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干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我和干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我和干妈范文1

《爸爸、妈妈、我和她》,这本书是一个关于外国普通家庭的故事。作者于尔克。舒比格用笔记体的形式记录了一个小男孩和他的家庭的有趣生活:有那个爱发问的小男孩,还有经常沉默的妈妈,喜欢回答问题的爸爸,还有只能称为“她”的妹妹,以及与这个家庭发生关系的一切——不论是爷爷奶奶,或者是邻居……穿插于其中的大人和孩子之间的对话,就好像是中国式家长和孩子的交流,当我读了第一遍的时候,不懂,或者说完全不懂这本书到底写了什么,后来,经过几次阅读,我明白了,并且觉得这本书散发着家庭生活的温馨,有趣。

书中的我特别喜欢题有趣的问题:有的关于地心引力的;有的关于影子的;还有关于搭配的。关于搭配的,我还深深的记得一句话“在我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所有的东西都搭配的好好的,桌子搭配搭配凳子,屁股搭配椅子”哦!看了这些话,我都忍不住一笑,书中还写了一些作者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思想、感悟。

读了这本书,我对书中的问题产生了思想。书中提到“我与别人有哪些不一样。”我十分不解。我们为什么与别人不一样呢?鼻子?耳朵?眼睛?我们不也一样有两只手、两条腿、两只耳朵……?后来读了好几次之后,我就明白了它所说的不一样并不是外观,而是内在,是我们的心灵、思想与别人不一样。书中还提到“人生像在演戏。“没错,我确实觉得每个人都在演一场属于自己的戏,而这部戏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因为只有我们自己才是戏的主角。这部戏不停的在我们自己的内心中放映……这也是我们这个年龄的孩子对生活的思考。作者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宇宙人生、生命无常、道德伦理、自我认知的困惑。

我和干妈范文2

《我和神马查干》是一部难得的少数民族儿童电影,从一个孩子的视角来看待整个牧区人民的生活变化,引发城市化进程与传统文化习俗间矛盾对立的探讨,受到不少业内专家的肯定和小朋友们的喜爱。

将课堂搬上大草原

担任中国儿童电影学会会长的侯克明拍摄儿童片的创作实践并不多,除了《夏天,我九岁》以外,一直没有更好的机会创作其它儿童片。他将大量精力投入教学,为中国电影业源源不断地培养、输送人才。《我和神马查干》的创作过程恰好让侯克明实现了拍摄儿童电影的一个心愿,同时他还不忘将课堂搬到草原,为学生们提供一次实践机会。

《我和神马查干》的剧本(原名《我想有辆自行车》)是2008年文学奖入围的一部作品,虽然没能获奖,但剧本的题材很快就吸引了制片人郑景泉和侯克明导演的注意。他们希望通过这样一部儿童片,让城市里的孩子们了解更多蒙古族的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小朋友的生活环境。

侯克明一贯要求自己和学生们创作前一定要体验生活,这样才能创作出鲜活、生动、贴近百姓的好作品。从接受拍摄任务开始,他就带领着编剧和学生们几次来到锡林格勒盟正蓝旗体验生活,近距离的与牧民和当地孩子们接触。接触中,他发现之前的剧本已经脱离了现实生活,如今的牧区,生活水平和教育的建设发展很快。在锡盟,苏木小学(乡一级的小学)只有一两所,大部分孩子都要到旗里(相当于县)上学,学校里宿舍、食堂、操场应有尽有,孩子们已不再为买辆自行车和家长产生矛盾。于是,侯克明将故事的着眼点转移到民族文化和培养孩子们的优秀品德上。剧本修改了十几稿,变化很大,最终只保留了原剧本中呼斯勒等几个人物的名字。剧本写完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适合角色的小演员。副导演把旗所在地的蒙语、汉语学校学生都看了一遍,学生们很热情,都希望参与拍摄,一些没选上的学生还哭鼻子。

影片结尾部分,呼斯勒带着查干和朋友们一同参加了那达慕大会。为减轻马的负重,赛马时一般不穿马靴,不备马鞍。骑手自愿报名参加,不限年龄、人数,但大多都是6~13岁经过选拔的男孩或女孩。让侯克明震惊的是当地的孩子大部分不会骑马,甚至还有点怕马。侯克明说:“他们父辈以前都是骑马的,十几年的变迁,让现在的孩子们根本没有机会接触马,即使离草原只有两公里,他们也没有骑过。这是一个很大的民族文化差异变化问题。”因此在选定小演员以后,剧组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他们到草原上训练骑马。毕竟是蒙古族的后代,孩子们都很勇敢,爱马的天性促使他们很快就学会了,训练不到一周,就驾轻就熟了。

考虑到影片上映和播出渠道的问题,制片方决定让所有演员表演时都说普通话,由于当地人平时都说蒙语,普通话并不是很好,因此这对他们来说是一次挑战。除了带领学生们练习马术,几位副导演将其余时间都放在了演员台词和表演的教学上,尽量让他们在镜头前表演自然、朴素、生活化。侯克明说:“其实小朋友们有时也很会表演。有一场老师将巴彦的手机没收,为拿回手机,呼斯勒带着巴彦和满塔格日到传达室准备偷办公室钥匙的戏。拍摄前我们根本不用告诉他们如何表演,一个个都会着呢,只要喊‘预备——开始’,自己就演上了,很自然。”每天的拍摄量都很大,经常是天不亮就出发去拍摄现场,一直拍到凌晨一两点钟,孩子们从不叫苦,很热情,也很敬业。副导演和监制每天都会给他们带大量零食,以作奖励。

“查干”的首次触电

动物的戏是最不好拍的,通常剧组都会多预备几个品种相同的动物来饰演同一个角色,有的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而“查干”的表演自始至终却只有一匹白马,并且它是从牧民手里现买下的,是剧组里的重点保护对象。草原上的马风餐露宿,不像想象中那么干净,为了画面好看,道具组将这匹白马一连刷了数遍。

7月份烈日炎炎,草原上没有一点树木能够让大家乘凉,呼斯勒骑着查干在草原上奔跑的镜头拍了整整一天,终于能休息了。道具师心疼查干,想让它凉快凉快,立刻将它背上的马鞍卸掉,可他并不知道马跑完以后马鞍不能立刻摘掉,否则会感冒,有致命的危险。晚上,查干浑身开始哆嗦,把大家都吓坏了,赶紧想办法给它治病,道具师的一番好心也遭到了导演和牧民的批评。

要想训练一个人和马的关系最少要花上半年时间,可整个拍摄计划却只有二十天。白马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只要有它出现的镜头,总要花费大量时间。要拍摄查干独自在草原上奔跑的镜头,并不是那么容易。将白马牵到镜头前,解开缰绳,导演刚喊完“预备——”,摄影师还来不及反映,白马就跑了。所有人只能停下手中工作,花一两个小时去追它,等把它追回来以后,刚喊完“预备——”,它就又跑了出去。一来二去,一个并不难的镜头却耽误了半天时间。要是说它不配合,可在一些重头戏上它又很配合。家里来的客人要骑查干,不料从马背上摔了下来,查干扭头就跑,在路上恰巧碰到了从学校偷偷跑回家看它的呼斯勒。这个镜头是有难度的,需要白马准确的掌握时间和方向,可它的表演从开机以后一直都不稳定,大家早就习以为常了。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这组镜头拍得非常顺利,白马按照工作人员给它设定的路线跑到指定地点,呼斯勒跑上前抱住它,拍打它,给它调整马鞍,无论呼斯勒怎样摆弄它,白马都尽力配合。

影片结尾部分,呼斯勒和伙伴们一起参加那达慕大会。那达慕大会的赛马并不像想象中的秩序井然,因为听不懂蒙语,所以摄影师拍了赛马前报名和现场环境的素材后,便立刻寻找机位,等待发令枪响。刚开机,一声枪响,所有的赛马全跑了出去,这一瞬间刚好被完整记录下来。

唤醒民族文化流传

侯克明说:“当地的蒙族小学都开设了民族文化课,他们在专门的教室内搭建蒙古包,通过蒙古包中放置的生活用品,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父辈们的生活和民族文化。”马文化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部分,如何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保存自己的传统文化,不仅是蒙古族人民所面临的问题,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逐渐离开了自己的土地,进入陌生的新兴城市,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同时,他们也面临着诸多新的困难,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让他们无所适从,但又只能去适应。记忆中的生活逐渐远去,怀旧和迷茫萦绕心头。为了影片的真实性,侯克明尽量减少特效镜头的制作。除此之外,他还在一些情绪渲染的段落中,大量采用当地民族音乐,设置了民歌弹唱的片段。浓厚的地域性特色为影片增色不少。从宏观上说,侯克明希望通过《我和神马查干》这部影片提醒大家关注民族文化对下一代的重要性。他运用了一个大家看上去并不是很舒服的影调——黄色,希望通过这种特殊设计向观众强调草原上的民族文化对呼斯勒这一辈的孩子来说已成回忆,内心有一种隐隐的无奈。

我和干妈范文3

干妈很瘦,才80多斤,皮肤不白,但一点皱纹都没有,看起来就像20多岁。走路很快,做事很麻利。有一次,我到她家吃饭,我一集电视剧没看完,干妈就把菜烧好了,色香味俱全,在她家吃饭,每次我都撑得不行,连吃的饺子都是玉米馅的,我在家可从来没吃过。干妈心很细。有一次,姥姥在干妈家闲着没事做,东摇摇西晃晃,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干妈看到后,悄悄地对干爸说:“许老师在这不适应,她看样子很急,她喜欢打麻将,你快点到门口小店买副麻将来”有了麻将,姥姥不急了。后来姥姥经常提起这件事,夸干妈好。

干妈做事快,但讲话却总是慢声慢语,教育孩子很有耐心。有一次,我和干妈家的妹妹一起吃饭,我看见妹妹的碗比我的好看,我便把妹妹的碗硬从妹妹手中抢了过来,妹妹哭了,我却津津有味的吃着。妈妈看见了,来夺我的碗,我死死护着,不给,妈妈一巴掌把我打哭了。正在厨房忙着的干妈听声后赶紧跑过来对我妈说:“你看你,打赫赫干吗?他还是个孩子,你不能好好说吗?”然后又转脸对我说:“乖儿子,别哭了,干妈屋里还有比这更漂亮的碗。”说完就去厨房拿出了一个更大更漂亮的碗给了我,我破涕为笑。妹妹看见了也吵着要这个大碗,干妈对妹妹说:“你小,就应该用小碗,你不是一直都用这个碗的吗?再说哥哥是客人,我们主人应该让客人,对不对?。”妹妹不说话了,也不哭了,好好吃饭了。

干妈还很有童心,陪孩子做各种各样的活动。妹妹在过生日时,干妈总是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请了小朋友,跟他们做一些老鹰捉小鸡、跳格子等有意思的游戏。

干妈对我非常好。她在美国时,经常给我打越洋电话,问侯我的学习等各种情况。从美国回来还给我带了一套漂亮的衣服。上礼拜我过生日时,干妈除了送一些祝福的话语外,还给我寄了九本我喜爱的书,200多元钱呢。干妈,我该怎么报答你呢。

我和干妈范文4

星期天,我正在家里看电视,陈悦姐姐突然要我去她家玩,我答应了她。我到她家后,干妈送给我一个新的玩具汽车。

车的颜色是蓝色的、棕色的座椅、黑色的轮胎、金黄的车灯、透明的天窗、白色的方向盘、马力超强的发动机,真是太好看了。

干妈说:“你们先看会电视,我去给玩具车充电,等一下你们就可以出去玩儿了。”我和陈悦先看了一会儿电视,然后又玩了几个游戏。电充好了,我们拿好玩具车,下楼去试试快不快。

我们从小河边出发,一直跑到了下面的停车场里。玩具车又快没电了,干妈要我把玩具车带回家充好电,下次再和她们一起玩,我开开心心的拿着新玩具车回家玩了。

江苏省仪征市化纤三小三年级:陈汪岩

我和干妈范文5

那天是周末,我正在家休息,忽然接到你的电话,从你所在的县城打来,说话还是那么直截了当:“现在忙不忙?不忙的话,帮我去接个孩子。”我愣了一下,问:“接什么孩子?”你说:“我一个干儿子。”我一头雾水:“你怎么还有个干儿子,什么时候当的干妈?”你打断我的疑惑,焦急地说:“孩子在学校和人打架了。现在在派出所,你先帮我把人接出来,如果需要交钱,就先垫上,其他情况我明天和你见面再说。” 事不宜迟,挂掉电话,我赶紧出了门。

你是我的大学同学。毕业后,我和班里其他同学很少来往,唯独和你保持着联系。我在省城一家杂志社工作,你在县城一所中学教书,曾多年兼任学校团委书记。出于同学情谊,十多年来,你们学校一直订阅我们杂志,而且难得的是订到了每个班,我非常感谢你支持我的工作,你说杂志办得不错,适合学生看,学生也爱看,还提了不少好的建议给我们。

来到派出所,我向警官说明来意后,警官向我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原来,孩子今年大四,马上就要毕业了,昨晚因为和同学从外面回学校晚了,与校门口的保安发生口角,结果和对方扭打起来。本来学校完全可以自行处理这件小事,由于当时双方态度都不好,所以才闹到了这里。

警官说考虑到他是学生,马上要走上社会,希望家长协助处理好这件事,不要因此影响了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我说作为家长代表,理应处理好这件事,孩子给你们添麻烦了,感谢你们对他的批评和教育。出了派出所后,我把孩子领到附近的一家饭馆,要了一碗面条和两块油饼,他给我讲起了他的家庭、他的学习和他的干妈。

他的家在渭北地区农村,父母离异后,他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这样家庭的孩子,可能比较敏感脆弱。到了初三,有一次他不愿上学,离家出走了,年迈的爷爷出去找他,结果差点把爷爷也走丢了。他的老师,也就是你,知道后,主动要求担负起监护人的职责,辅导他学习,照顾他生活。此后,上高中,他在你家吃了三年饭,感受到了温暖,感受到了爱。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考上了大学,改口把你叫妈。于是,你就成了他的干妈。

次日一早,你赶了过来,先去学校见了孩子和辅导员老师。我见到你时已经到中午了。你说:“孩子考上大学不容易。”我问:孩子上学的费用咋办?你叹息道:“孩子的亲生父母,高中三年我都没见过一次。孩子考上大学以后,他亲妈来找过我一次。我跟她说,大学四年,孩子的学费你得想办法,生活费我来出。”我问:“你爱人同意了?”你说:“我和我爱人商量,我爱人同意了。不同意也得同意啊,你不知道,孩子叫我一声妈时,我的那个心情。哎,没办法,谁让我是他干妈呢。”

我说:“孩子我见了,和我的儿子一样大。我和他聊过,他本质很好,上进,挺好的一个小伙子。”你说:“其实这个孩子平时表现很好,工作单位都已经签好了,在河北廊坊,中石油下面的一个公司。”

我说:“你真是了不起!你做了件伟大的事情。”你羞赧地笑了:“什么伟大不伟大的!我是老师,不能不管自己的学生。”顿了一下,你又接着往下说,语气平静而自然:“以前我还有两个学生,情况也跟这个差不多,不过,现在他们都挺好的,其中的一个已经在国外学习了。其实,帮助他们是小事,看到他们有出息,我就特别高兴。”

我说:“不光你高兴,我也替你高兴。真的!你感动了我。”

我和干妈范文6

同学临终托母

2007年9月,驻马店市泌阳县乡张岗村一户贫困农家再次迎来喜讯,19岁的曹恒蕾被华中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录取,而她的哥哥,已先于她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目前正在就读研究生。

入校没多久,学校开始军训。也就是在军训中,曹恒蕾认识了腿有残疾的女孩思思(化名)。因为自己本身家境贫困,再加上自小就热心助人,曹恒蕾很快与思思成为要好的朋友,她不仅在生活上、学习上想方设法帮助思思,还想通过网络帮思思募捐,因为军训过后没多久,思思被发现患有肺癌,并且还是晚期!

这以后的一段日子,曹恒蕾是与思思最为亲密的朋友之一,她一有空闲就到医院陪伴思思。备受感动的思思在当年清明节的一天晚上给好友曹恒蕾发来短信:“迟早我会离开你们,离开我的妈妈,希望你能做我妈妈的干女儿,下辈子我会报答你。”收到短信,曹恒蕾没假思索就给她回过去了:“我们是好朋友,你妈妈就是我妈妈,不要过分担心。”

20天后,思思又给她发了条短信:“蕾蕾,我感觉我快不行了,求你答应,照顾我妈妈……”这天晚上,曹恒蕾心如刀绞,她与同宿舍的几名同学一起哭成了泪人,“我当时就懵了,她真的这么快就要走了吗?我不停地发短信安慰她。”

病魔无情,2008年4月24日,思思永远地走了……

干妈喊她回家

思思走了,曹恒蕾想要送好友最后一程。在殡仪馆中,思思的妈妈拉住曹恒蕾的手哭道:“我一直在找你……”“我只是不停地安慰她,也许,当时‘干妈妈’更希望我为自己的承诺说点什么,她知道女儿对我的托付……”曹恒蕾回忆说。

去年“五一”当天,曹恒蕾接到了思思妈妈的电话,在电话中,思思妈妈情深意长地说:“放假了就回家住几天吧。”放下电话,曹恒蕾忽然感觉肩上的担子一下子重了起来,“我是个学生,经济能力有限,不可能在物质上给妈妈更多帮助,至于以后到底该怎么做,我心里也没谱,但我想,就先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她早日走出阴影吧。”曹恒蕾说。

第二天,曹恒蕾赶到干妈家,干妈见到她格外高兴,还坚持为她买了件新衣服,“她认为既然收我为干女儿,就应该为我买东西,虽然我不愿花她的钱,但不忍心拒绝,怕她误会。”

与干妈同一天生日

从此以后,曹恒蕾每逢周末都会坐两个多小时的公交车赶到干妈家,帮干妈干些家务,陪她说说话。曹恒蕾的辅导员杨国强说,曹恒蕾的课程和实验非常多,很多时候只有周日下午才能休息,但曹恒蕾几乎把她仅有的休息时间都给了干妈。“孩子在学校省吃俭用,但只要到我这里来,总给我买营养品。”说起曹恒蕾,她的干妈眼睛里闪烁着泪花,“我常常盼着她来,看到她,我才有毅力活下去。”她翻开手机中的短信给记者看,“‘无论以后发生任何事情,我都会陪您一起走下去!’就是这条短信,让我挺过了去年那段最难熬的日子。”

曹恒蕾是个懂事、细心的女孩。看到干妈情绪低落,她就讲在学校发生的高兴事,比如自己拿奖学金了、过英语四级了、上党校了;干妈洗完澡,她抢着洗衣服;干妈做饭时,她总是陪在旁边洗菜、聊天。

更为巧的是,母女俩竟然是同一天生日,农历腊月十六。这是去年才知道的,“那天,我们一起去逛街,她给我买了件羽绒服,我穿上身上暖和,心里更暖和。”她还悄悄地告诉记者,相处的时间越长,两人的感情越深,自己以前一直都喊干妈为“阿姨”,最近才开始喊“干妈”。“干妈对我可好了,看到我安牙套矫正牙齿,她还特地给我做了汽水肉吃呢。”

但近日,曹恒蕾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媒体的报道,已经严重影响到她们母女之间的感情,希望媒体不要再报道了。“因为每报道一次这件事,都是对干妈伤口的一次撕裂,我于心不忍,我不想我的荣誉是建立在干妈的痛苦之上的,一步错,步步错,要早知道是这样,我宁愿不要这个感动校园人物的荣誉。”曹恒蕾现在开始后悔当初报名参加感动校园人物的评选了。

在谈到对未来的打算时,曹恒蕾十分肯定地说:“我会把干妈当亲妈一样处一辈子的。”因为快要毕业了,曹恒蕾说她接下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至于因为媒体的报道而产生的与干妈之间的隔阂,“我会慢慢与她沟通,她现在肯定会觉得很伤心的……”

哥哥眼中的妹妹;很刻苦

在北京师范大学就读研究生的哥哥曹恒武,对他这个唯一的妹妹除了夸奖,还有些许内疚。

谈及妹妹的所作所为,哥哥曹恒武感觉“挺自豪的”。曹恒武告诉记者,他早就知道妹妹在武汉认干妈的事,但因为科研任务重,没怎么帮她,“因此有些内疚”。曹恒武说,因为家庭贫困,他们兄妹俩从小就学习刻苦,特别是妹妹曹恒蕾,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是学校的好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好,还是学校出了名的“乐于助人者”。兄妹俩分别考上大学后,为了省电话费,很少通电话,有时会在网上通过QQ聊天。

也就是在这些断断续续的交流中,曹恒武得知妹妹有一个很要好的同学得了绝症:“当时她向我咨询怎样通过网络募捐,我明确告诉她很难,因为网上的东西真假难辨,所以很难取得别人信任,要她不要抱太大希望,后来,也不知道她到底上网替同学募捐了没有,真后悔当时没好好帮帮她。”曹恒武说。

今年春节回家的时候,曹恒武得知妹妹的同学已经去世,她认同学的母亲做了干妈,但她就是改不了口喊妈,所以一直喊姨,曹恒武还劝妹妹,只要心里有,其实喊啥都是一样的,“慢慢就会习惯的”。

今年“十一”兄妹再次回泌阳老家重逢,曹恒武得知妹妹正在一家杂志社打工,帮别人校稿子,而与干妈的关系越处越融洽。

姐姐眼中的妹妹:很可怜

住在泌阳县城的寇付丽与曹恒武、曹恒蕾是同母异父的姐姐,彼此之间的关系一直很亲近。寇付丽说,因为妈妈改嫁到乡张岗村后,生活一直很艰难,弟弟曹恒武从小就住在县城她家,直到高中毕业考上大学。而妹妹曹恒蕾也是初中毕业后到县城上高中即吃住在她家里。

因为家里贫困,弟弟考上大学时的一万多元学费,均是从亲戚家东挪西借凑来的,“到现在还没有还完,不过好多亲戚都说不要了”。而妹妹自上高中时,就受泌阳县城一位阿姨资助,平时穿的衣服,基本上都是亲戚家送的旧衣服,“逢年过节了,我才会给她买一两件新衣服”。考虑到家庭情况,她还特意选择了不收学费的华中师范大学。

到了大学,自强的曹恒蕾开始周末外出打零工,“听她说也做过家教,也帮超市里卖过东西,妹妹太可怜了,但家里就这情况,没办法。”姐姐叹息道。

妈妈眼中的女儿:很懂事

记者几经周折联系上了曹恒蕾的妈妈董文华。这位60多岁的农村妇女虽然有个手机,“但不太会用,光会接,不会打”。

董文华说,女儿最近一次回来是今年“十一”。因为此前回来就多次听她说过,有个同学生病了,后来去世了,她认了个干妈,“我当时就给她说,一个闺女说没有就没有了,可怜巴脑哩,你可得多去陪陪你干妈,有啥活儿了,就多干些。”

“女儿很懂事,我自个儿的闺女,我知道。”董文华说。

对话曹恒蕾

“说照顾言重了,我和干妈互相依靠。”“代友尽孝”的曹恒蕾在学校接受记者采访时,在对话中讲述了她与思思之间的友情、她与干妈之间的母女之情。

两个苦难的女孩心碰到了一起

记者:思思进校时已经行动不便,当时很多同学帮助她,你和她怎么熟悉起来的?

曹恒蕾:军训期间,新生都去领教材,我们排队时站在一起,我想帮她拿书。思思很要强,她看我瘦瘦的,怕我拿不了,想自己搬。我就跟她讲起我上高中时受过资助,说完这段经历,思思才接纳了我的帮助。

记者:后来两个人就成了好朋友?

曹恒蕾:是的,那次谈话让我们一下就熟悉起来。因为我跟思思一个班,后来上课什么的,我总是跟她一起去,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送她回寝室的阿姨成了干妈

记者:第一次见到干妈是什么时候?

曹恒蕾:(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其实当面我很难开口叫“干妈”,阿姨说称呼不要紧,心意在就行了。第一次见面是2007年的“十一”,当时思思家租住在学校里,我去她家玩。大家在一起看电视,突然停电了,阿姨不放心我一个人走夜路,坚持把我送回了寝室。

记者:当时想过会跟她有这么深的缘分吗?

曹恒蕾:没有,当时就是好朋友的妈妈。

记者:看到思思临终发给你的短信,第一反应是什么?

曹恒蕾:当时思思一直在化疗,我已经一个月没有见到她了,只能发短信了解她的情况,安慰她。看到这条短信,我哭了,觉得思思正在离我而去,当时什么都想不到,只有难受。

记者:后来怎么意识到这是一个承诺?

曹恒蕾:“五一”放假前,阿姨给我打电话说,“你放假回家住几天吧”,我当时心里一颤,意识到自己要做些什么了。

她拨通电话,让两个妈妈对话

记者:一开始去干妈家,就跟她很亲近吗?

曹恒蕾:是的。因为之前就认识,而且那个时候,我要做的就是听阿姨倾诉,当好她的精神支柱。

记者:你觉得你和干妈之间,谁给谁“家”的感觉更多一些?

曹恒蕾:当然是阿姨在给我家的感觉,“五一”回去,阿姨为我准备好了被子、毛巾、牙刷。你们说到我如何照顾阿姨,其实言重了,我现在还没能力照顾阿姨,就是我们两个在一起有个依靠。

记者:跟干妈住在一起,有没有不太习惯的地方?

曹恒蕾:我是从河南农村来的,阿姨一直生活在武汉,习惯上肯定会有些不同,不过这不是问题。比如我衣服叠得不好,阿姨会教我,她还教我烧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