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苏世民书院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苏世民书院范文1
关键词:民俗艺术;地方课程;开发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1-0293-02
民俗艺术,是指民间形成的非实用的、可供人们当作文化欣赏的各种技艺。主要包括像说唱一类的口头文艺、舞蹈、民间音乐和戏剧,以及像绘画、雕塑、剪纸等多种造型艺术形式。民俗艺术是与生活最直接的触点,始终保持着艺术本原的质朴和纯真,伴随着人类的生存,协调着人们的生理情感与社会尺度之间的关系,构筑着劳动者的精神世界。
一、广西民俗艺术课程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地方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而言的。一般是指各个地方自己开发、设计、实施和有鲜明的地域色彩的课程。国内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和改革基本遵循“面向本土、来自本土、服务本土”的原则,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重视省情教育和当地文化教育,分为“通用课程”和“专题课程”,以选修课和必修课两种形式实现。如湖南省在人文精神地方课程中设置有湖湘文化,在实践能力地方课程中设有民间体育课程,河南省自主开发管理的地方课程中包括省情教育内容,辽宁省开设辽宁工业与经济课程、辽宁体育与艺术、辽宁民族等课程,山东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本省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特点优势开设齐鲁文化课程,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突出地方课程的地域性、本土性和针对性、实用性等特征,弥补了国家课程的内容不足,开阔学生的视野。广西民俗艺术课程作为地方课程资源,成为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在课程开发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思想观念陈旧,对已有地方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不充分,不够深入,丰富的课程资源未能被充分发掘出来。广西少数民族众多,具有显著的区域特征,各地都蕴藏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它们是构成课程的潜在材质。以往的课程活动却忽略了这点,至多也仅是在“乡土教材”的层面来理解它,多流于形式。缺乏地方课程开发意识和能力,习惯于按照教育部规定的课程计划进行课程管理。二是对民俗艺术课程理解深度不够,课程开发理论基础非常薄弱,地方课程开发的价值没有得到普遍认同,涉及课程资源范围狭窄,缺乏民族地区特色,地方课程开发经验不足,实践能力较弱。三是忽视学生和学校之间的个体差异性,课程管理体制过于一致性和标准化,课程设置单一,教学内容陈旧,不符合素质教育和多元文化教育的要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开设民俗艺术地方课程成为艺术设计特别是工艺美术设计重要外延,使知识更加全面化,系统化,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使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满足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广西民俗艺术地方课程的开发体现了国家重视对少数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重视教育与生活的必然联系,是发展地区特色的新契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的需要,地方课程设置要结合当地特色进行,推动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
二、广西民俗艺术地方课程开发措施
广西有着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和内容独特、类型丰富的民俗艺术资源。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我们探索乡土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何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艺术发掘整理成便于学生学习、探索和教师教学研究的民俗艺术课程资源体系,是高校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首要任务。开发广西民俗艺术课程主要措施有:一是完善民俗艺术地方课程目标体系,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加强教材编写工作,明确地方课程管理主体职责,建立完善地方课程评价体系。二是确立多元文化课程观,摒弃单一的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才是教育资源的狭隘思想,对民俗文化资源采取包容、开放的心态,以多种形式的地方文化艺术为基础,并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开发高质量的具有实效性的地方课程,使传承本地区文化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彰显学校学科办学特色。三是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共享信息库。长期以来,课程分科而治和忠实执行国家课程意志的习惯使独具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没有进入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师生的视野,致使地方课程建设由于缺少课程资源的支持而流于形式,陷入肤浅。抓住地域特色,有效地统整地区课程资源,创建广西民俗艺术课程资源区域共享信息库尤为重要。四是引入院校合作机制。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与地方各教育机构有工作业务上的密切联系,便于沟通协调,形成课程资源开发的合力。总之,广西民俗艺术课程建设应根据国家民族政策和地方文化教育特点,针对广西民族特色同时兼顾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发展的全面需要,“科学设计课程开发方案,合理并有针对性地选择课程资源,让学生参与课程资源开发,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体现过程,掌握方法,课程资源开发成为综合实践学习”[1]。立足于当地的文化艺术资源,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手段,利用丰富的地方和民间艺术样式来丰富教材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接受到更适合自己的、更有实效性的艺术教育。学习地域文化,“不仅懂得如何保存生活,而且更懂得如何创造生活”[2]。要把握好传统和现代的关系,挖掘传统民俗文化元素,用现代的眼光审视和传承地方民俗艺术。
三、充分发掘和利用地方传统民俗艺术形式,推进高校课程建设
广西地处西南历史悠久,拥有壮、瑶、苗、侗、毛南、回、京、彝、水、等11个少数民族,民间歌舞成为民俗艺术的其中一种表现形式。广西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用歌声赞美劳动,用舞蹈表现生活,逐渐形成了各自的艺术风格。艺术形式繁多,内容丰富。壮族的山歌、瑶族的长鼓舞、侗族大歌、侗戏,毛南族的傩戏、桂剧、彩调等艺术形式丰富多彩,蔚为壮观,生动表现了富于活力的感性形象,在高校开设广西少数民族民间歌舞鉴赏类选修课程可以开阔视野,使学生在欣赏这些艺术作品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得到少数民族民间优秀文化的滋养,在审美愉悦体验氛围中,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形象思维,注意课程资源拓展途径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使此类课程在校园文化及活动中得以渗透,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广西的石雕、贝雕等民间工艺也久负盛名,北海贝雕图案结构艺术化,从平面贝雕到立体贝雕,不断传承创新,成为广西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东兴石雕已有一百多年历史,题材丰富造型多样,富于变化。合浦的牛角雕造型气韵生动,构图上虚实相间、疏密有致,艺术感染力强,采取圆雕、浮雕、镂空、镶嵌等传统雕刻技法,是一种地方文化的传承。根据以上特征,在高校开设广西少数民族雕刻艺术课程,使学生全面了解地方民俗文化,在实践中继承、创新。“欣赏民间雕刻作品,了解制作方法,步骤,感受它的造型美并尝试制作,传承民间艺术。”[3]立足于当地的民俗文化艺术资源,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手段,利用丰富的地方和民间的比较成熟的艺术样式来丰富教材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接受到更适合自己的、更有实效性的艺术教育。另外,少数民族银饰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从花样百出的造型纹样中能体察出深远的文化寓意和浓郁的地域特色,新颖、独到的设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人们在用银饰装扮生活的同时,通过谐音、隐喻、寓意等手法,将祈福纳祥的主题进行含蓄地表达,充分展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神灵的崇拜敬畏。广西三江农民画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表现浓郁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独特的地域性,在民族人类学、民族审美学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融水苗族蜡染的图案古朴典雅,以对称而多变的布局、夸张而得体的构图,灵动而自然的线条都包含着深刻的意蕴,在隐语式文化符号中记录着他们悠久的历史,对图腾的崇拜和理想的追求。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浓厚的装饰趣味,传统的壮锦图案、纹饰生动精美,结构严谨,以蝶恋花、双凤朝阳、福禄寿喜等吉祥图案为主,色彩斑斓,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侗族的纺织、刺绣纹样多采用喜鹊、杨梅等花鸟纹样,含富贵吉祥之意。注重表现整个图案各种形象的和谐统一,意象图案的表现手法富有浪漫主义情怀。由此可见广西民俗艺术形式多样,纹饰或具体或抽象,或简洁或华丽,或精致或粗糙,各具特色。在教学中探讨少数民族民俗艺术的审美特征、造型规律、艺术精神以及形式因素等广阔领域,融入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为设计专业服务,成为设计专业知识的重要外延。此类课程可以以专业必修课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如针对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可以开设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鉴赏,首饰设计专业可开设广西少数民族银饰艺术等课程,成为校本课程的补充,广西民俗艺术地方课程的开发体现了国家重视对少数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重视教育与生活的必然联系,是发展地区特色的新契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的需要,地方课程设置要结合当地特色进行,推动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
通过研究广西民俗艺术如少数民族服饰艺术、种类繁多的工艺美术、剪纸、雕刻、刺绣、织染、编织、农民画等指导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资源开发。从课程改革出发,以多角度论述如何充分发掘和开发丰富的民族文化作为地方课程资源,建构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形成对广西民俗艺术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认识,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与地方课程理论相结合,民俗艺术地方课程开设与广西地域文化因素相关联,强调其地域性、民族性、人文性、针对性等特征,把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国家课程、校本课程改革相结合。强调广西民俗艺术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对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素质全面提高的积极意义。采用分散开发,综合提升的研究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总结经验,集中交流,改进提高,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课程,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徐学俊.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优化配置的探索[J].教育研究,2005:43.
苏世民书院范文2
【关键词】民间艺术元素 装饰艺术设计 应用
随着现代艺术设计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艺术设计的需求越来越高。艺术设计人员开始将目光转到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力求通过灵活运用民间艺术元素,加深设计作品的文化底蕴。民间艺术元素包含着广大人民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与审美情趣等,是我国的传统文化遗产,也是世界艺术的瑰宝。在装饰艺术设计中,合理运用民间艺术元素,将有助于实现设计作品的艺术价值。
一、民间艺术元素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审美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设计、商品包装、服装设计等方面,民间艺术元素开始得到广泛运用,为现代化的装饰设计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以下是民间艺术元素的主要类型。
(一)色彩元素
在我国传统意识里,色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元素。由于阴阳五行学说的盛行,各种不同色彩均被人们赋予了非常明显的意义。这些意义不仅受到人们的广泛接受和认可,而且得到了充分延伸,使色彩在自身意义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此外,这些色彩也逐渐成为民间装饰中的重要元素。作为装饰艺术中的基础元素,色彩具有概括、凝练的作用,其表现出的情感底蕴,鲜明地传递着人们的不同感情,是一种强有力的无声语言工具。①因此,在开展设计工作时,大多数设计人员常常借助各类不同色彩体现的象征意义,来传达自身设计的意义。
(二)纹样元素
民间艺术元素主要存在于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和衣食住行具有紧密联系,是人们在生活劳动过程中最质朴的艺术体现。在劳动过程中,人们对美好未来抱有很大希望,他们常常借助自然事物形态以及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形象,将自身的各种情感寄托给这些事物,并通过对这些事物的艺术抽象与升华,从而勾勒出有着深厚情感色彩和明显象征意义的纹样。经过长时间的传递、继承、沉淀,这些纹样渐渐显示出了坚韧的生命力,体现了一定的艺术内涵和人生哲理,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纹样艺术元素通常体现在印染、雕刻、织绣等方面,如脸谱、民间建筑中的土陶青瓷、木雕梁柱、砖雕石刻、灶画,民族服饰中的织锦、蜡染、手工扎染、刺绣等。②这些艺术元素都是现代装饰艺术设计中常见的借用对象。
二、装饰艺术设计中对民间艺术元素的运用
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在我国现今的装饰艺术设计,特别是在建筑艺术设计中,民间艺术元素得到广泛运用。设计人员往往将民间艺术元素和建筑物的现代元素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增添、舍去、引借、虚幻等多种方式,在建筑建造中营造出舒适、典雅的氛围,使建筑物既具有古典意境,又不和现代生活脱离,给人们带来身心上的享受。如我国的徽派风格建筑、江南地区的园林等。以下对民间艺术元素应用于现代装饰设计中的几种倾向进行详细分析。
(一)体现人文内蕴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每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因此,民间艺术元素作为独具特色的精神表现形式,有着深刻的民族烙印,体现出各个民族特有的精神风貌和民族内部的人文内蕴。在进行装饰艺术设计时,设计人员主要倾向于挖掘民间艺术元素具有的深厚人文内蕴,并将其运用于装饰设计中,以便拉近作品与观赏者的距离,从而引起观赏者的共鸣,使观赏者更好地理解设计作品。如目前在设计唐装的过程中,设计者常常借助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普遍熟知的吉祥图案,多运用古代神话中的麒麟、龙凤等,这样不仅拉近了观赏者和作品之间的距离,而且能够传递出美好的情感,同时,还可以使设计作品的中国韵味更加鲜明突出。③
(二)彰显社会价值
民间艺术是我国广大人民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因此带有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和对美好未来的愿望,能够引起共鸣,激发人们的认同感,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彰显出一定社会价值。此外,民间艺术元素作为一种长期的历史积淀,拥有很强的影响力,并且和人们的生活、劳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所以,在进行设计时,设计者要对民间艺术元素的社会价值有充分的了解,这样使艺术元素得到更好的运用。例如,在我国许多公益宣传与公益广告中,设计人员常常通过民间艺术元素特有的社会影响功能和社会意义,使更多人对公益活动产生共鸣,并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④
(三)提升艺术审美价值
我国民间艺术元素通常比较简洁、清晰,有明显的线条和色彩,从而构成了图形之美。此外,其还具有浓厚的东方神韵,体现了丰富的情感和寓意,传达着人们对“中道圆融”的和谐的审美理念。这些简洁的艺术元素不仅使人们能够顺利地对设计作品进行解读,还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此外,作为独立美学趣味的民间艺术元素,其能够和现代的美学理念充分融合,并体现了民间传统特有的装饰属性和审美价值。所以,在借助民间艺术元素进行装饰设计时,其目的主要在于将元素原有的审美价值和现代艺术美学理念融合,进一步提升设计作品的意蕴。
三、装饰艺术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民间艺术元素是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景观,也是一项重要的财富,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取代的。但是,继承、借用并不意味着在设计过程中,单纯地实行“拿来主义”。缺乏探索创新,将会阻碍到民间传统艺术发展,最终直接影响到装饰艺术设计水平。而完全背离我国的艺术传统也是非常不可取的,当前有一部分素质较低的设计人员打着“前卫”的旗号,在设计作品中呈现给观赏者的不是美的享受,而是从西方拾来的“牙慧”或是视觉污染。⑤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倡导先进文化与民族文化,使我国民间艺术得到延伸和发展,从而打造新的民族艺术形式,将我国民间艺术精神元素与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到现代装饰设计中。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装饰艺术设计的社会性和文化性。
注释:
①王建丽.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色彩的结合[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3).
②雒薇嘉.中国传统图案在现代服饰上的应用[J].现代交际,2009(12).
③丁英俏.浅谈唐装中的“审美意象”[J].美术大观,2005(11).
④张静.民间美术色彩在现代广告招贴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1(12).
苏世民书院范文3
[关键词] 民间艺术;动漫产品;产业政策;产业链
动漫产业是以动画、漫画、游戏三大行业为主体,结合电影电视、出版、音像及衍生产品互相渗透融合而形成的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具有投资回报高、成长速度快、产业关联度大、国际化程度高等特点。目前,中国动漫创作面临着诸多问题和瓶颈,主要表现在动漫作品缺乏民族文化元素与内涵;创意技巧与制作水平的科技含量偏低,与发达国家的动漫作品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中国动漫市场至今也没有形成真正的动漫产业链,大部分从业者对产业链的形成模式产生困惑,缺乏掌握高技术的能力和创作手段,无法与发达国家的动漫形成竞争。因此,深入挖掘民间文化艺术元素,对中国动漫原创和动漫产业链的发展,树立特色动漫文化就显得十分重要。
民间文化和传统艺术对中国动漫的影响,体现在程式化和符号化的角色设计、故事题材的多样化选取、采用民间绘画的轮廓线、颜色纯艳明快彼此交相呼应、移植中国水墨画的表现技法等方面,使中国动画呈现出简洁明快、圆融通达的艺术风貌。动画形象在整个动画片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一部好的动画片必定有好的造型形象,才能充分传达出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好的动画形象不仅具有艺术性,而且具有很大的商业性,它已经成为商业运作的媒介和形象代言。而中国民间文化博大而又深远,其深厚的内容无疑是中国动漫形象的巨大宝库。
一、燕赵民间艺术与动漫品牌分析
燕赵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孕育了绚丽多彩、形式多样的民间文化艺术。这些体现本土人文特征和精神的文化,不仅是传统的民间艺术品,也是燕赵新型文化产业,特别是动漫产业腾飞的基石。因此,在此基础上,笔者对燕赵民间文化艺术和动漫产业链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以科学、规范的机制,有序发展具有燕赵文化特色的多元化、市场化、集群化的动漫文化产业,必将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腾飞局面。
河北的民间文化艺术,在国内外一直享有盛誉。众所周知的武强年画、曲阳石雕、滕氏布糊画、玉田泥塑、磁州窑陶瓷、固安柳编、易水古砚、胜芳花灯等,数不胜数。这些驰名中外的民间文化艺术品牌,无疑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例如武强年画传承了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雕版印刷术,完全手工制作,手传口授,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品种繁多。内容大致可以分为驱凶辟邪、祈福迎祥、戏曲传说、喜庆装饰、生活风俗五大门类。根据劳动人民祈求人寿年丰、大吉大利的心理,通过四季花木、时鲜果品、动物形象等组合的画面来表现吉祥的喜庆气氛,采取象征、比拟、夸张、双关等表现手法,充分反映了民俗、民情和人民的思想愿望。从内容到形式、到年画所表达的寓意,都正好符合动漫原创设计的要求及特点。
燕赵文化中极富有民间特点的蔚县剪纸,它是以阴刻为主的点彩剪纸,素以刀工精细、色彩浓艳而驰名。所谓“阳刻见刀,阴刻见色,应物造型,随类施彩”而成。它以隐晦方式、象征手法去表现事物,其造型体系不外乎阴阳观造型体系、五行观造型体系、图腾观造型体系和超时空观造型体系。其形式上不拘泥于表现对象的生理及物理属性,并加以改造、变形、组合。而人物造型通常采用简单的大块面结构去表现细节。比如我国早期的动画影片《渔童》中的动画形象渔童就是站在莲花之上,莲在水中,与鱼相戏,用的是民间剪纸鱼唆莲的含义,其阴阳造型使人物形象概括简练,极富乡土气息和艺术价值,对塑造动漫品牌形象具有借鉴意义。
在动漫原创中,我们可以借鉴民间艺术元素进行重组与创新,不受视觉空间的限制,使意念化的造型形式进入现代动画创作之中。在动画人物造型的处理上同样也需要有轻有重、突出主题,只要能表现出所想要表达的主观意念,适当的夸张反而使人物形象更富有吸引力,在这一点上和剪纸的造型方法有相通之处。这种以表达清楚内容为目的的意念处理方法,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与借鉴。年画艺术和剪纸艺术的造型观对创新现代动画造型设计和塑造品牌形象具有很大的帮助,它们丰富的形式与多样的表现手法是现代动画造型与品牌创新的源泉。
二、民间艺术与动漫产品的问题分析
纵观河北民间文化艺术与动漫产品的发展,从总体上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形成了一定的实力。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物质消费方式的巨大变化,河北民间文化艺术与动漫产品开发与发展也呈现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缺乏系统规划与有序管理
就民间艺术与动漫产业而言,主管专业的管理机构不明确,缺乏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则。而现今动漫民营企业的经营模式规模偏小,经营分散,结构单一,关联度低,动漫高新技术与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结合的开发产品还非常滞后;市场有效调控的公开、公正、公平的环境还没有形成。另外,民间艺术传承体系萎缩。从业人员具有熟练的传统技艺,但文化水平和专业能力普遍较低,缺乏各种高新技术创作及制作手段。从结构、布局、重点项目等方面,缺乏研究与立项。在宏观管理上没有形成系统与体系,对民间文化艺术与动漫产业结合与发展的环境,还缺乏统一的指导与规划。如此一来,就导致了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和动漫产业的脱节。
(二)民间艺术与动漫产业链问题
我们都知道作为动漫产业来说,中国的动漫市场至今也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链,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动漫组织、管理、集团化协作没有形成。原创环节、技术结构、人才结构、生产结构、市场结构、消费结构等因素,没有形成运营模式。
其二,对产业链的形成产生困惑,没有思路,创意能力、市场环境、品牌意识、营销模式、受众培养、媒体应用等,都没有形成产业链和经营规范。
其三,从业者目光短浅,缺乏市场意识,特别是国际市场竞争意识。行业创业者、领导者、从业者,缺乏动漫高技术的能力和创作技术手段。
其四,民间艺术在于继承,而现在我们的动漫创意与理念很陈旧,承载者意识形态和历史的责任抱负,背离了动漫创作所必需的轻松、夸张、幽默、可爱、寓教于乐的特点。
三、民间艺术与动漫产业化探索
随着国内文化产业与动漫产业发展的持续升温,深入挖掘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品的内涵,结合现代科技进行创新,已经成为我们研究的课题。而河北民间文化艺术是个广袤的沃野,蕴含着无限的文化生长空间和市场拓展空间。如何运用科学发展的思路,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发挥民间文化艺术的精神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开发更多更好的民间文化艺术产品,树立品牌特色营销策略,以此经营思路带动市场的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塑特色品牌与动漫结合
加大品牌研究的力度,重塑民间文化艺术品牌,打造民间文化艺术新概念;坚持面向市场,面向大众,推动民间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重点扶持已在国际、国内有知名度的民间文化艺术产品和动漫品牌以及各地有特色、有实力、有国际影响的艺术精品,以此方式促进民间文化艺术品牌的形成。
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以特色赢市场是民间文化艺术产品和动漫产品结合开发的发展策略。围绕特色,突出重点,深入挖掘、合理整合丰富的地方民间文化艺术资源,有计划、有选择地树立一批特色民间文化艺术典型,形成一个个各具特色的文化环境,以此带动和促进我国动漫特色文化的繁荣发展。
(二)建立科学的创新机制
提升文化艺术产品的创新手段,培育艺术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是民间文化艺术品和动漫原创的主要捷径。呼吁尽快成立民间艺术集动漫艺术经纪人和经纪公司以及销售公司;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产品创新体系;破除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建立科学合理的民间艺术与动漫产业管理体制,加快文化艺术市场与管理立法进程,逐步适应现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以及市场经济规律,开拓出更加广阔的文化艺术产品走进市场。通过各种创新机制,营造有利于文化艺术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促使民间文化艺术研究走进课堂。在高校创建民间艺术和动漫造型艺术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努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丰富的民间艺术底蕴、具有现代科技知识和创新能力的现代文化艺术复合型人才。重点发展利用河北省具有实力的重点科研机构和企业资源,大力扶持有发展潜力的民间文化艺术和动漫机构及企业,创办大型研发基地,鼓励支持具有自主独立品牌特色的企业和产品;努力开发既具普及性、实用性,又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品和动漫产品。
四、结 语
总之,深入挖掘民间艺术精华,探索动漫产品的商品化、市场化规律,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引领动漫产品走进市场。同时,坚持走“以精品促产品,以产品养精品”的道路,尽快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反映时代风貌、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动漫产品和动漫品牌。从战略高度对民间艺术产品和动漫产品及品牌进行统筹规划,形成衍生产业产品链;认真研究民间艺术产品和动漫产品之间的关系,利用创新意识创作艺术新样式与新特色。
继承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建立以动漫品牌设计和衍生产品开发为核心的原生态动漫产业链,利用现代科技材料、新工艺等技术手段,加快文化艺术产业开发的步伐,使古老的民间文化艺术与动漫产业紧密结合,以此方式推动符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
[参考文献]
[1] [日]中野晴行.动漫创意产业论[M].甄西,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4.
[2] 刘轶,张琰.中国新时期动漫产业与动漫营销――学术新视野[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苏世民书院范文4
从无序开始的有序发展
近日,钢琴家李云迪现身坐落于黄河之滨的甘肃大剧院,为甘肃的音乐爱好者呈现了一场完美的钢琴盛宴。李云迪以他一贯儒雅的气质和精湛的技艺吸引着一批又一批音乐爱好者,本次的演出票更是早早售罄。带着孩子来看演出的家长李红表示:“李云迪一直是孩子学琴的榜样,有幸能在现场聆听他的演奏,机会实属难得。真的非常感谢甘肃大剧院能提供这次机会和平台。”
至2012年12月20日甘肃大剧院投入运营一周年之际,甘肃大剧院共计推出各类演出119场,邀请了近20个国家的50多个艺术团体来此演出,11.5万人次走进了剧院。同时,朝鲜血海歌剧团、俄罗斯皇家芭蕾舞团等名团的相继到访,为兰州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文艺盛宴”,填补了甘肃演出市场无“大戏”的空白。
然而各类商演纷至沓来的背后,很多明星大腕也如过眼的星辰一样闪亮登台,转身离开。一天,享誉世界的俄罗斯芭蕾舞剧《睡美人》来甘肃演出结束后,一位观众怅然若失地走到剧院意见征询处前,问道:“我很想和大腕们交流一下心得,可他们来去太匆匆了!”
说者有意,听者更有触动。如何把明星资源调动起来,让这些大师在公益的路上为甘肃文化做点实事呢?这让作为业主方的甘肃省会展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柱陷入了思考。
在甘肃大剧院营销策划部经理李皓洁的记忆中,起初的说服工作举步维艰。“多少钱?”“没时间!”“档期太满!”很多经纪人听闻要请大腕们去做公益活动就摇起了头。无序的开始让甘肃大剧院的工作人员无比沮丧,而随着林奕华的到来,这一切有了改变。
在得知甘肃大剧院有意做公益演出时,被誉为香港“鬼才导演”的林奕华欣然应邀来到了兰州。2012年5月,林奕华带着他的第50部舞台作品《贾宝玉》做客西北师范大学戏剧沙龙,与大学生畅谈自己的戏剧人生。
在李皓洁的记忆中,这次活动受欢迎的程度让人惊讶,一时间,甘肃大剧院似乎成了“香饽饽”,受到了兰州各大高校的邀请。很多观众纷纷表示:“活动太棒了,能见到艺术大师,又能对最前沿的戏剧进行了解,这样的机会真的是非常难得!”
此后,甘肃大剧院公益文化传播活动犹如浪花一般,层层推动,不再间断。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形式多样、不同类型的艺术活动不断上演,“中国现代舞第一人”王媛媛、著名话剧导演田沁鑫等悉数登场,直接辐射人群近10万人。据统计,目前,平均每一个半月就会有一位大师级人物来甘肃授课,平均每场观众达700人,高雅艺术在甘肃迅速推进发展,令人惊叹。
“大剧院是我离不开的精神家园”
大师在校园内无偿开堂讲课,是造势还是真心讲学?张柱明确告诉记者:“如果是造势,那我们不如直接拿钱去打广告。”在他的眼中,甘肃大剧院并不只是一个赚钱的机器,更是一个文化传播的大舞台。
2012年11月8日,在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厅,素有北德音乐界“无冕之王”美誉的指挥家罗尔夫・贝克第一次来到中国高校的音乐厅。当听完西北民大合唱团的演唱后,罗尔夫・贝克边鼓掌边不时点头说:“我对这个合唱团的演唱水平感到意外。他们中每一个人的声部配合得都很好,应该说是下了很大功夫。”而台下的德国石荷州音乐节合唱团全体成员则起身,给予大学生们长时间的掌声。担任指挥的窦铁民老师说:“和大师们的交流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甚至比苦练几年的收获还要大。”
作为甘肃大剧院的一个重要品牌项目,“相约大剧院”自2012年正式启动以来,30元、60元、80元不等的学生票和低收入家庭的惠民低价票在甘肃大剧院所有主营节目中基本实现了全覆盖,近万名各界代表、弱势群体代表等受邀观看了各个门类的演出。此外,甘肃大剧院还定期组织大学生、农民工子弟、残障儿童等特定人群免费观演,观演人数超过2万人次。
75岁的程红老人是甘肃大剧院蓬勃发展的会员队伍中的一员。一年多来,她在甘肃大剧院看过的演出不下20场。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各种艺术讲座和普及音乐会她都会参加。“如果不来大剧院,我的生活就好像少了些什么。大剧院为我带来很多乐趣和艺术享受。”她细心收藏着甘肃大剧院的各类节目单、戏票和演出资料,至今已有近100张。
像程红老人这样以甘肃大剧院为“家”的市民还有很多。在学校当音乐老师的张平,一听到甘肃大剧院有讲座或是大师见面会,不论刮风下雨都会前去,场场不落。张平表示:“大剧院已经是我离不开的精神家园。”
小蝴蝶引发大风暴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际、国内一流院团也开始参与到“相约大剧院”中,洛杉矶四重奏、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等都曾登上这个舞台。与此同时,“相约大剧院”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从最初的交响乐发展到民乐、歌剧、管乐、室内乐等。
“普及并非凑合,普及也要确保高品位。”张柱表示,甘肃大剧院每年在艺术普及教育和传播方面投入的专项费用高达30多万元。他们还在歌剧节、舞蹈节等知名品牌活动中设立公益环节,让普通的艺术爱好者有机会与大师近距离接触。
除此之外,甘肃大剧院还开创了与高校合作的新模式――与西北民大音乐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在原西北民大合唱团的基础上,成立甘肃大剧院青年室内合唱团。新成立的青年室内合唱团一方面利用甘肃大剧院的演出资源,打造具有甘肃特色的驻场演出和有国际影响力的音乐作品,另一方面在普及高雅艺术、挖掘文化资源、培育和开发演艺市场等领域中寻求新的突破。
苏世民书院范文5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人民以自己特有的本土民族文化,构成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理环境、气候、风俗习惯、经济、文化等原因,各民族经过长期的发展,也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风格特点,在保持自身特性的基础上共同创造了灿烂、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这一文化集中表现在民族服饰上。今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和欣赏这种美,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广西坭兴陶设计也充分运用少数民族服饰元素,既弘扬了少数民族文化,又丰富了其设计。
一、少数民族服饰元素及其特征
“服”与“饰”在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服饰文化中,是密不可分的,它们或独立成形,或以缝绣、镶嵌、点缀等方式,与服装结合,服中有饰,饰可成服,是民族传统服饰的一大特点。
所谓饰品,一般是指与服装或人体相配的各种物饰或体饰,如头饰、发饰、顶饰、胸饰、臂饰、腕饰、指饰、扣饰、腰饰、脚饰及帕、扇、包、佩戴等佩饰。另外胸兜、围腰、头帕等虽可归为“服”,但在许多民族中,却有更多“饰”的特点。缝缀在冠帽、领口、袖边和衣襟的装饰,从纯审美的角度看,它们具有一种富于装饰韵味的形式结构。
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图案是不可缺的一部分,这些服饰元素大都蕴含着一段故事,或有着特殊的意义。除了熟悉的龙凤等吉祥如意的图案外,其他有很多图案都与图腾崇拜有关。
广西苗族女性的百褶裙源于这样一个故事:在大苗山的一个村子,受到了一个猛兽的袭击,一位姑娘为了给村民除害,独自上路寻找打败猛兽的兵器,她翻过了九百九十九座山,趟过九百九十九条河,终于找到了兵器,这时候自己的衣服已经被山路上的树枝划破,她就把随身带的雨伞拆下,做成了裙子。大家为了纪念这位勇敢的姑娘,争相模仿制作并穿着用雨伞做的裙子——百褶裙,一直流传至今。
除此外,广西的壮族把青蛙视为吉祥物。这些图腾崇拜在民族服饰上都有体现。少数民族传统服饰中的元素,图案的大多构成形式以点、线、面等组成纹样的基本元素。这些纹样也分为单独纹样、适合纹样、连续纹样和综合纹样等。
二、广西坭兴陶与少数民族元素的结合
广西坭兴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它与壮锦齐名为广西最具地方民族特色的法宝。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考证:在广西近百年来,其传统工艺能够保持和继承并得到发展的只有壮锦及坭兴陶。钦州坭兴陶具有悠久的历史,也是钦州最著名的特产之一,作为一种传统民间工艺,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坭兴陶有三大特性:窑变、雕刻、不施釉,这样就可达到光洁圆润的效果。其中可以在胎体上进行雕刻,是其他陶类无法企及的。坯体上刻出花纹后,还可以再在刻痕中填上另一种坭料。坭兴陶因陶土含铁,其颜色多为朱色或紫色。刻画后再填以白色坭料,趁坭湿时易于融合,可以烧出红器白花,白器红花之雅观,使坭兴陶在单纯古朴中透露出一种又醇又浓的文人味。法国文化人类学家列维·布留尔认为原始人的逻辑思维“它首先是和主要服从‘互渗律’”。所谓“互渗律”,布留尔这样认为:“在原始人的思维的集体表象中,客体存在物、现象能够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同时是在它们自身,又是起着什么东西。它们以差不多同时发展和接受那些在它们以外被感觉的、继续留在它们里面的神秘力量、能力、性质、作用。”在“互渗律”的作用意识影响下,经过不同环境里的生灭流变,使其自然而然延伸出神秘意义来。那么之前提及的少数民族服饰元素在人们的意识中神秘意义必然会延伸到更远,当少数民族服饰元素与坭兴陶文化的结合,以及在对其设计中的应用后,坭兴陶将成为人们更深刻的精神创造物。
三、少数民族服饰元素在坭兴陶中的设计手法
解构、装饰、借用、参照和创造都是在设计中所用的设计手法。所有这些设计手法从来不会孤立的出现,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并存的,但他们又具有自身的优势和作用。好的设计可以掩去坭兴陶本身的冷漠,增添坭兴陶的情感因素,增强设计的艺术感染力。
这种设计手法是民族传统文化之间的“互渗律”,是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元素在逻辑上的因果关系,是设计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统一、协调。
(一)线条的运用
线条通常是最简单的表现形式。线条可以表达硬朗、严肃,也可以表达柔软,还可以变化多样,可以使眼睛急促地重复移动方向,还可以引起反复无常的不平稳活动。
苗族服装纹饰中常见的图案有动物纹饰,这些纹饰一般出现在衣襟上、背带上、头饰上等。它们富有变化的曲线,让造型生动活泼。有些纹饰的组合却是异想天开,几乎荒诞离奇,不依据常规将各种美好事物集结一堂。如鸡、龙、鱼等纹样的组合也是以各自独立的形式组合并非表现真实的空间。
在坭兴陶中,这些元素的组合却是独具创新的。不仅仅是图案造型的轮廓的描摹,更借助于线条的作用将造型变形、夸张化。这些造型的处理和线条的处理手法是根据坭兴陶器型的形体及其具体设计需求来决定的。当线条之间衔接、联系形成某一具体造型时,纹样也必须依附于某一具体形物之上,形与形之间相互映衬,形成美的形式。然而,在坭兴陶的具体设计中,大量的线条组成使纹样结构往往呈强化变形的艺术风格。
(二)空间
白裤瑶衣服背面,下摆的设计独具匠心,强调表面区域的尺寸和形状,挂饰上有彩色的珠子、各式各样的贝壳、铃铛等,叠加成一个立体的挂坠,在裙和衣的图案衬托中空间感非常鲜明。苗族背带的图案强调表面纹饰区域的尺寸和形状,比如广泛运用荷花、月季、牡丹这些吉祥图案为核心,并大面积、大尺寸强化,在周围则使用几何纹样进行衬托,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图案的空间关系。在坭兴陶设计的纹样中,主要以线刻、浮雕、透雕为主。线刻里又分为阴刻和阳刻。浮雕也分为浅浮雕和高浮雕。坭兴陶中的空间感不仅仅是上述所提及的图案实现的,还需要运用这些雕刻技法来完成。但是线刻、浮雕和透雕都不是单一出现的,它们往往是线刻、浮雕与镂空的结合。这些技法被丰富运用,让空间感进一步强化。由于坭兴陶具有其他名陶所缺乏的雕刻的特性,也就铸就了空间感更胜一筹的优势。在空间的造型中,线条之间的疏密所形成的空间感,往往不及线刻、浮雕、透雕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
(三)形状
造型方式决定了形状。造型方式或古拙、或古朴、或大气、或柔美华丽。这些形状的实现,往往注入了设计者的直观感受,这些形体的意象和神态的表达,并不拘泥于对真实形体的再现、记录和拷贝。设计者通过对物体感性、直接的认识和表现,并用物体直接的大的造型特征来表达对事物意趣和神态的感受,而不是以写实客观再现自然形体为原则,他们这种直接从整体的造型着手去表现形体的方式也是出于对物体的原始性率真心理,在这里我归纳为“得意忘形”的造型方式。正是这种造型方式,才实现了钦州坭兴陶的丰富多彩。
在坭兴陶中,广泛运用了这样的一种造型表现手法,如壮族男性的头饰和衣领的形状广泛应用牛角造型。同样,苗族也因为尊敬和爱戴牛,制作了牛角的头饰。在广西坭兴陶中巧妙借助牛角的造型,用简洁、古朴、大气的手法进行塑造,既承载了牛角的外在形体,又传承了内在精神。在很多作品中,牛角的运用是整个造型的核心。强调牛角的弯曲、向上,这种弯曲向上的一种精神气度,把苗家人积极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四、少数民族服饰在广西坭兴陶设计中运用的意义
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元素与广西坭兴陶的相互交流、渗透的形式,让另一种新的形式产生,这种新的形式又不失民族强烈、清晰的风格,在线条、空间、造型上的表现既体现了少数民族服饰元素的精华,又创造了全新、微妙的感受。同时,推进了广西坭兴陶设计的进一步发展,也为坭兴陶创造了新的艺术风格。
参考文献
[1]玉时阶、蒙力亚.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1.
苏世民书院范文6
关键词:文化多元化;民间美术元素;视觉传达设计;应用
引言
中国民间美术艺术源远流长,其丰富的内容以及深刻的艺术内涵为视觉传达设计师提供了设计灵感虞姬创作源泉。尤其是在艺术设计多元化的当代社会,任何一项视觉传达设计都需要深刻的文化内涵作为支撑,才能够充分彰显出其独特的生命力与艺术价值。因此,设计师们需要从传统民间美术中汲取设计元素,不断丰富创作内涵,进而提升视觉传达设计的艺术品格。
一、民间美术元素与视觉传达设计概述
(一)民间美术元素概述
民间美术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的历史积累与沉淀,仍然显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地现实作用,是民间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把这些优秀的民间美术元素与现代艺术设计相结合起来,结合现当代的情况,赋予新的时代特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作品,可以不断传承以及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艺术创作中融入民间美术元素,将视觉设计的艺术多样的表现形式与民间美术丰富的内容联系起来,这样才能让艺术作品更加贴近国人的生活。通过现代艺术将这传统文化形式在现代生活中赋予新形势下的含义,在现代艺术创作实践中最大限度地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从而有力促进我国艺术设计多元化发展。
(二)视觉传达设计概述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是一种生动的艺术形式设计。通过将可视的艺术形式与现代艺术设计这两种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的新的艺术,这就是视觉传达艺术。在现代社会,艺术与数字技术相互融合,以一种生动形象、高质量的艺术形式呈现给观众。对于优秀的艺术作品来说其本身不仅仅是用图像来表达作品,更是在用一种积极主动的方式向观众讲述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表达的思想和主题就是艺术作品的表达目的。视觉传达艺术不仅仅要讲究精良的艺术造型设计,更重要的是其中传递的文化元素以及艺术思想。视觉传达艺术取材于生活,通过将民间美术元素进行艺术提炼并进行艺术创造,将视觉传达艺术完美地展现出来。
二、民间美术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一)视觉传达设计对民间美术中造型元素的应用
对于传统民间美术作品来说,其造型设计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单一的造型设计以及图形的组合。单一形式的造型设计是指由单一的动物、植物、人物等造型为原型,表述出相应的寓意。例如民间美术中常见的造型“盘长”,通过一条线按照相应的规律进行穿插走势,进而构建出具有一定寓意的图形,因此民“盘长”造型普遍被用于建筑、针织、印染等方面。联通公司的标志“红色中国结”就是采用民间美术造型中的“盘长”,以线条的川折迂回表现出现代通信网络的四通八达,寓意着信息社会中联通公司的通信事业井然有序、 信息畅通;组合式的美术造型时由多种单一形式的形象组合而成的,也可能是动物与植物的组合,也可能是植物与植物的组合,没有固定的组合形式,而是根据根据表述的主题决定。例如图1所示的“白头富贵”造型,该造型是由白头翁和牡丹组成,取白头翁的白头偕老之意和牡丹的花开富贵之意,象征着夫妻白头偕老,生活富贵美满。
图1 白头富贵
(二)视觉传达设计对民间美术中色彩元素的应用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色彩文化源远流长,这在民间美术文化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民族特色鲜明、文化底蕴丰厚的赋色体系。民间美术的色彩简洁、 明快,在表述上多采用鲜艳饱满的红、 黄、 绿等深色调,形成了鲜明饱和、 具有强烈装饰性的特点,这一特点在年画、剪纸、面花、玩具、服饰等民间美术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依据人们在生活中的心理反应与审美的视觉经验,彰显出鲜明的文化特征和独特的审美趣味,进而在广大受众心理形成强烈的情感与心理共鸣。例如在节日礼物的包装上多采用红色和金色这两种颜色,这两种颜色除了达到较好的醒目、喜庆的视觉效果的目的,其中还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人们普遍认为红色象征着喜庆、吉祥,黄色象征着成熟、丰收、富贵,金色寓意高贵、辉煌,而绿色则寓意着生命、希望与向上。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充分利用这一色彩要以,根据设计目的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色彩元素,给观众带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在视觉与心理方面与观众达到强烈的感情共鸣。
(三)视觉传达设计对民间美术中艺术手法、图像元素方面的应用
民间美术一方面有自己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在哲学、宗教、政治、道德、文学、艺术、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多个层面。另一方面又有体现全人类普遍价值的内容,这种体现全人类普遍价值的内容,也表现在哲学、宗教、政治、道德、文学、艺术、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多个层面。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要将民间美术中艺术手法、图像元素融合进去,将当今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通过产品包装体现出来。同时视觉传达设计也是人类文化活动体现,每一个视觉传达设计都是设计人员的文化结晶,也深受人类社会文化深层次的影响。因此在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民间美术文化的影响,通过产品设计将民间美术传递出来。如图4所示中国著名设计师陈幼坚设计茶缘包装,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著名设计师陈幼坚革新传统的茶文化包装设计,采用复古设计。通过采用手提鸟笼的传统文化习惯为设计切入点,再加上诗情画意的背景衬托,这就将中国传统的茶文化以及茶礼仪展现给当今的消费者。使得消费者在品茶的同时,能够了解到中国的茶文化。由此可见陈幼坚设计的用心良苦,同时又能间接地衬托出中国茶文化的源远流长。
图2 中国著名设计师陈幼坚设计茶缘包装
(四)视觉传达设计对民间美术内在的精神及所营造意境的应用
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国民间美术文化的精髓,是民间美术内在的精神实质与最深刻的人文内涵。民间美术元素所传递的精神与意境在当前的视觉传达设计仍然具有较强的借鉴与运用价值,能够进一步丰富视觉传达设计内涵与精神意义。例如著名的水木清华地产广告设计就充分借鉴了民间美术内在的精神及所营造意境,设计师将传统中国画的技法造型与现代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形象设计中进行了创造性的剪裁取舍,改变以往满屏的图像设计的方法,而是预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表现出灵动的空间及浓郁的诗意。这种民间美术中的留白守法的运用,能够引导读者产生丰富的艺术联想。画面情景交融, 传达出了如诗如画的 艺术情景,表述出艺术设计的魅力。
图3 留白手法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
三、实现民间美术元素与视觉传达设计有机结合的策略
(一)明确民间美术元素的内容,注重对于民间美术元素精神内涵的挖掘
民间美术文化传承,不仅仅是通过口耳相传或者是文字记录来传递、传接传统文化的民俗内容。民间美术文化是中华民族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历史积淀与文脉传递,因此对于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来说要汲取优秀的民间美术元素的内容。民间美术文化源远流长,其通过多种多样的传递方式来进行传递,其中包括书画艺术以及音乐表演、戏剧、舞台剧等肢体行为表演、书籍文字记载以及观念意识传承,因此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要注重对于不同形式的文化作品的吸收;民间美术也不完全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因此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的元素,摒弃将那些消极否定的文化元素。将民间美术文化中诸多文化载体用现代设计方法传递出来,深层挖掘传统题材,将其赋予鲜明的时代含义,将其蕴含的精神实质、思想感情、表达线索等深层次的内容用现代视觉传达艺术展示出来,让观众在观看视觉传达作品的同时,能够深受视觉传达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的感染。
(二)积极开展民间美术采风活动,邀请民间艺术家讲授示范
为了将自己的艺术作品设计的更加富有传统文化,设计师们要深入民间,积极开展民间美术采风活动,欣赏并且感悟原汁原味的民间美术艺术品,掌握最原始最全面的民间美术资料,并且充分吸收与借鉴这些第一手的民间美术资料,进而设计出更加富有民间美术内涵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除此之外,还应该邀请民间艺术家讲授示范。积极主动向那些具有较强美术造诣的民间艺术家们虚心请教,就他们对于民间美术作品的理解以及创作过程进行分析,在领略到民间美术的魅力和博大的文化价值的同时,学习到民间美术审美心理及技法技巧并从中吸收到有益的设计灵感,从而提高视觉传达设计。
(三)增开民间美术选修课程,培养具备较强民间美术功底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
民间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设计元素,这也为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积极引入民间美术选修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不与当前的设计课程冲突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开设民间美术课程,这样就可以将更多的民间美术文化引入到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汲取民间艺术的养料,充分发挥出民间美术文化的艺术导向作用。在教学中应着重把研究民间美术装饰的趣味性、功能的实用性、题材的丰富性、结构的合理性、技巧的高明性、形式的多样性放在重要的位置,结合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教学要求,培养出具备较强民间美术功底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
结语:借鉴并且融合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国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解决当前我国视觉传达设计创意不足、内容空洞等问题的有力措施。中国视觉传达设计需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在广泛吸取民间美术等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以民间美术等传统文化为创新基础,充分融合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技术,从而制作出大量优秀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绘.民俗艺术符号与当代广告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9.
[2] 周勤.中国传统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