,又是2000多米的高海拔,足见栈道修建时的艰险。

我见到的栈道上的树木,自由自在的,随着自己的性子,散散漫漫地生长着,一副原著居民的派头。这些树木有的直立,有的弯曲,人经过时,必须侧身或躬行。我揣度到九寨沟人的苦心,不止出于对生灵的敬重,当人在树木面前侧身、躬行时,就会油然生起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敬畏之下,足以使人类在与自然相处时,变得谦卑起来。

(节选自《散文选刊·下半月》2012年第4期)

伏尔泰曾说:“对于亚当而言,天堂是他的家;然而,对于亚当的后裔而言,家是他们的天堂。”当人类一次次地企图征服大自然,被自己狂热的占有欲扰乱了心智时,是否已忘记了大自然才是自己诞生的源头和最终的归宿,是和其他兄弟姐妹般的生物共享着的最温暖的家园?九寨沟人,正是用他们对自然最虔诚的敬畏向我们传达着这样的呼唤:常回家看看,别忘了回家的路。

与大自然相守、宗教情怀、敬畏

有些树生活在屯子里

李广智

生活在屯子里的人,离不开树,总会找块儿闲地方栽上些树树苗苗的,生长在自己的周围。树聚灵气,聚水,聚风,聚活一屯子人气。树被成排、成片地栽上,人就把自由重新还给了树,树或睁眼,或闭眼,或向上,或向歪生长,人无法像看护一片庄稼那样照顾树,多长时间顾不上管。人的活计多,知道树如何长,也长不回一棵苗,便放心让它们自己长。幼树娇嫩、贪玩,忘记了自己的身子,不小心站成了一副歪像,自己没发觉,等到树或人发现时,身子骨长成,再直不过来。树自己把自己耽误了,长成了一棵歪树。屯子里有几个人,小时候不注意,没事时就把腰弯弓着省事。那几个弯腰的人大概认为这样呆着省力气、舒服,一疏忽的当儿,人的骨架成型了,人的力气再不起作用,再怎么让腰板直起来,也直不回来了,让屯子多出几个弯腰弓肩的大人。母亲看见就叮嘱孩子,把腰板直起来,要不长成谁谁那样弓着肩子,背隆了,找媳妇都不好找。孩子们都笑,把腰硬硬地直起来,给大人看。那些小树在刚弯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直给大树看。

树在长歪时会寻思些啥,这是一棵树的秘密,也许是一屯子树的秘密。屯子里不长几棵歪树,种地的犁杖弯架、房上一根恰到好处的弯柁、大井辘轳上的一根弯把,屯人肯定弄不出来,屯人用歪树的歪,把一个个物件安排得恰到好处,这不知道是屯人的聪明,还是树对屯人的怜惜。也许一些树知道这些,故意把自己长歪了,树说不出这些,却让屯子时常长出些歪树。

屯子里的一些歪树是不是和一些人一样,心地善良?

(节选自《岁月》2012年第3期)

如此清新自然、朴实无华的文字,似乎是茶余饭后村头的一位白发老者一边“啪,啪”抽着水烟,一边悠哉游哉地讲述着这样一个关于歪树的故事,我们不禁下意识地挺了挺自己的腰,羞涩一笑。在屯子里,人和树相得益彰,其乐融融。作者由屯子里歪树的“秘密”联想到“歪人”的心地善良,体现了博大的人文情怀。

歪树、树的秘密、善良

老 鸦

曹志平

老鸦就是乌鸦。

老鸦不是候鸟,一年四季它都坚守在山顶那些孤零零的高枝上。它所捕食的对象不与活着的人的利益相冲突,且义不容辞担负着和公鸡鸣啼完全殊途的责任,而乡人压根没有把它列为益鸟。乡人近公鸡,认为公鸡阳刚,日子归功于它叫亮。老鸦呢,这种极懂生命预测的益鸟,怎么叫也是逆耳,谁叫它只忠诚地提醒死亡呢?死亡就是闭眼就是黑夜就是阴间,就是阳的另一面就是害怕就是邪的部分。人们归罪老鸦只把黑夜叫来,这种格局不可能打破,就像时间不可逆转。所以,这种神秘的鸟群,尽管在天地间出现的时间和人类出现的时间一样悠长,尽管与夜一样紧随着人类,撵也撵不走,但没有人领情,没有人觉得老鸦好。

这是南方生态保持得很好的一块湿地。我站在这湿地的腹部,我想寻找那久违了的身影:巨喙、玄裳,全身透着落寞和神秘的气息。可我眼前,没有那种鸟儿,它们上哪儿了呢? 为什么当日子好了的时候,这种鸟却选择悄悄离开了呢?

在这阔大的生态区域,一切的水生、野生动物和原生植物,正悄然而惬意地在壮大着自己的家族。翅声、啼声、水声和芦草丛中小兽行走的声音,在霞光中汇成天籁之音。当一只身形优雅的白天鹅漫不经心地从我身边经过时,我情不自禁地抬起头,仰视丘岗上云松和樟树的梢顶,那种巢于高树的黑鸟,那种啼声粗嘎的黑鸟,到底去哪儿了呢?

在这里,连被宣布几近灭绝的华南虎也在出现,更何况是乌鸦呢,乌鸦会灭绝么? 可是即使真的已经灭绝了,又会有谁在意它们呢?那些曾经令人嫌恶的黑鸟。

纷绪的霞光中,我仿佛听到天外戛然一声长叫——孤独而且让人惊心。

(节选自《散文选刊·下半月》2012年第2期)

乌鸦因其通体黑色的羽毛、尖利的啼叫,常被人们厌恶,视为不祥之鸟。常言道,人不可貌相,而乌鸦又何尝不是呢?乌鸦喝水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乌鸦反哺更是堪称孝道典范。人类的苦难,与乌鸦无关。没有乌鸦,照样有黑夜,有死亡。假如预见黑暗和提醒衰亡的直言不讳有错的话,那么犯颜直谏的魏征和针砭时弊的鲁迅岂不也成了“乌鸦嘴”?有多少无辜的生物因为人类自私的喜恶而走向没落,在它们眼中,人类是否也同样是不祥之物呢?

益鸟、生态、关爱生命

寻找远去的黄羊

人与环境范文3

Man and His Environment

Throughout history man has changed his physical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improve his way of life. With the tools of technology he has altered many physical features of the earth. He has transformed woodlands and prairies into farms and made lakes and reserviors out of rivers for irrigation purposes or hydroelectric power. Man has also modified the face of the earth by draining marshes and cutting through mountains to build roads and railways.

However, man's changes to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have not always had beneficial results. Today, pollution of the air and water is an increasing danger to the health of the planet. Each day thousands of tons of gases come out of the exhausts of motor vehicles. Smoke from factories pollutes the air of industrialized areas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s of the countryside. The pollution of water is equally harmful. The whole ecological balance of the sea is being changed and industrial wastes have already made many rivers lifeless.

Now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more pressing than ever before. As we know, massive destruction of environment has brought about negative effects and even poses a great threat to man's existence. Indifference to these problems will mean committing suicide. Therefore, effec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and laws passed to conserve environment. Otherwise,man is certain to suffer from the serious consequences caused by this lack of care for his living surroundings.

【参考译文】

人与环境

纵观历史,人类为了改善生活方式而改变了自己的物质环境。借助于技术工具,他改变了地球的许多物理特征。他将林地和草原改造成农田和河流湖泊和水库,用于灌溉和水力发电。人类还通过排水沼泽和切割山脉来修建土地和铁路来改变地球的面貌。

人与环境范文4

关键词:环境育人;小学书法教育;影响因素;传承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246-01

一、环境育人的重要性

(一)“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塑造人”

好的校园环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保障,是学校培养学生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塑造人。”因此,作为体现小学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也是小学育人的重要方式。

(二)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于学生学习新的课程可以提供很好的引导和支持,尤其是校园内的优秀物质文化呈现,可以丰富课程资源。小学校园环境的建设要充分利用校园里的有利资源,包括校园的大门文化、教室文化、走廊文化、围墙文化、楼梯文化等等。

二、小学书法教育的发展现状

书法教育是我国教育从古至今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书法教育成为小学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小学书法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虽然各级教育系统都有相关提倡和措施提升小学书法教育的质量,但如今欠缺之处也颇为明显。主要表现为如下两方面:

(一)书法教育必要性的思想认识不足

小学的书法教育出现了生存和发展的危机。表现出为书法老师不足,有些学校没有书法老师,已经到了无人能教学生书法的地步。这样势必使小学生对书法学习产生错误的认识,造成小学生养成随意写字的毛病:做作业潦草,错别字连篇,这对小学书法教育的断层造成直接的负面作用。这直接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不够、教师缺乏、教材不规范造成的。

(二)学生的创造个性缺失

创造个性不足主要体现在写字和书法两个概念的本质矛盾上。字不会写,何谈书法?小学书法教育主要通过描红、仿影、临帖三阶段,长期维持写字规范、端正、清楚的要求,艺术创造个性会受到压抑。小学时期是学习书法的最基础和最重要的阶段,如果把握不好,导致当今的书法艺术作品没有生命力。

三、环境育人对小学书法的影响途径

环境主要有主观、客观两种,在一定程度上,它们之间相互约制,又相互促进。校园文化就是以校园为空间,小学校园是营造小学书法教育氛围的心路之途。可以让小学生在校园书法环境中更好的学习书法,使身心得到放松。

(一)创建书法校园环境,培养兴趣与注意力

小学校园环境对学生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的作用,一个布局合理、生机盎然、整洁优美、宁静有序、蓬勃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必然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校园的书法氛围对小学生学习书法有很重要的作用。比如书家肖像、石刻、名家名作等书法作品。这样极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力,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二)激发孩子练字动机,培养学生耐性恒心意志

小学生学习书法是在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中提高书写水平, “意志”“耐心”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用“耐心、用心、专心、信心、恒心”克服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要坚持住,时间要有保障要天天写,天天练。这样才能在学习书法中看到成效。

要触动孩子的心弦,唤起他们对学习书法的兴趣,营造学生澎湃激越的心境。另外,在学校的宣传窗、艺术长廊中能留一份天地给书法,设置“名家书法博览”、“小小书法家”等栏目;每学期在班级、学校里都能搞几次象样的现场书画比赛、优秀作品赏评,掀起书法鉴赏的;可用星级制来激励学生,给他们以动力!

(三)鉴赏古今书法作品,培养勤奋好学精神

古今凡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无不注重观察体验,从大自然中吸取美的因素,融汇于书法之中。在校园环境中融入书法元素也可以使小学生在学习书法中有所领悟,有所进步。

书法艺术不仅可以反映出客观事物的形式美,而且也可反映出书法艺术的动态美。例如点的书写,时如高峰坠石,时如圆润之水珠;横画时如一叶孤舟,时如千里阵云;一捺,可形成马蹄、金刀、游鱼等美的形象。总之,小学生欣赏书法艺术,可以培养审美创造能力,从书法的笔画、结构和章法中,发现和感知到现实生活中的形式美和动态美。使小学生在学习书法中有个好的开始。

人与环境范文5

[关键词]人与环境;室内设计;影响;感知效应

中图分类号:TU238+.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1-

人们生活在世界上,就是环境的一份子,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导致了室内环境的设计要在满足人们最基本的工作和需求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他们身处环境中时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所以室内设计思想要突出以人为本,尽量为人们创造一个美观舒适的环境。

对于室内的墙面、地面、窗子和天花板等环境因素的设计,都充分体现着人与环境的关系。对于室内设计师而言,不一样室内空间的环境因素要采用不同的设计要求。了解室内每一块空间的功能并把人与环境的关系考虑进去是成功进行设计的基础,也是整个设计的思路。

1.人对环境的感知效应

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为刺激和效应。刺激是环境带给人们的影响,而效应是人们感知刺激所做的反应。当刺激到达一定程度时,人们会自动做出调节。若刺激量太大,人们会通过改变环境或者创造新环境来满足自己对环境的要求。

良好的室内环境要能满足人们心理和生理上的很多需求,应具备美观、舒服、设施齐全和合适的湿度与温度等特点,并且能够不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如噪声、辐射等,让人们产生强烈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使人们的效应达到最佳的效果。

一个具备广博的科学知识和文学素养的室内设计师才能把室内环境和人的关系处理好。他们在设计时要充分研究人们的心理环境和情感因素,这样在创造时才能使空间的设计具有灵性,使人们在精神上能够与空间进行交流。由于湿热、光和声等物理环境都会对人产生一定的刺激,使人们出现皮肤、听觉和视觉等不同的生理反应,所以对室内的不同空间设计有着不同的要求。

2.人与环境间关系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人与环境间关系直接影响着室内设计风格,下面笔者将对其做具体分析。

2.1人和湿热环境的关系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顾名思义,湿热环境是指室内的空调或暖气设施、室外的太阳照射和人们自身的穿衣指数与活动量所导致的室内湿环境和热环境。虽然不同地区的气候、温差都比较大,但是人体体温基本上是固定的,它是使各个器官都能正常运作的必要条件,所以正常的室内温度要远低于这个温度,才能让我们感觉到舒适。

人和湿热环境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对窗子的设计,因为窗子是室内接收阳光的地方,所以室内设计师在对窗子进行设计时,要设计的科学、合理,朝南的窗子相对较大一些,以便接收较多的阳光,然后要挂有窗帘或者百叶窗,抵挡夏季的酷暑天气。朝北的窗子要设计的小些,可以设计成双层的玻璃窗来抵挡冬季的严寒,达到保暖的效果。

该关系还影响着对墙面、地面的设计。墙面对人的刺激主要体现在视觉和触觉上,对于不同空间的墙面设计也要采用不同的材料来装点。例如客厅和卧室等人们停留的时间较长且空气相对干燥的地方,我们可以张贴一些纤维质地的墙纸,它既能保温还能软化墙面,而且在触摸到时也不会有冰冷的感觉,充分考虑了住户的心理;而对于厨房、厕所等相对水汽较重的位置,选用防水防滑的材料较为适宜。地面是人和室内环境接触最直接的,所以它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卧室最好采用木质地面,它可以起到隔热保温的效果,而且会给人们带来舒适的感觉,而厕所、厨房等地应使用防滑耐磨的陶瓷地面,而且在装修时要涂抹防水材料,以免有水渗入地面影响到楼下的住户。

2.2人和气、光、声的关系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气、光和声这三个物理环境也是带给我们最直观感觉的因素。气主要是指室内的空气环境,其中包含我们能嗅到的味道,如花的香气,煤气等,也包含嗅不到的气体,如二氧化碳和一些微生物等。光是我们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环境因素,主要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人们通过光的照射来获得外界信息的概率最高,这也是设计师在设计时重点考虑的因素。对于声音来说,这里我们主要分析噪声的控制,噪声主要指室外的交通噪声和喧哗的噪声。

窗子是用来采光和换气的地方,由于当今社会噪声污染的日益加重,它又要起到一定的隔音效果。为了便于空气的流通,南北窗子设计的位置要有重叠的部分,一旦有污浊的空气出现能够确保以最快的速度散发出去。而且应尽量使用双层玻璃,有利于更有效的阻挡户外的噪声和有害气体,玻璃的颜色也最好是透明的,保证能将光很好的过滤,不影响人们对色彩的辨别。

对于客厅墙面的设计,我们一般贴一些浅颜色的壁纸或者不做装点,这样即使没有自然光照射到客厅里也可以通过墙面的反射获得光照;卧室的墙面主要做暖色处理,这样有助于放松和休息;厨房和卫生间由于湿气较重采用瓷砖比较合适。

地面也是人们的感知效应最为明显的地方。充分考虑气、光、声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客厅地面,我们主要采用深颜色的材质,使得在夜晚开灯时不会造成强烈的视觉刺激出现不舒服的感觉。卧室主要使用木质地板,木头有一定的吸声效果,能够降低脚步声,不影响家人睡眠。

当今时代,室内设计中对于天花板的设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既是自己家的屋顶也是楼上住户的地面,所以设计好天花板也是装修当中非常关键的环节。考虑到楼上住户所带来的脚步声或物品掉到地面发出的噪声,应使用微孔材料或者微孔石棉板材,因为它能够吸收噪声,还有透气吸湿的功能,能够自动调节室内的环境。

3.结束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室内设计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高。笔者通过上面的分析和阐述充分的说明了人与环境间关系对室内设计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如何创造人性化的设计,妥善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是对室内设计师的要求和使命。这就需要室内设计师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创造力,为人们提供一个舒服、美观的室内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博,陈出云.人与环境的关系对室内设计的影响[J].中国市场.2012,(10)

人与环境范文6

关键词:环境权;和谐发展;理念

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04(2008)01-0189-04

20世纪中后期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危机成为影响经济发展、人类生存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因素,而与之相关的环境权理念亦随之得到了迅速发展。环境权从20世纪60年代提出之后日益深入和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欧洲人权会议逐步接受了环境权的理念并将环境权作为基本人权加以肯定。1973年维也纳欧洲环境部长会议制定了《欧洲自然资源人权草案》,将环境权作为新的人权并将其作为《世界人权宣言》的补充。1972年联合国召开的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环境权首次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并在《人类环境宣言》中加以明确确认。随着环境权理念为人们逐渐接受,学者们也对环境权的概念作出了不同的释义概括。蔡守秋认为:“环境权为环境法律关系主体就其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承担的基本任务”;吕忠梅认为:“环境权是公民享有的在不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中生存和利用资源的权利”;陈泉生认为:“环境权是环境法律关系主体享有适宜健康和良好生活环境,以及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基本权利”。在《环境科学大辞典》中,环境权解释为:全体社会成员所享有的在健康、安全和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财产安全权、生活和工作环境舒适权等。J・G・Merrills在其《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human rights:conceptual aspects》一文中尖锐地指出环境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他从5个方面反思了环境权研究的现状,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指出必须明确环境权概念的确定性和一致性问题。笔者认为在环境权研究蓬勃发展,学者们普遍承认环境权的基础上,我国应该致力于明确环境权概念的一致性即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理念,从而集聚有限的学术资源促进环境权的进一步发展。基于自由权和发展权而发展起来的环境权是环境法学的理论基础,其应该作为一种基本人权而为国家宪法所确认,只有当环境权明确入宪它才能对保护公民乃至人类的环境权发挥积极作用。作为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的资源匮乏性国家,为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我国应该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积极探索,尽快将环境权明确写进宪法,使之作为宪法性的权利而有力保障资源环境的保护及有效利用。

1 环境权的出路:理清人与自然的关系

环境权的存在是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其法理和哲学基础的,理清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更加明确环境权研究的出路。在环境权的研究发展过程中,由于环境权理念概念的不确定性而导致存在“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权观和“生态中心主义”的环境权观,但这两种环境权观都有其自身缺陷。人类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思想也不断蜕变,对各种环境观加以分析将不难发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观才应是指导环境权理念发展的法理和哲学基础。

1.1 古代“天人合一”环境观

“古代‘天人合一’的环境观以天为讨论人类生存环境的出发点,以人类社会的生存需求为中心,以顺天应人的实用理性为实现生存需求的根据”。《管子》中有载日:“顺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怀其凶,不可复振也”。当时人类局限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只能顺应天理并将这种观念运用到社会生活领域,指导人类社会生活实践。人类对环境的关注仅仅建立在顺应天意的物质层面即向大自然索取所需的层面上,这时候人类只是适应环境而并不关注环境对人类生命本身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说此时的环境观是人适应自然、人与自然的局部和谐与发展的环境观念。

1.2 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环境观

作为一个在自然界中占支配地位的物种,人类从其建立起有组织的社会以来就以自己的利益为目标为中心改造着自然环境,并将环境资源作为财产和所有物加以占有,这就是所谓的人类中心主义。也就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人类在满足自己物质利益需求的同时也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环境问题,环境危机随之而来。当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威胁人类生存时,一些生态学家提出了生态中心主义观点:他们认为人类只是大自然中对其他有生命物种没有任何特权的一个有生命物种,人类在实际生活中仅仅根据他们固有的天性而利用环境资源,人类仅仅是依赖环境资源为生而已。无疑,这给人类法律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但显然一个以生态中心主义的国家法律体系是无从产生的,人类法律只会遵循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而规范自己的法律体系保护人类自身的利益。

在人类中心主义基础上构建环境权观念是以人类为中心而将其他生物物种排除在环境权利之外,它是依据整个人类法律体系而构建的。自然界根本就不存在利益问题,过去如此,将来也如此,所谓利益,只能是人的利益。环境权的保护无可厚非应当从人类自身利益出发,但如果不考虑其他生物的环境利益,只是为了当代人类生存,即使对后代人生存也只通过“物竞天择”达到“适者生存”,显然极有可能会陷入以当代人类为中心而无视自然的倾向,不利于环境资源的保护,也不足以应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危机。

以生态中心主义为基础来构建环境权理论的一个主要观点即是将整个生物界的生命物种作为权利主体,认为自然享有权利包括“重要的、濒危的物种具有生命权和良好的生存权,主要的动、植物具有清洁空气、清洁水权,河流、沼泽等具有不受侵害的权利”,给环境权立法带来了难题。法律只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的行为,非人类生命不能够行使其权利也不能够承担相应的义务,因而它不能为法律所调整。保护生态环境及其他物种只是为保护整个地球的和谐发展而对非人类生命的人道主义关怀,绝不能理解为赋予其法律上的权利。生态中心主义环境权观将完全颠覆传统法律体系,因而是不太现实的。

1.3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环境观

从古代的“天人合一”到“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再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循环,最终回到和谐发展才是符合自然客观规律的。只有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人

类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利益,离开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只会自取灭亡。笔者认为构筑环境权理念不应该简单地吸收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的某些观点来作为理论基础,我们的环境权观念应该从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同时避免极端的以生态中心主义否定传统的法律思想,在此基础上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理念。“环境法以实现双重和谐的发展机制为最终关怀,和谐必将会成为整个环境法的主导精神”。只有使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和谐发展的状态之中,才能确保当今和未来世代的环境权。

2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理念

蔡守秋教授曾经说过“目前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修改、充实、明确和突出环境权的问题”,20多年之后这句话仍然对环境权适用,依然还是没有突破性的进展。环境权不能禁锢于传统法学的樊篱,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上构筑环境权理念可以成为一个新的尝试路径。

自然法则是不变的,环境权的保护也必须在遵循自然法则的基础上去实践,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理念不同于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环境权观。虽然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注重人类本身的利益、不改变传统法律观念体系、不将其他生命物种作为环境权的主体,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观更强调和谐基础上的环境权利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理念本质上就是一种“限制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权观,它以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为基础赋予环境法律关系主体享有良好环境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基本权利,构建了一种新型的环境权理念。这样既保证了人类本身的环境权益的保护,又保证环境资源不至于被人类肆意掠夺,从而使二者达到和谐发展的目标。

确立和实现环境权是为了达到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目的,因为环境是每个人生存所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而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基础上的环境权理念更宜于从和谐的角度出发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和后代人的环境权益,不至于陷入越来越深的环境危机之中。现今环境污染和破坏、自然资源的匮乏正以前所未有的程度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条件,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环境权要求更为强烈。环境权保护的理想结果应为环境质量的改善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无疑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理念才可能最好地保护这种结果的出现。

作为一项脱胎于自然权利的新型权利,环境权需要获得宪法保障而转化为法律上的权利并通过部门法提供具体的保护途径,真正使得环境权成为保证人类生存发展的法律保障并且落实到实处,即环境权需要尽快完成从应有权利向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利的转化。环境权是一项新型人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基本权利,它既是一项法律权利,同时也是一项自然权利,是不能剥夺的。环境权已是多数学者承认的应有权利――人权,还应该进一步使环境权法律化、制度化。实有权利是权利价值的最高表现形式和权利追求的最终结果和归宿。环境权的法律化,实质上是其从应有权利到法定权利的转化,这种转化包括在国内法和国际法中转化两个层次。从应有权利向法定权利再向实有权利转化应该作为环境权实现的基本发展形式。法定权利为应有权利向实有权利过渡创造了条件和基础,但也并不等于所有的法律规定都可以转化为现实的权利,环境权的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因此,就需要走环境权宪法化、具体化的道路,赋予环境权主体根本性的和具体的权利,才能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理念深入人心得到有效实施,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和有序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理念是顺应自然规律的,也是符合时展潮流的,和谐发展才是根本。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们不可避免地要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也是维护人类物种的必要措施。但是遵循客观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更能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人类世展的利益。对环境法律的基础性权利――环境权,也应该辩证地看待:我们不能仅以生态中心主义构筑环境权,但可以吸收其中保护生态利益的合理观点;完全的人类中心主义环境权观也不利于环境资源的保护,因此应该对之进行必要的限制。总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理念最符合人类自身的发展,将之具体化、宪法化会促进环境权得到更好的确定和发展。

3 和谐发展理念下的环境权现实意义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危机,在宪法和相关立法中明确规定环境权已经刻不容缓。而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基础的环境权理念对环境权的确立及环境法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3.1 促进环境法律的发展

每个部门法都是以一定的法律权利的存在及保护为前提条件的,环境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也应该有其自身存在发展的基础性权利――环境权。虽然现在对环境权的研究在不断进行,但是它仍然处在理论探索阶段,环境法在保护内容方面缺乏环境权从而导致环境法保护权利的缺失,使环境法仅仅成为容纳诸部门法对环境问题采取法律措施的综合体。就环境权而言,由于当代社会在长期的法律实践基础上已经围绕传统法律观念建立起了相对稳固的社会关系,因而环境权理论的提出将极易与传统法律观念发生冲突。

环境立法的目的应当是在维护人类自身生存利益的前提下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世代间的平衡,并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得以实现。环境权的和谐发展理念以和谐发展为基础,它不否认传统的法律观念而在此基础上构建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利,有利于其作为环境法的核心权利早日确定。环境权在环境立法中得以体现并确立使得环境法有其自身存在发展的基础性权利,会促进整个环境立法的发展推进,最终促进环境法律得以继续发展。

3.2 促进环境权的司法实践保障

我国环境立法对于保障环境权不够完备、不够具体,而与之相比环境权在司法实践中的保障更是非常欠缺。传统的理论和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或削弱了司法救济对环境权的保障功能,环境权在司法实践中很难进行操作与保护,但我们仍需积极探索,促进其在司法中的实际应用。环境权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能够积极推进环境权作为环境法的核心权利确定,从而推进环境权的具体环境立法,保障环境权在司法实践中得以维护。

环境权的理论以其在法律上没有具体规定,性质和内容不定,主体不一等原因而在判例上遭到否定。在司法实践中,以环境权为诉讼理由的诉请遭到否定的理由大概有如下几种:将宪法关于环境权的有关规定解释为程序性的规定或纲领性的规定,认为不能根据这些规定直接取得具体的环境侵害请求权;认为环境权是针对环境而言的利益,这种利益不能说是应受到法律保护的利益,只不过是反射性利益;还有的认为环境权的内容和范围、环境权的主体范围不明确,无法具体适用;也有人认为,环境是公共利益,任何个人不能成为它的利益主体,因而原告不符合诉讼主体资格等。这就需要在研究和实践中努力克服环

境权的“纲领性规定说”或“抽象性规定说”,通过修宪或者宪法解释途径确认环境权作为具体性的宪法基本权利,从而有效地拘束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国家权力。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基础保护环境法律关系主体的环境权利,应该是一种具体性权利。将之作为具体性权利写入宪法予以保护,宪法的该条款就会具有审判规范性效果,司法权亦应对此条款负有实施司法保障的法的义务。另外,随着我国法治的不断推进和法制化的发展,也可以借鉴欧美国家的程序作法予以保护:通过环境权人权化的学术主张,从人权的角度将环境权变成现实的法律实践,并通过人权法院、宪法诉讼来强化公民环境权意识,以及通过创制新的程序和信息工具来保障公民的环境权,然后在社会取得共识的情况下,逐渐将其纳入宪法化、具体化和公民权化的发展轨道。在环境权入宪以后,着手解决环境权在部门法中的具体化问题,并使其通过诉讼程序得到保障。通过以上途径就可以推进环境权在司法实践中得到更好的保障,使环境权的保护真正落到实处。

3.3 推进可持续发展

在世界可持续发展思潮的影响下,我国也提出转变观念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法律制度的构建,而法律的发展也会产生反作用促进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只有增设新的环境权,才能实现对环境的充分保护,促进生态平衡,保证人的生存、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理念更利于从和谐发展的角度出发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后世人的环境权益。在环境危机和资源匮乏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情形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理念才能达到环境质量改善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理想结果。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人类在追求自己利益时会更多地考虑环境资源的因素而不会无视自然规律.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目标,促进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