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效思维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效思维方式范文1
关键词:微博就业;高校;三方视角
中图分类号:G645.8;F24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5-0198-03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各种沟通交流工具层出不穷,BBS、QQ、微信、微博等网络信息交流方式你方唱罢我登台。而在当下,微博已经成为最流行的传播方式之一,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2013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并持续增长。微博在国内正式运营不到三年的时间,以其便利、快捷的特性席卷了人们的生活,用户数目已经达到相当庞大的规模,“微时代”的来到对大学生生涯教育和就业工作带来新的问题,在这个新兴的大背景下,本文拟分析思考高校微博就业。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所讨论就高校微博就业并不单指高校提供给大学获取就业信息的就业指导微博,而是包括高校、企业及大学生在内的三方微博,我们的讨论就沿着这三方视角展开。
一、三方视角下的高校微博就业
(一)高校
微博多元化、平等性、参与面广的特征使得教学工作将从静态走向动态,由二维走向三维,突破了空间的限制,微博学习的信息量和传播速度也得以大大增强。这不仅革新了传统教学及日常管理模式,也革新了高校指导学生就业帮助模式。目前,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开通就业微博的用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递就业信息。高校利用就业微博及时传递校内或校外招聘信息,只要毕业生关注该就业微博,就可以获知相关就业信息,减轻在就业信息网或各大求职网寻找招聘信息的工作量。二是加强就业指导。高校经常编发就业指导方面的微博,包括国家政策、求职指导、创业指导、职场贴士、励志物语等来加强就业指导。毕业生在获取就业信息的同时,可学习求职的相关内容,提高求职能力,并增强求职信心。三是交流互动。高校与大学生的交流互动,毕业生不仅可以通过微博咨询相关问题,及时解除心中疑惑,甚至可以向就业微博提出建议,促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截至2012年4月24日,全国普通高校共有2138所,为了探讨微博对全国高校就业指导教育的影响,我们以新浪网络平台为载体,以新浪微博认证为依据,以“就业”作为检索词对全国2138所高校就业进行网络调查,截至目前,其粉丝量均达1万以上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有11所,其中哈尔滨工程大学就业微博粉丝量更达8万有余,重庆大学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粉丝量达到4万,可见就业微博已在高校就业指导教育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微博在各高校的广泛推广与使用,微博将成为各大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宣传教育的新渠道。
(二)企业
微博的出现,使得企业的商业价值得到再次挖掘,企业可以利用微博这个良好的网络平台企业信息、开通快速的客服通道、深度了解消费者需求、监控企业口碑,使企业文化得以更好更快的传递。微博让企业的形象变得更加真实且富有生趣。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就业招聘,故以下分析的是企业微博招聘(事实上,微博招聘只是企业开通微博的局部功能,其功能远不止于招聘)。当前,基于微博衍生出了“微招聘”、“微求职”、“微简历”等一系列网络新名词。输入关键词“招聘”二字在新浪微博搜索认证的企业或个人用户,可以罗列出大量企业在新浪开通了官方微博和招聘官方微博。
通过微博招聘信息用户可分为三大类:一是企业官方招聘微博;二是人才服务机构官方微博;三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高管或HR经理官方微博。其中IT互联网行业由于行业性质其招聘微博具有天然优势,但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选择或尝试选择微博来招聘信息,理由如下:(1)深度考察应聘者。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现在有了新的途径去调查一个人的经历——很多人会把自己的感慨、抱怨等只言片语在自己的微博上,这些最真实的履历,对招聘者而言,往往比粉饰过的简历更具有参考价值,能使用人单位更深入地了解应聘者。(2)招聘成本低。微博招聘信息不产生费用,而且微博的传播速度快,如果关注的人够多,那么企业一经,会在短时间里数倍地转发。用人单位不用花钱打广告就可以实现招聘。(3)反映企业的网络科技适应性。企业对新兴科技的兴趣和关心不可或缺,通过网络获得应聘信息和交流技巧非常重要。一家重视科技时尚的企业,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显然比那些过于传统的企业更有吸引力。(4)针对性强。企业通过立足于本行业、本企业的产品传播相关话题,如产品、性能讨论及行业发展趋势等,不感兴趣的人不会“关注”该企业的微博,一旦关注了,受众就很具有黏性了,招聘会更有的放矢。
(三)大学生
微博为人们提供了新的表达和信息获取方式,满足了现代生活的快节奏、高压力下个人表达与沟通的诉求,开创了一种人人参与、地位平等、信息及时传递的新格局。经数据统计分析,微博主要用户群中,63%以上的用户具有本科学历,以18~30岁年轻用户为主,其中18~25岁的微博用户占36.4%。大学生表现出更快更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可推断,大学生是微博的主要用户群体。从大学生微博内容看,主要集中于阅读信息、围观他人、转发微博、分享生活点滴、发泄情绪、社会闲聊等几个方面。另据调查显示:69.89%的学生使用微博是为获取信息资源,开拓知识;58.67%的学生是要展示个性,分享生活;44.57%的学生是为了进行交流学习;58.76%的学生是为了关注名人;33.78%的学生是为了了解朋友,增进感情。综合而言,大学生使用微博体现出较强的个人空间的展示意愿,有较强的个体特征。在现实生活的世界里,大多数人倾向于自我保护和沉默,而微博恰与之形成强烈反差,大学生透过微博不但以观察者的身份来了解外部世界,同时,也以发表者的身份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外显于他人。手机普及与大学生课余时间宽松,使得大学生这个本来就非常活跃的群体成为微博高频率使用者,我们发现大学生们打开微博的频率已经超过了QQ,也就是通常说的“刷微博”。大学生的日常使用微博其实是在谱写自己的履历与档案,比如:通过四六级考试的兴奋和喜悦、学业的艰辛、奋斗的勇气、个人情感的故事等等。在整个大学期间,每一个大学生都可以通过微博记录下过往的历程,而这一系列微博记录都可以成为用人单位重要的考察内容,决定聘用与否。当然,从短期来说,毕业季期间,微博也因其开放性、传播便捷的特征,使得大学生能及时、准确地获知各种企业招聘信息,迅速了解企业动向,减少求职的盲目性,大大降低了因信息滞后而做的无用功,提高了求职效率。与此同时,大学生通过微博求职信息,“微简历”也开始日益流行,140个字符的微简历足以清楚表达求职内容,求职者不必花费很长时间去写简历,还节省下打印大量纸版简历所产生的费用;而招聘者亦从阅读简历中节省出大量时间,从而提高了求职与招聘效率。
二、高校就业微博仍待升级
当前,各高校就业微博主体还没有实现多元互动,仍是各自为主的使用微博。比如,大学生不能从企业微博中获取足够的企业信息,企业也未必能从大学生微博获得有用的信息,甄选求职者。另外,高校校方微博存在管理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信息公开流动的背景下,高校微博存在吸引力减弱甚至是权威性丧失的挑战。最后,大学生的微博使用体现出散漫性,无长远规划,不利于未来就业。当前的就业微博初现端倪,但是,微博就业的多元互动性远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微博招聘只是权宜作态之物,微博就业仍待升级。
(一)高校就业微博虽然已开通,但仍存在维护问题
1 微博内容狭窄,这主要是微博定位不明确。很多高校就业微博,只是将网上查找的招聘信息粘贴到校方微博,沦为就业信息转发者,这样的微博单调乏味,缺乏持续吸引力。
2 缺乏专门人员职守,微博更新较慢,与学生互动少。因忽视了高校就业微博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加强就业指导的重要作用,没有专设高校微博管理人员,从而造成微博信息比较单一呆板,给学生的感觉仿佛是在自言自语,即使有粉丝提问或者与之互动,也缺乏专门人员反馈或者无法回答,久而久之该高校就业微博就会变得沉寂没有生机。甚至,有的高校微博即使是到了毕业季仍是粉丝寥寥。
3 微博的开放性给高校管理带来困难。由于大学生心理、生理不稳定,开放的微博信息环境下容易形成轻信和盲从的态势。有时,甚至阻碍了正常信息的传播,对高校学生管理和德肓发展产生抵制甚至对抗行为,不利于高校就业信息的传播。
(二)从企业主体上看,更多的企业还是用传统的思维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微博招聘仍是传统招聘的补充
原因有二:其一,传统招聘方式相对微博招聘更为正式、规范且成规模,大多企业认为通过与求职者面对面的交流沟通,才能保证真实感和可信度,从而造成大学生或高校就业管理部门不能在网上找到目标企业的相关微博招聘信息。其二,企业推崇微博的低成本,开辟了企业的招聘微博,由于企业的微博受关注度不够,微博招聘信息也难以形成足够的覆盖。没有日常维护而单独的为招聘开启的微博是没有粉丝基础的,自然不会形成传播影响力,想要通过微博将招聘信息有效的传递出去,要求微博通过之前的长时间的信息传递互动来吸引到足够的粉丝。实际上,成功的企业微博往往具有较强的人格化特征。当前,大多数企业虽开通了各式的微博,却不能成为招聘的重要途径,其根本原因是其没有对微博进行管理经营,从而使得企业微博流于形式,没有生命力。从而,也导致了大学生在进行微博就业的过程中,想要找到自己感觉兴趣、契合自己性格特征的企业文化的困难。
(三)大学生无长远的微博规划
整体上,大学生使用微博的行为取向与高校学生管理和德肓发展的总原则和大方向是吻合的,但是仍有一部分大学生使用微博是用来发泄自己的情绪,不是很注意网上行为道德修养,如果一个人在微博上总是恶言恶语,那么在现实世界里他也不会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大学生通过微博来公开自己的情感的同时也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并善于积累正能量。从企业择才标准来看,他们希望招聘到的大学生德才兼备、富有青春朝气。所以,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而道德修养来自于平日生活的日积月累,从这个角度来说,微博不是大学生完全自由放任的天地,微博文字在记录着自己的生活的同时,也反映了博主的内在品德。从这个角度上说,大学生的微博间接关联于就业,成为未来就业重要的参考内容,未来的工作就业是当下如溪流一般汇合的结果。另外,大学生微博发表的内容上看,还比较散漫,没有形成较为集中的兴趣关注,比如,企业用人时非常在意大学生应该对某个行业、某种产品是否有长期的关注,并且,对行业、产业的发展有自己的观点和判断。散漫的主题会造成了企业在需要获取求职者信息时的解读困难,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没有意识到个人微博可能成为用人单位考核的重要内容,从而缺乏长远的微博规划。
三、高校就业微博升级路径思考
微博时代是一个信息多元互动的时代,就此而言,高校微博就业也必须是多元互动的就业。高校就业微博并非是简单的人才与岗位的匹配,大学生的就业应该放在职业生涯的大框架上进行设计,大学生、企业、高校都是职业生涯设计的参与者,微博就业是对整个社会就业信息流动的重新设计,从而尽可能的解决就业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高校需要培养何种人才,企业需要何种人才,大学生想要成为何种人才,其实可以在微博中多元互动实现。
(一)高校需要提高对升级微博功能的认识。利用微博这一信息传播平台,深化对其基本功能、服务运作模式和信息传播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提高其对就业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针对性,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其一,高校应注重对信息的采集力度并加强筛选,建立微博信息员制度。以负责学生就业辅导员和相关职业指导师为主体,选择优秀学生干部,进行微博信息搜集、整理、编辑和,保证就业信息的充分供给。其二,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正视网络文化,避免片面和偏激地看待学生中流行的新兴网络事物,有效利用新兴网络事物的积极面,鼓励和帮助学生去参加应聘,让学生树立起确的就业、择业观,提高走入社会后的适应力和生存力。其三,高校就业微博要及时公布招聘信息,解答大学生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大学生建立良好的择业心态,指导广大学生完成好就业工作,可邀请往届毕业生、校友加入到就业微博中来,交流就业经验,促进微博中人员的良流,提高微博服务的质量。
高效思维方式范文2
【关键词】 高校融资;成本控制;利益权衡;5E绩效
一、高校融资概况
2007年全国政协公布的一份调查资料显示:全国高校贷款总额达2 500亿元。而业内人士则称,2008年底全国高校债务总额在4 500亿元-5 000亿元。豪华校园背后隐藏着高校巨额债务和高等教育资源“囚徒困境”。高校存在的巨大债务黑洞和财务风险,已经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的教育与教学及科研秩序。高校债务与融资问题已成为最近三年全国“两会”代表和委员们的热议话题。2009年初,教育部首次明确表示把“开展化解高校债务风险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要点。由此可见,化解高校债务风险与高校融资机制研究已被提到行动纲领上来了。
二、高校债台高筑的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高校巨额债台,并非一朝一日堆积起来的,存在深层次的原因。
(一)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不足,高等教育投入与资金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融资态势与财务风险不断增大
1.教育投入不足。从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以来,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远远跟不上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之需,资金供求矛盾日益突出。近来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从1995年的10.86%到2007年的30%左右,2003年-2007年间高达25%的年平均增长率,财政性教育经费并没有随财政收入增加而增加。有关资料显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2000年为2.87%,2001年为3.14%,2002年为3.32%,2003年为3.28%,2004年为2.79%,2005年为2.82%,2006年为2.28%,2007年为3.01%,2008年为3.51%。联合国有关机构的统计资料表明,一个国家正常用于教育的投资应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左右,发达国家达到9%,而我国4%的目标口号喊了16年还是实现不了。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约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20%。在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过低和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占教育总财政投入不足的双重压力下,高等教育经费来源主渠道显得异常薄弱。
2.高等教育发展迅猛,发展资金需求大,超度贷款越来越大。1999年的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和“科教兴国”的东风,使全国大学从10年前的1 000所左右发展到目前的近2 663所,在学人数从1998年扩招前的108万人,发展到2008年的2 907万人,毛入学率从1998年的9.8%提高到23.3%左右,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化教育。高等教育迅猛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校园拥挤、教室短缺、设备不足、食宿紧张等现象,促使高校基本建设大干快上。基建超常规的巨大投入,在很大程度上仅仅依靠政府投入和收取学费所得资金是根本不可能的。为了解决高校发展中资金的“瓶颈”问题,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实施融资贷款,而且额度越来越大。“负债经营”已成为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
(二)教育部“贷款办学”的政策支持
教育部2001年7月印发的《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明确指出:“建立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公共财政体制的教育拨款政策和成本分担机制,适当运用财政、金融、信贷手段发展教育事业,合理使用银行贷款,继续争取世界银行贷款项目。”该计划为高校与银行间的资金需求业务提供了政策支持,也促成了目前高校争项目搞基建和巨额贷款的主要因素。
(三)经济学悖论下的投融资决策失误
面对扩招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教育主管部门建立五年一轮的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制度,许多高校进行了扩建或迁址重建,举债兴教蔚然成风,贷款、圈地、基建一瞬间成为很多高校的头等大事。全国各地“大学城”林立,豪华校园到处可见。这种不计成本、不顾自身经济基础和还贷能力的“免费午餐”――超度投融资决策,引发的不仅仅是金融风险,而且还可能是国家土地被无偿占用和国有资产的流失,高等教育资源陷入“囚徒困境”。
(四)高校内控制度缺失,成本意识淡薄
一些高校的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财务监督相脱节,特别是在基建项目建设的工程设计、咨询、施工、监理和设备、材料采购过程中,对于财政预算、工程进度、成本核算、专款专用、工程预决算审核和监督等关键环节,缺乏严密的内控制度和全成本核算制度。每个人(学校)都选择吃免费的午餐,最后的结果是每个人(学校)都不得不支付比本来高得多的费用(重复建设成本、融资成本等),高校“豪华校园”的巨大浪费和攀比之风,加剧了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和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的难度,隐藏着“公共利益”背后的私利动机和社会不稳定因素,高等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的“公共利益”被部分高校利益集团所俘虏,公共政策事与愿违,而“囚徒困境”的最终受害人是广大的纳税人。
(五)高等教育公共政策与法律制度的缺失
对于现阶段我国高校融资贷款引发的各种问题与矛盾,作为管理社会事务与公共事业的政府,对高等教育公共政策与法律制度建设存在较大的缺失,缺乏建立健全一个经济学思维方式下摆脱“囚徒困境”的制度――有效的市场经济,尤其是建立健全与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相适应的高校投融资机制、项目成本制度、债务预警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来摆脱“囚徒困境”,有效遏制巨额贷款失控的态势。
三、经济学思维方式的基本理念
美国著名经济学教授保罗.海恩等著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三十多年来风靡国际,尤其是2008年来华尔街的金融海啸爆发、美国金融危机蔓延、全球金融动荡、实体经济疲软,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这本惊世之作更成为畅销书。《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从思维方式入手介绍了各种经济学知识,从个人到社会、从微观到宏观、从主流的观点到非主流的看法、从历史到现在,向人们揭示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理性决策的科学,经济学的力量就在于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引导人们像经济学家一样学会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现实经济中的各种问题。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使用需求、机会成本、边际效应、比较优势等概念理清我们身边日常世界的意义,其基本理念就是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事情都是有成本的,我们只能在不同的选择中权衡――而且更强调的是不该做什么,而不是该做什么。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认识法律和政策的后果,从而避免制定出事与愿违的公共政策;就利益而言,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看清那些隐藏在“公共利益”背后的私利动机,从而减少“公共利益”被利益集团俘虏的可能性。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对制定公共政策很有价值。
四、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下高校融资机制研究
目前高校融资贷款显示着经济学悖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就必须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发展。教育发展离不开完善的融资机制。完善的融资机制必须运用经济学思维方式来思考教育发展中资金的“瓶颈”问题。经济学思维方式的基本理念对构建高校融资机制的启示很大。
(一)高校融资额度的适度性
高校基建和融资贷款必须以需求、机会成本等经济学概念为指导,在基建规模、贷款额度和时间跨度上应“适度”。“适度”则使高校在抓住发展机遇的同时推动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适度”的标准主要考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确定基建规模和贷款规模时,既要考虑高校发展之需,也要考虑项目和筹资的结构、贷款的成本、学校自身的偿还能力和资金的时间价值以及可能出现的政策风险和财务风险等因素。
(二)高校融资成本的合理性
经济学解释的是节俭和交换的逻辑――是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学问。高校融资涉及公共政策制定与“公共利益”权衡。研究制定高校融资机制时,政策导向、社会需求、效率与公平、成本与效益以及融资绩效等因素应成为优先考虑的条件,尤其是融资成本因素,不仅仅是学子的受教育成本分担问题,也不仅仅是高等教育办学成本问题,更是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与利用和国家宏观调控问题。因此,高校应以节俭办学为原则,一切经济活动实行全成本核算制度。不但项目建设实行实际成本核算、目标成本控制和责任成本管理的全成本管理模式,而且融资贷款亦然。应把高校融资需求、融资渠道、融资方式、融资额度、融资结构、融资期限与日常的盘活资金和科学理财结合起来,积极寻找贷款融资的最佳边际成本,努力使高校融资成本达到经济和可承受的合理性。
(三)高校融资的否行性研究报告
在以往的基本建设和融资过程中,人们往往关注的是项目建设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财务状况可行性分析。为了获得融资贷款,建设单位想方设法(预测)放大收入和偿还能力,而极力缩小成本支出与财务风险程度。这也是目前我国高校巨额债务和高等教育资源“囚徒困境”的重要原因。毋庸置疑,高校融资离不开可行性研究报告。而科学合理的高校融资机制是可行性研究报告与否行性研究报告的有机结合。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更强调的是不该做什么,强调负面结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性,“造成最大破坏的不是无知,知道比不知道更糟糕”。因此,在研究制订高校融资机制时,应更多关注资本结构、总量、存量、增量、质量与高校的市场、资源、布局、规划、资金与管理等因素对项目建设和财务状况以及融资贷款的负面影响。
(四)高校融资的5E绩效评价理念
摆脱“囚徒困境”,避免人人争吃“免费午餐”的另一途径就是对高校融资实行绩效评价,即从财务、经济、技术、环境和社会福利(公平)等方面对高校融资机制综合评估,绩效评价内容为5E(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ss、公平性equity、环保性environmental protection)。高校融资的经济性指确保项目建设进度与资金正常运作的条件下融资成本最小化;效率性是指融资成本既定条件下的项目建设效益最大化;效果性是指融资成本既定条件下实现项目建设进度的既定目标;公平性指“接受服务团体或个人是否都受到公平的待遇”,即社会公民在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对接受高等教育机会是否享受均等和公平以及成本分担合理的待遇;环保性主要是指高等教育发展规划与项目建设是否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循环发展的环保评估质量标准。5E相辅相成,系统、全面、综合地评价高校融资的绩效,是高校融资机制融入经济学思维方式的最后评判程序。
【参考文献】
[1] 魏乾梅.国家货币政策从紧视角下高校财务风险的冷思考[J].会计之友,2008(9) (中):53.
[2] 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N].
高效思维方式范文3
高圆圆1979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国工运学院公关文秘专业的她,因2000年一个在网民中引起轰动的广告走上从艺路。“想知道清嘴的味道吗?”那个青春、俏皮的“清嘴”女孩高圆圆因此被人们熟知。2001年,高圆圆参加拍摄的电影《十七岁的单车》夺得了柏林电影节银熊奖,从此正式开始她的演艺之路。
2000年冬天,一位演员同学兴高采烈地拉着高圆圆去参加一派对。热闹的舞曲、熙攘的人群,高圆圆并不喜欢这些,她反而感到孤寂、落寞,就独自走到阳台上透气。阳台上有很多植物,幽幽地散发着清香,让她的精神为之一爽:“残冬之中竟有如此春色!”她的即兴惊叹却引起了一位男孩注意。一片葱翠之中竟然站起个高个男生,笔挺俊朗里透着一种朴实,高圆圆脸红了。“我叫于小伟,刚刚中戏毕业,还没有名气。”男孩自我介绍,“你是那个清嘴女孩吧?”高圆圆的脸更红了,尴尬得不知如何是好。于小伟笑了:“对不起,其实我本人很觉得那个广告还算有创意,画面感很强烈,意境也深远。”他关切地看着高圆圆,说得很认真。高圆圆心里一热却长长地叹了口气。
2006年2月,高圆圆去云南大理《男才女貌》剧组报到。办完手续,背着行李去酒店时,一进门和一个出来的人撞了个满怀,那人手上的一卷纸掉在地上,全是画,有人物、有风景,笔触细腻画风时尚,高圆圆忍不住蹲下身看了起来。
“圆圆!”那个弯腰捡画的人突然叫了起来。高圆圆赶紧站起来,有些惊愕,面前站着的竟是于小伟。
拍戏期间,有时高圆圆没事儿就到于小伟房间里看画。于小伟很慷慨,把自己的私藏都拿出来给高圆圆看,还经常即兴给高圆圆作画。出生在书香门第的于小伟从小受父母熏陶,在美术上颇有造诣。他的画很清丽,虽然是油画,却能看出很深厚的古诗词底蕴。其中的审美意趣和高圆圆不谋而合。高圆圆对这个挺拔、内心丰富的天津小伙儿生出了无限好感。
一天下午,于小伟来到高圆圆的剧组问她有没有时间。高圆圆以为约她吃饭就说有时间。于小伟拉着高圆圆上了一辆吉普车。“我们去哪儿?”于小伟神秘地笑笑开车带她去了洱海边。夜幕降临,西天边的一抹红霞倒映在水面上。水波潋滟,明明灭灭很是美丽。那天正好是农历的十五,洱海边有很多身着民族服饰的人在翩翩起舞,于小伟拉着高圆圆一起跳开了。
从洱海回来后,于小伟对高圆圆就有一种朦胧的情愫。苦于表白的于小伟尽管把那份感情深藏于心底,但他依然热情不减地关心起高圆圆。倒是高圆圆很不好意思,开始躲着于小伟。不久,戏就杀青了,高圆圆到了机场才给于小伟发了个短信说她回北京了,并感谢这些日子他带给她的快乐,大理是她生命里难忘的地方。
宽容臂膀:历经风雨赢得爱情归
2008年6月,于小伟和朋友去KTV唱歌,意外地又遇见了高圆圆,她坐在一个角落里,比以前清瘦了些,往日剔透的脸上蒙了一层淡淡的忧郁。于小伟坐到她身边:“圆圆……”高圆圆似乎不想让他说话,把话筒塞给他,并帮他选了歌。高圆圆一直喝酒,于小伟总忍不住偷偷看她。后来,他实在忍不住了,要用饮料换她的酒。高圆圆推开他,继续喝。
不一会儿,她就受不了了,独自跑了出去。于小伟悄悄跟在后边。从卫生间里出来,于小伟抓住她的胳膊:“我送你回家。”不由分说便把高圆圆拉到了车上。在车上,高圆圆哭了起来。于小伟不知道怎么安慰她,就把她搂到怀里任她去哭。
第二天一早,高圆圆还没起床就接到了于小伟的电话,问她好点没有,嘱咐她早晨别吃太硬的食物,以免伤胃。高圆圆鼻子一酸,眼泪就下来了。于小伟的关怀让她觉得这冷寂的世界里还有一丝温暖。
从那天起,于小伟天天给高圆圆发短信,有时候说一些笑话给她听。和于小伟的这种交往让高圆圆的心慢慢变得安静了,忧伤从她心里慢慢退去,她觉得心情一天比一天开朗了。那个时候,高圆圆在拍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回北京的机会很少,和于小伟见面的机会也很少。
一次,于小伟上网看到陆川很欣赏高圆圆的清新、演技以及独特的个性,媒体还曝出陆川在追高圆圆,多次请她单独吃饭。于小伟的头嗡的一声,心也无端地痛了起来,他想也没想就向剧组请了假飞到了外景地长春。
见到了于小伟高圆圆很惊诧。于小伟不容她说话劈头就问她是不是和陆川好了。拍《南京,南京》高圆圆很压抑,有时候情绪几近失控,于小伟在这当口还找来给她添乱,高圆圆心里烦乱极了,气呼呼地说:“我和谁好关你什么事儿?你凭什么问这些无聊的问题?”
“我是无聊,我什么也不是,可是我关心你,我爱你!”于小伟也很生气,失控地大喊。高圆圆被他的话惊得张大嘴巴,半天不知道说什么好。于小伟的眼泪流了出来,他随意用衣袖抹了一下转身跑了。
看着于小伟的背影,高圆圆心里一阵刺痛,自己感情里的每次阴霾都是这个小伙子用他的阳光驱散,和他在一起像风一样轻松得没有一点压力,更重要的是他的踏实和正直让高圆圆感到安全,这样的人难道不值得爱吗?高圆圆突然冲向于小伟,在背后紧紧抱住他:“对不起,现在我的感情里除了你谁也没有。”于小伟回转身,泪光中深情地拥着高圆圆,用宽容的臂膀承担起这份历经风雨的爱。
幸福约定,朴实的爱情芳香四溢
高圆圆拍完《南京,南京》后,心力交瘁,沉浸于角色悲喜之中的她生活一度混乱。于小伟深知女友的痛苦,使出浑身解数帮她调剂生活。于小伟利用一个假期,带高圆圆去他东四环外的公寓里,他们决定暂不接戏,好好在一起享受一下生活。每天于小伟就是琴棋书画,出生于音乐世家的他除了绘画还会弹很多乐器。高圆圆也喜欢欣赏音乐,在那段时间里,两人除了吃饭,整天沉浸在爱情中做起了宅男宅女。
大约过了三个月,高圆圆渐渐从戏里走了出来,也陆续有导演找她拍戏了。高圆圆看到了一个《成都,我爱你》的剧本是汶川地震的题材,觉得很好就接了。也有导演找于小伟,但他对剧本都不满意,索性就在家里画画。高圆圆劝他不管什么戏只要努力演就能出彩,只有演多了才能创出自己的表演风格。于小伟不以为然。高圆圆也没多说什么就去成都拍戏了。
高圆圆趁拍戏的间隙回家休息时,于小伟依然还在做自己的宅男,高圆圆心里有点不高兴,但看到于小伟对自己问寒问暖的,就没再说什么。
一天吃午饭的时候,俩人起了争执。高圆圆说出去吃,于小伟说在家里吃。可家里什么也没有,只有饺子。在剧组吃烦了速食的高圆圆,自然很不乐意,就赌气对于小伟说:“你吃吧,我先走了。”看高圆圆生气,于小伟就开车带她去吃她最喜欢的秘制大鱼头。看到高圆圆把头转向窗外还不理他,他就抓起高圆圆的手亲了一下:“我是想和你多待一会儿,我接了部《人鱼小姐》的戏,要拍好长时间,以后我们见面的时间很少了……”高圆圆看着于小伟,眼圈红了,悔恨自己刚才错怪了他。
三天后,高圆圆和于小伟就分手去了剧组,而于小伟的戏还有一段时间才开机,他继续在北京的家里过他悠闲的生活。临走时,于小伟和高圆圆相约除了电话和短信外,每天至少视频聊一小时。
高效思维方式范文4
一、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求知的导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也曾说过,要想学生学好某一样东西,则首先必须要让学生对那门东西感兴趣,因为只有感兴趣,才会有激情,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才会真正的投入到学习当中,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求知欲,。所以,课堂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可以选择牛津英语教材进行教学,这本书的实用性很强,里面的内容和社会生活都有着紧密的联系,贴近生活,切合实际,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都起着很大作用,在教学时,取一些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进行讲解,比如说在讲节日这堂课时,由于涉及到的节日很多,可以安排学生自己去网上搜索,并要求学生对两三个节日进行详细讲解,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有利于英语的教学。
二、运用探究式的方式教学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这种模式中,老师成为了课堂的主导,而没有以学生为中心,因为大多是老师传授知识给学生,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因为都是照抄照搬,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反而会使学生感觉课程很枯燥,为此,一定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探究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让学生们亲自参与探究,发现并解决问题。
三、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根据新课改下英语教学的标准,对英语教学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采用任务式的教学模式,将具体的任务分配到每个学生,让学生自己通过独立思考,查找资料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实践性,因为实践是检验学生运用基本知识的能力。
四、英语课堂教学应保证直观性
随着高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教学越来越流行,多媒体教学有很多优点,首先,有了多媒体,教师不用板书,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其次,多媒体教学常有配套的图形和表格,使得课堂教学越来越生动,形象,看上去也比较直观。生动有趣的图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拥有良好的状态去学习,例如,在上teenager problem这堂课时,在多媒体上展示学生在生活中和学习中经常遇到的各种烦恼,都是每个人平时经常遇到的事,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地发言,说出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烦恼,这样就增加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五、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很重要。教师既要有牢固的专业知识基础,又要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因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为了教好学生,面对的对象是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从头到尾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只有把自身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地教好学生,才能在教学中处于不败之地。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看一些课外书籍、报刊、杂志等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知识渊博、多才多艺、工作负责、敬业的教师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才能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因此,提高教师素质不容轻视。
六、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高效思维方式范文5
随着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中应用变得日益广泛和不断深入,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内容已经逐步从基础设施的建设转变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研究和探索适合地方高校特色的教学资源建设方案,在提高和改进高等教育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指出,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科研组织和社会服务模式,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促进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高[1]。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明确指出,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共享是科学推进教育信息化加速发展的基础工程和关键环节,非常重要也非常紧迫[2]。
本文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介绍湖南农业大学作为地方农业院校,进行以大农科为特色的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的探索和做法,在此基础上,对信息化时代下地方高校教学资源建设提出进一步认识和思考。
一地方高校教学资源建设措施
1 规章制度系列化
我校制定了有关教学资源建设的一系列文件和制度,如《湖南农业大学本科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湖南农业大学本科网络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湖南农业大学多媒体教学管理办法》等。制订了网络教学建设与管理实施细则,要求教师逐步应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辅助教学,利用评比和验收等方式来进一步推动网络课程建设。建立网络课程建设立项机制,鼓励教师进行示范性网络课程建设。并编写了《湖南农业大学现代教育技术服务手册》,帮助教师了解相关政策和制度要求,了解学校硬件和软件建设情况,帮助教师在应用中解决有关问题,让教师在运用时有制可循,有章可依,促进教育技术应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建设流程规范化
为保证学校教学资源建设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教学资源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学校制定了多类资源的建设标准和要求,明确了自主开发和引进教学资源建设的流程。学校下发了《关于加强教学视频资源制作规范管理的通知》《关于各类教学视频资源制作规范的通知》等文件,明确了视频制作的流程和制作规范。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国家级、省级、校级的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等教学资源的不同建设标准。
3 奖惩机制结合化
通过将部分资源建设情况纳入学院目标管理考核指标体系,为学院和教师建设教学资源给予外在压力;通过组织相关竞赛、参加国家级、省级相关比赛,为学院和教师建设教学资源提供内部动力。学校将教学资源建设工作(课件平台论证、教学平台参加情况)、多媒体课件认证工作(上交数量、质量、整改)纳入对学院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根据指标体系进行打分,教育技术应用竞赛获奖情况也纳入目标管理考核指标中加分项目,直接影响学院年度教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分数。同时,以赛促建,通过参加评选和竞赛,选拔、建设出一批优质教学资源,并发挥优质资源的示范和促进作用。
4 教师培训长态化
为了促进教学资源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学校将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工作长态化、规范化。每年不定期举办多期教育技术培训班,对教师进行多方式、多层次、多模块的教育技术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课件制作水平和多媒体应用能力。
5 技术服务全方位化
同时,在资源制作时,大胆选取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参与,既为教学资源建设注入新鲜血液,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又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二凸显教学资源建设的特色,推进教学方法改革
1 突显教学资源建设的特色和重点
地方高校在教学资源建设中,需要避免走入大而全的误区,应该挖掘、培育和发展学校特色和重点的教学资源。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学校作为一所地方农业院校,始终坚持教学资源建设以大农科为特色,发挥学校现有学科和资源优势,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其他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十二五”期间,学校建设有国家级视频公开课“中国茶道”“植物生理与人类生活”和资源共享课“作物栽培学”以及“兽医药理学”“植物育种学”“生态学概论”“草坪学”“兽医寄生虫病学”等省级精品课程。
2 加强教学资源应用,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
为了推动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湖南农业大学积极推动将优质教学资源应用到教学实践中。2014 年下学期,启动“中国茶道”“植物生理与人类生活”两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混合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到课率均达95%以上,成绩合格率100%,优秀率较上学期平均提升12%。
三对地方高校教学资源建设的进一步认识与思考
1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前景广阔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传媒技术的发展和开放教育理念的兴起,“慕课”成为席卷全球教育界的“数字海啸”[3],掀起了高等教育改革的一股浪潮。高校信息技术与教学愈发深度融合,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慕课(Massive OpenOnline Courses,缩写为MOOC)即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4],是一种以视频的方式记录和传播,以在校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是开放教育在网络时代新的表现形式。要发展“慕课”、微课,首先就要进行大量视频的拍摄、录制和剪辑,要运用相关的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因此,“慕课”时代下,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面临巨大的机遇与挑战。
2 教学资源必须与教学实际紧密结合
教学资源建设要有明确的目标和针对性,必须与教学应用紧密结合。建设高质量的适合教学应用的教学资源,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具有较高学科水平和教学经验的教师与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媒体设计与制作人员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所以,必须坚持选聘知名的教授、专家,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与从事媒体设计的专家和编制技术人员组成项目组,负责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全过程。教学资源要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针对他们的特点和需求,组织好教学内容、知识结构和媒体表现形式,以便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周围学习环境交互,主动学习、思考、探索。因此,教学资源必须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主”的思想,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对所教内容进行整合、加工,做好一体化设计,注意多种资源的有机配合和综合利用,不仅有知识内容,还要有思路、方法、自测练习指导等[5],以使资源适合教学应用。
3 教学资源管理要处理好资源新建、改造和引进的关系
在建设过程中,要利用地方高校已有的资源优势,通过选择、整合和数字化改造,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适合教学的教学资源;对于国内外优秀的教学资源,根据地方高校教学需要,采用积极引进的方式,丰富学校的资源库;积极开展与国内外农业院校、普通高校、科研单位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开发资源。湖南农业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与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联合正在进行服务“三农”培训,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资源建设的积极探索。此外,还需要改革资源建设运作机制,实行项目管理,引入竞争机制,试行市场运作,讲究成本效益,奖优罚劣,提倡与有实力、有影响的公司、企业合股共建,探索产业运作的道路。
4 注重教学资源的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建设
建立教学资源的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也是教学资源建设中需要引起重视的一环。形成了科学的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才能在资源建设时少走弯路,增强科学性和针对性,提高资源建设的效率,提升资源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EB/OL]..edu.cn/zc_6539/20120330/t20120330_760463.shtml.
[2]杜占元.杜占元在京出席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座谈会[EB/OL].[2013-08-16].gov.n/gzdt/2011-08/18/content_1928234.htm.
[3]杨劲松,谢双媛,朱伟文.MOOC:高校知识资源整合与共享新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85-88.
[4]Siemens,G.(2012).What is the Theory that Underpins OurMOOCs[EB/OL].[2012-11-02]. learnspace.
高效思维方式范文6
关键词:
思维导图;发散思维;基本特征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2012601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向教育领域的迅速扩展,高校的办学模式正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也面临着跳跃式发展的新机遇。创新思维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因为创新思维决定着一切创新活动,他是一切创新的源泉,是21世纪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而发散思维引导着创新思维,对整个创新活动起着决定思维方向的指导作用,没有发散思维就不会有创新的萌芽和成果。目前,各种技巧都应用于发散思维中,其中,思维导图是最行之有效的技巧之一,把思维导图引入大学生发散思维中是科学的有意义的。下面我们根据思维导图的功能和特点具体分析其在发散思维中的应用。
1思维导图功能和特征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英国学者托尼·巴赞(Tony Buzan)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是表达发散性思维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结合全脑的概念,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连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学习效果和特征。
1.1快速高效地记学习笔记
在大学里,学习课程较多,上课时间占据了我们70%左右的学习时间,若课堂的效率不高,或者没有有效地记录笔记,那么课后将会要花更多的时间学习,最后学习效果也不理想,若把思维导图引入到学习中,它能让知识形成结构促使我们产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让我们跟进老师的讲解速度进行思考。
1.2高效整理各科错题集
在学习中难免遇到错题,我们收集错题构成错题集可以帮助我们弄懂平时作业、考试中的错题,在错题集中使用思维导图能清晰的描述易出错的问题,能把有关联的问题联系起来,到达触类旁通的效果。
1.3快速记忆英语单词
英语学习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单词记忆问题,很多人认为增加词汇量的唯一办法是反复地背单词,这仅是一种最基本的方法。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不仅能让你很快的记住这个单词的基本意思,思维导图的发散性和层次性还能让你记住本单词相关单词的含义和其发散的用法,这激发了我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1.4提高阅读速度
在大学里,我们面临的爆炸性增长的知识,有效率地获取和阅读知识将是每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生具备的能力。思维导图能有效地帮你组织你获取的信息,在记录知识的同时也对信息进行了分类和分析,提高了学习效率。
1.5促进小组学习和讨论
学习是一个灵活的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发挥自我的学习能力,还要善于进行小组学习和讨论。在小组学习中使用思维导图,每个小组成员画出自己的资料图,在讨论中对各个思维导图进行分析、推导和整合组成一个全面的共同的思维导图。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产生更多的创新还能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思维导图中还可以使用各种修饰手段进行修饰,如:色彩、多维、代码等。这样既增强了效果有增加了美观,总结起来思维导图有以下4个基本特征:
(1)思维导图的中央图形是整个事物的焦点;
(2)从中央图像向四周放射出分支,每个分支是思维导图的主题;
(3)由各个分支和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的主旨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点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
(4)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
可以看出思维导图描述的是一次具体的思维过程,是信息组织和表现的关键部分。学习者可以通过它提高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理清事物的整体过程并供他人学习。
2发散思维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
2.1发散思维最集中地体现了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本质
创新思维是一种独立于常规的思维方式,利用独特的角度,运用个人的想象和直觉,弃同求异,通过多种方案解决相同的问题。而发散思维作为一种运用综合、交替的复杂思维过程,运用多角度、多方法寻找多种方案的思维方式,全面地体现了创新思维的本质和特性。
2.2发散思维是其它思维方式的高级体现
我们在学习新的课程或科学研究时运用的发散性思维包括:逆向思维、求异思维、非相似思维等。逆向思维是相对于传统的思维方式而言的,它从结论出发,从实物发展的逆向顺序出发来研究问题,能很好的抓住主要问题的主要矛盾。求异思维方式和非相似思维方式都是利用多角度来寻求解决事情的方法。这些都充分的体现了发散性思维的特征,很符合目前大学生教育的指导方针和核心思想。
作者简介:
凌为民(1968-),女,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班主任工作。
2.3发散思维是灵感的前提条件
发散思维是一种没有固定形式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与潜意识有关的思维活动,是一种变通的、多向的、自由的思维方式。多角度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等这些都是发散性思维不可缺少的因素,它们共同促进了灵感的产生,而灵感则是解决一切难题偏题的钥匙,如爱心斯坦的地球引力、贝尔的电话机、阿基米德的浮力等。
3思维导图在发散思维中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当代的大学生面临了一个信息量爆炸式的增长时代,他们以快速的方式接受、处理信息,然而那些进入大脑的信息,如图形、文字,都可以形成一个思考中心,并以思考为中心无限向四周发散。形成一个以大脑为实体的庞大数据库。结合我们前面对思维导图的介绍可知,它的这种形式正符合了大脑的放射性思考的本源,是以一种发散性思维进行爆炸性思考,这有别于传统的程序式的线性的思考方式。因此,在大学的科学研究中很适合应用思维导图来进行发散性的创新活动。
3.1在科学研究笔记中使用色彩
科学研究的笔记和记录使用带彩色的字体和图片,能够充分地调动左右脑,使用全脑进行学习研究。因为通过对大脑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可知,大脑的左右半球分别负责不同的思维活动,左脑主要负责抽象的感性的思维活动,右脑主要负责具体的理性的科学研究。而在思维导图中使用不同色彩标记关键词和图片,能加深对科学理论的记忆和理解。从而充分地运用大脑的左右半球研究问题,充分地发挥大脑的潜在能力。
3.2使用思维导图的发散性思考方式
发散性思考方式是一种创新性思维方式,也有着普通思维方式的特征,都是以某个对象为思考的中心,并由这个中心向外发散形成千万个分支,而每个中心都代表着一个与中心相关的主题连接,这个分支又有以自己为中心的主题并向外发散,这是一种有层次的存储和管理思维方式,它允许你探索大脑能够创造的无限联想世界。
3.3画出你的发散思维
运用思维导图画出你在对某个问题的探索思路,它能全面地描述思维细节和所有可能的创造性。首先画出问题的中心,然后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分解各个分支,并以这个分支为核心再分解,在各个分支上涂上不同的颜色,反复地思考补充你关注的点,最后构成一张发散的思维导图。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这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法。
4结论
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科研中,运用发散性思维思考问题,利用思维导图能描述以某点为核心的问题图,促进我们发散地处理这些问题,激发创新的思维。思维导图的应用很广泛,不仅能促进我们学习,发散我们的思维,还能运用它进行企业培训、活动策划,商务谈判等。美国波音公司成功的利用思维导图培训新员工,使原本需要一年的培训时间缩短到数周,大大提高了培训的效率。但思维导图在国内应用才刚刚起步,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和科研能力目前仅仅是一个设想,后面还需要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高丽.思维导图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