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远程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远程教育范文1
**县杨庄村地处丘陵,位于杨村镇东**2公里处,曲坪公路边,全村共3个村民小组、130户494口人,耕地773亩。党支部共有党员19名。村内有体育活动场所,健身器材,村内和谐稳定,文化气氛浓郁,共输送大中专人才50余名,誉为"秀才村",多次受到县、镇表彰,1995年建成小康村,市级新农村建设达标村。近年来,我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组织部关于远程教育工作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建优管好、学实用好"的工作方针,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突出学用结合,使现代远程教育得到全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普遍认可和好评,充分发挥了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在党员干部受教育、农民增收中的积极作用。
一、整合资源,建优管好,确保站点发挥作用
坚持"两个主体",坚持以支部书记为责任主体、以操作人员为管理主体。将大学生村官选为远程播放的操作管理员,并积极推荐其参加市、县远程办举办的各类培训和实地技术指导,确保站点管理人员操作规范熟练,确保远程教育工作健康、稳定、长效发展。形成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
制定"两个制度",建立了《远程播放管理责任制》和《远程教育播放管理制度》两个切实可行的制度。按照统一标准建设功能完善的教学平台,严把安装调试关,保证网络信号通畅,确保不留质量隐患。保证站点设备能够正常接收信号。指派专人对站点进行维护,一旦发现问题,马上同有关技术部门联系。去年我村的网络调制解调器因为雷击损坏,管理员马上向村支书汇报,为了不影响站点的接收,支书郭何祥自掏腰包200元,在杨村镇网通公司重新购买了调制解调器。
二、学用结合,注重实效,确保党员学实用好
从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形式三个方面入手,坚持学用结合,切实抓好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注重实际效果,着力提高远程教育的质量和成效。
在教育对象上求"广"。把单一的党员教育学习拓展到全民教育,鼓励和支持青年、妇女、老年人等开展学习收看活动,扩大了远教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提升了远教在普及型教育和个性化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在教育内容上求"精"。通过采用"菜单式"、"点播式"等灵活的教育形式,由管理人员遴选贴近群众需要的内容,有针对性的组织学习,真正做到群众需要什么学什么,群众对什么感兴趣学什么。针对党员群众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各异的实际,在播放内容上各有侧重,老年人侧重于健**健知识、科普知识教育和法制教育宣传,即提高了党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传播了先进文化、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青年人侧重于收看爱国影片、红色经典电影等,引导青少年树立爱国意识和守法遵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断提升实效性。
在教育形式上求"活"。努力在创新上做好文章,一是结合重要节点、政治热点、农闲时点对政治理论、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集中学习。二是采取收看节目、座谈交流、现场示范等形式,将远程教育与农民"阳光培训"相结合,把远程教育网的实用技术送到农民群众的田园、地头。三是要求党员领导干部"领"学,致富带头人"导"学,把远程教育作为提高党员干部群众科技文化素质,实现致富创业的重要途径,努力做到"学习一技、致富一家、带富一片"。
农村远程教育范文2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它涉及基础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方式、人才培养等方面,所以,要采用系统的思路与观点来指导建设,在搭建远程教育基础设施的同时,建立远程教育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农村远程教育能否正常运转、持续发挥作用,持续性的经费保障至关重要。
近几年来,我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明天女教师培训项目”在西部六省建成卫星教学收视点1040个。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扶贫项目”在西部乡镇以下中小学校建成10000个卫星教学收视点。2002年9月,教育部为西部农村5000所小学建设了教学光盘播放点,为5000所农村初中配发了成套教学光盘。2003年国务院又批准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方案》,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也就是到2007年,构建遍及全国农村的远程教育网络,使农村所有初中都具备计算机教室,所有小学都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所有教学点都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无疑将有力推进中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工作,对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城乡教育差别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几年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从初步示范试点到现在大规模普及推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目前,如何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结合农村实际情况不断推进应用,有效解决在应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让设备真正用起来,真正出效果,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找准自身定位
随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普及和推广,我们该如何确立其与现行农村基础教育的关系?两者之间是重复还是互补?
目前,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提供的资源主要是一些城市学校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以及各种类型的练习题,包括高考题、会考题、中考题、单元练习和各种模拟题。这些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农村师资力量不足的局限,对农村学校无疑是非常有帮助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学生的知识背景、能力水平与农村学生有着很大的差别,城市学校的课堂教学内容不一定适合农村学校的需要,有时还会与农村学校的课堂教学产生冲突,与常规的课堂教学重叠,进而造成很多学校将设备闲置起来,不进行应用。我们不可否认,农村教育有农村自己的特殊需要,生活在城市里的必须的技能,在农村可能就无用武之地,而在农村生存的技能与法则,城市教育往往无法完全提供。
因此,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教育内容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有所侧重。对于农村有一定师资力量的课程科目,远程教育应以提供教师辅助教学的内容为主,在现行教育体系内起辅助作用、补充作用,致力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对于农村师资力量普遍缺乏的科目,比如信息技术和英语,远程教育应以提供授课性质的资源为主。另外,农村远程教育还要在提升本地师资力量、师资水平方面发挥主要作用,在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方面发挥主渠道的作用。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搭建了一个由城市向农村输送知识和信息的通道,打破了农村向城市输送资源和人才的局面,这无疑是历史性的进步,但输送什么样的信息、输送什么样的知识,如何保证输送的信息和知识的有效性、保障输送的持续性,如何发挥农村远程教育平台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作用,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则又成为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历史性责任。
实现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很大程度上在于通过政策和技术相结合的手段,推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农村高等教育从目标、内容、形式、结构和布局等各方面的改革,构建根植于农村发展实际,城市和农村能够和谐互动、统筹发展的新型农村教育。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是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推手。
瞄准实际应用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主要推进如下三种模式的建设:一、教学光盘播放点:配备电视机、DVD播放机和教学点各年级的教学光盘,通过播放教学光盘对学生授课和辅导。二、卫星教学收视点:配备卫星接收系统、计算机、电视机、DVD播放机和1-6年级所需的教学光盘,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快速大量接收优质教育资源,并同时具有教学光盘播放点的功能。三、计算机教室:配备卫星接收系统、网络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及教学光盘,除具备上述两种模式全部功能外,还能为学生提供初步的网络条件下的学习环境。
这三种模式提供的是一个技术基础。有了这一技术基础后,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应从系统的角度来推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同高等教育中的网络教育性质是一样的,最终要从技术层面向教育层面回归。我们应该以农村教育所面对的关键问题为突破点,建立面向实际应用的解决方案,让技术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培育服务市场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它涉及基础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方式、人才培养等方面,所以,要采用系统的思路与观点来指导建设,在搭建远程教育基础设施的同时,建立远程教育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农村远程教育工程要优先考虑培养能在农村扎根的人才,而不应成为城市劳动力输送的基地。要想留住人才,应注意远程教育服务市场体系的建设,要在政府的监督和引导下建立健康的远程教育市场服务体系,使得这些人才能够在这个市场体系中扎根下来。要通过健全的市场体系吸引城市优质资源的持续健康地进入,开启城市资源向农村持续输送的管道。
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不仅要重视一次性基础设施的投入,更要重视可持续发展机制的建立,以防止大量设施、设备闲置,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的现象的发生。
实现内容转型
农村远程教育工程要想保持良性的可持续发展,应逐步从以知识传递和灌输为主的资料服务转变为提供适合农村教育发展实际的教学指导服务,与传统教育形成互补,提供传统教育所不能提供或者难以提供的服务。
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既要着眼于服务课堂教学,也要服务课外学习,同时还要服务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服务于课堂教学就是要为学校课堂教学提供资源支持,而不是试图取代课堂教学,要通过紧紧围绕学科知识的多媒体专题资源,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更好地在课堂上实施探究式学习。要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知识传递的手段转变为学习的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充分利用远教服务机构联系面广、资源丰富的优势,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构建方便实用、趣味的网络环境。
服务于课外学习就是要联合一些能够深入农村实际的机构(如农业科技站、农科所、农业大学等)设计贴近农村学生生活、贴近学科知识的情景性问题,以及提供解决问题所必须的多媒体资源,形成特定的研究专题,力图使学习者在经过该研究专题的探究后能够掌握该专题的相关知识,领悟该专题的信息要点,同时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服务于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就是要利用远程教育平台进行农村教师的继续教育、农村医生的继续教育、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教育、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农业技术教育、市场信息传播、先进文化渗透和精神文明建设。要加强农民喜闻乐见、适合农村环境的技能、道德和价值观的教育资源内容的设计和开发。
农村远程教育内容的建设,也应让农村的教育人员发出自己的声音,参与资源内容的制作和采集。
发动社会参与
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带有很强的专业色彩和公益色彩,要发动全社会来参与。多方参与有利于应用的推进,有利于项目实施与应用模式的创新,有利于引起更为广泛的关注、更为广泛的社会支持、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拓宽农村与城市互动的范围、增进农村与城市互动的深度,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
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搭好卫星、网络、计算机等基础设施后,如何运营起来并使之良性发展,如何与基层的教育服务机构实现共赢,是今后应该考虑的问题。国家应该理顺机制,加强各个系统的合作,通过各种优惠的市场手段,将基础设施向各种基础教育的网校、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网联、中央电大的“一村一个大学生”、农林院校农科教网联、卫生系统的继续教育机构等运营服务机构开放,允许和鼓励他们通过这个平台为农村教育发展提供服务。
加大投入力度
农村远程教育能否正常运转、持续发挥作用,投入巨资建设的基础设施不会被浪费,切切实实地发挥作用和效益,持续性的经费保障至关重要。
农村远程教育要落实可靠的资金渠道,保证有可靠的经费来源,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大力度:
一是国家在项目设计和规划阶段,应考虑今后维护、运营、管理、维修等持续投入的经费,并设计好其良性运转的机制。在项目实施期内,要有常规性经费支持,项目实施结束后,要作为国家对农村教育常规性投入的一部分。
二是必须明确农村远程教育专项资金的投入机制。农村远程教育所需经费应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一样纳入县以上各级政府财政专项预算,并根据经济发展逐年有所增加。
农村远程教育范文3
关键词: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建设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来讲,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在远程教育方面非常重视,大力推行全国学校网上互联互通工程,共享教育资源,当下远程教育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国家和地区的共识,各国都在不同程度地推进本国远程教育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已经建立了覆盖较为全面、技术手段较为先进的远程教育体系,远程教育的终端站点基本覆盖城乡,形成了立体、交互式的现代远程教育服务体系。就我国而言,远程教育有的发展,无论是在教学设备还是教学手段以及办学规模上都处于较低层次,这就对亟需农业知识推广的落后地区的农牧业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我国的农村远程教育自上世纪中期开展和推广以来,发展时间不长,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并不丰富,可以看到的是,目前远程教育在农牧业落后地区的应用前景很广泛,应用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
一、我国农村地区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全国各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纷纷建立了相应的农村远程教育办公机构和指挥中心,抽调教育部门和信息产业部门骨干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地区辖区范围内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业务指导工作和监督管理工作。与此同时,卫星传输设备、多媒体播放设备等技术设备也实现了全面标配。此外,积极探索远程教育和当地义务教育的深度合作,在集中教学场地、终端接收站点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对于节约教育经费投资和提高专项资金的利用率以及与义务教育相辅共同进步方面都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二)教学资源建设
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在全国全面推广阶段,首先制定教学计划科学可行,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践,教学资源为农业生产、生活所服务。其次是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当地的原有教学资源,实现两者互补,譬如与当地各类义务教育学校、党校、成教、电视大学、夜校等教学机构共享教育资源、教学设备等,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教育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再次力抓教学质量、教学课件的制作,不断提高水平,寓教于乐,在保证专业性的基础上,提升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易懂性、通俗性,让广大农村地区党员干部和群众看得懂、听得懂、学得会。
(三)队伍建设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由精干、强将组建领导小组,基层教学终端站点配备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管理员。此外,对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从业人员的培训常抓不懈,适时而动,定期搞好培训工作,做到区分层次,区分类别,有针对性的培训,逐个提高业务能力。另外,制度建设方面,规章制度的制定做到全面、细致,加强考核制度,强化激励机制,抓落实,抓成效。
二、农村远程教育站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中,远程教育服务的个性化服务欠缺是一个共性问题,根据受访的干部、群众的反馈,这里探讨的这种缺失的个性化服务主要是体现在个体学习者身上。首先,在教学内容上,集中学习的方式存在“吃不饱”和“吃不了”两种不良情况并存的弊端,在调查中,有的学员因为基础好、理解力强、学习能力强等原因,他们认为远程教育提供的学习资料不太需要或者过时、陈旧,而且学习时间短,内容不够丰富,通过学习得到的收获很少;而另一部分学员则因为文化底子薄、理解能力弱等劣势不能够掌握学习内容,新知识不能消化吸收,导致掉队。其次,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上,学员们在调查中的反馈意见倾向于希望终端站点能够提供随时开放学习的环境,且能够自主选择个人所需要的远程节目进行学习,这就要求站点扩大设备存储空间,将课程节目分类规划。其三,在其他方面,就本地区而言,远程教育用户对节目配音的选择余地很小,导致习惯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农村居民在收看和学习主要由汉语普通话和汉字制作的远程教育节目时存在不同程度的理解和认知障碍,影响学习效果。
三、加强农村远程教育学习站点建设的对策建议
解决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问题,要从多个方面多管齐下。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实现差异化授课,可以探索对党员干部、群众根据自身的文化素质水分班教学,体现出不同层次,高层次教学班要提供及时、新鲜、科技含量高、技术水平高的学习节目,以满足这类学员的较高需求;对于低层次班级,以基础常识和简单知识的普及为主,以确保他们能充分理解学习内容,慢慢做到活学活用。其次,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上,开发更具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延长站点开放学习时间,满足不同时间段来站点学习的村民的需求,同时,继续大力开发网上学习平台,为解决党员学习容易受固定时间、地点的限制。其三,在其他方面,就本地区而言,民族地区充分照顾到习惯使用民族语言、文字的干部、群众,尽可能多制作、播放民族语言、文字的远程教育节目,能够让广大民族同志更好的理解节目内容,共享发展果实。
参考文献:
[1]王刚.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7)
[2]刘光明.基于卫星网络模式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J].甘肃科技,2010,05:16-17.
[3]陆尚炳.广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及应用的若干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
农村远程教育范文4
[关键词]农村;远程教育;现状;对策
农村学校远程教育对于有效优化教育资源,驱动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远程教育信息资源的开放性、交流的多向性,使知识与信息摄取不受时空的限制,给农村学校教师带来学习的便利,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农村学校远程教育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通过对当地数个县的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的开发和利用现状进行抽样调查我们发现:农村小学远程教育IP系统的普及,促进了农村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给农村新课程改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但是由于各地条件不一,部分学校因主、客观原因在实施上差异较大。
1.中心站发展较快,播放点普及较慢。国家陆续投入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在对农村中学和中心小学优先安装远程教育IP系统的同时, 逐年按比例对村级小学播放点设备予以安装,村小总体上不及中学和中心小学的远程教育站室的投资大、发展快。相对分散的村级小学教学光盘播放点,更是由于条件限制,设施简单,利用率不高。一些偏远的村小至今未安装远程教育设备。
2.学校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率差距较大。部分农村学校领导的远程教育意识淡薄,导致远程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参差不齐。调查发现,近18%的中学和中心小学远程教育专兼职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高,技能培训不扎实,远程教育的卫星教学系统利用率低。虽然以省为单位开通了远程教育网络登录系统,实现一人一卡,还定期举行远程网络考试,但实际运用远程教育状况是:青年教师较主动,中年教师催了才动,老年教师推不动。部分中老教师常以“请人代劳”的方式完成定期激活网卡、定期网上作业或考试。一些中心小学教育资源的光盘对村小刻录发送不及时,加之部分村小路途远,获取教育资源主动性不高,少数村小播放点设备多数时间是用来看电视。
3.教育资源查得多,课堂教学利用少。调查发现,多数教师是通过远程网络查找一些资料,而课堂教学利用远程教育IP系统少;多数学校只让学生上机学习简单的电脑上网和打字,而学习资源的挖掘与运用为数寥寥。究其原因,主要是现阶段农村学校教师普遍年龄老化,不愿通过远程系统接受新事物,只是偶尔屈于某种压力象征性地采用一些远程资源,满足于按部就班地传承老一套教学方法。
4.评价体系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虽然目前远程教育建设,由独立管理评价体系转向了将远程教育列入各级办学水平评估乃至“两基”工作的评价体系的重要范畴,但从上到下的系统评价运行和激励机制还处在不断完善过程中,这就难免出现远程教育利用优劣不一样的状态。
二、推进农村学校远程教育的对策
1.端正“三个认识”,增强开展远程教育的自觉性。学校应为教师搭建学习、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平台,如远程教育工作会、研讨会等,帮助教师端正三个认识:远程教育能促进师资水平的提高,能促进新课程改革,能促进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2.落实“三项举措”,坚持远程教育的持久性。首先,各校要落实组织管理,坚持年初有计划,学期有安排,月有检查,周有评比,促使远程教育落到实处。其次,强化培训机制。通过派出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落实省市县镇四级周期性培训到位,做到科科、组组、段段、校校都有骨干。再次,落实时间、场地、经费和设备保障,注重中心小学与村小间资源整合共享,确保远程教育的持久性。
3.抓好“三方到位”,提高远程教育的实效性。一是多样化的技能提高方式到位。结合农村布点散的实际,采用集中学与自由学相结合,通过讲座、示范课、现身说法等方式,大面积提高教师掌握和运用远程教育技术的能力。二是全面化的资源功能发挥到位。通过远程教育,以便捷优势服务教师学历的提高,服务课程改革,促进学校管理,服务“三农”。三是科学化的评价激励到位。强化远程教育的多向评估督导机制,既要将这一评价分别列入“两基”达标,又要实施远程教育工作的单项评估体系;强化远程教育激励机制。大力表彰、宣传远程教育的先进单位和个人;通过远程教育的研讨等形式,强化信息交流,形成城乡互动、区域互动的推进格局。
参考文献
农村远程教育范文5
一、工程目标
至20*年,所有农村小学及教学点都配备一套以上的光盘放像设备和配套的教育教学资源;农村初中和乡镇辅导小学配备至少一套多媒体教室和配套的教育资源;农村初中和乡镇辅导小学都配备计算机教室;建成覆盖所有村完小、幼儿园和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教育城域网;全县生机比达到12:1,其中小学15:1,初中12:1,高中8:1。
二、建设任务
1、20*年,为各级各类小学至少配备180片以上根据新课改进程编制的教学资源;为48所农村初中和乡镇辅导小学配备一套多媒体教室和配套的教学资源;为14所农村中小学配备计算机教室;补助50所计算机拥有量未达标的学校配齐计算机;做好教育城域网的建设和维护,建成学生库、教师库、资源库。
2、20*年,为各级各类小学至少配备180片以上根据新课改进程编制的教学资源;为尚无多媒体教室的农村初中和乡镇辅导小学配备至少一套多媒体教室设备及配套的教学资源;为26所农村中小学配备计算机教室;为所有计算机拥有量未达标的中小学补助配齐计算机;实现物理通、教学通、管理通、资源通。
三、保障措施
1、切实加强领导
各乡镇、各校要加强对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工作领导,县教育局负责规划制定、组织实施、检查验收等工作。项目实施学校要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建设、应用、维护、管理等。有关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为中小学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提供服务,对项目实施进行定期检查,及时总结经验,确保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2、多渠道筹措经费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所需的建设经费由省、市、县三级财政共同承担。光盘放像点设备及资源由省财政全额承担。多媒体教室设备及资源:省配发的省财政补助70%,县财政配套30%;市配发的市财政补助50%,县财政配套50%。计算机教室设备及资源:市财政补助50%,县财政配套50%。
3、落实管理措施
为保障设备、资源正常使用,项目学校应坚持做好以下各项工作:项目学校基本情况和变更登记;学校教师培训计划和有关活动情况登记;进行固定资产登记;建立学校设备和资源使用、出借等管理制度;每年进行项目实施情况工作总结。项目学校要确定有专人负责防尘、防潮、防火工作,采取切实措施使项目设备和资源不缺失、不损毁,解决学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碰到的各类技术问题。
4、提高使用效益
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发挥设备作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引导学科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积极使用光盘或多媒体教室进行学科课堂教学。要利用光盘播放系统,组织学生观看专题教育教学光盘资料,选择播放教育类和对学生有益的娱乐类电视节目,拓展学生知识面。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设备配套的教育教学资料,并根据新课改进程每年不断充实更新。入网学校应广泛收集网络教育教学资源,为本校教育教学服务。各乡镇政府和部门要充分利用中小学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播放设备和光盘收视点的作用,积极通过“一校两牌”、“日校办夜校”等方式,开展农村科技推广和农民培训服务。
农村远程教育范文6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作为技术(三种模式)支持下的改善和提高农村教育环境及质量的教育活动,笔者认为它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相对农村教育的新生的文化现象。就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来说,其物质化的文化主要表现为基于“三种模式”的信息工具、信息产品和信息环境,以及丰富的信息资源环境等;其精神层面的文化主要是指师生对信息技术的态度、意识、价值观念以及必须遵循的信息道德等;其行为文化主要体现为师生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应用信息技术来获取、处理、交流信息以及解决信息问题等活动过程中的行为及方式;其制度文化主要是有利于师生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而建立的一系列评价制度和导向机制等。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蕴含着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是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排头兵,是新课改的历史推手,它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价值观念的撞击,这种撞击使得传统中的一些陈旧、沉重的惰性负荷开始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研究的不断推进,原有的阻碍必然产生裂变,新的文化类型正在并必将形成。
笔者认为,文化融合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新思路,这种融合是对农村教育传统文化革新和辩证的否定过程,其过程可以理解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从外延上是技术支持下的改善和提高农村教育环境及质量的教育活动,其内在本质是在各种支持(行政支持、技术支持、智力支持等)下的信息技术文化与农村和农村教育主体文化相互融合的动态发展过程,这种融合的过程有两个显著的特征。
其一,表现在两种文化的融合上。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作为技术文化,作为一种新生的文化现象有其正向和负向的价值负荷,应用于教育:要么强化传统教育,要么革新传统教育。而农村特别是西部农村传统文化中既有许多优秀的积淀,同时也有一些陈旧、沉重的惰性负荷在阻碍着教育变革,这提示我们这种文化的融合应当是一种相互的融合,一种辩证的否定,一种哲学的扬弃,既有历史的继承也有现实中的超越、融合、创新。而在这一过程中,人始终是真正的“魔术师”。
其二,表现在文化形态的四个层面上。
1.物质层面的融合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是一种技术平台,这种硬件平台是完全基于现实存在的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以及我国农村和农村教育实际的。在实践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和信息传输方式,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物质转换关系,是符合当前农村客观实际的;同时,“三种模式”是一种物化的知识力量,它是人们阶段性认识的成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检验、改进、完善和更新,使之更加符合农村和农村教育的实际。
2.制度层面的融合
首先,制度层面的融合要求我们应当正视当前的考试文化,即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实施和发展不能绕开考试。对于未来中国教育信息化将向什么方向发展,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余胜泉博士认为,应该是定位于“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所增强,同时也能够使学生的考试成绩有所提高,这样比较切合中国的实际”。
同样,笔者认为,作为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将城市里的优质资源送向农村,正在改变着城乡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这种改变在当前应该更多地注重提高农村孩子的综合素质和考试成绩以及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比如,通过设计贴近农村学生生活、贴近学科知识的情景性资源,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服务于农村学生课外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此外,资源建设还要着眼于农村学生的课堂实际,经过良好的设计,增强教学效果和提升质量,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与此同时,应该通过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为农村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良好的资源和平台,使他们逐步从基于资源的教学转向基于资源的学习,从而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一方面,使教师感受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是“雪中送炭”,不是“锦上添花”,至少在目前有利于促使设备能真正地利用起来;另一方面,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学校,配合科学的评价机制,从制度和政策上逐步地引导和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应用。
其次,制度层面的融合要求评价多元化、过程化,改革目前只以升学率为评价指标的体制,纳入科学合理的信息化教学评估新体系。遵循发展性教学评价新理念,教学评价体系应“提高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实践的积极性,注重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和学生发展的各方面的信息收集,而不是单纯依靠考量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评定教师的工作业绩。教学评估不仅是对教师工作状况的鉴定,更重要的是要促进教师成长和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目的”。
再次,制度层面的融合要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植根于农村和农村教育实际,着眼于改革农村单一办学形式的长远发展,应该发挥农村远程教育平台对农村社会发展的综合作用。比如,可通过政策和技术相结合的手段,推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职业技能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等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传统教育不能提供或难以提供的服务,努力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成为农村知识分子服务于农村发展的有效平台。
同时,资源建设应该植根于农村实际,从政策上予以引导和支持,广泛联合如农业、科技、卫生等实践机构,将农村中小学办成当地的文化科技中心、信息传播中心、党员教育中心和卫生知识普及中心等,这样也有利于赢得他们在资源建设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另外,应积极联合研究“三农”问题的学术力量,共同开展基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实践的项目研究,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予以智力支持。
3.精神层面的融合
基于信息技术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其信息文化的开放、民主、多元、个性和人本的精神价值是对应试性、唯城市性的农村课堂文化的撞击和革新,从而构建出一种符合信息时代特征、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以主动探究和问题解决为核心的师生平等、合作、民主、开放的课堂文化氛围。这就要求中小学教师逐步转变教育观念,反思和认识传统教学方法的陈旧、教学手段的落后以及教学模式的局限,以全新的视野审视当前教育技术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趋势,认识到提高自身教育技术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具备积极的教育技术意识和态度。
4.行为层面的融合
行为层面的融合是教师通过积极地、经常性地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逐步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主动完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和课堂全方位的控制者向指导者、组织者和学习伙伴的行为转变;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充分利用“三种模式”提供的环境平台,更多地体现出主动探究、积极合作、广泛参与的主体地位,实现由传统的书本知识学习向信息社会环境下问题解决学习的实质性转变,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