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计划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假期计划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假期计划表

假期计划表范文1

关键词:企业价值最大化 绩效评价

一、企业绩效评价的相关内容

企业绩效评价,是指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运用特定的指标和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经营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的价值判断。绩效评价不仅是委托人对人实施目标激励的有效方法,也是委托人决定人激励强度的主要依据,还是影响公司价值取向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一)企业绩效评价的内容

企业绩效评价是由一系列与绩效评价相关的评价制度、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机构等构成的有机整体。企业绩效评价的内容依企业的经营类型而定,不同经营类型的企业,其绩效评价的内容也有不同。

(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相关内容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取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利用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保证将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应满足各方利益关系,不断增加企业财富,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包含的内容相当丰富,其基本思想是将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面的利益。相比股东财富最大化而言,企业价值最大化最主要的是把企业相关者利益肢体进行糅合,形成企业这个唯一的主体,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前提下,也必能增加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价值。但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对企业价值的评估上,由于评估的标准和方式都存在较大的主观性,股价能否做到客观和准确,直接影响到企业价值的确定。

二、关于绩效评价的一些思考

(一)、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绩效评价目标的意义

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绩效评价的目标,是现代财务管理和企业战略管理的客观要求,一是全面考虑了企业各相关主体追求的目标,关注各相关主体的利益,比企业利润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更加科学合理;二是关注企业长远发展利益需要,考察了企业风险与报酬之间的关系,强化企业偿债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在企业长远发展中的作用;三是引导企业注重可持续经营,实施战略发展,克服在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上的短期行为,使企业明确,眼前的利润会影响企业的价值,预期未来的利润对企业价值成长的影响更大;

1.适时的引入了经济增加值的评价方法

经济增加值是指从税后净营业利润中扣除股权和债务成本后的所得,其本质是经济利润而不是传统的会计利润。一般企业在评价其盈利能力时通常采用的会计利润指标存在明显缺陷,难以正确地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业绩,因为出资人的投入是有成本的,会计利润没有考虑企业权益成本的机会成本,企业的盈利只有在高于其资本成本时才为股东创造价值。

2.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与各相关者利益一致

它充分考虑了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使企业在实现整体价值最大化的基础上达到各相关者利益的最大化。它克服了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保证了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战略性和稳定性;有利于企业创造和谐的理财环境,实现社会总体资源的合理、最优配置。

3..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优化了收益分配管理

收益分配是影响和制约企业价值的重要因素。通过收益分配,企业能够正确处理其与契约各方的经济关系,提高员工的工资水平、让管理者分享公司利润、及时向政府部门缴纳税金、向股东多分配股利等,都可以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经营的发展。

(二)、以企业价值最大为绩效评价目标导向存在的不足

企业绩效评价的建立是为企业战略服务的,企业价值问题已成为新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一个核心标志,现代企业已把企业价值作为其经营行为的指南,企业管理者已不再执着地追求传统经营模式下的成本、利润等单一目标,而是把关注的焦点转向了企业价值的增加。

1.重任务绩效轻周边绩效

绩效中可评价的指标一部分应该是与其投入产出直接相关的,也就是直接对结果的评价,这部分称为任务绩效;另一部分绩效指标是对工作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但并不是以结果的形式出现,一般为工作过程中的表现,通常称为周边绩效。在现行的绩效指标中,反映企业社会贡献和责任的指标所占比重较小,这与企业的作用与地位不相符,容易助长部分企业只注重经济价值,忽略了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创造。

2.对部分关键指标的监控和审核不到位

从考核执行情况看,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大多数关键指标仅仅从各分公司上报的数据中抽取,这些数据是否真实,缺少相关职能部门的审查和监督。由于监控和审核不到位,分公司错误执行的经营行为没有及时得到制止,给以后年度的经营效益带来了隐患。

3.实际的过程管理和绩效管理还有较大差距

企业经营绩效是过程和结果的集合,绩效评价的根本任务是对价值创造进行过程管理,以提高价值创造的质量和效率。因此,绩效评价应更加重视对价值创造过程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结果的度量。一个完整的绩效评价系统应该是目标制订、实施绩效监控与指导、绩效评价、绩效改进的良性循环。一个规范的绩效评价过程应该是从工作周期的第一天就开始了,而不是等到结果出来才去评定。一个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应该是企业战略管理、预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薪酬分配制度等各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三、以企业价值最大为导向的企业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虽然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的客观性最强,但和它的可操作性却较弱。考核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也是个永恒的课题。企业在实施绩效评价时,出现不同问题是难免的。这就要就我们不断完善企业的绩效评价。

(一)完善企业绩效评价目标值的确定机制

业绩考核目标值确定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最终的评价结果是否客观公正。科学合理地确定目标值是业绩考核最为关键的环节。应该在突出纵向比较的同时,引入行业对标、横向比较的考核理念,结合宏观经济形势、企业所处行业的运行态势和企业发展状况,运用好国际与国内同行业最好水平的尺度,通过对标找出差距,不断提升业绩水平。还要将评价的目标值与企业战略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企业确定的年度和任期考核目标建议值要和企业长远发展规划相衔接,实行滚动目标值法。

(二)以绩效评价为核心的战略绩效管理体系全面提高企业综合实力

绩效考核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三个维度来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只关注经济价值,不关注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就不能形成和谐的价值关系,也不能最大化地、持续地创造经济价值。为此,绩效评价要处理好企业与社会、经济与文化、过程与结果、继承与创新、水平与素质、目前与未来等六个方面的相互关系,以提升企业价值为根本目的,以战略管理为出发点,以绩效考核为核心,将战略规划、预算管理、薪酬分配、人事任免、重大决策问责等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战略绩效管理体系,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三)绩效评价被纳入到企业战略管理的全过程

假期计划表范文2

大家好!我是追梦班的学生家长,首先感谢学校老师给了我这么好的一个机会,能让我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孩子的成长与教育的问题;我感到十分荣幸。在这里,只是把我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说出来和大家共同学习交流。

其实,家长和老师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有出息有长进,将来有个体面的工作,能够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可是,也只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实现我们共同的目标,我们做家长的应该密切配合学校老师做好对孩子的教育工作,多与老师沟通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思想状况和学习情况,做到有的放失。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说说自己的一些简单做法,希望大家提出批评和建议。图片

1、好父母就是好老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孩子很重要,我们要尽力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父母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此如尊敬长辈,关心他人,善待他人,说话算话,言行一致,关心集体,积极参加集体劳动,积极参与班级管理,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必须做到,克服烦燥心理,纠正怕苦怕难的心理和粗心大意的习惯;生活中按时休息,自己的事自己做、不挑食、不乱花钱、不乱扔乱丢扔东西,不以自我为中心,要经得起批评和挫折。

作为家长,自从孩子上了初中有这么一个认识,觉得太累了,不是体力的累而是脑力的累,觉得自己教育不了孩子了。做家长也是一门功课,是一门不好学的课程,不认真、不细心,就读不懂孩子的心,就管不好自己的孩子,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也得认真学习,要不然我们的功课也会是零分,一位不合格的家长,就是不称职的父母。我愿意与大家一起学习,逐渐成长为一名最称职的家长。

2、浪费最可耻

我想在这里和同学们说一说社会现象,就是浪费的问题,是我亲眼所见的,我有个做小买卖的朋友,这几天忙,我去了帮忙,他的厂有两位看大门的老人,是对老夫老妻,老头在院里感零活,老太太在三中院里帮儿女的忙。我看见老太太在院子的角落里,晾了许多馒头、烧饼、油饼、包子有整个的,还有半块的,我问她“大娘,你在哪里拾的这么多的馒头和饼?”“唉”,大娘叹了一声说:是这里的孩子们扔的,不光这个,还有些炸鱼、炸鸡块呢”是学生扔的?:我问,大娘说:“是啊,我给女儿们帮完忙,回来时,顺道拾的”。

接着她指着旁边木头上的几十袋东西说:“这些都是我晾干了,装起来的,我喂的狗、鸡都吃不了,我还能买点”。我一句话也没说就走了。当时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不知道咱们学校有没有,孩子们,咱们先不说粮食来的不易不易,咱先说你们的父母,你们知道你们的父母在外打工吃的是什么吗?为了能省钱,他们捡最便宜的吃,我亲身体会,中午一碗豆腐脑,两个或三个烧饼,要不就是一碗豆腐脑,一个或两个馒头,他们不吃包子、茶蛋,为的是什么?

而你们整个油饼和包子往外扔,你们是不是欠饿,要我说“不是”,是欠揍了,他们不知道包子、鸡蛋好吃是吧!他们傻是吧!他们还不是想把省下来的钱和努力挣的钱给你们,给你们干嘛?给你们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好的学习条件,而你们呢?当老师叫你喝米饭的时,我不喜欢喝、不爱喝、吃鸡蛋时不爱吃,你们是不是太过了,孩子们都好好想想吧!没有一个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可是你们给家长的是什么?家长给孩子的不仅是金钱物质,更多的是良好习惯。让我们牢牢记住:好习惯成就好人生!

3、孩子要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从初中开始,学习科目从原来的三科,猛增到七课,初二开始是八课了,但时间还是那么多,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好这么多功课,唯一的方法就是提高学习效率,那课间预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预习,初步进行了探索,什么地方容易懂,什么地方难理解,做到心中有数,会促使自己在老师讲课的时候注意力集中。

在难于理解的知识点上,使你们听课的方向更明确,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有哪些解题方法不规范的粗心做错的,不会做的,都必须记下来,问问老师,同学,把它们弄明白,不能半明白,半糊涂,必须彻底搞清楚,阶型复习,通过复习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及时查找学习中的不足,并及时补上。不负“学习债”,使知识记的更牢固,这是我对学习的一点认识,希望孩子们好好学习,我给女儿买的一本书《管好自己就能飞》,有这么一句话,我一直忘不了,学习不是家长逼出来的,而是靠自觉,家长说在再多的话,不如自己自觉,自觉才能学到心里。

记在脑里,逼着们只能是学习的空架子,做家长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比自己强,因为生在农村,没有别的出路,只能是多学知识,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对待自己的学习,我们做家长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小时候是自己家的“宠物”长大了成长社会的“废物”,孩子们需要家长于老师的加油呐喊!

4、喜欢确实很可爱

最后说说孩子们的早恋问题,也就是青春期萌动,你们现在是学生,自己认为自己长大了,模仿成人交男朋友,女朋友;其实学生在中学阶段,生理发育成熟,但是心理发育还不成熟,自己认为自己是个大人了,总是模仿成人的方法,只注重形式不考虑后果,喜欢一个人和爱一个人并不是一回事,爱需要承担责任和任务。

比如,最好的例子就是在我们每个家中,爸爸或妈妈喜欢某一个明星或主持人,他们只是喜欢,而不是那种爱,爱需要代价;爸爸妈妈爱你,他就要努力工作,为你和妈妈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比如买车、买房让你上好的学校等,这就是爱的责任,要承担的义务,你们现在还承担不起这样的责任,因为你们还没有能力,自己都照顾不了自己,怎么照顾别人,自己还要靠爸妈来养呢;家长的话,你不听,后悔就来不及了,就像不懂事的小孩。

假期计划表范文3

加入WTO后,我国已逐步形成了一支标准国际化的人才队伍,部分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也已具备了推向国际的实力。然而,在海外工程承包市场中,实际采用我国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的项目数量仍然极少,由此出现了我国建筑承包企业出人员、出资金、出技术,而工程却采用其他国家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的尴尬局面。因此,研究发达国家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国际化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制定我国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国际化策略,已经成为提高我国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建筑企业“走出去”的重要议题。

二、国外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国际化的经验

本文选取世界经济头号强国美国、亚洲经济最发达国家日本、欧洲最大贸易区欧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标准化管理制度的特色之处,并对他们的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国际化策略进行经验总结。

1.美国

(1)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化的组织机构

美国的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是非政府主导的,主要由民间团体制定和完善其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体系。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是美国政府认可的主要协调机构,ANSI将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工程建设技术标准提升为国家标准,并负责发起和完善需要制定国家标准的工程建设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其自行制定的标准较少[1]。

(2)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的制定与修订

在标准的制定方面,美国各技术标准之间经常会相互引用,若某标准中涉及到其它标准(乃至别国标准)中的方法、参数,只需在相应的条款中指明被引用标准的名称与编年号,既可避免交叉重复,又有利于保持标准之间的互相协调和衔接。在标准的修订方面,美国许多协会标准每年都当年有效的标准版本,协会将修改的部分和虽未修改经当年确认的部分汇集到当年版本中,通过协会会员制度向使用者发放最新版本。

(3)企业采用并推广标准化的动力

市场竞争机制和强烈的标准化意识驱动建筑承包企业采用并推广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对于企业来说,尽管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的采用是自愿性的,但由于采用先进的、被公众普遍认可的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可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因此各企业普遍自愿使用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在市场竞争机制的驱动下,各企业形成强烈的标准化意识,在生产过程中都较自觉地采用先进的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并积极参与制定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的竞争。

(4)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的推广战略

美国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的推广得益于其在1998年制定的国际标准化战略,国际标准化战略的核心:加强国际标准化活动――使国际标准反映美国技术;承担更多的ISO、IEC秘书处工作[2]。此外,美国将其国家标准的内容与国际标准和欧洲标准接轨,减少技术壁垒,加快技术输出。于此同时,美国还凭借其语言优势,以及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过硬的技术能力做后盾,凭着“控制与争夺”,成功的将其工程建设技术标准推向了全球。

2.日本

(1)典型“政府主导型”的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体系

日本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体系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现已形成政府监督、授权机构负责管理、专业机构起草、全社会征求意见的标准化工作运行机制[3]。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JISC)是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的官方管理机构,各专业团体接受JISC的委托,承担工程建设技术标准草案的研究、起草任务。各专业团体也可自行制定标准,但一般适用于特定领域,或作为国家标准的补充或预备标准。

(2)民间团体配合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的制定

建筑企业可先行制定企业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由该企业负责标准的使用。若多家企业共同拥有和使用同类工程建设技术标准,民间专业团体则会组织这些企业共同制定协会标准,形成推荐性标准。标准进入使用后,有关方面收集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应用的工程案例(称为管公厅物件的实绩例),出台便于施工安装的标准图集(称为特记仕样书)。之后,该标准进入建设省仕样书,当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使用实绩继续增多,同时使用情况良好,则该标准进入国家标准。

(3)“标准化战略”推进日本工程建设技术标准走向全球

面对欧盟和美国标准国际化的冲击,日本于2001年9月其“标准化战略”,制定包括国际标准的对策、产业界提出战略性的国际标准提案、创造良好的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的环境、培养国际标准化专家、推进亚太地区的国际标准化活动等20项战略措施。在标准化战略的指导下,日本积极参加ISO/IEC国际标准的审议,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争取主动权、发言权,并竭力在国际标准中反映本国要求,体现本国利益,争夺制定国际标准的主导权。

3.欧盟

(1)欧盟标准区域化进程

从50年代末起,欧盟就开始关注区域标准化工作。在欧洲共同体盟约推进下在欧盟内部已初步形成较为系统和具有协调性的标准化体系。欧盟区域标准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其在各个阶段采取的措施及措施不足之处见表1。

(2)欧洲的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化的组织机构

欧洲的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化由欧洲标准化委员会(European Committee for Standardization)负责。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是欧盟正式认可的欧洲标准化组织,专门负责除电工、电信以外领域的欧洲标准化工作。根据CEN的内部规则要求,该组织的所有成员国应无条件地给予欧洲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以本国国家标准的地位,并废止与欧洲土木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相抵触的本国国家标准,没有得到技术局许可的情况下不允许制定相同内容的国家标准。

(3)积极推进欧洲标准国际化

按照欧盟规定,欧洲标准(EN)必须以CEN确定的三种官方语言,即英语、法语、德语同时出版,各成员国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翻译为本国语言并在管理中心登记,从而使其标准译本取得与官方版本同等的地位。为使欧盟成员国在国际市场更具有竞争力,欧盟在推进欧洲标准统一的同时,还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使欧洲标准尽可能成为国际标准。

三、中外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及国际化情况要点对比

我国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完善是由政府主导的。建设行业主管部门住房与城市建设部是工程建设领域标准化的管理机构,住房与城市建设部根据行业发展确定所需制定的标准,组织研究机构和企业单位成立编制组制定标准。我国的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主要以强制标准为主,推荐性标准为补充,强制性标准是建设项目必须采用的技术标准,但部分强制性标准仍保留非强制性要求。结合我国的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实际情况,本文将中外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及国际化情况进行对比,见表2。

四、国外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国际化启示

1.建立完善的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体系

借鉴国际上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相结合的标准体系,提升强制性标准的法律地位,增强推荐性标准的市场竞争力[4]。在标准的规划方面,强调安全和环境方面标准的重要性,保护本国利益。在标准的编制方面,注意系统性与精炼性的统一,做到标准之间不重不漏。并且标准的编制应能充分体现我国的技术水平,并综合考虑生产领域和贸易领域的适用性,以形成有利于本国利益的贸易技术壁垒。在标准的审批方面,对标准的审批实施“宽进严出”政策,鼓励协会、企业参加标准编制工作,并保证标准的质量。

2.强调政府主导作用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鉴于标准对于国家经济和人民利益的重要性,重视政府在标准化体系中的主导作用,协调相关方的利益,使制定的标准符合国家利益。同时,构建可竞争性市场,清晰界定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市场的竞争性与非竞争性领域,降低标准市场的进入壁垒,建立技术创新补偿机制,激发企业参与制定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的积极性[5]。

3.提升协会、学会与企业标准制定地位

在标准的制定过程提升协会、学会和企业的地位,可提高工程建设技术标准水平,并丰富经费来源。我国可以逐渐提升各行业协会或团体在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制定中的地位,给予其在标准起草、批准、出版及信息服务等方面一定的自。此外,鼓励实力强的大型国际企业参与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并以自身的企业标准,或几个企业合作提出的标准形成事实上的国际标准,以与现有应用较广的国际标准相抗衡。

4.提升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国际化战略高度

加强对国外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化战略的研究,重视培养技术标准相关人才;通过文化、资本输出,援建、参建等方式,结合政治经济手段,尽快建立起采用我国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的区域;鼓励工程建设领域先进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的制定,配合政府管理部门建立和完善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协调管理研究;效仿欧盟的技术标准区域化策略,在例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主导建立统一的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以消除技术壁垒,加强我国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的竞争优势。

五、结束语

本文选取了美国、日本和欧盟,依次分析了它们在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的制定、实施以及推广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并将中外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及国际化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的对比。最后,结合我国国情,从完善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体系,强调政府主导地位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升协会、学会和企业标准制定地位,提升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国际化战略高度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国际化的建议。

作者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所

假期计划表范文4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指标;经验与启示

[DOI]10.13939/ki.zgsc.2016.38.134

1 引 言

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概念,实践界和学术界有较多的界定。一种类型是狭义上的公共文化服务,含义界定是围绕着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的主体、提供的内容和主要目的展开的。另一种则是广义上的公共文化服务,将政府对文化领域提供的文化管理内容也包含在内,即文化政策服务(包括文化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和文化市场监管服务。本研究中的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狭义上的公共文化服务,简要讲就是公共部门为满足公共文化需求而提供的各类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总称。具体来说公共文化服务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的文化方面的公共性需求,旨在提高公民文化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由政府或其他准公共部门提供或委托提供的,与文化有关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2 国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经验

2.1 新加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

新加坡提倡的是政治管制与经济自由相结合,在政府治理上受西方政治体制影响深远,同时在文化价值上又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新加坡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常常可以见到以商业化的手法进行建设。

新加坡信息通信艺术部制定的《2004―2008新加坡文化数据摘要》分为五个部分:A.文化和艺术场所和活动,B.文化和艺术活动参与;C.艺术教育和学校艺术课程参与;D.文化和艺术的资金支持;E.文化和艺术领域的经济贡献。这里的“资金支持”包括慈善捐助和政府财政拨款两大块;“经济贡献”包括文化和艺术领域的从业人员数,提供的工作岗位数,以及文化和艺术给经济活动带来的附加值。而艺术教育也在数据统计体系中排在了第三的地位,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以文化和艺术活动参与为例,这一指标中有一项具体展示了不同阶层民众参与文化活动的数据。将参与文化活动的民众按年龄划分为15~19岁、20~34岁、25~49岁、50~64岁四个年龄段;按职业划分为:PMETs、秘书销售与服务业、制造业交通与清洁工人、学生、家庭主妇和其他六种;按收入划分为:8000美元以上、4001~8000美元、2001~4000美元、2000美元以下。这样细致的划分能从指标数据中反映更多的信息:参与文化活动的民众的年龄情况如何、薪金水平如何以及教育程度如何等。

2.2 英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

英国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具有普适性与唯一性。普适性是指该指标体系在全国范围内适用,唯一性是指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在整个国家范围内地方政府绩效情况的评价都是唯一的。

以2008年4月至2011年3月之间英国的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为例,其间用于考察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绩效的重要工具是“国家指标体系”。该指标是根据政府综合开支审查而做出的,数量为198个,是中央政府考核地方政府及地方合作伙伴的绩效的唯一指标。其中所包括的文化服务指标有4个:A、参加体育及主动娱乐的成年人;B、使用公共图书馆;C、参观博物馆和美术馆;D、参与艺术。

以使用公共图书馆这一指标为例,该指标评价的是地方公共图书馆的使用水平,指标的定义为当地区域的成年人中,在最近12个月内至少一次使用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人所占的比例。使用公共图书馆的内容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参观固定的公共图书馆或者流动图书馆,使用其提供的图书馆服务。第二,使用电脑访问在线图书馆资源或者服务。第三,以电话或者电子邮件等方式请求以及收到图书馆的服务。第四,得到馆外的主动服务,如家庭投递或者在图书馆建筑之外的图书馆活动等。公共图书馆之所以备选入到指标中来,在于它充实了个人的生活、提高了社区的凝聚力、提升了教育水平、增强了人们的幸福感。该指标旨在鼓励人们对公共文化活动的参与和享受。

2.3 日本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

在日本,同样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评价指标。以美术馆公共文化服务为例,政府构建了美术馆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标准。该标准设定的指标包括四个方面:投入指标、产出指标、成效指标和影响指标。投入指标指的是一段时间内美术馆机构运行方面所需的资金投入量;产出指标是指一段时间内美术馆机构的以下具体统计:包括入馆的人数、新到馆的人数、社会弱势群体到馆的比例、外国客人到馆人数、公民利用率、在馆内参观的时间、志愿者人数、网站累计点击次数和举办展览的次数等;成效指标则是从美术馆文化服务对社会及大众产生的效果和影响去评价,具体包括以下指标:参观满意度、志愿者满意度、关心该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发展的居民比例等;影响指标是指以大众公认的价值观为参考标准,对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所实施的计划在一定时期过后产生的效果及影响进行绩效评估。

3 国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启示

3.1 指标适用范围明确界定

对于单个指标来说,指标的定义及所统计的口径是明确界定的。比如:在英国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中,对于美术馆、博物馆的定义及统计口径做出了明确的定义,范围清晰,保证了指标统计过程中的准确性。再如,同样是在英国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中,使用公共图书馆指标中的主体是当地区域的成年人,这里的成年人则具体界定为16岁及以上,避免统计过程中出现误差。

3.2 评价的简单与直接

指标的设计、陈述与解释简单明了。比如,日本的美术馆公共文化服务产出指标是指一段时间内美术馆机构的具体统计:包括入馆的人数、新到馆的人数、社会弱势群体到馆的比例、外国客人到馆人数、公民利用率、在馆内参观的时间、志愿者人数、网站累计点击次数和举办展览的次数等。这类指标的特点是较少地使用晦涩的专业性强的词汇,使指标的含义能够被大多数民众直观地理解,提高民众的参与度。同时,指标多为直接性指标,较少复合指标,因此能够避免了复杂的计算,能够直接反映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3.3 标准化与个性化相结合

标准化是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的必要基础,同时也要与个性化相结合。例如,虽然英国公共文化服务指标评价的框架是全国通用的,但是为了兼顾地方的特殊性,也可以在指标的评判标准上做出妥协与分等级。在公共图书馆中,考虑到英国地方发展仍然存在不均衡的情况,就将评分标准划分为内伦敦、外伦敦、大都会区、单一政府和郡政府五种。体现了因地制宜,使指标的标准化与个性化相结合。

3.4 强调战略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由多方构成,不仅包括政府还包括其他合作伙伴。如,英国的政府提供全部或者部分的资金支持,由独立的法人团体来实现文化的供给,独立的行业协会则出具监管规定,政府与社会是良性的互动合作关系。一定的竞争性与合作性保障了服务质量的提高与成本的节约,同时也促使政府不遗余力地促进战略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

参考文献:

[1]胡税根,李倩.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发展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43-52.

[2]喻锋.绩效评价指标设计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探析――基于中英公共文化服务评价的比较[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5(1):15-18.

[3]吴理财,洪明星,刘建.基本文化权益保障:内涵、经验与建议[J].桂海论丛,2015(2):15-19.

假期计划表范文5

关键词:企业全员标准化贯彻实施

企业标准化是企业组织现代化科研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其工作水平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研制周期、经费开支和生产安全,因此科学发展标准化,不断提高企业标准化水平,对于企业综合能力建设是极其必要的。本人结合标准化工作经历就此提出几点浅见。

一、领导重视是标准化贯彻实施的基本前提

突出领导作用是质量八项原则之一,作为管理技术的标准化工作也同样适用。缺乏企业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标准宣贯工作就会无处发力,难以有效实施。上世纪90年代,本人所在工厂的产品设计文件格式主要依据SJ/T207的有关规定,其他技术文件的格式则处于无序管理的状态,通常也不经过标准化检查。在GJB 0.1实施后,用户代表多次提出工厂项目文件存在格式混乱,同一项目文件格式严重不协调以及字体字号普遍不一致等现象,最终引起了工厂领导的重视,责成标准化人员加强组织学习,快速提升自身能力水平,严格按标准要求对各类项目文件实施检查和考核,从而短时间内实现了项目文件格式的统一化管理。随着工厂领导对标准化工作的持续关注,标准化人员也不断地改进工作方式,利用OFFICE功能开发出专用文件编写模板,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多年来,工厂承研的多个重点型号的定型文件始终保持着较高水平的文件质量,多次获得了审查专家们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

二、全体努力是标准化要求落在实处的有效保障

“全员努力创造效益”是大多数企业的经营方针,而标准化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效益”,因此企业标准化与企业发展具有共同追求的目标,同样也说明了标准化工作不应当仅仅局限于专职的标准化部门(人员),而应当是涵盖企业所有部门。众所周知,质量工作“需要全员参与”才能得以实现,而质量工作依据什么来开展,是标准;环境管理体系、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又是通过什么来实现呢,仍然是标准。从定义上讲,标准化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效益,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那么,这种“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活动”必然是针对企业整个科研、设计、生产、质量、保障、计量和检验等一系列活动而言的管理行为。企业标准化应当实现全员化,它不仅需要各级领导具有强烈的标准化意识,更需要相关人员具备自觉学标贯标的意识。GJB3206A-2010《技术状态管理》规定的各阶段技术状态标识、控制、纪实和审核活动,无一不涉及到项目管理部门、研发部门、质量部门、物资部门、工艺部门、档案部门和标准化部门(人员)。所以,在企业范围内尽量尽快地纠正“标准化工作是标准化人员的事,是标准化部门的事”的错误观念已然刻不容缓,正确树立全员开展标准化的思想观念是改善现有标准化工作状况,提升企业整体标准化水平的有效保障。

三、高效权威的标准化机制是标准化工作持续良性发展的组织保证

GB/T15497和GB/T15498中指出,企业标准分为技术、管理和工作标准三类。技术标准决定了产品质量控制水平,管理标准体现了工厂的组织、生产和经营管理的范畴和要求,工作标准反映了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水准。这些企业标准能否有效形成,能否充分实施,单单依靠标准化部门(人员)是难以实现的。因此要推动全员标准化,就必须建立健全一个高效权威和行之有效的标准化组织机制,这种机制向上能承接公司领导意旨,向下能有效监管督促各部门员工,积极引导科研、生产和经营活动,从而保障标准化要求的圆满实现,妥善协调并解决标准化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最终实现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四、专兼职人员体制是标准化工作顺利实施的充分保证

标准化学是管理工程学科与专业技术学科的交叉学科和基础学科。合格的标准化从业人员不仅仅要熟练掌握标准化专业知识,还要学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同时对其从事的行业领域还需要具有相应的实践经历。二三十前的标准化人员,大多来源于企业的科研设计部门,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对科研过程中的标准化要求有着较精准的指导作用。而现在多数企业内部科研人员与标准化人员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职业生涯前景发展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形成了相当数量的标准化人员来源于院校应届毕业生的局面,他们普遍缺乏系统的标准化培训,玩玩是通过老员工的“传帮带”和自学方式逐步掌握标准化知识和技能。因此在企业中应充分考虑标准化人员的组成方式,既能突出引导作用,又能确保标准实施。

五、全员标准化的同时,企业标准化工作也需要改革

(1)改变标准宣贯思维,从单纯的授课调整为按岗位自学为主,重要标准外聘专家授课为辅。标准执行涉及到企业各个环节,各项要求门类繁多,假如能在专职标准化人员的协同下,各岗位人员自行确认标准学习项目,其宣贯效果应当是更为显著和有效的。对于那些重要标准,则可考虑外聘标准编制组主要成员在企业内部集中培训,进而保证对标准理解的正确性和一致性。此外,标准宣贯后的考核方法和力度也要灵活有效,进而推动各级人员主动提升标准化意识。

假期计划表范文6

关键词:标价货币;局部均衡;一般均衡;人民币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0)01-0005-07

国际贸易中选择什么货币作为标价货币,是使用出口商货币(exporter currency)、进口商货币(importer currency)还是第三方货币(third currency or vehicle currency),是国际经济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这不但对于国际贸易中的出口企业和进口企业(直接面临汇率、需求等风险的经济主体)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一国的宏观经济运行以及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的制定也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关键的一个影响渠道就是汇率波动对进出口价格的传导,如果以本国货币为标价货币。进口汇率传导会很低。而出口汇率传导很高,如果以贸易对象国货币为标价货币,则正好相反,如果以第三方货币为标价货币,则贸易的交易国双方货币汇率波动对进出口价格的传导可能都比较低。从近期快速发展的“新开放宏观经济学”文献来看,汇率传导会通过影响名义价格刚性从而作用于最优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选择。此外,人民币国际化也是中国最终的发展目标,而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任何一个国际货币首先都是成为本国国际贸易中的主要标价货币,然后再逐渐成为主要的储备货币和流通货币,因此,研究国际贸易中的标价货币选择也为中国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一个理论支持和国外经验。

一、内生标价货币选择的理论基础

国际经济学家很早就关注国际贸易中的货币选择问题,但早期文献主要关注于为什么存在工具货币以及什么样的货币能够成为工具货币。Swoboda(1968)强调货币作为一种交易中介的作用,尤其是作为金融交易的而不是贸易交易,所选择的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要具有高度流动性,才能降低交易成本和带来货币使用收益,因此,他指出那些能成为工具货币的国家必须:(1)拥有较大的国际贸易量和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大规模交易量;(2)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Magee and Rao(1980)则认为国际贸易中工具货币的存在的原因还包括信息成本和主要工具货币的跨期稳定性。McKirmon(1979)指出对于高度同质化的初级产品来说,以相同的货币标价可以使得交易更有效率。Grassman(1973)研究了瑞典1968年后的进出口数据,发现66%的出口以瑞典克朗标价,而只有26%的进口以瑞典克朗标价。这种发达国家之间工业制造品的贸易主要以出口商货币定价的规律称之为“Grass,man法则”(Grassman’s law),并且被Page(1981)、Carse and Wood(1979)、Bilson(1983)等不断证实。Rev(2001)构建了一个三国的世界经济模型来研究工具货币的使用,她认为一国在全球贸易中的高份额和外汇交易中的低成本会形成该国货币的“厚的市场外部性”(thick market externalities),在一个类似于Kiyotaki and Wfight(1989)的模型假定下,这种外部性增加了交易双方配对成功的概率,从而实现交易过程中的规模收益递增。这些文献虽然为人们理解标价货币的选择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是它们都是从经验观察或者宏观层面来分析,缺乏相对明确的微观基础,所以国际经济学家一直致力于从微观角度来研究进出口企业的标价货币选择,尤其是近一些年取得了很多成果。

就理论基础而言,内生标价货币选择的理论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局部均衡模型到一般均衡模型。局部均衡模型一般假定汇率风险、出口商的成本和需求函数都是外生的,而一般均衡模型则将其内生化。

(一)局部均衡模型

Baron(1976)和Giovannini(1988)是最早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分析标价货币选择问题的经济学家,他们均假定生产、定价和出口决定同时作出的。Bamn(1976)发现,如果需求价格曲线是线性的,而边际成本不变,则以进口商货币定价对出口企业来说可以获取最高的期望利润。Giovannini(1988)假定汇率是风险的唯一来源,认为需求函数和成本函数的形状决定采用什么货币。Donnenfeld and Zilcha(1991)则假定出口企业的顺序是生产、定价和销售,指出在当一个企业在本国和外国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的时候,采用那种货币标价不但取决于收益和成本函数的凸性,还取决于汇率不确定性的程度,汇率风险高时一般采用进口商货币标价。但他们没有分析第三方货币的作用。

Johnson and Pick(1997)扩展了Giovannini(1988)的模型,将工具货币选择加入进去,和Donnenfeld and Zicha(1991)不同,他们假设出口企业的顺序是定价、生产和销售,发现在垄断状态下,进口商货币标价和出口商货币标价都是优于工具货币标价,但是如果存在一个竞争型出口商,并且该出口商使用工具货币标价时,他们证明即使不存在货币的交易成本和出口商的风险中性,使用工具货币标价也是可能的,他们认为这是由于出口商面对竞争时,为了固定产品的相对价格来降低不确定性时,随对手标价货币选择成为受益最大化的选择。他们的理论表明了标价货币选择的相互依赖性。但是它们只能解释国际贸易中初级产品的货币选择,尤其是美元的工具货币的作用,对于差异化产品的解释不足。

Friberg(1998)认为以往的模型存在两个不真实的隐含假设:风险中性和没有远期货币市场,所以他将风险规避和远期货币市场纳入到模型中,在一个垄断模型中,他证明了风险规避和远期货币市场假设并不会改变出口商是采用出口商货币、进口商货币或第三种货币来标价的结论,标价货币的选择仍然主要取决于需求函数和成本函数的形状。此外,他还将货币标价选择和汇率传导文献连接起来,指出无汇率风险状态下汇率不完全传导的充分条件同时也是存在汇率波动条件下以进口商货币标价的充分条件,导致这种等价性的原因在于两者都是稳定需求的方式。他的这种观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从汇率传导的角度来分析货币标价问题为后面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启发。

Novy(2006)受到名义汇率对进口和批发价格的传导弹性远高于对消费者价格的传导弹性的现实的启示,认为这表明企业所面临的相当部分成本是由外币标价的,事实上对于许多国家的企业来说,生产成本中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使用外国货币(如美元等工具货币)标价的,如石油、矿产资源、农产品等。这种以外

币标价成本的存在会影响到出口企业对出口标价货币的选择。他构建了一个垄断竞争的三国模型,假定j国企业在生产时包括不同国家货币标价的投入要素,他发现企业出口标价货币的选择既受到对冲成本的影响,也受到汇率波动性的影响,具体来说,如果企业所面对的成本有很大部分由某国货币k计价,企业倾向于以该国货币标价来对冲成本,如果该国货币k和其他投入要素的标价货币1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则两种货币标价可以相互替代。但是货币k自身很不稳定时,此时会出现多重均衡,取决于成本标价货币的比重、投入要素的各标价货币之间的相关性等具体的参数没置,即对冲成本动机和价格、汇率稳定动机的平衡,他的理论从企业层面对为什么美元作为工具货币在国际贸易中的远高于自身贸易份额的使用程度作出了一个很好的解释。

和Novy(2006)假定生产函数规模收益不变不同,Goldberg and Tille(2008)的三国模型则假设规模收益递减,他们得到下面三个结论:(1)出口商倾向于跟随竞争者使用标价货币来防范产出波动,尤其是当企业面临着规模收益递减和产品替代弹性很高的时候,他们称之为“聚合动机”(coalescing motive)。(2)出口商标价货币的选择随着宏观经济波动性的影响,尤其是汇率通过要素价格和总需求波动对边际成本的影响程度的大小会影响到企业如何选择标价货币对冲成本和收益的变动,而汇率波动方差和汇率与工资、总需求的协方差的比率也会影响标价货币的选择,即汇率的波动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存在相互抵消的关系。(3)外汇市场上货币的交易成本虽然会对企业标价货币的选择有影响,但是在程度上不如竞争者选择(“聚合动机”)的影响大。

上述的局部均衡分析都是静态的。而且没有分析“历史”、预期等在出口商标价货币选择中的作用,尤其是美元作为工具货币中的广泛应用,如东亚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有很长的历史,并且直到现在对于几乎所有的东亚国家和地区来说,美元现在依然在国际贸易占绝对主导地位。Fukuda and Ono(2006)的研究主要解释这个问题。他们首先构建了一个静态的三国垄断竞争模型,分析表明预期会对标价货币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当企业竞争比较激烈的时候,这种预期存在“羊群效应”,当某个出口企业预期其他出口企业会以某个工具货币定价,它也会跟随其他企业来使自己不偏离这些竞争者,然后他们将模型扩展到动态,并假定出口厂商以Taylor(1980,2000)的方式对出口价格进行交错调整(staggered price-setting),利用动态纳什均衡分析方法,他们证明了“历史”也是标价货币选择的一个关键因素,尤其是在面对激烈竞争的时候,“标价货币的选择往往显示出对“历史”的路径依赖和惯性的特征。

在一个类似的动态交错价格设定假定下,Gooinath et al_(20071区分了两种汇率传导,中期汇率传导(medium-run pass-through)和长期汇率传导。(long-run pass-through)。前者定义为其他企业没有调整价格而只有自身进行调整时的对汇率变动的反应,后者定义为所有企业都作出价格调整时对汇率变动的反应,真正影响企业标价货币选择的是中期汇率传导,具体来说,当0

(二)一般均衡模型

随着以Obsffeld和Rogoff为代表的“新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学”(new open-economy macroeeonomiesl的快速发展,学者越来越不满足于局部均衡分析和各种外生性的假定,认为汇率波动是由于生产冲击、货币冲击等各种冲击所致,这些冲击同时又会影响到其他经济变量,于是从更大的层面上来影响出口商的标价货币的选择,从而将局部均衡中的外生性因素内生化,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模型主要有Bacchetta andvan Wincoop(2005)、Devereux and Engel(2001)、Dev―ereux et al,(2004)、Engel(2006)等。

Baceheua and van Wincoop(2005)则建立了一个从局部均衡到一般均衡的两国模型。假定出口企业面临着不变弹性的需求和成本函数,即D(p)=p+,C(q)=wq,u是需求价格弹性,w为工资率,在垄断条件下,如果u(-1)1,则以进口商货币标价。然后,他们考察了出口国市场份额和企业战略互动对标价货币选择的影响,假设某行业内本国有N个企业出口到外国市场,而外国国内有N+个企业,则出口国市场份额为n=N/(N+N),在一个具有差异化产品替代弹性为u(u>1)的CES效用函数下,同时定义n=0.5-0.5/u(h-1),他们得到以下三个结论:(1)如果u(q-1)1,并且n1,并且n>n,此时存在多重均衡,当存在很多国家都向某国出口时,但如果没有一个国家的市场份额很大,此时货币联盟会显著地提高以出口商货币标价的概率。在局部均衡的分析基础上,他们将模型扩展到一般均衡中。货币以现金先行(cash-in-advance,CIA)的方式引入,汇率就表示成两国货币供给的比率,这样货币供给冲击成为汇率不确定性的来源,在名义工资刚性情况下,结果和局部均衡结果唯一的差别在于用(u-1)(n-1)代替u(n-1),这样企业以出口商货币标价的区域扩大了一些,他们认为这是由于与本币标价相关的需求风险下降。出口商货币贬值会增加需求,但贬值又意味着外国货币供给的下降。又降低了需求,进而抵消了一部分的需求风险,从而增加了出口商货币标价的吸引力。但是,如果假定存在一个完备的资产市场,。此时外国需求和本国、外国的货币供给正相关,本币贬值也意味着本国货币供给的增加,从而弱化了对需求风险的抵消效应,降低以出口商货币标价的吸引力。在实际工资刚性情况下,国家规模对出口货币标价有重要影响,其中大国企业和名义工资刚性情况下一样,但小国企业则比名义工资刚性情况下更可能以进口商货币标价,这是反映了汇率波动对不同规模国家的价格指数和名义工资影响的不对称性。

Bacchetta and van Wincoop(2005)的分析是在一个静态一般均衡模型,而Devereux and Engel(2001)建立了一个动态开放经济的两国均衡模型,和CIA不同,他们使用MIU(内含货币效用)的效用函数,分别分析了完全风险分担和无风险分担两种情况下出口

企业标价货币的选择。无风险分担是指国家之间的商品贸易必须平衡,即国内消费必须和国内收入相等,在他们的模型中,同时也意味着各国居民消费的名义价值要相等,而有风险分担指存在一些债券可以在国家间流动,此时P,为以外币标价的价格,S。为汇率,r0为常数,取决于初始状态,各国居民的消费不需要一定相等,但是消费、价格和汇率之间存在固定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完全风险分担情况下,两国的出口企业当Var1-l(mt)Vatt(m*)时,选择以外币标价,即出口企业选择以具有较低供给方差的货币标价;而在完全风险分担状态下,标价货币的选择不仅取决于两国货币供给方差,还取决于相对风险规避系数(风险规避程度)和本国生产产品种类(在0-1的产品连续统中的范围)。Devereux et al,f2004)进一步将货币供给波动、汇率传导与标价货币选择联系起来,并引申出一个政策含义:通过一个成功的货币稳定政策,降低货币增长的方差,该国会获得一个价格稳定“红利”(price-stability‘bonus’),这是由于更多的外国出口商以该国货币标价,降低了汇率变动对CPI的影响。

Engel(2006)在一般均衡的层面上拓展了汇率传导和出口商货币标价之间的关系,他主要研究了粘性价格设定和弹性价格设定两种条件下出口商标价货币选择问题的联系,在其构建的垄断出口厂商模型框架下,利用二项式近似方法,他证明了粘性价格设定下出口商选择本币标价等价于弹性价格设定下汇率传导弹性B-0.5。此外,他还对上述一系列的模型,中汇率传导和标价货币选择的关系纳入到他的模型中,并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二、相关的实证研究

尽管由于数据稀缺的原因,对国际贸易中的标价货币选择的实证分析并不多,但还是有一些学者利用有限的资料和数据对该问题进行了经验研究,表1列示了主要的一些实证研究的情况和结论。

三、小结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无论是理论模型还是实证分析都表明:贸易标价货币的选择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既包括本国市场份额、贸易国市场份额、是否为差异化产品等市场结构因素,也有汇率风险、汇率制度等汇率因素,此外还包括金融市场、外汇市场发展程度、企业治理结构、企业规模、贸易类型(是否为公司内贸易)、宏观经济变量(通胀率、失业率等)、历史习惯以及货币国际化等有意识的战略行为等因素,所以要分析和研究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选择什么样的货币作为标价货币时,必须十分慎重。表2前三栏总结了影响企业出口标价货币的选择因素。尽管学者们的研究使人们逐渐清楚企业标价货币选择的内在逻辑和机制,但是从目前来看,这些研究依然不是很成熟,还不能和国际经济学中的许多主题很好的连接起来,如与开放条件下最优汇率、货币政策选择、最优货币区理论等的联系仍感欠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新开放宏观经济学”中的模型还没有将标价货币选择问题完美地融入其框架和体系中,一个很明显的表现就是本文上述的一般均衡模型还没有能够分析存在第三方货币(工具货币)条件下的标价货币选择问题,而这可能也是未来国际经济学要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推动和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区域化进程缓慢而实质性地向前推进。国家也出台了一些相应的政策,国人也对人民币国际化报以很大的期望。而前文已经指出人民币的国际化的第一步就是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作为标价货币的比重和份额,结合上文的分析,我们在表2的第四、第五栏给出中国现在在出口企业采取人民币标价的既有的基础条件,并做了相应的优劣势分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中国在贸易份额、汇率波动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在本国金融市场成熟程度、资本项目管制、产品定价能力、出口目的地方向、东亚特征以及进口要素比例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劣势,因此增加人民币作为标价货币的比重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过程,短期内让企业较多地使用人民币标价存在巨大困难。

从出口企业的货币标价角度来讲,要实现在国际贸易交易上面的人民币国际化,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人民币国际化的各种措施最终的落脚点应该是使企业自愿选择人民币作为标价货币,那么首当其冲的是要清楚中国贸易中的企业在进出口中标价货币选择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从目前来看还没有专门的论文或公开资料研究这个问题,而这正是有关政策和措施制定的基础。

2、从现实来看,保持人民币稳定,减少人民币的波动程度,发展人民币外汇市场,降低人民币兑换和交易成本,稳定国内通货膨胀都会有利于提高人民币作为标价货币的使用比例。

3、对不同的国家的贸易企业在政策上应有所偏重。考虑到不同贸易对象国的差异会对企业标价货币选择有重要影响,人民币的国际化应重点放在与中国贸易中产品差异化程度较大、国际贸易份额较低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