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数点的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数点的故事范文1
室内设计连接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
现代设计开始于工业化的发展,之后经历过无数的改革和革命,而室内设计是最早受其影响的,也是影响最深远的领域之一。由最早期时的欧洲的室内设计崇尚浮夸的巴洛克风格到后来的“工艺美术”运动,强调“师承自然”人们开始关注自然的装饰,自然的线条。“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都是设计师自发发起的,他们都倡导自然的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和平面,装饰上突出有机线条,受东方风格的影响,特别是日本江户时期的装饰风格和浮世绘的影响。 法国南部的“新艺术”运动代表人物艾米尔・盖勒,他的设计风格明显受日本装饰风格的影响,自然主义非常强烈。人们向往自然,渴望住在天然绿色环境中。各种设计的流派由此兴起,对世界各国影响很大,在住宅中创造田园般的舒适气氛,强调自然色彩和天然材料的应用,采用许多民间艺术手法和风格。在此基础上设计师不断在“回归自然”上下功夫,创造新的肌理效果,运用具象的抽象的设计手法来使人们联想自然。利用自然使人达到心理和生理上的愉悦,是室内公共空间设计和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的共同点。中国园林曾经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留下辉煌的功绩,甚至日本也是是吸收了中国古典园林精华并加以提炼,创造了世界闻名的日式园林特色,以至于使人们常常忽略其出处。反观我们国家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却未能使之更好的传播和运用。
设计高于生活 为生活环境服务
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营造健康舒适、清新宜人的小气候条件,是人们的物质生活基础。由于生活环境愈加恶劣,人们越来越注重小气候条件的改善。中国园林中山水的布局、植物的种植、亭廊的构建等,无不以光影、气流、温度、湿度等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因子为依据来建造,若将这些运用到室内设计中必定能形成适宜居住的理想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思想运用在室内公共空间的实例分析
室内公共空间设计和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的共同点是使人达到心理和生理上的愉悦。在中外设计大师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有许多这样的设计实例。国际咨询大厦位于北京CBD商业区内,是一座5A级的综合写字楼。它的界面处理就是以“坐北朝南”的南大堂为主设置服务台,基本对称的格局和三面通透的玻璃幕墙是较优越的条件。剩下的这道主墙犹如园林院落的一道山墙,通透的玻璃幕增加了内与外的联系。正是从中国古典园林中选择提炼出的正六边形和圆形,形成门洞、窗洞的不同组合形式。主墙上的三个圆形的窗洞均衡布置在两个门的旁边,不同“通透”“裱画”和“镜面反射”的墙面处理形式,构成或实或虚的变化。
园林与室内
园林作为“围合物”是相对封闭的,这一点与“室内”相同。另外从起源上说,中国古典园林是贵族的、艺术的。室内设计也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从追求功能追求美到追求更高的集功能与美为一体的艺术。两者同属于设计的范畴,其设计目的就必然有相同点。我国的园林设计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化,园林的类型及其中的取景门道设计样式亦是难以计量。中国园林设计以再现自然山水为基本原则,追求建筑和自然的和谐,将园林设计运用到室内设计中正好能满足现代人们追求自然化,天然化的设计风格。园林和室内空间都是我们美好的生活环境中重要的一部分。
园林设计在我国的传承及运用
中国园林曾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甚至连日本也是吸收了中国古典园林精华并加以提炼,才创造了世界闻名的日式园林特色,以至于人们常常忽略其出处。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无处不在,中国古典园林正是传统文化的综合体现。保留至今的故宫、颐和园和许多江南园林、民居即可说明。作为学习环境设计的我们在遵循现代设计教程的同时,也应该从传统思想中提取精华,运用到现代的设计中,使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并发展。
在运用植物装饰室内公共空间时,还应考虑到植物特性与空间的尺度关系。由于室内条件不具备,自然植物的运用将会受到限制,当然就不会产生因时间及气候变化时的自然美景。所以在室内常选择一些适宜室内生长的绿色植物来装扮,也可以用仿真的植物花草来代替。例如在酒店大厅内,放置一些假山、流水、小桥等植物,再加上大面积的采光顶和其它相应的装饰,使人们即使在室内仍有在自然山水中的感觉。将这些运用在室内设计中,使室内外融为一体,构成新的建筑空间场所,将给人带来明媚、安静、愉悦、自然的社交环境。
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现代文化与园林设计的融合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互动的过程,提取中国传统园林之精髓,与现代之韵致相糅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室内设计风格。这股清新淡雅的中国风,蕴涵着我国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延续到我们的现代生活中,又将为我们的居住环境添上美妙的一笔。
小数点的故事范文2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应当燃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学中做到这一点呢?在不断的探索中,我发现巧妙地利用课外活动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数学课理论性强,与现实生活配合不密切,学习中多是枯燥的数字,课外活动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亲身参与数学认识的全过程,使学生真正做到:自己学数学,自己“做”数学,自己用数学,从而促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成功的体验中爱上数学,在课堂教学中以更大的积极性投入学习,达到数学能力和水平的大幅提高。那么,怎样利用课外活动辅助课堂教学呢?
一、利用课外活动增加数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形象的理解数学知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比较差,特别是小数乘、除法计算题,出错率特别高,细究其原因,是学生对小数点的位置总是处理不当而造成的。
鉴于以上情况,我就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先给学生讲“小数点大闹整数王国”的故事,用故事中“小数点”的顽皮跳跃使数字大小不断变化,来激发学生对小数的认识和提高对小数点的重视程度。然后,结合教材与学生一起做小数点移动的游戏:我要求每个学生做一个头饰(0-9任意一个数字或小数点),学生戴上头饰。教师做示范性导演:“请23.506上台来”。教师选出2、3、.、5、0、6头饰的六位学生上来按要求站好,然后,教师说:“把23.506扩大100倍是多少?”(“小数点”移动,形成2350.6)“那么,把23.506缩小100倍是多少?”(“小数点”又移动,形成0.23506)。接着教师要求学生认真听、细心记,然后再动,“先把0.2350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后,再向左移动两位,结果是多少?”话音刚落,全班学生立即活跃起来,七嘴八舌地给“小数点”出主意。接着,教师出了一道题:“1.78?000?000”,“小数点”刚要动,下面学生异口同声地喊:“‘小数点’别动”。教师问:“为什么?”学生们纷纷说出理由。游戏的规则学生掌握了,就让学生自己当导演,任意出题,反复练习,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非常高。学生在实践中对数学的小数点有了感性认识,我适时加以总结:小数乘除在于“点”,一点之错差千里,学习之中“点”到位,生活之中点“点”勤。
小数点的故事范文3
滨东小学四年四班郑惠真
人们都以为标点只不过就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标点,可如果在一个非常需要标点的地方失去了标点,那么就会酿成大错。
有一次,我们在学小数的时候数学老师给我们大家讲了一个失去小数点重要性的故事。这个故事是讲:在一个国家,已经做好了宇宙飞船,飞上了天,正因为有一位科学家在计算时少算了一个小数点,所以导致正要完成任务的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发生严重的坠毁事故,造成所有的飞行员无一生还。在这起重大的飞机坠毁事故中,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小数点的过失造成的,如此可见,小数点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也是一样,有一次,我爸爸给我买了一片故事光盘让我看。我看过的其中一个故事让我记忆深刻。里面讲的是:在英国有一位夫人,家里十分有钱,自己的娘家也很有钱。她十分地铺张浪费,也十分地高傲。她每次买完东西都多付人家钱而且也不让别人找钱,那是因为她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别人看出她家多么多么地有钱,自己的衣服只要掉了一个扣子就叫仆人帮她扔掉。有一天,银行告诉她她的帐户将被冻结时,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再次去看自己帐户上的钱时,才发现是自己看错了一个小数点,而无节制的花钱,所以乱花钱,因为一时看错小数点的位置所因此她家破产了。
小朋友你们千万别学这样粗心大意的人哦!
小数点的故事范文4
多年来,重庆市巴蜀小学一直在探寻课程的美,因为只有找到课程的美,才能创设出“美”的课程。
“故事数学”:学科融合产生“1+1>2”的效果
一上课,周智雄老师便讲起了《长毛猴大战孙悟空》的故事。
长毛猴与孙悟空比试谁能把毫毛变成的金箍棒变得更长。他俩各自从身上拔下一根毫毛,都是0.009米。孙悟空数学学得好,使出“乾坤大挪移”,“哗”――小数点向右边移了三位,变成9米。长毛猴不喜欢学数学,使出看家本领“蛤蟆功”,吐出三个巨大的泡泡“0”,放到“0.009”的末尾,“金箍棒”变成了0.009000米。孙悟空举起9米长的棒子打过去,长毛猴举起0.009000米长的棒子来还击。“嘭”的一声,长毛猴的右手被打成了“熊掌”。
“各位同学,为什么长毛猴会输呢?”学生答:“小数点每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10倍;而根据小数的性质,在小数末尾添0,小数的大小不变。”
这时,长毛猴说:“谢谢各位同学告诉我‘小数点移动’这一数学秘诀!我也会‘乾坤大挪移’了,再去找孙悟空决战。”
回到阵前,长毛猴用力将小数点一推!小数点真的移了一位――不过呢,是向左移了一位!变成了0.0009。长毛猴再次发力,小数点又向左移了两位,毫毛最后变成了0.000009米的棒子……孙悟空举起9米长的棒子横扫过去,长毛猴举起0.000009米的棒子来挡,结果嘛――左手也被打成了“熊掌”……
“各位同学,同样是移动小数点,长毛猴为什么又输了呢?”学生答:“小数点向左移,小数就会缩小。”
长毛猴终于明白了:连续两次被打败,都是因为自己数学不好。从此他痛改前非,认真学习,一年后,凭借“除法功”打败了孙悟空的“乘法功”。到底详情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没错,这是一节数学课,却以故事语言的形象、生动和故事情节的冲突感、紧张感营造出文学化的课堂。这就是周智雄老师领衔研发的“故事数学”课,这个曾经的文学青年从事数学教学后,常常思考如何将数学学科综合化。单一形式的美总不够完善,“融合”可以将美推向极致:数学的抽象美、逻辑美融合在文学的形象思维之美、想象之美中,知识变得有趣味,课堂变得生动,学生更爱数学也更爱文学了,学科之美的融合可以产生“1+1>2”的效果。
“儿童小说”:给孩子一双创造美的手,提升他们审美的眼睛和心灵
有一天,语文老师唐先俊听班里几个孩子说,有学生正在自发写小说。他在课上一公布,这下全班三十多名学生都开始写小说!可十几天过后,坚持“创作”的只剩下几个人。原来,有的学生根本不知道小说究竟应该怎么写,有的学生总写不满意就放弃了,有的学生随兴致写一阵停一阵,到最后自己都忘记要写什么了。
唐先俊敏锐地察觉到:孩子的创作欲望需要激发和维持,有必要开设一门“儿童小说”课程,帮助孩子们完成写小说的心愿。经过精心策划,唐老师的“儿童小说”开课了:“起死回生”“节外生枝”“峰回路转”……一个个生动巧妙的创作技法讲授不仅让学生们掌握了使小说“波澜起伏”的秘籍,更让他们感受到了文学之美。孩子们乐此不疲地创作实践,成果颇丰,无一不体现着创造之美。我们相信,这些孩子在今后的小说阅读中将不再仅仅是被情节吸引,更会不自觉地去体味文学创作的技法和艺术,不断提升审美能力。
一个学期下来,四年级的学生就可以写出两万字的作品,童话、科幻、穿越、历险、现实等内容应有尽有。六年级的杨鲤宁同学在一学期中写了两本小说,其中以老师为原型创作的《幽默大师》受到同学追捧……由于孩子们取得的优秀成绩,“儿童小说”课程被多家媒体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唐老师说,这是一门“听来的课程”。孩子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对美敏感的心,他们离美、离美的教育很近。教师要善于在孩子中间挖掘美,寻找美的课程,进而给他们一双创造美的手,提升他们审美的眼睛和心灵,这就是最好的美的教育。
“用iPad创作旋律”:不仅教给孩子美的当下,更要教给他们美之未来
巴蜀小学的音乐课很不一样。
上课铃响了,“您好,老师!老师,您好!”同学们用优美的童声合唱向老师问好。这种新颖的师生问好形式既符合音乐课的特点,又具有美感。
同学们都觉得音乐课的内容很“新潮”。在六年级课堂上,桂栖老师选择了同学们喜欢的周杰伦演唱的《台》作为引入,让学生边听边唱边享受音乐带来的美;随后,引导学生掌握7个基本音符和民族调式中的“五声调式”,同学们现学现用,很快就能自己创作旋律。
更“新潮”的是,桂栖老师教学生用iPad创作旋律。学生可以利用iPad中的钢琴软件独立创作,也可以联网进行小组合作创作。有了iPad,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作曲家。六(三)班一个女生自己谱曲、自己填词创作的歌曲《三叶草》在校内流传开来,现在已经成为很多师生的手机铃声。
小数点的故事范文5
一、直入主题,引出新知
教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直接出示或说明课堂学习目标和要求,开门见山进行讲述,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做到对本课内容心中有数,诱发探求新知的兴趣。
例如,“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导入:“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周末你最想做什么呢?李叔叔就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这次李叔叔为了旅行做了充足的准备,他到书店买了一本《自助旅行》的书,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现在他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来帮他解决,同学们愿意帮帮他吗?”
“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导入:“统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想想看,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关于统计的知识?我们运用统计知识,把数据收集起来,整理成统计表或统计图,那么统计图和统计表有什么作用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相关统计知识――简单的数据分析。”
二、悬念生疑,探究新知
设置悬念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一种想探究的心理状B,从而把学生带入更广阔的数学天地。
如教学“年、月、日”时设疑:“小亮今年12岁,过了12个生日,可小芳也是12岁,她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学生疑问中产生了好奇,由此引出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心理。又如,教学“24时计时法”设置悬念:“我们都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由于兔子在比赛途中睡觉,最后输给了乌龟。兔子不服气要再比一次,决定第二天6时进行比赛,到了第二天下午6时,兔子来到了比赛场地。‘咦,怎么一个人也没有?’兔子心想:‘这胆小鬼乌龟恐怕是不敢来了吧?’正在这时,树上的小鸟叫起来:‘懒兔子,你怎么现在才来,早上6时干什么去了?因为你比赛缺席,大伙一致认为你这次比赛又输了!’兔子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为什么兔子这次又会输呢?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误会,有没有好办法可以避免呢?”
三、以旧引新,类比转化
教师可以以旧知识作为桥梁,使学生知识不断积累,增加知识坡度,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对同类知识进行类比,使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得到提升。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从“商不变的性质”推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新知,还强调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也为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发展推理能力打下了基础。又如,教学“乘法的简便运算”时,可以先出示:“口算125×56 =?”学生看到题中给的是口算,就会认为是老师弄错了,老师提示:“你们想把这个算式中的56换成什么?然后怎么做?”学生就会积极思考,运用转化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四、故事导入,营造氛围
精彩的故事开头,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更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年、月、日”的教学导入:“喜欢金田一吗?喜欢柯南吗?那你们肯定很喜欢侦探故事对不对?在1979年3月7日,有一个罪犯逃到了香港,他拿着一张签发日期是1979年2月29日的通行证过海关,尽管他做过整容,却被检查证件的叔叔扣留。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又如,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而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创设故事情境:“在数字王国里,有两人长得就像一对亲兄弟(板书:131.4、13.14),可是131.4依仗自己大,经常欺负13.14,小数点决定要为13.14帮忙。小数点悄悄地跑到数字边,你们猜一猜小数点要干什么?小数点位置移动能使小数的大小发生怎样的变化?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小数点的故事范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故事;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故事的策略
(一)数学故事的情节建构策略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学故事,首先要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这与小学生喜欢故事性、趣味性的心理特征不谋而合。因此,优秀的数学故事能够做到引人入胜,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使他们的求知欲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所以,优秀的数学故事就需要合理的情节建构。合理安排好数学故事情节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对于课堂效率的提升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因此,可以从一下几点对数学故事情节进行建构。
数学故事的开头要新颖精彩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故事开头,往往能够迅速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使他们与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共鸣,唤醒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教师要选取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数学故事内容题材用于教学。同时也应注意故事的开头要简洁凝练,千万不能冗长拖沓,否则,学生会产生厌烦感,进而对故事内容失去兴趣。
数学故事的中间要曲折连贯
故事情节是否曲折连贯是衡量一个数学故事是否生动有趣的最重要参考。作为应用于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故事,虽然篇幅不长,但也要有曲折连贯的情节。拥有曲折紧凑情节的数学故事才算是丰满的和有灵魂的。教师应当如何把握故事情节的曲折连贯呢?首先,教师应当适当交代故事的r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其次,教师要明确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情节,并把这部分情节进行深加工。最后,在讲述数学故事的过程中,分清主次,对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情节进行重点的讲述。
数学故事的结尾要启迪智慧
数学故事的结尾和开端是同等重要的。如果一个故事“虎头蛇尾”,那么它的教育性必将大大的减弱。因此,数学故事的结尾一定要具有启迪性,才能让学生听完故事后,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体验,并能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富有启发性的数学故事结尾,能给学生一种意犹未尽感,从而加深对故事中数学思想或数学哲理的理解。同时,通过有趣的数学故事,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得以保持和延续。是以,课堂学习效果以及教学效率又怎能不提高呢。
(二)数学故事的运用时机策略
课前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教学过程要想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以及保证应有的教学效率,这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引起学生注意,唤醒他们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在课前选取儿童喜欢听的数学故事,作为整堂课的导入环节,不但能够轻而易举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更能为接下来数学知识点的传授做好铺垫。
例如,针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先给大家讲《画杨桃》的故事,作为课前导入。“在图画课上,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同学们都拿起画笔唰唰地画起来。当老师让当大家把画好的画交给他的时候,同学们无意间发现小红画的根本不是杨桃,而是一颗五角星。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这时老师不但没有训斥小红画得不像,反而让大家依次坐在小红的位置上,再次看讲桌上的杨桃,这时大家惊奇地发现,在小红的座位上看到的杨桃竟然真的是一颗五角星。”讲完这个故事,教师再适时地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大家画出来的杨桃和小红画得不一样呢?”通过讲述一个蕴含数学思想的故事,孩子们的注意力自然就被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而这个被加工过的数学故事又能引发学生数学思考,使学生们认识到对物体的观察有不同的角度,物体在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形状,从而自然而然的过渡到“观察物体”这堂课的学习。当孩子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又怎能不会提高呢?
课中运用,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生的身体发育不完全,心理也不成熟,自制力不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如何保证小学生在数学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里,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学习,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适时、适当地运用一些数学故事,才能使课堂教学活动尽可能地有效进行。同时,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对于老师也是一项挑战。如何将教材知识的重、难点,转化为能引起学生共鸣,从而更容易接受的知识呢?教师不妨选用数学故事,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击破难点。
例如,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学生们对小数点的理解是一个难点。教师可以讲一个《小数点地惩罚》故事:100是一个骄傲自满的小孩,他总是仗着自己比10大,而经常挖苦10这个小孩。小数点看不下去了,决定惩罚一下100。有一天晚上,小数点趁着100睡着的时候偷偷的在100的身上点了一个小数点。这回100就变成了1.00。早上起来,他还像往常一样想挖苦10小的时候,围观的人们都说:你现在比10小了,所以你不能再嘲笑他了。这时100低头一看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了1.00了。惊讶之余,10从人群后面挤了进来,他对100说:不管你是100,还是1.00,我都把你当成好朋友。你放心吧,就算你变成1.00,我也不会欺负你的。这时100羞红了脸,也认识到之前是自己做的不对,他向10道了歉。小数点看到后,感到很欣慰。悄悄地将小数点向后挪了一位变成了10.0。这时围观的人又有一阵骚动,100低头一看自己变成和10一样大了,10.0主动拉起10的手高高兴兴的去玩了。
通过这个故事,加深了学生对小数点的印象,知道了小数点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更直观的感受到了随着小数点位置的不同数值的大小也会发生变化。[1]因此,借助于数学故事的教学,能够引起学生们的注意,有效的化解难点、突出重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数学知识。
课外延伸,提高数学素养
一堂课上完了,如何保证学生们继续保持昂扬的数学兴趣,使同学们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呢?教师不妨在下课之前,给学生讲一个数学故事。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心灵,并且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2]
例如:学习了圆周率,可以给学生介绍祖冲之是如何探索圆周率的;学习了多位数的乘法后,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的“铺地锦”的智慧;[3]讲解分数的认识后,不妨讲一讲分数的产生和表示方法的演变等。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故事的效用
(一)运用数学故事可以启迪学生智慧
数学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通过讲述恰当的数学故事,可以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智慧[4],并且学会思考。数学对学生发展最主要的作用应该是让学生站在数学家的肩膀上,借助他们的智慧来增长自己的智慧。数学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的科学。[5]他强调的不单是掌握知识,还应该有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培养。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运用具有启发意义的数学故事,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运用数学故事可以培养学生能力
数学故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概念理解的作用。因此,将数学故事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课程基本的学习能力。通过再现历史数学名题,可以培养数学素养。数学知识只有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才能体现其价值,才能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数学故事正是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相结合的一条纽带。
(三)运用数学故事可以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我们讲授的数学史中载的许多数学家发明、发现的生动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今中外的数学家们,面对数学问题所采取的思想方法和技巧。[6]这对于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向学生讲述数学家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在探索数学问题时,应打破思维局限,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从而发展数学思维。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故事的关键点
(一)选择明确,为教学服务
数学是一门比较严谨的学科,而故事具有人文的色彩。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保证数学故事能够很好的为教学服务,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故事的关键点。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当保证所选取的数学故事,能够紧紧地围绕教学目标,服务于数学教学。同时,教师所选取的数学故事,应当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不能服务于数学教学的数学故事,对教学效率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广泛的阅读视角,有能力选择一些有用的数学故事。数学教师在运用数学故事时,一方面要做到能够引导学生及时的从数学故事中提炼出所需要的数学信息,以及数学知识;另一方面还应当充分的利用故事的启发性,使故事的启迪智慧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
(二)故事的安排要适量
小学数学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讲数学故事不应过多占用课堂教学时间。数学故事对于数学的教学只是一种有效媒介。教师不能把讲数学故事,当作教学目标来处理。因此,教师在运用数学故事时,要安排适度适量的数学故事。保证数学故事在发挥教学作用的同时,又不影响教学效率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在选取数学故事时,要考虑到故事的篇幅、故事的作用这两个方面,从而在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基础上,使故事最精彩化、最有效化。
(三)处理好师生之间的互动
课堂教学毕竟是一个教与学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做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但同时也要记住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在将数学故事引入到数学教学过程中来时,教师要处理好自身和学生的角色问题。既不能片面的强调教师的作用,整堂课、整个故事都是教师在讲述,学生在被动接受。同时也不能片面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考虑到学生喜欢的故事题材,而将教学目标抛之脑后。否则,都是一种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做法。教师应当处理好与学生的互动问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合适的途径,将数学故事引入数学教学过程中。从而让学生在教师所讲数学故事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以及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培养数学思维,以及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数学故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积极作用是不可否认的。通过数学故事的引入渗透数学文化及数学思想,这对于数学素养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合理的运用数学故事,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们的数学素养,从而使他们在掌握系统的数学知识之余,学习数学方法、理解数学规律、发展数学能力最终形成数学思想。这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引用数学故事的目的,也是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中国的数学教育历史悠久,但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反思。如数学的教学让孩子们觉得数学越来越枯燥、越来越讨厌数学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数学真的很难吗?为什么在孩子眼中数学很难?等等的问题,都需要我们数学教育者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反思。只有不断地追求,不断地探索我们的数学教育事业才能更好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楼孟娣.故事――让数学课堂更精彩[J].中国校外教育,2011(01).
[2] 李小玲.数学教育模式应改变[J].成功(教育),2013(23).
[3] 李忠衡.巧用数学故事 唤醒课堂活力[J].教学与管理,2009(29).
[4] 夏立新.自主创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2004(1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