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产业链存在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产业链存在问题范文1
关键词:物联网产业;产业发展;信息技术;通信网络;信息传感设备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07-0007-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07.004
物联网主要是通信网络的延伸,能够提升全社会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具有的主要优势有: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生产的效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能够借助外界通信网络,及时获得远端的信息;保障现实生活更加方便;在生产的过程中更加安全、可靠,能够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安全的监管和监控;对不断提高社会信息化程度也有一定的保障性;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持。所以,物联网在提升信息的传送效率、提高生产率、降低管理成本、改善人们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物联网产业概述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并不断进行信息交换,以实现智能化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可以划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这三个部分,对感知层来说主要是由各种嵌入的芯片、传感器和传感器相关的网关构成,比如GPS终端、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感知层主要的作用就是对物体进行识别和对信息进行采集;网络层主要是由各种私有的网络、互联网、有线的或者无线的通信网、网络管理的系统以及云计算的平台组成的。对网络层来说就好比是人的大脑和神经组织,主要的作用就是负责传递信息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等;应用层主要的作用是物联网和用户的一个接口和连接,与行业的需求相结合,以更好地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
对物联网的产业链来说也可以划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个环节。上游主要负责的是感知层的原器件和终端设备的生产厂商;中游主要负责的是系统集成商、软件开发商和对网络设备提供商;下游主要负责的是服务提供商、网络运营商等。物联网还可以通过相关的技术来实现物品间的全面感知、可靠传输以及智能的处理。物联网产业的主要实质是利用事先在物品或者某一设施中嵌入的传感器与现代化的数据采集的设备将物品的信息最大程度地实现数据化,并通过物品识别技术和通信技术将数据化的物品信息连入互联网中。通过把这些收集到的信息传递到后台的服务器上并且进行整理、加工、分析和处理,把分析和处理的结果对现实世界中的物品进行管理和控制。物联网技术就实现了客观世界中的物物相连,是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是未来人类社会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技术延伸,通过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势必会对未来经济带来一定的冲击性。
2 我国发展物联网产业存在的优势
2.1 政策优势
其实我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关注和研究发展物联网产业。当时中科院就已经对传感网进行关注,并且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团队,一些相关部门也加大投资力度,大大促使无线智能传感器的网络通信、传感器端机等技术得到了突破。在当前,在物联网产业上已经形成和拥有了材料、技术、器件、网络一系列的产业链,已经达到了物联网产业化的国家标准,为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2.2 技术优势
物联网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比较迅速,起步比较早,再加上一些国家政策的支持,这就促使了我国物联网产业技术研究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并且在世界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这些主要的成就与我国的技术支持是分不开的,其技术优势突出表现在我国有机地将物联网技术由实验室研发转化为大规模商业化运作。比如我国在2009年,在西安就成功开发了物联网产业相关的“唐芯一号”。“唐芯一号”的成功开发象征着我国物联网核心的技术已经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我国还在网络、通信等方面申请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专利,这就大大保障了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
2.3 市场优势
我国相关单位在政策和技术上对物联网产业提供了支持,这就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市场优势。我国已经具备了不断推广物联网产业的基本条件和途径,而且无线网络的覆盖率也已经覆盖了广大的城乡区域,再加上现代科技中的云计算机技术,这就大大促进了物联网的发展,使各类产品的动态管理成为了可能。由于我国的人口众多,并拥有不断完善的物联网产业体系,为我国的物联网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3 物联网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隐私和安全问题
物联网的兴起为人们提供了便利的生活,但也对物联网的依赖性非常大。如果物联网被入侵和破坏,那么个人的隐私和信息就会受到侵害,那么安全性就得不到保障。其主要原因是物联网在建设的过程中,通过的是射频识别技术嵌入到相关的产品中,从而使所有的物品信息都被记录其中,同时还不断发射信号。所以如何保护广大拥有者的隐私不被射频识别和侵犯,成为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问题。
3.2 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协调机制
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来说,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有效的协调机制能够保障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但是从目前的物联网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协调机制,这就会导致进入到这一行业的企业各自为政,势必会制约我国物联网的发展。
3.3 政府相关的扶持力度有待提高
未来物联网产业势必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所以国家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不断加大政府政策的扶持力度,在相关的政策上和法律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和保障。但是在实际上,并没有相关的政策出台,这会对物联网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3.4 产业链的发展不均衡
我国物联网产业链的发展相对许多发达国家来说还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由于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还不成熟,产业链比较薄弱,业务在运作过程中也不成熟等因素,严重阻碍了我国物联网的发展。
3.5 开发成本较高,不能实现大规模的推广
阻碍物联网产业开发的另一因素是成本。高昂的开发成本会导致物联网的技术很难达到良性的产业化发展和应用。对一些中小企业来说,高昂的开发成本很难使这一产业得到大规模的推广,所以这一技术只能停留在技术研发的阶段,不能为社会提供便利。
3.6 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
物联网技术包含传感、射频识别、通信网络以及统一编码等一系列技术。传感技术及射频识别技术是主要的核心,对我国来说约90%多的高频射频技术芯片仍是以进口为主,缺乏核心自主知产权,这也是严重阻碍物联网发展的重要因素。
4 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对策
4.1 不断加大政府政策的扶持力度
在政府的政策方面要明确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方向,制定出相关的发展规划和措施,进一步健全物联网发展相关的政策支持,建立物联网企业技术中心和交流平台,提供资金扶持和研发成本。
4.2 加强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
对物联网产业来说最大的竞争就是高新技术和研发创新能力,掌握了核心技术就具备了市场上的重要竞争力。这需要政府把握国际物联网的发展方向,研发出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不断引进或者借鉴国际上物联网的先进技术,并根据我国物联网发展的实际需要,对技术进行再创新。在技术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技术手段是重视共性技术的研究,通过对共性技术的研究从而建立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的标准体系和相关的技术,以不断提高我国物联网产业在国际上的竞
争力。
4.3 不断提高我国物联网领域的竞争力
在过去的技术发展中,我国都处于劣势,在国际技术领域上并没有发言权。随着物联网信息的推进,我国要不断认识到物联网产业的重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的力量,建立起与我国国情相吻合的物联网技术的标准,构建起具有开放性的物联网的标准体系。在国际上的发展中,要不断呈现自身的竞争力,重视核心技术的开发,积极扩大国际领域,让我国融入到其他国家物联网发展中。还需要主导制定物联网的国际标准,把握住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动权,以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科技领域的话语权和在物联网领域的竞争力。
4.4 积极引进、吸收优秀人才,提高技术保障
在物联网行业要广泛引进和吸收优秀人才,才能提高物联网的竞争力和发展。具体措施有:物联网相关企业要加大对技术人才的培训;对政府部门来说不断提高扶持力度,积极倡导各科研机构、院校、企业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还可以鼓励一些相关单位和科研院校、机构与国际上的先进物联网领域多交流、沟通,以不断为物联网的技术提供保障。
5 结语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既有机遇也有挑战,要正确认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对策不断提高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龙妍,胡集仪.物联网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科技信息,2010,(35).
[2] 张丹,李业德.浅谈物联网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35).
产业链存在问题范文2
关键词 杨树;产业现状;问题;对策;江苏连云港;赣榆区
中图分类号 F326.2;S79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7-0167-01
多年来,连云港市赣榆区充分利用沿海、平原、丘陵山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成片用材林生产上效益尤为突出。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变化,连云港市赣榆区杨树生产效益出现了大幅下滑。为此,本文就杨树发展存在的问题等开展调研,并就杨树树种更新和机制选择提出了对策。
1 杨树资源产业现状
据2009年江苏省二类调查统计,赣榆区乔木林面积按优势树种(组)所占比重依次为:杨树占乔木林面积的92.27%,黑松占0.71%,板栗占0.54%,女贞占0.52%,其他树种所占比重均小于0.50%。乔木林蓄积按优势树种(组)所占比重依次为:杨树占乔木林蓄积的95.93%,黑松占 0.69%,其他树种所占比重均小于0.50%,合计占总量的3.38%。据2016年造林数据统计,2016年完成杨树种植241.04 hm2,经济林种植完成847.35 hm2,杨树种植的比例明显低于经济林的种植比例。
2 存在的问题
2.1 树种单一
从树种组成来看,杨树占乔木林面积的92.27%,在面积和蓄积量上杨树占绝对主导地位,虽然在吴山林区、抗日山林区、夹谷山林区有黑松、马尾松、赤松等针叶树种及板栗分布,但资源保有量相对较少。绝大多数杨树人工林结构单一,群落结构不稳定,林相单一,生物多样性差,景观效果特别是冬景不佳,生态功能弱。同时,结构单一导致了病虫害发生较多、蔓延较快等,特别是草履蚧、杨扇舟蛾、杨小舟蛾等病虫害逐年加重,防治成本越来越高[1]。
2.2 比较效益降低
栽植杨树按目前的市场价格计算,效益均低于种植常规稻麦和经济林果,老百姓种植积极性不高。另外,社会投资主体普遍对林业投入回报周期要求短,对当年见效的种植业兴趣较大,杨树生产周期长、收获期滞后,投资主体参与度不高。农民对杨树种植的生产积极性降低,从而导致杨树采伐后不愿意再次种植用材林,有的甚至种植农作物。
2.3 杨絮危害
连云港市赣榆区种植的都是雌性杨树,导致每年4月、5月密集的杨絮随风起舞、四处飞扬,到处散播造成环境污染,导致人呼吸不畅,给人们的健康、出行等带来诸多不便,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的困扰。杨絮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影响小麦、油菜等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如果遇到下雨,小麦极易感染赤霉病,导致小麦减产;二是污染空气,导致呼吸道疾病多发,影响群众生活[2];三是杨絮易燃,使火灾发生率比平时高出10余倍。
2.4 密度过大
造林绿化普遍存在追求一步成林、成型和成景的趋势,一味地采用大密度模式,导致城市、农村均存在造林成本倍增、成林不成材现象,违背了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森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均不能有效发挥。
3 对策
3.1 栽植混交林
连云港市赣榆区绝大多数杨树人工林为纯林,导致病虫害发生较多、蔓延较快等,特别是草履蚧、杨扇舟蛾、杨小舟蛾等病虫害逐年加重,防治成本越来越高。建议大力营造针阔混交林,一是可促使有益寄生菌、虫、益鸟等增多,阻碍松毛虫生存繁衍;二是可阻隔害虫迁徙取食,导致害虫因缺乏食物未老先衰或死亡,从而降低病虫危害,保持用材林可持续发展。大力建设混交林,混交林比例不能低于30%,并且应积极倡导各地种植本地树种。营建混交林以后,生物多样性增加,自然防御体系得以形成,喜食杨树的杨周蛾等害虫会饿死,达到有效防治病虫害发生的目的[3]。
3.2 选育新品种
以树种更新为重点,以优良的雄性杨树逐渐取代雌性杨树,根据造林目的不同以及适地适树的原则,建立杨树种质资源圃和标准化苗圃,杨树雄株的引进、推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飞絮困扰。目前正在拟定方案,计划从江苏泗阳引进雄性杨树新品种3804、3412进行扦插繁育,育苗面积3.33 hm2(4.5万株/hm2),育苗数量达15万株以上,逐步有计划地更新吐絮杨树。
3.3 发展林下经济
一是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开发林果、林草、林花、林菜、林菌、林药等模式。以林花模式为例,在林下种植耐阴性的花卉和观赏植物,既可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又能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还能提高花农的经济收入,发展前景广阔。二是大力发展林下养殖,发展林禽、林畜、林蜂等模式。三是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合理利用森林景观、自然环境和林下产品资源,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康复疗养等产业,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四是大力发展林下产品经营加工,拉长林下经济产业链,发挥集群作用,提高经济效益[4]。
3.4 引进中小型木材深加工企业,发展木材深加工
以企业带动杨树种植,增强老百姓种植杨树的积极性。连云港市赣榆区杨树加工限于剥板、发展中密度板,没有进行深加工,杨树经济效益不高,且枝杈材浪费很大。下一步,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大型木材加工企业,发展制浆、高档家具等精深加工业,充分利用木材资源,提高附加值,争取使老百姓赢得更大的实惠,充分实现杨树的经济效益。
4 参考文献
[1] 赵牧峰,黄治民,李红利,等.河南省杨树产业发展寻在的问题及对策[J].林业资源管理,2012,4(2):22-25.
[2] 张琰,梁本国.信阳市杨树产业发展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180-4181.
产业链存在问题范文3
我国影视产业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影视产业链的基本模式是:内容供应商制作影视产品提供内容的输出,影片发行商通过竞争、买断的方式获取发行的权利,之后向下游的渠道进行发售,下游渠道主要是指影院和电视台。目前,影视产业链上的内容和产品有着丰富化的趋势:内容来源更加广泛,不再局限于专业编剧提供的剧本素材;下游的衍生产品市场开发更加开阔,突破原有的影像产品形式。
根据内容的组织形式不同 ,影视产业可分为电影产业和电视剧产业两个部分。电影产业的常见盈利模式主要是票房盈利模式,电影产业链的各相关方都以各种方式参与票房的分成。内容的版权持有者可以通过售卖版权和衍生品组织另外的价值链,目前电影贴片广告和植入广告的盈利模式也渐渐流行起来;院线和影院可以通过售卖现场消费品如饮料零食等获得一部分收入,但是这样的收入都不在电影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电视剧产业主要的盈利模式基于电视台企业客户的广告费。电视剧制片商的收入主要依靠电视台所支付的购买播出权的费用,电视剧广告收益的绝大部分被电视台占有。电视剧也有一部分植入广告和贴片广告收入,但这一部分一般作为降低电视剧制作成本的手段,不是主要收入来源。此外,电视剧还有互联网视频网站发行收入和海外发行收入,目前的趋势是互联网视频网站发行收入日渐升高,由于互联网视频网站观众群比电视观众群年龄要小得多,所以多数电视剧产品在视频网站获得发行收入微乎其微。海外发行收入在电视剧收入中的比例很小,一直没有太大起色。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目前中国影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首先产业链上游内容输出质量不高。高品质的内容是影视剧的核心竞争力,但是近年来,电影电视剧作大多扎堆于宫斗剧、家庭剧、青春剧这几种较为热门的种类中,内容缺乏新意;热度较高的国产电影、电视剧,大多都是以制造话题吸引眼球,以小品化、桥段化、全明星化掩盖电影、电视剧叙事能力的不足。
其次,产业链利益关系存在问题。中国电影制片方单纯依靠票房收入,造成双方的利益都很脆弱。制片方希望提高分账比例,制片方和院线是依票房号召力逐片谈判的格局。但是影院地租成本高,如果制片方分账比例提高,影院运营负担明显增加。电视剧制作方被电视台钳制,比拼收视率甚至收视率造假的情况时有发生。
产业链存在问题范文4
关键词:文化产业;供需矛盾;文化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1
文化产业是特殊的文化形态与经济形态的结合,提供人们文化活动所需要的精神产品。现今我国文化产业不断蓬勃发展,却存在着量、质不均衡的供需问题,有必要从整个产业结构进行深入的探析,以实现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
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产品产能过剩但有效供给不足
近年来,中国的电视剧及影片不断增多,产量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地位。但是大量的文化产品受欢迎程度并不高,面临着被淘汰的境地。表1所示的是中国历年来文化艺术业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从2012年到2015年中国文化艺术业历年的进口价格指数均大于出口指数。
(二)产业结构投入低端化、同质化
现今我国在文化产业中的投资数额巨大,但是大多数投资都集中在传统的文化产业上,创新明显不足。在产业技术投入的问题上,更多的依靠传统技术,科技含量偏低。片面追求低成本和低税收,没有很好的进行文化定位,导致各地建立的文化产业园存在功能主导项目雷同、服务单一化的问题难以发挥地区特色和优势。
(三)文化a业链短,行业集中度低
文化产业链包括文化产业的创意创作、生产制作及销售传播三个环节,不同环节的企业相互合作、有机连接。(如图1所示)
现有的文化产业链在此情况下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问题。上游企业大而不强,创新能力不足,优质产品少;中游企业制造产品远多于创造的产品;下游企业缺乏创新的传播方式,固本思想严重。行业的集中程度反映了相关企业之间的密切程度。文化产业链中各环节企业各自生产,协同度低,资源优化整合度差。
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相关原因分析
(一)文化管理体制影响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
我国文化方面的发展比较晚,文化管理体制受计划体制影响较多,改革远落后于经济管理体制。许多现有的文化经营单位受到行政部门管束较多,存在政企不分的问题,难以在市场中自由竞争,创新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二)居民文化消费呈现新趋势
我国居民的文化消费比例逐渐提升,并且呈现出较高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且居民的高端文化消费能力有所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居民可以花费较少的成本享受到更丰富的文化产品,在这种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促进下,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也就更加具有多样性。在市场细分情况下,文化企业不能够精准定位,提供高质量文化产品和服务则难以有很好的发展。
(三)企业自身创新能力弱,市场秩序混乱
我国现有文化企业的原创能力都比较低,大多数企业对市场的敏感度较低,对于新技术的利用程度不高,文化产品市场上同质化、复制性的文化产品较多,难以具备地域特色和竞争优势。高同质化的文化市场使得更多的文化企业竞相采用降成本拼促销的方式争夺市场份额,低端竞争导致各文化产业经营微利化,不正当竞争恶行越来越多,文化市场秩序混乱。
三、我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对策
(一)注重顶层设计优化文化企业生态系统
在顶层设计上坚持公平和效率两个方面的价值取向。首先要保证条件机遇的公平,对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要保证可以享有同等的资源服务和政策权益。其次在效率的问题上,确保文化企业拥有独立的市场地位,在市场上可以自由竞争,充分保障文化经营单位在人事管理、绩效考评、项目经营等各个方面的自由权利。
(二)着力提升文化产品品质创新生产
着力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从数量与质量两个方面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尊重市场规律,积极鼓励创新,生产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及服务,促进文化产品的多样性,减少同质化问题的出现。体现特色和优势,实现同质化向多样化、低质化到高质化的转变。同时提升文化产业的科技投入,提高文化产品供给的科技水平和价值,引导整个文化产业的向上发展。
(三)整合文化产业链
整合文化产业链,实现文化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的协同合作和有机配合。促进现有上游企业利用资金以及政策等各项资源条件,促进原创性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积极鼓励中游制造型企业向上游创造型企业的发展,改变单一的批量制造和生产工作。对于下游企业要积极创新传播手段和销售方式,积极引入互联网和各种科技资源,并推动衍生品的开发,提升附加价值。
(四)实现文化产业与其它产业之间的跨界融合
促进文化产业与其它产业之间的跨界融合,不断延伸文化企业自身的边界。文化产业本身即具有较高的融合性,可与其它产业之间交互发展。文化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借助互联网的交互功能,促进资金、信息与技术等资源在纵向产业链与横向各个生产主体之间的共享。通过产业间的跨界融合,扩大文化产业的目标受众群体,进一步提高文化产品供给的“质”与“量”。
参考文献:
[1]曾Q.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5).
[2]吉庆华.基于国际产业链的我国产业集群核心企业竞争优势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0(2).
[3]赵博.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4(6).
产业链存在问题范文5
努力打造“金塔—柳元”驰名品牌
我公司经营韩国东南进口辣椒市场和柳园食品加工厂,公司一年的需求量冷冻辣椒5万吨,干辣椒2千吨,辣椒调味酱2千吨。2012年我公司从中国进口的冷冻辣椒辣椒3万吨,干辣椒1000吨,辣椒调味酱1000吨,吉林省和内蒙古占70%。通过与吉林金塔集团的合作,该公司的产品质量在韩国是最好的。
一流的生产设备和一流的管理是生产出一流产品的必然要求和必备条件,传统的加工方式是无法在市场立足的,唯有像金塔集团的设备和管理模式才能满足今天市场的要求。
韩国官方目前对辣椒产品的进口标准又有新的要求,具备这些条件的金塔集团的产品也就有了新的机会,从而加大了我公司与金塔集团合作的广度与深度。我公司会与金塔集团保持及时的、持续不断的的信息交流,提高辣椒产品质量,生产出在韩国最受欢迎的产品。我相信,我们之间的的长期合作会在韩国打造出“金塔—柳元”驰名品牌!
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着色剂专业委员会主任姜祥华
中国辣椒红色素市场趋于成熟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辣椒红色素市场已经趋于成熟,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食品当中,包括调料包、火锅调料、酱菜以及潜在的市场肉制品。辣椒红色素的副产品——辣椒精市场发展的非常迅速,需求量很大,今年刚刚颁布了辣椒精国家标准。应用开发方面空间甚大,应引起辣椒红色素生产企业的高度重视。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辣椒红色素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现在金塔集团单机投料量已经达到100吨以上,这在中国已经是单机投料量最大的企业。
金塔集团在资源地建厂,进行产品改良,较好地发挥了辣椒资源属地优势,资源优势得到充分的利用。集约经营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建设。同时,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通过现代化生产和管理,把农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保证了企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金塔集团打造了打造了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从资源入手,到辣椒色素的产出,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不仅是建立了环环相扣的生产工艺布局链条,而且对其辣椒产业进行了精心设计、精心布局,形成了全产业链经营模式,特别是在循环经济产业链中,力求把每个环节做大、做强、做精,应该说难能可贵。
企业产业链不是独立的,它是一个系统,一个过程,一种企业文化的集成。产业链条越长,管理难度越大,对管理者的素质要求也就越高。因此,产业链的投入要视自身条件,量身打造。既要将自身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也要把握好自己的资源、人才、技术、资金和市场认识能力,使之相匹配,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很好的链接。当然,做到这一点,这需要一个创新、高效、有凝聚力的团队,需要科学合理的目标和发展理念,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会走向成熟,创造辉煌。
洮南市辣椒产业协会会长 张利民
科技兴椒 打造绿色基地
当前,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也成为在国际贸易中设置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培育绿色种植基地,生产无公害辣椒产品,是产业的发展趋势,也是高效农业的重要途径。我市无公害辣椒种植面积4万亩,仅占辣椒总面积的五分之一,适应不了绿色辣椒产业带建设的需要。洮南市农业局和辣椒协会于2009年编印了《无公害红干椒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并在部分乡镇进行实验性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总的看进展较慢,这里既有认识上的问题,也有管理和指导上的问题,还有检测手段跟不上去的问题。去年,洮南市成立了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引进了先进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市政府能把绿色辣椒基地建设纳入日程,由点到面,平稳推进,争取三五年时间,把我市打造成吉林西部无公害辣椒产业带。
由于辣椒种植耗时费工,加上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导致部分椒农形成不愿意种辣椒的心理,也不利于种植基地的稳定。洮南市政府从去年就着手研究解决这个问题,洮南市政府主要领导和主管农业的领导亲自调研拍板,金塔集团大胆引进试验,经过努力,基本实现了从栽苗到采摘收割全程机械化,效果很好。对稳定种植面积,加强基地建设具有很大的影响和作用,洮南市将尽快改进或引进中小型机械,在全市大面积推开,科技兴椒,强基固本,打造绿色基地,建设万亩无公害辣椒产业带。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丽萍教授
科技创新是辣椒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辣椒产业的深度开发利用,是对辣椒传统产业的革命。辣椒深、精加工产品整体市场呈上扬趋势,辣椒产业开发市场方兴未艾,辣椒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供应紧缺,深度开发辣椒产品附加值高,盈利能力强,科技创新是辣椒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前景十分可观,。
金塔集团与吉林大学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开启了校企合作的创新之路。从辣椒中利用高科技技术提取辣椒色素、辣椒碱、辣椒精、辣椒籽油和辣椒附属产品等系列高科技产品,广泛用于医药、食品、保健等行业。目前,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围绕以下课题,与金塔集团展开项目研发。1、辣椒籽中提取天然抗氧化剂研究。2、辣椒籽油的提取及产品研发。3、辣椒杆用于真菌培养的研发。4、辣椒粕中提取膳食纤维的研发。
大连民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胡文忠教授
引领健康安全中国辣椒产业快速发展
目前,食品安全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食品行业没有形成上、下游高效协同的产业链条,尤其是上游种植业问题最大,发展全产业链最大的困难也就在于产业链之间的衔接。金塔集团做到了有效对接、有效协同、有效整合的辣椒全产业链。金塔集团经过多年发展,建立了中国最大的从田间到餐桌即从农产品原料到终端消费品的辣椒全产业链。通过以市场和消费需求为导向,推动辣椒产业化、集约化、工业化。金塔集团一端连着小农户,一端连着大市场,积极为农业产业化搭建供需平台,带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金塔集团辣椒全产业链经营实现了五化:产品营养化、加工自动化、生产科学化、原料自理化、种植机械化。科技手段是内在品牌,是企业和产品的生命力。有理由相信,金塔集团辣椒全产业链创造的鲜食辣椒食品,一定能够保障健康安全生活,领跑中国辣椒产业。
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张广臣教授
产业链存在问题范文6
在“中国优质大豆之乡” 黑龙江省海伦市和国家大豆振兴计划示范县宾县,一条“项目+科技+基地+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大豆产业化发展之路已初步成型,成为提高大豆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及国际竞争力,缓解供销矛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也为解决国产大豆“行路难”问题提供了样本。
一、海伦市、宾县大豆种植基地情况
黑龙江省海伦市位于黑龙江省中部,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大豆生产基地。随着大豆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加工企业的迅速崛起,海伦市把大豆新技术推广工作作为实现大豆产业发展的首要工作,坚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建设高标准大豆新技术试验、示范园区,打造大豆生产优质高效技术样板,不断提高大豆生产基地建设水平,带动全市大豆产业的发展。2006年,海伦市大豆种植面积191万亩,总产26.8万吨。2013大豆种植面积仅90万亩,总产仍超过26万吨。
海伦大豆改良项目经世行和国家农发办批准,总投资为1751万元。项目区种植大豆2000亩,2007年平均亩产175.5公斤,较常规生产田亩增产24.7公斤,增产17.6%,亩增收93.86元。2009年平均亩产172公斤,较常规生产田亩增产30.1公斤,增产20.7%,亩增收108.36元。项目区内农户每亩年均净收入与项目区外农户每亩年均净收入比达到462:321。
宾县是全国产粮大县500强之一,耕地面积243万亩。大豆播种面积87万亩,产量13.5万吨,其中A级豆(高油、高蛋白大豆)播种面积55万亩,产量9.1万吨,是全国的“大豆之乡”,国家实施大豆振兴计划示范县之一。
黑龙江省宾县大豆改良项目经世行和国家农发办批准,总投资为1738.37万元,项目区大豆良种繁育面积达到2000亩,项目区内农户每亩年均净收入与项目区外农户每亩年均净收入比达到375∶330。
二、两地大豆产业发展模式及存在问题
(一)发展模式。海伦市、宾县建设的大豆种植基地是我国第一批按产业化经营模式建成的优质大豆良种扩繁基地,其发展模式以种业公司为龙头,以科技示范户为基础,以东北农业大学和哈尔滨禾丰农业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为科技依托,由基地农户组成农民协会,通过推行订单农业的经营方式,采取“项目+科技+基地+合作社+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机制,并保持长期稳定,以确保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项目的实施可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优质大豆生产向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高效化方向发展提供优质种源和成熟技术。
1.以项目扶持为切入点。通过项目扶持稳定大豆种植面积,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机械装备投入,提升标准化水平,提高主产区大豆综合生产能力,建立合理的土壤耕作制度,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以建立高蛋白专用大豆产业化示范基地为切入点,突破现有产业瓶颈,提高国产大豆市场竞争力,缓解大豆进口压力,增加农民收益。
2.以科技支撑为依托对象。为豆农提供优质大豆原种及全程技术服务。由技术依托单位和种业公司的专家、技术人员组成技术服务团,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采用面对面讲课、座谈交流、播放电教片、现场指导、典型科技示范户介绍经验等方式,提高培训质量。同时,充分发挥计算机宽带网络技术,利用国家“863”计划支持的大豆智能化专家系统,给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3.以原料基地为载体。以标准化生产基地为载体,推广专业化、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区域化生产,解决各市县大豆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与混种混收问题。
4.以龙头企业为运营中枢。龙头企业负责整个项目的运营工作,包括产品检验、引进推广先进的栽培技术、组织培训等。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回收,统一加工,并以订单的形式回收大豆原种、良种,通过精选、包衣等工艺制成符合国家标准的大豆原种及良种,向辐射区出售,公司通过销售原种及良种获利,以保证公司的运营。
5.以农民合作组织为实施单元。在该项目运行中,农民合作社主要负责落实种植计划、生产计划、安排培训计划、组织大豆生产和产品收购、销售等活动;代表农户同种业公司签订种子购销合同;协调技术依托单位和种业公司对农户进行技术服务等事宜。项目所建的灌溉井及附属设备、农防林、砂石路等田间工程和购置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归农民协会所有,并由其负责使用和管护工作,同时组建农机服务队对农户进行服务。农民协会在选择农户入基地时,可优先考虑吸收妇女、贫困户等弱势群体,使他们在项目建设中获得利益。
总的来看,以“项目+科技+基地+合作社+龙头企业”的产业化项目扶持模式实现了项目区大豆产业的统一组织管理,大豆专一品种、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大豆生产的产业化程度和集约化管理水平,并通过项目扶持实现产、加、销一体化,拉长、增粗了产业产品链条。在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下,农户发展生产的资金问题得以缓解,农民的经营规模扩大,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提高,抵御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强。
(二)存在问题。
1.大豆产销链条脱节,导致成本上升。黑龙江省地处内陆,而大豆需求地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受地理环境限制,黑龙江省大豆产品绝大部分通过铁路运输。铁路运输不光成本高、损耗大,而且由于运输资源有限,存在不能及时出运、滞后到达等问题,无法保证企业的生产需要。同时,黑龙江省的大型大豆种植基地相隔较远,比较分散,直接采购费用较高。由于存在运输瓶颈,大豆加工企业纷纷选择在沿海地区建厂,大量使用进口大豆直接加工,严重影响了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安全。
2.大豆加工链较短,产品附加值低。大豆加工链是整个产业链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同时也是使农产品增值的主要过程。虽然项目区大豆加工业已经开始向生产规模化、产业结构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大部分企业还是主要生产大豆初级制成品,即使能够进行大豆深加工的企业,也由于技术、工艺掌握程度不同,加工品深度、精度不够,限制了产业链的延伸。在黑龙江省大豆深加工企业中,蛋白制品企业占大多数,采用的多是浓缩、分离蛋白技术,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可以充分运用蛋白改性等技术生产出各种专用性、功能性较强的高附加值大豆制品。总体而言,我国大豆深加工技术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
3.大豆流通环节效率低下。流通环节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直接关系到生产者的切身利益。项目主产区大豆流通环节较多、效率低下,使加工企业原料成本升高。从国储收购来看,由于价格稳定、收购数量多,使农民倾向于将大豆卖给国储,容易形成“挤售”现象,让农民承担额外的交易费用。因此,大部分农民选择将大豆卖给粮贩,粮贩再转手卖给经纪人,最后经纪人卖给加工企业,流通环节多,无形中增加了运输成本。对加工企业来说,原料成本包括基础收购费用、短途运输及二次倒运费用、场地储存费用,还有其他人力物力支出,这些费用加起来,每收购一吨大豆需承担超出基础收购价80元左右的间接费用。而沿海一些大豆加工企业直接购买进口大豆,每吨大豆从购买到进入车间,除支付购买费用,只需30元左右的其他费用。原料成本的差异降低了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黑龙江省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
4.产业链各环节信息不畅,交易费用增加。
产业链管理的最大特点是通过链条上的所有节点主体的紧密合作,降低交易成本,将影响交易有效进行的因素推向链条之外,从而达到链条上所有节点主体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产业链各环节之间能否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交换,就成为提高产业链整体运行效率的关键。从项目区大豆产业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产业链各环节信息交流还不够通畅,生产者对消费者的需求状况缺乏了解,妨碍其合理安排种植,由于不能充分掌握市场价格信息,也影响了对收益情况的判断,进而影响实际大豆供给量。对加工企业来说,不能明确生产者具体生产状况,对原料数量和来源无法把握,对其制定加工计划,科学地安排生产十分不利。
三、促进大豆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一)提高大豆产业组织化程度,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黑龙江省大豆产业链各环节松散、联系不够紧密,产业组织化程度较低。可以通过大豆产业协会等组织,从相关主体的实际利益出发,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使大豆产业在种植、加工、运销、进出口等环节形成合力,将会对整个产业的发展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大豆加工技术水平。黑龙江省具备大力发展大豆加工业的优势,包括大豆高蛋白的品质优势、非转基因的品种优势、数量优势,强大的科研支撑。因此,企业应该坚持大豆精深加工、功能性产品开发的发展方向,加大科技投入,设立专门的大豆产品研发部门,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依托科研机构,整合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和企业自身的优势,形成完整的大豆深加工技术体系,延长大豆产业链,获得更多的产品增值,从而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大豆加工企业收益偏低的现状。
(三)提高流通效率,降低销售成本。解决黑龙江省大豆流通效率低下的现状,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加工企业产区就地收购、集中运输,不仅可降低运输费用,也会更好地满足企业原料需求。二是国储可以在大豆主产地设立多个收购点,实行统一价格、分批收购,缩短农户运输和排队等待收购的时间,充分保障豆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