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爱丽丝的奇迹小说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给爱丽丝的奇迹小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给爱丽丝的奇迹小说

给爱丽丝的奇迹小说范文1

[关键词]悲剧意识;主题;氛围;双线叙事

对各类题材都拿捏得恰到好处的伍迪・艾伦只拍摄过寥寥几部真正的悲剧电影,从2005年到2007年间,他以每年一部经典的超高效率拍摄完成著名的伦敦三部曲Match Point、SCOOP、Cassandras Dream,架起关于道德、命运和罪恶的故事脉络。三个悲剧故事再一次证明他宝刀未老,那处处可见的敏锐与犀利显现出冷眼看人生的淡定,一个个悲剧寓言正是对其不朽悲剧意识的完美演绎。《我心深处》也是其颇具代表性的一部悲剧作品。若单从伍迪・艾伦悲剧作品视角管窥其悲剧风格,显然有以偏概全之嫌,深入挖掘伍迪・艾伦各类作品中的悲剧元素,方能真正彰显其悲剧情怀。

一、悲剧意识:无奈・忧患・悲观

伍迪・艾伦的作品以喜剧居多,悲剧甚少,但是骨子里的悲剧意识却成为其所有作品的美学意识形态支撑。与传统悲剧总是与战争、英雄、死亡纠缠交织在一起不同,伍迪・艾伦的悲剧意识表达途径更为宽泛,或是裹着喜剧的外衣,或是带着撕裂的讽刺,痛苦的无处消解都浸润其中。[1]从悲剧意识类型来看,伍迪・艾伦的悲剧意识可以概括为人相较于宇宙的无奈,对未知的自然不可抗力的内心忧患和与生俱来的悲观情绪。[2]无奈的悲剧意识是人在自我与宇宙、自然的分裂中感觉到的。相较于宇宙的强大和大自然的深不可测,人的力量就如“沧海之一粟”般渺小。忧患则源于人安全感的缺失,在自然灾害面前,在宇宙洪流面前,人的反抗注定无望。伍迪・艾伦的悲剧意识促成其无数喜剧和罕见悲剧的创作,但是相较于悲剧作品,他的悲剧意识为喜剧注入了更为强烈、有对比感的对峙性力量,并表现出带有自我反驳意味的复调性,形成一种特殊的复杂审美情愫。

二、悲剧主题:生存・生活・爱情

伍迪・艾伦的很多部电影中,上成为被戏谑和调侃的对象。如电影《独家新闻》中上帝犹似一个僵尸被裹在黑色的斗篷中,任凭人们怎么搭讪调侃都无动于衷。电影《爱与死》中上帝告诉鲍里斯不会被判死刑与最终鲍里斯被判处死刑的鲜明对比,更是颠覆了上帝的庄重、神圣和不可侵犯。对上帝的质疑和批判暴露出伍迪・艾伦不相信上帝可以救人于水火之中的悲观。《汉娜姐妹》中,伍迪・艾伦将米基的怀疑症表现得淋漓尽致,处于死亡边缘的米基每日紧张兮兮,对疾病和死亡的巨大恐惧让他置身于深不见底的精神牢笼中,他种种不正常的表现也正反映了伍迪・艾伦对人类面对死亡的生存恐惧的嘲讽。

陷入无休止的生活琐事不能自拔,被日常生活所累放弃理想追求,这些都是现代人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伍迪・艾伦在电影中将悲剧意识融入这种生活状态中,对普通人周而复始无法改变的人生轨迹进行描述。影片《卡珊德拉之梦》一开始,伍迪・艾伦就迫不及待地将两兄弟打算买一艘小游艇用来泡妞、出游的意图暴露出来,紧接着伍迪・艾伦又将摆在两兄弟面前的现实问题――缺钱,呈现给观众。丝毫不加掩饰的讲述方式将人物面临的生活困境一览无遗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虽无跌宕起伏之感,却让观众不自觉地为两兄弟的命运揪心。果不其然,在极度缺钱状态下遇到富有舅舅的两兄弟,接受替舅舅充当“复仇者”角色的任务,遗憾的是,两兄弟最终以死亡悲剧收场。整部影片并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渲染,也没有恢宏的场景,一切都被浸润在人物的生活困境中,当两主角决定为利行恶,悲剧效应就已经悄然显现,观众在唏嘘之余也不可自持地产生深深的无奈感。《汉娜姐妹》中,伍迪・艾伦架构了三姐妹与各自丈夫、情人及后代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对人物渴求在生活中探究答案的状态进行细致描述,对妻妹产生感情又不肯就此离开妻子的艾略特,患有怀疑症的汉娜前夫,与别人永远无法融洽相处的霍莉。每个人都陷在生活的牢笼里不能自拔,直到影片结束,伍迪・艾伦也没有给这些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而这种对人物内心焦虑状态终不得释放的结局设定,正是伍迪・艾伦生活悲剧意识的体现。

在生存、生活悲剧意识的影响下,伍迪・艾伦的爱情题材电影也难免显现出些许挣扎的尴尬和浓浓的、化不开的悲剧情怀。与其他类型的好莱坞爱情题材电影相比,伍迪・艾伦的爱情喜剧更多地表现为反浪漫喜剧。陷入爱河的男女主角经历精神背叛,遭遇肉体出轨,充斥着爱情徒劳无用的意味。在影片《安妮・霍尔》中,伍迪・艾伦用轻松明快的拍摄方式将男女主角相识、相恋、分手的过程呈现给观众,创造了爱情毁灭于世俗的反浪漫喜剧模式。其后的影片《曼哈顿》和《犯罪与不端》中,伍迪・艾伦采用了如出一辙的方式表达爱情主题,但是这些以浪漫开头的恋情最终都不得不走向宿命的死胡同。伍迪・艾伦电影中的爱情似乎没有圣洁的面纱,只有终将走向苍白死亡的悲剧结局。

三、悲剧主角:女性・知识分子

伍迪・艾伦早期电影作品中的女性地位并不突出,多被置于陪衬地位,在整个电影剧情中只发挥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自1977年之后,伍迪・艾伦开始拍摄大量以女性为主角的电影题材,如《安妮・霍尔》《开罗紫玫瑰》《另一个女人》《蓝色茉莉》等。这是伍迪・艾伦电影风格的一次变身,自这一时期开始,女性在其电影中被放到了和男性同等的高度。这种转变与伍迪・艾伦自身感情生活得以充实不无关联,与演员米亚・法罗因戏生情让伍迪・艾伦重新认识女性,并促使他开始以女性视角审视人生,拍摄作品。在以《安妮・霍尔》为代表的最初几部女性题材电影中,女性最大的特点就是得以从花瓶命运中摆脱,女性自身不再单单是美的符号,伍迪・艾伦已经开始在女性角色身上着更多笔墨,女性俨然成为其表达自身对人生无常和苦涩认知的重要载体。[3]而对女性的命运,伍迪・艾伦更多传达的是一种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一直延续到伍迪・艾伦随后创作的新时代女性题材电影上。《赛末点》里烟视媚行的性感尤物斯嘉丽,拥有那个时期女性所有可以吸引人的特征,浪漫中不乏,不羁中带着些许颓废,为追求高贵的生活不惜放弃纯真的感情攀附权贵,然而却落得被抛弃的下场。当她再次与穷小子约翰逊相遇,怀孕、逼婚、穷追不舍这样的戏码终不过换来最后的毁灭――被约翰逊枪杀。一个美丽的尤物到死都不曾料到自己会死于爱人的枪下,当然也更不会知道她的爱人在她死后如愿以偿地与妻子生下可爱的孩子,过上快乐的生活。伍迪・艾伦在影片的末尾用一个瘾君子不幸成为替罪羊的镜头给影片收尾,一个荒诞而又巧合的结局充分折射出斯嘉丽的不幸命运。而《蓝色茉莉》中,伍迪・艾伦将女主角设定为拥有优越社会地位的上层贵妇,但即便身份尊贵,贾思敏也不得不面临生活中的跌宕起伏,当一切尘埃落定,贾思敏所拥有的一切终成为“南柯一梦”。相较于《赛末点》,伍迪・艾伦在这部影片中对女性的表情、动作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刻画,为人物感情的爆发埋下极为敏感的触点,这使得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更为精致。

对知识分子的焦虑一直是伍迪・艾伦影片中挥之不去的影子。[4]中产阶级知识分子不再被受众推崇,他们的身份优势在人际交往和爱情关系中逐渐丧失,开始面临人生困惑。伍迪・艾伦在《曼哈顿》《夜与雾》中塑造的作家、电影导演形象都深受知识分子身份和精神的双重困扰,他们渴望得到认同却无法实现。如此求而不得的命运挣扎和生存困扰是伍迪・艾伦感性思维的真实写照,他着力塑造知识分子感性与理性的冲突氛围,将知识分子的自命清高置于现实不如意的大熔炉中,对知识分子崇尚理性的态度予以嘲讽和否定。当自身对爱情、对艺术的追求无法实现,知识分子面临的将是无尽的空虚,由此产生的恐惧和焦虑一览无遗。伍迪・艾伦对知识分子焦虑痛苦的描述源于其本身的悲观主义宿命论思想,他所要传达的正是知识分子对无力抗争命运的悲观认知。

四、悲剧氛围:喜剧・幻象

伍迪・艾伦的悲剧电影并不是一开始就将观众带入阴郁压抑的氛围,相反,作为一个有着悲剧意识的喜剧大师,他更擅长用喜剧、幻象和诗意的方式营造轻松明快的影片氛围,这种塑造方式使得悲剧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影片中,并最终表达出更具视觉张力和冲击力的悲剧效果。

伍迪・艾伦的影片看似悲剧少喜剧多,实则喜剧中穿插着其悲剧意识,只不过伍迪・艾伦更善于淡化和隐藏这种悲剧,他总是在喜剧行将结束的当口一招毙命表达出悲剧意图,这使得他的悲剧被笼罩在一种喜剧的氛围中,如此鲜明的对比正是其悲剧的一大风格。在影片《爱与死》中,伍迪・艾伦正是用小打小闹、轻松搞笑的喜剧外衣包裹起其最想传达的死亡悲剧意识,当观众还在捧腹大笑之时,坚信自己会被赦免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却被宣布执行枪毙。那一刻,死亡的恐惧一瞬间击中观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死亡恐惧不断蔓延,成为许多人的梦魇,在滑稽的氛围中营造出悲剧意味,这正是伍迪・艾伦的高明之处。

魔幻现实主义是伍迪・艾伦用来化解影片中主人公生活困境的一种手段,这一表现手法为其电影增加了神秘气息。生存有无可奈何又神奇的一面,当无法逃避只能假设有魔术般的奇迹存在将一切难题化解。伍迪・艾伦善于思考和创作,他深谙文学表现之道,将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应用到电影中营造出幻象,以化解生活困境是他悲剧风格的另类体现。在他的悲剧电影伦敦三部曲中,这种表现手法被应用得淋漓尽致。影片《卡珊德拉之梦》中的主人公拥有一般人所不具有的预言能力,在所有人都不相信她的预言之时,她的预言却一一得以验证。影片《爱丽丝》中,爱丽丝只要一喝中国医生的药水就可以隐身,悄无声息地完成对丈夫的报复,这样的奇迹也恰恰表达了伍迪・艾伦对人生的看法,他认为只有在幻象的世界里人们才能随心所欲地生活,而现实就是悲剧,任何人都不能幸免于难。

五、悲剧结构:双线叙事・循环结构

伍迪・艾伦认为每个人的身上都不只存在单纯的喜剧和悲剧,他相信悲喜剧同时存在。因此,他在电影中惯用悲喜剧交叉的双线叙事方式拍摄,通过设置预叙述段落,将悲喜剧置于同一纬度。影片《美莲达与美莲达》中,他对出现在两个故事中的同一人物采用交叉叙述的方式对其命运进行交代,使整个故事来回切换于悲喜、真假之间,借助双线叙事将同一人物的不同命运放在同一纬度进行解构。而《蓝色茉莉》中,伍迪・艾伦采用更为精妙的循环结构,将过去与将来通过两条平行线索串联起来,以茉莉破产前后的生活作为叙事线索,形成一个遥相呼应的循环悲剧结构,增添了故事的悲剧色彩,表达出对茉莉悲剧命运的同情。

电影、小说杂文、脱口秀、爵士乐团,看似毫不相干的元素在伍迪・艾伦身上却得到完美演绎和糅合。他的电影难见气度恢宏的场景,却处处洋溢着老小孩般的小男人气息,以美国中产阶级的社会生活为蓝本,用镜头呈现这一时期美国人日常与精神生活的风情画卷,凡此种种,最终铸就伍迪・艾伦截然不同的电影风格。虽被誉为喜剧大师,内心却疯狂燃烧着悲剧意识,虽未成为悲剧大家,却在林林总总的作品中不断挖掘人性的悲观和凄凉,置悲剧于喜剧的绿洲,置悲剧于生活的日常,这就是伍迪・艾伦的特殊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 Sharplife.永远的另类――伍迪・艾伦[J].电影文学,2003(09).

[2] [法]米特里.电影美学与心理学[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

[3] 殷玮,朱云.从《怎样都行》看伍迪・艾伦的解构哲学[J].电影评介,2012(02).

给爱丽丝的奇迹小说范文2

自年少成名,郭敬明身上就不缺少争议与话题,他一面商场得意,成功涉足写作、出版、影视等不同领域;一面背负着公众对于抄袭风波、炫富史、电影骂战等负面新闻的诘问。爱他的人将他推上神坛,厌恶他的人给予的则是毫不留情的唾弃。

不久前,郭敬明为某口香糖代言的广告在各媒介平台推出,在里面他以被外界误解和质疑、却不刻意讨好的个人形象出现,传达该品牌“笑出强大”的主旨。广告播出后遭遇两极评价,虽然粉丝表示力挺偶像,但很多网友却留言“站队”――“从今天起,不买某品牌”“某品牌希望靠脑残粉撑起一片天”。无独有偶,8月29日,郭敬明发文称,乐视影业发行部门未经自己同意,将电影《爵迹》海报上“郭敬明导演作品”的字样抹去,“这是对我署名权的侵害和对我本人极大的不尊重”,而乐视给出的理由是“很多人不喜欢郭敬明,担心影响票房”。之后又有消息称,《爵迹》在某平台开设收费性质“明星单人票房榜”,指责郭敬明过度消费粉丝。郭敬明在9月8日发出微博辩驳,“我在南京小黑屋里已经关了好几天了,每天一帧帧过画面眼睛都要瞎了。别外面传出什么事儿都往我头上扣啊!我姓郭,我不姓锅啊!真是‘不管发生什么事,总归都怪郭敬明’”,一片心酸委屈。其后,虽然乐视和该网站都向郭敬明表示歉意,但众多网友对此的第一反应却是――“营销炒作”。

“郭敬明”三个字在为名字的主人带来无限热度的同时,似乎也成为某种原罪和负累。对此,郭敬明很清醒,“这是把双刃剑,随之而来的一方面是高关注度,另一方面又是带有固定符号的认知,有利有弊。”

争议归争议,无论弹与赞,在大部分人眼中,努力和勤奋是郭敬明身上公认的标签。负责《爵迹》媒体宣发的小洋告诉《综艺报》记者,郭敬明是他接触过的导演中让人感觉“最舒服的一位”,“对我们的安排非常配合,尽量满足,对于媒体的每个问题也都力争给出最完美回答,哪怕是被重复问了很多遍。”

接受《综艺报》专访前的媒体换场间,郭敬明将瘦削的身体陷入沙发,闭眼稍事休息。“最近特别累,很容易感到疲惫。”他对一旁等候的记者解释,嗓音略显嘶哑。他面前的桌上摆着一杯喝了一半的咖啡,工作人员说:“导演昨晚试片到凌晨四点多,今天从上午10点开始就马不停蹄,全靠咖啡来撑”。采访之后还有跟各片方研究影片宣发策略的会议等着他,“回去还有《爵迹》连载的更新,他几乎每天都是三四点才睡。”

“我们开始吧。”话音刚落,休整完毕的郭敬明瞬间满血复活,招牌式的笑容重新浮现。

全真人CG“标新立异”

自2013年的青春片《小时代》起,郭敬明开始进入影视领域,高票房与争议随之而来。合作者、乐视影业CEO张昭称赞郭敬明是“优秀的产品经理”,业内也有人评价《小时代》是国内最成功的商业系列电影之一,开启了新人跨界、粉丝营销等行业新潮流。与此同时,关于影片拜金主义、价值观扭曲、内容空洞的批评也不绝于耳。2015年7月,《小时代》终结篇上映,该系列最终获得18亿元票房,成为迄今票房最高的华语电影系列。

此后,郭敬明与影视业合作更为频繁。2016年,由郭敬明出任艺术总监、投资3亿元、被行业寄以今年暑期档“剧王”厚望的《幻城》开播,然而该剧口碑扑街,在豆瓣获得3.0评分,收视率差强人意;改编自郭敬明同名小说的电视剧《夏末未至》在年内开机;即将上映的《爵迹》更是被热议的焦点。

电影《爵迹》改编自郭敬明创作于2010年的长篇魔幻小说,由郭敬明自编自导自演,故事背景设定于虚构的“奥汀大陆”,讲述一群被称作“王爵”和“使徒”的人,为捍卫荣誉、争夺权力发生的故事。影片召集了范冰冰、吴亦凡、陈学冬、陈伟霆、杨幂、郭采洁、王源等众多当红明星出演,卡司阵容强大,背后又有乐视影业、上海最世纪、江苏原力、和力辰光等资本助阵,注定成为话题。然而,面对如此“旱涝保收”的班底,郭敬明却出人意料地宣布将用“全真人CG”模式进行拍摄。

“全真人CG”(动画制作的一种,由真人出演,拍摄时对演员的表演进行动作与表情捕捉,经过后期制作,全片均以CG视效呈现)对导演技巧、拍摄技术和演员表演有很高要求,且耗资巨大,同类影片在中国尚无前例,在好莱坞亦未达成量产。消息一出,争论接踵而至,负面声音断言这将是郭敬明的“烧钱炫富之作”;正面的声音赞赏郭敬明此番挑战的勇气,认为此举可能“推动中国动画市场向前走一步”。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国内电影工业日益成熟,CG技术开始起步,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电影制作中,但更为极致的“全真人CG”仍需要冒很大风险。放眼世界,同类作品中的佼佼者《贝奥武夫》《丁丁历险记》《圣诞颂歌》等市场回报率都不尽人意,而且影片导演大都是罗伯特・泽米吉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等资深技术派。对此,“新人导演”郭敬明表示,“我用《小时代》的高票房证明了自己的商业价值,比较容易获得投资人的认可,他们愿意拿出预算来拍这样一部电影。如果换成其他新人导演,我相信很多投资方都不太敢冒险。”同时,他也强调,“《爵迹》对于中国电影的意义,一定不是它票房有多少,而是它开创了崭新类型。只要投资人不亏钱,观众喜欢,能为电影带来不一样的思考,或者激发更多创新,这个项目就非常有意义了。”

郭敬明告诉《综艺报》记者,拍《爵迹》的想法在拍《小时代3》时就已萌发,促使他做出这样选择的重要原因是不愿自我重复。《小时代》系列取得票房成功之后,有很多投资人和片方拿类似题材找来,希望郭敬明参与,“给的条件特别好,特别诱人,”但郭敬明却有不同想法,“作为一个导演,一定要了解电影工业的方方面面,我特别希望能开拓自己的眼界,学到更多不一样的东西。”他决定拍 “跟《小时代》完全不同、所涉及领域以及拍摄方式都能让我弥补作为导演所欠缺部分”的新类型电影。

“《爵迹》是视觉奇观电影,更重要的是想象力,不像《小时代》是以情感为主。选择比较极致的‘全真人CG’也是因为它可以克服很多实拍电影的限制,让我更天马行空,构造自己需要的电影画面。”郭敬明对于“极致”似乎有种近乎执拗的追求,“我觉得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不把它推到极致,就有点可惜。毕竟在今天的中国能够做这样一部电影,并不是每一位导演都有的机会,所以要更加珍惜。当然也会有资金和时间的限制,但至少在这个限制里面,努力做到没有遗憾。”

不是粉丝电影,是 “技术控”

集结了话题导演、明星演员与知名IP、全真人CG等诸多卖点的《爵迹》还未上映,就被公认为是“100%卖座的影片”,这一方面是由于新电影类型的吸引,另一方面,更多人的判断是基于影片粉丝电影的属性。对于这样的定性,郭敬明并不买账,“我从来不觉得有所谓‘粉丝电影‘,没有任何电影可以完全靠粉丝撑起票房,一个人的粉丝最多一两百万人,但是一部五六亿元以上票房的电影,必须有几千万的观影族群才能撑得起来。”

在郭敬明看来,《爵迹》是没有明显观众预设的电影,“它的接受度蛮广的,只要观众不是一上来就对它有敌视和偏见,应该都可以进入这个世界。当然,会非常喜欢的可能还是年轻人,因为这部电影很多的视觉语言和映像风格更偏年轻化。”

“范冰冰头发最贵,有9000多根引导曲线,整个有超过40万根毛发”,“陈学冬的脸部绑定最困难,前后更新了大概六七十个版本”……接受《综艺报》采访的全程,郭敬明表现最兴奋的是在谈起《爵迹》CG技术的时候。他些微露出的疲色一扫而空,嘴里不断蹦出专业术语,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像个拿到心仪玩具的孩子。说着说着郭敬明忽然停了下来,自我解嘲道,“太多技术方面的东西,你(写作)可能也不太需要吧?”

技术水准是决定《爵迹》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项目组请来为《阿凡达》《复仇者联盟》《美国队长》《钢铁侠》《爱丽丝漫游仙境》等视觉大片提供过pre-viz(视觉预览)和视觉效果的好莱坞特效公司The 3rd Floor(三层楼)、《阿凡达》的动捕团队巨人工作室,以及在好莱坞从业超25年、获过奥斯卡最佳视效奖的雷明顿(曾饰演过《魔戒》系列中的“咕噜”等经典CG角色)保驾护航。整个后期则交给国内技术较为领先的CG动画公司、也是影片出品方之一的原力动画,这个公司曾参与过《阿凡达》《驯龙高手》《极品飞车16:亡命狂飙》等电影特效的制作。郭敬明告诉记者,《爵迹》全片有2700多个镜头,是普通动画电影的两倍;整个项目前后有上千人投入,其中后期团队占七八百人。为了确保后期,影片自2015年6月开机,3个月拍摄结束后,剩下的时间都在做后期,“有的镜头最多修过70多遍”。“CG电影跟实拍不一样,它可以追求无止尽的好,你可以添加无止尽的东西进去,我跟团队讲,要做到最后交拷贝的那一天为止。”

然而让郭敬明心心念念的视效却成为网友吐槽的重灾区。6月11日,《爵迹》首支预告片,11位主演的动作捕捉CG形象亮相,奥汀大陆的10处主要场景、4000只魂兽同框等画面曝光,迅速引发热议,仅知乎上就有近60个技术贴对此进行了讨论。其中,质疑的重点集中在网游感的画质、人物表情的僵硬、动作的不流畅等,进而又涉及国内CG技术水平、《爵迹》的制作时长和投资规模,以及与国际同类水准的对比等方面。

虽然有传言说《爵迹》的投资“够做10部国产动画,剧组还专程去美国买了几百万元的软件”,但目前《爵迹》官方尚未公布项目总投资额度。坊间有人猜测投资近1亿元,也有说法是近2亿元。对比好莱坞的《极地特快》《贝奥武夫》《圣诞颂歌》等,其制作费基本都在1.5亿美金左右;而同样是原力动画制作的、享有业内口碑的国产游戏《镇魔曲》CG版预告,6分钟的内容耗时2年花了1300万元才完成。

针对网友对预告片的吐槽,郭敬明做了回应,“刚预告片的时候,我们团队也有一段时间非常沮丧。沮丧的原因不是说我们做的不好,而是如果这个版本在大银幕上播放,所有的细节都能够展现,一旦缩小到手机屏幕上,大量细节都会丢失,视效会大打折扣,这是CG电影解决不了的问题。后来我安慰大家,只要保证观众在电影院看到的东西是对得起我们的努力以及观众的期待就OK了。”

至于资金和制作时长的对比与质疑,郭敬明则表示不服,“《镇魔曲》的概念跟电影完全不同。就像很多广告能拍得特别美,那是因为它短,只有几十秒钟,但要用那样的技术参数去拍一部电影,绝对是不现实的。如果同样都是只做一分钟的内容,那我相信,我可以比他们做得更好。”

9月11日,郭敬明发出微博,“今早凌晨三点多,我们做完爵迹最后一批镜头。……我们没有遗憾了,因为我们这群年轻人,一起奋斗过,拼过,痛苦过,挣扎过,但最终坚持走到了最后。……剩下的,交给我吧,我出发去北京做最后的调光调色终混了。”

“郭式”越界人生

从作家到出版人、杂志主编,再到导演、艺人……郭敬明总在不停“越界”,从未给自己设限,也成为不可复制的“孤本”。在《爵迹》中,他甚至穿上动作捕捉服装出演了吴亦凡饰演角色的魂兽“雪刺”,要过一把表演瘾。

近年来,郭敬明的精力更多投入在影视领域,除了推出自己的影视作品,也与华策、腾讯、乐视等业内公司进行更深度广泛的合作。去年9月,腾讯宣布成立全资子公司腾讯影业,作为腾讯影业战略合作者的郭敬明在会上阐述了自己对于IP开发的思考,他表示,如果要修建IP的金字塔,只有一个团队从头修到尾贯穿始终才会成为奇迹,并表示将与腾讯就《爵迹》IP的打造进行深度合作,涵盖文学、漫画、电影、网络剧、网页游戏、手机游戏和端游,并不排除未来进行实体化开发的可能。2016年3月,郭敬明终止与长江文艺出版社长达10年的合作,牵手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并宣布将于同名电影上映期间,发行《爵迹》新书四部曲。这都显露出郭敬明对IP全产业链运作的野心。

身为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郭敬明谈及未来的发展思路时表示,“我们公司涵盖各领域范畴,目前的版权运营也非常完整,能打通从图书出版到影视等板块的全版权链条。如果未来有必要的话,也不排除拆分出一个影视子公司的可能。”

影视板块是郭敬明未来事业发展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做导演这件事上,他也想做更多尝试,“电影迷人之处就在于它有很多种类可以挑战。这个过程中,你会觉得很新鲜、很刺激,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与郭敬明合作多年的陈学冬曾在一次采访中评价郭敬明进入电影业的这三年,“有了很大变化,慢慢有一种像‘大导演’的感觉。” 闻听此言,郭敬明笑言,“这些年,我的心态的确在改变,以前执导《小时代》的时候,觉得自己懂的已经挺多,等拍完《爵迹》才发现原来还有很多不懂,让我看到身上所欠缺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