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医药合同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医药合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医药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范文1

【关键词】:腰腿痛;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573-01

腰腿痛是人们最常抱怨的身体不适,已成为困扰全世界约10 亿人的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其是指下腰、腰骶部、臀部等多处疼痛,并伴有下肢麻木、间歇性行跛行等症状,一组临床多发病、常见病;中医属痹症,认为风寒、肾虚、风邪入侵等因素可导致血气经脉闭塞,不通则痛[1]。 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很多,我院2013年3月~2013年9月采用单化西医治疗方法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98例住院患者进行了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性52例,女性46例,年龄23~62岁,平均年龄42.5岁,根据患者腰腿痛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及专科检查和腰椎X线、腰椎CT、腰部MRI 确诊患者,单纯西医治疗组患者病程为3个月至5年左右,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病程为3个月至6年左右,随机分为单纯西医治疗组48例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50例。

1 . 2 治疗方法,单纯西医治疗组入院经确诊后给予卧硬板床休息,丹参川芎嗪葡萄糖注射液200ml;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一日一次,12天一疗程,腰椎牵引一日两次14天一疗程,腰部红外及微波治疗一日一次14天一疗程,疼痛给予双氯芬酸钠片剂口服或者栓剂外用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单纯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我院特制消瘀膏和金黄膏各一半均匀涂抹在大棉垫上敷与腰部,隔24小时更换一次,连用15天,并加用电针治疗,选取阿是穴、取肾俞、足三里等穴位,每日一次,一次20分钟左右。半月一疗程,手法推拿治疗采用组合手法点、压、按揉、推、摇、抖扳腿、扳肩、侧扳、盘腰、盘腿等,每目按摩1次,10 d为1个疗程。

1 . 3 疗效评价疼痛I级:患者病变部位疼痛感消失,肢体能够有效运动,恢复正常工作;II级:病变部位疼痛大部分消失,肢体运动时有所不便,基本恢复正常工作;III级:病变部位有轻微的疼痛,恢复部分正常工作;Ⅳ级:病变部位疼痛无好转,肢体不能运动,不能工作。总有效率=(疼痛I级+疼痛Ⅱ级+疼痛Ⅲ级)×100%。

2 结果

单纯西医治疗组治疗时间为8-15d,平均为11.5 d,经治疗腰腿痛缓解时间平均为5.2 d.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时间为7-14 d,平均为10.5d,经治疗腰腿痛缓解时间平均为3.2 d。按照疗效评定标准,单纯西医治疗组治愈28例。好转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3%: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愈32例,好转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全部病例中98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个月,其中单纯西医治疗组有20例复发,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9例复发。两组疗效及3个月后回访复发率见表1

3 讨论

临床上常见的腰腿痛,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梨状肌综合征、腰部扭挫伤等,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由于退行性骨关节病起病缓慢。病程长,病情复杂,属难治性疾病。[2] 由于腰骶部是脊柱负重较大、活动较灵活的部分,支撑人体上半身的重量,能作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等多个方向的活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容易损伤腰骶部部的筋膜、肌肉、韧带、小关节、间盘等,产生一系列腰腿痛的症状。其中。急性腰腿痛,突然发病,疼痛较为剧烈,多见于年轻患者,一般多有外伤史,而慢性疼痛呈持续性,症状反复发作,多见于慢性腰肌劳损患者,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中西医结合治疗腰腿痛,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西医辨病的应用应用原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医疗医药合同范文2

关键词:下腰痛;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效果

下腰痛是目前临床上相对常见且多发的一项疾病,多集中在后背腰部、骶部等处发病,部分患者甚至合并有下肢放射性疼痛症状,需要尽早予以积极的临床治疗,以免疼痛剧烈,给患者的日常工作与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2011~2013年,笔者对我院35例下腰痛病例实行了常规常规电磁波照射与中药熏蒸治疗,并以同期抽取的35例采取常规常规电磁波照射治疗者进行比照研究,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2013年到我院就诊的70例下腰痛患者及其相关临床资料,其中男44例,女26例,年龄27~74岁,平均(51.3±7.2)岁;病程时间在3d~9年,平均(4.2±1.3)年。所有入组患者均经腰椎DR摄片、MRI诊断后确诊为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纳入与下腰痛诊断标准相符合且已完成知情同意书的签署者[1],排除有严重合并症、心脑肝肾疾病及意识障碍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将其分成两组,组间一般资料的比照无统计学意义存在,即P>0.05,存在可比条件。

1.2 方法 对照组根据治疗方案给予常规电磁波照射治疗,仪器选择苏州华佗牌TDP22-XL型电磁波治疗仪,照射前将功率设置成220W,再协助患者取俯卧或侧位,将腰部充分暴露后,并对疼痛部位进行照射,具体照射温度根据患者感觉而定,照射30min/次,1次/d。

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后第1d给予中药熏蒸(伸筋草、透骨草及牛膝各20g,艾叶、独活、红花、丹皮、川乌及乳香各10g,细辛、土鳖虫、赤芍各5g),研成粉末后装入袋中,并置于中药熏蒸床药槽内,加入4000mL左右的水,以将药袋完全淹没,将水加温至75℃,并持续10min,待水温降至45℃后指导患者在熏蒸床上平卧,将腰部充分显露进行熏蒸,熏蒸30min/次,1次/d。

两组病例的疗程均为2w,同时给予6个月~1年随访。

1.3 疗效评定[2]

1.3.1 可视模拟评分法(VAS) VAS法为标记有0(无疼痛)到10(疼痛难忍)刻度的10cm直线,由患者在直线上根据自身疼痛状况进行标记。

1.3.2 临床疗效 以《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为参照:①显效:治疗后下腰疼痛症状基本消失,经随访没有复况;②有效:治疗后疼痛症状有所缓解,对日常生活及工作有一定影响;③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变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录入至SPSS17.0版本软件中处理,其中计数、计量资料分别以χ2和t形式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比照 观察组治疗后可取得91.4%的临床总疗效,这要较对照组的71.4%更理想,比较差异明显(P

2.2 两组病例的VAS评分比照 经研究发现,两组治疗前的VAS评分要较为接近,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但疗程结束后,观察组的VAS评分要较其治疗前、对照组有优越性(P

2.3 两组病例的安全性评价 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患者出现严重不适症状。

3 讨论

下腰痛是一种肌肉骨骼综合征,在临床上并不罕见。据有关数据统计,目前发达国家中有接近70%的成年人既往有下腰痛疾病,临床就诊率位居第二,仅次于上呼吸道疾病,其中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发病率占了11.8%~40%[1-2]。目前临床对下腰痛的治疗方式有许多种,但多受限于该疾病的致病机制复杂,以致现阶段对该疾病的治疗仍无特效方法。不过从近些年的报道来看,大部分研究认为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下腰痛疾病进行治疗有很大帮助。

常规电磁破照射在治疗多种腰骨疼痛方面由来已久,能够通过对疼痛部位进行照射,加快该处微循环通路的修复,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由此来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但单用电磁波照射治疗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郑先波等研究[2]应用该方式对30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进行治疗,发现其有效率仅为70%。而通过与中药熏蒸联用,则可取得更为卓越的成效。从祖国中医角度来讲,下腰痛隶属于"腰痛"、"痹症"及"伤筋"等范畴,主要病机在于外感及内伤,导致机体水湿内生,风寒湿之邪侵入,引起气血瘀阻,肾脏亏虚所致。因此,中医治疗多主张舒筋止痛、温补脾肾。我院自拟中药熏蒸方中伸筋草、牛膝、艾叶、细辛及川乌等有祛寒除湿、舒筋活络之功,而透骨草、红花、赤芍、没药、土鳖虫、乳香,以及丹皮和独活等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效果,几者可共奏通经透骨、活血祛瘀及散寒祛湿之效。通过配合以常规电磁波照射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治疗后可取得相对于对照组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及VAS评分(P

综上所述,为下腰痛患者提供常规经皮神经刺激与中药熏蒸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有确切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适合在今后的临床上普及应用。

参考文献:

[1]谢嘉明,何琳.下腰痛的治疗与预防[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1):68-69.

医疗医药合同范文3

关键词:伊班膦酸钠;口服止痛药;肺癌骨转移

肺癌是常见的肺原发恶性肿瘤,肺癌患者初次诊断出现肺癌骨转移占30~40%[1],肺癌骨转移引起的顽固性疼痛、功能障碍、病理性骨折等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伊班膦酸钠是继氯屈膦酸二钠、帕米膦酸二钠之后的第3代三膦酸类药物,有很强的抑制骨质再吸收作用。动物实验显示其抑制破骨细胞性骨吸收的作用强度分别是继氯屈膦酸二钠的5000倍,帕米膦酸二钠的500倍,对恶性肿瘤溶骨性骨转移所引起的疼痛有明显的止痛作用。口服止痛药,包括氯诺昔康、吗啡、羟考酮、阿桔片等在内的所有三阶梯止痛药,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使用。现将我院64例患者的治疗情况做个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8例,男48例,女16例;年龄35~76岁,平均54.7岁。全组病例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为肺癌,并经X线、ECT或CT发现有骨转移。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心电图无明显异常,患者的预计生存期3个月以上。

1.2方法 将全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伊班膦酸钠(商品名:佳诺顺,南京恒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0347)加口服止痛药治疗,口服止痛药按疼痛的评分给予,评分小于5分者,用第一或第二阶梯止痛药;评分大于5分者,直接给予第三阶梯的止痛药。对照组仅给予伊班膦酸钠4mg静滴,或仅给予口服止痛药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同时给予了化疗,伊班膦酸钠使用2周期后评价疗效,探讨其临床疗效。

1.3止痛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治疗后完全无痛;部分缓解(PR):疼痛较给药前明显减轻,睡眠基本上不受干扰,能正常生活;轻度缓解(MR):疼痛较给药前减轻,但仍感明显疼痛,睡眠仍受干扰;无效(NR):与治疗前比较无减轻。总有效为CR+PR。

1.4活动能力分级及疗效评估标准 0级:活动自如;Ⅰ级:活动受限;Ⅱ级:活动明显受限;Ⅲ级:完全不能活动。活动能力改善疗效分为:显效,活动能力提高两级或以上;有效,活动能力提高一级;无效,活动能力未提高或下降。

2结果

2.1局部疼痛控制情况 治疗组32例患者止痛总有效率为87%;活动能力改善有效率90%;对照组32例患者止痛总有效率为62%;活动能力改善有效率78%。见表1。

2.2活动能力改善情况 64例中患者活动能力改善情况显效38例(59.37%),有效17例(26.56%),总有效率85.93%。见表2。

3讨论

肺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骨转移率在原发性肺瘤中占首位[2],也是预后不良因素之一。骨转移引起的骨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脊髓压迫以及相关治疗带来的痛苦,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独立生活能力。骨转移癌疼痛的机理为[3]:肿瘤转移至骨组织,引起破骨细胞活性增加导致骨质溶解即溶骨性骨破坏,同时肿瘤细胞能分泌一些致痛介质如前列腺素、乳酸等,从而加重疼痛。目前止痛方法主要有:三级梯止痛疗法、化疗、局部放疗、同位素内照射和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等。各种治疗方法均有利弊,局部放疗对局限性骨转移癌疼痛疗效确切,但不适宜多处广泛骨转移患者;同位素内照射治疗骨髓抑制严重,并且有可能增加病理骨折发生率;三阶梯止痛疗法虽广泛应用,但随着病情的进展、药物升级,大剂量的应用其毒副反应又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治疗难度。本研究结果显示,伊班膦酸钠加口服止痛药治疗骨痛的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活动能力改善也高于对照组。两药联用,可减少止痛药的剂量,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疗效。

参考文献:

[1]Al Husaini H,Wheatley-Price P,Clemons M,et al.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bone metastases in lung cncer:areview[J].J Thorac Oncol,2009,4(2):251-259.

医疗医药合同范文4

关键词:腰三横突综合征;骨通贴膏;中医定向透药

腰三横突综合征临床又称腰三横突滑囊炎或腰三横突周围炎,属于中医“腰痛”的范畴,以青壮年多发[1],原于急性损伤处理不当或慢性劳损,导致筋膜增厚、粘连,对通过其间的腰脊神经后外侧支产生卡压所致腰、臀部酸痛及腰部活动受限为主的临床症状。我科近年来采用骨通贴配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93例,男62例,女31例;年龄24~51岁,平均年龄(37.42±10.33);病程1w~3年;慢性劳损54例,急性损伤39例。

1.2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该病《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如下:①有突然弯腰扭伤、腰部受凉史或长期慢性劳损;②一侧慢性腰痛,弯腰或晨起时疼痛加重,久坐直立困难,有时向下肢放射至膝部;③第三腰椎横突处明显压痛,并可触及条索状硬结;④X线摄片显示有第三腰椎横突过长或左右不对称,排除结核、肿瘤等病变;⑤血液及其他生化指标无异常。

1.3方法 随机将93例分成三组,每组31例,各组间随机分组无明显差异。I组为单纯骨通贴组,II组为单纯中医定向透药组,III组为骨通贴膏合中医定向透药组。治疗组I在患者患侧腰三椎体横突处外敷骨通贴膏1贴,骨通贴膏于睡前揭除,30d为1个疗程;治疗组II在患者患侧腰三椎体横突处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温度选(45±5)℃,选用低频脉冲,治疗30min/次,30d为1个疗程;治疗组III在患者患侧腰三椎体横突处现行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治疗,温度选(45±5)℃,选用低频脉冲,治疗30min/次,治疗后外敷骨通贴膏1贴,贴膏于睡前揭除,30d为1个疗程。

1.4疗效评定 以疼痛视觉模拟( VAS) 评分[3]来判断疼痛缓解程度,该法可比性强。具体方法是:在纸上面划一条10cm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代表无痛;另一端为10,代表剧痛;中间部分则依次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让患者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划一记号,表示腰部疼痛的程度。疗效用疗效指数来评定:疗效指数=(治疗前VAS评分-治疗后VAS评分)/治疗前VAS评分×100%;显效:疗效指数70%~100%;有效:疗效指数30%~70%;无效:疗效指数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疼痛评分 每组治疗前后均采用VAS评分来判断疼痛程度,评分结果表明三组治疗前后均能改善疼痛,且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2.2疗效评价 本组93例患者均得到了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三组治疗治疗后有效率分别为71.0%、66.7%和93.5%;统计分析显示:III组治疗效果与I、II组进行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2。

3 讨论

3.1发病机理 由于腰三横突的生理特点,其为人体最长的横突,是胸腰筋膜前层附着点,上面附着肌肉、筋膜、韧带,还有神经血管束交叉通过,由于它的特殊解剖形态,使腰三横突成为腰椎生理前凸的顶点,腰椎前屈、侧弯及旋转活动的枢纽,其所承受的应力比较大。当腰部在用力时,特别是用力不平衡的时候,一侧椎旁肌收缩,根据杠杆原理,其引起对侧横突移位牵拉,从而导致腰三横突尖端软组织的急性或慢性损伤[4],致横突尖端附着处出现肌肉撕裂、小血管破裂等病理改变,导致组织水肿,并在局部形成纤维化、疤痕样组织,刺激和压迫经过此处的腰神经后外侧支,引起所神经支配区出现一系列症状。如果反复损伤,可出现急性症状。如此反复发作,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腰腿部慢性疼痛。

腰三横突综合征属于祖国医学“腰痛”的范畴,多是由跌仆外伤,损伤经脉气血,气血运行不畅,或不正,腰部用力不当,摒气闪挫,导致经络气血阻滞不通,均可使瘀血留滞腰部而发生疼痛,或因受外感风寒湿邪,导致筋脉受损,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而发生腰痛。中医辨证应以活血化瘀,祛湿散寒,通络止痛为法,达到松解横突周围粘连,缓解肌肉痉挛和肌腱挛缩,改善脊柱的生理解剖位置得以恢复的目的,从而解除神经的受压迫状态[5]。

3.2治疗原理 骨通贴是由三七、麻黄、金不换、乳香、丁公藤等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作用的药物组成[6]。具有改善局部的微循环,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促进炎性代谢产物的吸收功能,能有效地改善神经根的炎症反应。同时,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是通过非对称中频电流产生的电场,对药物离子产生定向的推动力,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更深入、更有效地透过皮肤粘膜快速的进入体内,从而将药物直接从皮肤定向地送到伤害组织的病灶部位,更有效的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3.3结论 骨通贴配合中医定向透药在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中达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透药治疗使药物直达病所,发挥最大疗效,骨通贴外贴达到持续治疗效果,从而有效缓解疼痛,符合临床治疗规律,取得满意效果,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健民,陈立安,黄炯锋.推拿配合扶他林乳胶剂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J].中国实用医药,2011,36(8):185-186.

[2]ZY/T001.1-001.9-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3]李仲廉.临床疼痛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0.

[4]叶丙霖,李盛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治疗进展[J].甘肃中医,2007, 20(6):90-92.

医疗医药合同范文5

医保控费越来越紧迫。基本医保建立以后,中国医疗消费空前释放,政府在医保上的财政投入水涨船高。2015年,医保财政补贴将近4300亿元,这还不算在医改和医院建设方面的投入。

国民似乎也未受益很多,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越来越高,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抱怨,未见明显缓解。

全国医保费用支出连续多年超过两位数增长,部分年份竟然超过30%,这迫使北京、三明、金华等多地,开始探索新的医保支付方式。

然而,仅靠新的医保支付方式不足以抑制飞速增长的医疗费用,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来配合控费迫在眉睫。

美中不足的总额控制

在控费压力下,医保给医院加上一个“紧箍咒”――总额控制,患者的结算模式不变,但医保给医院设定年度医保报销总额。

年终结算时,一旦医院花钱超过设定的额度,医保将会拒付超额部分,医院自己承担这部分“亏损”,医保希望借此引б皆褐鞫控制过度医疗,节约医保基金。

戴上这顶“紧箍咒”后,部分医院常常把总额度分解到科室,科室再分解到医生和患者头上。因为额度层层分解,医生一边算账一边挑选患者,甚至不得不以各种理由婉拒部分患者入院,以维持费用平衡。

总额控制的先锋是上海。在执行了三年后,2012年,上海市民秦岭的父亲治疗癌症过程中,遭遇强制被出院、不接收入院等痛苦的就医经历,于是,他给上海市市委书记写了一封公开信,引爆了对医保总额控制的批评和反思。

当医院花完总额后,不得不婉拒住院患者,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在上海存在。

“医保需要总额预算,这是没有问题的。不过,直接拿预算来支付,就是有问题的。”北医三院医保办主任胡牧认为,正是因为总额控制太粗糙,各家医院会对额度分配提出各种反对理由。

为了既留住患者,又控制费用不合理增长,浙江金华的医保系统引入新的方式――住院单次限额。

单次限额,根据医院历史住院均次费用,测算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住院均次支付额度;而且不同医院会有不同的单次限额。“我们医院单次住院限额是7500元。”金华当地一家三级医院医生告诉《财经》记者。

7500元不够一些危急重症患者的住院费,因此,金华医保部门又和医院协商,遴选出一些费用较高的所谓“高额病种”,不受单次限额的限制。

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始料不及的特殊情况。一些患者虽然没有达到“高额病种”标准,费用还是超过单次限额。权宜之计是,暂时安排患者先出院,过一段时间再入院。这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患者不但会抱怨医院,有时甚至直接去找医保部门理论,让各方十分为难。

总额控制和单次限额的“紧箍咒”,确实能激励医院控制医生的诊疗行为,但在费用分解过程中略显粗糙,医保支付需要新的方法。

分组管理的精细追求

在总额控制下,医保支付需要用精细化的工具来测量和评估医疗服务,让医保基金分配有据可依。被寄予厚望完成这一使命的新的工具就是DRGs(Diagnosis Related Groups)。

DRGs是一种病例分组方法。它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临床诊断、病症、手术等,将患者分组;在分组的基础上,把病人的治疗和所发生的费用联系起来,同一组医保支付相对固定的费用给医院。

如果医院能够通过改进管理和诊疗流程,省下一部分费用,就归入医院的盈利。

分组,使医保费用支付更精细。因为分组之后,医保结算时就能实现“同病同酬”。如台湾地区医保把阑尾炎病例根据病情、治疗方案、并发症等分为八组,每组费用定价不同。

尽管各地结算方法有差异,不过各地在测算每个病组的费用标准时,一般都是以病组历史平均费用为基础。

北医三院、北大人民医院等北京六家大型三甲医院DRGs支付试点中,选择了108个病组。业内人士称,这样操作后,108个病组的医疗成本支出平均下降19%。

自2016年三明、金华等地将DRGs用于医保支付后,金华医保部门的资料显示,同病组10天内再住院比例从0.87%下降到0.72%,金华市第五医院从2.76%下降到0.42%,认为“分解住院现象有效降低”。

“DRGs是医保支付改革方向,”浙江东阳市人民医院一位医生告诉《财经》记者,医院希望员工早日习惯新的管理模式。不仅要求医生按照DRGs要求填写病案,而且还增加编码员等辅助人员。

金华将当地七家试点医院18个月发生的20多万份住院病例,归并成595个病组;在福建三明的DRGs分组探索中,医保部门确定609个病组。两地都相当于建立起一个适合当地的病例分组工具,在病例分组明确后,医院将住院患者归入病组。

两地的特点是,在引入DRGs支付的同时,总额预算和预付制继续保留,但总额预算在医院间的分配是以DRGs分组来测量。

DRGs分组在执行中,还是遭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以三明为例,精神科因为比较特殊,是按照床位日来支付。此外,三明医保部门还允许存在一些无法归入病组中的“变异”,但是要求控制变异率,“三级医院各病种的变异率不得超过20%”。

金华也提出所谓“特病单议”规则。经过医院申请和双方讨论,医保会对确实因病施治的复杂病例,按实支付超支的费用。金华对医院引入一些新技术持支持鼓励的态度,新技术的费用比较高,会通过协商机制按成本定价原则处理。

“疾病分组是一个动态的体系。我们希望通过疾病分组,对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得到一个刻画比较精准的结果。DRGs分组还会周期性进行调整。”金华市区医保负责人说。

对比台湾DRGs多达1700多组,大陆试点医院分组在六七百种左右,仅此衡量,国内医院DRGs的精细化管理,还有相当长一段路要走。

除了精细分组,另有一些漏洞要补。如简单手术病组,由于技术成熟,成本明确,手术费用低,适用DRGs,但医保定额偏低,医院接太多这样的手术,利润空间有限。医保如何引导医院将其分流,有待破解。

还有,一些危急重症和大病,费用高昂,医保、医院都头疼,对这类病种,医保不报销的药品和项目多,患者自费比例很高,社会关注度高。这些病种可能还要部分保留按项目管理,医保如何管理值得关注。

金华市中心医院血液科和重症医学科恰好有不少类似重病患者,前期运行下来,医生反映部分病例费用存在超支。为此,金华医保将在近期首次启动“特病单议”。

随着试行逐步深入,中的疾病分组和医保管理将渐进完善。

控费需多管齐下

在DRGs之下,疾病归类分组涉及医保分配的经济利益,以后势必成为医院、医生、医保博弈的新焦点。这场控费博弈注定不会平顺。

管理医保基金一如烹小鲜,合理的费用增长和医生自主性也应尊重。如果医保部门控费力量过猛,会引发医院和医生反弹,这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实施过程中,已经有所暴露。

2016年,台湾医保部门打算推进DRGs第三阶段,最终实现全岛覆盖。尽管分组已经比较细致,不过逐步加码的控费,引发医生组织和医院协会的全力抵制,至今仍然停滞。因为台湾医保几乎是唯一的服务购买者,议价优势大,控费力度较大,引发行业的不安。“台湾医生将到大陆就职”,台湾医疗行业人士通过媒体渲染这一动向,向医保施压。

合作与竞争在DRGs问题上交缠,台湾的博弈还没有完。

大陆医院也可能发生类似台湾的问题。“DRGs不宜和收入直接完全挂钩。”胡牧说。

现在执行DRGs的医院,医生的收入或多或少都与其紧密相连。为了在DRGs找到缝隙,医生甚至可能“创造病例”。

比如,按DRGs考核,有手术难易度等指标,医生在病案填写时,如果把低难度诊断填成高难度诊断,就可以获得更多考核分值,或者拿到更多医保支付。因为部位接近,简单的眼科疾病可能被填成复杂的神经科疾病,这被一些业内人士称之为“高靠”。非专业人士难以发现其中的纰漏,即便是DRGs也不可能发现其中的误差。

除了个人职业操守,在欧美,行业协会监督、医院管理等更加精细,可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一问题,中国缺乏这些联动机制。

可见,中国的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固然可通过新的支付方式纠偏,但DRGs作为一种管理工具,难以承受博弈之重。

医改需要的是系统变革。

DRGs能在欧美国家顺畅运行,依托于这些国家的医疗服务体系,这是一种金字塔结构体系:塔尖是大型医疗中心,中间是社区医院,塔基是大量私营诊所和全科医生。塔基的全科医生是整个医疗体系的“守门人”,分流患者。

英国仅用10%的医疗费用,支撑起80%以上的门急诊业务(含大量日间手术),大部分的患者都在第一时间去找全科医生看病,这样小病都止于全科诊所,节省医院的资源,抑制了医疗费用的攀升,其卫生总费用仅占GDP的8.5%。

中国医疗体系的问题恰好是头重脚轻,基层医疗机构没有承担起分诊作用,患者习惯大病小病都直接奔赴大医院。而且,基层衰弱还在持续。

2016年前11个月,中国三级医院的门急诊人次增加7.5%;而包括社区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诊所等在内的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反而下降了0.6%。

医疗医药合同范文6

摘 要 本文简要阐述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病机病因,行为治疗及中西医治疗方法。董氏儿科经过几代人的创新发展,在辨证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汤剂加上穴位针灸治疗,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的特点,适宜在社区进行开展。

 

关键词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中药 针灸

中图分类号:R949.9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12-0007-03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with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XU Li, NI Juxiu

(Dong Shi Pediatric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Jing’an Branch, Hua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40,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briefly elaborates the pathogenesis and etiology of 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behavioral therapy an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After several generations of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Dong shi pediatric utilizes decoc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dialectical, 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ood efficacy and fewer side effects and is suitable for use in the community.

 

KEY WORDS 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俗称儿童多动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儿童时期神经和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以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多动、冲动行为为主要特征。据国内报道,儿童注意多动障碍发病率占学龄期儿童的5.0%~10.0%,好发年龄为6~14岁,多见于男孩,约为女孩的4~9倍[1]。儿童的智力一般正常,但存在与实际年龄不相符合的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冲动任性、自控能力差等特征,以致影响学习。如不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导致成材率低,而早期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

 

1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病因及发病机制

国内学者认为,ADHD的发生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 由于递质数量不足不能及时传递而造成的一种病态。脑内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浓度降低,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使孩子动作增多。②脑组织器质性损害 大约85.0%的患儿是由于额叶或尾状核功能障碍所致。③遗传因素 大约40.0% ADHD患儿的父母及其他亲属在童年也患此病;单卵孪生儿中ADHD的发病率较双卵孪生儿明显增高,ADHD儿童的同胞比半同胞(同母异父、异母同父)的患病率高,而且也高于一般孩子,提示遗传因素与ADHD的关系密切。④其他因素 许多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由于教育方法不当及早期智力开发过量,使外界环境的压力远远超过了孩子力所能及的程度,是当前造成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注意力涣散、多动)的原因之一[2];食物中的人工染料,摄入含铅量过度的饮食(不一定达到铅中毒)也会导致多动。

 

国内资料表明,在ADHD患儿的不良家庭教育方式中,家长中所谓的“严格管教者”占61.7%,放任不管者占3.5%,过分溺爱者占7.1%。国外亦有学者认为,暴力式的管教,会使患儿症状发展,并增加新的症状,如口吃、挤眉、眨眼。而对患儿漠不关心、放任自流和过于溺爱等,常可能促使症状出现,或使已有的症状加重[1]。

 

2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行为和药物治疗

对ADHD的治疗主要分心理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

2.1 行为治疗

主要是训练儿童采用合适的认知活动,改善注意力,克服分心;其次是通过特定训练程序,减少儿童过多活动并纠正不良行为;第三是培养儿童自我控制能力。通过有目的的程序训练,儿童行为趋向良好时应及时予以肯定、表扬,以增强其自信心。要改善对患儿教育的方式,循循善诱,切忌粗暴批评、讽刺打骂等损害儿童自尊心的不良做法。

 

2.2 药物治疗

1987年美国提出ADHD的药物治疗是在其他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才最后采用的[3-4]。常用西药有:①兴奋剂 如右旋苯异丙胺和利他林,用药1~2周,疗效显著;②安定剂 如氯丙嗪和硫利达嗪,在兴奋剂治疗无效时可采用。近年来,药物治疗已成为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然而,药物治疗多有消化道的副作用及不稳定性[2],药物使用会引起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容易疲倦,食欲减退和睡眠困扰,而长远的副作用,则会使药物服用者的成长迟缓。药物治疗虽然能压抑多动儿的活动力及提高其注意力,但是药物的服用对他们的自我概念和自信心有极大的打击,并对其社交技巧的改善毫无帮助,对其课业、认知功能和自尊心的提升也无助益。

3 中药结合针灸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静安区中心医院中医董氏儿科在上海市综合性医院中最早设立的中医儿科,由全国名老中医、儿科泰斗董廷瑶教授创建。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随着儿童疾病谱的变化,在原有治疗的基础特色上又加以创新,总结出针灸、中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与西药治疗相比,无副作用,疗效维持时间长且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