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圈中的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圈中的人范文1
关键词:生物节律;安全;驾驶人
中图分类号:C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2-0296-02
1 引言
在人――车――路这个交通系统中,由于人的因素所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数占97%左右,其中约有93%是由驾驶人的原因造成的。因此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降低事故率,就必须做好驾驶人的安全管理工作。在驾驶人安全管理方面,多数局限于抓思想政治工作、业务技术水平和安全教育等,却忽视了人体自身生理机能的变化规律。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企业的安全制度健全,安全教育天天抓,客观环境和条件都不错,驾驶人自我保护意识、业务技术能力、责任心也都比较强,按常理不会出事故,结果竟出了事故。分析事故原因,谁也说不清是怎么回事。这些事故往往是由人的生理心理因素造成的。
2 生物节律的一般规律
生物节律是自然界各种生物机体内,按照自己的特定的“时间表”,进行运动的规律。生物节律原理是1960年冷泉港国际生物节律座谈会以后创立起来的一门新的科学,它反映生命活动周期与人类体力、情绪及智力状态间的明显关系的理论。人从出生那天起,其体力、情绪和智力就开始分别以23天、28天、33天的周期以“期一一临界期一一低潮期一一临界期一一期……”的顺序循环往复,各按正弦曲线(如下图1所示)变化,直至生命结束。每个周期中期和低潮期各占一半,期和低潮期之间转换的期间为临界期。人的状态受这3种生物节律的影响。在期,人处于相应的良好状态;在低潮期,人则处于较差状态;三节律曲线与时间轴相交的那一天为“临界日”,或包括其前后各1天为“临界期”,人处于此间状态最差,其体力、情绪和智力处在变化过渡之中,是最不稳定的时期。三节律曲线各时期人各方面状态的特点如表1所示。
根据计算,在一个人的70年生命范围内,智力与情绪同时处于临界期大约有55天;情绪与体力同时处于临界期大约有80天;智力与体力同时处于临界期大约共有70天。三重临界期是更少的。在双重临界期特别是三重临界期,应注意避免人的失误,以防止出事故。
3 生物节律对驾驶人安全行车的影响
驾驶人操纵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从环境(包括车内环境和车外环境)获取相关信息,经大脑中枢器处理(思考、判断),由手脚做出相应的控制动作。驾驶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引发交通事故,统计表明,由于驾驶人操作不当引发的事故占总事故起数的15%左右。驾驶人当日的体力、情绪、智力对整个驾驶操作过程有着很大的影响,也就是他的生物节律与安全行车有着密切的关系。
研究者指出,在体力的低潮期,体力和耐力下降,易疲劳。人疲劳,反应就会变慢。正常情况下,驾驶人从接收信息到做出反应约为0.5s,而全身困倦的驾驶人就需要18s,按汽车车速为50km/h计算,18s可行驶240m,比正常情况多233.06m,这对行车安全是非常不利的。在情绪的低潮期,驾驶人精神恍惚,喜怒无常、烦躁,易产生烦恼情绪,有烦恼情绪的驾驶人,开车注意力会发生偏移,对交通环境的感知减弱,容易遗漏必要的信息,而引发交通事故。生物节律的期,人表现得精神旺盛、生机勃勃、心情愉快、思维灵敏、记忆效果好,对驾驶来说也不一定就是安全的。愉快情感的产生对工作是有利的,但极度愉快会导致过于激动,容易使人不时回味而沉浸在欢乐之中,从而出现凝神,旁若无人,思想开小差,引发交通事故。
驾驶过程需要驾驶人始终高度集中注意力,把注意力集中在驾驶这个行为上,在智力的低潮期,人的判断能力下降,很难从众多复杂的交通信息中选取有用的信息,特别在凌晨2―4点生物节律最“脆弱时间”,这时人的注意力几乎降到了零,驾驶人往往对出现的小状况不能做出最佳反应,在慌乱中使小状况变成了大事故。
最危险的是临界期,这是一个极不稳定的时期,生理、心理均处于频繁的变化中,人体各器官之间可能会出现失调现象,比如自我感觉明显不好,对工作或生活的情绪低沉,遇事会出现忧郁寡断,很容易肇事。据有关资料统计,驾驶人责任事故的发生有50 ~70%是在“临界期”之中发生的。
4 生物节律在驾驶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为了预防交通事故,提高驾驶工作的可靠性,我们要将生物节律理论应用到驾驶人的安全管理工作当中,实践证
明这非常有效。江苏省某汽车运输企业,从2003年2月起开始运用生物节律指导安全管理,当年发生事故总起数较前一年下降了42%。生物节律理论在安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如下:
4.1 强化教育,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通过开设培训班或讲座等形式,使得运输企业得管理人员乃至每一位驾驶人了解生物节律理论的内容及其对安全驾驶的重要意义。
4.2 依表行事,科学安排驾驶任务
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绘制出每一位驾驶人的生物节律表和生物节律曲线,从中查出每位驾驶人每月的最危险区,危险区和临界区,以图表的形式公布在安全活动专栏内,并据此安排相应的驾驶任务。
4.3 健全安全机制,实行分类指导,区别管理
车队或班组长要具体掌握每个驾驶人的生物节律,对于处于最危险期的职工,由车队分解到班组和个人进行联保,由班组承包个人的安全,不许处于最危险期的职工单独出车,对于处于危险临界期的驾驶人要进行安全谈心活动,明确其在安全上应注意的事项或安排其轮休,做到防患于未然。
4.4 采用多种形式,提醒驾驶人注意
在每位驾驶人出车时,告知其当天的生物节律情况,对处于危险临界期的驾驶人在其车上插小红旗,以示提醒;或者把驾驶员当天的生物节律表打印出来贴在车上,对重要的情况用不同颜色的线标注出来;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生物节律情况,在车上放置一些小摆设提醒驾驶员。
5 结语
生物节律与许多疾病关系密切,如睡眠障碍、抑郁症、肿瘤,为此我们要提高每一位驾驶人的身体素质。生物节律系统还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由于每个人生活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各不相同,如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工作中与领导及同事之间的关系等都将影响导致节律紊乱,出现与人体生物节律不相吻合的异常现象,要求每个驾驶人在掌握自身节律特点的同时,必须对自身所处的各类环境对自身节律的影响充分考虑,当遇到不顺心的事儿时,应在安全上多留一份心,确保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建辉.探索事故隐患中的人体生物节律因素[J].石油库与加油站.2001,4(2) .
[2]马骏编著.交通运输安全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3]蒋忠平.生物节律左右行车安全[J].交通与运输,2001,5(2).
生物圈中的人范文2
漳州7年级生物上册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动物中,属于杂食性动物的是 ( )
A.马
B.狗
C.羊 D.老虎
2、人类生长和发育所需的能量有赖于
( )
A.吸收作用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 D.蒸腾作用
3、说出下列植物,可食用部分主要是植物的哪个器官:
胡萝卜(
)马铃薯(
)甘薯( )姜(
)洋葱(
)玉米(
)花生米(
)大白菜(
)藕(
)小麦( )芹菜( )
A.根 B.茎
C.叶
D.花
E.果实 F.种子
4、现在人们喜爱吃的“绿色食品”主要是指 ( )
A.颜色为绿色的食品 B.无公害、无污染的食品
C.转基因食品
D.反季节蔬菜
5、如果陆生和水生植物大量减少,大气中急剧增加的成分是 (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甲烷 D.一氧化二氮
6、人和动物不断吸收氧和二氧化碳。但大气中这两种气体却保持相对稳定,这是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 )
A.放出二氧化碳,吸收氧 B.放出氧,吸收二氧化碳
C.白天放出氧,晚上吸收二氧化碳
D.白天吸收二氧化碳,晚上放出氧
7、植物从土壤 中吸收的水,大部分 ( )
A.用于光合作用 B.用于呼吸作用 C.用于蒸腾作用 D.贮存在体内
8、在水循环中,水蒸发量最多的是 ( )
A.海洋 B.陆地 C.河流 D.湖泊
9、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 ( )
A.降低植物叶片表面及其周围环境的温度 B.增加空气的湿度,有利于形成降雨
C.促使水的吸收与运输 D.以上三项都是
10、移栽植物的时候,适当剪除一些叶片有利于被移栽植物的成活,其主要目的是( )
A.降低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 B.避免蒸腾作用过多失水
C.避免大风 吹倒新栽的植物
D.使移栽操作更加方便
11、下列各项中能正确描述水分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界中循环途径的是 ( )
A. 大气→植物根系→植物叶片→大气
B. 大气→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茎叶→大气
C. 植物叶片→植物根系→大气
D.自然降水→植物茎叶→植物根系→大气
12、我国确定每年的哪一天为植树节? ( )
A.9月10日
B.3月12日
C.7月1日
D.4月12日
13、大自然是我们的课堂。当你和同学漫步在绿树成荫 、遍地青草的林间小路上时,会觉得空气特别地清新湿润,此时是绿色植物的什么作用改善了空气的质量? ( )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呼吸作用和运输作用
C.光合作用和蒸滕作用
D.蒸滕作用和运输作用
14、树木具有很强的降尘能力,下列哪一项不是树木能够降尘的主要原出 ( )
A. A、枝叶茂盛,能减少风速,使大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降落地面
B. B、植物的叶表面粗糙,而且多生有茸毛
C. C、能分泌油脂和黏性物质
D. D、叶表面生有大量的气孔
15、下列植物中,属于我国珍贵植物的是( )
A.水杉、法桐 B.银杏、槐树 C.水杉、银杏 D.银杉、侧柏
一、填空题
1、产量居于世界前三位的粮食作物是 、 、 。
2、植物的 、 、 、 、 和 等器官可 为人类所食用,人类还通过食用其他动物的 、 、 及其制品等, 地以植物为食。
3、 植物通过 ,将 能转化为 能,贮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这些有机物不仅为 提供能量,还为 提供能量。
3、生物圈中的各种生 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 ,产生 ; 人类的生产、生活
也要消耗 ,产生 。而植物的 作用,吸收 ,放出 ,
使生物圈中氧气 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处于 。
4、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 ,超过了自身呼吸作 用的需要,其余的
都以气体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 ,不断地消耗大气中的 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 和 的 平衡。
5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 和 的总称。
6、生物圈包 括 的底部、 的大部和 的表面。
7、植物体内水的散失,主要以 的形式,通过叶的 进行的。
8、植物通过 作用散失水分,可以促使水的吸收与运输,协助溶解在水中的
在体内运输。
9、“你从雪山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东海奔去,涛声回荡有天外”这首歌曲描述了生物圈中的 ,绿色植物通过 影响它的进行。
10、绿色植物通过 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水循环的动力主 要是
11、试根据生物圈中循环的图解,回答问题。
(1)图中A、B分别代表的生物种类是:A ,B
(2)图中a表示 作用,b表示 作用,c表示 作用,d表示 过程。
12、一株玉米从幼苗出土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在消耗200千克以上的水,这些水用途如下:请你计算一下,植物吸入体内的水分,只有
%左右真正用于各项生理过程和保留在植物体内,而 %左右的水都被蒸腾掉了。
13、森林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
,如
、
等都有是由森林提供的。
14、绿色植物被称为“地球之肺”。它的环保作用可概括为:空气的 ,有害气体的 ,噪声的 ,空气温度 。
15、目前 ,我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率的 ,森林覆盖率只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 。
16、为保护我国森林资源,我国在 年正式颁布了 。
漳州7年级生物上册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 C 3 A B A B B E F C B E C 4 B
二、5 B 6 B 7 C 8 A 9 D 10 B 11 B 12 B 13 C 14 D 15 C
三、二、填空
1、小麦 水稻 玉米
2、根 茎 叶 花 果实 种子 直接 肉 奶 蛋 间接
光合作用 光能 化学能 植物自身 人和动物
3、氧气 二氧化碳 氧气 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 氧气 相对平衡
4、氧气 氧气 呼吸作用 氧气 氧气 二氧化碳 相对平衡
5、生物 它们生活环境
6、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7、水蒸气 气孔
8、蒸腾作用 无机盐
9、水 循环 蒸腾作用
10、蒸腾作用 光能
11、植物 动物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燃烧过程
12、 1.039 % 98.961 %
13、自然资源 木材 煤
14、净化 吸收 消除 调节
15、21.3% 61.3%
16、1984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看了“漳州7年级生物上册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试卷”的人还看了:
1.七年级生物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练习题及答案
2.初一生物上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单元检测题
3.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单元检测题
生物圈中的人范文3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环境教育;关联性;渗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物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高中生物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的生物教育课程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学生缺少创新思想,欠缺综合能力和动手方面的能力,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高中生物课标》)中前言部分明确指出:“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1]纵观全球教育发展,综合化的课程形式是课程改革的一种趋势,而环境教育就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主题。本文以《高中生物课标》和《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以下简称为《指南》)为蓝本,寻求两者相结合的切入点。同时,举例说明在生物课应采用的一些教学方式,使环境教育更好地渗透进去,为高中生物教育教学提供一些新思路、新方法。
一、高中生物课程与环境教育的相关联性
《高中生物课标》中从课程目标到内容标准,或是彰显环境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或是蕴涵环境教育元素和信息,为高中生物课程具体而有效地渗透环境教育搭建了平台。
《高中生物课标》的课程总目标提到:“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指南》的第一部分前言中关于我国面临的环境形势中指出了我国的环境问题十分突出,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并且列出了十大主要表现形式。这就对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环境保护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科学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环境科学及环境保护技术的基础,在高中生物讲授中应该突出讲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让学生从情感上了解其所带来的危害。将课标中关于环保的理念植根于学生的头脑当中,在学习生物技术、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知识时重点讲解,启发同学们用所学的知识发明研制出新的节能环保型产品。
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内容标准是《高中生物课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10个一级的主题:1.科学探究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3.生物与环境4.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5.生物圈中的人6.动物的运动和行为7.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8.生物的多样性9.生物技术10.健康地生活。环境教育要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是普遍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引导学生珍视生物多样性,关注不同文化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解决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我们可以从上述《高中生物课标》的10个主题看出,这些内容没有一个不符合环境教育的基本理念的、没有一个不可以作为环境教育基础的。尤其第3、4、8主题明确了环境的字眼,让其与环境教育的关联性更加紧密,使高中生物作为实施环境教育的载体显得无可厚非而又环环相扣。
二、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多种方式
(一)课堂讲授法
课堂讲授是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是向学生传达概念、原理、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在课堂上可以适当地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对环境教育的理论部分有一个总体上的概念。
(二)综合实践活动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类生物,它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讲授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一主题时可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各种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理解的同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更好地渗透环境教育。
例如,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说明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循环中的作用,参加绿化校园,打造绿色学校的活动。
活动安排:(1)勘察整个校园的绿化情况,找出绿化欠缺和不合理的地方;(2)设计绿化方案,可以参考其他学校或是公园的情况;(3)选定绿化方案,组织学生植树、植草;(4)由学生担负小树茁壮成长的责任,使学生增强责任感;(5)就绿化校园活动开展讨论会,谈谈植树给校园环境所带来的好处,分享一下植树的心得,更进一步设计可以让校园更美丽、更经济、更环保的方案。
(三)探究学习法
课堂上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的理念相违背,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形式已不能成为主流。互动学习,启发学习都是当今老师所必须采用的。老师可以根据课堂上所要讲的主题,抛出一个话题让大家自由发言、随意思考,老师再慢慢指引着学生朝所要达到的目标靠近,最后得出所要的结论。老师可以提出一个环境方面的问题,从而引出讨论的话题。比如:
首先,出示一个世界人口发展历程的图表:其次,叙述从1830年(10亿人口)开始人类每增加10亿人口的时间,分别用去100年、30年、15年、12年、12年,速度极大地加快了。根据联合国人口部门最新的预测,世界人口最早将在2011年或者最晚在2015年达到70亿。
然后,讨论一下最近几十年人口增加过快的原因,人口增长的优缺点以及对环境的影响。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的作用,老师应从生物圈的高度引导学生开展人和生物圈关系的探究。
三、总结
我们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环境教育的方法远不止上述这些。我们只要在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实际,充分挖掘出高中生物教材中环境教育的渗透点,做到有的放矢,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环境教育就一定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在高中生物课中渗透环境教育在提高环保意识的同时又为学生开展动手能力的活动提供了实践的内容与主题,符合素质教育的方针与理念。所以,对高中学生加强环境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经常性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在生物教学中切实渗透环境教育,那么就能够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心,从而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动手与创新能力,使素质教育朝着更广阔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生物圈中的人范文4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环境教育;保护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5-0175-01
一、利用课堂教学,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
学校教育是以课堂教育为主的教育,要在学校中进行环境教育,就应该立足课堂,依靠教科书,利用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环境教育。
(一)把握渗透课
此类课涉及环境内容不突出,或是间接的反映。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深入研究教材,找出课程内容与环境教育内容的结合点,及时挖掘。例如:结合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部分教学,介绍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计算:1公顷树林的叶片总面积约为50000 ~70000平方米,每天能吸收150~500千克的二氧化碳,放出60~400千克的氧气。可见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是多么重要。教育学生要绿化环境,自觉爱护一草一木;结合生物圈中其他生物部分教学,介绍青蛙、鸟类等昆虫的益处。通过 “生物和生物圈”的知识学习,培养学生对生物圈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形成“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的基本观点,逐步形成“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和“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的观点。
(二)上好典型课
这类课涉及的环境内容比较多。初中生物从第一册开始就有“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等,都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章节,是进行环境教育的极好素材,我们在这一章的教学中要注意:
第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环境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而不是专业技术教育。所以教学方法应由传统的灌输式讲授知识,转为启发的探究式教学。可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幻灯、图片、录像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课前组织学生收集资料,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可协助搜集更多的关于环境污染的图片和大自然美丽的图片进行对比,让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想:我要保护环境!通过画面展示、新闻报道向学生介绍由环境污染对人生理活动、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造成的影响的,甚至是给整个生物圈造成的危害,呼吁同学们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有一个生存的空间,我们每个人都应积极地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我们的共同家园。
第二,重视数字的作用。如在学习“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时,可列举数据资料。如: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000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专家预测,到2000年全世界通过下水道和工业 管道排放的污水量将达到16000~21000亿立方米。由于水质污染导致发病率上升,水生物死亡。水污染导致的引用水危机正席卷着全球。世界卫生组织估计,1980年发展中国家约有3/ 5的人很难获得安全引用水,约有18亿人由于引用污染的水受到疾病的威胁。由于自然和人为等原因,我国近几年发生特大洪涝灾害,长江三峡漂浮物堆积成灾等等。将这些人类自己酿成的苦果甚至是自己一手造成的悲剧告诉学生,让学生们切身感受到存在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及强化保护环境的责任心。
二、丰富课外活动,强化环境意识
(一)宣教文艺活动
每学年都要就环境教育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人口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都是我们传统的环境教育日。配合有关主题,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利用黑板报、墙报进行宣传展览,排演环保节目,进行环保知识问卷调查等,这样使学生对环境保护有了新的认识。
(二)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到十堰市周边的一些风景区,参观植物园、动物园。使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向往大自然的情感,从而升华为热爱大自然,以增强学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学生调查附近的工厂、小河、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生活小区等,当他们看到污浊的河水、遍地的垃圾、工厂排出的废气、公路上的尘埃,自然就会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自觉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生物圈中的人范文5
一、“参与式”理念和初中生物参与式教学内容
“参与式”理念主要是来源于英国,起初参与式并不是一种教学理念,而是一些英国学者在国外进行国际援助研究的时候,提出来的一些有关社会学的理论。指的是社会学者为了能够确保援助计划发挥出更大的作用,通过各种方式将当地人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援助的计划中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们。之后通过将“参与式”理念引进到教学领域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参与式的教学方式。在我国现今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充分引进一些先进的教学方式,其中包括参与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参与式”理念的引导下,可以将所有教学的参与者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初中生物参与式教学指的是在初中生物学习过程中,教师使用各种有利的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的过程中。同时,教师还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自我体验和自我发现,以便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二、“参与式”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的原则
(一)合理分配教学任务原则。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教学任务分配的合理性,积极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并构建一个和谐、自由、轻松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二)平等启发原则。现代教育理念主要是确保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平衡发展,平等是交流和沟通的前提条件,教师需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在平等的原则下积极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及时帮助、引导和启发学生解决问题。
(三)因材施教原则。针对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并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等,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三、“参与式”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的措施
(一)需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参与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各种方式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有效的激发出学生学习热情和思维活力,促进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例如教师在传授《细胞的结构》或《生物圈中的人》等课程中,就可以运用多媒体将有关教学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详细的介绍细胞结构,以及将人的身体结构展示出来,让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人类身体器官的运行方式。通过图、表格、文字以及声音等将学生引入到学习的情境中,更加清楚的了解所学的知识。
(二)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吸引学生参与。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爱玩的天性,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故事、游戏、表演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便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例如,教师在讲授《生态系统》这一课的时候,要学习食物链以及食物网这一节知识,教师就可以运用游戏来让学生清楚明了食物链以及食物网的结构。教师可以选几个学生来模拟食物链,学生围成一个圈,这个圈就代表生物圈,每个学生代表生物圈中的一种生物,学生要清楚自己扮演的是哪一种生物以及被什么生物吃掉或吃掉什么生物。让学生了解生物圈中的关系。也可以将一个学生扮演生物圈的入侵者,受到破坏的生物就要退出生物圈。通过游戏让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生物以及生物之间的关系,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以便促进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挖掘教材深层次的含义。在“参与式”理念的指导下,其教学需要取得较好的效果和质量,教师需要细心研究,充分挖掘出教材中的深层次含义,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需要确保学生知识视野和心身健康的发展。例如,教师在进行《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的时候,可以将现实中的现象与知识结合起来,绿色植物是环境保护中重要的部分,通过对目前存在的大量环境污染问题的阐述,如雾霾、沙尘暴等问题,让学生了解绿色植物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生物圈中的人范文6
一、最大限度地利用校内资源
校园里的绿色植物种类很多,有白玉兰、蔷薇、冬青、柳树,有枝杈多、较矮小的法桐,也有枝杈少、较高大的杨树。这些绿色植物为学生学习生物提供了很多素材。例如:在学习“顶端优势”时,可以带领学生观察学校的不同树木,像法桐之类的观赏树,需要打掉顶芽,同时打掉顶部的侧芽,去除顶端优势,这样就可以发展底部的侧芽,使株体强壮,枝杈增多,但不会长得很高;像杨树之类的行道树,则需要打掉侧芽,保持顶端优势,使树干高大笔直,杨树上的“疤”便是打掉侧芽时留下的。在教室内可以布置一个生物角,选择一个有阳光的角落,养一些在实验中能用到的动植物,例如:天竺葵、金鱼和金鱼藻。天竺葵既美观又易成活,还可以采用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金鱼和金鱼藻可以一起养,加上其他条件就构成了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创建生物角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有一定的实用性,还能使学生学到知识,三全齐美!
二、充分利用校外资源
初中生物的许多内容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某些校外资源需要通过社会调查的方法获得,进行社会调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例如:在学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时,学生可以通过调查法进行学习,先制定空气质量调查表,列出空气湿度、温度、清新程度、洁净程度等人们对空气质量的直观感受指标,列出相应的评价等级,由老师带领学生调查在绿化区和非绿化区生活的人们对空气质量的真实感受,上课时将调查结果以柱形图的形式进行展示,可使学生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三、充分发挥教师、学生资源
1.教师丰富的教学和生活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只待开发教师在多年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在教学过程中这些经验就变得非常宝贵。一个教学和生活经验丰富的教师,会在恰当的时候,将这些经验注入教学过程中去,开阔学生的视野,便于学生理解知识。在学习“生物圈中的动物”时,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然后再讲一些人类的滥捕滥杀对动物造成伤害的案例,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树立起保护动物的意识。在学习“生物的性状”时,教师可以先拿出一个绿色的菜椒,问学生:“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回答:“是菜椒。”老师再问:“同学们怎么认定它是菜椒呢?”学生笑答:“因为它的外形像个小灯笼,果皮是绿色的,餐桌上也经常见到它,当然知道它是菜椒了!”此时教师讲述:“刚才同学们说的外形、颜色等就是生物的性状。”然后,教师再拿出一个红色的菜椒,问学生:“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回答:“也是菜椒。”老师再问:“同学们不是说绿色的是菜椒吗?难道菜椒的颜色可以是不同的吗?”学生回答:“可以。”教师:“像菜椒的颜色一样,有绿色、有红色,还有其他颜色,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就叫做相对性状。”教师通过这种设计,巧妙地利用一个很简单的生活经验,就能帮助学生理解较为复杂的知识点。
2.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是最佳课程资源。很多学生喜欢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小物件,生物学科当中有时会用到一些模型,如果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有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学生用红、蓝毛线、橡皮泥制作的肾单位模型就非常形象,学生在制作模型的同时也掌握了肾单位的组成。有的学生家里有菜窖,在学习“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可以让这些学生向其他同学解释为什么进菜窖时要点根蜡烛。
四、整合利用教材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