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成语大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成语大赛范文1
今天早上,我们作文班的12个同学举行了一次非常激烈的词语接龙比赛。
昨晚,老师让我们背了20个成语,说好了明天早上要举行成语接龙大赛,请大家晚上回去好好准备一下。今天早上,我满怀激情的走进教室,看来了的同学都在作充分的准备,我也拿起了作文本开始背。8点25分比赛开始了,我们用石头·剪刀·布来决定龙头,每人一次说一个,谁要是“嗯”一下,谁就被淘汰了。好,现在从华晨曦开始吧,华晨曦说:“四面楚歌,下一个就说歌舞升平······”一圈下来,又该华晨曦了,因为华晨曦没注意邱玉祥说什么。他就一直在那“原·原······”呀!他结巴了,被淘汰了。就这样,许许多多的同学被淘汰了。后来就剩下我·彭思睿和刘若楠了,这时,冯程卓说:“呀!姐妹仨人pk,不知道谁会赢?”彭思睿激动的不知道说什么了。刘若楠看彭思睿下台了,似乎很开心。突然“傻了!,”忘词了。哈哈,第一轮我是冠军。刘若楠是亚军,彭思睿是季军。
紧张又激烈的第二轮又开始了。好几个人都淘汰了。只剩下我·冯程卓和田浩淼了。可是,田浩淼好像没听见冯程卓说的是什么?左顾右盼,过来3秒钟,他还没有说出来,所以就被淘汰了。下面是我俩挑战。冯程卓在想的时候,“嗯”了一下,所以他也被淘汰了。第二轮结果也出来了。我又是冠军,冯程卓是亚军,田浩淼是季军。
虽然我得了冠军,但是我不能骄傲,争取下次取得更好的成绩。
成语大赛范文2
关键词:网球;比赛;预测
中图分类号:G845.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0)04-0143-03
任何一场体育比赛在结束之后都会有各种技战术指标的统计结果,而教练员和运动员如何从这些指标中找出对他们比赛获胜有帮助或者对训练有价值的东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以体育比赛中最常见的网球比赛为例,通过判别分析方法去帅选出网球比赛技战术统计项中对比赛获胜最有价值的关键制胜因子。本文将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找到对比赛胜负影响最大的技术统计因子,并以此作为指标构建可以用于预测比赛胜负的函数方程模型,为教练、运动员提供更有效的训练状态诊断,也为网球科研工作者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ESPN与CCTV5转播的2008年美国网球公开赛和2009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其中完整的84场男子单打比赛为主要研究对象。本文研究的因变量均为已明确分类的指标,并且所有变量间独立无共线性,因为判别分析对样本量的要求是为所用自变量的10~20倍以上,本文所统计的自变量在8~10个之间,因此样本量84场比赛完全具备统计分析要求。
1.2 研究方法
1.2.1 专家问卷调查法 参照网球比赛时常用的技术统计指标,设计网球比赛制胜因素调查问卷,对有关网球专家、教练员和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最终确定对网球比赛制胜有影响的指标10项。其中发送问卷15份,回收15份,有效问卷14份(回收有效率为93.3%),问卷采用两星期后部分重测法,两次重测调查相关系数为97.8%,因此,本次问卷调查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1.2.2 录像统计法 根据专家确定的10项指标,对所收集到的所有男子84场比赛利用慢放和定格等技术进行统计。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中统计分析方法与SPSS13.0中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判别分析统计方法说明 判别分析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分类分析方法,它是研究事物分类的统计基本方法。从下表1可以看出,判别函数分析方法是从已有分类结果的预测变量样本中提取信息,构建判别方程,根据判别方程对未知分类样本的分类做出判别。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以网球比赛中各项技战术指标为预测变量,以是否获得比赛胜负作为组别变量,进行判别函数分析,判断未知变量的比赛胜负组别。
2.2 网球比赛技战术统计项专家调查情况 一场网球比赛结束之后,官方或者教练所统计的技战术指标有很多,而从网球技战术书籍上查处能够代表男子网球比赛技战术特点的指标也有很多,通过这些网球技术文献并结合ATP以及ITF常用统计比赛胜负影响的指标做出专家调查问卷,让专家去选择能够代表网球技战术特点的指标,一共发送问卷20份,回收18份,根据对18份有效问卷的调查结果,筛选出网球专家、教练员和运动员认为能够代表男子网球技战术的10项关键指标(超过调查人数2/3的就认为该指标适合),最后确定分别是一发成功率,Aces,双误,非受迫性失误,一发得分率,二发得分率,主动得分,接发球得率,破发点得分率,网前得分率。专家对指标的确定人数如
2.3 对专家所选指标的确定 专家所选择的这些指标到底有多大的代表性?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通过比赛胜负彼此之间的显著性差异大小来进行检验,如果专家所选择的这些指标在比赛胜负的时候,结果有显著性就说明有代表意义,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所选择的指标在后面的分析当中没有什么价值。
2.3.1 对专家所选指标的方差齐性检验 方差齐性检验是做T检验前必不可少重要一步,本文主要想通过判别函数检验去找出10项指标中对比赛胜负影响最大的因子,而做T检验是为了提前验证所选指标的代表性。本文研究对象之间一共是84场比赛,将胜负双方的10项数据结果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在T检验时由于两个正态总体的方差齐性和不齐性时,构造的检验统计量不同,所以在未知正态总体的方差信息时,必须首先通过SPSS列文方差F一致性检验,在F值齐性和不齐性时所对应的T值存在不同,本研究最终F检验见表1。
2.4 专家所选指标的描述统计 根据专家确定的一发成功率,Aces,双误,非受迫性失误,一发得分率,二发得分率,主动得分,接发球得分率,破发点得分率,网前得分率这10项网球技战术指标,在统计了84场比赛后,将所有指标汇总进行计算与分析,最后得出10项指标在比赛胜负时的差异性(表2)。从表2可以看出所选择的11指标在比赛胜负时都存在显著性差异,这样的显著性差异有两点意义:1)可以充分说明专家所确定这些指标的准确性,没有显著性差异就说明所选指标是没有价值的。2)从这里还可以看出进行逐步判别分析的重要性,因为这10项指标到底是哪几项指标对比赛胜负影响最大,教练员和运动员无法从这10项指标中无法得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2.5.1 判别分析前所选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准备建立可以判断比赛胜负的判别函数方程之前,为了确保判别函数方程的稳定性及预判比赛胜负的准确性,在做判别分析过程中需要对10项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从表3可以看出各个因子之间的独立性还是比较理想的,符合统计学意义。一发成功率,Aces,双误,非受迫性失误,一发得分率,二发得分率,主动得分,接发球得分率,破发点得分率,网前得分率这10个因子之间的独立性还是比较理想的,相关性系数最大的主动得分和ACE球正相关系数为0.581,属低度相关。由此可以认定,带入判别分析的各技术统计项之间的独立性非常理想(全部均为低度相关),很适合进行判别分析,这样在进行组间检验的时候就会大大减少相互之间的影响,因此这10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符合统计学意义。
2.5.2 建立判别函数前的组共变异数假设检验组共变异数假设检验是做判别函数分析前最重要是一步,从组共变异数数值大小上可以看出所选择样本量是否达到了统计学要求,进行下一步分析是否有较大意义。目前,建立判别函数分析的组共变异数假设检验通用的是Box's M检验,在对样本进行Box's M检验的时候,主要看的是相伴概率的显著性(Sig.),如果显著性(Sig)
意。从表4可以看出,本文所研究的两组样本中,这10项指标间的Box's M值为9.156,F值为0.892,相伴概率为0.54,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因此两组样本问的共变异数相等,这是符合判别函数的假没的,因此两组样本间做判别分析有意义。
2.6 判别函数方程的建立
2.6.1 制胜关键因子的得出与判别函数方程的建立 在采用SPSS软件包判别分析中的逐步判别方式时,结果将输出判别分析筛选出的N项变量的标准化系数,这N项就是制胜因子,也就是对判别胜负影响最大的几项技术统计。
从表5可以看出经过对10项技战术统计的逐步判别分析,最终筛选得到了4个因子。根据判别分析的基本原理结合实际情况,这4项带有标准化系数的技术统计项就是男子网球单打比赛的制胜关键因子,每个因子后面所对应的值就足分类函数系数,从下表5的结果可以看出,一发成功率、一发得分率、二发得分率、接发球得分率在比赛获胜的判别系数分别为1.306、1.287、0.471和0.834。根据非标准化判别函数的判别结果,给出四项关键因素的内系数和常数,建立比赛获胜的标准化的判别方程如下:
Y=1.306X1+1.287X2+0.471X3、+0.834X4-212.85
2.6.2 分组函数重心的意义 分组重心函数用在判别分析区域图中重点是为了区别胜负组别,就是在一张图中两者之间的分界点和范围,从表6可以看出,比赛获胜时的函数重心为1.392,因此可以说判别函数方程建立后将有代表性的因带入方程中,与1.392这个值越接近,越有希望赢得比赛。面与-1.388越接近则说明越有可能输掉比赛。2,7判别方程的准确率检验判别效果的检验是判别函数的重要步骤,从下表7判别分析分类结果矩阵可以看山,该方程胜负影响的一致判断为94%以上,对获胜削断为96%以上。此外,小研究将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单打比赛数据带人判别方程y=1.306X1+1.287X2+0.471X2+0.834X4-122.85外带验证样本准确性到达了 93.2%。说明运用判别分析建立起来的判别函数方程,对预测男子打比赛的胜负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2.8 判别方程预测的程序与方法以及实际运用 本研究得出的判别函数方程(y=1.306*一发成功率+1.287*-发得分率+0.471*二发得分率+0.834*接发球赢球率-212.85),该方程适合所有的男子网球比赛。在实际运用的时候将球员比赛时的一发成功率、一发赢球率、 二发得分率、接发球赢球率4项指标代人方程求Y值,然后将Y值与表6中的函数重心值进行比较。如果Y值与胜(1.388)更为接近,即Y>O时,可判定球员获胜,如果y值与(-1.388)更为接近,即Y
此外在实际运用的时候,判别方程中变量的标准化系数越大,表明该变量对判别函数影响越大。由此可见,在本研究中这4项技术统计对胜负影响的大小依次为:一发成功率>一发得分率>二发得分率>接发球赢球率。根据这样的胜负影响大小,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赛后对比赛进行分析总结或者在准备下・场次比赛的时候,可以将对手或者自己队员的多场比赛数据统计好,利用判别函数分析,找到对手通常在比赛中的制胜因素,这样在赛前以有针对性的准备。
3 结论
1)首次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可以预测男子网球单打比赛胜负的评价指标,对于男子网球训练和比赛都有较人意义,为以后的网球训练和科研工作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2)世界优秀男子网球比赛中一发成功率、
成语大赛范文3
摘 要 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对主办城市的发展会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能给举办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但大型赛事对举办城市同样有着不利的影响,如大型场馆的闲置问题,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等。本文主要从举办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的背景出发,论述了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大型体育赛事 正面影响 负面影响
一、对举办城市的正面影响
(一)提升举办城市的形象和知名度
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对城市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我国一些城市通过举办奥运会、亚运会、F1汽车锦标赛等一系列大型体育赛事,大大提高了城市知名度。各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都与大众传媒密切相结合,通过电视、互联网、报纸等媒体对体育赛事进行全方位、长时间、高密度的宣传、报道,对塑造良好的城市以及国家形象有极强的广告宣传作用。而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自身就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在某种意义上起了中介的作用,是举办城市一张极具号召力的名片,可以改善和重塑举办城市乃至国家的形象[1]。此外,现代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在塑造城市形象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各城市中不可缺少的靓丽景观。如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比赛场馆“鸟巢”和“水立方”就是很好的一个代表,是塑造北京城市形象的一个新亮点[2]。
(二)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举办大型的体育比赛特别是国际体育赛事,成为发展本国、本地区经济的良好时机。以北京奥运会为例,奥运会的举办给北京带来了大规模的经济效应,直接拉动增长点,如电视转播收入、TOP赞助计划、赞助收入、标志特许使用、体育彩票、门票、纪念币、纪念邮票、正式供货商收入、各级政府补贴等收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收入与支出通过奥运会组委会的财政预算,直接盈利1600万美元[3]。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不仅能够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还能够有力地拉动建筑、旅游、通讯和制造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同时还会相应创造不少就业岗位,减轻举办城市的就业压力[4]。
(三)提升举办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优化城市环境
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对举办地的基础和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赛事活动期间往往有大批游客到来,这就使得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餐饮、住宿、旅馆、饭店、通讯等行业得到极大的发展。在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之前,举办地都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充分的准备。如慕尼黑投资13.5亿马克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一跃成为“欧洲的明珠”。在筹备2004年奥运会过程中,雅典完成了原本打算花上20-30年时间开展的城市建设工程,极大地改善了雅典的市容市貌,也解决了让雅典城市一直饱受困扰的交通问题,比起悉尼奥运会,雅典更能深刻感受到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为城市基础设施带来的更新、推动作用。
二、对举办城市的负面影响
(一)体育场馆赛后得不到有效利用而造成的资源浪费与财政负担
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往往需要新建大量的场馆设施。例如,北京奥运会,仅北京市就需要新建12座场馆,包括鸟巢、水立方等建筑。而在我国,每4年一届的全运会的场馆建设也是耗资巨大,在筹备“十运会”的4年间,江苏全省各地投入100亿元资金新建或改建了132个体育场馆,这些场馆的赛后利用给主办城市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许多场馆处于闲置状态。
(二)对举办城市环境的负面影响
大型体育赛事对自然资源的使用与消耗,以及废弃物的排放也在不断上升,对环境可能造的破坏也越来越大。大型体育赛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为大型体育赛事而进行的大型场馆设施以及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很容易对自然环境与生态平衡带来破坏;许多运动项目比赛本身的开展就会对当地植被、水和空气等造成污染和破坏,例如汽车拉力赛、F1赛车、摩托艇赛在比赛过程中的废气排放、噪音污染等;赛事举办期间大量游客带来的垃圾、污水、废弃物等,往往造成环境难以逆转的严重破坏。
(三)担负亏损的风险
大型赛事的举办若运营不力,将会出现产出低于整体投入的现象。奥运会真正成功的商业化运作是在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之后。在此之前,举办奥运会的国家都要赔钱。1976年加拿大承办的第21届蒙特利尔奥运会是历史上亏空最严重的一届,欠下了上10亿美元的债款。以至于在20年后,蒙特利尔市民还要为当年的奥运会交税等,这些亏损将影响到举办城市的后续发展。
三、小结
大型赛事的举办为城市经济注入活力,增强城市影响力;带动城市消费市场及第三产业发展的同时丰富居民文化生活,促进举办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型赛事对城市发展不仅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也有消极的负面影响:大型场馆的后续利用,对举办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及当地政府所承担的亏损风险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举办大型赛事应结合区域特色,找出积极的应对措施,减小负效应,用大型赛事来促进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志明.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的影响[J].体育科技导报.2008(32).
[2] 邹统钎.奥运旅游效应: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中国旅游业的拉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8:223.
成语大赛范文4
我清楚地记得,在2010年,我第一次担任了学校“文明风采”演讲赛项的指导工作。刚开始,我仅仅以完成任务的心态,接受了这份工作,但后来,一名普通的学生改变了我,她叫陈娅。在演讲比赛的校内初选环节中,她因平翘舌音不分明而被淘汰了。在比赛结束后,她找到我,对我说:“老师,我真的很想参加演讲比赛,能不能再给我一个机会?”我直接地告诉她:“不行,因为名额已满。”在我拒绝后,她失望地离开了。谁知第二天,她又出现在了我的办公室,眼巴巴地看着我,恳求道:“老师,我知道我的条件不够,但我可不可以在他们训练的时候来旁听呢?”那一刻,望着她的眼神,我心里一软,拒绝的话语,再也说不出口。也就在那一刻,我才感受到了“文明风采” 竞赛活动在一名学生心目的分量,作为指导教师的责任感便油然而生。那一年,在我的精心指导下,包括陈娅在内的四名学生,都获得了全国一等奖。当看到她们欢呼雀跃的神采,听到她们的父母一声接着一声地对我道谢时,我深刻地体会到“文明风采” 竞赛活动的魅力,认识到这个平台对于中职学生成长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从此,我爱上了“文明风采” 竞赛活动,暗下决心,要让学生们在“文明风采” 竞赛活动的舞台上,公平享有“人人成才、人人出彩”的机会,圆他们的成才之梦。
我就是带着这样的育人梦想,倾注了自己的满腔热情来指导学生。其实,指导他们参赛的过程就是一个育人的过程。在指导他们参赛的过程中,一个词、一句话,我们改了又改;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我们练了又练;一段音乐、一张图片,我们试了又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力争把他们心中的梦想展现出来,不让学生留一丁点儿遗憾。在最近的4年里,我指导学生先后获得了12个全国一等奖、23个全国二三等奖。但我最大的收获,是看着学生们通过一次次的锻炼,变得更加积极、自信,综合素质提升了,重新燃起了对未来的梦想。而我,作为指导教师,也在“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的舞台上成长起来了。
回首这四年,是“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助推了学生的成才之梦。正是这样一个舞台,才让我校学生冉琴有机会参加教育部职业教育系统“中国梦”座谈会并发言,得到鲁部长和各位领导的夸赞;正是这样一个舞台,才让学生张焓、夏晓茜在200多名学生中脱颖而出,被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录用;正是这样一个舞台,才让一大批中职生展现了自己的才华,拥有了人生的梦想。
成语大赛范文5
【关键词】新常态 滁州市 重大体育赛事 策略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常态化发展,滁州市正步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2013年滁州市被划为四线城市,作为76个四线城市之一,滁州市仅用了十几年时间,完成了从传统视野的“小县城”到“线级”城市的华丽转身。在物质文化得到较大满足的同时,滁州市对体育文化生活也有了新的认识,尤其随着一系列重大赛事的承办如“武林风”、全国中学生羽毛球比赛、滁州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NBL全国男子篮球联赛等,使运动观念深入人心。作为四线城市的新军,新常态下的滁州市也将承办更多重大体育赛事。新常态下承办重大体育赛事的能力,是一个城市综合水平的直观视角。作为我国中小城市的生力军,滁州市承办重大体育赛事呈现政府参与度高、赛事多样化、社会效益显著等盛况;同时凸显连续性差、资金来源路径窄、赛事配套设施滞后、与地方经济关联性较弱、灵活机动不足、缺乏专业体育公司服务等问题。本文试从滁州市承办重大体育赛事为基点,探讨以滁州为典型的中小城市承办重大体育赛事的一般状况及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参考策略,以期为中小城市承办重大体育赛事提供理论参考。
二、滁州市承办重大体育赛事的状况
(一)赛事多样化
从多方面来看,在我国四线城市中,滁州市是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城市之一。伴随滁州整体经济水平的大幅提升,滁州人对体育娱乐产业的需求与渴望也日益增加。纵观滁州体育发展轨迹可以发现,手球、体操等运动给滁州带来无数的辉煌,特别是因为手球运动,滁州被誉为安徽“手球之乡”,政府也着力将滁州打造“东方手球之都”。因此手球比赛曾是滁州体育赛事的主角,其他体育赛事因群众基础、体育设施等环节薄弱,一度无法承办。这也是以往我国中小城市体育发展的瓶颈之一。
(二)政府参与度高
当前,重大体育赛事因影响力大、辐射性强、经济效应直接而明显,越来越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因此,各类重大体育赛事的承办,一般都要政府的参与,滁州市亦是如此。以滁州市为代表的我国四线城市,大多呈现群众体育基础薄弱、大众体育发展缓慢的情况。相比较一些大城市,在承办重大体育赛事中,政府参与比例往往较高,有时几乎是全程“控制”。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重大体育赛事的自身特征所决定,如体育设施和配套服务的集中性消费、重大体育活动的政治性及一些不可预知性等,只能由政府参与、主导来实现和完成;另一方面,类似滁州的我国四线城市,目前大多没有可以提供相应服务的体育中介或公司,重大体育赛事的运作及经营基本还处于政府的宣传、组织、管理等全程“呵护”上。这也是当前我国中小城市承办体育赛事的普遍现状[2]。
(三)社会效益显著
经济决定生活质量,同时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消费观念。当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时,精神生活及健康需求也逐步走进大众视野。而体育赛事不仅可以给人们视觉上的享受、精神生活的满足,同时也能够更新人们对体育的认识、激发内心对健康体质的追求。中小城市承办重大体育赛事,由于城市的区域性小,人口相对集中,体育赛事的传播能以较快速度带动每一个市民,特别是体育赛事的后续影响力,如2016年滁州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事的举办,使滁州市一夜之间涌现数个马拉松团体,掀起一股“跑步热潮”。
三、滁州市承办重大体育赛事存在的问题
由于体育市场不成熟,加上群众体育开展的不足,滁州市承办体育赛事缺乏可持续性,呈现“激情式”模式,各种重大体育赛事的承办缺乏前瞻性、计划性、长远性。一些赛事都是政府极力争取,却因组织或宣传不力,反响效果差,只能勉强承办一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滁州经济的快速发展无法掩饰社会体育发展的滞后;另一方面是因为承办的某些体育赛事缺乏“接地气”,没有较好的运动氛围和群众基础。这样就直接造成了滁州市承办重大体育赛事的尴尬局面,即众多体育赛事基本都是“一次性”,后续赛事几乎没有,即使已经承办两次的中国“武林风”,相比首次举办,第二次的现场观众已是大大减少,观众的口碑也日益下降。而这种连续性较差的承办方式,不仅仅会影响该运动项目在滁州市的继续和发展,也会使人们对政府承办该项体育赛事的目的产生怀疑。
(一)资金来源“路径窄”
重大体育赛事的举办,必然需要一定的资金来支撑,特别是一些高水平赛事,前期投入费用较大。从国内一些盛大的体育赛事的承办经验来看,多方面的资金来源,已经成为现代体育赛事成功举办的重要前提。如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事,赛事之初,基本是政府投入资金,无法谈得上盈利,甚至是亏损;但随着赛事规模的扩大和品牌的确立,如今的厦门马拉松赛事费用几乎不需要政府投入,企业赞助、社会捐赠、冠名费、门票、报名费等“宽路径”的资金来源,使赛事已经能够产生一定的盈利。
(二)配套设施滞后
从城市发展早晚和规模来看,中小城市在城市规划和配套设施建设上,应该更具有科学性和人性化,实际上并非如此。当前滁州市主城区有新老城区两个,新建体育场馆及一些体育设施基本位于新城区,老城区仅有一些健身场地与器材。从交通位置来看,体育馆的地理规划并非便利,一些配套设施没有完善,如车位太少、周边缺少星级酒店、宾馆、商场等,每每遇到重大体育赛事,车辆拥堵、喧闹声不断,加上体育馆毗邻滁州中学,也给学校的正常上课秩序带来一定的影。滁州市管辖的几个县市体育馆基本类似。更重要的是,滁州市政府至今还缺乏标准的田径场,一些重要比赛如足球、田径等,基本都被安排在各个学校,而这都使一些重要体育赛事无法进行,得不到广泛宣传,自然也得不到更高级别的赛事的举办权[4]。
(三)与地方经济关联性弱
利用重大体育赛事的影响力,展现城市魅力,积极吸引各种投资、消费,以带动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是政府承办重大体育赛事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当前我国中小城市承办体育赛事的共性之一。如何做到与地方经济相关联,利用体育赛事的品牌力量来刺激地方消费和吸引投资,也是一直困扰政府的难题之一。滁州市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位于安徽东部,地处江淮要冲,濒临长江,是六朝古都南京的江北门户,素有“江淮翡翠、金陵锁钥”之称;东与江苏省南京市、扬州市、淮安市接壤,西与合肥、淮南为伴。体育旅游资源也较为丰盛,有欧阳修为主线的琅琊山风景区,也有历史古迹如明皇陵等。在自身条件优越的前提下,滁州市却没有展现出应有的优势。从最近几年滁州市承办重大体育赛事的效果来看,并没有与当地经济产生明显的连锁反应。纵观各个比赛全过程,各代表团队基本上是来去匆匆,甚至连位于市区的琅琊山都没有涉足,何谈消费和城市宣传?追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承办方比赛的组织形式较为僵化,没有给各个参赛团队留有一定的赛前或赛后闲暇时间安排;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主办方没有给出足够的优惠政策如旅游政策、交通政策、购物政策甚至可以延伸到食宿政策[5]。其实,中小城市承办重大比赛可以纵向学习,也可以横向效仿,如安徽省十三届运动会高校部羽毛球比赛,当地政府就曾采用所有参赛队伍都免费旅游天柱山风景区,并且时间跨度可以在比赛后的五个月之内,虽然看起来有一定的经济利益损失,但对当地政府形象和旅游资源的宣传,却具有长远的良好影响。
四、策略
(一)努力打造赛事品牌,维护赛事可持续性承办
拥有良好口碑的体育赛事,不仅对打造地方城市品牌赛事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也是展现城市魅力形象的另一个重要窗口。几年来,滁州市在举办各种比赛积累宝贵反馈经验的基础上,正努力采取各种策略和措施,申请和承办一些重大的体育赛事。
(二)多渠道拓宽赛事资金
体育经费是制约体育赛事承办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任何体育赛事举办的前提条件。有充裕的资金作基础,就可以丰富赛事内容,吸引更多的选手前来参加比赛,增加赛事自身的吸引力,扩大赛事的影响力。近年来,滁州市承办的一些重大体育赛事,其资金大多来自政府出资,企业赞助和社会捐赠等,资金十分有限,门票收入几乎为零。赛事资金和经费运用捉襟见肘,使比赛承办难免瞻前顾后,顾此失彼,对整个比赛的成功举办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三)完善赛事配套设施
优质的体育赛事必须有优秀的配套设施作保障,包括场地器材、交通环境、食宿等,这也是衡量一个品牌赛事的重要标准之一。滁州市目前建有大型体育场馆一座,但缺乏一些小型简易场馆作配套,一些重要比赛如手球比赛,运动员都没有热身的场地,需要在室外露天进行热身训练。滁州市应在交通、食宿方面进行完善,特别是食宿方面,目前滁州市场馆附近缺少上档次的酒店和宾馆,政府应着手吸引一些企业兴办星级酒店,为大赛做好后勤工作[7]。
(四)制定优惠政策,充分发挥重大体育赛事的经济功能
优惠的政策,不仅可以吸引更高水平的赛事,也可以充分发挥重大体育赛事的经济功能,吸引企业投资,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优惠政策可以体现在多方面,包括对参赛者到当地旅游、食宿交通、购物等;同时,优惠政策对象也应扩大到对赞助商、裁判员、工作服务人员等。在第三产业作为城市经济增长点之一的今天,旅游产业所带来的是一系列的链式消费,已经得到全社会的共识。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地方旅游资源,已是政府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如滁州有著名的4A级琅琊山风景区。在赛事期间,可以对参赛人员实行门票半价,对一些高水平赛事甚至可以采取全免方式,看似有利益损失,但旅游所带来的餐饮消费、交通消费、住宿消费、甚至是购物消费等一系列隐性消费却是难以估量的。
【参考文献】
[1]闻痒,杜伟.办好体育赛事促进绵阳经济社会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5(7):116-117.
[2]蒋钢强,高晓波.我国体育赛事运营模式的比较研究[J].山|体育学院学报,2009,25(10):12-15.
[3]钱文军.中小城市承办高水平体育赛事的市场化运作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2):13-17.
[4]洪显君,黄平.四川省中小城市承办高水平体育赛事的社会效益及对策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3,10(5):88-90.
[5]张涛.我国社会资本办体育赛事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5(5):106-109.
成语大赛范文6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山东省职业院校物流技能大赛的开展,折射出储配实训课程中存在的诸多的问题,比如实训内容不是典型工作任务,实训过程不能够对接工作过程、实训指导教师不具备“双师”素质、实训基地不完善等问题。本文就是基于这些职业教育中的现实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物流技能大赛;储配实训;课程构建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关于“定期开展全国性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对优胜者给予表彰奖励”的精神,经山东省政府同意,省教育厅、财政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经贸委联合决定,山东省自2009年起,每年举办一次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选派代表队参加了2011年、2012年和2013年三届大赛,虽然获得了三等奖的成绩,但是我们发现,大赛中大多数选手的表现与大赛的操作要求差距较大,这就说明了我们现在的课程实训教学模式不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于高职人才的需求要求。因此,《基于物流技能大赛导向的储配实训课程构建》是物流管理专业课改的一项重要课题。
1 物流技能大赛折射出储配实训课程中的问题
1.1 高职教育的本科化倾向严重
1999年教育部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联合《试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高职学校教学管理要“按社会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按适应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的要求来确定。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
1.2 技能培训人为分割,不成体系
现代物流技能大赛设计多方面的知识,比如储存方案设计、配送线路优化和成本分析,但是这些知识又分散在仓储管理、配送管理和成本控制管理三门课程里面,比较分散,不成体系,学生使用起来比较困难。
1.3 指导教师不具备“双师”素质
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和高职教育改革要求严重不符,由于物流是新兴学科,很多教师是从相关学科转过来的,只进行简单的培训就开始教学,知识体系不完备,动手操作技能更谈不上了。另外,还有一部分教师是“从校门到校门”,毕业之后直接就到学校当老师,由于本科教育或者研究生教育注重理论研究,没有实训课程,实践技能在学校就没有办法培养。企业里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能手大部分学历达不到学校的教师任职要求,也没有办法到学校来任教。最后造成大部分教师不具备“双师”素质。
1.4 实训基地建设不足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指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十三个关键环节。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将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这就明确指出来,实训环节是职业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实训的开展目前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校内实训室实训,一种是企业顶岗实训。但是,校内实训室受制于资金的问题,很多实训室都是流于形式,实训室的生产不足,没有办法开展企业实践性实训活动。校外实训基地也面临着问题,企业出于生产活动正常进行和实训学生安全两方面考虑,不愿意接受大批量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活动。最终导致,实训基地没有办法真正意义上建设起来。
2 课程实施体系的构建
2.1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来组织实训内容
在职业教育中,不能把形式化的知识看作必须掌握的独立知识体系。因为这些形式化的知识缺乏内在的一致性、相互依赖性,也缺乏具有普遍性的理论框架。课程实训要坚持“工作任务导向,贴近企业”的原则来组织实训内容,结合山东省高职院校“现代物流—储配方案设计与执行”的竞赛要求,储配实训课程的实训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货位优化及入库作业。这个实训项目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物动量ABC分析、货物组托设计、储位的选择、编制条码。
二是订单处理。该实训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订单有效性分析、客户优先权分析、库存分配、拣选单的设计和月台码放设计等。
三是配送方案设计。该实训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配送线路的优化、车辆配载方案的设计和配送预案的制定等。
2.2 优化教师结构,增加“双师”素质教师比例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双师”素质的教师才能够培养出懂理论、高技能和高素质的学生。鉴于目前教师队伍的整体情况,我们有三种思路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让青年教师“走出去”,学校给教师完整的时间或者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中进行真实的生产活动操作,来锻炼教师的动手能力。二是聘请企业的技术能手到学校担任兼职实训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实训活动。但是,在聘请企业能手到学校兼职的时候,需要和企业协调好兼职教师的上课时间,不能够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三是,学校要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教师参加技能大赛,通过大赛的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也能够利用比赛的平台和大赛的组织或者赞助企业进行交流,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专业视野,加强沟通,对平时的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2.3 完善校内外实训条件
针对目前实训条件建设所面临的两个尴尬局面,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可以进行“校中企”模式改革,学校提供场地,建设厂房和车间,引进资金雄厚企业的设备、项目和技术,企业利用实习学生进行生产活动,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了技能。学校利用有限的资源解决了学生实训的大问题,企业也利用了学校的资源扩大了生产规模,双方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双赢”。那物流专业来说,学校可以建设仓库,利用区位优势吸引快递物流企业入驻,也可以作为工科类校办企业的仓储中心。
2.4 开启校企共育人才模式
开展“校中企”实训模式,在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引入企业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实施培养计划、共同评价人才质量,实现专业共建,人才共育的目标。从而使实训课程真正基于工作过程,工作任务来自于企业工作实际,形成典型的工作任务。另外,这种培养模式下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到相应企业工作真正实现零转换,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大大提高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满意度。
3 小结
综上所述,山东省物流技能大赛的持续开展逐步推动职业院校发现人才培养中的诸多问题,特别折射出储配实训课程实训效果不佳的问题。今后,我们要注意利用技能大赛的引领、推动作用,通过技能大赛形成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倒逼机制,促进储配实训课程实训内容的合理选取,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校中企”实训模式的开展,大力推动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锋.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8):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