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项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田径项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田径项目

田径项目范文1

在传统田径项目教学模式中,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经常只考虑学生技术动作的掌握率和运动成绩的达标率,过分强调学生对田径项目基本技术和基本素质的掌握,往往将田径项目教学变成一堂学生身体素质训练课,对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娱乐性以及教学方法的合理性研究不够重视。而传统的采用同一标准对拥有不同运动能力的学生做出的评价考核体系又忽视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尊重。正是由于“田径课=身体素质训练课”这种传统教育观念与青少年的心理发育特征及运动心理特征有着显著的差异性,所以,为什么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对人体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等素质有着显著促进作用的田径项目发展落后于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等其他运动项目,也就不难理解了。

有的学者认为“生生互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敢于发表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见解和主张,并敢于对别人的见解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从而形成课堂讨论的氛围,达到生生撞击的目的。也有的学者认为“生生互动”是指在教学这一具体情境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并能借助同学的交往而不断进行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课堂功能主要为学生和学生之间,包括学生个体与个体、学生个体与群体、学生群体与群体之间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具有促进性和抑制性的相互作用或影响。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生生互动”所产生的效益主要表现为学生学习的适应性、兼容性、自律性、自我效能、联合性的提高。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中的主动参与者”指明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那么在田径项目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生生互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之间所产生的互动能够获得怎样的效益呢?

一、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田径项目教学中引入“生生互动”,改变了过去学生对自身运动能力的评价只能是枯燥的数字(秒、米),而变成了鲜活的对手(队友),通过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群体之间、群体和群体之间的互动,增加田径项目缺乏的趣味性、娱乐性、合作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外部的肯定评价,提高参加锻炼的“自我效能”,促进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二、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

在田径项目教学中引入“生生互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再是单纯的信息被动接受者和教师口令的执行者,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表现出他们的特长。

三、提高学生学习的协作性

在田径项目教学中引入“生生互动”,促进学生学习团队的形成,发挥各自的特点以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可以在不影响田径项目对身体素质提高的前提下,有意识丰富集体项目的教学或将单人项目改为团体项目,提高田径项目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身体和信息的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协作性。

四、提高学生学习的公平性

在田径项目教学中引入“生生互动”,可以改变对拥有不同运动能力的学生实行同一评价标准的现状。教师将运动能力强的和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的起跑线区分开来,以各自运动技能的提高幅度,形成各自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的公平性。

田径项目范文2

摘 要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中学田径项目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生主体因素、教师主体因素对田径项目课程教学效果产生不同性质的影响。其中:一、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学生选田径课时的心理态度、学生全面身体素质状况、教师认真备课程度、是否与学生一起进行技能练习等是影响田径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二、教师的专项技术水平、教师与学生交流程度等问题是影响中学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次要因素。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改善中学田径课程教学效果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高校 教学 因子分析 田径

一、前言

本文从学生、教师两个相互紧密关联的方面对中学田径项目课程教学效果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找出影响中学田径课程教学效果的因素,以期为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借鉴作用。

二、结果及分析

(一)中学田径项目课程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选取

通过对中学田径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其中,第一类主体因素是影响中学田径课程教学效果的学生因素,包括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学生选课的心理态度、学生对田径项目的认知程度、学生全面身体素质状况、教师制定俱乐部课程的考核难度共5个主要因素,描述值分别为:3.68±1.12、3.43±0.67、2.48±1.02、2.58±0.56、2.34±0.77。第二类主体因素是影响中学田径课程教学效果的教师因素,主要包括教师认真备课程度与否、教师上课的责任心程度、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专项技战术水平、教师是否与学生一起进行技能练习、教师与学生交流程度共6个因素,描述值分别为:3.04±1.32、3.86±1.43、3.09±0.86、2.29±0.80、3.52±1.19、3.11±0.39。

(二)田径课程教学效果与相关影响因素关系

1.田径课程教学效果与主体影响因素(学生)的回归分析

在本研究中影响中学田径课程教学效果质量的(学生)因素有5个,分别由: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学生选田径课的心理态度、学生对田径的认知程度、学生综合的身体素质状况、教师制定田径课程的考核难度组成,回归系数分别为:1.577、1.542、0.668、0.573、0.574;标准误差分别为:0.474、0.422、0.186、0.259、0.283;P值分别为:0.000、0.000、0.007、0.007、0.007。通过定序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学生对田径项目的认知程度”2个因素的回归系数都大于1,其影响权重重大。定序回归分析结果又显示“教师制定田径课程的考核难度”等3个因素的回归系数略小于1,其影响权重相比较小。

2.田径课程教学效果与主体影响因素(教师)的回归分析

影响中学田径课程教学质量的(教师)因素有6个,分别由:教师认真备课程度与否、教师上课的责任心程度、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专项技术水平、教师是否与学生一起进行技能练习、教师与学生交流程度组成,回归系数分别为:1.746、2.079、1.082、0.916、1.974、0.776;标准误差分别为:0.405、0.326、0.314、0.287、0.301、0.147;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07、0.000、0.003。通过定序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教师上课的责任心程度”、“教师认真备课程度与否”等4个因素的回归系数都大于1,其影响权重重大。定序回归分析结果又显示其他2个影响因素,包括“教师的专项技术水平”、“教师与学生交流程度”的回归系数较小,其影响权重相比最小。

(三)中学田径课程教学效果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

众所周知,体育课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活动所形成的过程,学生自身各方面的种种因素都会影响田径教学的质量。中学生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在田径课上的积极性越高,进行自我锻炼与学习运动技能的意识就越强,掌握运动战术水平越多,对田径课程产生的兴趣也就越浓,进行练习和复习的次数将会增多;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得到较高水平后,便会对自我提出更高要求,并对自己掌握的运动技能进行自我不断总结,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得到提高与增强。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备课、在田径课上能运用流利、通俗易懂的专业术语为学生讲解是否,并与学生一起进行技术练习,同时加强对学生多方面的辅导与技战术纠正,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技术掌握情况,多考虑学生自身情况以及增强教师自身上课的责任心与事业心,才能引起学生上课的兴趣和积极性、赢得学生的拥护和共鸣,将由学生自身影响教学质量的消极因素变为积极因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子沙.体育教育心理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42-43.

[2] 石云龙.论高师田径课程与教学的整体改革[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4):50-51.

田径项目范文3

关键词:淡化 冷落 田径项目

1.前言

随着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选项教学改革开放的深入,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通过深入了解全校的男女学生对于田径课的看法和兴趣,针对南澳街道中心小学的现状进行调查,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南澳中心小学四至六年级的全体同学。

2.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访谈法、数理统计法。

2.2.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需要,广泛查阅教育学、学校体育学、体育理论、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小学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等多部著作,查阅有关于中小学田径类运动开展现状、素质教育以及田径教学方面、田径健身方面等与研究课题有关的论文,为课题的研究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1]

2.2.2问卷访谈法:总计发放问卷250份,回收240份,回收率为96%,其中有效问卷240份,有效率96%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田径运动、球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水上或冰雪运动、民族民间体育活动、新兴运动和健康教育共7个系列。其中前6个运动系列又包括若干项目,如球类运动系列有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在7个系列中。

南澳中心小学体育课组开设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田径项目给学生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和兴趣爱好选择学习内容。

表1小学生对选课的统计表(5个班为一个小组共250人)

最后体育课组根据小学《体育与健康》和实制情况编排篮球班、乒乓球班、田径班、足球班各一个班。[2]

表1可以看出近年在快乐体育思想影响下形成了被称为“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在体验到运动乐趣的同时,掌握运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并通过对运动乐趣的体验逐步形成学生终身参加体育实践的志向和习惯。学生中喜欢篮球的有61名,约占总数的24%;喜欢乒乓球的有39名,约占总数的16%;喜欢羽毛球的75名,约占总数的30%;喜欢田径的学生仅有14名,约占总数的6%;喜欢足球的有28名,约占总数的11%;喜欢排球的33名,约占总数的13%。所以学生对于选课的项目多数是社会比较大众化的运动项目。[3]

篮球作为广东省的招牌运动项目,并且容有两支CBA球队,因此篮球运动是深受社区居民所喜爱的项目,龙岗还是深圳篮球传统项目区,选篮球课人数自然是多数:羽毛球在广东也是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乒乓球作为国球从来都是人们喜欢的项目。从整体上来说,学生喜欢的项目是:篮球、乒乓球和羽毛球,大部分学生不喜欢田径运动这个项目,相对女生要比男生稍好一些,是因为田径相对其它项目练习起来相对容易。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巨大动力。科学实践证明:兴趣对活动有推动作用,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只要学生对所参加的体育活动有了兴趣,就会把学习和锻炼视为自身的需要,从而积极的参加活动。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动力和激情,就不会也不可能有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改革教学方式,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对运动的兴趣。

3.2表2学生不喜欢田径类课的主要原因(n=270)

从表2看出,不喜欢田径类课的原因中,认为“课堂枯燥”的学生有186人,约占总数的68.8%;“不喜欢运动”的学生69人,约占总数的25.5%;认为“太累”的学生39人,约占总数的14.4%;认为“动作不易掌握”的学生30人,约占总数的11.1%;选“怕受伤”的学生7人,约占总数的2.6%。所以教师应该了解学生情况,关注学生的需求,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感受运动价值,提高运动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4]

3.3学生对田径项目学习作用及目标认识

表3小学生对田径课的看法调查(n=270)

从表3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田径类项目的锻炼“价值很大”,而只有22%的学生认为“价值不大”。这表明学生对田径的锻炼作用认识比较全面,虽然田径运动大多比较单调枯燥,但对人的其他发展和意志品质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这在多年的体育实践中已被认可。走出误区,全面认识田径运动的本质与内涵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田径运动已经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对田径运动的理解仍局限于竞技体育一方面,使之在学校体育的教学中仅仅是围绕着田径运动的技术和提高成绩而展开。因此,而形成了现在从小学到大学学校体育田径教学中所形成的竞技体育的教学模式,使这一既有健身价值又能发展运动能力的运动项目受到限制,导致一些本来人们喜欢的项目得不到普及,一些可以让人充满兴趣的项目变得枯燥乏味,很多人渐渐对田径运动失去了兴趣。因此,如何让田径运动在全民健身计划中重塑自己,如何在学校体育的健康教育中找到自身的地位与价值并发挥其健身功效,将是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值得总结与思考的问题。

3.4学校场地器材对学生选田径课的影响

3.4.1南澳中心小学体育与健康课中田径教学场地器材现状的调查

学校建筑面积9200平方米,是目前南澳街道校园面积最大的一所公办小学。从整体上看,南澳中心的田径场地情况是基本理想,200m塑胶场地一个和两个塑胶篮球场,这无疑会促进学校体育活动以及田径教学的开展.根据《中小学体育课程设置与体育器材及场地国家标准实施手册》中对小学体育场地器材的要求来看,每个小学应该有300m以上田径场及球场或生均体育活动面积4m以上.从调查来看,南澳街道中心小学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3.5在田径课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3.5.1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引路人,在田径课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是教师要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性关系“.教师利用自己的主导作用,勇于教学改革与创新,讲授体育知识应具体、形象、生动、引证为例.要尊重学生意见,用亲切的教态和蔼的语言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充分利用学生的自我体育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有设想和创造精神,善于启发学生,不断增强和培养学生参加田径运动的意识,培养学生对田径课学习的兴趣,为提高田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5]

3.5.2教师良好的素质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本保证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体育教师队伍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田径课教学中的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从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身心为基础,以体育学习为主线,以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建立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取得显著教学的重要方式.在体育田径课的教学与训练中教师不但要保持积极,肯定的情感来激发学生和学习兴,而且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是根本,全面的业务能力是前提,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方能使学生依赖教师,提高自己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5.3.改变教法,补充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田径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喜爱的田径活动,要从学生喜爱的活动中找突破口,不因循守旧.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主动突破教材定势与习惯性框框,补充具有当地特色、学校特点或时尚活动的灵活丰富的田径课教学内容转变.例如:田径教学中的跳跃项目除教材规定项目外,还有水平方向的(原地跳、行进间跳远、行进间单双足跳等)跳跃,有垂直方向(原地摸高、行进间跳、单双足助跑跳高等)健身的跳跃.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的变化教学的方法与形式,发展学生的体能,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田径课的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田径运动能全面提高人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和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发展,对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其他体育项目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田径课必须开设,而且在体育教学中要重点突出田径课的地位,对其考核也要采用硬性指标。

4.1.2大部分体育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所了解,但不全面,深入学习不够,对其内涵领悟不够透彻,导致田径课不能更好的让学生接受

4.1.3受传统田径课教学的影响,使认知与具体实践存在偏差,田径类课教学完成课程目标实效性有待加强。。

4.1.4实行时需要老师和学生之间积极配合,老师要起到桥梁的作用,正确引领学生对田径的兴趣。

4.2建议

小学体育课田径项目的现状及学生厌倦田径课的原因也告诉我们,田径课教学必须进行改革,才能符合“快乐体育”“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此提几点建议。

4.2.1以“快乐体育”为方向的田径教学改革

对田径教学进行改革,从健身角度出发,将娱乐与健身相结合,内容要灵活、多样、实效,把学习项目编排成游戏和比赛的形式,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多彩。体育教师要安排趣味性强的游戏,如将学生最不喜欢的长跑项目改为定向越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运动中,掌握田径项目的知识和技能,达到强身健体目的,在弘扬刻苦锻炼精神的同时兼顾学生的学习兴趣。建议删除一些动作技术复杂、具有一定危险性,而且与“终身体育”这一指导思想不相符合的田径项目,如铁饼、铅球、标枪、撑竿跳等。

4.2.2增强学生对田径的认识和兴趣

增强学生的认识水平,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提高他们对田径运动重要性的认识。体育教师应多注重学生基本运动知识及运动技能的掌握,增加传授健身理论和卫生保健的知识,使技能学习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起来;要从终身体育出发,让学生通过田径课的教学,全面完整地了解田径运动的实质,对田径运动有全新的认识,同时主动了解和掌握健身性田径运动的基本理论、技术技能及增强体质的方法和手段,积极参与田径健身;采用多样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热情,从而保证田径课在高校的顺利开展。

4.2.3教师充分利用在田径课主导者的身份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主导,新课程师资培训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培训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新课程的实施。因此必须加大对教师培训的力度和针对性,拓宽课程改革信息的渠道,提高一线体育教师执教新课程的水平和能力。

4.2.4重视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的保证。标准化高中男、女体育教师的比例要合理,并适当引进部分田径专项体育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当有一定比例的理论课,让学生不仅了解学什么,怎么学,更要知道为什么学。

参考文献:

[1]王光修.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田径课价值与教学改革的探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1)

[2]朱丽萍,吕金江.重视高校体育课田径教学[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3)

[3]李儒新.中学田径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郴州师专学报,2003,24

田径项目范文4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田径项目在儿童、少年时期就必须重视跑的技术规范化。对于田径项目初学者所产生的一系列动作上的错误,我们不仅要找出每种动作出错的原因及纠正方法外,还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使田径项目初学者能做到一套正确完整的动作。从儿童、少年时期就形成正确技术的动力定型,使他们在进入成年人后能发挥更高的运动水平。

[关键词]体育教学 错误动作 纠正方法 练习手段

田径项目对儿童、少年时期必须重视跑的技术规范化。跑的动作比较简单,因而往往易为人们所忽视。有的少年运动员,转入成年人不能进一步提高成绩,这与从小忽视跑的技术有密切关系。所以我们必须从小抓好田径项目规范技术。从儿童、少年时期就形成正确技术的动力定型,使他们在进入成年人后能发挥更高的运动水平。

一、教学中常见的错误动作

通过十几年对初学者在学习田径基本技术过程中,常可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动作,必须及时发现和纠正,在教学中常见错误动作一般有以下几种:

1.“坐着跑”

(1)产生原因

产生原因主要有:上体过分前倾,髋部必然要补偿性后移,造成“坐着跑”;脚着地后过分地屈膝缓冲,折叠前摆时,没有带同侧髋前送,以致身体重心已在支撑点上方,而髋关节仍留在支撑点后上方;髋部伸肌群快速收缩力量差和髋部屈肌群肌肉韧带的阴力大,后蹬时髋部前送不充分,膝、踝关节也不能充分伸展。

(2)纠正方法

①发展腰、腹、背肌的力量,加强躯干的控制能力,使运动员在后蹬时,躯干保持大约85°(与地面的夹角)的前倾。腰背部处于紧张状态,这样有助于髋部前送。

练习手段:俯卧负重起体,发展背部肌肉力量;两头翘;肋木举腿,发展腹肌力量。

②做好跑进中缓冲动作。当摆动腿前摆着地时,必须放松膝关节积极下压“扒地”,在着地最大缓冲阶段,要注意身体重心的平稳移动,同时另一侧的摆动腿带动支髋部前摆,使髋部迅速移过支撑点。

练习手段:一手扶墙,一腿支撑,另一腿抬高后放松膝关节积极下压“扒地”,落地点靠近支撑点;在走步中完成上一练习,当摆动腿落地瞬间支撑腿带动髋部前摆,由慢到快,逐渐过渡到跑。

③增强髋关节伸肌力量及髋关节屈肌的柔韧性。

练习手段:背靠墙,脚跟距墙10厘米左右,两膝微屈,腹背部用力将骨盆向前挺出,背部继续尽量紧靠墙壁,保持这个姿势5~10秒;杠铃体后拉;发展伸髋肌肉力量;加阻力挺髋,发展伸髋肌肉力量;后仰挺髋,发展伸髋肌肉柔韧性;弓箭步压腿,发展伸髋肌肉柔韧性。

2.动腿前摆太低

(1)产生原因

产生原因主要有:后蹬动作结束后,大小腿没有充分折叠,致使摆动半径增加,角速度减小,前摆速度减慢,抬腿困难;髋关节屈大腿肌群力量不足和髋关节伸肌群阴力大。

(2)纠正方法

①前摆时尽量使大小腿充分折叠。

练习手段:增强肌四头肌的柔韧性及减小折叠对阻力的专门练习;后踢腿跑;后踢腿跑过渡到高抬腿跑、途中跑。

②增强髋关节屈肌力量及伸肌的柔韧性。

练习手段:做负重抬腿练习,增强屈髋肌肉后力量;做“一字开”练习,“跨栏坐”前压腿练习,发展伸肌群的柔韧性;反复做50~100米的高抬腿跑和车轮练习,后程必须保持动作的正确性。

3.摆臂中的几种错误动作

(1)产生原因

产生原因主要有:对正确摆臂概念不清;手臂、肩带无力;躯干力量不足或跑时含胸,造成两肩左右摆动;两肩过分紧张,造成耸肩,摆臂紧张。

(2)纠正方法

纠正方法主要有:通过示范讲解,观看技术影片及图片,建立摆臂正确概念,明确摆臂的重要性;增强手臂,肩带的力量,做仰卧撑、引起向上、持哑铃摆臂等练习;增强躯干力量;原地摆臂,从放松直臂开始,然后逐渐屈肘自然摆动到用中等速度跑进中改进摆臂技术。

4.起跳时蹬伸速度慢、无力

(1)产生原因

产生原因是腿部力量差。

(2)纠正方法

采用半蹲或深蹲起跳,连续蛙跳,大幅度的单脚跳、跨步跳等练习,提高爆发用的能力。

5.跳跃中出现上下肢配合脱节

(1)产生原因

产生原因是腰腹背部的肌肉群力量差。

(2)纠正方法

采用发展腰腹背和髋腰肌群力量的练习。

6.起跳时三关节蹬伸不充分

(1)产生原因

产生原因主要有:急于离地;蹬伸顺序不清,时机掌握不好;起跳腿的力量差,特别是踝关节力量差。

(2)纠正方法

纠正方法主要有:进行各种跳跃专门练习;明确瞪伸时机与顺序,强调最后用脚趾离地;发展腿部力量。

7.推铅球时肘关节下降,形成抛球

(1)产生原因

产生原因主要有:持球臂肘部过低,推球时,上体过早抬起,头部过早转向投掷方向。

(2)纠正方法

纠正方法主要有:注意持球时的手臂位置,肘关节约与肩齐平或略低。推球时两眼看后方,当腿、臂充分蹬伸后,头部才转向投掷方向。

8.推铅球时只用手臂,充分利用下肢和躯干力量

(1)产生原因

产生原因主要有:投掷臂用力过早,用力顺序不正确,身体各部分动作不协调。

(2)纠正方法

纠正方法主要有:右脚弯曲,或最后用力姿势,反复做右腿蹬地转髋动作。

9.推铅球时含胸低头臀部后坐

(1)产生原因

产生原因主要有:右腿蹬地转髋不充分,髋部未能转至正对投掷方向,最后用力时两脚之间的距离过大。

田径项目范文5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对核心力量的概念、田径运动中核心力量训练的原则以及核心力量训练在田径运动项目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 核心力量 田径运动 力量训练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运动链理论和神经肌肉系统训练以及本体感受性训练理论的提出,许多人发现核心力量训练几乎对所有运动项目都特别重要。不管是田赛项目还是径赛项目都要求运动员有着良好的身体控制能力,包括对身体姿势,动作姿势的控制。不管运动员做什么动作,都要求身体有较好的稳定性,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控制身体姿势和动作姿势,才能更好的发挥技术,而稳定的动作往往是由良好的核心部位肌肉的力量决定的。

二、核心力量的释义

核心部位通常上指我们所说的躯干,包括脊柱、髋关节和骨盆及其周围的肌群。核心肌群由腹直肌、腹横肌、背肌、腹斜肌、下背肌和竖脊肌,并且髋关节周围的肌肉——臀肌、旋髋肌、股后肌群也属于人体的核心肌群。核心力量是指核心部位的肌肉、韧带和结缔组织的力量以及他们之间的协作。核心力量是以稳定人体核心部位、控制重心运转、传递上下肢肌肉力量的力量能力。核心力量是核心稳定性的形成的主要能力。核心稳定性是人体在运动中通过核心部位的稳定为四肢肌肉的发力建立支点,为上下肢肌肉力量的传递创造条件,为身体重心的稳定和移动提供力量的身体姿态。核心力量训练结果就是提高核心稳定性。核心力量训练在欧美也叫做功能训练或核心稳定性训练。这种训练方式可以很好的提高竞技运动员核心区域肌肉的力量及稳定性。

三、田径主体项目竞技能力和结构属性分析

四、核心力量训练在田径运动项目中的作用分析

田径主体项目竞技能力和结构属性分析看出:在田径运动项目中,运动动作表现都是以核心肌群参与主导的运动链。田径项目技术动作运动过程中,核心肌群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担负着稳定重心、环节发力、传导力量等作用,同时也是整体发力的主要环节,对上下肢体的协同工作及整合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一)对运动专项技术的优化

核心力量对运动专项技术的优化体现在核心力量可以促使肢体协调工作,提高动作技术的经济性和实效性。运动成绩的好坏在很大层面上取决于运动技术的优化,而决定动作技术的关键是参与运动肌肉间的协调水平和高速运动中身体重心的控制能力的优化。如在走类、跑类项目中,上下肢会产生一个前后的转动力矩,在这个过程中,核心肌群的稳定能产生很好的控制力,平衡上下肢的配合稳定性,减少不必要能量的损失。

(二)提高田径项目的稳定性,加强神经对肌肉的控制

核心力量对身体姿态的稳定表现在肌肉的稳定、平衡和协调环节上。核心区域力量的稳定、平衡和协调作用是田径项目中身体姿态稳定的关键,为高速运动中的四肢运动建立稳定的支撑,形成合力的肌肉运动链。田径中的许多项目是非稳定的状态下完成的,像跨栏、跳远、链球、撑杆跳高,如何在不稳定的条件下有效率协调的发力,是田径项目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三)有助于全身部位和环节力量的衔接、传递和整合,提高力量利用率

田径项目中都需要核心稳定力量的参与。一方面它可以将下肢和躯干部肌肉的力量快速准确的传递到上肢,集结全身力量作用于“末端发力”动作,如投掷类。另一方面以下肢为发力的动作,如走类、跑类和跳跃类,都需要核心区域力量(腰腹力量)参与。参与的程度取决于核心区力量的发展和控制。

五、结语

核心力量训练已成为体能训练的一个热点,它对全面均衡地发展核心肌群的力量和身体中枢平衡稳定性非常有效,是提高运动能力和预防损伤的有效手段。核心力量虽然在田径运动项目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理论体系尚不成熟,因此无论在训练方法上还是量化标准上都有待于学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卫星.竞技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8).

田径项目范文6

[关键词]田径运动 全民健身 项目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G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020207--01

2008年第29界奥运会在北京的召开,使田径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日益上升,人们对田径越来越热爱。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全国健身计划纲要》,这是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相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和21世纪的发展战略规划。此时,我们应该抓住时机充分发挥田径在全民健身中的重要作用。

一、田径运动

(一)起源

田径运动是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获得生活资料,在和大自然以及各种动物的斗争中,需要有快速的奔跑,良好的跳跃和准确的投掷等本领。由于在劳动实践中经常地应用这些动作,便逐渐形成了走、跑、跳、投等各种基本的生活技能。为了提高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能力,人们又有意识地进行走、跑、跳、投的练习,以至逐渐形成了这些项目的比赛形式。可见,田径运动来源与生活实践,我们更应该将其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实践中去。

(二)定义

根据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颁发的(2008竞赛规则》翻译制定的《田径竞赛规则2008》定义部分,田径运动定义是“竞赛和田赛、公路跑、竞走、越野跑和山地赛跑。”

(三)田径运动的特点

1、具有个体性,又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田径运动大部分是个人项目,参加者不受人数的限制,规则简单,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可以根据练习者的不同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等客观因素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以达到最适宜的运动负荷,是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项目。

2、简单性

田径运动项目技术本身来源于人类的基本运动方式,不经过特殊学习也能很容易为者所掌握,容易开展,不受场地的限制。

3、全面性

田径运动能促进人们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经常从事田径运动,能提高人体基本活动能力;能促进人体各部分、各器官和系统机能的发展;能全面发展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能调节人的心理;促进身心协调发展,全面增强人的体质。

4、基础性

众所周知,田径运动是其他运动项目的基础。也就是说,其他运动项目都把田径运动作为发展专项素质的手段和提高技术的基础。

5、健身性

田径运动是一项易于在群众中开展且健身价值较高的运动项目。

(四)田径运动在开展全民健身中的优势

1、动作简单,容易学习,便于开展,符合人们的需要

田径运动中许多项目的技术动作是人的自然本能动作,只要掌握一定的健身原则就能够自己进行锻炼。

2、项目的多样化

有田径运动的定义我们可以知道田径一级项目就有6个,项目之多,我们的选择余地大,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们参与运动。

3、参加田径运动很少受条件的限制

男女老少可以在任何宽敞安全的地带从事田径运动,受场地、器械的限制很少。

4、多年来,田径运动一直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年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内容,大众拥有一定的田径知识和运动基础,是运用田径运动健身的有利条。

5、田径运动的全面、有效的健身作用应该成为人们锻炼的首选运动项目。

二、再认识田径运动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田径运动能够有效的发展速度、力量、耐力以及灵敏、协调性等基本身体素质,增强体质,获得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成绩,培养意志品质。

1、长时间的慢走和慢跑,全身的肌肉都可以参加工作,可以加速物质代谢,增强心血管、呼吸和其他系统的活动能力,协调有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机能,能有效的发展耐久力和培养坚强的意志。中速跑、快速跑,要求进一步提高机体各器官的适应能力,身体全部肌肉群都参加活动,心血管、呼吸与其他系统的活动也随着跑速的加快而更加激烈,物质代谢也更快,能有效的发展速度、速度力量、力量。也能使顽强拼搏精神跨入一个更高阶段,得到锻炼和提高。

2、跳跃是人们在短时间内高强度地以肌肉用力克服障碍的运动,跳跃练习能够提高控制身体和集中用力的能力,有效的发展地发展弹跳力、力量、速度、灵敏、协调性,培养勇敢精神。

3、投掷是将专门器械推远或掷远的运动。通过练习能有效的发展臀部、肩带、去干和腿部等肌肉力量。

4、全能运动更能全面地发展身体素质,更能全面地掌握田径运动技术,也能更好地在全面发展过程中发展耐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5、田径运动锻炼能促进儿童和青少年身体形态正常发展。

总之,田径运动锻炼能提高人的基本活动能力,以及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力。走、跑、跳、投等是人们日常生活、生产劳动所需要的基本活动能力。经常参加走、跑、跳、投的练习可以巩固人的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另外,由于田径运动多在户外进行,因此在从事田径运动锻炼过程中,能使人体更多地受到空气、日光等自然力的锻炼,从而提高人体体温的调节能力,增强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等。

三、全民健身中的田径项目的设计原则

1、安全性原则

这是指在项目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一切主客观因素,要能够保证参赛者自始至终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

2、属性原则

在进行项目的设计时,我们不应该脱离田径的本质和特征。以走、跑、跳、投等基本活动形式为前提,以健身为目的,将娱乐和健身集合起来。

3、实际性原则

在进行项目设计时,我们要园地制宜。综合考虑各种主客观因素,科学设计。合理安排项目的内容、时间、强度、难度、规则和裁判等,做到有的放矢,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4、合理运动量、负荷性原则

田径运动和游戏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因此在设计时我们应该安排合理的最适宜的运动量和负荷,否则就失去了健身的意义,就变成了游戏。

5、趣味性、观赏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

6、创新性原则

上一篇规划设计方案

下一篇作文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