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劳动的古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描写劳动的古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描写劳动的古诗

描写劳动的古诗范文1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情感教育 策略

孔子说过:“不学诗,无以言。”诗歌是一种至纯至美的文学样式,而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灿烂而悠久的诗歌文化,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古往今来,古诗词对中华民族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诗词的教育意义仍不可忽视。我们的语文教育,应将古诗词与教学相结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实现育人的目的,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语文课题。

爱国主义情感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团结而经久不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浓烈、最为强烈的部分。我国古代诗词中不乏表现爱国主题的名篇佳作,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在教学中应怎样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笔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在古诗词教学中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使学生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杰出的科学成就加深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学中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以及情景的展现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感知明白我国的唐诗、宋词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也是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一座宝库。还可以从祖国的一山一水,一人一物等逐渐认识到祖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中华民族不可欺侮的实质。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便在这过程中逐渐形成。并赋予思维过程的条理性及深刻性,因此通过语言表达加深内心感受,是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

二、在古诗词教学中树立报国之志

通过古诗词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人民、敬仰古代杰出人物,加强对劳动人民自强不息、不畏、坚决维护国家独立尊严的光荣传统的认识,激励学生从小树立报国之志。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包括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人民群众是伟大的,在他们身上闪烁着中华优秀文化的光芒。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千千万万的优秀儿女。热爱劳动人民、敬仰并学习杰出人物是学生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唐代李绅在《锄禾》一诗中写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杜荀鹤的《山中寡妇》表现了诗人对山中寡妇的深切同情,对残酷剥削的憎恨。再看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则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则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和以身报国的雄心壮志,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领略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魄,在憧憬与感慨的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热爱他们的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学习杰出人物的精神品质。

三、在古诗词教学中激发美丽情愫

通过古诗词教学,使学生对祖国广袤、秀丽的山河加深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爱祖国首先表现为爱祖国的山山水水,事事物物,甚至一草一木,我认为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诗词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如《敕勒歌》以雄浑的气势,描写了阴山脚下美丽富饶、广阔无垠的草原风貌。《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幅壮丽的瀑布图展现在我们眼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钱塘湖春行》、《江南春》等诗篇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绘了如诗如画的祖国河山,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深沉感情,而且渗透了诗人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通过教学使学生享受美感、受到熏陶。

2.热爱鸟类等动物的教育。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动物的生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在古诗中,涉及写鸟的比比皆是。如孟浩然在《春晓》中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处处鸟语才使春天显得有了气息。杜甫在《绝句》中也写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的鸣唱和白鹭的飞翔,充满了一派生机,从侧面反映出自然环境的美好。此外,骆宾王的《咏鹅》,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等诗也是热爱动物教育的良好教材。

3.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的教育。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中写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以出墙来的一枝红杏赞美了满园春色。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荷花的美衬托西湖的美。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仅描写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表现出自己对小草的深情赞美。贺知章《咏柳》中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两句将柳树柳条描写得非常美。既写出了动人的形态,又写了碧绿逗人的色彩。杜牧的《山行》、《江南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等诗均有相关的描写。这些用来教育学生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不仅形象生动,具体直观,而且具有很强的教育性。

4.开展本土诗词文化传播与教育。除了古诗词的教育,我们教师也要搜集了本土诗词,对学生进行本土诗词教育,亲近诗词,激起热爱家乡的情愫。如广西北流是中华诗词之乡,本土诗人创作了大批北流风物(人物)诗赋,包括荔枝、龙眼、木菠萝、大容山、勾漏洞、岭垌窑址、铜阳书院、景苏楼、城西公园、箩村、罗政村、中国陶瓷名城等等,要利用好这些文化资源和诗词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诗词教育。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应深入挖掘历代诗词作品中爱国主义主题的名篇佳作中蕴含的爱国主义因素,并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努力做到既传承了文化又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爱国爱乡的少年君子。

参考文献

[1] 涂培源《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展开想象》《教育评论》2001年第2期p.68-69.

[2] 于秀兰、沈益亮《古诗词教学“六字决”》《广西教育》2001年第11期p.36.

描写劳动的古诗范文2

【关键词】古诗词 多媒体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57-01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尤其是高年段的教材内容中,古诗词占有一定的比重,通常会有一个单元的内容为古诗词。古诗词是我国悠久文化历史的记载,是广大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光辉灿烂的古典文化在世界的文化史上也一样散发着熠熠的光辉。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古典文化作品,对于学生了解文化历史、丰富学生的文学积累具有一定作用。但是在教学中很多老师认为古诗词的教学枯燥,不如现代文阅读那样生动和丰富,因此教学中只是注意朗诵而后背诵,学生熟练地背诵了,但是诗词中蕴含的意境和文学美则没有深刻领会。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这方面的思考。

一、营造氛围,促进兴趣

有人说语文教学是模模糊糊的一大片,说的是语文教学内容的广泛而不好把握。古诗词更是教师教学最感头疼的一部分内容。短短几句话,怎么能讲40分钟?于是一遇到古诗词的教学,老师就感到头疼,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提高古诗词的教学效果,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古诗词高度精炼,意境优美而深远,老师应该很好把握诗词的内涵进行教学。教师要在教学前给学生描述出诗词要表现的意境,用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将诗词的写作背景描述给学生,让学生沉浸在一种诗意的氛围中。

例如学习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横沙道中》,课前我做一些在准备,也让学生搜集辛弃疾的资料,然后上课时由学生介绍自己搜集来的资料。接下来我先为学生描述了这首词的大致景色,用诗情画意的语言,唯美地介绍了作者所写的环境和意境,那些景色描写的绝句,我用现代语言进行稀释:月色朦胧的夜晚,一钩新月高悬天边,不知道是谁碰动了树枝,惊飞了一只喜鹊,扑棱棱地飞走,给寂静的夜晚带来了声响;清风徐徐,疏星朗朗,鸣蝉声声。一群农人站在稻田里,t望一望无际的稻田,畅谈着不久的丰收景象,河塘里青蛙呱呱地鸣叫,叫声里带着暑天的燥热。这时候几滴雨点落下,哦,真是好雨,给这酷暑降温了。我这样描述后,给学生带来了无限的美感,学生也被老师的讲述深深打动。然后在这样的氛围中,我开始朗诵诗词,并出示全诗。开始了新课的学习,学习效果自然会提高很多。

二、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教学

古诗词都是经过几千年淘洗后沉淀的精华,而且每一首古诗词中都有一些经典的词句,使得整首古诗流传下来。唐诗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品,经过了时代传承,流传至今,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因此,教师教学中要抓住词中的重点词句来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比如白居易的《忆江南》,在这首词中,教师应该抓住“谙”“红”“火”“绿”“蓝”等关键词语,理解作者从一个侧面描写春天景色的写作手法。抓住描写色彩的字词进行深入的分析,分析作者这样写的妙处,理解文中所要描写的江南的景色。学生通过色彩词汇的分析,领会了作者的遣词造句的功能,从而更深入的理解了词中所蕴含的优美意境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熟读背诵强化积累

学习古诗词不仅仅是增加积累,还是丰富文化素养的途径。因此小学课本中的古诗文都要求学生背诵,这是知识增加积累的手段。背诵的前提是熟读,古诗词具有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要注意交给学生断句、重点字词的音节朗诵等,充满感情的朗诵为背诵打下良好的基础,熟读成诵。背诵是强化记忆的手段,是丰富积淀的途径。古诗词的朗诵教学应该是重点。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词读多遍其意也自现。所以读是理解的先导,只有熟读才可能成诵。古诗词的朗读要注重断句、注重重点字词。古诗词的韵律明晰,朗朗上口,教材中所选的古诗词更是经典中的经典,特别适合学生的朗诵和背诵。

四、利用多媒体增加趣味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颠覆了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发挥的辅助作用已经成为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古诗词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烘托教学气氛,给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氛围。多媒体具有声光色的优势,尤其适合古诗词的教学。利用互联网以及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深远意境。网络上有很多这方面的教学资源,只要认真搜索并灵活使用,都可能成为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的帮手。古诗词多是写景、抒情的内容,但是作者的写作角度却不同,通过不同角度,选取了不同的景色,从不同的侧面入手,字词句都生动有吸引力。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的优势,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效果势在必行。

古诗词作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方法和方式,是老师应该认真对待的话题。如何提高效果,需要教师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结合教材内容实际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马振宝.让古诗词在教学中流淌美的音符[J].文教资料.2011(03)

描写劳动的古诗范文3

开放性积累题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词语类积累题。题干往往设计一种情景,要求写出相关的词语(包括成语以及新词语),而可供回答的词语不

止一个。

例1 (贵州遵义)词语积累――请写出6个描写校园环境的四字词语。

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

④ _______⑤_______⑥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词语类积累题。该题虽然对话题(描写校园环境)、数字(四字词语6个)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和限制,但是答案却是开放的。因为描写校园环境的词语很多,写出的四字词语只要与校园环境相关即可。例如: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花团锦簇、美丽如画、古木参天、美观大方、一尘不染、窗明几净、宽敞明亮、桃红柳绿等等。

二、句子类积累题。这类试题往往以专题式或配画式两种形式命制。试题要求回答的句子主要涉及古诗文中的名句、名人名言、常见俗语、歌词等内容。所谓“专题式”,即命题者设计某方面专题,要求学生写出相关句子;所谓“配画式”,即题面提供一幅图画,要求给图画的内容配上相应的诗句。

例2(湖北黄冈)“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请引用古诗词中表现人们“辛勤劳动”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句子类专题式积累题。专题的内容是“辛勤劳动”。设题者以主席提出的“八荣八耻”中的一句话引出专题,增强了试题的时代感和文化内涵。古诗词中表现人们“辛勤劳动”的诗句很多。例如:①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②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③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④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三、名著类积累题。为了增加同学们的语言文化积累,拓宽视野,新课标向初中生推荐了部分文学名著作为课外读物。近几年,名著类积累题应时而生,而且逐年增多。这类题,一般涉及相关文学名著中的成语、人物及其性格、故事、主要情节和有关文学常识等内容。

例3 (江苏南京) 小刚策划本组同学表演一场“水浒戏”。

京剧表演中,常用脸谱象征某种人物形象的特点。右边这张黑脸谱常用来代表强悍、勇猛,小刚打算用它来扮演下面备选的《水浒》人物。你认为这张黑脸谱最适于扮演_______________,因为从_______________这一事件中可以看出他的强悍、勇猛。

描写劳动的古诗范文4

1.古诗三首

1.我会读。

二类字:白昼zhòu

耘田yún

供gòng耕织

稚zhì子

银钲zhēng

玉磬qìng

水满陂bēi

浸寒漪yī

易错字:白昼zhòu

zòu

供gòng

gōng耕织

稚zhì

zì子

银钲zhēng

zhèng

玉磬qìng

xìng

水满陂bēi

pēi

浸寒漪yī

多音字:gòng口供

供品

供耕织

gōng

提供

供应

供给

2.我会写。

听写生字:白昼

耘田

桑树

春晓

(书写提示:“昼”的下半部分是“旦”,不要多加一横写成“互”,“晓”的右上角不要多加一点。)

默写古诗:略

3.我能翻译古诗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zhòu出耘yún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gòng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①[昼]白天

[耘田]在田间锄草。②[绩麻]把麻搓成线。③[解]理解,懂得。

④[供]从事。

⑤[傍]靠近。⑥[阴]树荫。

译文: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各自忙着各自的事情,各有自己拿手的本事。

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瓜。

《稚zhì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zhēng。敲成玉磬qìng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①[稚子]幼小的孩子。

②[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③[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④[磐}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⑤[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译文:儿童早晨起来,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线穿起来当铮。提着银锣似的冰块在树林里边敲边跑,忽然冰锣敲碎碎落地,那声音就像美玉落地摔碎一样。

《村  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山衔落日浸寒漪yī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①[陂]池岸。②[漪]水中的波纹。③[腔]曲调。④

[归去]回去。[信口]随口。

译文: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4.课文重点梳理。

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作者是

代诗人

,通过对农村生活中大人

耘田

、绩麻,孩子

学种瓜

场面的描写,反映出农村的紧张劳动气氛和富有情趣的生活,表现出农村孩子的勤劳纯朴、天真烂漫。

②“四时田园杂兴”中“杂兴”的意思是

,没有固定的题材。题目告诉我们,这些诗写的是诗人在

居住时春夏秋冬四季的所见所感。(随兴而写

田园

③《稚子弄冰》作者是

代诗人

通过对稚子脱冰、穿线,敲击,冰块破裂等情景的描写,表现出孩童生活的无限乐趣和作者对孩童的尊重与喜爱之情。

④“稚子弄冰”中“稚”的意思是

,题目告诉我们,这首诗写的是

(幼小的小孩子

取冰玩耍)

⑤“草满池塘水满陂”中写出了仲夏生机勃勃景象的词语是

;“陂”的意思是

。(满

池岸)

⑥《村晚》的作者是

代诗人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描写了夕阳西下,牧童横坐在牛背上,拿着短笛随意吹奏的景象。表现出了牧童的无忧无虑以及作者对这种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⑦这三首诗都写了儿童的活动。《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的“童孙”

,《稚子弄冰》中的“稚子”

,《村晚》中横卧牛背、

的“牧童”,都给人以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感觉。(学种瓜

脱冰作戏

信口吹笛)

⑧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解”的意思是

,“供”的意思是

,读了这两句诗,我的眼前浮现出这样的情景:

。从这两句诗可以体会到

(理解,懂得

从事

小孩子还不懂得耕田纺织的事,也在桑树下的阴凉处学习种瓜

在大人的耳濡目染下,孩子也在桑树荫下学种瓜,体现孩子们对劳动)

⑨敲成玉馨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磬“指

,“玻璃”不是现在的玻璃,指的是

,读了这两句诗,我仿佛听到了

。)下列对这两句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描写声音为主,表现出“玉磐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

B.这两句诗表现出儿童以冰为磬、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C.这两句诗描绘了孩子从金色的盆子里取出冰,用彩色的丝线穿上,用手提着,颜色艳丽,充满情趣的情景。

D.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远远地看着孩子们戏耍、听着孩子们呼喊,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的景象。

(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一种天然玉石

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和冰碎的哗啦声

B

6.拓展延伸。

有关儿童的古诗:

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我会读”答案:

zhòu

gòng

zhì

zhēng

qìng

描写劳动的古诗范文5

1.认识“昼、耘”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能通过读诗句,想象诗中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4.能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谁来说说,在你眼中,童年是什么样的呢?(自由、天真、无忧无虑……)在同学们眼中童年真是多姿多彩!是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罢,都是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

现在,老师将带领大家穿越时空,去宋代感受一下当时人们的童年乐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三首古诗,标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与同桌交流。

2.(出示7个会认的字)

(1)学生齐读,注意读准“磬、陂、漪”的读音。

(2)认读多音字“供”。

3.(出示4个会写的字)指名学生读,师正音。

4.学生齐读三首古诗,师正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读完这三首古诗,结合注释,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呢?(有小孩子在种瓜、小孩子在玩冰、牧童在吹笛子……)大家读懂的还真不少,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板书诗题)

2.大家从诗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四时、田园、杂兴)

(1)(出示相关资料)《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田园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这首诗就是第三十一首。“兴”在这里读四声,“杂兴”就是随兴而写的诗;“四时”在这里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题目的意思是: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的感想。

(2)学生齐读诗题。

3.学生再次齐读全诗,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1)指名学生说说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补充。

(2)理解词语:

杂兴:随兴而写的诗。

昼:白天。

耘田:在田间锄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儿女:男女。

当家: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童孙:孩子们。

解:理解,懂得。

供:从事。

傍:靠近。

阴:树荫。

(3)结合注释,尝试完整地将全诗的意思说出来。(白天锄地,夜晚搓麻线,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小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但也在桑树荫附近学着种瓜。)

4.(播放纯音乐)请同学们伴着这古朴典雅的音乐,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说一说这首诗展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1)诗中先写了哪些人物?(村庄男女)他们在做什么?(耘田、绩麻)后面还写了谁?(童孙)他们在做什么?(学种瓜)

(2)诗中哪些描写让你印象深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为什么?(因为这两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从哪里看出来?(小孩子虽然不懂耕织,但也会学着大人的样子去种瓜。)这两句除了表现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还表现了什么?(农家孩子的勤劳好学)

5.(出示相关图片)你能根据图片的提示背诵全诗吗?试一试。

四、课堂小结。

学到这里,你能说说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吗?(展现了农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主要表达了对天真可爱、勤劳好学的农村儿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洋溢着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历来许多诗人以描写乡村生活、田园风光著称,写下了不朽的诗篇,这样的诗,就叫田园诗。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品读更多的田园诗。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农务繁忙

天真勤劳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穿越到了宋代,在诗人范成大的描绘中,我们感受到了(农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和(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勤劳好学)。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这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再次感受农忙时节农家孩子们的天真快乐。

2.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另一位诗人杨万里,去感受一下冬日里孩子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吧!(板书诗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古诗,划分节奏。(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2.题目中的“稚子”是什么意思?(小孩子)“弄”是一个动词,意思应该是(玩)。诗题告诉我们,这首诗主要写的是(小孩子玩冰)。

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小孩子到底是怎样玩冰的吧!

(1)齐读诗的第一、二句,结合注释,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早晨,小孩子把冰从盆里拿出来,把它做成一种打击乐器。)

①从哪里可以看出时间是早晨?(晓)

②小孩子是怎么把冰做成乐器的?(彩丝穿取:用彩丝穿起来)(出示图片)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冬日的早晨,小孩子高兴地从金属盆里小心翼翼地把冰取出来,仔细地用彩色的丝线穿起来当作银钲敲。)

③从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这个小孩子怎样的特点?(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

(2)小孩子把冰做成乐器之后,又有哪些举动呢?让我们一起朗读诗的第三、四句。

①这两句诗写了什么?(小孩子敲打“银钲”,声音悠远动听。)从哪里看出声音悠远?(穿林响)

②为什么最后一句诗说“忽作玻璃碎地声”?(因为一不小心冰碎了。)这里的“玻璃”,是不是指现在玻璃杯、玻璃窗的玻璃?(不是,是一种玉石。)这里把冰碎的声音比作了玉石落地破碎的声音,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③从这两句诗中,你体会到了这个小孩子怎样的感情变化?(小孩子瞬间由喜笑颜开变得失望无比。)你是从哪个字体会出来的?(忽)

(3)结合注释和我们的讲解,你能不能试着说出全诗的意思?(清晨,小孩子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用彩色的丝线穿起来当作银钲敲。敲出来的响声像玉磬一样清脆,穿过树林传得很远,忽然听见冰碎了,发出了像水玉落地破碎的声音。)这首诗表现了(小孩子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特点)。

三、小结。

多么可爱的孩子呀!如果是你,会有这般奇思妙想吗?

稚子弄冰天真烂漫

活泼可爱

-

第三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学习新知识前,我们先请两位同学背诵一下前面学的两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

2.前面我们已经跟着两位诗人,从夏季到冬季,体会到了农村童孙的勤劳好学和弄冰稚子的顽皮聪明,现在让我们随着另一位诗人雷震,去感受乡村傍晚的童真童趣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古诗,说一说:诗题“村晚”告诉我们什么?(地点、时间)地点在哪里?(乡村)时间呢?(傍晚)所以诗题的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乡村的傍晚发生了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相关资料,了解作者。

3.再次齐读全诗。

(1)说说前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草、池塘、水、陂、山、落日、寒漪)7个景物的描写,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出示图片,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水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青山衔着红彤彤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粼粼水波中。)所以,这两句诗写的就是乡村落日之景。

(2)此时,谁出现在这如画的美景中了?(牧童)他在做什么?(骑着牛,随意吹着短笛)从哪里看出来随意?(短笛无腔信口吹)怎么理解这句诗呢?(无腔:没有曲调;信口:随口。意思就是短笛是随口吹奏的,没有曲调。)所以后两句诗的意思就是(回家的牧童悠闲地横坐在牛背上,拿着短笛随意吹着不成调的曲子)。

(3)通过感受诗中的场景,你觉得牧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无忧无虑)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对闲适自由、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4)再次有感情地齐读全诗。

三、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们多姿多彩、无忧无虑的童年,你的童年又是什么样的呢?课后写下来吧!

描写劳动的古诗范文6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那么,作为蕴涵着丰富中华文化传统的古诗在教学中该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呢?下面浅谈四点:

一、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团结和经久不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部分。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的主旋律。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应做好以下几点:

1、热爱祖国的教育。“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国的和平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王昌龄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都抒写出了他们的爱国之情。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学习古人热爱自己的祖国,长大后做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自己的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2、热爱家乡的教育。古人言:“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足见对家乡的热爱。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也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自己对家乡的恋恋不舍。教学时,我们可抓住这些千古吟唱的佳句,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

3、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包括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说过:“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可见人民群众在历史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他们身上闪烁着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光芒。热爱劳动人民是学生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唐代李绅在《锄禾》一诗中写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教学时,我们应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热爱劳动人民,热爱他们的劳动成果,做一个爱人民的好孩子。

二、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谊教育。

1、亲情教育。亲情是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亲情教育是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一个重点。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动至极。孟郊的《游子吟》歌颂了伟大的母爱。魏朝曹植的《七步诗》则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之间不可互相迫害,应和睦相处。教学时,要启发学生感受亲人对自己的关爱。努力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品质,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亲情关系,使学生有一个和谐的亲情网。

2、友情教育。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对学生来说,与朋友的交往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朋友的学生,不仅会孤陋寡闻,而且心理是不健康的。因而友情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古人一向重视朋友的间交情,如李白的《赠汪伦》,表现了诗人和汪伦之间纯朴而深厚的感情。高适的《别董大》、王昌龄的《芙蓉楼送别辛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诗都是为朋友而作,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要珍惜朋友之间的感情。

三、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观的教育。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课题。在注意环境保护的同时,我们可结合古诗教学,着重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1、热爱水资源的教育。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教育学生节约用水十分必要。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幅壮丽的瀑布图,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赞叹之余,我们不禁要反思:假如没有了水,还会有瀑布吗?大自然的许多与水相连的神奇景观还会存在吗?

2、热爱鸟类等动物的教育。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动物的生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在古诗中,涉及写鸟的比比皆是。如孟浩然在《春晓》中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处处鸟语,使春天显得有了气息。杜甫在《绝句》中也写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的鸣唱和白鹭的飞翔,充满了一派生机,从侧面反映出自然环境的美好。此外,骆宾王的《咏鹅》,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等诗都是环境教育的良好素材。如果恣意破坏鸟类等动物的生存环境,那么绝不会有“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诗)的动人美景。

3、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的教育。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中写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以出墙来的一枝红杏赞美了满园春色。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荷花的美来衬托西湖的美。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仅描写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表达了自己对小草的深切赞美。贺知章在《咏柳》中写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两句将柳树、柳条描写得非常美,既写出动人的形态,又写了碧绿逗人的色彩。杜牧的《山行》、《江南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等诗均有相关的描写。这些用来教育学生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具体直观,具有很强的教育性。

4、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赞美了西湖美丽宜人的风景。李白的《望天门山》写出了天门山的巍峨险峻;刘禹锡的《望洞庭》写出了秋夜月色下的洞庭美景;张继的《枫桥夜泊》则描绘了枫桥一带的夜景……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强调了以自然为友,以山水为师。是向学生介绍祖国壮丽山河的生动、凝练的语言。它们不仅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

四、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