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堂教学常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课堂教学常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课堂教学常规

小学生课堂教学常规范文1

关键词:小学美术;常规课堂;特色课堂;转化策略

一、协调师生关系,构建轻松学习环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质量和教学过程的人本化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小学美术课教学来说,应该根据形势的发展要求,提倡师生互动,实现双向交流,而不是传统的教学课堂那样,一味的教师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关系,其好坏的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学习的效率,所以按照新课改的基本要求,我们必须走出常规课堂中教师目中无人,无视学生实际,一人高高在上的畸形教学课堂。小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有其自身的特征,他们尚在年幼,上课的专注度和兴趣跟老师的关注度及师生之间的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美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工作思想,主动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的爱心和照顾,这样他们在课堂上才会展示自我,参与课堂教学,实现特色的和谐师生关系。要想创新美术课教学必须为传统的师生关系解绑,严肃不对等的师生关系根本无法实现课堂的创新教学,小学生只有在比较宽松的课堂才会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才会有可能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们都喜欢亦严亦松的教师。当学生感到老师的关爱时才会吐露心声,自觉尊敬老师,理解和信任老师,这样就会师生互通,形成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实现特色美术课教学做好准备工作。

二、改善教学方法,实现特色课堂

常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过程没有起伏和变化,学生学习兴趣匮乏。要想实现特色课堂教学,就必须改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过程,实现课堂教学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统一。针对这种情况,小学美术教师可以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结合小学生的各项特征及学情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内容,把美术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如:让小学生尝试着用所学的知识给一些小故事或是儿歌配上插图,或者是创造性的改变一首较为优秀的美术作品。在课堂上,老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造性的设置一些游戏,活动等,比如说画画比赛、美术作品讲解、小型临摹秀,即兴作画等,让学生在学习中学有所获,学有所乐,乐有所思,从而实现有效教学,促进特色课堂的实现。

三、认真备课,挖掘教学资源

小学美术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美术的基础材料,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课程资源,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关键素材,而且还是丰富学生生活内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引领。传统的常规课堂,没有充分挖掘教材,为了教材内容而泛泛教书,根本提不上创造性的利用教材。美术特色课堂,要求老师必须认真备课,挖掘教学资源,创造性的利用教材。对美术教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主要体现在对教材的研究和处理方面,所以美术教师要要注重钻研教材,不仅是掌握教材内容,而且还要深入分析、探究内容背后的内涵,对教材内容多思考,并善于加工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形成自己易于上手,且学生容易接受的知识。在美术课堂上,学生是整个美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教育的一项重要资源。所以作为美术教师,不仅要善于开发教材资源,还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合理利用学生资源提供的条件,真正理解学生,努力实现师生互动、合作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创设情境,设置与学习任务相关的充满趣味的问题,又或者是运用风趣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实现特色教学。

四、结合学生特征,开展积极评价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课堂上的表现及学习如果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扬,那他就会有高昂的学习兴趣。常规的小学美术课堂,老师一般很少评价学生,只有在学生获得重要美术作品奖项的时候才会说些鼓励的话语。小学生处在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老师的正确教导,同时也需要老师的鼓励,如果能打破传统思想,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这对点拨、激励学生都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使课堂更具活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实现特色鼓励性教学。不管教师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在美术课堂都需要教师进行及时课堂评价,否则就会闯入传统教学的死胡同,甚至陷入“无效”。在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评价中,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评价的形式可以是赞赏、批评或者点拨。但不管是什么形式的评价,都应当注意适时、得当,因为评价只有在需要的的时候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它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手势、一次掌声,而更多的是语言的评价。小学美术教师睿智的课堂评价能够给学生以鼓励、勇气和信心,也可以让其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恰当的课堂及时评价可以增加课堂的有效生成。

五、与时俱进,采用微格教学法

针对目前的教学形式,实现特色教学就必须实现特色的教案制作和应用,小学美术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可以采用微格教学法。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针对训练,并将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反馈并作出分析判断,并且教师要把课堂小型化,这样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更为具体的指导从而使学生的教学活动得以改善。这种教学法的具体操作是将5-9名学生编成一个小组,对这一小组的学生进行一到两种技能的训练,然后分配给每名同学5-10分钟的时间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和小组成员对整个过程进行反馈评价,然后每个人根据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进行自我分析,对自己的教案重新设计后再实践。微格教学法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不断循环的学习每一种教学技能,不断循环的运用每一种教学技能,不断循环的积累教学经验,不断循环的将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让自己不断循环的进步。

参考文献:

小学生课堂教学常规范文2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 低年级小学生 习惯 养成

随着社会对年轻一代的要求,国家制定了《小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以一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看出我们全民素质的提高,下面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课程中的好习惯养成的方法。

一、专心听讲

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有意注意保持的时间短。针对这些特点,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除了正常的课堂常规教育与训练外,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多地让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授,这种听讲势必缺乏一种“我要学”的参与意识。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因,对于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是极为不利的。只有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状态下的听讲,才能真正做到专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每一个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要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学生听讲情绪。体育课教学的主体结构是讲与练的结合。讲授要通过练习消化理解。巩固运用,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专心听讲的学习情绪,就必须讲究课堂练习的设计。单调、机械的练习形式也会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下降,从而涣散注意力。在练习过程中有机地采用一些小游戏、小竞赛,有调节情绪的有益效果。如,我们在学习快速时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快速跑方法,反复讲动作,同学们的兴趣受到压制。我想最主要在步频和步幅上下功夫,那就得多练习。我借来秒表,让他们跑后测出自己的成绩,他们都相互在说和比,气氛很热烈。也许他们真正体验什么叫竞争吧!在一阵比赛后,同学的情绪又上来了,我和学生又开始热情洋溢地交流。因此,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在练习设计上要有利于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注意练习设计的思考性、趣味性,练习形成的多样性和科学性,练习安排的渐进性和层次性,以练促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讲授讨论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小游戏,这对于调整学生的听课情绪往往是大有裨益的。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

二、课堂常规教学

课堂常规教学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双方提出系列的基本要求,使课堂教学有一个严密的组织和正常的秩序,为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创造先决条件。课堂常规一般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目前,在新的教学理念带动下,使我们有部分教师感到困惑不解,将过去的“放羊课”误认为新理念下的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其实不然,我们的体育教学经过了风风雨雨几十年,应该说是在继承中发扬光大,而今,新颖的体育课就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过去,我们总是把常规教学形式模式化、格式化、具体化,势必培养了一批表面上严肃有序的“景象”,把整齐化一看成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的标准。从而使体育教学变成“军事阵地”,控制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现在,体育教学提倡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给学生营造更多的自由空间。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和技能。目的不是不要课堂常规,而是把课堂常规教学提高而升华,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由固定式向灵活性发展,由单一式向多元性迈进。学生一入学就应该重视学生个体的发展,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在活动中提高心理素质,把握积极有序的活动“机制”。如集合、站队,是新入学学生必学内容。可以设计“情境”,在游戏的情境中学习本领,《找朋友》《猜一猜》《搭车箱》等。课堂常规是体育课得以实施的有效保障之一,特别是对于低年龄的学生更重要!常规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好)习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好的习惯就要从小开始"抓"!学生只有有了课堂常规的意识,形成了习惯后,我们才能日后的教学中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三、培养小学生的纪律意识

队列队形训练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纪律意识,首先学习同志的纪律作风的故事,通过看训练视频或参观军营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什么是纪律?然后在体育课上训练学生队列队形,向同志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在队列中不准讲话,不准随意的动,特殊情况要报告,准许后才可进行,一切行动听口令,通过正面鼓励和奖励来激励学生严格要求自己,队列队形训练要时常进行,但每次训练时间不宜过长,通过一阶段的训练,学生便会从不愿意到自觉队列纪律,时间一长便形成了纪律意识。游戏遵守规则法也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纪律意识,首先让学生感受到游戏是非常好玩的,设计一些游戏规则性较强,教师先讲清游戏规则,然后学生练习熟悉规则,最后通过比赛执行规则,师生互相监督游戏,找出不遵守规则的人,扣出不遵守规则的分或者取消参加下一次的资格,通过几次训练之后,就没有学生愿意不遵守规则,时间长了学生就形成了遵守规则的意识,从某个角度讲,遵守规则意识就是遵守纪律意识,所以通过游戏遵守规则法可以培养小学生纪律意识。

总之,低年级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特别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很活跃,他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成长,关系到学生在做人、求知的过程中,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更关系到我们今后为社会输送的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因此,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抓一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奠基工程,我们要常抓不懈。

参考文献:

[1]徐汉林编著《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海豚出版社2005年9月

小学生课堂教学常规范文3

关键词:小学体育;优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050-01

小学体育学是小学课程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但是长期以来,因为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学生和家长对体育课这门非小升初的考试科目非常不重视。这就导致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而这种不理想的现状也在逐渐影响着处于教学一线的体育教师,使他们的教学积极性严重受挫,进而导致在教学中“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尴尬状况,这与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严重背离,这不仅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阻碍了学生的全面成长。那么,如何优化小学体育教学呢?笔者现结合自己的认识和教学实践,简要谈几点看法。

一、根据小学生特征,激发兴趣,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体育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往往导致学生既没有学习兴趣,也不能有效提高自身的体育技能。要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求知和求胜的欲望比较强烈。小学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多设计一些富有竞赛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游戏和体育竞赛,比如跳绳比赛、拔河比赛、乒乓球比赛等,促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全身心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有效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此外,还要在学校里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例如,设立“体育活动日”、开展健康教育课、举办体育知识讲座等,在全校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让广大学生接受良好的体育熏陶。学校应该大力支持体育教学,购置和完善相关体育教学设备和场地,开放体育器材,在校园内展示体育标语、体育图片等,吸引更多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营造生机勃勃的体育教学氛围。

二、按照体育学科特点组织教学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是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

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常规教育。尤其是要抓好集合整队、服装、精神状态、组织纪律、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变成自觉行动,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抓好体育各阶段组织教学。体育教育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实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虎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因为体育课前,学生大部分在操场上有各自活动的方式,他所注意观察的对象目标较多,思维比较活跃,注意力比较分散。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前,采用趣味游戏。如做反口令训练游戏,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中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力求做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

三、以生为本,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是对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的阐述。这一规定事实上有利于教师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下教与学相互脱节的弊端,即教师的教过于依赖教材上的“死”内容,导致脱离学生的具体实际,这就导致教师教的枯燥,学生学的无趣。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这就需要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安排,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和需求,重视学生个人的学习诉求,当然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对于师生角色的阐释同时也要求体育教师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这充分说明了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因此,体育教师要改变自己,由过去的高高在上,转变为主动地走近学生,关心爱护我们的每一名学生,多聆听学生的声音,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人生路上的引导者。

四、将道德品质的教育逐步加入体育课教学中

由于体育活动一般是存在很多困难,并且要学生独立去解决困难的。在体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体育老师必须要知道自己的体育课并不是只让学生获得体育专业知识的,而还要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的意志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老师需要在学生完成活动的过程中去仔细分析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假如由于项目不适合导致学生表现不好,必须及时进行调整。如果学生活动不积极,要及时与其交流使其展现出自己真实的一面。体育课程的重要目标就是,使学生培养出遵守纪律、守时、有礼貌等良好品质。只要教师通过优化以往的教育方法以及观念,使用新的教学思想一定可以使学生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品质的。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不断地创新教学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模式,让小学体育的教学更加生动活泼的进行,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快乐的成长,从而真正地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为小学生今后在体育以及文化学习上的发展奠定较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小学生课堂教学常规范文4

关键词:有心运用;心理细节;兴趣天性

细节决定成败。小到织布机上的一个螺丝零件,大到卫星发射的数字体系,都是成败的关键。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位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面对的问题。我认为对课堂细节的把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即在教学中,我们要从细节入手,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注重师生的有效交流,加强课堂调控。在此,我结合自身的一些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音乐课堂教学中细节把握的一些看法。

一、关注兴趣细节,走近学生

和谐是当代人追求的理想生活愿景,已经广泛渗入社会的方方面面,像构建“和谐社会”、营造“和谐校园”、建立“和谐社区”等等。可见,“和谐”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建立和谐课堂其意义更是不容忽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学生而言,无论学哪一门课,如果学得顺利、学得好,他们就会感兴趣、喜爱它,决心学好它;如果学得吃力、学不好,他们就会讨厌它、回避它,甚至放弃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兴趣细节所在,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让课堂生动起来,从而创设良好的氛围。

在课堂上可以开展竞赛的形式:现在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进取心和荣誉感,尤其在市场经济竞争的熏陶下,学生的竞争意识更加激烈。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教学中来,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

总之,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与学生自身参与是分不开的,教师要因材施教,多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利用好的点子、优秀的教学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关注学生心理细节,调控课堂

对于小学生来说,孩子一旦受到了批评,他就会觉得自己在这方面不行,对这门学科产生恐惧感,也就不会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批评会阻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不仅要从小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要设法消除孩子生理、心理障碍。俗话说:“自己是最大的敌人。”只有战胜自己,才能获得胜利。在课堂教学中,鼓励性的话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培养孩子对学科的自信心,这样他们才有信心继续学下去。比如:在我的音乐课中,请一位上课很少发言的同学说说歌曲给他的感受,他非常紧张,不敢回答。我用信任的眼光看着他,等待他的回答,万一遇到他不会回答,也可以请其他同学帮忙,发扬友爱互助的精神,这样避免了孩子回答不上来的尴尬局面,还可以用老师、同学们热烈的掌声鼓励他,此后,我想每节课同学们发言的积极性一定会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提前为学生准备小奖品,满足小学生的成就感,鼓励他们努力学习。音乐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喜好,教学上会更有成就感和快乐感,自己身心也会得到释放,更有利于教学的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征,紧密结合音乐课的特点,运用各种手段创设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使他们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气氛中引起积极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小学生也有好动的心理,课堂常规是课堂有效进行的保证,关注学生心理,使学生更好地保持良好的课堂常规,需要教师做个关注细节的“有心人”。最近学校在上课铃响前增加了预备音乐铃声,排队为了让学生提前做好上课的准备,当学生在音乐教室门口排队准备进教室时,听着音乐预备铃竟然不自觉地开始挺胸踏步走进教室,平时需要老师提醒的学生,也很自觉地跟着音乐饶有兴趣地“规矩”地走进去,于是我在每节音乐课中都增加了这一环节,在课堂开始请学生听着老师弹奏的“进行曲”有序走进音乐专用教室,在提醒学生“音乐课已经开始了”的同时,要保证有序课堂的一个良好开端。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应该听听学生的心声,成为学生生活、学习上的朋友,在课堂之余了解学生的爱好,从细节亲近学生。

小学生课堂教学常规范文5

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小学教学中进行学生“减负”便是一个主旋律,如何通过课堂效率的提升来达成减负这一目标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增效与减负之间具有明显的因果联系,只有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小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压力才会相应降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增效减负系列努力也应当将两者同时进行。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性科目,其也自然会受到学生家长与学校的重视。小学语文教学所受到的实际关注较大,而在“唯成绩论”这一错误观念影响下,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实际学习压力相对较大,部分教师要求学生进行“死记硬背”这一做法,更是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厌学情绪。此外,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填鸭式”教学法依然是主流做法,传统的教学方法与陈旧的教学内容影响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际效率也相对较低。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必要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不仅仅是对于新课改目标迅速达成的一种必然选择,更是对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一种保护。国内小学生整体学习压力较大,部分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也要参加各种课后补习班。单位时间内过大的课业负担不仅不利于小学生对于知识进行全面掌握,反而会引发诸如厌学、逃避等不良情绪。新时期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增效减负的系列尝试也是教育继续发展的基本方向,其更加是“以人为本”理念在国民教育事业中的一种良好体现。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具体策略

(一)合理规划课堂教学内容与时间

合理规划课堂教学内容与实践能够较好达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这一目标,其也应当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基础性策略。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压力已经相对较小,现有课时也完全可以满足教育大纲内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更好地对于教学内容进行规划,避免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时间内过度重复从而拖累课堂教学本身效率的提升。此外,小学教师需要在备课阶段对于常规课堂教学时间进行有效规划,有步骤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也能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作出积极贡献。

(二)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创设新型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增效减负也可以尝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较为新颖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堂氛围的活跃以及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都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形成。例如,在课堂教学中的诗歌学习时,教师可以在特定的时间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自主学习、讨论与总结。鼓励学生对于诗歌的重心思想进行总结,对优美词句进行赏析。依托这一办法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间内的“消耗”,更加能够满足将课堂时间交还给学生这一新课改要求。在小组合作学习基础上,教师对于各小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并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分析,也能在较好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节省n堂时间,避免机械式进行课堂教学对于学生学习乐趣产生的负面影响。

(三)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减负目标达成中,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具有重要影响,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也显得至关重要。建议小学学校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就要注重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自学生接触语文学科及学科知识开始时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不仅实际效果明显,更加能够为日后课堂教学中教学效率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从而降低课堂教学环节中学生的实际负担。在具体做法选择上,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适当进行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语文知识拓展,增加学生语文认知的深度和广度。寒暑假期间鼓励学生进行课外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并进行读后感、日记或周记等写作也不失为一种有效选择。

小学生课堂教学常规范文6

一、构建日育课堂教学模式需求实现教学目标的序列化

小学语文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课程,循着语文教育的规律,探究日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实施日育模式的语文课程课堂教学,可以为小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一定的基础。因为日育模式重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在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和提高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日育模式课堂的构建首先要瞄准的目标是要实现教学目标的序列化。我们的认识是,既然是一种模式,而且是课堂教学的模式,那么就要便于实施,更要在实施的具体过程中不至于复杂。既然是一种模式,而且是日育课堂教学的模式,就不能是冠以一定名称的换汤不换药的做法,需要比较明显地带有日育的特色。我们的追求则是:日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作为一个学校而言,应当是大众化的,所有教学人员都能够去接受甚至简约而又科学实施的。一句话那就是有序列,谁都可以在一定序列的前提下实现创新,序列是日育课堂构建的基本模式,创新是教学人员自身教学风格的体现或者说就是一种超常规的个体体验。

二、构建日育课堂教学模式需求实现教学过程的温暖性

无论怎样的模式都要有一个教学过程的体现,尤其是所实施的教学手段是否充满新意而又是忌于浮躁的新意。日育课堂教学的模式也不例外,既然是一种模式的应运而生,就要让其一离开娘胎就要健健康康地发展。因此,当我们从模式理念的形成以及以及模式的初步构想,我们就把目标锁定在这样的基础上,所有教学过程的呈现要让学生感到温暖,要让学生感到教师就是阳光,学习的过程就是自己在快快乐乐接受阳光沐浴的过程。平时的语文教学内容以及过程的预设,首先考虑的是要让学生获取怎样美的感受,要考虑通过怎样的途径和手段使学生轻松而又愉悦地获取感受。平时的课堂教学流程的推进我们把目光聚焦于每一个学生,尤其注意让学生的看似微弱的光亮也能逐步地闪烁出灿烂的光芒。实际上这就是我们日育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本质特征,在课堂中使得学生思维发生激烈的碰撞进而迸发出璀璨的思维火花。日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还有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经常性的摩擦产生热能和热量,使得自己在学习中产生更加而又长期温暖的情趣。这是因为日记本身就是学生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且所思的高度集合体,因此,平时的语文教学我们遵循语文课程的特点,让学生去得以充分而又广泛的实践。小学语文课程也应当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当着重培养我们小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培养小学生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而且也完全需要我们的教学对象去进行语文实践。日育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及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告诉我:小学生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实践,而且应当是广范围和宽敞空间的实践。事实上学生实践的过程就是学生获取语文学习的真知灼见的过程,我们都知道名家笔下的自然是那样的美妙,名家笔下的人文情怀是那样的美好,而学生缺乏实践的机会是永远也感受不到的。而当学生迈入高度且高效的语文实践的殿堂时,我们会猛然发现,学生也有一双极为明亮而又充满智慧的眼睛。

三、构建日育课堂教学模式需求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