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词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联词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联词语范文1

一、形近义近导致混淆──形义致混,似是而非

一些形近义近关联词极易混淆,但仔细辨析,它们在适用对象、范围、场合和搭配习惯及其所表达的语法关系等方面却有着细微区别。

例1:目前,利比亚过渡委员会的主要任务不是尽快消灭境内忠于卡扎菲的残余武装,就是尽快组建临时政府。

“不是……就是”与“不是……而是”形近,极易用混。“不是……就是”表选择关系,而“不是……而是”表并列关系。根据句意,例1分句之间为并列关系,故应用“不是……而是”。

例2:美国的次贷危机仍然在持续蔓延,不管美国政府最近推出了一系列美国历史上少见的大手笔的救市举措。

“不管”与“尽管”形近,但“不管”是条件句关联词,而“尽管”是表让步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例2句意为转折,应用“尽管”。

例3:既使试验失败了,我们也要继续搞下去。

“既”与“即”形近,误用误写的几率非常高。其实,没有“既使……也”这一对关联词,只有“即使……也”,表假设。例3句意为假设,应用“即使……也”。

二、逻辑关系不清导致误用──不明关系,强加因果

关联词反映了句子的内在逻辑关系,如果对句子或分句间逻辑关系不清楚,常会用错关联词。

例4:你只要刻苦努力学习 ,就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只要……就”表充分条件,逻辑关系是有前件(刻苦努力学习),就有后件(考上理想的大学)。而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刻苦努力学习未必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其实“刻苦努力学习”是“考上理想的大学”的必要条件,即没前件(刻苦努力学习),必无后件(考上理想的大学);有前件(刻苦努力学习),不一定有后件 (考上理想的大学)。应用“只有……才”。

例5:不管有没有相关的法律来规范游戏规则,我们都无法想象一个本来值得期待的网络营销产业会走向何方。

“不管……都”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表示的是“无条件”,即无论出现什么条件,结果都只有一个。而这句句意表现出来的逻辑关系是假设关系,故应用“如果……就”。

三、生拉硬扯错搭配──成对拆散,张冠李戴

关联词语有着固定的搭配习惯和语法功能,许多关联词要求成对使用,如果无视搭配或硬性拆散,就会张冠李戴,导致句意混乱而表意不明。

例6:既然新股市由市场决定,因此市场的供求因素作用巨大。

“既然……那么”“既然……就”是一对固定的搭配,而此句却错与“因此”搭配,显然“张冠李戴”,应用“既然……那么”。

例7: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为什么人的问题,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只有……就”不是一对关联词,不能搭配。“只有……才”“只要……就”才是成对的关联词。此句误把“只有……就”搭配在一起――张冠李戴。例②应改为“只有才”。

例8:团队精神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个人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队员同心同德协调一致的协作精神和技能。

“不只是……而是”不是一对关联词,“不只是……而且是”“不只是……还包括”才是一对关联词,例③应改为“不只是……还包括”。

四、位置摆放不恰当──位置失当,造成病句

关联词语的位置有时是固定的。复句的主语一致时,第一个关联词语放在第一个分句主语之后;主语不一致时,第一个关联词语放在第一个分句主语之前。

例9:他如果天天都熬夜看世界杯,精力不济影响工作,那么我们就应该及时向他提出意见甚至警告。

有两个主语“他”“我们”,“如果”必须放在“他”之前。

例10:针对胡斌是“替身”的传言,西湖区法院今天虽然向新闻媒体澄清了“被告人胡斌身份确认无疑”,但是众多网民仍留言表示,希望公安机关也能出面“澄清”。

这里有两个主语“西湖法院”“众多网民”,“虽然”必须放在“西湖区法院”之前。

例11:感恩教育已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感恩教育关系到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孝道的发扬。

只有一个主语“感恩教育”,因此“不仅”应放在“感恩教育”之后,不应放在“感恩教育”之前。

五、分句关系颠倒──句序不当,逻辑混乱

有时不是关联词语本身运用的不当,而是前后两个分句的逻辑顺序颠倒,造成与关联词语不搭配,这种错误主要体现在递进关系的复句上。

例12:在中国组装生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空中客车”,这不仅会改变世界客运飞机制造的市场格局,而且也将提高中华民族飞机制造业的整体水平。

“提高中华民族飞机制造业的整体水平”的意义层次不如“改变世界客运飞机制造的市场格局”高,不属于递进关系,与“不仅……而且”搭配不当。应把“改变世界客运飞机制造的市场格局”放在第二个分句位置。

例13:“阿Q”一类的“字母词”已遍布汉字文化领域,不但进入了教科书,而且活跃在各媒体上。

“活跃在各媒体上”的意义层次不如“进入了教科书”高,不属于递进关系,与“不仅……而且”不搭配。应把“进入了教科书”放在第二个分句位置上。

六.漏用必要关联词──成分残缺,失去照应

关联词语大多成对使用,如果只用一半丢了另一半,就会使分句失去照应,表意不明。

例14:他虽然是个农民,平常喜爱学习,认识很多字,擅长编秧歌

“虽然……但是”一般是成对使用的关联词,第一分句只用了“虽然”,第二分句漏掉关联词“但是”,使分句失去了照应,句意不明。应在“平常”前加“但是”,构成转折关系。

例15:王老师不是马上给我讲题,先讲了这部分的相关基础知识。

关联词语范文2

关键词:“果然” as expected 句法特征 语义关系 语用功能

一、引言

近年来,有关副词性关联词语的研究愈加热门起来,许多中国学者对该词类都有一定的关注,一部分学者也有相关方面的研究。学术界对该词类的定义都有共同特征,即该词类不仅有副词的作用,同时兼具连词的功能。原苏荣(2013)从认知的角度清晰地解释了该词类的功能及界线(见图1)。本文基于COCA与CCL两个语料库,分别采用韩礼德功能语法理论,衔接理论与话语标记语理论来分析“果然”与“as expected”这一对汉英副词性关联词语在句法特征,语义关系和语用功能上的异同。

图1:处于“过渡地带”的副词性关联词语

二、“果然”与“as expected”的形成与发展

“果然”一词在日常交际中被人们广泛使用,李小平(2007)研究了“果然”的成词过程。最初,“果然”是由名词“果”引申虚化后与词缀“然”构成一个偏正词组“果然”。在先秦两汉时期,“果然”的使用频率还很低。魏晋南北朝时期,该词萌生了副词的用法,唐宋时期又引申出了连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果然”具有双重功能,既有副词的功能,也有连词的功能。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果然”有如下解释:①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或主语前面。②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用于假设小句。“果然”在使用当中会同时兼具两种功能,副词与连词的界线也愈加模糊。

“as expected”中的“as”可以作为副词,也可以作为连词。“as”作为副词时,有“像……一样、如同”之义;作为连词时,有“照……的方式”之义。“expected”为“expect”的被动语态。“as I expected”表示“按照我之前的预计或预测”,“as it is expected”可表示“这件事被大家认为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as expected”逐渐成为固定词组表“果然”之义,在语篇中也兼具两种功能,既有修饰作用,又起到衔接语篇的作用。

三、“果然”与“as expected”的句法比较

“果然”这个词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在句法方面,王娜(2011)研究了“果然”的句法分布;李冰(2009)对“果然”的句法特征也有一定的研究,她发现“果然”作连词和副词时句法上有差别,连词“果然”用于前一小句,后面有小句呼应,用于句首时后边不能停顿;副词“果然”可以用于单句,用于句首时后边可以有停顿。在句法方面,并未找到该词与“as expected”的相关比较研究。本文基于功能语法理论,小句为本文分析的基本单位。分别分析“果然”和“as expected”在句首、句中和句末的位置,并比较其使用上的异同。为了更加清晰简便地阐述句法结构,下文将使用“”代表“果然”与“as expected”,“S”代表主语,“V”代表谓语,“”代表出现在“果然”与“as expected”附近需要研究的成分,“+”代表各成分的划分范围,“C”代表小句。

(一)句首

“果然”与“as expected”在句首时,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S+V

(1)此后不久,果然中央宣布了继续开放沿海14个城市的决定。(1994年报刊精选/02)

(2)As expected the testimony in the Jerry Sandusky sexual abuse trial has been graphic. (CBS_NewsMorn,2012)

以上两个例句都是“果然”或“as expected”出现在句首的结构。汉语中“果然”这种句型结构出现频率较高。例(1)是“果然”加上主谓宾的结构,其中主语是“中央”,谓语是“宣布”,宾语是“决定”。例(2)是“as expected”加上主系表的结构,主语是“testimony”,系动词是“been”,表语是“graphic”。不管是主谓宾还是主系表的结构,汉英语篇中的“果然”与“as expected”在句首时是对应的。

2.++S+V

(3)果然,炸弹下去,火车、防空墙、车站都爆炸了,火光升空好几/尺。(1994年报刊精选/05)

(4)As expected from a wheelset this light, these hoops accelerated fast in sprints and uphill. (Bicycling,2012)

“++S+V”与上面结构最大不同之处是“果然”或“as expected”后面没有直接接主语,而是在中间插入了其他成分,一般来说是状语。例(3)中的状语是“(当)炸弹下去(后)”,是时间状语。例(4)中的状语是“from a wheelset this light”,这是一个方式状语,表示通过“light wheelset,hoops”可以加速。在汉英“果然”与“as expected”使用中,这种结构中英文都适用。

3.省略主语“+V/+”

(5)他说要下雪,果然下雪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499)

例(5)中,后一个小句省略了主语“天”,原义应该是“(天)果然下雪了”。在汉语表达中,主语的省略现象相对比较频繁。其一是为了语言的经济性,这样的表述更加简洁。其二是与汉语的语言的特征有关,汉语形式比较散,比较注重意义的表达。而英语比较注重语言结构,省略主语对其句法结构会产生影响,不符合它的语法规范,所以英语中没有对应的结构。

一般来说,在功能语法中作为消息的小句,副词在小句中作附加语的成分:话语附加语或语气附加语,可以作主位。本文研究的副词性关联词语“果然”与“as expected”分别兼具两种功能。它们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主位。情态附加语属于语气附加语的一类,是指说话人对相关消息做出判断的表达成分。在韩礼德的分类中,“as expected”是可以作为表预测的情态附加语。所以,“果然”与“as expected”可以作为句子成分表示与上文的关系,把重要部分主位化。“果然”与“as expected”也可以出现在述位当中,这只是一个选择问题。当“果然”与“as expected”在这样的句型结构中时,它们是一个特殊主位。(Halliday,1994)

(二)句中

1.S+V++

(6)这部22集电视剧播出后反映果然不错,收视率居高不下。这回,我终于让刘大维狠狠地赚了一笔。(《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7)That repeal measure stalled, as expected, in the Democrat-held Senate. (Chicago Sun-Times, 2011)

例(6)中的主语是“电视剧”,谓语是“反映”, “不错”修饰“反映”,中间插入“果然”,表示说话人的态度,在小句中作评论附加语。在此结构中还加入了状语“播出后”。说话者在播出前应该就对该电视剧的反映情况有所预测。结果也如预期一般,反映不错。例(7)主语是“measure”,谓语动词“stalled”后接“as expected”的形式,在于强调预测这个法案的进程停止在什么地方,结果和预计的位置一样,是在国会被搁置。

2.S++V+C

(8)紧接着,德国天文学家伽勒果然在理论预告的位置上发现了这颗未知的行星,它被命名为海王星。(《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9)Regardless of test conditions,bilingual listeners' performance,as expected,ranged more widely and,on average,was lower than monolingual listeners’performance,thus consistent with Shi (2010),who analyzed a subset of the data reported in this study.(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 Hearing Research, 2012)

在例(8)中,“果然”放在主语“伽利略”之后表明对要做的事情做出预测。例(9)同样也是对主语即将发生的事做出预测。与例(6)和例(7)不同的是,当“果然”出现在不同句子成分之后,其实对前一个成分有一定的限定作用,表明之前对该成分的预计或预测。虽然修饰或限定的成分不同,但是话题仍然是围绕着主语。在汉语中,这种“果然”句型出现的频率最高。

3.++C

(10)Also as expected,results from the chi-square analyses showed no significant baselin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reatment and comparison groups for site? (Social Work,2009)

(11)善于独立思考的高斯,以后果然成为著名的数学家,解决了许多数学难题,被誉为“数学王子”。(《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例(10)和例(11)在“果然”与“as expected”前都有一个连词。上文提到,作为副词性关联词语,其实“果然”与“as expected”已经兼具连词的功能,但是为了使篇章更加连贯,亦或者是为了加强语篇之间的联系,“果然”与“as expected”与连词并用,使语篇的逻辑联系更加紧密。这里的“果然”与“as expected”更像是连接附加语,与前面几个例句相比,其功能偏向不太相同。

(三)句末

(12)Ed did as expected,took an apple slice, bit into it and chewed,one after another,keeping his mouth full and silent until the urge to holler passed.(Shank,Jenny The ringer:a novel,2011)

(13)你把木头放在水里,其根部必稍沉,顶部必稍浮,浮者为顶,沉者为根。”十朋急忙回京奏明,试之果然。 (《读者(合订本) 》)

以上两个例句中,“果然”与“as expected”在小句句末出现时,在前文或后文都对预测的结果有描述,“果然”与“as expected”还是作为评论附加语,根据其句法位置和韩礼德的功能语法理论,这两个词体现的是说话者的事后想法。

(四)独用

(14)当地人告诉我,胡杨树的叶子特别,下面的像柳树,上面的像杨树,我一看,果然。(1994年《人民日报》第4季)

(15)He looked around.The little truck was gone. As expected.(Analog Science Fiction & Fact, 2000)

汉英语言中不乏“果然”与“as expected”独立使用的句型。它们独用时,是省略形式的表达,因为前后文会出现说话者的预测与事情结果的对比。这两个词表达了说话者的态度,同时也起到连接语篇的作用。

副词性关联词语“果然”与“as expected”出现在句首时,是作为特殊主位。在句中时,它们是情态附加语中的评论附加语。评论附加语与语气附加语的之间的界线不是很清晰。评论附加语与语气系统关系不是很紧密,它们表达说话人的态度。“果然”与“as expected”作为评论附加语没有完全进入小句的语气结构,它们更像是连接附加语,出现在小句中的对语篇组织有重要影响的位置上。当“果然”与“as expected”出现在句首时作主位,有调核重音。当“果然”与“as expected”在句中的位置,要么是在主位和述位之间,要么是在语气和剩余部分之间。但根据韩礼德的划分,“果然”与“as expected”在句中出现时还是语气成分的一部分。在句尾出现时,这两个词作为事后想法的评注附加语,是在剩余部分的位置。独用的情况也较常见,表达说话者的语气和态度(Halliday,1994)。本文通过考察英汉语料,发现“果然”与as expected在句法上的用法不同在于,“果然”更多倾向于在句中的位置,而“as expected”更多是在句首或句末位置。

四、“果然”与“as expected”的语义关系比较

刘冬(2008)采用了韩礼德的语篇分析中的衔接理论,分析了“果然”的语义界定和结构模式。通过语料分析,他发现了包含“果然”的语篇都存在一个共同的意义潜势:首先,存在某种事实或已具有某种经验,而有人对事实发展有某种预测或期望,事实发展的过程或结果与预测或期望相符,从而对该结果出现评价。“果然”这个词就出现在第三阶段的意义潜势中。在韩礼德(1994)的功能语法对情态附加语的分类中,“as expected”有表预测,表示有多出乎意料,“as expected”表示在意料之中,与“果然”都有表预测的语义潜势。原苏荣(2013)认为“果然”在语义上有补证性解释的作用。补证性解释是以事实或结果的实现,证实和说明前面的所说或预计是正确的;或者是指出原因或理由,对前面的情况加以证实并做出解释。“果然”与“as expected”常用于第一种补证性解释的语义关系中。在语义上谷晓恒(2008)把“果然”定义为推断类词语,而刘冬把“果然”归类于料定类词语,其中都包含一个预测的过程。副词性关联词语“果然”与“as expected”体现了事实与人的心理关系,本文认为“果然”句是前文的预测或期盼的A’到后文结果与预测或期盼相符合A的过程。但在句子中,A’和A有时只出现一个,避免重复,符合语言的经济性。

(16)他根据荷马史诗所描述的特洛伊城的特征去确定发掘的位置,果然在那里发掘出了一座远古城市的遗址。(《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17)教练洪玲瑶无奈地说,与韩国队争夺第三名是她赛前最担心的,不幸果然发生了。(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001)

(18)Overall,as expected,native English listeners judged word productions of the early-high group as more native-like than those of the late-low group,with trochees receiving higher rankings than iambs.(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 Hearing Research,2011)

例(16)中,客观事实是“荷马史诗所描述的特洛伊城的特征”,“他”的预测是可以通过这些客观存在发现遗址,最后如“他”预测一样发现了古城遗址。后面依据小句对前面的话语内容有补证的作用。例(17)是只出现了A’,现实结果以省略的形式出现,因为结果和“教练”估计的一样。例(18)特殊之处是在于“as expected”前面有一个连词,在下文的语义搭配中会解释其功能。

(19)THE INFLUENZA A(H1N1) virus pandemic was not as devastating as expected,so the preventive health measures that were deployed to cope with the outbreak are now being challenged.(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012)

(20)The night went much as expected as favorites and old hands claimed Oscars despite a clear attempt to lure younger viewers. Anne Hathaway complimented co-host James Franco for being so attractive demographically. (USA Today, 2011)

(21)But when he flipped on the cable news channel,all he saw was a female anchor telling him that some vote in Congress had not turned out as expected.(Matthew Hughes,2009)

语义搭配方面,李冰(2009)提到在“果然”表示假设条件时,用于前一小句,后一小句常用“就”与之搭配。但就本研究中的语料而言,“果然”与“as expected”与其他高频词语的搭配也需要研究。“果然”和“不出……所料”同时出现在小句中的频率较高。“果然”本就表示结果与估计或预计的一样,这里强调了那个预估的人很有前瞻性,若是没有出现其他主语,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是说话者本身或者是大众对事情的预测。通过语料筛选有217条语料是这样的搭配。这里出现这样的搭配有两个功能,一是为了强调与预测相同,二是区别说话人和预测人。同时汉语“果然”偏向于与表示时间先后的“不久”,“后来”等连词搭配使用。英语中的“as expected”也常常同连词一起使用,在例(18)中,“as expected”就与“overall”同用。当“as expected”为副词性关联词语时,在句中如果该词比较侧重于修饰句子其他成分时,它本身作为连词的作用并没有凸显,这样与其他连词共用起到了加强连接语篇的作用。在语料中也找到“as expected…as”和“as…as expected”的许多用法,使文章的逻辑连贯更加顺畅,参见例例(19)和例(20)。在语义关系方面,“果然”与“as expected”有许多共同之处,但是英语中的“as expected”可以在前加上否定词否定前面的预测,表示与预测不同,而即使在汉语的“果然”附近出现含有否定意义的词语,该句中事情结果与前文的预测还是相同。在例(21)中,事情的最终结果就不如之前预计的一般,在“as expected”之前有“not”这个否定成分,预测和结果不统一。所以,语义上汉英“果然”与“as expected”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关系,二者在语义关系上有一定的区别。

五、“果然”与“as expected”的语用关系比较

“果然”与“as expected”可以作为语气副词,同时兼具连词功能。根据齐沪扬(2003)对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的分析,语气副词分别有表述,评价以及强调功能。作为话语标记语的副词性关联词语“果然”与“as expected”有一定的语用功能。本文结合齐沪扬对该类副词的语用分析与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对“果然”与“as expected”进行以下几种功能的比较。

(一)焦点标记功能

功能语法理论中,语言有信息结构。焦点是同其结构相关的一个术语。通常来说,小句的焦点一般有调核音节来表现。所以书面语当中,很难从单一小句中准确判断其焦点,需要通过所在语境来推断。本文对“果然”与“as expected”的语用功能的分析与该词所在的句法位置有关。齐沪扬(2003)的表述与信息结构也有一定的关系,他区分了高位表述与底位表述。他认为高位表述以句外因素作为表述的基点,低位表述以句内的因素作为表述的基点。就表述的信息而言,高位表述时整个句子连同话题都是新信息,低位表述时只有书面语体是新信息,句子话题则是旧信息。韩礼德的功能语法中,信息结构与主位结构也是息息相关的。一般来说,旧信息一般出现在主位位置,而新信息一般出现在述位中。在“果然”与“as expected”出现在句首时,都是标记主位。当它们出现在句中时,便成为述位的一部分。根据上文所说,主位一般是旧信息,而新信息一般是句子的焦点。在“果然”与“as expected”出现在句首时,有焦点标记功能和高位表述功能,它可以辐射到整个命题,起到衔接句子的作用。而当“果然”与“as expected”处于主语之后,在该副词前的主语一般不是焦点信息,那么“果然”与“as expected”仍具焦点功能,到那时表述功能上是低位的,该副词只对其后面的述题进行表述。“果然”与“as expected”不管在句首或句中都有焦点标记功能。在句首时,它们有高位表述功能;在句中时,有低位表述功能。而在句末位置上,我们在下一个功能会讨论到。

(22)果然,我的专业课成绩排在全班第三名。(《完美大学必修课》)

(23)那军官果然大怒,拿起军棍责打吴广,还拔出宝剑来威吓他。(《中华上下五千年》)

(24)As expected,all 16 of the valuable B-25s were lost.(MHQ: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Military History, 2012)

(25)They'll come up short if:An inexperienced roster suffers,as expected,through a rebuilding season against a grueling schedule.(Atlanta Journal Constitution,2011)

例(22)和例(24)中的“果然”与“as expected”出现在句首,起高位表述的焦点标记功能。例(23)和例(25)“果然”与“as expected”出现在句中的主语之后,起低位表述的焦点标记功能。

(二)主观化功能

主观化功能是指该类词能够表达讲话者的情感和态度。此功能同时也偏向韩礼德的人际功能,因为在人际话语交流中,人们通过话语传达信息,表达态度和情感。同时也与上文提到的评价功能有重合的部分。评价功能也是说话人对说话内容的一种态度或评判。“果然”与“as expected”体现了说话者对结果和自己预测一样的态度,它们出现在句中时,有肯定评价的作用,同时对之前的预测起到了补证的作用。焦点标记功能更多地涉及到“果然”与“as expected”在句首和句中的位置情况。主观化功能方面,不管是在句中什么位置出现,都有主观化的功能。在句末出现时,“果然”与“as expected”体现说话者的事后想法,从一定程度上也表明其态度。

(26)The quest for cooperation from Iran has played out as expected.(Atlanta Journal Constitution,2010)

(27)刚开动,她的呼机响了;我估计是赵科长的,果然。(莫怀戚《透支时代》)

例(26)和例(27)“果然”与“as expected”都在句末,都体现了说话者的事后想法和态度。主观化程度没有在句首位置强。

(三)强调功能

在话语交流中,说话者能够运用某些手段凸显信息的重要性,表达其情感或态度,可以吸引听话者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有效的交际。副词性关联词语作为话语标记语,都有一定的强调作用,这里强调也有方向的不同。“果然”与“expected”表达了事实结果与说话者预测是一样的,是有正向强调的作用。“果然”与“as expected”之后出现的成分时新信息,它们对后面的新信息已经有了标记,一定程度上也帮助听话者抓住话语的重点。“果然”与“as expected”出现的句法位置对其强调的内容会产生影响,在句首时,辐射范围大,强调的是整个后面出现的内容,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例(1)中就强调了“中央宣布了继续开放沿海14个城市的决定”。当“果然”与“as expected”出现在句中时,是出现在各成分之中,该词的出现可以成为一个明确的界线,区分各个信息成分。例(6)中强调点在“不错”,例(8)强调了后面发生的事情,也就是在“果然”之后出现的内容。“果然”与“as expected”在句末时,强调功能则显得不是那么明显,更多的是表达说话者的态度和事后的想法。英语与汉语相比较,不管是句首、句中结构,“as expected”倾向于用逗号隔开,但其强调的内容和形式与中文“果然”可以对应,都是强调在“果然”与“as expected”之后出现的信息。所以说,“果然”与“as expected”在语篇中可以对要强调的信息起到标记作用,具有强调功能。

六、结语

本文基于语料库,在功能语法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在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对“果然”与“as expected”进行比较之后,有以下发现:1.在句法结构层面上,“果然”更多倾向于在句中的位置,而“as expected”更多是在句首或句末位置。汉语中省略主语的结构,而英语中少有相同的句法结构与之相对应。2.在语义关系层面上,“果然”与“as expected”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关系,在“as expected”句中,在该词前加否定词的话,结果与预测可相反,在汉语的“果然”句中事情的结果与事前的预测必须保持一致。3.在语用功能层面上,“果然”与“as expected”有共同的特性。这样的汉英副词性关联词语对比研究可以更清晰地展示二者在不同语言中的使用特点,对语言学习者和翻译者来说,二者用法的异同有必要系统地掌握,以便在日后的使用中更恰当准确。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导师原苏荣教授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谨致谢忱!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 & Hasan,R.Cohesion in English[M].

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 1976.

[2]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Arnold,1994.

[3]Schiffrin,Deborah.Discourse Marker[M].北京:世界图书出

版公司,2007.

[4]谷晓恒.汉语推断语气副词“果真”的语法特征和语义分析指向

[J].青海名族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2):143~145.

[5]李冰.“果然”与“果真”的用法考察及对比分析[J].汉语学

习,2009,(4):100~105.

[6]李小平.“果然”成词过程及用法初探[J].东方论坛,2007,

(1):75~78.

[7]刘冬.“果然”的语义与篇章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8,(2):39~41.

[8]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9]齐沪扬.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

(1):62~71.

[10]王娜.试论“果然”“果不其然”的语义句法分布[J].现代语

文(语言研究版),2011,(2):36~38.

[11]原苏荣.汉英副词性关联词语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

店,2013.

[12]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Z].北京:商务印

关联词语范文3

一、主语一致时位置放错

例1 虽然她对顾客缺乏热情,但是却有一套对付顾客批评的本领。

分析: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前后陈述的对象都是“她”,显然两个分句的主语是一致的,既然主语一致,关联词“虽然”就应放在“她”之后,这样语义才连贯。

提醒:在复句当中,如果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是一致的,关联词应放在主语的后面。

二、主语不一致时位置放错

例2 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2004年北京卷)

分析:这是一个由关联词“不是……就是”构成的复句,前一分句陈述的对象为“这些产品质量”,后一分句陈述的对象为“成本”,陈述的对象不同,也即主语不一致,那么关联词“不是”就应放在“质量”之前,这样语义才连贯。

提醒:在复句当中,如果前后两个分句陈述的对象即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应放在陈述的对象的前面。

三、固定搭配不当导致语病

例3 无论这儿的生活条件再差,我们也要在这里安心工作。

例4 尽管同学们怎样批评,他爱讲话的坏毛病一点儿都没改。

分析:这两个例句都是犯了关联词固定搭配不当的毛病,例3中的“无论”不能与“也”搭配,应将句中的“无论”改为“即使”,例4句中的“尽管”也不能与“都”搭配,应改成“不管”。

提醒:关联词有它的固定搭配性,不能胡乱搭配,一般都是成对使用。如关联词“不是……而是”“只要……就”“只有……才”“不管……都”“尽管……也”等等,它们都是成对使用,切忌胡乱搭配,造成语病。

四、不合逻辑导致语病

例5 强强联合制作的大戏,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的可喜一步。(2005年北京卷)

例6 由于世界性水危机,地表水和地下水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日益恶化。

分析:这两个句子都因不合逻辑造成语病,例5中的“不仅……而且”所引导的前后分句是表示递进关系的,既然为递进关系,就要遵循逻辑上的从小到大由浅入深的顺序的规律,就应先有“中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的可喜一步”,然后才有可能“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例6是颠倒因果关系造成了语病,“由于”引导的是因果关系复句,而根据句子可知,只有“地表水和地下水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日益恶化”,才能造成“世界性水危机”。

提醒:关联词都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如因果、转折、递进等关系,因此首先要弄清楚句子的逻辑关系,才不致于用错。

五、错用或强加关联词导致语病

例7 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1999年全国卷)

例8 “英语广播讲座”之所以能给我很大的帮助,我认为把讲课和练习结合起来是它突出的优点。(2004年重庆卷)

分析:上述两个例句都属于强加关联词,例7为错用。“进而”表示继续向前,“进一步”的意思,不表因果、目的、结果。后一分句“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是前一分句“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的结果,不是前一分句基础上的进一步的行动,应改为“从而”。例8句为强加语义导致语病,分句前后无因果关系,后一分句不是前一分句“帮助”的“因”,话题不一致,属于自说自话。

提醒:判断关联词是否错用或强加,一方面可以根据语感和语意,另一方面可以将关联词去掉看句意是否连贯。

六、关联词赘余导致语病

例9 一个人之所以会变坏的原因,除了受到坏的影响外……(1998年全国卷)

例10 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2003年全国卷)

关联词语范文4

1、老师对我们不但很细心,而且很关心。

2、尽管天气严寒,可是伯父仍到海滩游泳。

3、只要多读多写,语文水平就可提高。

4、不但能供人观赏,而且能用来泡茶。

5、因为太阳离我们很远,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小。

6、滥用药物不但会损害心智,还会造成不可复原的脑部损坏。

7、场景剧本既具体又粗糙,既切实又灵活

8、因为天阴了,所以我带了把伞。

9、他不仅代表他自己,还代表十多亿中国人民在国际讲台上发言。

10、这事不是这样,就是那样,与其大家难受,还不如就这么办了。

11、锻炼身体不但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而且能使人精神抖擞,容光焕发,以及它可以使自己显得更加朝气蓬勃。

12、运动员只有不断地苦练,才能获得优异的成绩。

13、她不但学习好,而且经常参加学校的文艺活动。

14、抗日的时候,宁可死了,也不屈服。如果屈服了,就是背叛中国!

15、你一会儿跟我好,一会跟他好,一边搞好了关系,就又跑那边去,一下这样,一下那样,叫我怎么相信你。

16、不管多少险阻,也无惧前进。

17、他不仅会弹钢琴还会拉小提琴。

18、花开的意义不只在于花开,也在于将花香留在心中。

19、春天既美丽又可爱,既温馨又多彩

20、春春天不仅使万物复苏,还带来了希望与美好。

21、火箭队老板大赞姚明不光球技出色还很懂得生活

22、因为我有事,所以不能跟你吃饭了,如果你那么想请我,就下次把。

23、哥哥一边安慰着妈妈,一边擦去自己的眼泪。

24、他不但有高深的文化水平,而且有深厚的涵养,以及很强的为人处世能力。

25、她不但擅长数学,而且对英语也感到兴趣。

26、这种文具既美观,又实用;既省钱,又环保,真是一个不错的创意。

27、树木既能绿化环境,又能制造出新鲜空气,既能平衡生态环境,又能保护地球。

28、你的梦想既遥远又现实。

29、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就不怕群众批评。

30、天上的云真是千变万化,时而薄若丝棉,时而堆积如山,时而又变化出可爱的小动物,真是令人遐想。

31、叔叔和阿姨一边共进午餐,一边追叙昔日的生活。

32、虽然他长得不高,但是却跑得很快。

33、法赫米这个人既开朗又含蓄,既善于交际而又喜欢磨人。

34、他不仅才华横溢,还极其聪明。

35、郭凯敏和杜飞飞的字写得既美观又随意,连作为老师的我都自叹弗如,艳羡之情无法言表。

36、虽然在我心中仍然无法控制对个别学生的偏爱,但是却能保证自己从行动上做到一视同仁。

37、孤独不仅是一个处境,更是一种感觉。

38、要想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教师,我们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还要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

39、如果时光可以倒流,相信我能为现在的工作做更充分的准备。

40、小红不但成绩好,而且,唱歌也很好,经常得奖。

41、明天只要不下雨,我们就去爬山,既然不下雨,那我们就也去游泳!

42、这天气一会儿刮风,一会儿下雨,有时大晴天,有时又是阴天!

43、她既学习好又守纪律,既美丽又善良。

44、他对他的主人的忠诚不但是一心一意的,而且是谨慎的,聪明的。

45、读书是为了致用,因为多读而不精,所以专心致志读一本书,弄清一个道理而能用于实践。

46、她起初有点犹豫,后来不但参加了演出,而且还演得相当成功。

47、今天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不但没把握好时机,还相信了你的话!

48、无论情况多么恶劣,都要上学。不管刮风,下雨也要上学。

49、我时而希望,时而沮丧,时而狂乱,时而斟酌。

50、它的和声显得既严峻又柔和,既忧伤又委婉。

51、时而感到郁闷,时而感到狂燥。

52、爸爸一边查资料,一边做笔记。

53、无论前进的道路多么曲折漫长都不能阻挡我探索教育奥秘、追求生命价值的脚步。

54、葡萄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具有一定的医疗价值。

55、只有将学生当作和自己一样的人,才有可能使我们的教育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

56、假如河水再往上涨,河堤就有危险了。

57、对一个干部的考察,既要看原地,又要看异地;既要看一岗,又要看多岗:既要看官意,又要看民意;既要看成绩,又要看败绩;既要看近期,又要看长期;既要看作为,又要看不为;既要看顺境,又要看逆境。

58、如果明天下雨,旅行就要取消了。

59、生命既短暂又漫长,既充满艰难困苦又充满快乐。

60、小红不但会画画,而且还乐于助人。()

61、要是你不听爸爸的劝告,那么定会闯祸。

62、我们首先去吃饭,然后去公园,接着散步,才回家。

63、如果你细心一点,就不会出现那么多错误。

64、国有银行不光要赢利,还要考虑社会效益。

65、我们班长既是班上学习最好的,又是最勤奋的;既是最口才最好的,又是最乐于助人的学生。

66、虽说这事摆平了,可是还是会有麻烦,除非找人打听打听,我才可以安心。

67、教育的真谛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采用科学的方式使多少学生成为自信、自尊、自强的人。

68、与其半路退回,坚持不到底,不如从一开始就不做它。

69、风与我伴舞,时而离我远,时而离我近,猜不透它的心。

70、对未来我们总是既畏惧又企盼,既拒斥又憧憬。

71、因为志文的腿摔坏了,所以需要用拐杖来走路。

72、即使有事情,也不允许请假。

73、这次春游活动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而且扩大了我们的视野!

74、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不是家长或领导,而是隐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真实理想。

关联词语范文5

5、Excuse me for breaking in,______I have some news for you.(2002全国)

A. so

B. and

C. but

D. yet

本题考查考生根据语境辨别连接并列分句的连词,根据“请原谅我的失礼,打断谈话,但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的语境可知,此处应用一个表转折的连词。but用于客套语后,可不译,无实意。例如:I am sorry, but I don’t know you. 另外so表因果关系,and表并列关系,yet常与and或者but连用,故选C。

6、Don’t be afraid of asking for help _____ it is needed.(2003全国)

A. unless

B. since

C. although

D. when

本题考查从属连词的选用,A、C两项很容易排除。B项有一定的干扰作用,但since作“自从……以来”讲,与句意不合,作“既然”讲,引导原因状语从句时,表示说话人和听话人都明白的原因,故选D。

7、______ Many times, but he still couldn’t understand it.

A. having been told

B. though he had been told

C. he was told

D. having told

本题选项虽不是连词,但此题是与并列连词有关的试题,句子中but为并列连词,其后为一个分句,因此前面的句子也应是一个分句,排除A、D项,又因but与although不能同时使用,故选C。

8、She thought I was talking about her daughter,________ in fact, I was talking about my daughter.(1995全国)

A. whom

B.where

C. which

D.while

从题干来看,前后有转折关系,故选D项,while在此处可看做并列连词表转折、对比。

9、______ I know the money is safe, I shalln’t worry about it.(2003北京)

A. even though

B.unless

C. as long as

D.while

做此题的关键一是需对四个连词的意义和用法准确了解,二是应仔细分析语境,揣摩说话者欲表达的意思。even though表示“虽然、尽管”,表转折,unless“除非”,表条件,as long as “只要”,表充分条件,while“在同时”,表时间,全句译为“只要我知道那些钱是安全的,我就不用担心”,故选C。

10、—— How far apart do they live?

—— _____ I know, they live in the same neighborhood.

A. as long as

B. as far as

C. as well as

D.as often as

A、B、C三个选项均为固定词组,相当于一个连词。as long as“只要”,as far as“就…而言”,as well as“也、和…一样”。全句译为:

关联词语范文6

关键词:词汇学习动机 词汇广度知识 词汇深度知识 相关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a)-0210-01

1 调查研究背景和意义

探索动机和词汇学习的关联研究作为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的热点早已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对于一个新兴群体,即国内外大学合作办学项目的出国班学生的研究比较缺乏。除了非英语专业本科生需要培养的英语综合能力,需要通过的各种英语考试,出国班学生还需要通过托福,雅思或GRE这些对词汇量更高的考试,并且要更灵活地运用词汇才能适应国外的生活学习。在笔者看来,对出国班学生词汇学习动机与词汇广度关联的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上具有教学启示,有助于了解学生,改进教学,反思效果。

2 词汇学习动机与词汇广度习得的关联

本研究借鉴Gardner(1997)和文秋芳等(2003)的词汇学习动机调查问卷,采用根据Nation(1990)和张艳(2003)的原型改编的词汇量测试题,对109名出国班的学生就词汇学习动机与词汇广度关联进行实证研究。根据高一虹,赵媛等(2003)做的全国范围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报告,学生存在:内在兴趣动机、外部要求动机、学习情境动机、成绩动机、个人发展动机、出国动机和信息媒介动机。借鉴此分类,根据词汇动机问卷结果和词汇广度测验成绩,运用SPSS10.0进行数据分析,可看出词汇动机和词汇习得存在正相关,但不同动机因子与词汇广度知识关联的程度不一。

表1显示,词汇学体动机与词汇广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0.438**),说明有较强词汇学习动机的学生在词汇广度测试中成绩较好。而内在兴趣动机与词汇广度习得的关联最显著(0.410**),这表明因为词汇学习相对枯燥的特点,内在兴趣对于保持学生学习词汇的热情是最有效的因素。正如Gardner和Lambert(1972)的研究所指出,最成功的二语学习者应是具有溶合型动机的,因为二语习得的最终目的是自发希望融入目标语文化。信息媒介动机,成绩动机,出国动机和个人发展动机都与词汇广度的测试成绩有相对显著正相关(0.394**,0.330**,0.309**,0.297**)。由此可归纳,内在词汇学习动机要比外在动机对词汇学习产生更大影响,这说明只有学习者自发地感兴趣于词汇学习,他们才能掌握更多的词汇。此结果和文秋芳(2003)的研究结果一致,即只有深层动机才对二语学习者的成绩有显著影响。对于出国班学生来说,出国动机与词汇广度习得的显著关联说明他们所处班级英语课程设置的多样性和出国进修机会的优越性会更大地激励他们主动学习词汇,以便于通过各种出国考试和适应以后国外的学习生活。

3 教学启示

3.1 促进词汇学习动机

出国班学生的出国动机与词汇广度有显著关联,因此教师可通过源于真实英文情景的文字或影像资料让学生学习和体会国外知识文化,营造更有现实意义的词汇运用环境,提高学生的出国动机,反之更促进学生从有趣真实的情景当中学习词汇的多样运用。同时可以联合国外合作办学单位帮助两校学生结成对子,通过网络等媒介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和运用词汇的真实机会。这样,出国动机就可以促进词汇学习动机。

3.2 建立多维度词汇学习网络

鼓励学生重视课外在各种媒介当中接触到的积极词汇,及其关注词汇在现实生活中的搭配运用或多种含义。一个单词可以建立一个网状信息图:课本基本含义;在课外资料获知的多层含义;在影视或生活口语中的常用表达,等等。合作学习形式的词汇学习也能有效克服词汇学习的枯燥性,真实的语言交际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词汇记忆能力、运用能力及策略使用能力。

简言之,词汇动机和词汇广度知识的显著关联提醒了教师必须要研究学生的动机差异,重视不同词汇动机对于词汇习得的影响,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加强词汇学习的实用性,促进学生的出国动机,以利于他们对于词汇广度的习得。

参考文献

[1] Gardner R C.& Lambert W E.Motivational variabl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1959,6:29-47.

[2] Gardner,R.C.,Tremblay P.F,& Masgoret.A.M.(1997). Towards a full model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Modern Language Journal,81,344-362.

[3] Nation, P.(1990).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New York:Newbury House/Harper Row.

[4] 高一虹,赵媛,程英,等.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J].现代外语,2003(1):2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