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县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贫困县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贫困县计划

贫困县计划范文1

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农民种粮经济效益不高。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供给相对充足,但转化率较低,尤其在贫困地区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更低。事实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不健全是农业技术转化率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真正适宜贫困地区转化的实用技术成果供给不足,也是导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的一个重要的客观存在因素。由于小规模经营,农民的种粮意识只为养家糊口,赚钱效益较低,所以农业生产积极性不高,对利用农业科技成果的积极性也不高。

2、政府对贫困地区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投入不足。由于贫困地区的农业生产不发达,经济与科技落后,贫困地区财政普遍困难,入不敷出,靠国家补贴过日子。甚至有些贫困地区粮食普遍不能自给,靠国家调拨。所以,政府对这些贫困地区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往往对贫困地区扶持的重点是民生问题,解决当前温饱现状。

3、农村科技信息传播渠道封闭,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由于贫困地区的地理位置特殊,对于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也比较封闭。有些地区到目前还不通电,别说从电视或网络上获取科技信息了。贫困地区不仅表现在经济的贫困上面,封闭性也是其特征之一。我国贫困地区的农民素质比较低,大部分仅有小学文化程度,应用科学技术积极性不高。对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推广而言,因为农民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使用者,农民自身的素质高低特别是科学文化水平的高低和采用科学技术意识的强弱程度,这些都是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直接因素。

二、制约贫困地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及难点

1、贫困地区农业科技创新产业化经济效益低,使科研机构避而远之。因我国农业科研成果带有长期性和高风险性,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追求高额利润是每个科研机构的目标和宗旨。即从立题、科研、试验、鉴定、申报成果都带着重大经济效益目的。把搞出成果、带来经济利益看成是科研人员的唯一追求,至于成果能否应用到经济贫困地区,能否让经济贫困地区农业取得经济效益则很少考虑。许多有价值的农业科技成果广泛运用在发达地区,而贫困地区农民只能是望而观之,通过传统耕作方式,来进行农业生产。

2、传统农业观念制约农民科技素质培养,科技信息交流不畅。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是构成对农业科技需求的重要因素。贫困地区环境及传统农业思想制约了现代农民的培养。由于地区的封闭性较强,这些地区与外面的交流,以及内部的交流都受到很大限制。农民的农业市场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主体,其科技文化程度和认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农民接受和利用农业科技成果的程度。

3、小农经营和特殊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增收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在我国贫困地区农村,采取小农经营土地承包分散的方式,土地环境大多处于丘壑及偏远状态,使得农业科技投入缺乏条件。以户为单位的生产小农经济,农业经济力量分散、薄弱,农民很难通过农业增加家庭收入;土地规模经营过小,小块土地的分散种植,不利于一些大型综合性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应用。

三、构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的对策

1、加强政府对贫困地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和财政支持。农业本身是弱质性产业,效益比较低,对于贫困地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该更具明显的公益性。为确保贫困地区农业基础地位和其他行业及地区协调发展,各级政府应必须加强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财政支持和宏观管理。各级政府必须优先保证贫困地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人员的工资和其他福利待遇;各政府要加强对贫困地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导性管理,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制定相应的法律与政策,消除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中的条块分制、各自为政、效率低下等弊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2、农业科技成果与地区环境相结合。构建和激励那些投身与贫困地区农业科技创新人员的氛围,制定各种物质和精神激励机制,以提高科研人员将科技成果与地区环境相结合的积极性,使创新主体自主地将科研与市场、学术上的远大抱负与追求以人为本紧密地联系起来,引导科技人才热情投身于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增强贫困地区农业市场开发意识;将科研人员的职称评定、晋升与其科研成果的贫困地区社会公益性和国家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建立良好科技利益分配机制,健全有利于科在贫困地区技成果转化的新机制。

贫困县计划范文2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深入,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贫困县的发展,发展县域经济成为脱掉贫困帽子的关键举措。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得出,贫困县要想发展,必须立足于自身优势,夯实基础,创新县域经济发展工作思路,本文通过分析贫困县发展的困境,探索贫困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为贫困县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贫困县;发展模式;县域经济

当前正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随着扶贫攻坚扎实推进,党和国家越加重视贫困县的发展,县域经济更是决定了整体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的重要基石。贫困县在进行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国家给予了大量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如若能够依靠自身优势,引进外来资源,大力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县域经济,将对全国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现如今,从全国贫困县的发展情况来看,自然位置、县级企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均从不同角度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发展,使得贫困县的发展面临困境。

一、制约贫困县经济发展的问题分析

(一)县级企业发展基础薄弱,潜力有限

从贫困县的企业发展状况来看,缺乏一定的经济基础,人才的匮乏使得企业的发展潜力有限。对企业来说,人才是关键,但是由于贫困县的人才引进政策滞后,加之自然条件的限制,使得企业内真正有才干的管理者寥寥无几,企业制度及管理模式有待于创新,企业管理者对名牌产品的打造缺乏自信心及行动力,一味的模仿只能使得企业缺乏原创力,长此以往,导致贫困县缺少完整系统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制约着经济的长足发展。

(二)农村建设较为滞后

从全国范围的贫困县来看,大多以农业为主,但是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够配套,低档硬件设施的供给高于高档硬件设施的供给,加之软件设施的不完善,农业生产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农业劳作缺乏科学性、准确性,这对全县的经济发展影响巨大。

(三)群众思想意识较为落后,缺乏创新意识

城市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众的思想意识程度,贫困县由于缺乏正确恰当的思想引领,群众文化程度普遍有限,高端知识分子更为匮乏,思想意识落后、文化素养较低、缺乏创新引领意识等原因制约了贫困县的经济取得长足发展。

(四)缺乏必要的政府手段发挥引领作用

贫困县在发展本县县域经济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也需要政府与市场进行配合发挥决定性作用。很多贫困县在自身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缺乏必要的手段发挥区域优势,对于龙头企业缺乏有力地培养,对技术成果创新的鼓励力度不足,导致县域经济在长远发展方面乏力。

二、贫困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

贫困县在发展特色县域经济过程中必定面对诸多难题,需要政府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深入基层一线实地调研,牢牢把握时代的主线,迎难而上,方能发挥出发展县域经济的优势。

(一)牢牢把握机遇,客观认识县情

对于很多贫困县来说,农业不强、工业不大、财政没钱、自然资源不足是存在并常见的问题,农业基础设施的匮乏导致农民有心而无力,工业规模小对财政贡献率低,地理位置不够优越导致很多资源无法享有,如此种种县情,就需要贫困县抓住“四个机遇”,合理提高发展速度,在中央大力扶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时候抢抓机遇,把政策用活用好,借势发展,争取上级的扶持资金,并将资金运用到刀刃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时,可以借助现有优势企业,鼓励研发发展新产品,走出去做大做强,提高县域经济总量,实现经济的长足增长。

(二)明确县内发展目标,合理规划

在贫困县的脱帽过程中,必要的规划和合理目标的设定是取得最终胜利的关键,应结合县情,立足于实践,制定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发展县内特色产业,因地制宜,以县内人民为本,加快建设基础设施的步伐,完善城镇建设,创新村镇建设格局,有步骤、有计划地解决人民群众最迫切的问题,使县内人民切切实实享受到发展经济的成果。

(三)提高县内产业科技含量,进行专项建设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在现代化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贫困县来说,应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积极引进有益科研成果,凭借技术优势推动经济发展。贫困县可以将科技手段与产业结果调整相结合,立足于县内人民所需,引导人民了解科技、学科技并学以致用,同时,政府可以积极搭建专家平台,拓宽学习技术、获得一手信息的渠道,积极打破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行业壁垒,并有计划地进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发展农业、工业科技项目,最终达到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利润增长的目标。

(四)探索县域经济发展新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贫困县要想通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打破老旧思想,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机制,各职能部门分工明确,实现资源整合效率提升。发展县域经济必须要多管齐下,在多元投入的前提下发挥好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益,在实行民主监督机制的前提下探索有效地激励评价机制,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增强政府机关干部的责任意识,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方能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良好开局。

(五)强化对现有企业的整合力度

贫困县的企业都是一些弱小企业,发展潜力受到制约,政府要通过财政和金融扶植的政策,对一些工艺及产品相似的企业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对企业进行合理的评估,进行相同产业分工,形成产业集群,从根本上解决配套产业滞后、企业发展成本过高、企业实际利润受损、企业财务收入高利润低的局面。

三、结论

贫困县的经济发展落后,从根本上看关键在于无法形成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模式,缺乏必要的经济资源,通过经济学中资源禀赋原理对贫困县生产力进行布局,利用政府扶持政策加大与发达城市的区域合作,积极培育特色产业,深挖农业资源的价值,发挥县域经济的优势所在,就能在现有基础之上取得经济的显著且长足发展,早日摘掉贫困的帽子。

参考文献:

[1]陈雅丽.“精准扶贫”角度下的县域经济金融探究[J].金融经济月刊,2017(4):24-25.

[2]倪锦丽.贫困县域经济发展矛盾及路径探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7(4):253-256.

贫困县计划范文3

关键词 农民工 产业发展 身份定位 文化认知

一、贫困县产业发展的困境

(一)贫困县产业整体素质不高

因贫困县的教育资源有限,贫困县产业的整体素质不高,能够得到发展的行业也非常有限,基本局限于单一性、低端性行业,难以融入高端文化产业,从而导致贫困县产业的就业前景不佳,这也成为贫困县产业难以充分融入城市生活的重要因素。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多年来,贫困县产业二元结构衍生出教育产业差别、地域差别、重点贫困县人员和薄弱贫困县人员的差别,条件愈优的贫困县人员得到的扶持力度越大,条件愈差的贫困县人员得到的帮扶却越少。要解决教育资源不均,唯有加大对薄弱地区、贫困县人员的扶持力度。

(二)贫困县产业缺乏职业技能

虽然城市群体对于继续教育的重视度非常高,但是贫困县人员仍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继续教育机制的制定与选择上,都相对比较落后。贫困县的继续教育不仅缺乏系统性、规划性,而且机制流程不通畅,造成贫困县人员在继续教育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很多漏洞与问题。据调查,贫困县人员并不会对继续教育进行预期计划以及书面规划,即使对继续教育进行书面规划,也并没有很好地实行规划。贫困县人员对继续教育报以随意的态度,并且贫困县产业都是在人才流失之后,在仓促的工作环境下,才会进行人才继续教育。而在这种紧急的继续教育环境下,贫困县人员并不了解自身的技能优势,从而造成人员最终离岗,对贫困县产业效益也没有帮助。而依照继续教育规划应该严格执行继续教育过程,并且定期进行有规划性、系统性的继续教育。但对于贫困县产业而言,继续教育成了一种应急措施,而不是真正培养适合贫困县产业发展的人才,所以这也成为当代贫困县人员继续教育的问题之一。

(三)城市化进程缓慢的阻碍作用

城市化进程作为全国各地主推的重点工作,影响着社会经济的未来发展走向。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城市化发展进程明显减慢,对其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同时这也成为贫困县产业难以快速融入城市生活、传承城市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城市化进程缓慢对贫困县的产业发展造成了阻碍,这不仅仅对其市民群众的社会生活有所影响,对整体经济发展也造成了严峻影响。因此,城市化进程缓慢问题应当引起重视,并且全方位剖析其存在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有效解决其城市化进程缓慢的问题,进一步推动城市化进程,确保贫困县产业能够快速融入城市社会生活当中,与其他市民群众相互融合,并且认同自身城市身份,抓准社会定位,共同参与到文化传播活动当中。

二、贫困县产业发展困境的破解路径

(一)开展有效的继续教育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要解决目前贫困县产业存在的继续教育需求与供给不均衡的问题,就需要鼓励发展快的贫困县人员在进一步提高质量和水平的同时,带动水平不高、暂时落后的贫困县人员,加快继续教育;鼓励暂时落后的贫困县人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通过自己的努力缩小与发展快的贫困县人员的差距。社会各界群体对贫困县人员的教育要加大投入,加强对贫困县人员的专业化继续教育,缩小城市群体与贫困县人员之间的差距,重视贫困县产业的继续教育问题,扶持薄弱贫困县人员继续教育。加强继续教育是提高继续教育队伍素质,提高继续教育质量,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职能部门应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努力提高贫困县人员整体能力。

(二)提高贫困县产业的综合素质

确立包容性发展的理念和原则,选择合理的继续教育模型,可以有效帮助贫困县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机制的自我修复与优化,从而很好地弥补传统的继续教育漏洞。而继续教育模式提供相对比较客观的信息,并且在继续教育机制的问题上有非常不错的修复作用,在继续教育模式基础上的贫困县人员的继续教育机制有非常不错的完善与优化的效果。

(三)提高贫困县产业的社会认同

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机制,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要形成层级式城镇体系,增强城市体系间的连通性,推进全域规划和多规融合,提升产业支撑能力,注重在贫困县新型社区培育产业,加快完善相关法规体系。

加强职业技术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普法教育,也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大事。“贫困县产业司令”张全收将松散的贫困县产业组织起来进行继续教育,为他们找到用工单位,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合理配置继续教育资源实现贫困县人员管理水平以及继续教育队伍的均衡发展。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技能继续教育,从知识技能、心理、思想道德等方面提高自身素质,以增加立足社会的砝码。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必须控制优质继续教育资源的无序流动,以某种程度说,就是防止优质继续教育资源的过度集中流动,实现教育力量的均衡,这是继续教育均衡的真实体现。职能部门需要制定恰当的政策,对优质继续教育资源的无序、单向流动进行一程度的调控和制约,从而促进继续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和优秀继续教育的合理流动,从而全面促进贫困县人员的继续教育,提升贫困县产业整体素质,切实解决贫困县产业发展身份定位及文化认知问题,明确自己的发展道路。

三、结语

近几年,贫困县产业相关问题备受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的关注,因其群体的特殊性及重要性,贫困县产业的发展走向对推动城乡经济发展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受户籍管理、文化差异、教育差异、就业困难等相关问题的影响,造成贫困县产业难以充分融入城市生活,从而出现身份定位及文化认知的偏差,难以真正做到产业发展,反而与城市群体出现隔阂,形成两极化现象,造成身份认同的困境出现,对其整体城乡经济发展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贫困县产业目前占据农民务工群体的一半数量,如果不能合理、有效解决贫困县产业的身份认同相关问题,真正促进贫困县产业的发展,将会直接影响到城市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及状态。因此,本文通过对中国贫困县产业身份认同困难问题的研究,来分析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然后根据这些问题与成因对社会内部建构与外部市场环境进行了综合研究,并且针对各个方面的效益因素作出全面性、系统性的考虑,从而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此次对中国贫困县产业身份认同困难问题的成因与解决方式M行分析研究的目的就是希望为贫困县产业身份认同问题提供一份有价值的理论

依据。

(作者单位为永胜县交通运输工程质量监督与造价管理所)

参考文献

[1] 张举钢.破解矿产资源产业链发展困境的路径探索――《基于循环经济的矿产资源产业链技术发展路径研究》书评 [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5(04):141.

[2] 段富贵,冯文昌.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破解路径[J].当代体育科技,2015(17):7-8.

[3] 俞燕.新疆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形成机理、效应及提升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

贫困县计划范文4

与此同时,日前最新公布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级贫困县)11年首调,此前一度高调“炫贫”的湖南省新邵县却意外的没能进入这份名单。再加上各种国家级贫困县官员超编、天价接待费以及大兴土木建设形象工程等消息,种种乱象刺激着民众的神经,也使人不禁质疑其背后存在的利益纠葛。

片区开发新模式

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实践已有20余年历史,在这段算不得短的时间里,贫困县的称呼变更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扶贫开发政策也逐渐从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倾斜。2011年底最新出台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是我国扶贫开发历史上第三个纲领性文件,提出了把六盘山区等14个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这一次,“连片特困地区”被提为关键词,预示着传统扶贫开发工作理念的转变。

“以前开发式扶贫工作是选择贫困县作为扶持对象,经过多年的实践,应该说这项工作对一些贫困地区,特别是在对贫困县的集中扶持和开发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过程中同时暴露出这种方式有一定缺陷,主要在于我国贫困问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李实告诉记者,我国的贫困区域往往集中在边远地区,有时甚至跨着几个省区,如果继续利用扶持开发贫困县的方式消除整个地区的贫困问题,可能出现不同行政区划间的各自为政,片区的开发模式打破了这种局限,中央可以结合地区的普遍特点,实施更加有效的扶贫政策,集中更多资金投入到连片开发上去。

“在扶贫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如今整个农村地区的贫困不再是普遍状态,于是扶贫办从普遍的瞄准农村地区,转而聚焦到瞄准某些相对落后的片区。另外,从这些年的扶贫开发进展来看,比较落后的片区可能普遍面临着共同的生态环境脆弱、资源匮乏、交通条件恶劣等问题,如何在开发的同时不破坏环境、建立有效的基础设施网络,单凭一村或一县之力难以解决,那么就可以通过片区规划加以解决。”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林万龙如此解释片区理念提出的原因,不过他同时表示今后片区间的协调状况将决定政策落实的质量。

此次规划的14个片区中,武陵山片区被作为攻坚试点率先开展区域发展与扶贫工作,这个区涉及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的11个地(市、州)、71个县(区、市),要在这个范围内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其难度可想而知,李实提出,“关键是需要一个比较好的协调机构,现在以国家扶贫办为主导,建立多方参与的扶贫规划的协调机构。四个省各自推出相关部门的代表,成立协调委员会或者主导委员会,委员会做整体规划的落实工作。”

乐当“国贫县”?

此前湖南省新邵县高调“炫贫”的消息一出便一石激起千层浪,引来诸多争议。事后人们发现此县并没有如愿进入国家级贫困县的名单,声讨的舆论才逐渐平息,不过没当上贫困县并不意味着它将再不能从扶贫这项事业中分到一杯羹,新邵县被划入武陵山片区范围内,虽然严格来说,纳入集中连片特困区的贫困县并不一定是国家级贫困县,但仍然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扶持对象。有媒体报道,这将为新邵带来每年5.6亿元的国家扶贫开发资金。

自1994年,国家启动“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将国家级贫困县名单扩大为592个以来,这个总数就没有改变过。2011年底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明确指出,“原定重点县支持政策不变。各省(区、市)要制定办法,采取措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实现重点县数量逐步减少。重点县减少的省份,国家的支持力度不减。”而这个支持力度有多大?从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提供的数字中或许能窥出一些端倪,他说,“国家的综合扶贫投入2010年是1618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5.6%;2011年是2272亿元,比上年增加了40%,相信今年的综合扶贫投入还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专项扶贫投入,2011年是272亿元,比上年增加21.56%,今年的增幅不会低于20%。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增量部分,将主要用于片区。”

国家专项扶贫资金包括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地方配套专项资金,是国家贫困县的主要扶贫资金来源。然而对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来说,究竟能得到多少扶贫资金,从数字上来进行统计并不容易。林万龙解释,“通过扶贫系统,可以算出来一年拿了多少专项资金,但是从大扶贫的角度来说,包括的项目就比较复杂了。比如一个贫困县在申报项目时可能有优惠,项目的配套资金可能不需要支付,等等还有其他的。不同的部门之间都有一些具体操作中的政策,所以很难明确说出来一个县能得到多少钱。”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里面有巨大的利益,之前说的这几项加起来就已经是相当可观的数字了。

何以“脱贫不脱帽”?

随着国家扶贫政策力度越来越大,涉及贫困县发展的问题日益凸显,其中包括部分贫困县已经成了富裕县,但仍旧“脱贫不脱帽”。一位经常到基层调研的专家就说,其实这个现象在业内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最新公布的国家级贫困县的名单中,就此问题进行了调整。这也同时引发了对于国家级贫困县退出机制的讨论,不过范小建此前曾公开坦言,“这个问题已经研究了挺长时间,工作确实比较难做。”

贫困县从自身利益角度考虑,进入名单后,不仅得到大量财政资金支持,还可享受很多优惠政策,自然缺乏申请退出的主动性。“另外我们也没有建立相应的退出机制,这件事让政府来做比较困难,建议成立评审委员会。对贫困县的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包括对过去几年经济增长的效果进行评估。委员会不是由政府主导而是由第三方独立评估。如果我们有计划在2020年基本实现全部退出的目标,那就需要建立每年5%-8%的退出率,由委员会经过评估后把结果告诉政府部门,政府部门根据评估结果,决定哪些该退,而哪些是必须要退出来的。同时也可以建立一个进入机制,比如有的县原来条件不错,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落入贫困线的范围,这就可以考虑将其纳入名单。”李实说。

据统计,近10年来,我国财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超过2000亿元,通过对扶贫资金使用的评估,可以确定这些资金的投入对于重点扶持贫困地区的乡村改造、基础设施完善以及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乃至一些公共服务都有很大的改进,总体来讲效果比较明显,但是并不排除资金使用方面存在的弊病。李实指出,“在资金的使用分配上不是完全向最贫困的地区倾斜,不是惠及到最贫困的人口。管理不到位、扶贫资金被挪用、分配不公等这些问题在执行过程中还是存在的,所以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使资金使用效率更高一些,毕竟钱越来越多的时候,对管理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贫困县计划范文5

关键词:贫困地区;脱贫;保定

基金项目:保定市社科规划课题:“保定市贫困山区多元化扶贫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1505037);河北省社科基金课题:“河北省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作管理研究”(课题编号:HB14YJ038)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14日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河北省1,963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贫困发生率由35%下降到8.8%。保定市近些年在脱贫过程中也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许多贫困县处于“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困难度大。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确保2020年所有贫困县全部脱贫。

一、保定市贫困地区贫困现状

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有“京畿之门”之称,现辖5区、4市、15县,人口总计1,077万。虽然保定市地理位置优越,但由于地域广、自然条件差异大,尤其是太行山区交通落后等因素,造成县与县之间贫富差距明显,在全市24个县市区中有9个贫困县,其中,阜平、涞水、涞源、易县、唐县、顺平、曲阳、望都8县列入国家重点扶持的“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博野县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区域面e占全市总面积的59.3%。按照国家2,300元的扶贫标准,全市有12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11%。大面积的贫困地区和众多的贫困人口已成为制约全市发展的明显短板,脱贫任务十分艰巨。

从贫困地区的收入状况看,保定市贫困地区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较低。保定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6,787.57元,但是九个贫困县中只有涞源县为26,054.70元,接近保定市平均水平,其他贫困县都非常低,曲阳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只有11,225.79元,不到保定市平均水平的一半。

从人均财政收入看,也只有涞源县人均财政收入3,697.63元,比保定市人均财政收入3,167.19元略高。最低的唐县只有781.41元,不到保定市人均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而且除了涞源县,其他8个县普遍都在保定市人均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下。

从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看,9个县都普遍低于从业人数平均工资水平,曲阳县从业人数平均工资最低,为28,820元,只有保定市从业人数平均工资的70%。(表1)

所以,通过以上分析表明,贫困地区的贫困状况从多视角、多层面都可以反映出来。因此,脱贫的效应也是全方位、多功能的,对社会的贡献是巨大的。

二、保定市精准脱贫工作成效

2016年保定市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各项行动,全面推进实施了产业扶贫、易地搬迁、生态脱贫、教育脱贫、社会保障五大精准脱贫工程,全年共有300多个贫困村脱贫出列,有14万贫困人口脱贫,9个贫困县中望都县和博野县预计脱贫摘帽。

(一)产业扶贫。根据9个贫困县的地域特点、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重点打造了特色农林、绿色能源、旅游休闲、家庭手工业“四大特色扶贫产业带”,实施电商平台、智力扶贫“两个全覆盖”,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规模致富产业,每个贫困户都有致富增收项目。实施产业扶贫项目4,200多个。

以荒山综合开发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平台,培育壮大175家扶贫龙头企业。全市90%以上的贫困村都成立股份合作主体,通过让扶贫资金变资产、土地等资源变股份,实现贫困群众在土地租金、打工薪金、入股股金等多渠道增收。

充分利用太行山浅山区的荒坡荒山资源,发展光伏产业,规划建设以曲阳为核心的沿太行山百里光伏产业带。新谋划建设光伏扶贫电站474兆瓦,已经获批启动建设130兆瓦,带动1.18万贫困人口年人(户)均增收3,000元。

在贫困县大力实施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双带”行动,仅涞水、涞源、易县就辐射带动28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加快发展。大力实施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双带”旅游扶贫行动,发展旅游扶贫试点村37个。

制定优惠措施扶持手工业发展,市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250万元,年内新增带动贫困户3,600多户、6,200余人,全市从事手工业的贫困村达到481个、加工点1,117个,从业贫困人口达到3.2万人,年人均增收超过6,000元。

大力实施“互联网+扶贫”行动,9个贫困县已全部建成县级电商服务平台,建成2,47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9个贫困县已有179家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在新发地设立了销售专柜,累计销售额达到2.6亿元。

(二)易地搬迁。保定市共有13.8万人需要通过易地搬迁实现根本脱贫,全年启动搬迁7.6万人,38个集中安置小区建设全部启动。同时,坚持统筹推进,安置小区与县城工业园区、旅游景区、中心村等同步规划,对搬迁户后续扶持产业项目实现全覆盖。

(三)生态脱贫。实施“绿满太行”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形成林果产业、林下经济、生态补偿、森林康养等脱贫致富新路子。第一批818名从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中选聘生态护林员工作已落实。

(四)教育脱贫。实施3年教育提升计划,68所山区寄宿制学校有序推进。选派180名优秀教师到贫困县支教,为贫困县招聘1,006名特岗教师。在落实“雨露计划”中,2015~2016年度共为7,429名接受职业教育的在校贫困学生补助生活费2,228.7万元。

(五)社会保障。将农村分散供养和集中供养的五保标准由每人每年3,000~5,000元分别提高到4,000~6,000元。帮助9个贫困县分别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河北省人民医院、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及市属3家三级医院建立结对帮扶长效机制。

三、保定市贫困地区贫困原因分析

造成这些贫困地区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地区具有共性、也有不同之处,总结贫困的共同原因对于针对性脱贫具有重要意义。

(一)自然环境条件恶劣。自然环境条件包括气候、地貌类型、土壤质量、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自然环境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制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通常自然环境好的地区,经济发展就快,反之就会制约当地经济发展。保定市贫困地区中的9个县有8个县地处“燕山-太行”山片区贫困带。这些地区由于处于山区地带,气候条件差,尤其涞源、涞水、阜平无霜期短,土壤贫瘠、地势不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作物生长。这些地区都距离中心城市较远,难以实现与城市对接,享受城市对农村发展带来的便利。保定市9个贫困县中,只有涞源的矿产资源比较丰富,这些年由于矿产品价格下跌,涞源县的资源优势在逐步缩小,涞源、涞水、易县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目前开发和宣传力度不够,再加上交通条件制约,依然未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交通和基础设施薄弱。基础设施的薄弱成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障碍。保定市贫困地区中的9个县有8个县处于太行山区,交通不畅导致生产物资运不进来,产品运不出去,限制了市场范围的扩展和延伸;通讯设施不足导致信息瓶颈,难以获得市场、产品、技术等信息,阻K了生产技术的提高;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低、日常管理不善,导致沟渠淤塞、杂草丛生,不利于农田耕作和灌溉,影响粮食作物的生产。

(三)人力资源开发不足。保定市贫困地区人均受教育年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体系不完善。农户缺乏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技能、经营管理能力弱、转移就业和创业意识不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育不足、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短缺,专业技术人才不足,人才队伍适应和服务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

(四)产业结构失衡。保定市贫困地区比较普遍存在产业结构失衡问题,大部分的贫困县以第一产业为主,二三产业比较薄弱。“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上不活”。但在县域经济中第二产业级即工矿业不发达难以保证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而这些县中的第一产业即农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不发达。种植业中以种植大田作物为主,林果业不发达。大田作物种植由于受到品种、技术、信息等影响难以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因此,单调而失衡的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

四、保定市贫困地区脱贫对策分析

为实现2020年所有贫困县脱帽的目标,必须因地制宜、多管齐下,在精准扶贫的基础上精准脱贫。

(一)借助旅发大会宣传,促进旅游资源开发。2016年在涞源、涞水、易县召开了河北省第一届旅游发展大会,河北斥304亿元打造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以此推动环京津乡村旅游发展,提升太行山区贫困县经济增长能力和财政收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贫困。京西太行山区8县旅游资源丰富,只是开发缓慢,因此过去几年未能发挥旅游资源脱贫的重要作用,河北省第一届旅发大会相当于一次很好的推介展示,使更多的人了解了京西太行山区深处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这些地区目前紧邻北京、天津两大城市,交通比较便利,定能吸引更多的两地旅客前来观光、旅游、度假。

(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消除经济发展瓶颈。尽管保定市贫困地区目前的交通设施已有很大改观,但是比起保定市的其他县市依然存在差距,这些贫困县部分不通铁路,县内的公路路况较差,因此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加大交通设施投入。此外,还要加大通讯设施建设,尤其互联网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纽带和桥梁作用,使得当地企业和居民更容易获得市场、产品、技术等信息,也能够较快把自己推介出去。此外,还要不断加大对农田基本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更新农业基础设施,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管理,保证农业稳产高产。

(三)加强教育培训投入,提高从业人口素质。首先,保定市农村贫困地区教育投入不足,基础教育落后,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因此应该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多渠道筹措教学经费,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提高农村贫困地区教师待遇;其次,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提升农民的业务素质,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类职业培训学校和各类社会培训机构的优势和作用,采取政府买单的方式,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可以采取现场集中培训、收看电视、收听广播、搜索网络、浏览光盘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教学教育和培训。实施便利和优惠措施,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四)强化政策引导和扶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各县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在稳定第一产业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二三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在农业发展上,按照“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粮则粮”的原则进行推进,不断采取新技术、采用新品种,发展适合本地特色的特种养殖和林果业。同时,要适应第一产业发展,不断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农产品和加工品的营销和运输等服务行业,使得产业之间不断融合,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政府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相关政策进行引导和推进。

主要参考文献:

贫困县计划范文6

    据了解,从“三西”扶贫开始,宁夏目前已减少贫困人口290万人,到2018年建档立卡的58万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但长期以来扶贫开发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推进,未从法律层面予以规范。今年3月宁夏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扶贫开发条例》。

    《条例》提出,县级以上政府应当把农村扶贫开发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同时,各级政府应当支持和引导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对贫困户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的,给予补助或者贷款支持;对扶贫对象创业的,在项目、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予以优惠和支持。另外,宁夏还将重点对农村贫困户子女接受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的,给予免费和补助;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的,给予家庭扶贫助学补助;接受技能培训或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的,给予生活费补贴。

    《条例》规定,县级以上政府对因灾因病等陷入暂时性贫困的农户提供救助;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实施扶贫项目和就业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并提高农村低保标准。

    根据《条例》,经考核验收按期或者提前实现脱贫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享受的扶贫优惠政策可以保持不变;在规定时限内未实现脱贫的,主要负责人将被问责。

    据介绍,条例对农村扶贫开发措施进行了全景式的规定,主要内容涉及精准扶贫、整村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技能培训等内容。针对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条例草案拟确立了7个方面的措施:明确农村扶贫开发的原则、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农村扶贫开发范围和标准,规定贫困村和贫困户的确认程序;突出农村扶贫开发规划和计划在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中的引领作用,明确农村扶贫开发规划和计划的相关内容;规定农村扶贫开发各项具体措施;规定农村扶贫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的有关内容;规定监督检查,包括人大监督、审计、财政监督、绩效考核等;明确相关的法律责任。

    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要求,宁夏要在2018年实现现行标准下的58.12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00个贫困村全部销号、9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实现这一任务,时间紧、任务重。

上一篇营销计划书

下一篇开店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