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给家乡孩子的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给家乡孩子的信范文1
一、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师:好,那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巴金。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课前你对巴金的了解。(小结)这是我们从资料中了解的巴金,现在,让我们再回到课文中,细细读读、品品巴老信中亲切的、充满温情的语句,你又读出了一位怎样的巴金?
二、细细品读,感受形象。
预设(一):体会巴金对祖国、对人民的爱。
预设(二):体会巴金的为人谦逊。
预设(三):体会巴金的乐于奉献。
预设(四):体会巴金珍惜时间。
三、总结提升,深化感受。
1.总结:巴金就是这样一个人,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心潮起伏,你们想用怎样的词语来赞扬他呢?(学生说后,请他们上黑板写出。)
2.又一次读巴金写给家乡孩子的信,我们感受到他是那样博爱,那样乐于奉献,那样谦虚,那样珍惜时间。读这一封普普通通的信,我们的心灵一次又一次地被震撼着。巴金他的爱感动了家乡的孩子们,更以他的真诚感动了所有的读者,感动了全中国。他被评为2003年度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请看评委的颁奖词。(师配乐范读。)
3.今天,巴金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爱,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我们心中。同学们,现在再来读这首诗,相信你会有更深刻的感受。(出示《敬寿巴老百岁》)
4.再一次总结。
案例反思
《给家乡孩子的信》是一封书信,读一封信当然要明白写信人为什么写这封信,写这封信想表达怎样的意思?据了解,《给家乡孩子的信》是巴金在87岁高龄给家乡孩子的回信,此时的巴金,已经是声播海内外,名扬五湖四海的大作家,享有崇高的声誉。难道巴金写这封信就是要让家乡孩子知道他是一个“珍惜时间、淡泊名利、充满爱心、乐于奉献的人”吗?
所以当大家循着“巴金为什么要给孩子们写信?”这个问题去思考教学时,就不难发现,巴金写这封信的主要目的肯定不是要让孩子们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而是要告诉家乡孩子们他对生命的理解和对他们的殷切期望。基于此,这节课教学的基点就应该确定为:巴金对孩子们有哪些期望?即期望孩子们“能珍惜时间、能充满爱心、能为人谦逊、能乐于奉献”。其中,特别要引导孩子去领会几个期望之间也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其核心是领悟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要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结果,就要为人谦逊,就要充满爱心,就要珍惜时间。
给家乡孩子的信范文2
【关键词】家庭教育 培养孩子 呵护孩子 引导孩子
在21世纪的今天,教育孩子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孩子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家庭的状况也不尽相同,家长的学历素质也有很大的差距。在当今高考盛行的时代,关于教育孩子,孩子的学习问题,都在牵挂家长的神经,考验着家长的耐力和智慧。作为一名教师经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摸索,结合自身教育孩子的经历,结合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谈谈自己的一些教育思考和感想,以便和大家沟通与交流。
一、怕孩子走弯路,过分打预防针,易禁锢孩子的思维张力
在现实生活中作为家长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总是担心孩子不能自己处理好学习与生活,过分干预孩子。这样的孩子可能失去自我过于依赖父母,或者变得懒惰或者逆反。作为家长我们要意识到,教育本身并不是一种艰苦的负担,让孩子自由探索、自己去思考,才能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个性丰富的人。即使孩子在人生的路上遇到挫折,在心灵上受到些许创伤,但起码在今后他有了吃一堑长一智的教训,才能奋发图强,战胜挫折,达到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
作为家长拉孩子的手过紧,孩子就可能失去自由发展的空间,一方面束缚孩子的主动性,也会扼杀其心灵的创造精神。这些孩子只知道听从大人的吩咐,不敢大胆地去尝试和创新,自己缺乏主见,也不敢有自己的见解和要求,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力渐渐丧失。父母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来,即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了无生机。所以,父母的爱护不能成为孩子的束缚,孩子必须通过活动和真正的成就感,来发展他们积极的自信心以及独立的自我形象,因此过分说教容易禁锢孩子的思维张力。
二、在比较中挫伤孩子,使孩子变得脆弱
中国的家长最善于比较,孩子是否成才也是家庭的一张重要名片。在比较中孩子应该说有压力才有动力,有比较才能从善如流,但在比较中孩子有了压力、嫉妒、敌对、说谎和相互诋毁。当家长在比较中发现自己的孩子发展滞后了,就会给孩子提出更严厉的要求,甚至否定自己的孩子。家长比的很累,孩子比出了自卑。父母如果总是过于强调孩子的不足,而不能用关爱和欣赏的眼光去关注孩子的点滴成长,这只会把一个健康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虚弱的孩子。
无论家长还是老师,应多向孩子传递正向期望或积极的信息,能够最有力地促成孩子在学业上、在生活等方面成功,而不要过分地去盯着孩子的一次考试或分数,应摈弃短视把眼光放长远些,相信自己的孩子,学会等待孩子成长,懂得尊重自己的孩子。
三、过于关注孩子的分数,使孩子失去修复空间
我国的高考制度使家长很矛盾,有心想让孩子发展兴趣,轻松愉快中学习和成长,但现实中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一次次的考试,因此特别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但作为家长如果过于重视每次考试分数的话,孩子就会有窒息的感觉,毫无隐私可言,失去自我修复的空间。家长如果过分关注孩子的分数,孩子在心理上有压力容易产生疲惫、紧张及焦虑等情绪。聪明的家长懂得孩子的心理给孩子减压,引导孩子实现自我;当然也有一些家长盲目沉浸在自己的思想中,孩子得了高分就心花怒放,得了低分就心灰意冷,一旦孩子的考试成绩没达到自己的期望,就会使孩子成为家长情绪的牺牲品,弄得孩子整天心情紧张,诚惶诚恐。作为教师我建议每个家长应给孩子适度的空间,不要盯得太紧,让他自己去总结经验,修复挫折给心理带来的失落,为自己的继续前行积蓄正面力量,家长要学会引导孩子而不是喋喋不休的指责和说教。我们家长一定要记住:你给孩子提供住宿、衣物、爱外还必须提供安全的环境,学会适度适时进行教育,在精神上给予他们翱翔的翅膀,引导他们朝着负责任的人生轨迹飞行,而不是过于短视地督查分数到骨髓里。父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品德培养上,放在创造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上。
四、家长居高临下,过于强势
有一些孩子他的家庭条件优越,父母经营的事业也比较成功,这样家庭的孩子要么像父母一样也很优秀,要么很弱势。优秀的孩子是因为在父母身上学会了拼搏与进取,而弱势的孩子往往和父母的教育不当有很大的关系。比如有些家长在外很累,到家对孩子的教育缺乏耐心,或过于强调自己的成功,在孩子面前说话语气和态度过于强势。当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时横加指责,或过于强化孩子的不足和缺点,使孩子在心里产生自卑感、受挫感以及给父母丢脸的罪恶感等。这些孩子往往把自己的困惑闷在心里,害怕暴露缺点遭到父母的鄙视与奚落,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在学习上屡次失败以惩罚自己的父母,家庭关系会日益恶化。
针对以上现象,建议家长转换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孩子一同成长,一同进步,千万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孩子。孩子有自己成长发育的历程,如果用期待和欣赏的眼光去看他,就会发现他每天都在变化。孩子的前途就在家长的眼光里,家长每天都应充满期待,用类似于对宗教的虔诚来对待自己的孩子。
其次,一定要培养和呵护孩子的自信心。自信来源于对自己优势的确认,确认自己的优势是人的“精神生长点”,赞扬能让孩子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乐于不断保持并发扬下去。称职的父母必须独具慧眼,把握孩子的这一最重要的“精神生长点”,不时地在身边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要做孩子的建议者,让孩子做决策者,当孩子快乐时,他的每一个细胞都在舒展着——他会茁壮成长的。
给家乡孩子的信范文3
想着,想着,我迷迷糊糊中好像来到了另一个地方。我睁开眼一看,巴金爷爷正坐在轮椅上。我赶紧揉了揉眼睛。没错,这不就是书上的插图吗?这时,巴金爷爷说话了:“小朋友,你好!”我有些奇怪,但还是礼貌地回了句:“巴金爷爷,您好!”“小朋友,请坐啊。”于是,我坐在了巴金爷爷的身旁和他聊了起来。
“巴金爷爷,最近,我们正在学您的《给家乡孩子的信》这篇课文,读了您的大作,我的感受很深呢?”
“是吗,你说说看。”
“巴金爷爷,您在信中说‘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以前,我认为‘奉献’和我们小孩是没什么关系的。现在,我才明白,我们小学生也应该奉献,如爱、精力、同情……其实,时间每个人都有,都应该讲奉献。您说是吗?”
“当然了,孩子。”
“您在我们心中,可是个有才的大作家啊,您却说自己很平凡。您太谦虚了。”
巴金爷爷听了,只是笑了笑。
“巴金爷爷,您说我们有许多时间,过去,我也浪费了不少。今后,我可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真正地做好二十一世纪的主人,将来才能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孩子,你说得对,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奉献。奉献我们的爱,时间,精力……只有这样,我们的生命才有价值,有意义。我祝福你们!”
给家乡孩子的信范文4
《给家乡孩子的信》是作家巴金写给家乡孩子们的信。这封信感情真挚,表达了巴金对孩子关心、热爱的感情,同时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道理。这是巴金在87岁高龄给家乡孩子的回信,此时的他已经是名扬四海的大作家。从他的信中让人感受不到一个功成名就的人的得意与沾沾自喜,也感受不到专横跋扈的嚣张与凌厉。他留给人们的则是翩翩君子般的谦逊与和善,是老当益壮的雄心壮志,是老而弥坚的锲而不舍。读他的信,给人以深刻的人生启迪。他以深邃的思想之光,点亮了自己的人生,也为每个读者照亮了灵魂和前进的路。
【精彩片段实录】
教学“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片断实录
生:老师,我明白“我思索……而不在于享受”这句话的意思(欲言又止)。
师(鼓励):你能谈谈自己的看法吗?
生:嗯,我理解,可是……
师: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吧?
生:嗯(其他同学均有同感)。
师:那我们先来看看这句话,(出示:我思索,我追求,我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和原文一样吗?
生(齐答):少了“终于”!
师:那“终于”能省略吗?
生(不假思索地):不能。
师(追问):为什么?
生(陷入沉思,片刻后回答):没有“终于”二字就感受不到他的思索过程了。
生:这个深刻道理是巴金爷爷走过了87年的风风雨雨后悟到的人生哲理。
生:巴金爷爷是在用自己的人生历程告诉孩子们,要奉献而不要享受。
师:巴金爷爷有过苦闷和彷徨,有过思索和追求,才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你能念好这句话吗?
生:能(念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师:理解“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吗?
生(立即举手):就是告诉我们要奉献而不要享受呗!
师:说得对!作为小学生,我们为别人奉献什么呢?
生陷入迷茫。
师:其实,下文就阐述了这句话的含义,文中是怎么解释的呢?
生迅速寻找答案。
生(片刻后小手如林):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比维持我们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
师:巴金爷爷说的“奉献”指奉献什么?
生:奉献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
师:一个词连续出现了四次,注意到了吗?
生:更多的。
师:你能把这句话再读一遍吗?
师:是的,奉献就意味着为别人奉献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
师:巴金爷爷奉献了什么呢?你知道吗?
生肃然起敬。
师出示:巴金没有领取过国家的工资,他一直靠稿费生活。
101岁的文学老人巴金两次托人以“上海作家李尧棠”的名义为印度洋海啸灾区共捐款6万元。
他不赞成设“巴金文学奖”,曾把获奖的500万元奖金,全部捐赠给上海作协基金会。
师(动情地):巴金爷爷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受用终身的精神财富,一座巍然屹立的民族丰碑……我们又怎能一言道尽呢?
师:作为小学生,我们又能奉献什么呢?请联系身边的事来说说。
生一时发言很踊跃,孩子们热情地畅谈心中对“奉献”的理解。
师:对,只有为别人、为社会奉献我们的爱,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结果。
生:老师,我有不同的理解。如果我只是路边一棵无人关注的小草,没有能力为别人做些什么,只能努力做好自己,这样的生命算不算开花结果了呢?
生一阵躁动,有的小声议论。
师:即使只是一棵小草,也用那一片碧绿点亮了一方原野,不是吗?
生点点头。
师:努力做好自己本身就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这样的生命当然也是开花结果了!只是开放的方式和别人不太一样!
生若有所悟。
师:看得出,同学们对这句话有了各自的理解,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从同学们动情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大家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教学分析】
真正的阅读是读者与作品的精神预约,是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对话,是读者经过思维,自我扬弃后的精神重建。真正的阅读教学应该是教师创设阅读的情境和氛围,指导学生与作品、与作者进行交流,彼此以心换心、以情激情。
《给家乡孩子的信》这篇课文看似语言朴实、浅显易懂,实则内涵丰富、语重心长。因此,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层层剥茧”式的阅读,使学生经历感性思维到理性思考再到精神洗礼是本课教学的核心。文中第三小节中几个重点句如何处理,一直是本课的难点,既要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又要作适当的引领,不要让学生的思想跑得太远。既要让学生感悟到重点句的意思,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又要上出语文课的特色。经过反复琢磨,我选择了学生读悟在先,教师再引导抓重点词句品读、拓展,最后让学生把自己感悟到的用“美读”形式把它展现出来,把内在的意识转化为外部的行为表现。这样的学习过程是自我建构意义、熏陶感染的过程,也是自我建构阅读方法的过程。
给家乡孩子的信范文5
关 键 词 小学品德课程;行为评价;评价方式;知行统一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6)04-0033-03
如何评价学生的行为,一直是困扰品德课程的难题。我们认为,行为评价是以课程目标和教材为依据,运用多种有效的评价方法,系统搜集信息,对学生行为实践中的学习发展进行价值判断的教育性评价,其重点是品德课程所涉及的道德行为、良好生活行为、社会等。由此,学校以“立足过程,促进发展”为评价理念,对小学品德课学业评价中的行为评价进行了探索。
一、分段设计观测点,细化行为评价内容
学校结合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内容,分低、中、高年段,描述每一年级、每一学期学生行为表现应达到的主要目标,由此确定行为观测点。据此,我们从教材中筛选课题,设计了相应的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践行。
每一单元教学后,教师都会布置实践作业,并进行细致的指导,让学生明确具体的行为要求。根据实际需要,实践作业周期或为一周,或半个月,或一个月。作业结束后,教师及时组织行为评价活动课,根据观测点,对学生行为实践情况进行集中评价。这一设计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年龄特点,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点滴进步,指向学生的个性发展。
1.低段行为评价课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为重点。关注行为细节,促进低段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我们从教材中择取了八个课题,并相应设计了实践作业。一年级上册选择《校园铃声》《我自己会整理》,对应设计实践作业“掌握课堂学习常规,会课间活动”(一单元)和“会整理书包”(三单元);下册课题《我为家人添欢乐》《我换牙了》,设计实践作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单元)和“天天刷牙、认真刷牙”(三单元)。二年级上册选择《让我们的教室更清洁》《好书大家看》,设计实践作业“当好值日生”“天天读书”(二单元),下册则选择《美化家园》《花草树木点头笑》,设计了实践作业“保持环境卫生”“养一盆花或草”(二单元)。
其行为观测点包括:会课前准备、上课大胆发言、学会倾听;课间会解便、望远、做游戏文明;会分类整理自己的书包;会整理自己的房间,能主动做家务;坚持早上和晚上认真刷牙,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能做好教室清洁、自觉保持教室清洁;能每天读几页故事书或儿童刊物。
2.中段行为评价课以良好品德形成为重点设计实践作业。三年级上册选择课题《我学会了》《我的责任》,设计实践作业“学会一样本领”(二单元)和“找一个劳动岗位”(四单元);下册则选择《读懂爸爸妈妈的心》《分享的快乐》,设计实践作业“和爸爸妈妈谈心”(一单元)和“会与同学分享”(二单元);四年级上册选择课题《呵护我们的身体》《家庭小账本》,设计实践作业“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一单元)和“今天我当家”(四单元);下册则根据《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小窗口,大世界》,设计实践作业“学做一道家乡菜”(一单元)和“关心天下事”(四单元)。
其行为观测点包括:能展示出自己的一项技能;自己的劳动能经常做、认真做;经常与爸爸妈妈沟通和谈心;能把自己心爱的东西与同学分享;不挑食、按时睡觉和起床、饭前便后洗手;为家人制定一个合理的消费计划(可以是一天的);展示自己做的家乡菜是否色、香、味俱全。
3.高段行为评价课以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重点。行为观测点基于学生真实的社会生活,注重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五年级上册选择《我是参与者》,下册选择《尝尝苦滋味》,设计实践作业“给班级或学校提一个金点子”(二单元)和“给自己订个计划或目标”(一单元);六年级则根据《社会文明大家谈》《男生和女生》,设计了实践作业“做个文明小公民”“做个‘快乐女生’或‘快乐男生’”。
作业对应的观测点分别为:金点子评价;能坚持把自己定的计划和目标完成;能自觉遵守社会规则,讲究社会文明;具有女生或男生的特点。
二、激活多元主体,创新行为评价方式
在行为评价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学校注重激活多元评价主体,采用灵活的评价方式。低段行为评价课突出“学会”。根据行为观测点,通过学生展示汇报、当堂竞赛、榜样示范等活动,不断深化学生体验,帮助学生逐步学会评价。中段行为评价课突出“引导”。倡导教师引导学生提炼评价标准,并据此开展自评和组评,在榜样引领中激励践行。高段行为评价课则突出“自主”。学生根据评价内容分组合作,总结评价标准,主持开展自评和组评活动,在矫正不良行为习惯中讨论、思辨,并通过榜样示范明确努力方向。如此,分年段突出重点,广泛收集评价信息,关注每一个孩子的行为发展状况。
为客观评价学生品德行为表现,促进学生自我反思,我们设计了学生行为评价量表(见表1)。学生在完成实践作业时,要确定评价内容和完成作业的时间,以便对自己的实践经历进行回顾和记录,并作出真实评价。
在评价实践中,家长、教师、社区和学生等多元评价主体发挥创意,根据“学生行为评价表”的要求,创设了一系列新型评价方法。
1.影响力黄金表法。由学生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日历表,时间为一个月,表上注明本月自己制定的习惯养成目标。学生每天检视自身的行为,并邀请家长参与评价,根据目标习惯的行为达成情况,在日历表上画上相应的符号(包括大拇指、笑脸、哭脸、加油、真棒);月底,由学生书写当月习惯养成的体验和感想。月底行为评价课上,孩子们出示自己的日历表,根据获得大拇指的个数评奖。每个小组内只要有4人获得25个及以上大拇指,本组就获得晋级。同时,孩子们分享当月习惯养成感悟,互相学习、鼓励进步。
这一评价方法引入学生自评和家长这一评价主体,并通过小组竞争和分享,发挥榜样的影响作用,有效帮助孩子提高了自律能力。同时,我们鼓励他们自主采用喜爱的评价符号,如大拇指、笑脸等,激发了孩子们积极参与评价的兴趣。
2.“点赞加油章”。这是由巴蜀孩子自主设计的评价方法。学生利用校园网平台,设计了“发微信红包”活动。每月末,老师们在班级微信圈,以发红包的方式将“加油章”颁发给认真完成行为实践作业的孩子;同学们和家长积极响应,在“点赞”时做出点评。许多家长还将孩子行为实践过程拍摄制作成微电影,到班级微信圈或QQ群,大家相互欣赏、鼓励,找差距,比进步,形成了争抢“点赞加油章”的竞争氛围。
3.“亲子契约法”。由家长根据评价作业,创意设计。家长提出行为实践要求,同时征求孩子的意见,约定行为的奖励与惩罚措施,双方签字订立“契约”,孩子和父母根据契约要求相互监督。如此,父母言传身教,帮助孩子逐渐学会规划近期目标,同时,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和民主,学会以规范自身行为回报父母。
除此之外,巴蜀老师们更是创意连连,改革传统评价方式,设计了“等级奖章法”和“书信表扬法”。“等级奖章法”旨在提高孩子行为习惯的持久性,设立三个等级奖章:绿色“学会章”、红色“达标章”和金色“积极章”。根据孩子的表现及其日记,给予不同等级的奖章,鼓励他们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书信表扬法”则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细微进步,鼓励孩子的个性成长。每周五,教师针对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点,书写个性化的表扬内容,配以色彩鲜艳的卡通图案,总结每一个孩子一周的良好行为表现,带给每一个孩子进步的惊喜。
给家乡孩子的信范文6
阅读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在语文教育的起步阶段发挥着奠基作用,直接关系到识字写字、写作、口语交际等各个教学方面。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喜欢阅读,爱上语文呢?
1.珍视学生在阅读感受中的独特体会和理解
珍视学生在阅读感受中的独特体会和理解,就要保护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阅读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不能让所有孩子在阅读中对同一事物贴上固定标签。这会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觉得学习语文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
小宇在我刚接手二年级时学习语文非常吃力,不喜欢语文,经常一上语文课就低着头玩铅笔。在教学《月亮湾》一课时,孩子们声情并茂地读完课文后,我问:"你读了这篇课文觉得月亮湾那里很美?"小宇突然举手,我心里一喜:他终于主动回答问题了。我示意他回答,谁知他声音洪亮地说:"老师,你今天的样子好像一只蜜蜂。"我一愣,其他孩子哄堂大笑,他顿时满脸通红,窘迫得眼泪在眼睛里打转。看着他的样子,我深吸了一口气,示意孩子们安静下来,然后问:"你为什么觉得老师像一只小蜜蜂呢?"他带着哭腔颤抖着回答:"因为老师你今天穿着一件黄色带黑边的衣服,看起来就像一只小蜜蜂。"学生们顿时再次大笑起来,他顿时头深深地低了下去,像犯了很严重的错误。我制止了孩子们的大笑后,微笑着说:"孩子们,老师今天看到了小宇同学很厉害的一面。你们知道吗?他造了一个很美的比喻句。"这时有孩子在下面说:"把老师比喻成了蜜蜂。"我微笑着继续说:"是的。那么蜜蜂每天都会干什么?""采蜜,在花丛中采蜜"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我接着说:"是啊,在一片花的海洋中采蜜是多么甜蜜而又美好的事情。老师很喜欢你这个比喻。"这时小宇的头抬了起来。我看着他,诚恳地问他:"你愿意和我一起去月亮湾采蜜吗?"他轻轻地点了点头,我又问其他同学:"你们愿意同我一起去月亮湾采香甜的蜂蜜吗?""愿意!"其他孩子响亮地,大声地回答道。"那么,现在就向你们的蜜蜂朋友们打个招呼。"结果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除了课本上描绘的景物之外,还介绍了很多自己想象的美景。小宇也特别开心地和同学对话。下课后,同学们围在我跟前叽叽喳喳地说:"老师,我喜欢今天这样子上语文课,以后我们天天都当小蜜蜂好不好?"我笑了,一个意外居然点燃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真好。下午下班后,小宇妈妈给我打来电话,激动地对我说:"谢谢老师,今天孩子在回家的时候特别开心,和我说了今天学习的内容,还对我说'妈妈,我觉得语文课好有趣,我有点喜欢语文了。'"放下电话后,我很感慨:教师尊重学生在阅读感受中的独特体会和理解,保护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真的太重要了。对老师来说这次事件只是无足轻重的一次课堂教学机智,但却可以开启孩子的想象力,丰富对课文的理解,激发他们参与课文阅读的热情。能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语文本身就是一个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小世界,他们怎么会不喜欢语文呢?
2.把唱、画、演等形式引入语文课堂,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语文阅读的乐趣
儿童的形象思维占主体,对于直观事物感兴趣,喜欢游戏。画画、唱歌、表演课本剧都是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的形式。教材中的课文体裁较多,例如《快乐的节日》就是歌词,我们可以让学生唱一唱,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像《狐假虎威》情节生动,可以让孩子们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表演,让他们感受到语文阅读的乐趣。
有些课文优美生动如散文诗一般,这就可以通过画画的形式来展现课文内容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情境之中,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教学《月亮湾》一课时,课前我让孩子们认真参观家乡的美景,把自己最喜欢的地方画下来,并准备介绍给同学们听。经过充分的准备之后,课堂上孩子们尽情介绍着家乡的美景。甚至有个孩子还拿出了自己周末精心制作的《美丽汉江边》的画册,画册中画出了江滨公园中几处美景,再加上他对美景的介绍,我突然发现,不知不觉中,我们竟然完美地完成了一次绘本阅读。课后让孩子们完成写话《我的家乡》,效果非常好。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虽然我们的课堂不可能面面俱到地照顾到所有孩子,但是只要我们在语文阅读上舍得花费精力去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我相信,孩子们会喜欢阅读的。会阅读,喜欢阅读的孩子,语文素养也不会让你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