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部门预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部门预算范文1
(二)负责全区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的组织、管理工作,对行政执法中队的执法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
(三)依法行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城乡规划管理、园林绿化和风景名胜资源保护管理、市政公用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依法行使环境保护管理、无照流动商贩管理、非机动车占道管理、历史风貌建筑保护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由城管执法部门行使的行政处罚权;依法行使市物业管理、市砂、石、土资源管理、市养犬管理等方面法规、规章规定的由城管执法部门行使的行政处罚权;行使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由城管执法部门行使的以及省人民政府决定调整的其他行政处罚权。
(四)根据区政府工作部署,负责组织和协调全区重大城管执法活动和统一的执法行动。
(五)受理有关规定由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管辖的和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交办或指定管辖的行政违法案件。
(六)负责全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建立各种管理制度和措施,并负责具体落实,加强行风政风和效能建设,提升城管执法队伍正规化建设水平。
(七)负责全区城管执法工作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度,查处执法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并上报。
(八)负责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全区城管执法信息系统;负责组织全区城管执法方面的宣传工作;负责城管执法网络建设管理和网络舆情监管工作,
(九)受理有关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方面的群众来电来信来访和相关部门转办投诉件;负责区“110社会联动”有关城管执法方面的备勤值班、接警、出警和相关案件办理工作。
(十)参与配合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部门、市政园林部门、规划部门、建设与管理部门和环境保护等部门,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非法占地和资源管理、市政和园林管理、城乡规划管理、建设工地管理、环境保护管理和城市管理等方面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十一)负责办理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和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
部门预算范文2
一、预算编制原则
(1)必须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各项法律法规为依据。
(2)必须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基础。
(3)必须以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为准则。
(4)必须遵循完整性原则。单位的预算必须包括单位的全部财务收支,不得遗漏。
(5)必须遵循真实性原则。单位的预算收支项目的数字必须依据充分确定的资料,按批准部门认可的计算依据和计算方法计算得来,不允许估算。
(6)统一性原则。预算编制必须按照统一的预算科目和规定的收支标准、程序进行计算编制。
(7)年度性原则。要求各事业单位的预算必须按财政年度进行编制。
(8)讲政治的原则。事业单位的预算要体现强烈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二、部门预算编制方法和程序
单位预算的编制采用零基预算法。
1、摸清家底,对本部门、本单位的所有可供使用的资源进行清理和计算,产生本年度的收入和可供使用的资源预算。
2、对部门和单位的本年度人员机构和所有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进行排队,然后,根据轻重缓急,确定本年度本部门本单位必须做的几项工作,同时计算每项工作的实际成本,确定每项工作完成后所达到的最终效果,
3、核定每项工作所需经费,并在预算编制时和预算执行过程中要考核每项工作经费的使用效果和效率,采取一定的方法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资金使用情况实行追踪问效制度。
单位预算需经过两上两下的编制程序:一上由部门(或单位)按照财政部门的布置,根据本地区财力状况、宏观经济发展目标和本部门的工作需要,按照人员经费支出定额标准和公用经费定额标准,采取规定的预算编制方法,编制预算建议数,上报财政部门;一下由财政部门对部门的预算建议数审核后下达预算控制数;二上部门根据预算控制数编制本部门预算报送财政部门;二下财政部门根据人代会批准的预算下达部门预算。
三、部门预算编制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建立预算编审班子。建立以法人代表为主、由财会部门参加的预算编审班子。预算编审班子要明确分工、严格规定各自的工作职责,以保证预算编制任务的完成。
预算编审班子根据上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经济发展情况,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制定本部门本单位本年度的总体目标。
第二步:做好编制前的准备工作。
1、对各预算单位的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全面清查登记,对债权债务进行认真核实,理清资金来源渠道和支出结构情况,在全面弄清“家底”的基础上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2、摸清各预算单位人员编制、实有人数和人员经费支出结构,对人员情况登记造册,并做好编制和人员情况的核对。
3、真实报告清产核资工作结果,对资产清查中发现的资产盘盈盘亏、资产损失等问题,按国家有关规定和清产核资政策,经申报和核实后进行账务处理。
4、针对暴露出的矛盾和问题,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堵塞各种管理漏洞,促进提高国有和集体资金的使用效益。
5、认真分析上年度收入和支出结构,把握本年度收入和支出中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增收节支的潜力。
做好上面五项准备工作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
1、人员: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人事部门核定的人员登记造册,本部门本单位无权增加或者减少人员。
2、人员经费: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执行人事部门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核定的标准,本部门本单位无权增加或减少人员经费的开支标准。
3、临时工:应属于完成专项工作任务的临时用工,编制预算时不在人员经费中反映。
4、对上年收支的分析,应分析到最具体的收入单位和支出单位,分析到具体的收入项目、征收次数。
第三步:编制收入预算。
1、明确具体的收入项目、征收标准,确定具体的收入征收科室和责任人。
2、由具体征收科室和责任人根据上年度的收入情况和本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按照规定的要求,编制出最基本的具体征收科室和责任人的收入预算。
3、财会部门对本部门本单位的收入预算进行审核、汇总,要将通过挖掘潜力,尽可能实现的收入编入到预算中来。
4、在预算编制与审核过程中,要分析单位占有的资产、往来款等的使用效率。同时要保证本年度总体目标的实现。
第四步:编制支出预算。支出预算要充分体现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
1、人员经费。人员经费按照人事部门核定的人数和人员经费的标准(其中一部分按照社保部门核定的标准)直接计算编制。
2、维持机构正常运行的公用经费。按照财政部门制定的定额标准直接计算编制。
3、专项工作任务经费。按照效率最优的方法计算专项工作任务成本编制预算。
4、专项工程项目经费。专项工程项目分本年度完成项目和跨年度项目,应单独编制专项工程项目预算,其经费在使用时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应单独建账核算。本年预算只能反映本年预算中安排的专项工程项目经费。
5、在支出预算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现有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等)的利用,讲究现有资源的优化配置。
6、往来款,作为对收支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债权债务,必须有预算,以正确认识本单位的承受能力和考核往来款的使用效益。净资产,作为收支任务完成后实现的目标,必须编制预算。
第五步:本部门本单位的预算经财会部门层层汇总审核后,报经预算编审班子对照本年度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审核和研究后,形成本部门本单位的预算建议数,同时还要编写好预算编制说明书,一同上报财政部门。预算编制说明书是对预算进行的书面分析与说明,是预算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六步:财政部门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本地区的财力可能、政府及有关方面政策、文件规定和各部门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建议数进行审核,下达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控制数。
第七步:各部门各单位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对本部门本单位的预算建议数进行调整,编制本部门本单位的预算,上报财政部门。
第八步:财政部门根据人代会批准的预算及时下达到各部门各单位。
四、部门预算的执行
(一)分解落实预算指标。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编审班子对经法定程序批准的预算要进行分解,层层落实到具体的科室和个人,不得留有未落实的预算。
(二)制定实施预算的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为了保证预算的完全执行,预算编审班子必须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具体应包括如下内容,各部门各单位可以根据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增加和修改。
1、建立日常的管理机构和组织。建议仍然由预算编审班子负责。
2、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和可变即可控的原则,合理确定各职能科室和个人在预算执行中应负的责任和应享的权利。
3、制定各种支出控制定额。
4、制定预算执行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建立权、责、利相结合的奖惩制度。
(三)单位的非财政预算内拨款的收入,要按照有关规定,实行财政专户管理。财政拨款按照单位的季度用款计划每月从财政国库拨到各单位支出户;单位取得的收入必须首先直接缴入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然后根据单位年度收支预算和季度用款计划,结合预算内拨款情况按月从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拨入单位支出户,财政拨款和财政专户拨款二者共同形成单位可以直接使用的收入来源。
(四)及时、真实、准确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认真编制预算执行情况月报表及相关报表,认真编写预算执行情况说明书。
(五)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编审班子要经常对本部门本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照本年度的总体目标,分析预算执行中的不正常因素和对预算执行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和环节,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
(六)预算调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因遇到不可克服的因素需要增加支出或者减少收入,就应该对预算进行调整。具体的预算调整程序应按有关规定进行。
五、年度决算
单位的决算工作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决算前的准备,编制决算草案,编写决算说明书。具体工作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决算前的准备。
1、清理各项收支。对照预算,认真检查各项预算指标的完成情况,将尽可能实现的收入完全列入本年度,将本年度的支出,尽可能清理净化,加以压缩。
2、清理资产与负债。清理检查各项资产的盘盈盘亏及资产的运行质量;清理检查各项往来款的情况及使用质量。
3、与有关部门核对好各项基本数字及进一步审查各项开支标准。
4、考核预算执行情况,落实奖惩措施。
(二)编制决算草案。在做好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及时、真实、准确地编制本部门本单位的决算报表。
(三)编写决算说明书。按财政部门规定的格式,认真、详细编写决算说明书。决算说明书应包括如下内容:
1、单位总体概况。第一部分,单位基本概况。包括人员的总量与构成,资产的总量与构成,工作职能,工作范围等等。第二部分,单位预算完成概况。包括预算收支的完成情况,要与预算对比、与上年对比。
2、收入完成情况分析。要具体分析到收入的明细项目,要与预算、与上年对比,分析收入的增减变化原因,影响收入的重要因素等。
3、支出执行情况分析。要具体分析到支出的“节”级科目。要与预算、与上年对比,分析出支出的增减变化情况及原因。
4、对专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绩效分析。一是要与预算、与上年对比,分析专项工作经费的增减变化情况及原因,二是要分析专项工作经费的使用效益。
5、跨年度专项工程项目经费的安排及使用情况及效益分析。
6、详细介绍本部门本单位对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及有关制度、措施的落实情况。
7、分析研究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六、部门预算的监督
(一)部门和单位自身的监督。事前对预算编制审核汇总,事中监控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事后检查核证对预算的审核汇总。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重视自身的预算监督工作。
(二)财政监督。这是财政部门固有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财经法规正确执行和财政资源安全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从单位预算编制工作的布置,到预算执行的结束,财政部门始终在履行监督职能,考核整个预算过程的绩效情况。
部门预算范文3
一、拨款没有出现错误,但还需要更多的谨慎,一但出现错误有时将会是无法弥补。对拿不准的指标宁愿多费周折,问问其他县市,或是上级部门,极不能善自主张,这些都做到了还错那就是天意;
二、结算中还是出现了一些状况,让我寢夜难安,愧对手中拿到的工资。在编代列资金表时有一款多列了,这些错误是不该发生的,只因没有进行多种方法的核对,真是百密有一疏,假若当时用各家单位拨款数来核对就不会有错了,这都是缺少经验的表现。还好得到了及时的更正;
三、预算工作倒是很顺利,只是有些人特难缠,让报什么资料都难,开始也会着急,但这解决不了问题,对这种人只有拿出百倍的耐心,和他们不断“纠缠”,直到达到自己的目的。还有一类人根本就没理可讲,所以只能用感情去感化。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只能;
四、各项工作的完成少不了同事的配合、支持和帮助。对于她们的建议都要认真听取,有则忙改之无则加勉,无论多严厉的批评都要虚心接受,忠言逆耳利于行。这样才能有利于工作的提高。别人说你说明你还有被别人说的理由,人无完人,但要力求完美;
五、纪律方面有所松懈,这不能归集于环境的影响,而是首先要克服掉自身的惰性,闹钟响就要起床,有时因为贪睡而迟到都会良心受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人的自律很重要。更何况这是自己能够做到的,而且还能做得更好;
六、每天搞一次办公室卫生那是必须的。整洁的环境可以愉悦心情,也能提高工作效率;
七、放东西一定要有规律,及不能丢三落四,杂乱无章。做到防患于未然;
部门预算范文4
一、政府部门预算资金绩效审计的涵义
政府部门预算资金绩效审计是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自1948年3月阿瑟・肯特在美国《内部审计师》杂志上发表《经营审计》一文以来,“绩效审计(performance audit)”这一概念已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一些学者、审计机关和国际组织对其内涵进行了归纳和描述。
R・E・布朗(1992)认为,绩效审计是对一个工作项目的效益和效果进行传统的分析。美国审计总署在《政府审计准则》中认为,绩效审计是参照客观标准或最佳实物及其他信息,对政府项目的绩效和管理进行独立的评价,以促进改善政府项目的经营,为负责监督或采取纠正措施的有关各方制定决策提供便利,促进政府加强公共责任。英国《国家审计法》(1983)认为,绩效审计是对政府部门或其他相关组织为履行职责而使用所掌握资源的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进行的审查。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1986)在第十二届会议通过的《关于绩效审计、公营企业审计和审计质量的总声明》中认为,除了合规性审计,还有另一种类型的审计,它涉及对公营部门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评价,这就是绩效审计。
上述归纳表述虽然各异,但其实质是一致的:都强调“3E”,即通过对公共资源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审查,以促进政府改善公共资源配置、管理和利用效率。鉴于此,本文认为:政府部门预算资金绩效审计是审计机关在对财政预算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的基础上,审查政府各部门履行其职责对财政资金使用所达到的经济、效率和效果程度,并进行分析、评价和提出审计建议的专项审计行为。这里的“经济、效率和效果”,是政府部门预算资金绩效审计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经济l生是指以最低费用取得一定质量的资源;效率性是指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包括是否以最小的投入取得一定的产出或者是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效果性是指多大程度上达到政策目标、经营目标和其他预期结果,简单地说就是是否达到目标。
由此可见,政府部门预算资金绩效审计是对传统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进一步拓展,它在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突出了对政府部门预算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审查,目的在于促进政府部门改善对预算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效率,更好地解除公共受托责任。
二、政府部门预算资金绩效审计的范围和内容
政府部门预算资金绩效审计的对象是政府部门预算资金的使用和支出状况,因而政府部门预算资金支出的范围,就决定了其绩效审计的范围。按照预算收支分类科目的划分,可将政府部门预算支出的范围概括为三大领域:基本支出、项目支出和专项资金支出。
(一)基本支出绩效审计 基本支出是为保证政府部门正常运行和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支出,包括人员经费支出和日常公用经费支出两部分,它是政府部门预算资金绩效审计的基本内容。其中,对于人员经费支出的绩效审计,主要是审查部门定员定额状况是否符合核定的标准,有无超编或空编现象,以评价被审部门履行的职能与所需人员经费之问,是否具有经济性和效率性。对于日常公用经费支出绩效审计,重点是审查办公用品的采购是否经济、节约,采购的物品是否适用、恰当,有无追求高标准和铺张浪费现象;同时,还要走访使用部门,了解所购物品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效果,以评价所付支出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等。
(二)项目支出绩效审计 项目支出是为完成政府部门特定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而发生的支出,其支出数额巨大,一旦发生不经济或低绩效情况,将给国家预算资金造成巨大损失,因而是政府部门预算资金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项目支出绩效审计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着重审查项目立项和决策的绩效情况;二是着重审查资金使用和管理的绩效情况;三是着重审查竣工项目的绩效情况。
(三)专项资金支出绩效审计 专项资金支出是国家为了发展、扶持某项特殊事业或处理突发事件而发生的支出,具有专款专用、单独报账结算的特点。其支出数额也很巨大,且涉及的层级较多(如从中央拨至省、市、县甚至村),容易被挤占或挪用,因而是政府部门预算资金绩效审计的重点。对专项资金支出的绩效审计,首先应审查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是否符合指定的专门用途,是否存在被挤占、挪用、截留,以致专项资金损失浪费和低效率现象。其次,应审查专项资金支出后形成的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对特定的事业是否产生了积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
三、政府部门预算资金绩效审计的难点
从政府部门预算资金绩效审计的范围和内容不难发现:绩效审计的影响力非常大,不仅涉及预算的修改、项目的继续或终止,甚至可以影响到一个组织或项目的声誉,因而其审计风险较传统财务审计更大。所以,我国在全面推进政府部门预算资金绩效审计过程中。会面临很多困难。
(一)评价绩效的标准难以确定 统一的绩效评价标准是全面推进绩效审计必不可少的技术要件,其功能在于为审计人员专业判断的一致性和客观性提供指南。然而,由于绩效审计是对政府部门预算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3E”)进行的审计,不同的部门其预算资金支出的范围不同,衡量其“3E”的标准也截然不同。不同的审计人员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和判断会选择不同的评价标准,得出不同的审计结论,这必然影响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一致性。因此,如何确定统一的绩效评价标准,是全面开展政府部门预算资金绩效审计的一大技术难题。
(二)政府部门预算编制不规范 部门预算数据的真实、完整、规范是顺利开展政府部门预算资金绩效审计的基础条件。但从目前各地编制的部门预算看,仍存在一些不规范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有些财政性资金没有纳入部门预算的范围,造成预算内容不完整;二是零基预算没有得到广泛运用,大部分部门预算实质上仍然采用的是“基数加增长”方式;三是预算数据的确定往往缺乏充分的科学论证,导致预算数据过于粗糙或笼统;四是预(决)算草案仍属于密级政府文件,使得部门预算的透明度和公开度较差。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全面开展政府部门预算资金绩效审计造成障碍。
(三)绩效审计准则体系不健全 全面推进绩效审计,需要一套健全的绩效审计准则体系予以规范。但凡绩效审计开展得比较好的国家,都较早地制定了绩效审计准则体系。美国是最早制定
绩效审计准则的国家,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绩效审计准则体系,现行的《审计法》虽然规定审计机关要对“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但非常笼统,而且仅指“财政财务收支”,对绩效审计如何实施、如何报告、以及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单位的权力、责任和义务均未作明确规定。因此,尽快制定一套完善的绩效审计准则体系,是全面推进绩效审计所必须解决的一大难点。
(四)审计人员素质尚不适应绩效审计要求 绩效审计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和复合型的人才,它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财务和会计知识,还要具有宏观意识,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评价政府工作绩效的知识和技能。然而,目前我国审计人员中,符合绩效审计要求的复合型人才不多,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工程建筑学等方面的人才普遍缺乏,大多数审计人员只精通财务会计知识,而且宏观意识不强,还没有真正做到“围绕经济搞审计,跳出审计谈经济”。因此,如何尽快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是全面开展政府部门预算资金绩效审计的又一难题。
四、政府部门预算资金绩效审计的建议
美国的绩效审计在政府审计业务中所占的比重已达到90%以上,我国《审计署2006至2010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也要求:“到2010年初步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效益审计方法体系”。开展绩效审计已成为政府审计的发展趋势。鉴于此,我国应针对上述绩效审计存在的难点,采取措施,为全面推进政府部门预算资金绩效审计做准备。
(一)合理确定绩效审计评价标准 评价绩效的标准多种多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判断,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因此,建议审计人员在现场审计开始前,可以按以下顺序与被审计单位进行协商,选择一种公认的、不存在异议的衡量标准:计划标准、历史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经验标准。
(二)灵活运用各种绩效审计方法 根据发达国家经验,目前适用于绩效审计的技术方法除了传统财务审计方法外,还包括综合指数法、生产函数法、模糊数学法、因素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成本法、目标评价法、公众评价法等。我国作为一个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来的国家,可以从中选择部分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方法,并将其与传统的财务审计方法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同时,还要勇于创新,积极探索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新技术、新方法,以适应绩效审计的需要。
(三)不断规范部门预算编制 财政部应加快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完善部门预算编制制度,加大对部门预算编制的监管力度。政府各部门在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的进程中,要紧密结合财政部的相关法规,认真界定部门预算的范围和标准,特别是预算支出的范围要严格界定;切实改变传统的“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推行真正意义上的“零基预算”;此外,还要进一步细化部门预算项目,确保预算支出数据详实、具体、精确、完整,为全面推进政府部门预算资金绩效审计创造条件。
部门预算范文5
1、综合预算还没有真正实现。虽然在199x年我县就开始进行综合财政改革,但没有将预算内、外资金等所有收支编入了预算,预算外收入并没有形成政府的统筹财力。基于预算外资金是单位“自有资金”的习惯理念,预外资金虽然进入了财政专户管理,只是对部分单位的预外资金进行一定比例的政府统筹,绝大部分预外资金最终还是返还给单位,学校等单位的预外资金还是分毫不差地返给单位。
2、科学的定额标准体系尚未建立。近几年来,我们不断完善了财政支出的管理。但是,科学合理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体系尚未建立起来。还有,公用经费、项目支出运用“零基预算”分配模式难度较大。特别是农业、教育、科技及卫生等项支出,由于上级提出了年度增长幅度或占财政支出比重的法定要求,实质上就是“基数加增长”,与“零基预算”有矛盾。
3、项目支出预算管理难。(1)项目支出预算数额大、可行性研究时间紧,难以保证其科学性。(2)项目支出管理具有较大的弹性和伸缩性,为部门提供了一个与财政讨价还价的余地。(3)项目支出要求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及部门工作等重点工作来编制,具有前瞻性,但是长期以来只是在既定的收支之间安排资金,缺乏科学的分析预测工作,没有很好地将预算编制与经济预测结合起来。(4)编制下年度的预算时,政府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及部门工作计划尚未出台,许多专项支出难以细化准确,导致执行中追加追减的情况经常发生。
二、对部门预算和综合财政改革实施的总体设想
1、进一步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在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的基础上,对部门单位的行政事业费和其他预算外资金收入不仅要统管,而且要做到统筹,按照统一的标准,根据部门履行职责需要核定部门预算,切实做到收支脱钩管理,逐步改变预算外资金是单位自有资金的错误认识,将预算外资金纳入到政府宏观调控范围之内。
2、逐步建立科学的预算定额标准体系。根据财力可能和事业发展情况,合理划分部门单位的类档,既满足部门单位工作需要,又不浪费财政资源。开展调查、分析、测算和论证,对部门实际开支水平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对比,研究特殊部门的特殊支出需求,逐步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体系,为实行真正的“零基预算”提供依据。
3、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管理。(1)及早开展项目研究和可行性论证,建立项目数据库评审制度。由于部门预算编制时间相对较紧,一些项目又具有专业性,需要与之相关的专业人才才能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因此,必须建立项目数据库专家评审制度。(2)部门报送的项目支出预算要附有可研性报告。今后编制部门项目预算支出时,做好可研性报告,需要说明要干哪些事,怎样干,能够取得什么效果以及项目资金预算等,都要在可研性报告中详细说明。(3)部门报送的项目支出预算,要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县委、县政府工作重点紧密配合,否则财政不予安排,以改变部门、单位套取财政资金、把难题推向政府的问题。(4)要建立预算追加审查制度,以强化预算约束力,切实减少预算追加。
三、实施部门预算和综合财政改革的大体安排
由于部门预算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在这方面又没有经验,为了稳妥的推进这两项改革,我们准备在时间安排上,200x年先选择有代表性的4-6个单位进行试点,然后再全面辅开。
(一)建立预算编制工作机制,增强预算编制合力。
1、建立链条式管理机制,理顺各环节工作关系。初步建立了一个以部门为依托,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评价一脉贯通、相互促进、层次分明的“链条式”预算管理机制。在试点的时间安排上,今年10月前制定改革试点方案,设计规划实施步骤并统一部署,11月份对单位的收支和成本费用情况进行摸底,并完成“一上”,12月底基本确定预算盘子,明年1月份按规定程序向县委、县政府汇报,明年2、3月份报县人大审议通过后批复执行。工作实施中,预算股和有关股室、单位共同协作,密切配合,推进部门预算和财政综合预算改革顺利进行。 版权所有
2、实行“内外有别、两步到位”的预算分配办法,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在预算编制主体上,局外以“主管部门”为主体,履行好对所属单位统一平衡、汇总责任,把好初审关;内以“业务股室”为主体,把好分管单位上报预算审核关口。在预算安排上,采取“内外有别、两步到位”的灵活办法,即财政内部由预算股根据预算内、外综合财力情况算大账,财政对外由各业务股室按照部门预算的要求算细账;在内部资金分配上“分两步走”,先确定下达初始额(基本支出及常规性项目支出),再根据财力确定法定支出增量及必保的专项支出项目,分两次切块。除必保支出项目外,业务股室根据分管部门特点和收支实际,按照综合预算的原则,统筹安排支出,有效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
(二)构建预算内外资金运筹机制,深化综合预算改革
1、对县级预算外收入进行政府统筹调剂。在报经县政府确定后,争取在200x年对单位取得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收入,除国家明文规定不得调剂的项目外,统一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集中调剂,打入预算财力,由财政统筹安排支出。
2、用部门预算的方法核定单位支出盘子,用财力包干的办法强化管理。现在单位类型复杂,财政负担很重。如何合理界定县财政对事业单位的补助范围、方式,是编制好县级部门预算首要解决的问题。从这几年的财政改革实践看,我们应按照综合预算的要求,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出发,对单位经费补助方式进行了不断改进。(1)对部分有条件的单位,试行财政补助“零增长”或“负增长”,逐步减轻财政支出压力。(2)对预外收入资金较多的部门试行“细化算账、包干补助、节约留用、超支不补”的办法;对一般事业单位,实行“按要素核定收支,财政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补助方式。(3)对自行组织收入较多、经费自给能力较强的事业单位,在核定单位收支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财政补助总额包干”,减人不减资,增人不增资,优化分配结构。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办事”,推动“事业”变“产业”。通过改革,节减财政开支,调动主管部门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促进事业发展。
(三)构建人员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基本支出管理
1、构建了预算单位基础信息库。在对预算单位人员、资产、收支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构建了涵盖预算、决算、审计监督、人事部门等不同资料来源的基础信息库,并初步实现动态管理,为规范人员支出,维护基本支出预算的真实准确提供了有效保障。
部门预算范文6
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及机制不健全,是这一制度存在的又一问题。①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不够完善,很多预算部门并没有完整的内控制度,仅仅用一般的规章制度来代替,对很多业务流程没有详细而准确的控制,仅仅是评价经验来处理问题;②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机构,由于很多领导的内部控制意识不足,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不够了解,从而导致对内部控制机构的作用认识的比较模糊,导致人员的配备不够合理,进而出现机构人员缺位现象的出现。
2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执行缺乏人才支持
①预算部门的人员岗位不足,导致很多单位存在一人多岗的问题,分工不合理且工作节奏密集,从而影响了部门预算及执行等工作的有效开展;②预算部门的专业人才缺乏,不能够有效掌握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执行要点,从而影响这一制度的开展效果;③缺乏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及考核,往往存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执行的过程中敷衍了事的情况,达不到这一制度应有的效果。
3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措施探讨
3.1加强对预算部门财务管理的控制
加强对预算部门财务管理的控制是保障这一制度完善的重要基础。①要加强对部门预算的控制,预算是一个全局性的观念,包含了企事业单位全年的收支计划。因此,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要做到零基础预算及细化预算,并对具体的收支标准进行核定,进而对支出的方向及用途进行明确,避免在预算过程中随意夸大支出范围以及没有预算情况的出现;②对资产管理进行内部控制,在资产管理中进行授权批准制度的建立,每项经济业务需要按照相应的程序进行授权批准,并对相关人员的责任及义务进行明确,对各项财产的清点及保管按相关的制度进行。如果出现资产账实不符现象,则需要分析查找原因以避免资产的流失,一旦出现资产损坏,则需要按规定的程序在批准之后进行核销;③对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控制,实现内部各职务之间的相互控制,形成合力的制衡机制,促进各个职能功能的有效发挥;④要制定内控制度相关的发展制度,为了避免各部门之间控制力的丧失,需要对内控制度进行必要的测试,并将测试中的盲点进行有效的挖掘,进而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及时有效的应对新情况及新问题的出现,从而保障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有效发挥。
3.2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及机构建立
完善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及机制是保证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有效实施的保障。①要对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内容进行深刻的领悟,并使其不断的进行完善,以保障实际问题的有效解决。其主要制度包括授权批准制度、预算控制制度等等,建立健全的内控制度是促进相应问题得到解决的关键;②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明确机构中各级人员的责任及义务,并设立监督及考核岗位,进而对内部审计的作用进行强化,以保障内控制度的有效落实;③处理好内控效益及控制成本之间的关系,并在实施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同时,维系职业道德及自律意识,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正确处理相应的关系,以有效保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及经济效益;④要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明确相应的规章及程序,促进内部审计人员责任的落实,并建立内审复查制度,保障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
3.3加强对财务管理内控人才的培养
加强对财务管理内控人才的培养:①要培养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使得相应岗位的人员能够胜任这一工作,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②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及考核,通过培训及考核使相关人员能够明确这一制度建立及执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从而保障其有效落实;③加强对管理人员法律法规的培训,使得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具备管理基础知识,从而及时的发现及解决问题,进而全面提高内控人员的素质,使内控人员具备应有的管理能力,促进内控制度的有效落实。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