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校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校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校园

数字校园范文1

以什么样的发展方向来指引现代学校建设的行动?以什么样的新支点来支撑学校持续发展?当技术的进步引领我们未来的数字化生活之际,当我们审视我们的教育生活与信息化时代存在的巨大鸿沟之时,当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交汇与融合之时,数字校园的理念应运而生,逐渐演变为驱动学校持续不断发展的新的原动力。一座桥梁跨越数字鸿沟,一条路径连接教育的现在与未来。教育者自身理念的现代化以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更是学校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突破口。

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潮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数字校园,是获取学校持续发展新动力的良机。植根于现代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数字校园创建实践,将使学生在更宽广的视野中得到更优质的教育,使教师在数字化的环境中实践新的教育模式,促使教师自身发展与价值实现,帮助学校实现办学水平的提升与现代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目标:焦点的聚集

建设数字校园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以数字化平台为依托,以革新教育方式为目标,以有效应用为价值体现,最终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数字校园中数字管理中心对学校事务管理行为的数字化集成,实现校务办公、教学管理、政教管理、科研管理、总务管理、教育技术管理、档案管理、资源管理和数字系统管理的数字化;实现学校各职能部门信息管理的自动化、数字化;实现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学校与外部之间更加方便、更加通畅、更加安全、更加快捷的信息交流,确保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高效率;实现高效、集约、充满活力的新型学校管理机制与模式,使管理行为数字化。

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系统构建学科教学资源,改变、丰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数字教学资源为知识载体,实现基于网络技术的数字教学资源和教师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共享与传播,促进师生互动式、家校互动式学习,在一种更为开放的、更为高效的具有知识管理特征的教学模式下,促进学生主动式、协作式、探究式的学习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实现师生教学行为的数字化。

方案:纲领的引导

数字校园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全盘考虑,统筹规划――既要兼顾前瞻性的应用需求,也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宜超越学校办学经费的承受能力;既要考虑各职能部门、教师以及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也要考虑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活动的聚集性需求;既要追求流程的顺畅和表现的完美,也要考虑实现的难易程度和实用程度。

数字校园系统应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管理、统一维护,追求安全高效的信息化教育环境。在建设过程中,我们首先全面详细地考察了学校各个部门、各个工作条块的流程,从数字化的视角,考量其整合于数字校园建设之中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为了使我校的数字校园建设规划方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更贴近学校管理工作以及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活动的需求,由学校信息中心牵头,通过问卷调查、部门座谈、个别访谈等方式,自下而上又自上而下,反复分析、论证、规划,最终形成了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明确了创建数字学校的目标,细化了建设过程和时间节点控制,设计了创建的成果预期与达成检测,同时,设立了创建数字校园各项实践项目的决策、支持、反馈、调控系统,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出了我校《数字化校园功能设计方案》和《数字化校园技术方案》。

整合:多维的融合

1.系统整合

硬件系统整合主要集中在校园电视网、校园广播网、校园互联网“三网融合互联”以及网络与终端群的匹配连通。在创建数字校园的过程中,我们在原有校园局域网络的基础上,建设了覆盖校园所有楼宇建筑,且通达每个终端用户桌面的一体化网络环境;配备了面向每个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进行底层应用的数字媒体设备终端;搭建了提供校园门户访问服务、数字化管理办公服务、教学数字资源服务、数字图书馆阅览服务、统一身份认证服务、信息安全审计服务、计算机系统安全服务、数据存储服务、互动教学服务、过程性综合评价服务等的服务器集群(见下图)。

数字校园扩展应用子系统结构图

一体化网络环境构建指的是基于网络环境的以数字校园中枢为核心的软件系统,具体而言是利用电子身份认证机制,通过数字中枢,实现用户对教育业务子系统、信息安全子系统的集成授权模式的一站式访问。数字校园的一体化构建是要求建立一个超越异构数据库系统环境的信息交换平台,从各异构数据库子系统中抽取需要的数据,通过中间件完成数据转换,在数字校园中枢统一权限系统控制下,完成向各个分布式异构数据库子系统进行数据协同传输,实现同步或者异步更新;要求建设统一的电子身份认证中心,针对各个集成到身份认证系统的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权限识别认证的机制,提供与电子身份相匹配的应用服务,实现单点登录与多点应用访问,我们将其归结为多数据库的平滑访问控制、多平台的统一入口的数据协同与系统整合机制。除了制度规范与管理强化以外,我们在数字校园一体化构建时,在技术的层面,部署入侵检测系统、防火墙,建立了集中式病毒滤杀系统,启用信息安全审计系统,通过各种策略配置,外防内控,构筑起一道信息安全屏障。

2.资源整合

我们在建设数字校园过程中,始终坚持以资源为核心、以应用为导向的理念,将数字化环境建设和数字化资源建设作为支撑数字化应用两根坚实的支柱。在数字化资源建设中,必须考虑其动态生成的特性,摒弃一劳永逸的错误观念;必须具有共建共享的理念,摒弃单兵作战的孤立建设模式;必须以满足应用作为资源建设的度量指标,摒弃建非所用的资源开发指向。

我校数字化课程资源平台初步形成了四个资源系列,即基于资源列表的数字化资源系列、基于网络教学辅助平台的音视频资源系列、基于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课程资源系列和基于光盘资源系统的在线光盘共享资源系列。

一方面,我们按照上海二期课改新教材的章节顺序与课程结构,建设覆盖主要学科和所有年级序列的数字化课程资源,以目录树结构顺序予以呈现;另一方面,我们根据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属性特征,逐步建设资源系统中的各种分类资源,如课件库、教学设计库、试题库、微格资源库、课堂实录库等,形成以资源类别为分类标志的数字化课程资源系列,在目录树结构中平行呈现。

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动态生成的过程,不可能一朝一夕建成,也不可能一成不变,更不可能一劳永逸。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要依靠全体教师的力量,共同参与,共建共享,其进一步拓展的方向是要根据课程变化而变化,逐步完善、扩展数字化资源的序列。

3.课程整合

资源建设的终极目的是应用。如何使资源在应用中产生正向的效果,这涉及资源和课程的有效整合问题。数字校园环境下的教学应用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数字资源与课程教学的融会贯通,形成紧密贴近课程教材与课堂教学的数字化资源。资源只有与课程、与教学有效融合,和谐共振,才能产生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数字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中,特别注重课程结构的梳理和课程知识的重构,体现教师教学过程及教学智慧,形成立足于教师课程教学需要的全序列的数字教学资源。

在二期课改精神指引下,我们在数字化资源建设中还特别考虑到了学生拓展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需求,引入拓展性数字资源的概念,使我们建设的数字化资源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过程的数字化资源辅助,还对教学内容、对知识的组织与呈现方式予以适当的拓展,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够在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宽泛的课堂中开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协作讨论和构建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数字化知识、习得数字化技能、运用数字化工具、适应数字化社会生活。

应用:价值的挖掘

在我校数字校园平台中,事务管理模块几乎涵盖了学校各职能部门日常的主要工作处理,初步实现了学校管理的网络化、规范化、自动化和无纸化,减少了中间人员和中间环节,使管理工作的信息流程清晰、通畅,信息及时、可控、安全,管理体系更加集约、高效。

数字校园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字化环境的应用,改进教师课堂教学的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创设师生互动交流情境,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二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借助于前文所述的四大资源系列的深度应用,初步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提升教学过程的交互性,建构数字化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在应用实践中完善、择优,逐步丰富校本性的学科教学数字资源系列。

数字校园在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中的应用主要在于学生的学习活动突破了课堂学习的模式,学生学习的时空环境得以改进和延伸。数字课堂和专题学习模块是建立在我校多层次、创新型、开放式的数字校园平台基础之上的,提供给学生在线与线下学习、实时与延时学习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在这样宽广的学习空间里,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方式可以选择,更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以及讨论式、探究式和合作性的学习。

教师在数字工作室中扩展教学空间,延伸教学过程,如在“我的E桌”中根据角色授权,发起或者完成教育教学公共事务处理以及私有数字空间中的个性化应用;在“知识库”中积累优秀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教学方法与和手段、教育艺术和智慧,将各种优秀的教育思想集中起来形成理论仓库,将学校优秀教师的教育观念、方法和手段保留下来,将他们经典的教育教学案例、授课实景等留档,便于后来者继续观摩学习,辐射与传递教育智慧,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和专业化素养更快更好发展。

反思:理性的坚持

必须坚定地推进数字化应用的进程。数字校园建设本身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间会有不少的曲折和反复。这个过程可能是痛苦的、渐进的,但是其发展的方向和总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必须把技术和教育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的对象,即教育技术来看待。数字化的进程不是颠覆传统,而是作为传统教育的发展和有益的补充。延续几千年的传统教学的精髓必须保留。

必须防止形式上的数字化,穿新鞋,走老路,忽视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价值。数字化教育应用最终是为了促进教育教学效能的提升。数字化设备、数字化平台,这些都不是数字化的内涵与价值体现。数字化环境、数字化资源和数字化应用应该是三位一体的,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应用上,也就是要把数字化做实。

必须加强数字化应用的培训。在数字校园的应用推进工作中,教师的应用培训至关重要,不仅仅是数字化技术的培训,更重要的是要引导教师理解和感悟数字化教育环境下的教育理念,充分挖掘教师的教育智慧,创造性地应用数字化成果。

必须把技术力量建设作为数字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学校决策层的决策力外,作为推动数字化进程的业务部门的执行力也是一个关键。要出政策,定任务,打造一支有技术、勤钻研、肯实干、懂管理、会服务的技术中坚团队。

数字校园范文2

关键词:三通两平台;数字教学;资源共享;多媒体;一卡通

中图分类号:TP392、TP393.1 文献标识码:A

1 项目的概述与背景

当前数字化校园建设成为国家重点促进的领域,它实现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的创新,提升学习效果和教育投入效率,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积累和共享,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主流业务的融合,提高学校决策水平、降低学校内部管理成本、增加学校产出以及提高民众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满意度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国家确定了数字化校园的基本格式,那就是“三通两平台”。教育部提出未来三年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主线是“三通两平台”。“三通”就是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不仅通宽带,更要通资源,是基于学校宽带网络建设,优化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条件下的教学与学习环境。加强优质数字资源建设,初步实现“教学资源班班通”,要基本形成丰富的各级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逐步为学生和教师建立网上学习空间环境,大力开展跨区域网络协作教研,促进技术与教学实践的融合落实到每个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学习活动之中。两平台,一是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二是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1],紧紧围绕各级各类教育质量水平的提升,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归根结底,教育信息化的实质在于教学模式的创新及变革,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利用。

2 数字化校园的系统总体架构

数字化校园建设总体指导思想是在一个应用支撑平台的基础之上,以统一的业务和技术标准,建立服务于学校教学、管理、服务的业务框架。系统总体逻辑架构设计如图1所示。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在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运行维护体系的指导下进行,项目的建设分为五个层面,从底层向上分别为基础设施平台、应用支撑平台、信息集成交换平台、业务应用平台、校园统一接入门户。

(1)建设基础应用环境:包括基础设施平台、应用支撑平台、信息集成交换平台,建设基础网络环境,实现校园宽带网络全接入、全覆盖、同时配套建设支持保障系统及网络安全系统,为全社会教学资源的共享做好支撑。

(2)建设业务应用平台:包括数字教学系统、校务管理系统、资源共享平台、支持保障系统,通过四大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将学校的教与学、校务的管理纳入到数字化的管理方式中,通过网络可以实现远程访问与教、学过程。同时在网络上为每个学生开辟空间,完成课程温习、课后作业的功能,即为每个学生配备电子书包。

(3)建设数字化校园统一的接入门户:统一信息门户是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各应用系统中各种应用构件整合和部署的平台,它把分立各个业务系统的不同功能有效地组织起来,为各类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入口。

3 具体建设方案

3.1 基础应用环境

(1)网络环境:基础应用环境的核心是校园网络、软硬件平台、支撑体系的搭建。随着宽带网络的飞速发展,校园网络的搭建宜采用光纤组网方式。建议采用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三层结构。需要跨越广域网的互联通过安全设备提供逻辑上的专用安全网络接入。

各类用户接入网络,访问各类资源通过统一的身份认证和应用支撑系统保障数据的安全。同时通过一系列的鉴权方式保障教学资源的版权。

(2)软硬件平台:数字化校园的应用系统的硬件平台宜采用集中部署模式,由于系统存储的数据类型以图片、视频为主,数据容量较大,宜采用大容量磁盘阵列,考虑到性价比的综合因素,建设阵列配置按照存储数据类型和重要级别分别采用SATA、SAS、SSD不同存储介质配置。同时电子书包、远程教育系统、电子图书馆等系统的开通将使学校的数据面向整个公众,这些系统的开通将对网络、平台的I/O、并发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这样就要求在网络、平台建设之初做好充分的需求分析和预测。

3.2 数字化校园的业务应用系统

数字化校园的业务应用系统包括数字教学系统、校务管理系统、资源共享平台、支撑保障系统。其中核心是数字教学系统。

(1)数字教学系统:数字教学系统为学校创建了一个真正面向未来的、高度集成的、移动互联时代的数字化教学解决方案,包括电子教材、电子书包解决方案、“班班通”解决方案、区域资源共建共享解决方案、互联课堂解决方案等。

系统覆盖了与教学活动相关的所有角色和所有环节,基于角色和教学的定位应用,如图2所示。

整个方案整合了数字化教学工具、数字化学习工具、班级互动和在线答疑系统于一体。涵盖了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2)数字化教学系统应用模式:方案支持课堂内和课堂外的应用,涵盖了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三大教学阶段,六大教学活动,并往复循环,教师和学生均有不同的应用方式,从而真正达到全环节的教育信息化效果。

(3)课堂内应用模式:在课堂内,老师可通过客户端进行如下应用:

a.老师为学生课堂测试题,及时查看每个学生针对每道题的作答情况,及时获得每个学生的作答和统计。

b.老师指导学生在电子课本上进行标示重点,笔记和阅读的功能。

c.老师通过教师端为学生进行授课,可通过电子课本模式或课件模式进行授课。

d.老师可在课堂内可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和化学的仿真实验搭建。

(4)课堂外应用模式:在课堂外,老师和学生可通过客户端进行如下应用:

a.老师通过教师端为学生作业,学生作答后线上提交给老师批改;学生可及时查看到老师批改后的作业。

b.老师通过教师端给予学生端的电子课本和学习资料进行预习。

c.学生可在线给自己班级的老师提问;老师在线上班级回答学生的提问。

d.老师可在班级内班级公告。

e.老师可在班级内把学习资料给学生;学生之间也可共享学习资料。

f.学生可通过学生端下载各类学习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g.老师通过教师端制作个性化课件,上传自己制作的课件,分享给其他老师。

3.3 其他业务系统

其他业务系统包括校务管理系统、资源共享平台、支撑保障系统。

(1)校务管理系统:包括教务、财务、人事、后勤、协同办公等管理模块。主要指导全校教工的人员管理和工作安排。记录学校后勤日常工作信息。管理和记录财务信息,形成全体教工数字化协同办公体系,便于日常工作的开展。

(2)资源共享系统:配合数字化教学系统和校务管理系统,实现资源在校内和校外的共享。可以实现各个业务系统之间数据的自动传递和转换。提供安全、可靠、高效、支持多种通用标准的数据交换共享服务。形成共享的数据库体系。

(3)支撑保障系统:由多媒体教室、一卡通、安防系统、数字广播、家讯通等系统组成。通过建设用于校园教学、管理的软硬件支撑平台实现数字化校园的支撑环境。

通过多媒体教室系统的建设将教室的教学工作进行数字化,通过采用投影、数字白板、教学资源的实时采集和网络化集中存储实现教学手段的数字化、教师教学的智能化、教学空间的网络化、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资源应用的需求化、教学效果的可控化、教学评价的公正化、资源生成的优质化等。

家讯通系统是学校与家长交流的信息平台,面向家长开展网络家长学校,重点启动家长成为助教身份协作学校开展学生教育,侧重于素质教育和学习辅导。

安防监控系统是依托多媒体图像压缩处理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实现对校园的全天候监控和周界报警监控,进一步提高校园的安全管理水平。

一卡通、安防系统、数字广播作为数字化校园后勤管理的辅助手段体现出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3.4 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建设

统一信息门户把分立各个业务系统的不同功能有效地组织起来,为各类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入口[2]。

统一信息门户可以通过统一的门户平台,集成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协同OA系统、远程教育平台、邮件系统等业务,为日常学校校务管理,教务管理提供信息技术支撑。

3.5 基础数据库建设

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信息孤岛问题。伴随着各项业务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基础数据规范化需求是校园网资源共享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内容。基础数据库建设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统一数据平台:统一数据平台包括四个基本标准: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用户视图标准和数据库标准[3]。通过一个统一的、抽象的数据服务层,确保为集成、聚集和转换数据工作的可复用性。

(2)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建设与维护的系统工程。应更好更有效地建设教学资源库,使其在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更强的保证,使媒体素材、题库、课件、案例等信息,做到充分共享。

教学资源建设可以有四个层次的含义: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二是网络课程建设;三是资源建设的评价;四是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

(3)管理数据库:各部门的学籍与成绩管理数据库、师资与教学情况数据库、学校设备与资产数据库、人事与劳资数据库、财务数据库、科研数据库、办公公文数据库等建设。

4 结论

综上所述,数字化校园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将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奠定基础,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S].2011.53.

[2] 齐向明,赵宏霞,邵良杉.数字化校园资源建设与应用系统集成[D].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http://

[3] 蒋东兴.大学资源计划理论探讨与实践[D].教育信息化,2005(9):9-13.

数字校园范文3

一、我校数字化校园现状

我校校园网始建于2000年1月。通过校园网络系统的建设,已实现了学校的各种PC机、工作站、终端设备和局域网的连接,并通过中国电信网获取INTERNET网上的教育资源,形成了结构相对合理,沟通内外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立了基本上能满足教育教学、管理、决策和科研工作需要的软硬件环境,初步构筑了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和学生管理系统平台、无纸化办公系统、弹性学习制度管理系统、教学资源库、师生食堂IC卡管理系统和安防管理系统。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提高了学校的信息化水平,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

各主要建筑内均进行了综合布线,网络通达每一个工作区。形成了以校内千兆为骨干,百兆接入各教学场所及办公桌面的网络拓扑结构。对外与教育宽带网连通,并30兆连接中国电信网作为辅助信息接入端口。

目前教学管理和办公网络化覆盖率已达85%。全校办公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实训室全部接入校园网。信息化建设已在学校教育教学、教学管理、科研改革、生活服务、图书阅览、网上办公、师生食堂IC卡等方面发挥作用。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

完善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建成一个接入方便,稳定可靠,能够满足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需要的高速数字传输平台,实现数字化教学、数字化管理、数字化生活;配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建

三、学生的自我控制

学生的自我控制是学生的自我管理技能,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与学生的认知和社会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良好的自我监控能力是现代新型人才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经验而又缺乏社会实践锻炼的时期,主要表现为缺乏一定的自觉性和持久性,存在着较大的从众性和不稳定性,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自我控制对学生时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助于调节学生内在的潜能,使自己得到最好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帮助他们实现良好行为的心理控制,是学校和班级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有些自觉性好的班,学生基本上可以达到自我控制。但是对于组织纪律不太好的班级,就需要教师采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引导。如:帮助学生实施自我锻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等,最终实现自我控制,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从心理学上来说,师生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强化和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他们渴望被理解和尊重。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因材施教,尽力为学生创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平等、健康、主动的发展。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技能,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健康向上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学习、生活及处事态度,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科学的价值观。上好信息技术课,需要学生、教师的共同努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找到乐趣,让教师教得舒心,学生学得愉快。

参考文献

[1]陈满琴.浅谈如何组织好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J].科教文汇,2009(8).

[2]曾燕.浅谈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2).

数字校园范文4

关键词:校园一卡通;数据中心;数字化校园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7-0000-01

Preliminary Campus Card,Digital Campus Construction

Li Tianxiang,Kang Peibo

(Xijing University,Xi'an710123,China)

Abstract:Digital Campus Campus Car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especially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its widely used in the daily management of the school,its school management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work efficiency has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realization of digital campus strong protection,and the existing campus network into a good solid data center platform is the smooth realization of campus card systems engineering foundation.

Keywords:Campus card;Data center;Digitalization Campus

一、数字化校园

数字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简而概之数字化校园就是网络化的信息传输、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和智能化的用户终端,三者有机的结合。

随着校园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校园内的各种信息资源整合已经进入全面规划和实施阶段,校园一卡通以结合学校正在进行的统一身份认证、人事、学工等MIS和应用系统等建设。校园一卡通为数字化校园提供重要数据决策信息,通过共同的身份认证机制,实现数据管理的集成与共享,使校园一卡通系统成为校园信息化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这样的有机结合,可以避免重复投入,提高建设进度,为系统间的资源共享、各子系统数据互联互通打下基础。

二、校园一卡通系统

所谓校园一卡通系统简单的来说就是:使全校所有师生员工每人持一张校园卡,这张校园卡取代以前的各种证件(包括学生证、工作证、借书证、医疗证、出入证等)全部或部分功能师生员工在学校各处出入、办事、活动和消费均只凭这校园卡便可进行,并与银行卡实现自助圈存,最终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同时带动学校各单位、各部门信息化、规范化管理的进程。此种管理模式代替了传统的消费管理模式,为学校的管理带来了高效、方便与安全。一卡通系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校园信息化提供信息采集的基础工程之一,具有学校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部分功能。

“校园一卡通”是“数字化校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在推动学院信息化建设方面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它应主要具有综合消费类、身份识别类、金融服务类、公共信息服务类等功能。整个系统应与银行系统、学校原有的系统和学校管理信息系统有良好的衔接,并为学校潜在管理信息系统预留合适的接口,在项目完成后随时为学校增加其它管理系统接口提供必要的协助。

三、建设数据中心平台

建设好数据中心的数据是数字校园共享数据之根本,是数字校园,一卡通实现的基础,其包括信息标准建设、数据中心平台建设、综合信息服务建设等。

信息化标准将基于国标、部标,兼顾各个标准之间的兼容性、一致性以及标准的可扩展性,建设并形成一套符合高校自身实际的管理信息化标准,为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提供基础性条件。信息标准需要保证信息在采集、处理、交换、传输的过程中有统一、科学、规范的分类和描述,能够使信息更加有序流通、发挥信息资源的综合效益。

学校各个职能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通过共享数据中心统一实现;共享数据中心的架构设计需要为纵向沟通国家教育部、省市教委等学校上级管理单位的相关数据库系统的对接预留可灵活伸缩的空间;集中学校各业务部门的业务数据,并进行统一的数据安全控制和异地备份。

共享数据中心具有划分、确定和建立面向业务的主题数据库的功能,提供功能强大的元数据管理功能。各学校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建设:

四、数字化实现

完备的数据中心建好之后,就是各部门分类的对其数据进行共享、筛选、提取、同步实施。通过校园一卡通系统借助IC卡技术和校园网络环境将原本独立运行的各个教学、生活部门的计算机管理系统衔接起来,极大提高教学、生活管理效率,有助于增强各部门资源共享,促进师生人事信息统一,提高财务收支透明度,校园一卡通除了用于师生校园消费外,还将人事信息、财务结算、学生上机、医疗卫生、图书馆流通检索等各方面等紧密联系起来,发挥重要作用。图书馆作为一卡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完善了一卡通系统的完整性,也对图书馆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以及未来开展的新形式读者服务带来积极影响。

总之,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宏大而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任务重、项目复杂,整个工程时间跨度较长,因此,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从整体上考虑,遵循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以保证各个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使高等院校数字化校园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营造一个全数字化便捷的环境,从而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刘健.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现状与发展[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12

[2]李泽中.高职高专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2

[3]单菊芬.校园一卡通"催化"数字化校园[J].教育长廊,2009,10

数字校园范文5

关键词:虚拟现实;数字校园;三维游戏引擎;UDK

中图分类号:TP311

随着三维图形技术的发展,为实际建筑和景观建立三维地图具有了更现实的意义。用3D场景取代传统的平面地图,用3D模型代替抽象的地图符号,能给观众带来更直观的感受。此外,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能够完成一些平面地图无法完成的分析,结合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能让用户在场景中漫游或与其中的物体互动,从而成为更有效的认知工具。

本文以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震后重建的校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三维校园模型,实现虚拟漫游,方便用户从各个角度更真切地了解校园,同时也对虚拟现实的三维建模、渲染和交互进行了研究,对快速建立三维场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1 相关技术

具有交互性的虚拟场景是建筑模型与计算实体的集合。对于建筑模型,使用如3dsmax这样的专业软件能建立精致的3D对象,并通过预渲染的方式来展示。但只使用3dsmax并不能实现3D场景的实时交互,VR技术则通过对3D对象实时运算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本文使用3dsmax建立3D校园模型,VR技术提供算法充当用户与3D校园模型的中介,但如何高效率地实现这种交互值得研究。

通常认为,VR应该具有:

(1)交互性(Interactivity),即用户可以使用场景内的物体并获得反馈。

(2)沉浸感(Immersion),即用户感觉的虚拟场景的真实程度。

(3)可构想性(Imagination),指不仅可以再现真实存在的场景,也可以构想现实中不存在甚至不可能的环境。

目前在Internet上制作基于WWW的三维互动网站的主流工具是VRML(Virtual Reality Modeling Language),即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RML使用较简单的图元来绘制较复杂的二维和三维对象,2.0版本进一步地在之前版本智能创建静态景物的基础上增加了用户可以操作的行为,能够满足基本的交互需求,因此也经常被用来实现在浏览器上展示的3D场景。VRML的优点在于它是跨平台的模型语言,只需要一个文本编辑器和一个支持VRML的浏览器就能实现,而且结合其它语言有一定的扩展能力。但是因为涉及复杂的网络环境,还要考虑代码在浏览器上执行的效率,VRML不太适合展示不规则物体和复杂场景,在表现VR的三个特性上相对力不从心。

另一个方法是建立在DirectX或OpenGL等基础上的,使用特定的编程语言,如C++,通过API函数实现具有丰富媒体元素的应用程序。此类开发平台特别擅长图形API,在声音、控制、网络部分也有提供专业的支持,可以满足VR的各种要求。但是这些多媒体编程接口对自身的运行环境有严格的规定,原理也比较复杂,学习和使用起来比较费时费力。

本文考虑取一个折衷的方法,选择现成的3D游戏引擎来实现。3D游戏引擎是为制作游戏而事先编制好的一套处理图形和物理特性并实现交互的开发工具包,集成了与DirectX相同或相似的API,并且提供了类似3dsmax那样直观的开发环境,使我们能较容易和快速地实现目标程序。

此外还有一些别的技术,如3D的GIS和全景图等,本文不再讨论。

2 分析、设计与制作

2.1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数字校园的模型应以数据为中心,凭想象建模是靠不住的,建模的过程其实就是数据收集、分析与应用的过程。采集数据时常用的手段包括摄影、手绘、实地测量和参考建筑施工图等。因为适逢学校震后搬迁重建,有较完备和准确的图纸,这给接下来的建模带来了很大便利。

在有工程图纸可以使用的场合,建议在将CAD图纸导入建模工具之前进行一定整理,删除多余的图层和图形。在没有图纸的情况下,也可以借助卫星地图以及实地拍摄与测量来绘制图纸。

2.2 建模

本文在建模中使用了自顶向下的策略。在3dsmax中设置好单位后,首先在顶视图中导入经过整理的平面图,将其中所有的样条线成组并移动到坐标原点。之后冻结所有对象,捕捉并绘制所有建筑的俯视轮廓,据此生成简单模型。

建模时有如下需要注意的事项:

(1)不用追求1:1建模,但各模型比例应该一致。

(2)绘制时不应该为了追求精确度和完整性严格捕捉所有的点和线条,以免面数和模型数过多。

(3)每绘制一个对象都必须恰当命名。

(4)建模的同时赋予材质,不一定需要制作具体的材质和贴图,但同样必须恰当命名。

将简模作为项目的基本增量,把需要建立更精细模型的建筑选中并导出,在单独的文件中参考更详细的CAD图纸或数据来制作。使用增量的好处是可以很快展示项目成果,也方便团队合作与测试。至于其它小品景观、植被与灯光等,在3D引擎中会有更有效的处理方式,因此不在建模软件中处理。

2.3 将模型导入3D引擎

3D引擎的选择很多,可以自己编写也可以使用成熟的引擎,本文选择UDK(Unreal Development Kit)来接手3dsmax的工作。虚幻引擎是商业性的3D游戏开发引擎,UDK则是其免费的版本,可以用来创建非商业目的的独立游戏或应用程序。

UDK对导入的模型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导入前整理模型同样是必要的:

(1)单个模型的面数不能多于65535,因此导入前应对不再修改的模型作塌陷及合并。

(2)贴图使用.tga格式,其中无alpha通道的贴图为24位的,带通道为32位。

(3)所有文件都不可有中文路径。

在3dsmax中将模型导出为.ase格式或.fbx格式,然后打开UDK的编辑器,将其导入到内容浏览器中。在3dsmax中制作了贴图的话,同样将贴图导入,然后在内容浏览器中创建材质并链接到模型即可。如果之前在3dsmax中的操作足够细致与规范,那在UDK中的工作量会比较小。

但是UDK默认的工作项目是第一人称射击游戏,系统上与3D场景的漫游有一定区别,因此还需要做一些修改。除了在UDK中将游戏类型设置为None,还需要通过控制台去掉像角色生命值一类有明显游戏特征的界面。

对于其它的功能性修改,由于本文使用的是免费版的UDK,没有源代码级授权,一般是通过添加子类的方式来实现。例如,想要修改默认的绑定角色的摄影机视角,首先在项目文件夹下新建Classes目录添加新摄影机。

class NewCamera extends Camera;

simulated event PostBeginPlay()

{

super.PostBeginPlay();

}

接着添加一个GamePawn的子类,在其中定义:

simulated function name GetDefaultCameraMode( PlayerController RequestedBy )

{

return ‘NewCameraStyle';

}

然后在NewCamera.uc中将自定义“NewCameraStyle”的参数写进switch(CameraStyle)部分,再将相关的文件都通过代码绑定起来。

还有很多功能可以添加,比如用摄影机动画提供场景的自动展示,或者添加脚本设置更多的交互事件,以及设计合理的GUI等。最后通过测试,便可以将整个项目打包。

3 结语

通过快速地建立3D虚拟校园并提供漫游,可以在数字层面上展示和宣传学校,也对学校规划提供一定的便利,适应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以数字校园的3D地图为基础,可以进一步扩展成结合网络的,对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与应用的虚拟教育环境,这涉及对更多对象,如教学设备、教学资源、学校相关信息的数字化。

不仅是校园,像是旅游景点、博物馆或有展示需要的单位,都可以应用这样的3D地图形式。而且现在虚幻引擎已经可以在浏览器中运行,这可以进一步推动3D虚拟场景成为单位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Games E.Unreal Development Kit (UDK)[J].URL:http:///[1.9.2010],2009.

[2]Kauff P,Schreer O.An immersive 3D video-conferencing system using shared virtual team user environments[C]//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llaborative virtual environments.ACM,2002:105-112.

[3]Hamilton A,Wang H,Tanyer A M,et al. Urban information model for city planning[J].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onstruction (ITCon),2005,10:55-67.

[4]符强.基于VRML的虚拟校园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3(15).

[5]陈阿林,胡朝晖,祁相志.校园虚拟现实三维场景建模技术及实现方法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4(4):1-4.

数字校园范文6

关键词:艺术院校;数字化校园;网络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6-0112-03

作者简介:杨明成(1983-),男,上海戏剧学院信息中心网络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教育、多媒体教育资源开发;陈永东(1970-),男,上海戏剧学院信息中心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媒体创意;张加存(1978-),男,上海戏剧学院信息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0引言

所谓数字化校园建设就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教育、科研、管理、服务等相关资源以数字化手段进行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其得到充分的优化利用。通过实现从环境(如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育、科研、管理、服务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空间环境,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空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能力,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数字化、信息化,从而达到学校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目的[1]。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专门列出一章指出,要加强高等院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应用,利用先进的网络和信息技术,整合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高等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开发整合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立高等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进高等教育精品课程、图书文献共享、教学实验平台等信息化建设。可以说,数字化校园网络建设提高了高等院校的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效率,便捷了在校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1艺术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数字化校园已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实现高校教育信息化的主要标志之一,各级院校都予以了高度重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建设大体经历了如下3个发展阶段:校园网硬件平台建设阶段、信息应用系统建设阶段和数字化、智能化校园网络建设阶段。从目前来看,我国大多数高校已基本完成了第二阶段的建设,正在向以信息资源整合和信息服务集成为核心的数字化、智能化校园网络建设阶段迈进。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艺术院校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及普及方面还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1)信息化观念仍较薄弱。与其它一些专业院校或者综合性大学相比,艺术院校的学生乃至教师由于其自身的专业特点,对计算机以及相关的信息技术及其应用能力还相对薄弱,信息化素养不高。有些艺术院校的师生乃至领导对数字化校园网络建设的意义、建设的内容认识不够全面,片面认为数字化校园建设在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只起辅的作用,不会影响学校的发展大局,习惯按照常规思路管理学校和进行教育教学活动[2],忽视了数字化校园在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管理方面的优势;或者有些领导认为数字化校园建设就是多建设一些信息应用系统,忽视了各应用系统之间在教育、管理、科研以及生活服务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协同联动作用。

(2)规划和建设相对滞后。由于艺术院校师生信息化观念、信息化素养相对薄弱,加之部分艺术院校相关领导不够重视,对从整体上建设数字化校园网络的需求还不够清晰、目标还不够明确,缺乏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导致各艺术院校信息应用系统不够齐全、数字化教学资源不够丰富,从而严重影响了师生在教育、科研、管理、生活服务方面的信息化需求。

(3)数据分散、共享水平较低。由于没有整体规划与顶层设计,艺术院校内部各部门的信息化应用大多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开发或引进满足本部门业务需求的数据库和应用系统。这些来自不同厂商的信息应用系统在数据编码、信息标准等方面各成体系,互不兼容,造成各信息应用系统之间数据分散,导致各信息应用系统之间以及部门之间难以整合已有的信息资源,相互之间难以实现数据共享和交互,从而形成众多的“信息孤岛”[3]。

(4)个性化服务能力不足。Web2.0时代,移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移动终端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支撑了诸如移动信息平台、移动办公、移动学习等移动服务,从而使得师生使用不同终端完成移动协同办公、在线学习,按需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成为可能[4]。而传统的校园网络信息服务模式显然已经很难满足师生的这些个性化信息服务需求。

(5)组织机构不够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阶段涉及到跨部门、跨业务的信息系统建设,那么突破部门利益、打破业务界限,成为数字化校园建设阶段必然要解决的问题。而当前艺术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组织机构与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单一部门替代组织机构,导致缺乏统筹规划。在部门设置中,有些艺术院校的网络中心(或教育技术中心)隶属于学校图书馆或科研处或宣传部,没有成立专门的信息化组织机构,把数字化校园建设当作一项项目工程,其规划、管理和实施大多由网络中心(或教育技术中心)来进行,甚至最终决策都是由网络中心(或教育技术中心)来决定,这种弊端显而易见;二是组织机构形式松散、缺乏行政决策权,导致职责不明、推动力度不够。有些虽然成立了专门的信息化组织机构,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由于人员组成不合理、整合难,加上组织机构行政职能弱小,特别是缺乏跨部门行政决策权时,很容易出现决策难、协调难、“拍板”难等现象[3]。

2艺术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问题解决对策

(1)提高对数字化校园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不仅仅是学术研究处于国际前沿、学术大师汇聚、师生素质很高的地方,校园网络带宽是否通畅、上网是否方便快捷、数字化资源是否丰富、是否具有良好的网络教学、办公、科研环境,也是衡量一所现代化大学发展、办学水平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艺术院校的各级人员尤其是校级领导要提高对数字化校园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它当作一项推动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教学改革的系统工程,统一部署,制定出总体规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步骤。此外,将信息技术课程纳入艺术院校学生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同时为教职员工定期或者不定期地举行教育技术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全校师生的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能力。

(2)制定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整体规划和设计。数字化校园涉及到校园建设的方方面面,在制定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时,要根据现实与长远发展需要进行各信息应用系统的总体规划与设计,综合教育、管理、科研以及信息技术部门等各方面意见,确定本校的具体建设目标、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规划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各信息应用系统扩展性以及相互之间的兼容性,为以后的业务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同时要确保信息系统数据标准的统一、系统之间的集成和数据共享,这样才能消除“信息孤岛”,最终构建一个科学完善的数字化校园环境,从而为艺术院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以及生活服务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化支撑环境。

(3)加强个性化服务需求,拓展网络信息功能。在Web2.0环境下,个性化信息服务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得到用户支持,即能够吸引用户接受个性化信息服务,使用个性化信息服务功能。而吸引用户接受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第一步就是细分不同用户,增强对用户的信息需求分析,突出个性化。例如,在校园信息门户平台建设方面,内容上,要尽量多地集成更多更好的功能,这些功能不但可以分类管理,而且可以按需组合;形式上,要提供更好的个性化支持,不但要有丰富的页面模版,而且用户还能自定义页面内容,调整页面显示风格;交互模式上,要提供可定制的信息推送和自主服务;访问方式上,要提供更多类型的终端支持。具体而言,就是要实现单点登录,统一身份认证,个性化使用环境,信息与推送,实现信息的综合高效检索等功能[3]。

(4)建设满足艺术院校学科发展特色的艺术类数据库。作为艺术院校,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对内对外演出,期间积累了大量珍贵的音视频及图片资料,这些资料对教学科研具有重要作用。将这些珍贵资料进行数字化管理,根据学科需要建设一批有针对性的艺术类特色资源数据库。

(5)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制度保障。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涉及高校各个方面的全方位工作,必须建立一个跨部门、具有高度权威的组织机构。该机构由校级领导担任领导职务,同时建立相关保障制度,实现责权统一。此外,应建立数字化校园建设信息化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小组、项目实施小组三级组织。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应有常设办事机构,如信息化办公室,承担日常的事务性工作,并赋予该机构一定的行政职能。机构领导由相关主管的校级领导兼任,人员构成要注意业务与技术相融合。

3上海戏剧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

3.1总体规划思路

作为一所艺术院校,上海戏剧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为了满足全校师生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需求、打破各级应用系统之间“信息孤岛”弊端,真正实现数字化校园网络环境,上海戏剧学院“十二五”期间数字化校园建设以协同学理论为指导,以服务于学校的教学、科研、演出为核心,以“跟进、跨越、特色”为建设原则,通过借鉴国内外一流艺术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技术水平、运行模式和发展趋势,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通信设备[5],建成与“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现代化艺术大学相匹配的高带宽、高性能数字化校园网络环境,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演出以及生活服务提供一个高速、高效、稳定、可靠的数字化网络传输平台;依托各相关部门,通过制定全校统一数据标准与接口,对学院的教学、管理、科研、演出、资产、财务、后勤、办公等各类信息应用系统进行数据集中与整合,实现各部门之间信息系统的协同与联动,从而实现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数据统一与共享,达到高校信息化发展第三阶段的建设目标——信息资源整合和信息服务集成,使上海戏剧学院在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达到国内外一流艺术大学的水平。

3.2主要建设内容

3.2.1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

目前,学院已建立并投入使用的各类信息系统包括:教务管理、图书管理、媒体点播、OA自动化办公、邮件服务、学生信息管理、招生管理、人事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校园资产管理、校园一卡通、职工薪酬查询、视频等。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通过调研发现目前现有的各类信息系统还难以满足师生在教学、科研、演出中的应用需求。对此,上海戏剧学院“十二五”数字化校园建设期间将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重点建设两类具有艺术特色的信息应用系统:

(1)教学科研演出类应用系统。根据学院艺术学科建设发展以及对外演出需要,建设学生入学/离校管理系统、智慧教室、精品课程管理、艺术人才体质检测系统、远程互动艺术创作教学实验室、E创平台、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演出管理、服装道具管理、虚拟现实合成、影视剪辑演播等系统。

(2)艺术类特色数据库。作为一所艺术院校,学院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对内对外如表演、舞蹈、影视、戏剧戏曲、新媒体创意等各种珍贵素材资料,针对目前各类资料分散化、纸质化等现象,将逐步建设一批艺术类特色数据库,如戏剧戏曲学数据库、设计学数据库、舞蹈数据库、电影电视数据库、电子期刊数据库、创意素材数据库、数字媒体资源库以及图书管、档案馆、博物馆三馆合一建设等。

此外,在建设过程中,根据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逐步升级校园网络带宽,实现教职工高速上网;建设无线网络系统,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进行机房改造,实施服务器虚拟化;建设学院公共数据中心,实现全院数据共享;建立网络安全系统和信息运维系统,实现校园安全运行保障。

3.2.2信息系统集成建设

为了实现学校信息化发展第三阶段的建设目标——信息资源整合和信息服务集成,在“十二五”数字化校园建设期间,还需要逐步建设以下三大系统平台:

(1)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统一身份认证系统(Unified Identity System,简称UIS)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性平台之一。通过建立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及其相应的基础支撑平台,为校内其它各部门的信息应用系统提供明确的数据接口、应用接口、用户接口规范以及服务权限,实现对原有信息应用系统的集成与新应用的扩展。通过对学校内各信息应用系统的分析研究,找出各信息应用系统的接口和相应的协议标准,特别是对各个业务部门的需求进行再分析,找出它们的共性,加以整合,最终实现认证系统的统一。

(2)统一共享数据库系统。统一共享数据库系统建设是解决各类信息应用系统之间“信息孤岛”所带来的信息屏障的有效手段。从技术上来说,突破“信息孤岛”,就是要将各部门的信息应用系统数据库相互关联起来,使这些彼此孤立的数据相互联系在一起,实现数据交换,最终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技术、跨平台技术等诸多新技术为信息应用系统集成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3)统一信息门户系统。统一信息门户系统是一个面向全校师生的个性化应用集成和信息整合平台。它为师生访问数字化校园网络的应用服务和相关信息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统一入口。该系统要拥有风格管理、页面设置、日程安排、收藏夹、信息订制推送等友好而又灵活的个性化设置功能;通过深入的应用集成,把目前师生最常用的电子邮件、OA自动化办公系统、人事、学工、教务、数字教学资源库、档案、校园一卡通、图书馆、招生就业等信息应用系统整合在一起,并提供了大量工作、学习、生活方面的服务信息。

上海戏剧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按照功能描述,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4结语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宏大、复杂、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涉及校内各个部门院系的方方面面,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信息共享”的要求有序推进。不仅要认识到位、技术到位、措施到位,而且要不断创新发展,只有这样数字化校园建设才能步入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谭义东.“十二五”期间西部新建文科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新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2).

[2]邱乐,刘军,程学新.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21).

[3]舒畅.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壁垒——信息孤岛[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5).

上一篇那一定会很好

下一篇商业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