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医药合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医药合同范文1
【关键词】:腰腿痛;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573-01
腰腿痛是人们最常抱怨的身体不适,已成为困扰全世界约10 亿人的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其是指下腰、腰骶部、臀部等多处疼痛,并伴有下肢麻木、间歇性行跛行等症状,一组临床多发病、常见病;中医属痹症,认为风寒、肾虚、风邪入侵等因素可导致血气经脉闭塞,不通则痛[1]。 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很多,我院2013年3月~2013年9月采用单化西医治疗方法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98例住院患者进行了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性52例,女性46例,年龄23~62岁,平均年龄42.5岁,根据患者腰腿痛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及专科检查和腰椎X线、腰椎CT、腰部MRI 确诊患者,单纯西医治疗组患者病程为3个月至5年左右,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病程为3个月至6年左右,随机分为单纯西医治疗组48例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50例。
1 . 2 治疗方法,单纯西医治疗组入院经确诊后给予卧硬板床休息,丹参川芎嗪葡萄糖注射液200ml;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一日一次,12天一疗程,腰椎牵引一日两次14天一疗程,腰部红外及微波治疗一日一次14天一疗程,疼痛给予双氯芬酸钠片剂口服或者栓剂外用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单纯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我院特制消瘀膏和金黄膏各一半均匀涂抹在大棉垫上敷与腰部,隔24小时更换一次,连用15天,并加用电针治疗,选取阿是穴、取肾俞、足三里等穴位,每日一次,一次20分钟左右。半月一疗程,手法推拿治疗采用组合手法点、压、按揉、推、摇、抖扳腿、扳肩、侧扳、盘腰、盘腿等,每目按摩1次,10 d为1个疗程。
1 . 3 疗效评价疼痛I级:患者病变部位疼痛感消失,肢体能够有效运动,恢复正常工作;II级:病变部位疼痛大部分消失,肢体运动时有所不便,基本恢复正常工作;III级:病变部位有轻微的疼痛,恢复部分正常工作;Ⅳ级:病变部位疼痛无好转,肢体不能运动,不能工作。总有效率=(疼痛I级+疼痛Ⅱ级+疼痛Ⅲ级)×100%。
2 结果
单纯西医治疗组治疗时间为8-15d,平均为11.5 d,经治疗腰腿痛缓解时间平均为5.2 d.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时间为7-14 d,平均为10.5d,经治疗腰腿痛缓解时间平均为3.2 d。按照疗效评定标准,单纯西医治疗组治愈28例。好转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3%: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愈32例,好转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全部病例中98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个月,其中单纯西医治疗组有20例复发,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9例复发。两组疗效及3个月后回访复发率见表1
3 讨论
临床上常见的腰腿痛,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梨状肌综合征、腰部扭挫伤等,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由于退行性骨关节病起病缓慢。病程长,病情复杂,属难治性疾病。[2] 由于腰骶部是脊柱负重较大、活动较灵活的部分,支撑人体上半身的重量,能作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等多个方向的活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容易损伤腰骶部部的筋膜、肌肉、韧带、小关节、间盘等,产生一系列腰腿痛的症状。其中。急性腰腿痛,突然发病,疼痛较为剧烈,多见于年轻患者,一般多有外伤史,而慢性疼痛呈持续性,症状反复发作,多见于慢性腰肌劳损患者,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中西医结合治疗腰腿痛,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西医辨病的应用应用原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医疗医药合同范文2
关键词:下腰痛;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效果
下腰痛是目前临床上相对常见且多发的一项疾病,多集中在后背腰部、骶部等处发病,部分患者甚至合并有下肢放射性疼痛症状,需要尽早予以积极的临床治疗,以免疼痛剧烈,给患者的日常工作与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2011~2013年,笔者对我院35例下腰痛病例实行了常规常规电磁波照射与中药熏蒸治疗,并以同期抽取的35例采取常规常规电磁波照射治疗者进行比照研究,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2013年到我院就诊的70例下腰痛患者及其相关临床资料,其中男44例,女26例,年龄27~74岁,平均(51.3±7.2)岁;病程时间在3d~9年,平均(4.2±1.3)年。所有入组患者均经腰椎DR摄片、MRI诊断后确诊为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纳入与下腰痛诊断标准相符合且已完成知情同意书的签署者[1],排除有严重合并症、心脑肝肾疾病及意识障碍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将其分成两组,组间一般资料的比照无统计学意义存在,即P>0.05,存在可比条件。
1.2 方法 对照组根据治疗方案给予常规电磁波照射治疗,仪器选择苏州华佗牌TDP22-XL型电磁波治疗仪,照射前将功率设置成220W,再协助患者取俯卧或侧位,将腰部充分暴露后,并对疼痛部位进行照射,具体照射温度根据患者感觉而定,照射30min/次,1次/d。
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后第1d给予中药熏蒸(伸筋草、透骨草及牛膝各20g,艾叶、独活、红花、丹皮、川乌及乳香各10g,细辛、土鳖虫、赤芍各5g),研成粉末后装入袋中,并置于中药熏蒸床药槽内,加入4000mL左右的水,以将药袋完全淹没,将水加温至75℃,并持续10min,待水温降至45℃后指导患者在熏蒸床上平卧,将腰部充分显露进行熏蒸,熏蒸30min/次,1次/d。
两组病例的疗程均为2w,同时给予6个月~1年随访。
1.3 疗效评定[2]
1.3.1 可视模拟评分法(VAS) VAS法为标记有0(无疼痛)到10(疼痛难忍)刻度的10cm直线,由患者在直线上根据自身疼痛状况进行标记。
1.3.2 临床疗效 以《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为参照:①显效:治疗后下腰疼痛症状基本消失,经随访没有复况;②有效:治疗后疼痛症状有所缓解,对日常生活及工作有一定影响;③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变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录入至SPSS17.0版本软件中处理,其中计数、计量资料分别以χ2和t形式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比照 观察组治疗后可取得91.4%的临床总疗效,这要较对照组的71.4%更理想,比较差异明显(P
2.2 两组病例的VAS评分比照 经研究发现,两组治疗前的VAS评分要较为接近,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但疗程结束后,观察组的VAS评分要较其治疗前、对照组有优越性(P
2.3 两组病例的安全性评价 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患者出现严重不适症状。
3 讨论
下腰痛是一种肌肉骨骼综合征,在临床上并不罕见。据有关数据统计,目前发达国家中有接近70%的成年人既往有下腰痛疾病,临床就诊率位居第二,仅次于上呼吸道疾病,其中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发病率占了11.8%~40%[1-2]。目前临床对下腰痛的治疗方式有许多种,但多受限于该疾病的致病机制复杂,以致现阶段对该疾病的治疗仍无特效方法。不过从近些年的报道来看,大部分研究认为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下腰痛疾病进行治疗有很大帮助。
常规电磁破照射在治疗多种腰骨疼痛方面由来已久,能够通过对疼痛部位进行照射,加快该处微循环通路的修复,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由此来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但单用电磁波照射治疗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郑先波等研究[2]应用该方式对30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进行治疗,发现其有效率仅为70%。而通过与中药熏蒸联用,则可取得更为卓越的成效。从祖国中医角度来讲,下腰痛隶属于"腰痛"、"痹症"及"伤筋"等范畴,主要病机在于外感及内伤,导致机体水湿内生,风寒湿之邪侵入,引起气血瘀阻,肾脏亏虚所致。因此,中医治疗多主张舒筋止痛、温补脾肾。我院自拟中药熏蒸方中伸筋草、牛膝、艾叶、细辛及川乌等有祛寒除湿、舒筋活络之功,而透骨草、红花、赤芍、没药、土鳖虫、乳香,以及丹皮和独活等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效果,几者可共奏通经透骨、活血祛瘀及散寒祛湿之效。通过配合以常规电磁波照射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治疗后可取得相对于对照组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及VAS评分(P
综上所述,为下腰痛患者提供常规经皮神经刺激与中药熏蒸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有确切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适合在今后的临床上普及应用。
参考文献:
[1]谢嘉明,何琳.下腰痛的治疗与预防[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1):68-69.
医疗医药合同范文3
关键词:伊班膦酸钠;口服止痛药;肺癌骨转移
肺癌是常见的肺原发恶性肿瘤,肺癌患者初次诊断出现肺癌骨转移占30~40%[1],肺癌骨转移引起的顽固性疼痛、功能障碍、病理性骨折等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伊班膦酸钠是继氯屈膦酸二钠、帕米膦酸二钠之后的第3代三膦酸类药物,有很强的抑制骨质再吸收作用。动物实验显示其抑制破骨细胞性骨吸收的作用强度分别是继氯屈膦酸二钠的5000倍,帕米膦酸二钠的500倍,对恶性肿瘤溶骨性骨转移所引起的疼痛有明显的止痛作用。口服止痛药,包括氯诺昔康、吗啡、羟考酮、阿桔片等在内的所有三阶梯止痛药,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使用。现将我院64例患者的治疗情况做个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8例,男48例,女16例;年龄35~76岁,平均54.7岁。全组病例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为肺癌,并经X线、ECT或CT发现有骨转移。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心电图无明显异常,患者的预计生存期3个月以上。
1.2方法 将全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伊班膦酸钠(商品名:佳诺顺,南京恒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0347)加口服止痛药治疗,口服止痛药按疼痛的评分给予,评分小于5分者,用第一或第二阶梯止痛药;评分大于5分者,直接给予第三阶梯的止痛药。对照组仅给予伊班膦酸钠4mg静滴,或仅给予口服止痛药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同时给予了化疗,伊班膦酸钠使用2周期后评价疗效,探讨其临床疗效。
1.3止痛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治疗后完全无痛;部分缓解(PR):疼痛较给药前明显减轻,睡眠基本上不受干扰,能正常生活;轻度缓解(MR):疼痛较给药前减轻,但仍感明显疼痛,睡眠仍受干扰;无效(NR):与治疗前比较无减轻。总有效为CR+PR。
1.4活动能力分级及疗效评估标准 0级:活动自如;Ⅰ级:活动受限;Ⅱ级:活动明显受限;Ⅲ级:完全不能活动。活动能力改善疗效分为:显效,活动能力提高两级或以上;有效,活动能力提高一级;无效,活动能力未提高或下降。
2结果
2.1局部疼痛控制情况 治疗组32例患者止痛总有效率为87%;活动能力改善有效率90%;对照组32例患者止痛总有效率为62%;活动能力改善有效率78%。见表1。
2.2活动能力改善情况 64例中患者活动能力改善情况显效38例(59.37%),有效17例(26.56%),总有效率85.93%。见表2。
3讨论
肺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骨转移率在原发性肺瘤中占首位[2],也是预后不良因素之一。骨转移引起的骨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脊髓压迫以及相关治疗带来的痛苦,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独立生活能力。骨转移癌疼痛的机理为[3]:肿瘤转移至骨组织,引起破骨细胞活性增加导致骨质溶解即溶骨性骨破坏,同时肿瘤细胞能分泌一些致痛介质如前列腺素、乳酸等,从而加重疼痛。目前止痛方法主要有:三级梯止痛疗法、化疗、局部放疗、同位素内照射和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等。各种治疗方法均有利弊,局部放疗对局限性骨转移癌疼痛疗效确切,但不适宜多处广泛骨转移患者;同位素内照射治疗骨髓抑制严重,并且有可能增加病理骨折发生率;三阶梯止痛疗法虽广泛应用,但随着病情的进展、药物升级,大剂量的应用其毒副反应又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治疗难度。本研究结果显示,伊班膦酸钠加口服止痛药治疗骨痛的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活动能力改善也高于对照组。两药联用,可减少止痛药的剂量,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疗效。
参考文献:
[1]Al Husaini H,Wheatley-Price P,Clemons M,et al.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bone metastases in lung cncer:areview[J].J Thorac Oncol,2009,4(2):251-259.
医疗医药合同范文4
关键词:腰三横突综合征;骨通贴膏;中医定向透药
腰三横突综合征临床又称腰三横突滑囊炎或腰三横突周围炎,属于中医“腰痛”的范畴,以青壮年多发[1],原于急性损伤处理不当或慢性劳损,导致筋膜增厚、粘连,对通过其间的腰脊神经后外侧支产生卡压所致腰、臀部酸痛及腰部活动受限为主的临床症状。我科近年来采用骨通贴配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93例,男62例,女31例;年龄24~51岁,平均年龄(37.42±10.33);病程1w~3年;慢性劳损54例,急性损伤39例。
1.2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该病《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如下:①有突然弯腰扭伤、腰部受凉史或长期慢性劳损;②一侧慢性腰痛,弯腰或晨起时疼痛加重,久坐直立困难,有时向下肢放射至膝部;③第三腰椎横突处明显压痛,并可触及条索状硬结;④X线摄片显示有第三腰椎横突过长或左右不对称,排除结核、肿瘤等病变;⑤血液及其他生化指标无异常。
1.3方法 随机将93例分成三组,每组31例,各组间随机分组无明显差异。I组为单纯骨通贴组,II组为单纯中医定向透药组,III组为骨通贴膏合中医定向透药组。治疗组I在患者患侧腰三椎体横突处外敷骨通贴膏1贴,骨通贴膏于睡前揭除,30d为1个疗程;治疗组II在患者患侧腰三椎体横突处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温度选(45±5)℃,选用低频脉冲,治疗30min/次,30d为1个疗程;治疗组III在患者患侧腰三椎体横突处现行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治疗,温度选(45±5)℃,选用低频脉冲,治疗30min/次,治疗后外敷骨通贴膏1贴,贴膏于睡前揭除,30d为1个疗程。
1.4疗效评定 以疼痛视觉模拟( VAS) 评分[3]来判断疼痛缓解程度,该法可比性强。具体方法是:在纸上面划一条10cm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代表无痛;另一端为10,代表剧痛;中间部分则依次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让患者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划一记号,表示腰部疼痛的程度。疗效用疗效指数来评定:疗效指数=(治疗前VAS评分-治疗后VAS评分)/治疗前VAS评分×100%;显效:疗效指数70%~100%;有效:疗效指数30%~70%;无效:疗效指数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疼痛评分 每组治疗前后均采用VAS评分来判断疼痛程度,评分结果表明三组治疗前后均能改善疼痛,且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2.2疗效评价 本组93例患者均得到了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三组治疗治疗后有效率分别为71.0%、66.7%和93.5%;统计分析显示:III组治疗效果与I、II组进行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2。
3 讨论
3.1发病机理 由于腰三横突的生理特点,其为人体最长的横突,是胸腰筋膜前层附着点,上面附着肌肉、筋膜、韧带,还有神经血管束交叉通过,由于它的特殊解剖形态,使腰三横突成为腰椎生理前凸的顶点,腰椎前屈、侧弯及旋转活动的枢纽,其所承受的应力比较大。当腰部在用力时,特别是用力不平衡的时候,一侧椎旁肌收缩,根据杠杆原理,其引起对侧横突移位牵拉,从而导致腰三横突尖端软组织的急性或慢性损伤[4],致横突尖端附着处出现肌肉撕裂、小血管破裂等病理改变,导致组织水肿,并在局部形成纤维化、疤痕样组织,刺激和压迫经过此处的腰神经后外侧支,引起所神经支配区出现一系列症状。如果反复损伤,可出现急性症状。如此反复发作,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腰腿部慢性疼痛。
腰三横突综合征属于祖国医学“腰痛”的范畴,多是由跌仆外伤,损伤经脉气血,气血运行不畅,或不正,腰部用力不当,摒气闪挫,导致经络气血阻滞不通,均可使瘀血留滞腰部而发生疼痛,或因受外感风寒湿邪,导致筋脉受损,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而发生腰痛。中医辨证应以活血化瘀,祛湿散寒,通络止痛为法,达到松解横突周围粘连,缓解肌肉痉挛和肌腱挛缩,改善脊柱的生理解剖位置得以恢复的目的,从而解除神经的受压迫状态[5]。
3.2治疗原理 骨通贴是由三七、麻黄、金不换、乳香、丁公藤等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作用的药物组成[6]。具有改善局部的微循环,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促进炎性代谢产物的吸收功能,能有效地改善神经根的炎症反应。同时,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是通过非对称中频电流产生的电场,对药物离子产生定向的推动力,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更深入、更有效地透过皮肤粘膜快速的进入体内,从而将药物直接从皮肤定向地送到伤害组织的病灶部位,更有效的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3.3结论 骨通贴配合中医定向透药在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中达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透药治疗使药物直达病所,发挥最大疗效,骨通贴外贴达到持续治疗效果,从而有效缓解疼痛,符合临床治疗规律,取得满意效果,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健民,陈立安,黄炯锋.推拿配合扶他林乳胶剂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J].中国实用医药,2011,36(8):185-186.
[2]ZY/T001.1-001.9-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3]李仲廉.临床疼痛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0.
[4]叶丙霖,李盛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治疗进展[J].甘肃中医,2007, 20(6):90-92.
医疗医药合同范文5
【关键词】 中医针灸;西药;神经痛;临床疗效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1.144
神经痛作为神经科一种常见的病症, 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水平。神经痛由神经病变而引发, 患者在无外界任何刺激的条件下而感到疼痛[1]。目前, 临床上倾向于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以期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本院采用中医针灸结合西药的方法治疗100例神经痛患者,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8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神经痛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 均符合《中医诊疗常规》中神经痛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112例, 女88例, 年龄28~73岁, 平均年龄(42.87±10.04)岁;病程3~19个月, 平均病程0.43年。病症类型:坐骨神经痛84例,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1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10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仅接受西药治疗, 用药方法和实验组相同。实验组接受中医针灸结合西药的治疗方法。具体如下。
1. 2. 1 坐骨神经痛
1. 2. 1. 1 西药口服 环跳穴和委中穴输注0.25%普鲁卡因碱注射液1.5 ml联合2.5%醋酸强的松龙注射液1 ml, 加注射用重蒸馏水1 ml;每隔4个穴位于同部位注射丹参液4 ml联合维生素B1 20 mg, 加维生素B12 500 μg。每隔5 d输注1次, 为1个疗程。
1. 2. 1. 2 中医针灸 选取主穴位, 外伤瘀血联合委中穴放血, 腰骶处施用提插或捻转补泻法进行梅花针叩刺, 1次/d, 每10天为1个疗程, 3 d后进行下一个疗程。
1. 2. 2 带状疹疱后遗神经痛
1. 2. 2. 1 西药口服 每日服用维生素B1 20 mg, 维生素B12 500 μg, 维生素E 0.1 g, 消炎痛片25 mg, 各3次。
1. 2. 2. 2 中医针灸 由患者的痛区支配神经节段选取痛处夹脊穴。如果患者的痛点明显, 则施用围刺法依次向痛区选取穴位, 采用捻转泻法进行毫针针刺, 2次/d。
1. 3 观察指标 连续进行2周干预治疗后, 观察两组神经痛患者的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情况。
1. 4 评价标准 评分情况(分值越大代表疼痛感越强烈):0记为无痛, 轻度疼痛为(2.57±1.04)分, 中度疼痛为(5.18±1.14)分, 重度疼痛为(8.41±1.35)分, 10分为剧痛。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经验表明, 肢体外伤后发生的神经痛以及神经病变如疼痛、痛觉过敏、感觉过敏等, 在初期仅局限于外伤部位或受伤神经分布区, 后期扩展到整个肢体。患者除疼痛外, 有出汗量异常、血管舒缩障碍、皮下组织及肌肉营养变异、骨质疏松等症状, 可能是放射感神经营养不良导致[3], 应及时到医院接受诊治。
坐骨神经痛的绝大多数患者是继发于坐骨神经局部以及周围结构的病变, 产生对坐骨神经的刺激性压迫与损害, 为继发坐骨神经痛;少数病例系原发性坐骨神经炎。带状疱疹神经痛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 该病毒一般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元中, 致使机体抵抗力下降, 产生劳累、感冒、发烧、烦躁等。该病毒能再次繁殖, 并沿神经纤维扩散到皮肤, 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严重炎症[3]。皮疹通常具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 由集簇性的疱疹组成, 伴有疼痛感;患者年龄愈大, 神经痛则愈重。带状疱疹患者只要积极地接受治疗, 将体内病毒及扩散到末梢神经的病毒清除体外, 则不会有后遗症发生, 否则可能形成后遗神经痛。
本研究结果表明, 实验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中医针灸结合西药治疗能有效缓解神经痛患者的疼痛感, 其疗效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卢伟.中医针灸结合西药治疗神经痛的疗效研究.中国卫生产业, 2013, 9(27):179-180.
[2] 李帅.探讨中医针灸联合西药治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中外医疗, 2014, 33(2):138-140.
医疗医药合同范文6
中图分类号:R714.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085-01
异位妊娠是受精卵着床于子宫体腔以外的其他部位的妊娠,其发生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随着阴道超声及血β-HCG测定技术的应用,使异位妊娠的诊断率大大提高,临床发现早期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几率增加,为保守治疗赢得了时间,同时,因为保守治疗保留了输卵管的完整性,减少了组织破坏,尤其对有生育要求的女性是首选方法。本院对22例确诊为异位妊娠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加中药保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自2006年7月至2009年9月间我院收住院的符合米非司酮配合中药保守治疗条件的患者22例,其中未产妇10例,未婚3例,经产妇7例;年龄18岁-37岁,平均年龄29岁;20例有停经史,停经时间35-64天,2例无明显停经史;18例有少量阴道流血,2例阴道流血多,似月经量,2例无阴道流血;21例有下腹隐痛,时间为1-18天,1例无下腹痛。
1.2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妇科检查,阴道超声及血β-HCG(采用酶联免疫法)综合分析。保守治疗的条件为:①患者生命体征正常,②肝肾功无异常,血WBC〉4.0×109/L,③无输卵管破裂征象或流产型内出血少(盆腔积液小于2cm),④血β-HCG
1.3 治疗方法 22例均收住院治疗,将米非司酮150mg空腹顿服,连服3天,同时给中药:当归12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香附15g,三棱10g,莪术10g,乳香10g,没药10g,赤芍12g,川牛膝10g,蜈蚣2条 ,每日一剂,水煎服,一日三次,每次150ml-200ml, 7天为1疗程, 配合消炎治疗。5-7天复查阴道超声及血β-HCG。用药7天血β-HCG较用药前下降≤15%,则第二疗程再次给予150mg空腹顿服,加中药,至血β-HCG≤8 mIU/ml或连续2次血β-HCG下降超过用药前水平20%后单用中药至包块消失 。
1.4 成功标准 ①临床症状消失,②血β-HCG≤8mIU/ml或连续2次下降超过用药前水平20%,阴道流血停,腹痛症状消失,③超声查异位病灶不继续增大或缩小,④无内出血发生或原积液减少。
2 结果
22例中20例保守治疗成功,成功率90.91%,住院天数13-29天,平均住院天数17天;1例未产妇入院时异位病灶1.9×2.0cm,血β-HCG206.65mIU/ml,7天,14天,19天复查血β-HCG分别为268.11 mIU/ml,304.77 mIU/ml ,379.21 mIU/ml,复查阴道超声7天,14天无明显改变,19天异位妊娠囊内见胎牙及心管搏动,立即行手术治疗;1例入院时血β-HCG367.23 mIU/ml,第5天,11天血β-HCG分别为421.13m-U/ml,427.41m IU/ml,经本人同意后单次注射甲氨蝶呤50mg治愈。治疗期间22例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3.1异位妊娠的治疗有手术治疗,药物保守治疗和期待治疗。手术治疗住院时间短,术后随访时间短,但可造成输卵管损伤;药物治疗住院时间长,要多次复查B超及血β-HCG,但简单、无创,不增加输卵管的损伤及术后盆腔粘连的发生,其远期生育率有所提高,复发异位妊娠的机会减少。近年来药物治疗首选甲氨蝶呤,但甲氨蝶呤对肝肾功能及生殖系统有潜在的影响,临床上应避免不必要的甲氨蝶呤治疗。对于生命体征正常,血β-HCG
3.2米非司酮为孕激素拮抗剂,与孕酮受体的亲和力比孕酮强5倍,能与内源性孕酮竞争结合受体,产生较强的抗孕酮作用,使妊娠黄体萎缩,引起脱膜和绒毛变性,导致出血和血HCG下降,阻止胚胎的发育,因此,米非司酮是宫内妊娠药物流产的首选药物。近年来,米非司酮作为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药物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且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异位妊娠不同于正常宫内妊娠,其绒毛附着部位的孕激素受体不如子宫内膜集中而敏感,因此用药必须足量,达到一定的药物浓度,才能达到拮抗孕激素受体的目的。
3.3中药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当以破血化淤,消瘀散结为主要原则。研究报道,活血化瘀中药对血管舒张,改善循环状况,促进散瘀有一定的作用,可促进盆腹腔内血液及血块的吸收。所用中药方剂中以当归、赤芍为君药,辅以桃仁活血化瘀,又以蜈蚣杀胚胎,三棱、莪术破消痞,帮助腹腔内血块及妊娠产物的吸收,促进输卵管恢复通畅,提高日后宫内妊娠率。
3.4通过对米非司酮配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观察,结果显示异位妊娠保守治疗要掌握好指针,用药要合理足量,对于血β-HCG较高,腹痛明显,阴道超声包块大、见胎芽及心管搏动的,腹腔积液较多的应及早选择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0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