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压强课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压强课件范文1
牙齿缺失后,若较长时间不修复,邻近的牙齿由于失去了依靠和约束,会变得倾斜,易造成咬颌功能的紊乱。牙槽骨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废用性萎缩,并且会给后期假牙修复及维持口腔颌面部的平衡和稳定带来巨大困难。牙缺失后,余留牙齿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使原本良好的咬颌关系发生变化,由于余留牙之间有效功能面积相应减少,咀嚼效能降低。正常牙齿与牙齿之间,排列得十分紧密,邻近的牙齿移动后,牙齿与牙齿会出现缝隙,容易使食物嵌塞到牙齿间隙里,引起口臭、龋齿、牙周病等。由于缺牙左右两边的牙齿无法获得它们原先常有的支撑压力,它们会在牙龈中变得倾斜不正,使牙齿逐渐松动,导致部分牙齿脱落。牙齿缺损会使人的发音变得不标准,影响人的交际活动。牙齿缺损后,咀嚼功能下降,经常囫囵吞枣,影响人体对营养成分的吸收,容易造成肠胃疾病。
对于牙缺失治疗最为常见的修复方法为活动假牙和固定烤瓷牙。活动假牙用钩或套将假牙固定在两侧健康牙上,影响美观,长久佩戴还易将健康牙带坏,同时带牙托的假牙造成的异物不适感叫人难以忍受。因为活动假牙一般用金属杆或卡环固定在两侧的健康牙上,或者是利用塑料基托直接骑跨在缺牙牙床上,靠口腔唾液吸附。没有牙根的假牙不牢固,不能咬太硬或黏性的食物,且说话、吃东西时很容易脱落。
固定烤瓷牙相对美观、舒适,但需要把缺牙两旁健康牙齿磨小做牙桥,再把假用牙冠套上去固定。因为假牙本身需要依靠烤瓷桥两端的好牙支撑,假牙所承受的咀嚼压力都会传递到烤瓷桥的两端,加重邻牙负担,长时间下来也容易出现问题。
在此我给大家推荐具有稳固、耐用、美观、不损伤邻牙的修复方法——普士种植牙。普士种植牙是运用生物仿生学原理针对口腔牙列缺损、缺失即刻种植的最佳技术。该技术通过术前对患者牙槽骨进行数字影像诊断系统扫描定位,并根据相关数据制作定位导向板,以微创的方式拔除患牙,运用人工高分子纳米生物材料与牙槽骨结合的方式,将“仿生牙根”顺着定位导向板精确植入牙槽骨,使其牢牢与齿槽骨长在一起,独立固定于牙床而后在上部安装牙冠等修复体,杜绝了传统镶牙损伤好牙的弊端。种植牙形态、色泽近似真牙,咀嚼效率高,被誉为“人类的第三副牙齿”,该技术越来越受到我国缺失牙患者的青睐。也被世界口腔医学界认定为医学领域技术的革新,即刻为牙缺失患者恢复口腔健康。
作者介绍:
压强课件范文2
【关键词】 上气道; 舌骨; 双颌前突; 头影测量
中图分类号 R7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0-0134-02
The Oropharyngeal and Hyoid Changes Analysis with Premolar Extractions in Patients with Bimaxillary Protrusion/REN Ji-ye.//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20):134-135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oropharyngeal and hyoid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four premolar extractions in treatment offemales with bimaxillary protrusion. Method: Pre- and post-treatment lateral cephalometric radiographs of 20female patients with bimaxillary protrusion were used, requiring premolar extractions as a part of their orthodontic treatment. Changes in the incisors, the oropharyngeal and hyoid measurements during treatment were calculated and analysed with the paired t-test in SPSS 11.0.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se changes were detected. Result: UⅠ, LⅠ, PAS, H-MP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hanges during the treatment(P≤0.01). The changes between incisor and the PAS, H-MP ha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P≤0.05). Conclusion: Following retraction of incisors, the hypopharyngeal airway became narrower and the hyoid bone tends to move in a downward position in treatment offemales with bimaxillary protrusion.
【Key words】 Upper airway; Hyoid bone; Bimaxillary protrusion; Cephalometry
First-author’s address: Jiangmen Municipal Stomatological Hospital,Jiangmen 529000,China
双颌前突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畸形,此类患者多以前突的面型和后缩的颏部来医院就诊,常采用的治疗方法是拔除四颗前磨牙,内收前牙,改善患者侧貌美观。为达到理想的效果,临床医生需要尽量多的内收上下前牙,而种植钉支抗技术的普遍应用,使医师能够内收面下三分之一的幅度越来越大[1]。那么,上述治疗在满足患者的要求,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是否会对上气道造成影响?是否会使软腭及舌骨的位置发生变化?本文将做一个初步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例恒牙期成人女性双颌前突患者,从2010-2011年来江门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年龄18~28岁,平均23.9岁,主要就诊目的为改善面形。病例的纳入标准如下:(1)侧面观面形前突明显,上下切牙唇倾,属双颌前突病例。(2)采取拔除四颗双尖牙进行正畸治疗。(3)上下牙列拥挤Ⅰ度以内,下颌平面角为均角。(4)无慢性鼻炎、扁桃体肥大等上呼吸道病史。采用槽沟为0.022英寸的MBT直丝弓矫治器,上颌采用种植体支抗设计,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拍X线片时为双唇放松,头位自然。
1.2 方法
头影测量选择CFH为水平参考平面,CFH是过S点比SN平面低7度的水平线,垂直参考平面VRL为过S点垂直于CFH的直线,并测量上切牙切点(UⅠ)、下切牙切点(LⅠ)到垂直参考线VRL的距离。气道测量最小矢状咽径为PAS,舌骨标志点为舌骨前上点H点,测量舌骨到下颌平面MP的距离为H-MP,舌骨到锥前平面CVP的距离为H-CVP,软腭测量软腭下垂角度ANS-PNS-U角和软腭长度SPL距,为后鼻棘点至软腭尖的直线距离。线性测量精确到0.1 mm,角度测量精确到0.1°。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计算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分析头影测量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上下切牙切点变化分别与各指标变化之间进行线性相关性分析,并计算各相关系数及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例患者经过16~21个月治疗后,均获得良好的前牙关系和磨牙关系,并且软组织侧貌改善明显。3个患者矫治过程中种植体支抗松脱,重新植入后,效果稳定。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及前后变化量如表1所示,可见在治疗过程中有四个线性指标显著变化,UⅠ平均减小5.6 mm(P≤0.01),LⅠ平均减小3.5 mm(P≤0.01),PAS平均减小2.6 mm(P≤0.01),H-MP平均增大2.4 mm(P≤0.01);SN-MP、SPL距、ANS-PNS-U角、H-CVP变化均不显著。简单相关性分析发现上切牙切点减小和PAS减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49),和H-MP增大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r=-0.44)。下切牙切点减小和PAS减小之间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48),和H-MP增大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r=-0.50)。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上下切牙切缘点变化和咽腔舌骨测量指标变化的相关性
测量指标 UⅠ
LⅠ
r值 P值 r值 P值
SN-MP(°) -0.07 0.77 -0.17 0.47
PAS(mm) 0.49 0.03 0.48 0.03
ANS-PNS-U角(°) -0.30 0.20 0.08 0.73
SPL距(mm) -0.18 0.45 -0.38 0.10
H-MP(mm) -0.44 0.05 -0.50 0.03
H-CVP(mm) 0.27 0.26 0.33 0.15
3 讨论
上气道大小受舌体、软腭的大小位置及颌骨位置等因素的影响[2]。口腔正畸临床中很多措施都会影响以上因素,如下颌前伸功能矫治器,上下颌正颌手术,上颌前方牵等都有可能影响气道及周围组织结构的变化[3-4]。本文主要研究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种植体支抗内收切牙后,上气道及舌骨位置的变化。此类患者一般有较好的咬合,正畸治疗往往需要纠正突出的面型,改善外观,并把上下前牙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以满足患者的需求。采用拔除四颗双尖牙,并使用种植体支抗将切牙内收,来治疗双颌前突,这是临床较为常用的拔牙设计方法,治疗后牙弓矢状向长度发生明显减小,固有口腔的前界会明显后退,舌体在固有口腔中的位置随之后移,这些变化改变了气道和周围组织结构肌肉平衡,继而使之发生变化。
本研究显示治疗前后患者最小矢向咽径(PAS)发生了显著变化,与Germec-Cakan等[5]、徐科峰等[6]的研究结果相近,说明在成年患者中,拔除四颗双尖牙最大支抗控制下,会影响咽部气道的直径,并且这种变化与上下切牙切点的位置变化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但Valiathan等[7]的研究结果认为成年患者拔除四颗双尖牙后上气道不会发生明显变化,他认为上气道测量结果可变性较高是导致没有统计意义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结果与Valiathan等[7]的结果不一致也可能与笔者对支抗的设计不同有关,Valiathan等[7]没有采用特殊的支抗设计,而本研究主要采用上颌种植钉支抗设计,这可能也部分解释了得到不同结果的原因。所有20名患者都超过18岁,基本没有生长潜力,并且下颌平面角也都为均角,这些纳入条件提高了受试者的同质性。也更有利于减小下颌骨位置及患者生长发育对结果的影响。
另外,本研究显示随着上下切牙内收后,舌骨位置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舌骨是人体骨骼中唯一不与其他骨骼相接触的小骨,呈U字形,分为舌骨体、舌骨大角和舌骨小角三部分,舌骨体上部有颏舌骨肌附着,下部则有下颌舌骨肌、胸骨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附着,不仅维持头颅的位置和平衡,而且参与吞咽、语言及张口运动,并影响上气道的通畅。研究发现切牙内收后,舌体的水平空间明显减少后,舌骨位置发生明显向下移动,这与其他研究结果相一致,显示出这个变化是一种适应性的防止舌体向下侵入咽部[8]。从相关性分析可见,上下切牙切点的位置变化与舌骨到下颌平面MP的距离显示出显著的负相关性。说明在舌体被迫后移后,舌骨平衡有一个向下改变的趋势,并且这种变化趋势与上下切牙内收的程度有显著相关性。本研究发现治疗前后软腭长和软腭角也有少量的改变,都有增大的趋势,但是这种变化并没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这两个指标变异性较大有关。
现在还不清楚正畸治疗后的咽腔舌骨位置改变是否稳定,是否会像牙齿移动一样有复发的趋势,因此有必要对研究对象进行长期追踪观察,并积累更多的病例资料,从而研究切牙后移对上气道及周围结构的长期影响。
参考文献
[1]丁少华,邹廷前,蔡萍.微种植体支抗在双颌前突正畸治疗中的临床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11,27(5):425-427.
[2]刘月华,曾祥龙,傅民魁,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上气道及周围结构的X线头影测量[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9,34(4):213.
[3] Aydemir H, Memiko?lu U, Karasu H. Pharyngeal airway space, hyoid bone position and head posture after orthognathic surgery in Class Ⅲ patients[J].Angle Orthod,2012,82(6):993-1000.
[4] Haskell J A,McCrillis J,Bruce S,et al.Effects of mandibular advancement device(MAD)on airway dimensions assessed with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J].Seminars in Orthodontics,2009,15(2):132-158.
[5] Germec-Cakan D, Taner T, Akan S. Uvulo-glossopharyngeal dimensions in non-extraction,extraction with minimum anchorage,and extraction with maximum anchorage[J]. Eur J Orthod,2011,33(5):515-520.
[6]徐科峰,陈威,刘月华.正畸大幅度内收切牙对年轻成年错畸形患者上气道大小的影响[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0,26(10):600-603.
[7] Valiathan M,Hans M G, Palomo M J. Effects of extraction versus non-extraction treatment on oropharyn-geal airway volume[J].Angle Orthod,2010,80(6):1068-1074.
压强课件范文3
关键词:八年级 物理 教学案例 液体的压强
【说明】本节内容为兰州市红古区窑街片区交流展示课,有课配套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2)掌握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掌握液体内部压强公式。
(4)能用液体压强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有压强的事实。
(2)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进一步了解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3)通过课堂小实验,培养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液体压强的知识比较抽象,是初中物理教学难点之一。学生学习这部分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经验较少,所以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感到困难较大。主要表现为:
1.较难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而且液体能产生向上的压强,液体内部也有压强等 (通过演示实验突破) 。
2.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时液柱的选取及讨论处受压面的选取较为抽象(通过类比的方法突破)。
3.液体压强公式中的深度的认识(通过帕斯卡裂桶实验和深度的起点选取的变式练习题突破。)
4.液体压强与液体在总重力、液体的体积、容器形状等无关(通过演示实验突破)。
为了能解决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教学中应以实验为先导,从实验、理论及实践入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主要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探究实验法、动手实践。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底部和侧壁开口的塑料圆管、橡皮膜、压强计、清水、食盐、方形水槽(带刻度),一次性纸杯三个等。
五、设计思想。
六、教学设计。
(一)、用多媒体展示三幅图片,设置疑问,激发兴趣。
(二)、设计实验,探究新知。
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的压强。
师:我们知道,放在桌面上的圆柱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而对桌面产生压强,盛放在容器中的液体(出示一杯水)对容器底部有没有压强呢?
生:(有的说有,有的不清楚有没有……)
师:既然大家不能肯定,那我们来看一个小实验。
演示实验:出示纸杯1(事先在纸杯底部扎了一个孔),然后将预先准备好的烧杯中的水倒入纸杯中,请学生观察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看到水从底部往下漏)
师:(故作惊讶)
将纸杯中的残留的水倒入原来的烧杯中,将纸杯底部面向学生,让学生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生:看到纸杯底部有一个孔。
师:(同时拿起烧杯和纸杯1)容器的底有什么作用?
生甲:防止水往下流……(语言赞许)
生乙:支撑水……(眼神鼓励)
师:水为什么会向下流?
生:水受重力作用。
师:既然水受重力作用,容器底又起支撑和防止水往下流的作用,那么对容器底有没有压强?
生:有(能初步接受,但还不够深刻)。
(通过上面演示实验,使学生对液体的压强有一个粗略的认识,并为下面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做好铺垫。)
2、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1)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存在
师: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呢?下面我们将进一步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为了更好地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我们先来认识测量液体压强的工具――压强计。
学生实验:压强计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边演示,边提问)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压强计的结构:探头(上面蒙有橡皮膜)、U型管和橡胶管。
师:请你们用手指轻轻按探头上的橡皮膜,观察压强计U形管两边液面发生什么变化?
生:U形管两边液面出现高度差。
师:如果你现在用力大些,U形管两边液面又有什么变化呢?
生: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变大了。
师:由此可见,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越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所以,我们可以根据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橡皮膜表面受到压强的大小及变化情况。
下面,请你们用压强计来看一下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呢?
(三)、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用“假想液柱法”逐步推导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师:从公式p=ρgh可知:液体压强的大小只与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受力面积无关。强调在利用公式计算液体压强的过程中,各个物理量应采用的单位。
(四)、随堂练习。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随堂练习1、2。
(通过随堂练习可以解决以下两个难点:1.使学生认识到深度是指从液面开始到液体内部某一位置的竖直距离,不是指液柱的高度或液柱的长度。2.通过具体的计算,指导学生按正确的格式解答物理计算题,并就学生书写时常犯的错误进行纠正。)
(五)、开动脑筋――动手实践。
(六)、课堂小结,巩固新知。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一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哪些知识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你还想了解什么?
七、 自学:阅读材料。
八、板书设计。
(一)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和具有流动性,对容器底和容器侧壁有压强。
(二)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液体内部向着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向着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三)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p=ρgh
九、教学反思。
1、本课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要使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正确地展开实验、进行观察,如实记录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非常重要。所以,在学生分组实验的开展之前,老师一定要事先讲解清楚本次实验的目的、步骤、实验注意事项,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接下来的探究活动中做到有的放矢,高效率地完成探究活动。
压强课件范文4
一、“课件”向“积件”思路发展,探讨物理学科整合新方法
在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这个领域里面,市场上已有相当数量的物理教学软件可供购买,但能够真正适用于教学的软件却不多,教师自制课件的水平又不高,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的现象。在此阶段上,寻求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开发和应用的新路子──积件思路应运而生。其指导思想是:“课件”向“积件”发展,工具型、资料型、开放型的教学平台已成为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发展方向,它包括带有学科特色的平台和多媒体资料库。在多媒体资源处理方面,物理作为一门信息技术邻近学科,物理教师应该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先行者。如今许多物理教师都在Internet 上建立了自己专门的网站,并把以网页浏览的形式制作的CAI课件、教案、论文等放在该网站中,同时还可以把其它网站已有的课件通过Internet 的超级链接功能揉合到自己的CAI课件里,以“搭积木”的形式,把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制作的每一个课件链接起来,通过长时间教学的积累,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课件体系。反之,其它教师也可通过网络共享自己的CAI课件,克服了传统的“软件包”形式的课件不能共享的缺点,提高了课件资源的利用率,充实了网上物理学科资料库,形成网上物理学科联盟,实行资源共享。此外,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有网络终端的地点,通过Internet 网络来访问这些网站,进行物理教学的探讨和巩固性学习。
因此,运用“积件”思想,走素材资源库和制作平台相结合的新思路,是软件开发和应用走出目前困境的有效途径。学科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运用“积件”思想,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下的网络信息资源素材库和教学软件,以及相关的CD、VCD资源,从中选取适合教学需要的内容来制作自己的课件,从而适应不同教学情境的需要,彻底改变教学软件在设计、开发和使用上的相互割裂的局面,使CAI在课堂上的运用走出低谷,朝着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这一更为广阔的方向发展。
二、电脑模拟,发挥物理演示实验、虚拟实验室的功能
(一)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发挥演示实验作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一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利用实验课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某些相关结论、实验步骤,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透彻理解并且完全掌握产生实验结论的过程。在普通物理课堂的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本身的限制,实验效果常不如人意。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 模拟一些重要的,但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一些物理实验,则可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
(二)在网络技术环境支持下,发挥学生自主探讨性实验作用
在传统物理实验室,一方面由于怕发生意外和造成实验仪器的损失,有许多实验室规章制度,对学生诸多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结果往往和物理理论不一致,甚至出现相反的数据,这一切无不暴露出了传统实验室的弊端。这种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开放性的操作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了在虚拟世界的真实体验。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模拟实验、观察实验,并归纳、总结,抽象成所需知识的能力,从而学会学习,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物理知识,发展能力,并促使他们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增进教学效果
进入网络时代后,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库、资源库,网上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已成为一个现代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信息素质。网上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等特点,例如: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http://.cn )教育资源库物理学科、广东教育资源网(http:// )资源中心物理学科、中国物理教育网(http:// )等可谓是一间完整的中小学数字资源库,它为我们提供了同步教学、优秀课件等多种资源,且处于动态的更新之中。通过下载这些优秀课件、优秀习题再作进一步的组织、加工就能设计出适合自己风格的课件来。本人在进行初二第十二章第一节浮力教学时,须向学生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我先设想一个立方体浸没在水中,它的6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它的左右两侧面、前后两侧面,受到的压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只有上下两面由于深度不同,受到的压强大小不同,压力也因而不相等。浮力的产生是由下表面受到水的向上的压力和上表面受到水的向下的压力差,但如果使用语言和文字向学生讲授向上和向下压力差时,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难懂,对整个过程反映比较茫然。所以我通过在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http://.cn )物理学科课件库网站下载相关课件解决这一难题。该课件以动画的形式慢镜头表示前、后、左、右的压强、压力相等,小木块保持不动,但加载上、下表面压强、压力时,小木块慢慢向上移动,同时超级链接浮力大小的推导公式录相。活泼的动画效果、直观的图形,快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很轻易就攻破这一难点,同时为讲授下一节阿基米德原理做好理论基础,而这一切都是传统教学很难做得到的。
总之,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由此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就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压强课件范文5
初中物理是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每一个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在大量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质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所以在物理新课程实验中,我真正体验到,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的吸收程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确保所做的实验现象清楚,一次成功。课本要求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我都要在课前反复做几遍,认真分析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排除干扰。在讲解《汽化和液化》这节内容时,要带领学生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我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等量的水。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我突然将其中一个试管的水泼到黑板上,这时学生对我突如其来的做法很诧异。不一会儿,黑板上的水干了,而另一个试管中的水没有任何变化。这时,学生很快明白了我刚才实验的用意,自己总结出,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明显。这个实验设计很简单,但是实验现象非常明显。我的举动也给学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信服,所以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利用课件把一些不易观察和理解的物理现象或过程展现给学生。在讲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节课时,以前我总是采用一边实验,一边画光路图的方式给学生讲解,但是从学生课后的反馈中我发现,他们很难将五幅光路图中的规律性内容联系起来记忆,规律的掌握总是不太理想。后来,我利用课件将试验中的实物和光路图结合成动画制成课件。生动而连续的画面将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很好地展现出来。学生通过观察课件,很快就将蜡烛物距变化引起的像距变化和像的变化完整记忆下来了。
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改进实验。在讲解《压强》这节课时,课上需要演示研究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按照课本介绍的小木桌和细沙这些器材进行演示,现象不太明显。我利用身边的材料将实验器材进行了改造。我将小桌子的木腿改成了铁钉,将细沙改成了更松软的食盐。这样一来,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实验效果得到改善,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也使实验的证明性和可信度得到了提升。
由此可见,教师在实验课之前对实验充分准备、设计和改造,对教学实验的完善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压强课件范文6
论文摘要: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选择教学媒体和资源不应是盲目的,在教学中应遵循教学媒体和资源选择的一般规律,合理有效地选择媒体,使媒体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目前大多数县级或市级中小学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很多教师可能亲自尝试过在多媒体教室中开展教学,也可能观摩过这方面的课程,对媒体和资源的选择每一位老师都有着自己的见解,但在实际应用过程很多教师常常走入误区。实际上选择教学媒体和资源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1多媒体教室中常见的六种教学活动
1.1教师讲解,学生接受
“教师讲解,学生接受”类教学活动选择教学媒体和资源的规律: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文稿展示讲课的提纲;利用图片、VCD机、录像机、视频等提供事实或范例;教师可以利用图形提供原理、规律、过程等的简化概括。比如初中语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用多媒体演示文稿中的文字和图片展示作者杜甫的画像和生平:这里用文字呈现讲课的提纲,一目了然,与传统板书相比,提高了课堂效率。用图片来展示作者的画像,形象直观,使学生对杜甫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1.2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类教学活动选择教学媒体和资源的规律:利用视频展示台展示真实事物的形态;利用图片、VCD机、录像机、视频等演示事物的运动过程。例如某教师在初中物理“小孔成像”的教学用FLASH动画展示实验过程。在这个案例中FLASH动画克服了传统实验效果受光线条件影响的不足。有技术能力的情况下还可对动画进一步完善,比如让蜡烛或光屏变为可以调整的,效果会更好。
1.3教师提问,学生作答
“教师提问,学生作答”类教学活动选择教学媒体和资源的规律:利用多媒体演示文稿展示问题与答案。比如在讲授小学数学应用题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文稿展示问题与答案,在效率方面有着传统手段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
1.4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类教学活动选择教学媒体和资源的规律:利用图片、VCD机、录像机、视频、音频等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例如在小学科学《大气压强》的教学中利用FLASH动画展示大气压强的原理,让学生分析衣帽钩能挂住衣服的原因。FLASH动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大气压强的基本原理,使抽象的原理具体化,便于小学生理解。
1.5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类教学活动选择教学媒体和资源的规律:VCD机、录像机、视频、音频等提供示范。例如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通过播放FLASH动画教授英语歌曲《Ifyouarehappy)。用FLASH动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伴奏和字幕提示便于学生跟唱。
1.6教师置境,学生体验
“教师置境,学生体验”类教学活动选择教学媒体和资源的规律:利用视频展示台、VCD机、录像机、视频、音频等呈现真实的事物与问题,作为学生探究的对象。例如在讲授小学四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时用课件播放电影《》的视频片段。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以形象思维理解事物为主的阶段,播放影片《》的片段能够起到还原和再现历史的作用,让抽象、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好理解。当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一般应采用录像资料或采用纪实手法拍摄的影片素材。在选择素材时还要考虑到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2选择媒体和资源,还应把握以下原则
2.1结合自身实际,量力而行
某教师在讲授高中一年级语文《荷塘月色》一文时试图播放符合课文场景的动画创设情境,但由于动画制作得比较粗糙,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在这里讲课者的动画制作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用粗制滥造的动画来表现荷塘月色那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是很吃力的,甚至有可能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量力而行,不要为了追时髦而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动画制作上。不切实际地一味追求用动画,只能费力不讨好。
2.2代价最小化,效果最优化
某教师在高中一年级物理《自由落体运动》的课堂导入部分采用视频或动画播放苹果落地的过程。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完全能够想象自由落体的过程,通过“抛粉笔”这个简单的动作就完全可以顺利地导人新课。动画虽然有很多优点,但并不是用得越多越好,毕竟制作动画要浪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在选择媒体的时候要遵循“代价最小化”原则,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优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圆柱体的侧面积时,有的老师用一段白萝卜做教具,很直观,比做动画要快的多,效果也不错,这时候就没有必要耗费时间和精力去制作动画。
2.3传统与现代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